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8729A -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8729A
CN113078729A CN202110340197.3A CN202110340197A CN113078729A CN 113078729 A CN113078729 A CN 113078729A CN 202110340197 A CN202110340197 A CN 202110340197A CN 113078729 A CN113078729 A CN 113078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target
detected
switching operation
operation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01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8729B (zh
Inventor
崔宫
易淑智
杨帆
罗海峰
胡静春
洪焕森
蓝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01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8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8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8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8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8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依据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所述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三维场景中定位与倒闸操作相关的设备并对其实施监控,解决了变电站倒闸作业效率及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当前操作进行判定,进一步增强了倒闸作业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运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变电站内的倒闸操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倒闸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还关系到对电气设备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过程中一旦出现误操作可能导致全站断电,严重时还会造成电力系统的崩溃。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保证倒闸操作规范性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为单人操作,即是由通过了专项考核的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倒闸作业,运行人员根据调度中心的数据向工作人员下达指令,复诵无误后才能操作。这种方式不仅效率较低,且对调度中心的数据过度依赖,运行人员并不能对现场情况进行准确把控;第二种方式为监护操作,即由两名工作人员进行倒闸作业,一人对设备进行操作,另一人负责监护。但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即使是两名工作人员也不能完全保证多个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的状态,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成本。
因此,相关技术提供的保证倒闸操作规范性的方案并不能对作业现场进行准确把控,倒闸操作过程中存在效率及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的问题,进而无法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通过对倒闸操作相关的设备进行监控,提高了倒闸作业效率及风险控制水平,增强倒闸作业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依据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所述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区域视图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设备视图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所述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操作判定模块,用于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倒闸作业时,根据倒闸操作指令,从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中获取包括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实现了对作业现场的监控;进一步的,通过对目标视图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用户的当前操作是否与预设操作相一致,提高了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有效监管,此种方式不仅降低了人力人本、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还增强了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提高了变电站倒闸作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个将摄像装置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标定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个确定拍摄角度的AOE网算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时,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倒闸操作指令为合闸操作指令时,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变电站内进行相关作业时,对作业现场的操作进行检测的情况,相关作业可以包括倒闸操作等,该方法可以由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该硬件可以是电子设备,如移动终端、PC端或服务器等。
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其中,倒闸操作可以是使变电站电气设备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所实施的有序操作,也可以是使变电站电气设备由一种运行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运行方式所实施的有序操作,例如,通过倒闸操作可以使变电站电气设备进入运行状态,即使变电站中需要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的刀闸(即电力设备中手动开关的一种,有单相刀闸进而三相刀闸之分)和开关保持闭合,保护和自动装置以及二次设备全部按照规定投入使用,电气设备上施加有规定电压的状态。倒闸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电气设备包括接地刀闸、断路器、隔离刀闸以及变电站保护屏中一个或多个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倒闸操作指令包括分闸操作指令和合闸操作指令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分闸操作指令可以是闭合接地刀闸、断开断路器、断开隔离刀闸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合闸操作指令可以是断开接地刀闸、断开断路器、闭合隔离刀闸中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接收倒闸操作指令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运行人员为现场工作人员开具的工作票接收倒闸操作指令,还可以将变电站调度中心作为信息源,通过远程终端单元(RTU,RemoteTerminal Unit)接收倒闸操作指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具体的接收倒闸操作指令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区域是根据倒闸操作指令确定出的变电站所处的区域,每个变电站所处的区域可以是按照一定规则预先划分出的区域,例如,按照不同的安全等级或与不同负责人的对应关系,为每个变电站规划出对应的区域;或者,按照台区为变电站划分出对应的区域,此时,变电站所处的区域即是根据站内变压器的供电范围所确定出的区域。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调取与目标区域相对应的目标三维视图,本实施例对调取目标三维视图的方式不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目标三维视图可以基于与目标区域相关的数据由计算机构建得到,例如,基于变电站及站内电气设备的精确的三维坐标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 Design)软件渲染生成一帧或多帧三维视图;还可以由摄像设备采集目标区域的图像,将采集的图像映射到对应的变电站3D实景平台的表面纹理中进行投影,得到对应的纹理区域,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将所得到的纹理区域渲染生成一帧或多帧三维视图。
具体的,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系统即可确定哪一个变电站需要进行倒闸操作,进而确定出该变电站所处的区域,并将该区域作为目标区域,再通过上述方式调取该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作为目标三维视图,用于后续对倒闸操作的检测。
S120、依据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其中,目标待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接地刀闸、断路器、隔离刀闸以及变电站保护屏。在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的方式可以是由运行人员确定得到的,即以人工的方式对目标三维视图中的接地刀闸、断路器等电气设备进行辨识并对这些电气设备进行对应的标注或选择,也可以是系统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在三维视图中确定得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具体的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出目标待检测设备时,为了对现场的工况进行更为准确的把控,还需要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目标视图包括接地刀闸视图、断路器视图、隔离刀闸视图以及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并未对从目标三维视图中获取目标视图的方式作具体的限定。
示例性的,当系统根据倒闸操作指令确定出某一变电站的目标三维视图,并希望确定该变电站内接地刀闸的相关情况时,即可在该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出对应的接地刀闸作为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一帧或多帧目标视图,目标视图的内容中包括该接地刀闸,以此使运行人员清晰地看到该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从而对现场工况的把控更为准确,提高了为现场工作人员下达后续指令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确定的目标待检测设备大于一个时,需要按照与倒闸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顺序,从目标三维视图中依次确定各待检测设备。例如,当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时,需要按照接地刀闸、断路器、隔离刀闸以及保护屏上的隔离开关的顺序依次确定各设备的开合状态,相应的,系统将在变电站的三维视图中按照上述顺序对四台设备进行确定,并在确定过程中分别获取包括了对应设备的目标视图。
S130、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与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包括与目标视图中的目标待检测设备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是与目标视图中的接地刀闸相关的、由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并存储在调度中心数据库中的开合状态信息,或者在变电站保护屏上显示的多个电气设备的标识及对应的电压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与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可以是根据变电站规定或运行人员的经验所制定的条件,制定完成后可以将预设条件部署在变电站调度中心的控制系统中,以对当前操作进行判定。例如,当线路电压达到20kV以上时,需要下达“使用户外垂直分合式的三相刀闸”的倒闸操作指令,此时对应的预设条件即是对应标识的三相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因此,当调度中心显示线路电压为30kV时,则需要确定包括对应标识的三相刀闸的目标视图以及与该三相刀闸对应的关联信息,如果该三相刀闸已处于闭合状态,则确定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可选的,由于倒闸操作指令包括分闸操作指令和合闸操作指令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与分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与合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
示例性的,当现场工作人员根据分闸操作指令在对应台区进行分闸操作时,预设条件可以是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以及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当现场工作人员操作时,则获取的包括有对应接地刀闸和断路器的一帧或多帧目标视图,将目标视图以及作为关联信息的与接地刀闸和断路器对应的合开状态与预设条件进行比对,只有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以及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均满足时,才能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将上述电气设备开合状态中的一种还是多种作为预设条件,只要获取的目标视图以及与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存在任意不满足预设条件的一项,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倒闸作业时,根据倒闸操作指令,从目标区域的三维视图中获取包括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实现了对作业现场的监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同时,将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和与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进行比对,实现了对工作人员的当前操作的判定,进一步增强了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提高了变电站倒闸作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当前操作步骤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基于预设摄像装置拍摄对应的目标视图,从而实现快速定位目标待检测设备,并准确把控作业现场的技术效果。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应的技术术语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S220、依据倒闸操作指令,确定当前操作步骤所对应的目标待检测设备。
其中,当前操作步骤为现场工作人员对变电站中一个或多个电气设备进行操作时应当遵循的操作顺序,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接收的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
示例性的,在110kV变电站中,当工作人员接收到将母线电压互感器由冷备用转运行的倒闸操作指令时,则需要先合上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刀闸,再合上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开关,并加装熔断器,最后对相应仪表显示的数据进行采集读取,此时,系统也需要依据该倒闸操作指令,在现场工作人员实施该过程中每一步操作时确定与当前操作步骤所对应的目标待检测设备,即在工作人员合上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刀闸时,确定该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刀闸的开合状态,在工作人员采集读取仪表显示的数据时,则确定相应仪表的运行状态。
S230、基于预先设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其中,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是由预先设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得到的,摄像装置可以有多种,如枪机、半球形摄像机、一体化摄像机、红外日夜两用摄像机、高速球摄像机以及网络摄像机等多种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变电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一个或多个目标区域内的相应位置预先设置摄像装置,本实施例并未对摄像装置具体的部署准则和方式做具体的限定。
示例性的,变电站内电气设备较多、工况较为复杂且需要高度关注的区域对摄像装置的空间占用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摄像装置能够快速跟踪该区域内的电气设备,不能存在监视盲区,此时则可以在该区域内预先设置集一体化和云台于一身的高速球摄像机,以满足变电站对倒闸过程中的操作检测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摄像装置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提高获取目标视图的效率,摄像装置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进行拍摄。
可选的,基于预先设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包括如下至少三种实施方式:
1)基于固定摄像头位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装置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时可以将摄像头的位置固定,即在所调取的目标三维视图中,依据倒闸操作指令确定出一台或多台固定摄像头位置的摄像装置,由这些装置对现场进行拍摄,以得到包括目标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示例性的,根据倒闸操作指令,系统希望确定某变电站负荷侧开关和电源侧开关的相关情况,需要在与操作指令对应的变电站内预先设置至少一个摄像装置,并将摄像头拍摄角度作适应性调整后进行固定,适应性调整的过程即是使摄像装置将负荷侧开关和电源侧开关纳入其拍摄范围内、且能够获取上述两个开关的清晰视图。当倒闸操作指令为主变停电操作指令时,需要先断开负荷侧开关,后断开电源侧开关,因此,在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出上述两个开关后,即可利用预先设置的摄像装置对两个开关进行拍摄,以获取负荷侧开关和电源侧开关的目标视图。
2)基于预先建立的映射关系表,确定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各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以使各摄像装置基于相应的拍摄角度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包括各摄像装置和拍摄各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摄像装置的摄像头可360°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映射关系表中摄像装置和拍摄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在预设摄像装置时进行确定,也即是说,在目标区域内部署摄像头可360°旋转得摄像装置时,由现场工作人员对每一台摄像装置拍摄该区域对应的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进行测量和标定,并将得到的结果进行整理后在调度中心数据库中进行存储,映射关系表中的对应关系由倒闸操作指令、区域标识、待检测设备标识、与待检测设备对应的摄像装置标识、摄像装置与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构成的五元组形式的数据来反映,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对应的摄像装置能够根据映射关系表对目标待检测设备进行拍摄并获取目标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摄像装置在拍摄完成后,能够根据现场工况的需要,以手动或自动的方式进行角度复位,以在后续拍摄过程中保证视角转换的准确性。
3)基于预先设置的拍摄角度确定算法,对目标待检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信息和各摄像装置的摄像位置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各摄像装置拍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以使各摄像装置基于相应的拍摄角度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个将摄像装置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标定的示意图,具体的,基于摄像装置在三维空间中的真实位置,将摄像装置在真实场景中水平和垂直0°朝向作为基准,在三维点云场景中进行标定,使现场的摄像装置能够与三维空间中旋转后的摄像装置的位置和角度保持一致,即确定出三维点云场景中的X轴、Y轴和Z轴。
在本实施例中,将摄像装置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标定后,可以将基于距离和摄像机镜头参数的自动zoom算法作为拍摄角度确定算法,即利用摄像装置真实三维空间坐标得到对应向量,并与其在三维点云场景中基于点位三维坐标得到的向量U、V和N进行向量计算,确定出向量结果后,计算向量结果和摄像装置零位标定水平轴X、Y和垂直轴Z的夹角,所得到的夹角就是摄像装置的水平旋转量P和垂直旋转量T。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后,摄像装置在真实三维空间的坐标与其点位三维坐标的发射线进行匹配筛选,以检测发射线是否能够检测到场景中的物体的空间体信息,如果得到检测结果则认定摄像装置在该点位是不可观测的,反之则认为是可观测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增强不同摄像装置在不同现场工况下的适应性,提高拍摄角度确定过程中的效率,还可以采用多种算法对拍摄角度进行确定。
可选的,拍摄角度确定算法包括AOE(Activity On Edge)网算法或蒙特卡洛积分算法。
其中,AOE网算法即是通过AOE网来确定拍摄角度的算法,在现代化管理中,人们通常用有向图来描述和分析一项功能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一个工程又能够分为多个小的子工程,这些子工程被称为活动(Activity),在带权有向图中若以顶点表示事件,有向边表示活动,边上的权值表示该活动持续的时间,这样的图则简称为AOE网。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AOE网能够确定出从待检测设备到摄像装置所经过的时延最长的逻辑路径,当现场摄像装置逻辑路径的长度未达到预期时,则认定对应的待检测设备不在该摄像装置的视野范围内。具体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个确定拍摄角度的AOE网算法的示意图,将确定出待检测设备这一事件作为图中的开始顶点1,将确定出目标区域内的摄像装置这一事件作为完成顶点9,并将预期逻辑路径长度设置为不超过15,可以看出,通过1-3-5-8-9和1-4-6-8-9的方式可确定出其路径长度分别为14和15,即满足预期逻辑路径长度,待检测设备处于以上述方式调整角度后的摄像装置的视野范围之内,而通过1-2-5-7-9的方式得到的逻辑路径长度为16,没有满足预期,即摄像装置以该方式调整角度后依然无法对待检测设备进行拍摄,无法得到对应的目标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蒙特卡洛积分算法对拍摄角度进行确定。蒙特卡洛积分算法是一种采用随机抽样统计来估算结果的计算方法,能够对离线系统进行计算仿真试验,在计算仿真的过程中,能够构造出一个和系统性能相似的概率模型。具体的,在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案中,蒙特卡洛积分算法能够用于摄像装置视野覆盖面积的计算,即将与变电站内的目标区域所对应的可观测区域绘制到场景平面中,再将可观测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像素点,通过统计这些像素点的全局占比即可确定出该摄像装置的视野范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当待检测设备未落入摄像装置视野范围内时,则不断调整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在调整过程中定时计算该摄像装置的视野覆盖面积,当确定出待检测设备进入视野覆盖面积内时,摄像装置此时的角度即为调整后的角度。
S240、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将上述电气设备开合状态中的一种还是多种作为预设条件,只要获取的目标视图以及与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存在任意不满足预设条件的一项,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当前操作步骤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基于预设摄像装置拍摄对应的目标视图,从而实现对目标待检测设备的快速定位,同时,多种拍摄角度的确定方式增强了摄像装置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了获取目标视图的效率,实现了准确高效地把控倒闸操作现场工况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时,对多个视图中对应的电气设备所处的开合状态进行分析,进而判定倒闸过程中的当前操作是否为正常操作,基于对电气设备的二次确认,进一步提高了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应的技术术语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0、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其中,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
S320、依据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其中,目标视图包括接地刀闸视图、断路器视图、隔离刀闸视图以及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S330、若接地刀闸视图的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获取断路器视图。
其中,反映接地刀闸开合状态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由刀片在刀座上的开口方向或接地刀闸上的指示灯进行显示,当接地刀闸上部署有指示灯时,可以用红灯表示刀闸断开,用绿灯表示刀闸闭合,还可以通过调度中心显示的电网数据或相关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来反映接地刀闸开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对接地刀闸开合状态的判定方式有多种。例如,在获取目标视图后,由于视图中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在外观上较为明显,因此可以由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目标视图中接地刀闸进行人工判定,并将其开合状态进行记录,或者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由系统自动确定出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还可以根据调度中心显示的电网数据或相关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判定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断路器、隔离刀闸以及保护屏上隔离开关反映自身开合状态时,在外观上同样较为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上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时,同样可以采用与判定接地刀闸开合状态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公开实施例不作具体的限定。
可选的,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接地刀闸开合状态进行判定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算法模型,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选择4000张与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相关的图像作为训练集,再由摄像装置随机采集1000张与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相关的图像,将其中500张作为验证集,以对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其余500张作为测试集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价。在使用验证集寻找到最优模型参数后,将作为训练集的4000张图像与作为验证集的500张图像混合起来组成新的训练集对模型继续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当样本训练集图像数量为10000张、验证集图像数量为1000张时,测得算法模型的目标检测评价指标AP50为85.3%。当模型训练完成后,即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目标视图中接地刀闸的刀片开口方向或指示灯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接地刀闸开合状态的判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确定过程需要与当前操作步骤相对应,因此,只有当确定接地刀闸视图中的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时,才会继续获取断路器视图。
S340、当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且与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一预设数据相一致,则获取隔离刀闸视图。
其中,第一预设数据是由变电站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Supervisory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所采集的,与各待检测设备相对应的实时数据,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与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够应用于诸多领域,当SCADA系统应用在变电站时,可以采集并监控如断路器的标识、开合状态以及电压电流等数据。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当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还需要根据该断路器的标识与其在SCADA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比对,只有对应的实时数据也显示该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才能实施倒闸操作的下一个步骤,基于SCADA的二次确认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确定过程需要与当前操作步骤相对应,因此,只有当确定接地刀闸视图中的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时,才会继续获取隔离刀闸视图。
S350、若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获取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确定过程需要与当前操作步骤相对应,因此,只有当确定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时,才会继续获取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S360、若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其中,保护屏是变电站内用于安装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产品,至少能够安装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开合状态的判定的方式同样可以采用针对于接地刀闸开合状态的判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当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才能确定分闸操作中各步骤的操均作为正常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方案的S330至S360步骤中,只要获取的目标视图以及与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存在任意不满足预设条件的一项,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时,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为了清楚地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参照图6将应用场景是变电站,目标三维视图是变电站3D实景平台,摄像装置是监控摄像机,倒闸操作指令是分闸操作指令为例来介绍,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场景,可以适用于变电站内各种需要对操作进行检测的场景中。
继续参见图6,在变电站内的相关电气设备需要由运行状态转至检修状态时,可以先收到分闸操作指令,再在变电站的3D实景平台中调取相关电气设备所处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根据分闸操作指令,依次从目标三维视图中对目标待检测设备进行定位,在定位出各目标待检测设备后,再基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信息定位出与目标待检测设备相关的监控摄像机,由监控摄像机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继续参见图6,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后,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对接地刀闸视图中的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当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时,则判定断路器开合状态,当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断路器视图中断路器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并与SCADA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比对,当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则判定隔离刀闸开合状态,当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当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判定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位置是否与现场一致,当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对阿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当隔离开关位置与现场一致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否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以此实现对变电站内分闸操作的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在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时,基于目标视图以及与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使系统能够以自动化的方式对接地刀闸、断路器、隔离刀闸、保护屏上隔离开关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提高了变电站操作检测的效率,同时,在对断路器的判定过程中使设备相关数据与系统中的第一预设数据进行比对,通过二次确认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提高了变电站的风险控制水平。
实施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倒闸操作指令为合闸操作指令时,对多个视图中对应的电气设备所处的开合状态进行分析,进而判定倒闸过程中的当前操作是否为正常操作,基于对电气设备的二次确认,进一步提高了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应的技术术语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0、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其中,倒闸操作指令为合闸操作指令。
S420、依据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其中,目标视图包括接地刀闸视图、断路器视图、隔离刀闸视图以及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S430、若接地刀闸视图的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获取断路器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确定过程需要与当前操作步骤相对应,因此,只有当确定接地刀闸视图中的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时,才会继续获取断路器视图。
S440、当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且与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一预设数据相一致,则获取隔离刀闸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确定过程需要与当前操作步骤相对应,因此,只有当确定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才会继续获取隔离刀闸视图。
S450、若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获取断路器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确定过程需要与当前操作步骤相对应,因此,只有当确定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时,才会再次获取断路器视图。
S460、若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且与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二预设数据相一致,则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与分闸操作不同,在合闸操作的过程中,判定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后,需要对断路器的开合状态再次进行判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步骤中断路器的判定以及二次确认过程与步骤S440中所采用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确定过程需要与当前操作步骤相对应,因此,只有当确定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时,才会继续获取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S470、若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当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才能确定合闸操作中各步骤的操均作为正常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方案的S430至S470步骤中,只要获取的目标视图以及与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存在任意不满足预设条件的一项,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倒闸操作指令为合闸操作指令时,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为了清楚地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参照图8将应用场景是变电站,目标三维视图是变电站3D实景平台,摄像装置是监控摄像机,倒闸操作指令是合闸操作指令为例来介绍,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场景,可以适用于变电站内各种需要对操作进行检测的场景中。
继续参见图8,在变电站内的相关电气设备需要由检修状态转至运行状态时,可以先收到合闸操作指令,再在变电站的3D实景平台中调取相关电气设备所处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根据合闸操作指令,依次从目标三维视图中对目标待检测设备进行定位,在定位出各目标待检测设备后,再基于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信息定位出与目标待检测设备相关的监控摄像机,由监控摄像机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继续参见图8,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后,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对接地刀闸视图中的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当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时,则判定断路器开合状态,当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断路器视图中断路器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并与SCADA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比对,当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则判定隔离刀闸开合状态,当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当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再次判定断路器开合状态,当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断路器视图中断路器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并与SCADA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比对,当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则判定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位置是否与现场一致,当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对阿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当隔离开关位置与现场一致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否则向变电站调度中心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以此实现对变电站内合闸操作的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在倒闸操作指令为合闸操作指令时,基于目标视图以及与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使系统能够以自动化的方式对接地刀闸、断路器、隔离刀闸、保护屏上隔离开关的开合状态进行判定,提高了变电站操作检测的效率,同时,在对断路器的判定过程中使设备相关数据与系统中的第一预设数据进行比对,通过二次确认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提高了变电站的风险控制水平。
实施例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9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区域视图获取模块510、设备视图获取模块520以及操作判定模块530。
区域视图获取模块510,用于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其中,倒闸操作指令包括分闸操作指令和合闸操作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设备视图获取模块520,用于依据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其中,目标视图包括接地刀闸视图、断路器视图、隔离刀闸视图以及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至少一种。
操作判定模块530,用于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其中,与分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与合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设备视图获取模块520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确定单元和目标视图拍摄单元。
目标待检测设备确定单元,用于依据倒闸操作指令,确定当前操作步骤所对应的目标待检测设备。
目标视图拍摄单元,用于基于预先设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可选的,目标视图拍摄单元,还用于基于固定摄像头位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和/或,基于预先建立的映射关系表,确定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各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以使各摄像装置基于相应的拍摄角度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其中,映射关系表中包括各摄像装置和拍摄各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摄像装置的摄像头可360°旋转;和/或,基于预先设置的拍摄角度确定算法,对目标待检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信息和各摄像装置的摄像位置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各摄像装置拍摄目标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以使各摄像装置基于相应的拍摄角度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其中,拍摄角度确定算法包括AOE网算法或蒙特卡洛积分算法。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操作判定模块530包括接地刀闸视图判定单元、断路器视图判定单元、隔离刀闸视图判定单元以及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判定单元。
在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时,
接地刀闸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接地刀闸视图中的接地刀闸所处状态进行判定,若接地刀闸视图的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获取断路器视图。
断路器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所处状态进行判定,当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且与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一预设数据相一致,则获取隔离刀闸视图。
隔离刀闸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所处状态进行判定,若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获取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保护屏上隔离开关所处状态进行判定,若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在倒闸操作指令为合闸操作指令时,
接地刀闸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接地刀闸视图中的接地刀闸所处状态进行判定,若接地刀闸视图的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获取断路器视图。
断路器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所处状态进行判定,当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且与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一预设数据相一致,则获取隔离刀闸视图,并在确定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后,再次获取断路器视图,若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且与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二预设数据相一致,则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隔离刀闸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所处状态进行判定,若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获取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判定单元,用于对保护屏上隔离开关所处状态进行判定,若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六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设备60的框图。图10显示的设备6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设备6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设备6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601,系统存储器60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602和处理单元601)的总线603。
总线60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设备60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设备60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6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604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605。设备60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606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6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603相连。存储器6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07的程序/实用工具608,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602中,这样的程序模块607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607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设备6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609(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610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设备6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设备6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11进行。并且,设备6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12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612通过总线603与设备6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6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设备6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601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602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七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依据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所述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所述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包括:
依据所述倒闸操作指令,确定当前操作步骤所对应的目标待检测设备;
基于预先设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先设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包括:
基于固定摄像头位置的摄像装置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和/或,
基于预先建立的映射关系表,确定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各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以使各摄像装置基于相应的拍摄角度拍摄包括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其中,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包括各摄像装置和拍摄各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摄像装置的摄像头可360°旋转;和/或,
基于预先设置的拍摄角度确定算法,对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信息和各摄像装置的摄像位置信息进行处理,确定各摄像装置拍摄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拍摄角度,以使各摄像装置基于相应的拍摄角度拍摄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其中,所述拍摄角度确定算法包括AOE网算法或蒙特卡洛积分算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视图包括接地刀闸视图、断路器视图、隔离刀闸视图以及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包括分闸操作指令和合闸操作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相应的,与所述分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
与所述合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保护屏上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为分闸操作指令,所述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所述刀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包括:
若接地刀闸视图的接地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获取断路器视图;
当所述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且与所述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一预设数据相一致,则获取隔离刀闸视图;
若所述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获取所述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若所述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为合闸操作指令,所述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所述刀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包括:
若接地刀闸视图的接地刀闸处于断开状态,则获取断路器视图;
当所述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且与所述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一预设数据相一致,则获取隔离刀闸视图;
若所述隔离刀闸视图中的隔离刀闸处于闭合状态,则获取所述断路器视图;
若所述断路器视图中的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且与所述断路器相关联的数据与第二预设数据相一致,则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
若所述保护屏上隔离开关视图中的隔离开关与现场相同,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8.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视图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倒闸操作指令时,调取目标区域的目标三维视图;
设备视图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倒闸操作指令,依次从所述目标三维视图中确定目标待检测设备,并获取包括所述目标待检测设备的目标视图;
操作判定模块,用于当各目标视图以及与各目标视图相对应的关联信息,均满足与所述倒闸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预设条件时,则确定当前操作为正常操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
CN202110340197.3A 2021-03-30 2021-03-30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3078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0197.3A CN113078729B (zh) 2021-03-30 2021-03-30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0197.3A CN113078729B (zh) 2021-03-30 2021-03-30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8729A true CN113078729A (zh) 2021-07-06
CN113078729B CN113078729B (zh) 2023-04-07

Family

ID=76611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0197.3A Active CN113078729B (zh) 2021-03-30 2021-03-30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87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6277A (zh) * 2022-03-16 2022-06-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隔离开关偏移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945A (zh) * 2001-02-09 2002-09-18 株式会社东芝 变电站主电路部件的保护和控制系统
CN101521408A (zh) * 2009-03-11 2009-09-02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总公司 隔离开关远程监控装置
CN102255392A (zh) * 2011-07-30 2011-11-23 山东电力研究院 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全自动变电站倒闸操作顺序控制方法
CN102289676A (zh) * 2011-07-30 2011-12-21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检测的变电站刀闸模式识别方法
CN102508059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智能识别设备状态的拓扑防误校核方法
CN103269130A (zh) * 2013-06-17 2013-08-28 北京殷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变电站的遥控操作进行远程确认的方法
CN105576830A (zh) * 2015-12-31 2016-05-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变电站三维可视化系统
CN112202247A (zh) * 2020-10-23 2021-01-08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监控中心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隔离开关分合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367499A (zh) * 2020-09-23 2021-02-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博兴县供电公司 一种远程监控电力设备的服务端及监控端电力数据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945A (zh) * 2001-02-09 2002-09-18 株式会社东芝 变电站主电路部件的保护和控制系统
CN101521408A (zh) * 2009-03-11 2009-09-02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总公司 隔离开关远程监控装置
CN102255392A (zh) * 2011-07-30 2011-11-23 山东电力研究院 一种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全自动变电站倒闸操作顺序控制方法
CN102289676A (zh) * 2011-07-30 2011-12-21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检测的变电站刀闸模式识别方法
CN102508059A (zh) * 2011-10-18 2012-06-20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智能识别设备状态的拓扑防误校核方法
CN103269130A (zh) * 2013-06-17 2013-08-28 北京殷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变电站的遥控操作进行远程确认的方法
CN105576830A (zh) * 2015-12-31 2016-05-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变电站三维可视化系统
CN112367499A (zh) * 2020-09-23 2021-02-1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博兴县供电公司 一种远程监控电力设备的服务端及监控端电力数据处理方法
CN112202247A (zh) * 2020-10-23 2021-01-08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宁监控中心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隔离开关分合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6277A (zh) * 2022-03-16 2022-06-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隔离开关偏移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646277B (zh) * 2022-03-16 2023-05-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隔离开关偏移角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8729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4885B (zh) 一种换流阀在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12627B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控系统
CN110400387A (zh) 一种基于变电站的联合巡检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310947A (zh) 基于5g的建筑设施运维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0390265A (zh) 一种无人机巡检的识别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068099A (zh) 基于视频监控的虚拟电子围栏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932709A (zh) 一种基于ai识别实现加油站巡检作业违规安全监管的方法
CN111292327B (zh) 机房巡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60290A (zh) 电力巡检系统
CN112083000A (zh) 一种变电站设备外观缺陷的智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001327A (zh) 一种阀厅设备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428629A (zh) 变电站运行监测方法、状态确定方法及无人机巡检系统
CN113078729B (zh) 应用于变电站的操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897329A (zh)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2334001U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控系统
KR102231648B1 (ko) 소방시설의 점검 이력 정보 관리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CN112037478A (zh) 适用于电力设备的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CN116316233A (zh) 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4006B (zh) 一种增量配电网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
CN116225877A (zh) 一种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60064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办公场所人员行为轻量级目标检测方法
CN115296193A (zh) 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及方法
CN115758762A (zh) 电力业务的场景可视化方法及装置
CN109520565A (zh) 隧道状况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41212A1 (zh) 一种火源位置指示方法、相关设备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