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4143A -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4143A
CN113074143A CN202010011561.7A CN202010011561A CN113074143A CN 113074143 A CN113074143 A CN 113074143A CN 202010011561 A CN202010011561 A CN 202010011561A CN 113074143 A CN113074143 A CN 113074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diffuser
stationary blades
blades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15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4143B (zh
Inventor
张伟
周亚运
蒋婷婷
杨帆
吕琢
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15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4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4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4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4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4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44Bladed diffu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扩压器包括基座、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基座包括圆柱部和圆台部,圆台部具有大口端和小口端,大口端和圆柱部轴向上的一端对接,第一排静叶片设置于圆台部的外环壁上,并沿圆台部的周向排布,第二排静叶片设置于圆柱部的外环壁上,并沿圆柱部的周向排布。圆台部的构型则能够使得基座的轮廓型线能够满足对气流流动方向的良好拟合,提升了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也显著减少了气流在流经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时,在圆台部或圆柱部的外环壁附近所形成的流动分离现象,如此便有效降低了气流在流经扩压器时的流动损失,提升了扩压器对气流进行减速增压的性能。

Description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内通常设置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内设置有扩压器,以将流经送风装置的气流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进而减少气流的流动损失。扩压器内通常设置有静叶片,以对气流进行引流和增压。然而,现有的扩压器仍然无法充分实现气流在流经扩压器时的动能和压力能之间的转化,如此会导致气流在流经扩压器时所产生的流动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扩压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流在流经扩压器时的流动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扩压器,包括基座、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所述基座包括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台部具有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大口端和所述圆柱部轴向上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一排静叶片设置于所述圆台部的外环壁上,并沿所述圆台部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二排静叶片设置于所述圆柱部的外环壁上,并沿所述圆柱部的周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安装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安装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或者,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5°~30°,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30°~40°。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10°~60°,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60°~80°。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根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一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顶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二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一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二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之间的差值为0°~20°。
可选地,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根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三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顶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四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三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四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之间的差值为0°~20°。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弦长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弦长之比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片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分别延所述圆台部的外侧壁和所述圆柱部的外侧壁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排静叶片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于所述圆柱部的轴向相互错位分布,至少所述第一排静叶片中的一个静叶片的头部或尾部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中的一个静叶片的头部或尾部于所述外环壁的轴向对齐。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片数为6片~20片,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片数为10片~30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尾部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头部之间的沿所述圆柱部的轴向的间距小于等于3mm。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器,通过使得扩压器的基座具有圆柱部和圆台部,并分别在圆柱部和圆台部上设置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这样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即可实现对流经扩压器的气流的逐级引流,而圆台部的构型则能够使得基座的轮廓型线能够满足对气流流动方向的良好拟合,提升了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也显著减少了气流在流经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时,在圆台部或圆柱部的外环壁附近所形成的流动分离现象,如此便有效降低了气流在流经扩压器时的流动损失,提升了扩压器对气流进行减速增压的性能。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有上述的扩压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由于包括有上述的扩压器,而上述的扩压器能够保证气流在流经扩压器时,能够在不发生较大流动损失的前提下,顺利地实现减速增压。如此便也提升了送风装置的整体工作效率,节省了送风装置的工作能耗。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有上述的送风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由于包括有上述的送风装置,而上述的送风装置能够实现对气流较为顺畅地减速增压,且运行时节能环保,如此便也显著提升了包括有上述送风装置的吸尘器的吸尘效果,同时也节省了吸尘器的工作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的第一排静叶片的平面叶栅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的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的平面叶栅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的扩压器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扩压器 11—基座 12—第一排静叶片
13—第二排静叶片 20—送风装置 21—风罩
22—驱动机构 23—动叶轮 24—进风口
111—圆台部 112—圆柱部 113—安装孔
114—外环边 115—内环边 221—固定架
222—驱动马达 223—电路基板 224—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压器10,用于轴向送风装置20,该轴向送风装置20可以但不限于用于吸尘器。送风装置20包括风罩21、驱动机构22、动叶轮23和扩压器10,驱动机构22设置于风罩21内,动叶轮23和驱动机构22相连接,并对应风罩21的进风口24设置,扩压器10固定于风罩21内,并位于动叶轮23背离进风口24的一侧。
具体地,驱动机构22包括固定架221、驱动马达222和电路基板223,固定架221和电路基板223均固定于风罩21内,驱动马达222设置于固定架221上,且驱动马达222的驱动轴224穿过固定架221和扩压器10并和动叶轮23相连接,以驱动动叶轮23转动。
扩压器10则包括基座11、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基座11包括圆柱部112和圆台部111,圆台部111具有大口端和小口端,大口端和圆柱部轴向上的一端对接,第一排静叶片12设置于圆台部111的外环壁上,并沿圆台部111的周向排布,第二排静叶片13设置于圆柱部112的外环壁上,并沿圆柱部112的周向排布。
如图5所示,基座11的圆柱部112内还形成有外环边114和内环边115,内环边115内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13,基座11通过锁紧螺栓穿设安装孔113和固定架221以实现在扩压器10内的固定连接。
首先,结合图4对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前额线,多个同一排的静叶片的头部对应点的连接线称为前额线(图4中L1所示);
后额线,多个同一排的静叶片的尾部对应点的连接线称为后额线(图4中L2所示);
入口安放角:中线与前额线在叶片头部的切线所形成的夹角(图4中α所示);
出口安放角:中线与后额线在叶片尾部的切线所形成的夹角(图4中β所示);
安装角:是指静叶片的前额线与弦长之间的夹角,该角度随着弦长的变化而变化,(图4中θ所示);
静叶片的头部:沿基座11的轴向,静叶片的最前位置为头部(图4中a所示);
静叶片的尾部:沿基座11的轴向,静叶片的最后位置为尾部(图4中b所示);
静叶片的高度:静叶片沿基座1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
叶顶:静叶片沿其径向增加到顶部的位置为叶顶;
弦长:中线的某一位置至静叶片的头部或尾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弦长(图4中L4和L5所示);
中线:静叶片的厚度方向的各中点从静叶片的头部至尾部连线而成的曲线称为中线(图4中L3所示)。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器10作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压器10,通过使得扩压器10的基座11具有圆柱部和圆台部,并分别在圆柱部和圆台部上设置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这样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即可实现对流经扩压器10的气流的逐级引流,而圆台部的构型则能够使得基座11的轮廓型线能够满足对气流流动方向的良好拟合,提升了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也显著减少了气流在流经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时,在圆台部或圆柱部的外侧壁附近所形成的流动分离现象,如此便有效降低了气流在流经扩压器10时的流动损失,提升了扩压器10对气流进行减速增压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20,由于包括有上述的扩压器10,而上述的扩压器10能够保证气流在流经扩压器10时,能够在不发生较大流动损失的前提下,顺利地实现减速增压。如此便也提升了送风装置20的整体工作效率,节省了送风装置20的工作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由于包括有上述的送风装置20,而上述的送风装置20能够实现对气流较为顺畅地减速增压,且运行时节能环保,如此便也显著提升了包括有上述送风装置20的吸尘器的吸尘效果,同时也节省了吸尘器的工作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以第一排静叶片12中的一个静叶片为例,沿其径向增加到顶部的位置为叶顶;沿其轴向,静叶片的最前位置为头部(图4中a所示),静叶片的最后位置为尾部(图4中b所示)。同时,静叶片在其(径向方向(静叶片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截取等厚度的曲面,该曲面轮廓和静叶片的圆台部111相连接的部位的形状轮廓相同,对该曲面进行平面展开,得到静叶片的平面叶栅图(图4所示)。在平面叶栅图上,静叶片的头部对应点的连接线称为前额线(图4中L1所示),静叶片的尾部对应点的连接线称为后额线(图4中L2所示),静叶片的厚度方向的各中点从静叶片12的头部至尾部连线而成的曲线称为中线(图4中L3所示),中线处的某一位置距离静叶片12的头部或静叶片的尾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弦长(图4中L4和L5所示),而安装角是指静叶片的前额线或后额线与弦长之间的夹角,比如,静叶片头部处的安装角,即为静叶片头部附近的中线位置和静叶片头部之间的弦长(图4中L5所示)与前额线之间的夹角。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安装角小于或等于第二排静叶片13的安装角。具体地,通过使得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这样便能够有效抑制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的流动不均匀性,同时也保证了第二排静叶片13对气流的有效引流。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具体地,通过使得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这样便能够有效抑制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的流动不均匀性,同时也保证了第二排静叶片13对气流的有效引流。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出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或者,第一排静叶片12的出口安放角大于或等于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如此便进一步有效抑制了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的流动不均匀性,同时也有效抑制了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产生的流动分离现象,进而有效降低了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所产生的流动损失,提升了气流的流动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5°~30°,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30°~40°。具体地,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可为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或20°。
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可为20°、20.5°、21°、21.5°、22°、22.5°、23°、23.5°、24°、24.5°、25°、25.5°、26°、26.5°、27°、27.5°、28°、28.5°、29°、29.5°、30°、30.5°、31°、31.5°、32°、32.5°、33°、33.5°、34°、34.5、35°、35.5°、36°、36.5°、37°、37.5°、38°、38.5°、39°、39.5°或40°。
通过将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设定为5°~20°,并将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设定为20°~40°,这样便进一步实现了对气流流经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时产生的流动不均匀性的有效抑制,同时也保证了第二排静叶片13对气流的有效引流。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10°~60°,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60°~80°。具体地,第一排静叶片12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可为10°、15°、20°、25°、30°、35°、40°、45°、50°、55°或60°。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可为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或80°。
通过将第一排静叶片12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设定为10°~60°,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设定为60°~80°,这样便有效减弱了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产生的流动分离现象,进而优化了气流的流动状态,进一步降低了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所产生的流动损失,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气流流动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叶根处的出口安放角为第一出口安放角,第一排静叶片12的叶顶处的出口安放角为第二出口安放角,第一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第二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之间的差值为0°~20°。
同时,第二排静叶片13的叶根处的出口安放角为第三出口安放角,第二排静叶片13的叶顶处的出口安放角为第四出口安放角,第三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第四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之间的差值为0°~20°。如此,当差值不为0时,以第一排静叶片12为例,其沿圆台部111径向方向的轮廓型线即为曲线,说明第一排静叶片12沿圆台部径向方向进行了弯曲。当第一排静叶片12靠近圆台部111的外侧壁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第一排静叶片12靠近其叶顶端面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的差值为0°时,说明第一排静叶片12沿圆台部111径向方向平直延伸,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沿径向方向不变。
而通过将第一排静叶片12靠近圆台部111的外侧壁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第一排静叶片12靠近其叶顶端面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的差值设定为0°~20°,如此便进一步地抑制了气流在流经第一排静叶片12时的流动不均匀性,从而也进一步保证了对气流的有效引流。第二排静叶片13的情况同理亦然。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弦长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弦长之比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具体地,通过使得第一排静叶片12的弦长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弦长之比可以为1、1.2、1.5、1.7、2、2.2、2.5、2.7、3、3、3.2、3.5、3.7、4、4.2、4.5、4.7或5。通过使得第一排静叶片12的弦长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弦长之比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如此便进一步减弱了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所产生的流动分离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气流在流经扩压器1010时产生的流动损失。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叶片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排静叶片13的叶片数,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分别延圆台部111的外侧壁和圆柱部112的外侧壁周向均匀分布,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于圆柱部112的轴向相互错位分布,至少第一排静叶片12中的一个静叶片的头部或尾部与第二排静叶片13中的一个静叶片的头部或尾部于外环壁的轴向对齐。如此可使得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衔接性更强,从而有利于气流自第一排静叶片12至第二排静叶片13的高效流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叶片数为6片~20片,第二排静叶片13的叶片数为10片~30片。具体地,第一排静叶片12的叶片数可以为6片、7片、8片、9片、10片、11片、12片、13片、14片、15片、16片、17片、18片、19片或20片,第二排静叶片13的叶片数可以为10片、11片、12片、13片、14片、15片、16片、17片、18片、19片、20片、21片、22片、23片、24片、25片、26片、27片、28片、29片或30片。
通过将第一排静叶片12的叶片数设定为6片~20片,且将第二排静叶片13的叶片数设定为10片~30片。这样气流在自第一排静叶片12流动至第二排静叶片13时,即可受到第二排静叶片13更为充分地引流和扩压作用,而进一步减小流速,增大压力,如此便进一步提升了扩压器10的增压效果。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尾部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头部之间的沿圆柱部的轴向的间距(图5中D所示)小于等于3mm。具体地,通过使得第一排静叶片12的尾部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头部之间的沿基座11轴向的间距小于等于3mm,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对气流引流的顺畅衔接,保证了气流的流动效率,另一方面也为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留出了足够的装配间隙,避免因为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加工尺寸误差而导致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相互干涉。
可选地,第一排静叶片12的尾部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头部之间的沿基座11轴向的间距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3mm。通过将第一排静叶片12的尾部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头部之间的沿基座11轴向的间距进一步限定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3mm,如此便在保证气流的流动效率和避免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相互干涉之间求得了最佳平衡,使得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在避免相互干涉的前提下,能够对流经第一排静叶片12和第二排静叶片13的气流实现最优的引流和扩压效果。
基于上述参数设置,提供几种具体的扩压器10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为15°,出口安放角为24°,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为35°,出口安放角为75°。且第一排静叶片12的尾部和对应的第二排静叶片13的头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为1.8mm,当扩压器10按照上述参数取值时,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按IEC60312标准,在13mm孔板测量条件下具有上述扩压器10的送风装置20的整机效率在54%左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排静叶片12的入口安放角为20°,出口安放角为27°,第二排静叶片13的入口安放角为42°,出口安放角为60°。且第一排静叶片12的尾部和对应的第二排静叶片13的头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为1.3mm,当扩压器10按照上述参数取值时,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按IEC60312标准,在13mm孔板测量条件下具有上述扩压器10的送风装置20的整机效率在54.2%左右。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扩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排静叶片和第二排静叶片,所述基座包括圆柱部和圆台部,所述圆台部具有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大口端和所述圆柱部轴向上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一排静叶片设置于所述圆台部的外环壁上,并沿所述圆台部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二排静叶片设置于所述圆柱部的外环壁上,并沿所述圆柱部的周向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安装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安装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或者,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5°~30°,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入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30°~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10°~60°,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为60°~8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根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一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顶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二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一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二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之间的差值为0°~2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根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三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顶处的所述出口安放角为第四出口安放角,所述第三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四出口安放角的角度值之间的差值为0°~2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弦长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弦长之比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片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片数,所述第一排静叶片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分别延所述圆台部的外侧壁和所述圆柱部的外侧壁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排静叶片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于所述圆柱部的轴向相互错位分布,至少所述第一排静叶片中的一个静叶片的头部或尾部与所述第二排静叶片中的一个静叶片的头部或尾部于所述外环壁的轴向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叶片数为6片~20片,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叶片数为10片~30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扩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静叶片的尾部和所述第二排静叶片的头部之间的沿所述圆柱部的轴向的间距小于等于3mm。
13.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扩压器。
14.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2010011561.7A 2020-01-06 2020-01-06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Active CN113074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1561.7A CN113074143B (zh) 2020-01-06 2020-01-06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1561.7A CN113074143B (zh) 2020-01-06 2020-01-06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4143A true CN113074143A (zh) 2021-07-06
CN113074143B CN113074143B (zh) 2023-06-16

Family

ID=7660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1561.7A Active CN113074143B (zh) 2020-01-06 2020-01-06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414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6348A (en) * 1989-02-14 1990-08-07 Airflow Research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with airfoil vanes in annular volute envelope
JPH11173296A (ja) * 1997-12-11 1999-06-29 Ebara Corp ポンプのディフューザ装置
CN103889295A (zh) * 2011-10-13 2014-06-25 伊莱克斯公司 真空吸尘器
CN106089807A (zh) * 2016-06-28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形叶片的扩压器
CN108644152A (zh) * 2018-04-04 2018-10-12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扩压器弯扭叶片及设计方法、扩压器和离心/斜流压气机
CN208057449U (zh) * 2017-01-31 2018-11-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US20210207617A1 (en) * 2018-05-18 2021-07-08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Compress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6348A (en) * 1989-02-14 1990-08-07 Airflow Research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with airfoil vanes in annular volute envelope
JPH11173296A (ja) * 1997-12-11 1999-06-29 Ebara Corp ポンプのディフューザ装置
CN103889295A (zh) * 2011-10-13 2014-06-25 伊莱克斯公司 真空吸尘器
CN106089807A (zh) * 2016-06-28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分形叶片的扩压器
CN208057449U (zh) * 2017-01-31 2018-11-0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8644152A (zh) * 2018-04-04 2018-10-12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扩压器弯扭叶片及设计方法、扩压器和离心/斜流压气机
US20210207617A1 (en) * 2018-05-18 2021-07-08 Dyson Technology Limited Compres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4143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98054U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212079745U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108180154B (zh) 一种风扇波纹支架
US7192254B2 (en) Radial fan having axial fan blade configuration
CN114427543B (zh) 一种仿生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113074141B (zh)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13074143A (zh)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13074140B (zh) 扩压器、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US7854595B2 (en) Wind turbine blade tip shapes
CN113074138B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113074144B (zh) 扩压器、轴向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13074139B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114109898A (zh)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209818372U (zh) 一种高效静音的负压式轴流风机
CN212389575U (zh)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113074142B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218817192U (zh) 一种控制速度分布的离心风机叶轮
CN218624734U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113074127B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219622908U (zh) 多翼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220227287U (zh) 一种轴流风机防失速结构
CN218293948U (zh) 一种新型环形轴流叶轮
CN211666944U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214533694U (zh) 一种斜流风叶
CN112879352B (zh)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