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8773A -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8773A
CN113078773A CN202010005474.0A CN202010005474A CN113078773A CN 113078773 A CN113078773 A CN 113078773A CN 202010005474 A CN202010005474 A CN 202010005474A CN 113078773 A CN113078773 A CN 113078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nutating
nutating gear
output shaft
swash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054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8773B (zh
Inventor
王小椿
帅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mart Daa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mart Daa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mart Daa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mart Daa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054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87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2960 priority patent/WO20211348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8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8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8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8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9/00Other g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一种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包括壳体;输入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附接至所述壳体的内壁;减速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减速装置包括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其中所述主动部件位于所述输入机构的转子内并与所述转子固接;以及输出轴,其由所述减速装置的从动部件驱动。本文所提供的内嵌式电机减少了使用电机和减速装置的减速系统沿着输出轴向方向的厚度,大大降低了占用空间,同时提供了减速系统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设计使用电机和减速装置的减速系统,更具体而言,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减速系统包括电机和减速装置,其中电机通过输入轴驱动减速装置的输入部件,减速装置将来自电机的输入进行减速,并将减速后的运动传递给输出轴,该输出轴与待被驱动的设备相连。
对于现有的减速系统,通常其电机、输入轴、减速装置和输出轴和待驱动设置是同轴依次布置的,占用的空间体积比较大。同时,由于电机、减速装置和待驱动设置彼此分离设置,并通过输入轴和输出轴彼此连接,这无疑增大了减速系统沿着输入/输出轴方向上的长度,在电机高速旋转时,增大的轴向长度存在输入轴和输出轴偏离轴向方向的稳定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减速系统的性能。
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占用空间体积较小并具有改良的稳定性的减速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减速系统存在的上述缺陷,并提供了一种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该电机占用空间体积较小并具有改良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提供了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包括:壳体;输入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附接至所述壳体的内壁;减速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减速装置包括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其中所述主动部件位于所述输入机构的转子内并与所述转子固接;以及输出轴,其由所述减速装置的从动部件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所述减速装置为章动减速器,包括:章动齿轮,所述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非章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非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其中所述非章动齿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和所述章动齿轮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彼此啮合;以及驱动斜盘,与所述输入机构相连并受所述输入机构驱动,所述驱动斜盘的第一侧抵靠至所述章动齿轮的未形成有齿面的另一端面;其中所述驱动斜盘是所述主动部件,并且所述章动齿轮是所述从动部件,并且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一侧相对于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所述输出轴穿设在所述章动齿轮和所述非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并与所述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电机进一步包括第二章动减速器,所述第二章动减速器包括:第二章动齿轮,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第二非章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非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其中所述第二非章动齿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彼此啮合;其中所述第二章动齿轮也是所述从动部件;并且所述驱动斜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于第二侧与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未形成有齿面的另一端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侧相对于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所述输出轴进一步穿设在所述第二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非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并与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的电机,其中,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一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章动齿轮接触,所述驱动斜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壳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一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章动齿轮接触,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二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第二章动齿轮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所述环形输入机构在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缘,所述凸缘从向所述输出轴的轴心径向延伸,用于定位所述驱动斜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所述输出轴经由扭矩传递部件与所述章动齿轮连接,并经由轴承与所述非章动齿轮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所述扭矩传递部件是球笼式万向节,并且所述扭矩传递部件通过端面波纹花键与所述章动齿轮和所述输出轴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所述减速器是谐波减速器,所述谐波减速器包括:刚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柔轮,设置在所述刚轮的内圆周侧,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柔轮固定连接;以及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柔轮的内侧并与所述柔轮的内侧相互压紧,所述波发生器与所述环形输入机构连接并受所述环形输入机构的驱动,其中所述波发生器是所述主动部件,所述柔轮是所述从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机,其中,所述输入机构是绳筒或筒形电机。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嵌式电机的截面图。
图1B为图1A的内嵌式电机的爆炸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章动减速器的立体图。
图2B为图2A中章动减速器的章动齿轮的侧视图。
图2C为图2A中章动减速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2D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章动减速器的齿轮啮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章动减速器的驱动斜盘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内嵌式电机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内嵌式电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注意,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是以解释本发明的方式而被提供的,且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照图1A和图1B,图1A是根据本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嵌式电机100的截面图,图1B是内嵌式电机100的爆炸图。下面结合图1A和图1B对内嵌式电机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电机100大体上包括壳体110、输入机构120和减速装置130。在图1A和1B所示的电机100中,壳体110包括侧壁111和设置在侧壁111的一端的顶壁112。壳体110定义了包围在侧壁111和顶壁112内的内部空间113。在内部空间113中,设置有具有输入机构120,输入机构120设置在侧壁111的内侧。具体而言,输入机构120可以包括定子121和转子122,其中定子121与侧壁111固定连接,转子122与减速装置130(减速装置130的主动部件)固定连接,从而驱动减速装置13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当转子122形成为环状的情况下,减速装置的主动部件固定连接至环状转子122的内部开口内,使得减速装置的主动部件形成为嵌入在转子122中。减速装置130的对来自输入机构120输入的运动进行减速,并通过与减速装置130的从动部件连接的输出轴150将被减速后的运动输出至待被驱动的其他装置。减速装置130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并具有位于其中心的开口。输出轴150经设置为穿过减速装置130的中心开口而定位在该中心开口中,并在环形侧壁111的中心轴向方向上穿过内部空间113。输出轴150的一端经由挡盖114定位在顶壁112内,并例如通过轴套143和轴承144与顶壁112连接,从而使得输出轴150可相对于壳体110旋转。输出轴150的另一端从与顶壁112相对的一侧从壳体110露出,以便与其它待被输出轴150驱动的其他装置连接。虽然图1A和1B中没有示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10可具有与顶壁112相对的底壁,输出轴150从底壁露出,并通过轴套和轴承与底壁连接,使得输出轴150定位在底壁上并可相对于底壁旋转。
如此构造的内嵌式电机100充分利用了电机100的内部空间。具体而言,在电机100中,将由转子122和定子121构成的输入构件120设置在侧壁111上,并将减速装置130的主动部件嵌入转子122的径向向内的空间中,以代替将减速装置与电机分离设置并通过输入轴彼此连接的传统构造,这大大减少了具有减速装置和电机的减速系统的占用空间。此外,由于减速装置130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使得的输出轴150能够穿设在减速装置130的中心开口中并贯穿电机100。此设计使得电机100的输入构件120、减速装置130和输出轴130在厚度上彼此重叠,来代替传统结构中的电机、输入轴、减速装置、输出轴同轴设置的机构,从而显著缩短了减速系统沿着输入/输出轴方向上的长度,增大了减速系统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减速系统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形的输入机构120可以是绳筒或筒形电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具有环形旋转部件的其他输入机构。
将结合图1A和1B对减速装置13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130可以是章动减速器。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减速装置130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环形形状的减速装置,例如,谐波减速器等。在减速装置130是章动减速器的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130具有章动齿轮131、非章动齿轮132以及驱动斜盘133。输入机构120与驱动斜盘133相连以驱动驱动斜盘133进行旋转,故当减速装置是章动减速器时,驱动斜盘133作为主动部件。驱动斜盘133与章动齿轮131接触,以驱动章动齿轮131随着驱动斜盘133的旋转而进行章动运动。
参见图2A,图2A示出了根据本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章动减速器200的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其中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分别相当于图1A和1B中的章动齿轮131和非章动齿轮132。
如图2A所示,章动齿轮210为端面齿轮,即,章动齿轮210的齿面230形成在章动齿轮210的一个端面上,而不是形成在章动齿轮210的外侧圆周或内侧圆周。相较于将齿面形成在齿轮的外侧圆周或内侧圆周,在齿轮端面形成有齿面的齿轮在工作时受到的作用力分摊在齿轮的整个厚度方向上,由于齿轮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更好的刚性,因此在一侧形成有齿面的齿轮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工作时导致的变形。同样,非章动齿轮220在其一个端面上具有齿面240。齿面240与齿面230相互面对并在工作时以章动传动的方式相互啮合。齿面230的齿的数量与齿面240上的齿的数量通常相差1齿。例如,齿面230可比齿面240少1齿,或齿面230可比齿面240多1齿。
参见图2B,图2B示出了章动齿轮210的侧视图。如图2B所示,假定在齿面230中的每一个齿的齿根和齿尖之间具有朝向章动齿轮210的中心O延伸的直线OP,那么将直线OP围绕中心O沿着齿面230在圆周方向上转动一周而形成的面称为章动齿轮210的分度面,中心O为该分度面的中心点。章动齿轮210的分度面上的任意一条母线(例如图2B中的直线PO)与章动齿轮210的中心轴线OO’具有夹角∠POO’。虽然没有示出,与章动齿轮210相似,非章动齿轮220同样具有类似的分度面,并且其上任意一条母线与其轴线也具有夹角。
在传统的齿轮设计中,齿轮的分度面和轴线之间的夹角取决于形成在齿面上的齿数。例如,对于具有45齿的齿轮,其分度面和轴线之间的夹角要么比90°大,要么比90°小。换句话说,其分度面形成为分度面的中心朝向齿轮凹入的内圆锥面或朝外凸出的凸圆锥面。随着齿轮的齿数的增加,其分度面和轴线之间的夹角越来越接近90°,也就是说,随着齿轮的齿数的增加,其分度面越来越接近平面。
在传统的章动减速器中,章动齿轮和非章动齿轮中的其中一个齿轮形成为内锥齿轮,另一个齿轮形成为外锥齿轮。然而,在齿轮制造行业中,内锥齿轮的精确机械加工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为了能够制造精确的内锥齿轮,一般主要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其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同时,对于传统的章动减速器,在章动齿轮章动一周期间的每一个瞬时,两个齿轮之间只有很小一部分的齿彼此进行啮合传动,而绝大部分的齿并没有接触(例如图2A中由虚线B所围绕的部分一样)。举例来说,对于具有45齿的章动齿轮而言,在其章动一周的期间,仅有2-3齿会与非章动齿轮进行啮合传动,而剩下的齿在此期间始终彼此分离。这使得传统章动减速器存在承载力小,传动不平稳的问题。发明人发现,将章动减速器中的两个齿轮的分度面强制设定为大致平面,而不取决于齿轮的齿数,这能够显著增加在章动期间相互啮合传动的齿数。
具体而言,在图2A和2B所示的章动减速器200中,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各自的分度面和各自轴线之间的夹角均介于88°至91°,具体是介于88°至90°之间。并且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各自的分度面和各自轴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之和小于180°。例如,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中其中一个齿轮的分度面是平面(即夹角为90°),而另一个齿轮的分度面是略微外凸的凸圆锥面(即夹角大于88°且小于90°),或者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均为略微外凸的凸圆锥面。发明人发现,对于由具有如上特点的分度面的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中所构成的摆线针轮副100,在章动齿轮210章动一周的期间,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之间会有更多的齿彼此啮合传动。例如,对于具有45齿的章动齿轮210而言,在其章动一周的期间,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之间将会有12-13齿相互啮合传动,这大大增加了章动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传动稳定性。此外,由于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具有形成为大致平面或略微上凸或下凹的圆锥面的分度面,来替代传统的章动减速器中所使用的内锥齿轮,因此,相较于传统的章动减速器轮,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章动减速器200机械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
如上文所述,由于章动齿轮210的齿面230的齿的数量与非章动齿轮220的齿面240上的齿的数量不同,因此,在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相互啮合时,齿面230和齿面240并不是完全啮合,而是部分啮合在一起。请参照图2C,图2C示出了由图2A中的虚线A所包围的章动减速器2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C所示,齿面230和齿面240部分啮合时,齿面230的齿的一部分231与齿面240的齿的一部分241相互接触,称为章动齿轮210的工作齿面231和非章动齿轮220的工作齿面241,同时齿面230的齿的另一部分232与齿面240的齿的另一部分242相互分离,称为章动齿轮210的非工作齿面232和非章动齿轮220的非工作齿面242。在章动减速器200工作时,章动齿轮210可进行章动运动,在章动齿轮210的章动运动和齿面230和齿面240的部分啮合的作用下,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可彼此进行相对旋转。应注意,虽然在图2C中示出了齿面230和齿面240在某个时刻的部分啮合状态,然而,在章动齿轮210进行章动运动时,齿面230中的每个齿的一部分会与齿面140的对应齿的一部分以彼此滑动的方式接触。因此,只要在章动齿轮210的章动运动期间的任意时刻齿面230的一部分和齿面240的一部分进行了接触,那个齿面230和齿面240的这些相互接触的部分都称为工作齿面。与此相反,在章动齿轮210的章动运动期间的任意时刻,齿面230与齿面240都不彼此接触的部分称为非工作齿面。
章动减速器200可以对输入至其的旋转运动进行减速,并输出减速后的旋转运动。章动齿轮210每章动一周,相互接触的工作齿面231和工作齿面241彼此以滑动的方式接触一次,因此,章动齿轮210每章动一周仅推动非章动齿轮220旋转很小的角度,从而实现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之间较大的传动比。在章动齿轮210与非章动齿轮220相差1齿的情况下,章动齿轮210每章动一周,针齿轮旋转一齿。
参照图2D,图2D中示出了章动齿轮210的齿面230和非章动齿轮220的齿面140在P点处互相接触并进行啮合传动。如图2D所述,线PM示出了齿面240在P点处的法线方向,线PN示出了齿面230在P点处与齿面240接触时非章动齿轮220在P点处相对于章动齿轮210的运动方向。由于章动齿轮210进行章动运动,因此在章动齿轮210固定不转的情况下,齿面230在P点处推动齿面140使得非章动齿轮220沿着Y方向转动,因此线PN平行于Y方向。当然,在非章动齿轮220固定不转的情况下,齿面240在P点处迫使齿面230运动,从而迫使非章动齿轮220沿着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线PM与PN之间所成的夹角α为齿面230和齿面240接触时的压力角。压力角的大小指示了齿面230和齿面240接触时这两者之间的做功效率(即,传动效率)。发明人发现,当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的齿形经构造使得上述压力角为合适的角度时,由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构成的章动减速器200具有最优的传动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齿面230和齿面240接触时的压力角满足关系式45°-β-5°≤α≤45°-β+5°时,可具有最优的传动效率。上述关系式中,α指示齿面230和齿面240接触时的压力角,β指示齿面230和齿面240之间的摩擦角,该摩擦角为齿面230和齿面240的固有属性,其取决于制造章动齿轮210和非章动齿轮220的材料与使用的润滑材料,其一般介于3°至5°之间。举例而言,若齿面230和齿面240之间的摩擦角为3°,则齿面230和齿面240接触时的压力角优选为介于37°至47°之间,若两者之间的摩擦角为5°,则齿面230和齿面240接触时的压力角优选为介于35°至45°之间。
虽然结合图2A-2D描述了具有特定分度面和压力角的章动减速器200,但也可以使用其中常规的章动减速器,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参见图3,图3示出的章动减速器130中的驱动斜盘133的示意图。图3省去了其他部件,以使得更加清楚。如图3所示,驱动斜盘133在其外周连接至输入机构120的转子122,使得输入机构110能够驱动驱动斜盘133旋转。在本文的实施方式中,环形输入机构110在其内周侧形成有多个凸缘123,这些凸缘123从转子122的内周侧径向向内延伸,驱动斜盘133通过紧固件124(例如,螺栓)与凸缘123连接。输出轴150通过轴承145穿设在驱动斜盘133的中央开口中,使得输出轴150和驱动斜盘133的彼此独立地旋转。
结合图1和图3,驱动斜盘133具有第一侧面136和第二侧面137,第一侧面136和底壁112接触,例如通过使用推力球轴承141将第一侧面136抵靠至底壁112,使得驱动斜盘133能够独立于底壁112旋转并在旋转期间始终抵靠在底壁112上。驱动斜盘133的第二侧面137相对于平面151倾斜设置,第二侧面137与平面151成一夹角α(即,章动角)。平面151垂直于输出轴150的旋转轴线152。第二侧面137与章动齿轮131中未形成有齿面的端面接触,例如通过使用推力球轴承142将章动齿轮131抵靠至第二侧面137,使得驱动斜盘133和章动齿轮131能够独立地旋转,并在旋转期间章动齿轮131始终抵靠在驱动斜盘133的第二侧面137上。如上所述,由于驱动斜盘133的第二侧面137相对于平面151倾斜设置,则在驱动斜盘133旋转时,抵靠在驱动斜盘133上的章动齿轮131会在驱动斜盘133的倾斜的第二侧面137的带动下进行章动运动。
继续参见图1,非章动齿轮132固定至侧壁111上。在设置有与底壁112相对的顶壁时,非章动齿轮132可以进一步固定至顶壁的内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顶壁,在这种情况下,非章动齿轮132的未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可以作为壳体的一部分以包围内部空间113。
输出轴150通过轴承146穿设在非章动齿轮132的中央开口中,使得输出轴150能够独立于非章动齿轮132旋转。如上文所述,输入机构120驱动驱动斜盘133旋转,驱动斜盘133进一步驱动章动齿轮131进行章动运动,使得输入机构120每旋转一周,章动齿轮131进行一次章动运动。通过章动齿轮131和非章动齿轮132之间的啮合传动,章动齿轮131每进行一次章动运动,章动齿轮131和非章动齿轮132以减速后的转速进行相对旋转。由于非章动齿轮132固定,因此,通过章动齿轮131和非章动齿轮132之间的啮合传动,章动齿轮131相对于非章动齿轮进行章动运动。输出轴150穿设在章动齿轮131的中央开口中,并且输出轴150在其外周与章动齿轮131的中央开口连接,使得章动齿轮131进一步驱动输出轴150进行同步旋转,故当减速装置是章动减速器时,章动齿轮131作为从动部件。如此,可以通过章动减速器130将输入机构120的较高旋转运动减速为较低的旋转运动并将减速后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输出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50通过扭矩传递部件134与章动齿轮131连接,以便将章动齿轮131的旋转扭矩传递给输出轴150。扭矩传递部件134可以是球笼式万向节或虎克铰。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扭矩传递部件,例如柔性部件(诸如波纹管、波纹膜、弹簧膜片)。与球笼或虎克铰的扭矩传递部件相比,使用柔性部件的扭矩传递部件具有更小的体积,并且由于章动齿轮的章动运动而导致的其与另外部件之间的震动被柔性部件吸收,从而增加了传动稳定性。扭矩传递部件134可以通过端面波纹花键与输出轴150连接以传递扭矩,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使用其他连接方式。
参见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内嵌式电机300的示意图。电机300具有与电机100类似的结构。电机300大体上包括壳体310、输入机构320和减速装置330。壳体310包括环形的侧壁311。壳体310定义了包围在侧壁311内的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中,设置有具有环形形状的输入机构320,输入机构320与图1A和1B中示出的输入机构120具有相同的构造,在此不再赘述。输入机构320的转子322与减速装置330耦接,从而驱动减速装置330。减速装置330对来自输入机构320输入的运动进行减速,并通过与减速装置330连接的输出轴350将被减速后的运动输出至待被驱动的其他装置。减速装置330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并具有位于其中心的开口。输出轴350经设置为穿过减速装置330的中心开口而定位在该中心开口中,并在环形侧壁311的中心轴向方向上穿过内部空间。输出轴330从壳体310露出,以便与其它待被输出轴330驱动的其他装置连接。
减速装置330也是章动减速器。但减速装置330和图1A和1B示出的减速装置130的不同之处在于减速装置330具有两个章动齿轮331和334,以及两个非章动齿轮332和335。章动齿轮331、334以及非章动齿轮332、335的结构与图1A和1B中示出的章动齿轮131和非章动齿轮13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减速装置330中,驱动斜盘333的外周连接至输入机构320,使得驱动斜盘333在输入机构320的驱动下旋转。输出轴350经由轴承345穿设在驱动斜盘333的中心开口中,使得输出轴350和驱动斜盘333能够彼此独立地旋转。驱动斜盘333的两个侧面分别接触章动齿轮331、334的未形成有齿面的端面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章动齿轮331、334经由推力球轴承341和342而抵靠至驱动斜盘333上,使得驱动斜盘333和章动齿轮331、334能够独立地旋转,并在旋转期间章动齿轮331、334始终抵靠在驱动斜盘333的侧面上。驱动斜盘333两个侧面均相对于与输出轴350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驱动斜盘333两个侧面与该平面均呈一夹角(即,章动角)。因此,在驱动斜盘333旋转时,抵靠在驱动斜盘333上的章动齿轮331、334会在驱动斜盘133的倾斜的两个侧面的带动下同时进行章动运动。
非章动齿轮332、335固定至侧壁311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非章动齿轮332、335的未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可以作为壳体的一部分以包围内部空间。当将非章动齿轮332、335的未形成有齿面的端面作为壳体的一部分时,输出轴350经由挡盖312定位在非章动齿轮335上,并进一步被定为在由侧壁311定义的内部空间中。输出轴350例如通过轴套343和轴承344而穿设在非章动齿轮335的中央开孔中,从而使得输出轴350可相对于非章动齿轮335旋转。输出轴350通过轴承346穿设在非章动齿轮332的中央开口中,使得输出轴350能够独立于非章动齿轮332旋转。
输入机构320驱动驱动斜盘333旋转,驱动斜盘333进一步驱动章动齿轮331、334进行章动运动,使得输入机构320每旋转一周,章动齿轮331、334进行一次章动运动。通过章动齿轮331、334和非章动齿轮332、335之间的啮合传动,章动齿轮331、334每进行一次章动运动,章动齿轮331、334和非章动齿轮332、335以减速后的转速进行相对旋转。与图1A和1B中示出的减速装置130类似,由于非章动齿轮332、335固定,因此,通过章动齿轮和非章动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章动齿轮331、334会一边进行章动运动,一边相对于非章动齿轮332、335以减速后的转速进行旋转。输出轴350穿设在章动齿轮331、334的中央开口中,并且输出轴350在其外周与章动齿轮331、334的中央开口连接,使得章动齿轮331、334同时驱动输出轴350进行同步旋转。如此,可以通过章动减速器330将输入机构320的较高旋转运动减速为较低的旋转运动并将减速后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输出轴。输出轴350分别通过扭矩传递部件336、337与章动齿轮331、334相连,以便将章动齿轮331、334的旋转扭矩传递给输出轴350。扭矩传递部件336、337与图1A和1B示出的扭矩传递部件134具有相同的构造,在此不再赘述。
与图1A和1B的减速装置130相比,减速装置330具有两个章动齿轮和两个非章动齿轮,故可以提高章动减速器的传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同时,对称布局的设计可以平衡驱动斜盘的轴向受力,提高章动减速器的稳定性。
参照图5,图5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内嵌式电机400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电机400大体上包括壳体410、输入机构420和减速装置430。壳体410包括侧壁411和设置在侧壁411的两端的顶壁412和底壁413,以包围内部空间414。在内部空间414中,设置有输入机构420,输入机构420设置在侧壁411的内侧。环形的输入机构420进一步被设计为碗状的形状。减速装置430对来自输入机构420输入的运动进行减速,并通过与减速装置430的输出部分连接的输出轴450将被减速后的运动输出至待被驱动的其他装置。减速装置430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并具有位于其中心的开口。输出轴450经设置为穿过减速装置430的中心开口而定位在该中心开口中,并在环形侧壁411的中心轴向方向上穿过内部空间414。输出轴450的一端经由挡盖415定位在顶壁412内,并例如通过轴套443和轴承441与顶壁412连接,从而使得输出轴450可相对于壳体410旋转。输出轴450的另一端从通过轴承442与底壁413连接并从底壁露出,从而使得输出轴450可相对于壳体410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430为谐波减速器,谐波减速器430包括刚轮、柔轮和波发生器。所述刚轮与壳体410固定连接的,所述柔轮设置在刚轮的内周侧并与输出轴450连接,以便将经减速装置430减速后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输出轴450,所述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柔轮的内周侧并在其外周与输入机构420相连,以使得输入机构420能够驱动波发生器旋转。输出轴450通过轴套444和轴承445穿设在谐波减速器430中,使得输出轴450能够独立于波发生器和与输入机构420旋转。
在谐波减速器430中,刚轮是带有内齿圈的刚性齿轮,柔轮是带有外齿圈的柔性齿轮,波发生器是使柔轮产生可控弹性变形的构件,当波发生器装入柔轮中时,波发生器迫使柔轮的剖面由原先的圆形变成椭圆形,其长轴两端附近的齿与刚轮的齿完全啮合,而短轴两端附近的齿则与刚轮完全脱开,并且其他区段的齿处于啮合和脱离的过渡状态。在谐波减速器430工作时,随着波发生器的旋转,柔轮的变形不断改变,使柔轮与刚轮的啮合状态也不断改变,从而使得柔轮相对刚轮沿波发生器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缓慢旋转,以实现减速作用。
如此构造的内嵌式电机400充分利用了电机400的内部空间414。具体而言,在电机400中,将输入构件420设置在环形侧壁411上,并将减速装置430嵌入输入构件420的进一步径向向内的空间中,以代替将减速装置与电机分离设置并通过输入轴彼此连接的传统构造,这大大减少了具有减速装置和电机的减速系统的占用空间。此外,由于减速装置430具有大致环形的形状,使得输入轴430能够穿设在减速装置430的中心开口中并穿过电机400的壳体。此设计使得电机400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彼此重叠,来代替传统结构中的电机、输入轴、减速装置、输出轴同轴设置的机构,从而显著缩短了减速系统沿着输入/输出轴方向上的长度,增大了减速系统在工作时的稳定性,提高了减速系统的性能。
当然,本文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文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文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文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包括:
壳体;
输入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附接至所述壳体的内壁;
减速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减速装置包括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其中所述主动部件位于所述输入机构的转子内并与所述转子固接;以及
输出轴,其由所述减速装置的从动部件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为章动减速器,包括:
章动齿轮,所述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
非章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非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其中所述非章动齿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和所述章动齿轮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彼此啮合;以及
驱动斜盘,与所述输入机构相连并受所述输入机构驱动,所述驱动斜盘的第一侧抵靠至所述章动齿轮的未形成有齿面的另一端面;其中
所述驱动斜盘是所述主动部件,并且所述章动齿轮是所述从动部件,并且
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一侧相对于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
所述输出轴穿设在所述章动齿轮和所述非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并与所述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章动减速器,所述第二章动减速器包括:
第二章动齿轮,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
第二非章动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非章动齿轮的一个端面形成有齿面,其中所述第二非章动齿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形成有齿面的端面彼此啮合;其中
所述第二章动齿轮也是所述从动部件;并且
所述驱动斜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于第二侧与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未形成有齿面的另一端面接触,并且所述第二侧相对于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
所述输出轴进一步穿设在所述第二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非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并与所述第二章动齿轮的内周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一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章动齿轮接触,所述驱动斜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壳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一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章动齿轮接触,所述驱动斜盘的所述第二侧通过推力球轴承与所述第二章动齿轮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输入机构在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缘,所述凸缘从向所述输出轴的轴心径向延伸,用于定位所述驱动斜盘。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经由扭矩传递部件与所述章动齿轮连接,并经由轴承与所述非章动齿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传递部件是球笼式万向节,并且所述扭矩传递部件通过端面波纹花键与所述章动齿轮和所述输出轴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是谐波减速器,所述谐波减速器包括:
刚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柔轮,设置在所述刚轮的内圆周侧,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柔轮固定连接;以及
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柔轮的内侧并与所述柔轮的内侧相互压紧,所述波发生器与所述环形输入机构连接并受所述环形输入机构的驱动,其中
所述波发生器是所述主动部件,所述柔轮是所述从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是绳筒或筒形电机。
CN202010005474.0A 2020-01-03 2020-01-03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Active CN113078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5474.0A CN113078773B (zh) 2020-01-03 2020-01-03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PCT/CN2020/072960 WO2021134846A1 (zh) 2020-01-03 2020-01-19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05474.0A CN113078773B (zh) 2020-01-03 2020-01-03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8773A true CN113078773A (zh) 2021-07-06
CN113078773B CN113078773B (zh) 2023-03-10

Family

ID=7660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05474.0A Active CN113078773B (zh) 2020-01-03 2020-01-03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8773B (zh)
WO (1) WO202113484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464A (zh) * 2021-12-22 2022-03-18 姜虹 一种齿轮副及章动减速器
CN114198460A (zh) * 2021-12-22 2022-03-18 姜虹 一种章动减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3761A (ja) * 2009-05-07 2010-11-18 Planet Techno:Kk 変速機内蔵モーター
CN106151472A (zh) * 2015-04-15 2016-11-23 浙江宁波智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谐波减速器
CN207442626U (zh) * 2017-12-08 2018-06-01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非接触式章动减速电机
CN208982611U (zh) * 2018-08-17 2019-06-14 北京智能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齿摆线针轮副和章动减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2323B2 (en) * 2011-03-16 2016-11-01 Nsk, Ltd. Friction roller reducer and drive unit for electric automobile
CN203562879U (zh) * 2013-10-17 2014-04-23 晁会岩 一种一体嵌入电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3761A (ja) * 2009-05-07 2010-11-18 Planet Techno:Kk 変速機内蔵モーター
CN106151472A (zh) * 2015-04-15 2016-11-23 浙江宁波智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谐波减速器
CN207442626U (zh) * 2017-12-08 2018-06-01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非接触式章动减速电机
CN208982611U (zh) * 2018-08-17 2019-06-14 北京智能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齿摆线针轮副和章动减速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8464A (zh) * 2021-12-22 2022-03-18 姜虹 一种齿轮副及章动减速器
CN114198460A (zh) * 2021-12-22 2022-03-18 姜虹 一种章动减速器
US11835113B2 (en) 2021-12-22 2023-12-05 Hong Jiang Gear pair and nutation reducer
US11933385B2 (en) 2021-12-22 2024-03-19 Hong Jiang Nutation reduc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34846A1 (zh) 2021-07-08
CN113078773B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1130B1 (en) Speed change gear
JP2011094714A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CN113078773B (zh) 内嵌有减速装置的电机
US20170059026A1 (en) Harmonic drive apparatus
US11835113B2 (en) Gear pair and nutation reducer
KR101007069B1 (ko) 2단 유성기어시스템을 구비한 기어박스
JP7469772B2 (ja) 章動減速機
US11320037B2 (en) Speed reducer
CN116717570A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机械臂及机器人
US5092826A (en) Arc gear having a rotary transmission of 1:1
CN112709802A (zh) 用于谐波驱动器结构的减速器的波发生器
CN114001125B (zh) 一种超低速比高刚性高精度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
CN213628713U (zh) 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
JP2024003284A (ja) 内接噛合遊星歯車装置及びロボット用関節装置
KR101164644B1 (ko) 중공형 싸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
KR20220039645A (ko) 감속기
RU2812085C1 (ru) Многопоточная бесподшипниковая планетарная зубчатая передача
CN212928684U (zh) 减速机及具有其的动力输出设备
CN217271680U (zh) 双联齿传动机构
SU879101A1 (ru) Волнова зубчата передача
KR102543898B1 (ko) 내치 기어를 플레인 베어링 방식으로 변환시킴으로써 구름 효과가 증대되고 인가 하중이 분산되어 출력 성능과 내구성이 개선된 싸이클로이드 감속기
CN211202608U (zh) 轮毂轴承及汽车
JP7449769B2 (ja)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
CN210344227U (zh) 一种平动减速机
US20220099162A1 (en) Speed reducing device and driv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