CN113089630A -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89630A CN113089630A CN202110378854.3A CN202110378854A CN113089630A CN 113089630 A CN113089630 A CN 113089630A CN 202110378854 A CN202110378854 A CN 202110378854A CN 113089630 A CN113089630 A CN 1130896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ne
- drainage
- module
- filling
- landfi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29087 diges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72525 Anas platyrhynch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2814 Anser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7828 Gallus gal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3973 Oryctolagus cunic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94479 Pec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7 remedi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03F3/046—Open sewage chann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5/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placing filling-up materials in underground workings
- E21F15/06—Filling-up mechanically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6/00—Drain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规划选址;步骤S2:场地勘测设计;步骤S3:进行消纳场建筑渣土堆填方案、排水系统、挡土坝、场内道路、配套生态利用工程的设计;步骤S4:对矿山的采空区进行堆填作业以及排水系统实施;步骤S5:对挡土坝、场内道路进行施工作业,形成与矿山未采空区的地表面相连通的堆填好的斜坡面;步骤S6:对堆填好的斜坡面进行游步道的设计以及模块区域划分,各个模块区域会对应施工一种供人们体验生活的设施;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配合绿化作业,形成生态体验园。本申请利用废弃矿山消纳建筑渣土并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节约了土地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长足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大量的矿山废弃地。
相关技术中,遗留下来的高陡裸露的矿山宕面和杂乱不整的废弃矿地对自然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视觉污染,甚至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且大量的矿地无法有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废弃矿地无法有效利用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规划选址,根据当地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对消纳建筑渣土的废弃矿山进行选择;
步骤S2:场地勘测设计,对选定的废弃矿山地形图进行测量,并开展
相应的工程勘察工作,为后续针对性总体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步骤S3:根据上述步骤S2勘测得到的基础数据资料,并根据消纳场建设规模和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进行消纳场建筑渣土堆填方案、排水系统、挡土坝、场内道路、配套生态利用工程的设计;
步骤S4: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堆填方案和排水系统,对矿山的采空区进行堆填作业以及排水系统实施;
步骤S5: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挡土坝、场内道路进行施工作业,形成与矿山未采空区的地表面相连通的堆填好的斜坡面;
步骤S6: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配套生态利用工程,将S5步骤中的堆填好的斜坡面进行游步道的设计以及模块区域划分,依次对各个模块区域进行施工,各个模块区域会对应施工一种供人们体验生活的设施;
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配合绿化作业,形成生态体验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废弃矿山宕底进行建筑渣土消纳,解决了城市建设中建筑渣土处置难题,并且利用建筑渣土堆填掩埋矿山遗留的高陡边坡,消除了矿山边坡安全隐患,最终将废弃矿地经过规划设计之后,修复建设成生态体验园,供人们进行旅游以及体验生活的场所,在矿山环境治理的同时,将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结合,实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可选的,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底部排水设施作业,在场地实地底部布置堆填体底部排水设施,该部分采用排水管形式的底部排水设施;
S4-2:堆填作业,利用建筑渣土对废弃矿山区域进行分层堆填,形成堆填体;
S4-3:堆填体内排水设施作业,在利用建筑渣土分层堆填过程中,分层进行堆填体内排水设施布置,该堆填体内排水设施与堆填体底部排水设施连通,形成排水系统。
S4-4:地表排水设施作业,在堆填完成后,在堆体表部布置堆填体区地表排水设施,形成地表排水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部排水设施、堆填体内排水设施以及地表排水设施的施工,使形成整体的排水系统,保证整体矿山的排水。
可选的,所述步骤S4-2中,在堆填作业过程中,控制每次铺填厚度,分层厚度小于等于1m,并采用专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压实度不低于8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堆填体经过碾压,可以提高堆填体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废弃矿山边坡地质灾害风险。
可选的,所述步骤S5中的挡土坝设置在堆填体前缘,挡土坝采用土石坝、混凝土坝、土工格栅坝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坝采用土石坝、混凝土坝、土工格栅坝中的一种,使得挡土坝的结构强度高,以提高对堆填体挡土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堆填底部排水设施采用第一排水管横向布设,所述堆填体内排水设施由横向布设于每一建筑渣土分层中的第二排水管和竖向穿设各层建筑渣土分层中的竖井,竖井的底端与第一排水管连通,形成堆填体排水网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和竖井的组合形成的堆填体排水网络,以便堆填体内部的水能够及时排出。
可选的,所述堆填区地表排水设施采用截水沟、排水管、沉淀池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截水沟、排水管、沉淀池中的一种作为地表排水设施,使得堆填体表部的水能够及时排出。
可选的,所述游步道沿着矿山一侧山脚、矿山顶部、矿山另一侧布设,游步道的俯视图为一U字形,U字形的圆弧部位于矿山顶部,游步道为台阶步道或混凝土平面步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游步道的设置,供人们行走到对应的模块区域内,体验不同的生态体验园。
可选的,所述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所述模块区域为鱼塘模块,在所述堆填好的斜坡面上挖设有一底部平整的凹槽用于施工成池塘,池塘内放养有若干鱼,供人们下池塘体验摸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鱼塘模块,可以使得人们抓鱼体验,贴近自然生活。
可选的,所述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所述模块区域为喂养模块,在所述堆填好的斜坡面上围设一个区域,并通过围栏设置,在围栏内圈养有动物,供人们体验喂养动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喂养模块,对动物进行喂养体验,贴近农家生活。
可选的,所述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所述模块区域设置为景观模块,该区域模块设置在所述堆填好的斜坡面靠近矿山顶端处,供人们进行景观欣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景观模块,可供人们欣赏景观,贴近自然生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废弃矿地的修复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利用废弃矿山宕底进行建筑渣土消纳,一方面解决城市建设中建筑渣土处置难题,另一方面利用建筑渣土堆填掩埋矿山遗留的高陡边坡,解决矿山边坡安全影响,最终将废弃矿地经过规划设计之后,修复建设成生态体验园,供人们进行旅游以及体验生活的场所,在矿山环境治理的同时,将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结合,实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体现堆填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体现步骤S4的流程图。
图4为体现防水板位于凹坑内壁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体现抓地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防水板;2、抓壁机构;21、空心柱;22、钻头;23、通孔;3、锁定组件;31、外螺纹环;32、内螺纹环;33、手柄;4、抓壁板;5、空腔;6、驱动组件;61、支杆;62、联动块;63、楔块;64、导向环;65、导向坡面;66、导向块;67、导向槽;68、开口;7、定位件;71、定位板;72、紧固螺栓;8、左挡板;9、右挡板;10、对拉螺栓;11、抓地件;111、立柱;112、抓地锥;12、堆填好的斜坡面;13、凹坑;14、堆填体底部排水设施;15、堆填体;16、堆填体内排水设施;17、挡土坝;18、堆填体区地表排水设施;19、废弃矿山宕底;20、废弃矿山边坡;21、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参照图1,废弃地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规划选址,根据当地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对消纳建筑渣土的废弃矿山进行选择;
步骤S2:场地勘测设计,对选定的废弃矿山地形图进行测量,并开展相应的工程勘察工作,为后续针对性总体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步骤S3:根据上述步骤S2勘测得到的基础数据资料,并根据消纳场建设规模和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进行消纳场建筑渣土堆填方案、排水系统、挡土坝17、场内道路、配套生态利用工程的设计;
步骤S4: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堆填方案和排水系统,对矿山的采空区进行堆填作业以及排水系统实施;
采用上述步骤,利用废弃矿山宕底进行建筑渣土消纳,一方面解决城市建设中建筑渣土处置难题,另一方面利用建筑渣土堆填掩埋矿山遗留的高陡边坡,解决矿山边坡安全隐患,最终将废弃矿地经过规划设计之后,修复建成生态体验园,供人们进行旅游以及体验生活的场所,在矿山环境治理的同时,将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结合,实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参照图2和图3,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堆填底部排水设施14作业,首先,对采空区进行去除尾矿处理,然后在废弃矿山宕底19采空区的场地实地表面布置堆填体底部排水设施14,该部分采用排水管形式的底部排水设施,本实施例中,堆填底部排水设施14采用若干第一排水管呈鱼刺状排列设置,且堆填体15内排水设施由放射状布设于每一建筑渣土分层中的第二排水管和竖向穿设各层建筑渣土分层中的竖井,竖井的底端与第一排水管连通,形成堆填体15排水网络,以利于后期堆填体15排水;
S4-2:堆填作业,利用建筑渣土对废弃矿山区域进行分层堆填,形成堆填体15,在堆填作业过程中,控制每次铺填厚度,分层厚度小于等于1m,并采用专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压实度不低于85%,可以提高堆填体15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废弃矿山边坡20地质灾害风险;
S4-3:堆填体内排水设施16作业,在利用建筑渣土分层堆填过程中,分层进行堆填体内排水设施16布置,该堆填内排水设施16与堆填底部排水设施14连通,形成排水系统;
S4-4:地表排水设施作业,在堆填完成后,在堆体表部布置堆填区地表排水设施18,形成地表排水系统,本实施例中,地表排水设施采用截水沟、排水管、沉淀池中的一种,以便堆体表部的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步骤S5: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挡土坝17、场内道路进行施工作业,形成与矿山未采空区的地表面相连通的堆填好的斜坡面12,本实施例中,挡土坝17设置在堆填体15前缘,挡土坝17采用土石坝、混凝土坝、土工格栅坝中的一种,使得挡土坝17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步骤S6:根据上述步骤S3中设计的配套生态利用工程,将S5步骤中的堆填好的斜坡面12进行游步道的设计以及模块区域划分,依次对各个模块区域进行施工,各个模块区域会对应施工一种供人们体验生活的设施。
游步道沿着矿山一侧山脚、矿山顶部、矿山另一侧布设,游步道的俯视图为一U字形,U字形的圆弧部位位于矿山顶部,游步道为台阶步道或混凝土平面布道,本实施例中选用混凝土平面步道。
游步道的一端设置为起始端,另一端设置为末端,沿着游步道的起始端到末端的两侧,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模块区域,各个模块区域可以设置成各种供人们体验生活的模块,如鱼塘模块、喂养模块、景观模块、露营模块和餐厅模块等,本实施例中,从游步道的起始端到末端的侧方依次设置鱼塘模块、喂养模块、景观模块、露营模块。
鱼塘模块的施工作业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参照图4,在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挖设凹坑13,将凹坑13的底部和侧壁处理平整;
步骤b,在凹坑13的底部浇筑混凝土层21,以实现对凹坑13的底部做防水处理;
步骤c,在凹坑13的侧壁施工设置挡水层;
步骤d,在凹坑13内充满水,形成池塘,池塘水面到池塘地面的距离为50cm;
步骤e,在池塘内放养若干鱼,供人们体验抓鱼的乐趣。
参照图4,上述挡水层的设置,可以防止池塘中的水从凹坑13的侧壁流失,以及防止凹槽侧壁防止坍塌的现象,所以需要挡水层能牢固的与凹坑13侧壁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挡水层,包括防水板1和将防水板1牢固连接在凹坑13侧壁上的抓壁机构2,防水板1呈波浪状设置且为钢制板,结构强度高,防水板1沿着凹坑13侧壁贴靠放置,然后通过抓壁机构2与凹坑13侧壁安装连接,相邻两个防水板1之间的侧边相互抵接并在安装时通过焊接连接。
参照图4和图5,上述挡水层中的抓壁机构2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空心柱21,空心柱21的一端连接有钻头22,钻头22的横截面呈锥形设置,钻头22的直径较大一端与空心柱21的一端相连,防水板1的侧壁均布设有若干通孔23,通孔23的孔径大于空心柱21的直径,以供空心柱21穿过通孔23,此时可转动空心柱21,以便钻头22插入凹坑13侧壁的土壤内,空心柱21的侧壁设有锁定组件3固定在防水板1的侧壁,进而可将钻头22稳定插设在土壤中,最终可将防水板1固定在凹坑13的侧壁。
参照图4和图5,锁定组件3包括内外套设的外螺纹环31和内螺纹环32,外螺纹环31的外环壁设有螺纹,内螺纹环32的内环壁设有螺纹,外螺纹环31的内环壁固定套设在空心柱21的侧壁上,内螺纹环32的外环壁固定在通孔23的孔壁上,内螺纹环32和外螺纹环31实现了空心柱21与通孔23的孔壁之间的螺纹连接,由于螺纹具有自锁功能,当将空心柱21转动至合适位置后,便可将空心柱21固定在通孔23内,最终实现了空心柱21与防水板1之间的固定连接,以便将防水板1固定在凹坑13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空心柱21的侧壁上固定设有手柄33,手柄33的设置,方便人员转动空心柱21,以便将钻头22插入土壤中。
参照图5和图6,为加强钻头22插设在土壤中的稳定性,钻头22的周壁且沿自身周向阵列设有若干抓壁板4,若干抓壁板4的数量可以为三个,钻头22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若干抓壁板4的空腔5,空腔5与空心柱21的内部相连通,钻头22的侧壁设有三个开口68,三个开口68与三个抓壁板4一一对应,空腔5内设有驱动抓壁板4的一端穿过开口68并伸入土壤内的驱动组件6,增大了钻头22位于土壤中的面积,提高了钻头22位于土壤中的稳定性,进而可将防水板1稳定的贴合在凹坑13的侧壁。
参照图5和图6,驱动组件6包括支杆61,支杆61与空心柱21的轴向同向,支杆61的一端伸入空心柱21内部并穿过空心柱21背向钻头22的端壁,支杆61的另一端位于空腔5内并连接有联动块62,空腔5内且沿联动块62的轴向阵列设有三个楔块63,三个楔块63分别与三个抓壁板4一一对应,抓壁板4倾斜设置在空腔5内,抓壁板4的较低一端与楔块63的侧壁相连,抓壁板4的较高一端朝向开口68。
空腔5内设有供抓壁板4滑移的导向件,导向件为固定在钻头22位于空腔5内侧壁上的导向环64,导向环64的内环与开口68相对应,抓壁板4远离楔块63的一端伸入导向环64内,通过导向环64,对抓壁板4的滑移方向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以便抓壁板4能够稳定的插入至土壤中。
联动块62朝向楔块63的侧壁设有供楔块63滑移的导向坡面65,楔块63的滑移方向垂直于支杆61的轴向,人员拉动支杆61位于空心柱21端壁外的一端,带动联动块62沿支杆61的轴向方向滑移,使得联动块62向楔块63方向滑移,带动若干楔块63相互远离,由于导向环64对抓壁板4的滑移方向起到导向作用,进而随着联动块62的滑移,推动楔块63向开口68方向滑移,使得抓壁板4的一端穿过开口68并插入土壤中,增大了钻头22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钻头22位于土壤内的稳定性。
参照图6,联动块62位于导向坡面65的侧壁设有导向块66,楔块63的侧壁设有供导向块66滑移的导向槽67,导向槽67的长度方向与导向坡面65的倾斜方向同向,导向块66和导向槽67的设置,实现了联动块62与楔块63之间的滑移连接,进而随着联动块62的滑移,可推动楔块63向靠近或远离开口68方向滑移。
参照图5和图7,空心柱21的端壁设有用于固定支杆61的定位件7,将抓壁板4插入土壤中后,利用定位件7固定支杆61,可将联动块62的位置保持稳定,进而可将抓壁板4稳定插设在土壤中,提高了防水板1的稳定性。
参照图6和图7,定位件7包括与支杆61的侧壁相连的定位板71,定位板71通过紧固螺栓72固定在空心柱21的端壁,实现了对支杆61的定位,从而可将联动块62的位置保持稳定。
游步道的一侧的其中一个模块区域为喂养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在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围设一个区域,并通过围栏围设;
步骤a2,在围栏内圈养动物;
步骤a3,在围栏的内侧设置喂养料槽,供人们体验喂养时放置食物。
上述中,动物可以选择兔子、鸡、鸭、鹅、羊等比较贴近农村生活的动物,圈养多种动物可以根据不同动物围设成多个围栏圈养不同动物,本实施例中,选择鸡鸭鹅三种动物的圈养,并圈养在同一围栏内。
游步道一侧且位于废弃矿山顶端处的其中一个模块区域设置为景观模块,该景观模块供人们俯瞰观赏景色,该景观模块的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参照图8,在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间隔距离竖直设置左挡板8和右挡板9,并使左挡板8和右挡板9的顶面均呈水平且相齐平;
步骤b2,在左挡板8和右挡板9的顶部铺设若干长条状的支撑底板,形成一平台;
步骤b3,在平台的四周安装防护栏,起到安全作用。
参照图8,上述左挡板8和右挡板9的下部分埋设于堆填好的斜坡面12内部,且左挡板8和右挡板9的底面通过抓地件11固定在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其中抓地件11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111,立柱111呈锥体设置,立柱111分别固定焊接在左挡板8、右挡板9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左挡板8和右挡板9均为钢制板,使用时,通过对左挡板8和右挡板9的顶部敲击,由于立柱111的直径尺寸由低至高逐次递增,可将立柱111敲入矿山的地表面的土壤中,立柱111的圆周壁均布设有若干抓地锥112,抓地锥112和立柱111一体成型,随着立柱111在土壤中逐渐下移,可将抓地锥112插入土壤中,抓地锥112的设置,增大了立柱111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将立柱111稳定固定在土壤中,实现了对左挡板8和右挡板9的定位。
参照图8,为进一步加强左挡板8和右挡板9支设在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的稳定性,左挡板8和右挡板9之间通过对拉螺栓10固定连接,通过对拉螺栓10可将左挡板8和右挡板9之间的间距保持稳定,进而利用左挡板8和右挡板9可对平台稳定支撑。
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个模块区域为露营模块,在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规划一块区域将顶面施工成平面,并用混凝土浇筑成水平,供人们进行帐篷露营的体验。
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个模块区域为餐饮模块,供人们餐饮使用。
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配合绿化作业,形成生态体验园,并且,在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除去上述各个模块区域以及游步道的区域进行绿化作业,使得整体矿山更加的生态环保。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规划选址,根据当地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对消纳建筑渣土废弃矿山进行选择;
步骤S2:场地勘测设计,对选定的废弃矿山地形图进行测量,并开展相应的工程勘察工作,为后续针对性总体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步骤S3:根据上述步骤S2勘测得到的基础数据资料,并根据消纳场建设规模和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进行消纳场建筑渣土堆填方案、排水系统、挡土坝(17)、场内道路、配套生态利用工程的设计;
步骤S4: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堆填方案和排水系统,对矿山的采空区进行堆填作业以及排水系统实施;
步骤S5: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挡土坝(17)、场内道路进行施工作业,形成与矿山未采空区的地表面相连通的堆填好的斜坡面(12);
步骤S6:根据上述S3步骤中设计的配套生态利用工程,将S5步骤中的堆填好的斜坡面(12)进行游步道的设计以及模块区域划分,依次对各个模块区域进行施工,各个模块区域会对应施工一种供人们体验生活的设施;
步骤S7:在步骤S6的基础上配合绿化作业,形成生态体验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底部排水设施作业,在场地实地底部布置堆填底部排水设施(14),该部分采用排水管形式的底部排水设施;
步骤S4-2:堆填作业,利用建筑渣土对废弃矿山区域进行分层堆填,形成堆填体(15);
步骤S4-3:堆填体内排水设施(16)作业,在利用建筑渣土分层堆填过程中,分层进行堆填体内排水设施(16)布置,该堆填体内排水设施(16)与堆填底部排水设施(14)连通,形成排水系统;
步骤S4-4:地表排水设施作业,在堆填完成后,在堆体表部布置堆填体区地表排水设施(18),形成地表排水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中,在堆填作业过程中,控制每次铺填厚度,分层厚度小于等于1m,并采用专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压实度不低于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挡土坝(17)设置在堆填体(15)前缘,挡土坝(17)采用土石坝、混凝土坝、土工格栅坝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填底部排水设施(14)采用第一排水管横向布设,所述堆填体内排水设施(16)由横向布设于每一建筑渣土分层中的第二排水管和竖向穿设各层建筑渣土分层中的竖井,竖井的底端与第一排水管连通,形成堆填体(15)排水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填体区地表排水设施(18)采用截水沟、排水管、沉淀池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步道沿着矿山一侧山脚、矿山顶部、矿山另一侧布设,游步道的俯视图为一U字形,U字形的圆弧部位于矿山顶部,游步道为台阶步道或混凝土平面步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所述模块区域为鱼塘模块,在所述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挖设有一底部平整的凹槽用于施工成池塘,池塘内放养有若干鱼,供人们下池塘体验摸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所述模块区域为喂养模块,在所述堆填好的斜坡面(12)上围设一个区域,并通过围栏设置,在围栏内圈养有动物,供人们体验喂养动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步道一侧的其中一所述模块区域设置为景观模块,该区域模块设置在所述堆填好的斜坡面(12)靠近矿山顶端处,供人们进行景观欣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8854.3A CN113089630A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8854.3A CN113089630A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89630A true CN113089630A (zh) | 2021-07-09 |
Family
ID=76675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78854.3A Pending CN113089630A (zh) | 2021-04-08 | 2021-04-08 |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8963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2034716B1 (en) * | 2022-09-01 | 2024-03-12 | Zhejiang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 Group Co Ltd | Construction and recycling method for valley-type soft muck disposal site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436229A1 (de) * | 1994-10-11 | 1996-04-18 | Metallgesellschaft Ag | Füllstoff zum Verfüllen von Bergwerksschächten und unterirdischen Hohlräumen sowie zum Abdichten und Verfestigen von Baugru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Füllstoffs |
CN104818721A (zh) * | 2015-03-24 | 2015-08-0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适用于陡壁深坑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
CN208844582U (zh) * | 2018-07-25 | 2019-05-10 | 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 植被护坡水土保持装置 |
CN209994982U (zh) * | 2019-05-13 | 2020-01-31 | 艾海峰 | 一种农业大棚固定装置 |
CN110777819A (zh) * | 2019-11-07 | 2020-02-11 | 山西大地民基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陡矿山山体再造生态修复方法 |
KR102095740B1 (ko) * | 2019-08-05 | 2020-04-02 | 주식회사 제이에스비건설 | 폐기물 슬러지를 이용한 식생복원토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탈면 녹화 시공 방법 |
CN210737567U (zh) * | 2019-09-17 | 2020-06-12 | 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 边坡支护系统 |
CN210768862U (zh) * | 2019-11-04 | 2020-06-16 | 李金桥 | 一种煤矿综掘机液压机载式煤墙防片帮装置 |
CN211524725U (zh) * | 2019-08-16 | 2020-09-18 | 张小文 | 一种钻井平台用水底钻杆支撑机构 |
CN111705577A (zh) * | 2020-07-02 | 2020-09-25 | 安徽杰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路基回填结构 |
-
2021
- 2021-04-08 CN CN202110378854.3A patent/CN11308963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436229A1 (de) * | 1994-10-11 | 1996-04-18 | Metallgesellschaft Ag | Füllstoff zum Verfüllen von Bergwerksschächten und unterirdischen Hohlräumen sowie zum Abdichten und Verfestigen von Baugrund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Füllstoffs |
CN104818721A (zh) * | 2015-03-24 | 2015-08-05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一种适用于陡壁深坑型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
CN208844582U (zh) * | 2018-07-25 | 2019-05-10 | 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 植被护坡水土保持装置 |
CN209994982U (zh) * | 2019-05-13 | 2020-01-31 | 艾海峰 | 一种农业大棚固定装置 |
KR102095740B1 (ko) * | 2019-08-05 | 2020-04-02 | 주식회사 제이에스비건설 | 폐기물 슬러지를 이용한 식생복원토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비탈면 녹화 시공 방법 |
CN211524725U (zh) * | 2019-08-16 | 2020-09-18 | 张小文 | 一种钻井平台用水底钻杆支撑机构 |
CN210737567U (zh) * | 2019-09-17 | 2020-06-12 | 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 边坡支护系统 |
CN210768862U (zh) * | 2019-11-04 | 2020-06-16 | 李金桥 | 一种煤矿综掘机液压机载式煤墙防片帮装置 |
CN110777819A (zh) * | 2019-11-07 | 2020-02-11 | 山西大地民基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陡矿山山体再造生态修复方法 |
CN111705577A (zh) * | 2020-07-02 | 2020-09-25 | 安徽杰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路基回填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叶徐夫等: "《私家庭院景观设计》", 31 January 2009 * |
文本118网: "《文本118网,www.txt118.com/art-kuc647h2e6iod7tj7ewlylak52kdo4y.shtm》", 27 February 2021 * |
李星星等: ""城市双修"背景下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实践——以镇江船山矿区为例", 《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 * |
程思超等: "杭州市区渣土消纳规划策略研究", 《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2034716B1 (en) * | 2022-09-01 | 2024-03-12 | Zhejiang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 Group Co Ltd | Construction and recycling method for valley-type soft muck disposal sit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35361A (zh) | 一种超前支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US12077459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ud solidification based on electro-osmosis well points cooperating with well-points dewatering | |
CN110777819A (zh) | 一种高陡矿山山体再造生态修复方法 | |
CN113089630A (zh) | 一种废弃矿地综合利用方法 | |
CN201151920Y (zh) | 抗浮地坑结构 | |
CN107675716A (zh) | 一种具有污染阻隔和生态绿化的污染型边坡及方法 | |
RU2518452C2 (ru) |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й подземный водозабор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 |
CN211735347U (zh) | 电渗井点配合井点降水的泥浆固化处理装置 | |
Younger et al. | Sustainable humanitarian engineering in practice–the East Bali Poverty Project | |
RU2216889C2 (ru) | Способ рекультивации земля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на крайнем севере | |
US4974379A (en) | Textural break foundation wall construction modules | |
RU2630241C1 (ru) |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полигонов твердых бытовых отходов в районах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многолетнемерзлых грунтов | |
CN204386525U (zh) | 一种钻井液处理系统及其活动式钻井液储存装置 | |
KR102699632B1 (ko) | 준설토 투기장의 표층 건조공법 및 복토 공법 | |
CN207775902U (zh) | 一种具有污染阻隔和生态绿化的污染型边坡 | |
CN214887090U (zh) | 一种防上浮加固机构 | |
Anderson | Rehabilitation of Umhlatuzana rock shelter, KwaZulu-Natal | |
Reed et al. | Emergency sanitation: developing criteria for pit latrine lining | |
JP3398891B2 (ja) | 廃棄物の埋設方法とその埋設構造 | |
CN108411924B (zh) | 一种矿坑坑壁安全防护的施工方法 | |
KR20240154980A (ko) | 지하 조립식 복합·윤장묘 | |
Hart | Protective structures for springs: Spring box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 |
RU2488660C1 (ru) | Опор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морск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опора и способ монтажа опорной структуры | |
US20130341323A1 (en) | Fluid Contain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Method | |
RU2162632C2 (ru) | Площадка для выгула, основа площадки и способ ее подготовк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