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8710A -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8710A
CN113068710A CN202110269746.2A CN202110269746A CN113068710A CN 113068710 A CN113068710 A CN 113068710A CN 202110269746 A CN202110269746 A CN 202110269746A CN 113068710 A CN113068710 A CN 113068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kania micrantha
composition
glyphosate
methyl jasmonate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97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8710B (zh
Inventor
昝欣
施诗
丁明艳
周德立
陈朝超
伍洲洲
胡长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o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o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o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ozho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97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8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8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8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 A01N57/1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having phosphorus-to-carbon bonds
    • A01N57/2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phosphorus compounds having phosphorus-to-carbon bonds containing acyclic or cycloaliphatic radic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within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a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carbon atom having only two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keto-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入侵植物防控领域,涉及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以及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其中草甘膦、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00:1‑10:1‑10。本发明将草甘膦与低剂量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复配对草甘膦产生了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极大地降低除草剂草甘膦的用量和喷洒次数,为大面积的薇甘菊入侵地有效清除薇甘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入侵植物防控领域,涉及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以及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将上述三者复配能够显著提高防治薇甘菊的效果以及降低除草剂的用量。
背景技术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是世界上公认的十大害草之一,2001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薇甘菊又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菊科假泽兰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成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薇甘菊喜肥沃、湿润的土壤,在光照充足条件下更易生长,通过攀援、缠绕、覆盖邻近植物,争夺阳光,并且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对邻近植物生长构成威胁,使入侵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降低。目前薇甘菊在我国华南地区以及云南等地大面积发生和危害,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林业造成了重大威胁,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抑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对减轻薇甘菊的入侵危害、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薇甘菊对农林业及生态环境的重大危害引起了极大关注,自上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就开展了一系列防治薇甘菊的研究。目前薇甘菊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物理防治:利用人工清除的方法对薇甘菊进行清理;(2)化学防治:利用草甘膦、莠去津等化学除草剂防除薇甘菊;(3)生物防治:利用紫红短须螨、艳婀珍蝶等天敌昆虫、田野菟丝子或病原菌控制薇甘菊,抑制其生长;(4)群落改造:在薇甘菊危害严重的地方,清除薇甘菊后适时种植乡土阔叶树种,搭配种植抵抗能力强的适生乔灌草植物,减少薇甘菊的发生面积。其中物理防治难根除、易复发;化学防治易污染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成本较高且时间长;群落改造对薇甘菊入侵地的生态系统最为有利,但成本高,操作复杂,同时对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的要求较高,制约了此类方法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草甘膦是全球使用量最大,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非选择性、灭生性除草剂,对防除多年生根杂草非常有效。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但因长期及大量使用,致使杂草对其产生抗性或耐性显著增强。近年来草甘膦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压力。
由此可见,鉴于目前使用草甘膦对薇甘菊进行化学防治所存在的缺陷,设计和开发一种既可以有效抑制野外薇甘菊的生长,又能做到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见效较快的防治方法,对受薇甘菊入侵危害地区的生态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通过长期研究,意外地发现通过以特定用量比例将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以及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复配,能够显著增强草甘膦防治薇甘菊的作用效果,从而极大地降低草甘膦的用量和喷洒次数。
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发明:
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以及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其中草甘膦、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00:1-10:1-10。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组合物中,其中草甘膦、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5,所述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的用量为500g/hm2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组合物中,将所述组合物制成农药上允许使用的剂型,所述组合物中还包含填料、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或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组合物中,所述剂型选自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剂。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组合物中,所述的填料选自白炭黑、玉米淀粉、膨润土、高岭土、陶土、粘土、硅藻土、硫酸铵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乳化剂选自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农乳2201#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湿剂选自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苯磺酸碱金属盐、月桂醇醚硫酸钠、烷基苯磺酸盐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选自水、乙醇、乙二醇、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第二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除草剂中的用途。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除草剂用于防治薇甘菊。
在第三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防治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5-9月薇甘菊生长旺盛期或11-12月开花期,对薇甘菊施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根据实际需要用清水稀释后使用,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4-15天,如遇下雨天气,则需要重新施药,适用于薇甘菊大面积爆发的非耕地区域。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薇甘菊入侵地喷施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后,需要及时人工清除薇甘菊枯死植株,并种植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或优势农作物,以防止薇甘菊的再次大面积爆发。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方法中,所述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的用量为500g/hm2,加水稀释至550-600L/hm2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以特定用量比例将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以及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复配,能够极大地降低除草剂草甘膦的用量和喷洒次数,为大面积的薇甘菊入侵地有效清除薇甘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本发明与草甘膦复配的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均是天然产物,毒性较低。本发明主要采用安全环保的剂型水剂,对环境友好,不含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采用草甘膦作为主要活性成分杀草谱广,除了能够防治薇甘菊以外,还能够同时杀死其他杂草,且作用时间持久,减少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对环境污染较小。
(3)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可以与薇甘菊防治方法中物理防治和群落改造配合使用,作为预处理方法,以减少人工机械清除的工作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通过对草甘膦复配防治薇甘菊的长期研究,意外地发现通过以特定用量比例将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以及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复配,能够显著增强草甘膦防治薇甘菊的作用效果,从而极大地降低草甘膦的用量和喷洒次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如本文所用,“主要活性成分”通常指在组合物中主要起到杀死薇甘菊作用的成分,而“辅助成分”通常指本身不具有或几乎不具有杀死薇甘菊的作用,但是能够增强主要活性成分的目标活性的物质。
如本文所用,“盐酸小檗碱”是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大量文献报道了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医用和农用作用,生物碱类物质功能多样,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并在医药和农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已有四氢小檗碱和二氢小檗碱具有杀死薇甘菊作用的报道,但是尚无将异喹啉类生物碱(特别是,盐酸小檗碱)与草甘膦复配,以用于增强草甘膦活性的报道。
如本文所用,“茉莉酸甲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在药物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医药领域,茉莉酸甲酯能够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具有抗肿瘤作用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在杀虫方面,茉莉酸甲酯可以诱导烟草抗虫,水稻抗褐飞虱。茉莉酸甲酯还可以作为抗病诱导剂,提高烟草抗黄瓜花叶病毒,炭疽病和赤星病的能力。另外,茉莉酸甲酯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但是,尚无将茉莉酸甲酯与草甘膦复配,以用于增强草甘膦活性的报道。
除了选自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剂的剂型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将本发明组合物制成其他剂型,这些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备得到。
在本发明方法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1)复配组合物中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的用量较低,计算用量时需要注意准确度,以避免出现误差;(2)喷洒过程中须将药物喷洒到薇甘菊植株的叶和茎,尽量不要使其洒落到薇甘菊植株底下的土壤,以避免产生土壤污染。
下面参照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下面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本发明组合物对薇甘菊生长旺盛期的防治作用
按照下表1中的配方配制不同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再加水稀释至550-600L/hm2。以清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
选择当年生较为粗壮的薇甘菊枝条每2个节剪成一节,种植于直径12cm x高10cm的花盆中,每盆一株,当薇甘菊植株茎长为130-150cm(即生长旺盛期)时供试验用。
采用喷雾法。用定量喷雾器对薇甘菊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喷雾量为550-600L/hm2,每个组设置20盆薇甘菊,试验重复三次,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5d。30d后分别调查薇甘菊的存活株数。
株防效(%)=〔(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用药后处理盆残存植株株数)/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100。
表1:不同组合物的配方、施用剂量以及对薇甘菊生长旺盛期的防治作用
Figure BDA0002973770160000071
注释:株防效的数据值为三次试验的平均结果,*表示p<0.05,与第2组比较。
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施用各组合物30d后,第1组(清水处理组)对生长旺盛期薇甘菊没有任何防治效果。仅使用盐酸小檗碱和/或茉莉酸甲酯的第3-5组也仅具有极低的防治作用(10%以下)。也就是说,单独使用低剂量的盐酸小檗碱和/或茉莉酸甲酯对生长旺盛期薇甘菊几乎没有杀灭作用。从第2组的结果可以看出,单独使用草甘膦的株防效为65.2%。但是,将草甘膦与低剂量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复配后,其株防效显著提高,达到了98.4%(p<0.05)。然而,有趣的是,再进一步提高复配组合物中两种辅助成分的用量,其株防效反而出现了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可能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产生的。
实施例2:本发明组合物对薇甘菊开花期的防治作用
按照下表2中的配方配制不同的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再加水稀释至550-600L/hm2。以清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
选择当年生较为粗壮的薇甘菊枝条每2个节剪成一节,种植于直径12cm x高10cm的花盆中,每盆一株,在薇甘菊开花期时供试验用。
采用喷雾法。用定量喷雾器对薇甘菊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喷雾量为550-600L/hm2,每个组设置20盆薇甘菊,试验重复三次,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5d。30d后分别调查薇甘菊的存活株数。
株防效(%)=〔(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用药后处理盆残存植株株数)/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100。
表2:不同组合物的配方、施用剂量以及对薇甘菊开花期的防治作用
Figure BDA0002973770160000081
注释:株防效的数据值为三次试验的平均结果,*表示p<0.05,与第2组比较。
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施用各组合物30d后,第1组(清水处理组)对开花期薇甘菊没有任何防治效果。仅使用盐酸小檗碱和/或茉莉酸甲酯的第3-5组也仅具有极低的防治作用(10%以下)。也就是说,单独使用低剂量的盐酸小檗碱和/或茉莉酸甲酯对开花期薇甘菊几乎没有杀灭作用。从第2组的结果可以看出,单独使用草甘膦的株防效为58.4%。但是,将草甘膦与低剂量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复配后,其株防效显著提高,达到了92.6%(p<0.05)。然而,有趣的是,再进一步提高复配组合物中两种辅助成分的用量,其株防效反而出现了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可能是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产生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草甘膦与低剂量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复配对草甘膦产生了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够极大地降低除草剂草甘膦的用量和喷洒次数,为大面积的薇甘菊入侵地有效清除薇甘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含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以及辅助成分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其中草甘膦、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00:1-1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草甘膦、盐酸小檗碱和茉莉酸甲酯三者之间的重量比为100:5:5,所述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的用量为500g/hm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组合物制成农药上允许使用的剂型,所述组合物中还包含填料、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或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选自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剂。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选自白炭黑、玉米淀粉、膨润土、高岭土、陶土、粘土、硅藻土、硫酸铵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乳化剂选自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农乳2201#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选自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苯磺酸碱金属盐、月桂醇醚硫酸钠、烷基苯磺酸盐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溶剂选自水、乙醇、乙二醇、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除草剂中的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用于防治薇甘菊。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防治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5-9月薇甘菊生长旺盛期或11-12月开花期,对薇甘菊施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根据实际需要用清水稀释后使用,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4-15天,如遇下雨天气,则需要重新施药,适用于薇甘菊大面积爆发的非耕地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薇甘菊入侵地喷施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后,需要及时人工清除薇甘菊枯死植株,并种植当地适宜生长的植物或优势农作物,以防止薇甘菊的再次大面积爆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活性成分草甘膦的用量为500g/hm2,加水稀释至550-600L/hm2
CN202110269746.2A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068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9746.2A CN113068710B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9746.2A CN113068710B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710A true CN113068710A (zh) 2021-07-06
CN113068710B CN113068710B (zh) 2022-03-01

Family

ID=76612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9746.2A Active CN113068710B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871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520A (zh) * 2011-08-25 2012-02-15 华南农业大学 小蘖碱作为除草剂的应用
CN109984000A (zh) * 2019-03-19 2019-07-09 深圳市国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入侵物种薇甘菊的综合防治方法
CN111226975A (zh) * 2020-03-18 2020-06-0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赤霉素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CN111248208A (zh) * 2020-03-18 2020-06-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乙烯利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520A (zh) * 2011-08-25 2012-02-15 华南农业大学 小蘖碱作为除草剂的应用
CN109984000A (zh) * 2019-03-19 2019-07-09 深圳市国艺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入侵物种薇甘菊的综合防治方法
CN111226975A (zh) * 2020-03-18 2020-06-05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赤霉素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CN111248208A (zh) * 2020-03-18 2020-06-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乙烯利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UANG Z.Q ET AL.: "Effects of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alkaloids on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A Review", 《ALLELOPATHY JOURNAL》 *
刘禹杉: "微甘菊防治药剂筛选和安全性评价", 《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农业科技辑》 *
王云生等: "《植物生理学 第3版》", 31 December 2018,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710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7997B (zh)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902142A (zh) 一种除草组合物及苗圃绿篱专用除草剂
CN101849549B (zh) 一种防治飞虱等水稻害虫的农药制剂
CN111226975B (zh) 一种含赤霉素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CN111248208B (zh) 一种含乙烯利的防除薇甘菊的药剂及其应用
CN113068710B (zh)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357760A (zh) 一种互花米草防控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6305767A (zh) 含有噻苯隆的草甘膦类除草组合物
CN109169657A (zh) 一种基于麦草畏和壬酸的混合除草剂及其应用
CN101810182B (zh) 一种防治薇甘菊的药物
CN107318865A (zh) 克菌丹和呋吡菌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
CN107279148A (zh) 一种含有氯氟吡啶酯和二氯喹啉酸的除草组合物
CN1977607A (zh) 一种防治刺桐姬小蜂的农药主剂及其制成的制剂
CN112790194A (zh) 一种包含五氟磺草胺、莎稗磷和苯噻酰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7242238B (zh) 异氰尿酸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
CN107980777A (zh) 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09978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除草剂及应用
CN110583658B (zh) Taiwanin H在制备除草剂中的应用
CN114668002B (zh) 一种用于灭除小麦田中雀麦的除草剂增效助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EP1179982A1 (en) Herbicidal composition
CN110583673B (zh) Taiwanin E在制备除草剂中的应用
CN114680112B (zh) 一种含麦草畏、环磺酮和莠去津的混合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730096B (zh) 一种含有洋甘菊精油和吡嘧磺隆的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385661B (zh) 一种含三嗪氟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10087468B (zh) 预防和/或治疗姜瘟的组合物、方法和噁二唑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姜瘟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