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80777A - 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980777A CN107980777A CN201711287339.4A CN201711287339A CN107980777A CN 107980777 A CN107980777 A CN 107980777A CN 201711287339 A CN201711287339 A CN 201711287339A CN 107980777 A CN107980777 A CN 1079807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ugenol
- bromothalonil
-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 active ingredient
- dise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4—Nitri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8—Oxygen or sulfur directly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 A01N31/16—Oxygen or sulfur directly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with two or more oxygen or sulfur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same aromatic ring syste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组成,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为20‑1:1‑20。本发明以溴菌腈和丁子香酚进行合理混配的杀菌组合物用以防治由病原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如果树、谷物、瓜类、蔬菜等作物上的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等,不仅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溴菌腈(Bromothalonil),化学名称为2-溴2溴甲基戊二腈,是一种新型高效杀菌剂,可以被菌体细胞迅速吸收,在细胞中传导干扰其正常发育,从而达到抑菌、杀菌的作用。溴菌腈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能抑制和铲除真菌、细菌、藻类的生长,对农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炭疽病有特效。广泛适用于果树、葡萄、蔬菜、棉花、花生、西瓜、烟草、茶树、花卉等多种作物,防治炭疽病、黑星病、疮痂病、白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茎腐病、溃疡病、青枯病、角斑病等多种真菌性、细菌性的病害。溴菌腈的实践使用表明,它不仅可以防治植物病害,减少产量损失,同时该药剂本身具有刺激作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增加光合作用,使植株叶色浓绿、健壮,提高作物品质与产量。
丁子香酚(英文名称eugenol)又名邻丁香酚,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4-allyl-2-methoxy-phenol),1-烯丙基-3-甲氧基-4-羟基苯(1-Allyl-3-methoxy-4-hydroxybenzene)。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可燃,在空气中易变棕色,变稠。有强烈的丁香气味。不溶于水,能与醇、醚、氯仿、挥发油混溶,溶于冰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丁子香酚属于酚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得抑菌、抗病毒生物活性前人已有多项专利报道。如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1010534352.7)名称为“一种含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公开了丁子香酚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有效持久的杀灭病原真菌。
目前以溴菌腈和丁子香酚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应用于作物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的研究尚未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用于防治果树、谷物、瓜类、蔬菜上的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的用途。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组成,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为20-1:1-20。
优选地,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为10-1:1-5。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重量的1-60%,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辅助成分制成的剂型是水乳剂或悬浮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接受辅助成分为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溶剂、去离子水等常规功能性助剂,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以溴菌腈和丁子香酚进行合理混配的杀菌组合物用以防治由病原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如果树、谷物、瓜类、蔬菜等作物上的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等,不仅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室内毒力测定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梯度处理,设清水为空白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72h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并记录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
表1 溴菌腈、丁子香酚及其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在20-1:1-20范围内混配对黄瓜白粉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溴菌腈和丁子香酚重量比在10-1:1-5范围内混配时增效作用尤为突出;而当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为1:25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为25:1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
二、实施配方例
实施例1:30%溴菌腈·丁子香酚悬浮剂(5:1)
溴菌腈(有效成分)25%、丁子香酚(有效成分)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4.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润湿剂)4.5%、黄原胶(增稠剂)2.5%、乙二醇(防冻剂)2.5%、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消泡剂)0.3%、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溴菌腈和丁子香酚,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30%溴菌腈·丁子香酚悬浮剂。
实施例2:20%溴菌腈·丁子香酚水乳剂(1:1)
溴菌腈(有效成分)10%、丁子香酚(有效成分)10%、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10%、二甲苯(溶剂)12%、环氧氯丙烷(稳定剂)0.2%、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4%、丙二醇(防冻剂)2%、黄原胶(增稠剂)2%、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消泡剂)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溶剂、稳定剂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去离子水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20%溴菌腈·丁子香酚水乳剂。
实施例3:42%溴菌腈·丁子香酚悬浮剂(20:1)
溴菌腈(有效成分)40%、丁子香酚(有效成分)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剂)6%、拉开粉(润湿剂)6%、阿拉伯胶(增稠剂)3%、丙二醇(防冻剂)3%、有机硅(消泡剂)0.5%、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溴菌腈和丁子香酚,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42%溴菌腈·丁子香酚悬浮剂。
实施例4:11%溴菌腈·丁子香酚水乳剂(1:10)
溴菌腈(有效成分)1%、丁子香酚(有效成分)10%、农乳700#(乳化剂)8%、甲苯(溶剂)10%、亚磷酸三苯酯(稳定剂)0.1%、聚羧酸盐(分散剂)3.5%、乙二醇(防冻剂)1%、聚乙烯醇(增稠剂)1%、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消泡剂)0.1%、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溶剂、稳定剂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去离子水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11%溴菌腈·丁子香酚水乳剂。
实施例5:21%溴菌腈·丁子香酚悬浮剂(1:20)
溴菌腈(有效成分)1%、丁子香酚(有效成分)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剂)4.5%、蚕沙(湿润剂)4%、聚乙烯醇(增稠剂)2%、丙三醇(防冻剂)2%、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消泡剂)0.2%、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溴菌腈和丁子香酚,在磨球机中研磨2h,即可制得21%溴菌腈·丁子香酚悬浮剂。
实施例6:36%溴菌腈·丁子香酚水乳剂(1:5)
溴菌腈(有效成分)6%、丁子香酚(有效成分)30%、农乳1601(乳化剂)15%、二甲苯(溶剂)18%、环氧大豆油(稳定剂)0.5%、烷基苯磺酸钙盐(分散剂)5%、尿素(防冻剂)2%、硅酸镁铝(增稠剂)2%、硅酮类化合物(消泡剂)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溶剂、稳定剂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去离子水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36%溴菌腈·丁子香酚水乳剂。
对比例1:20%溴菌腈水乳剂
溴菌腈(有效成分)20%、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10%、二甲苯(溶剂)12%、环氧氯丙烷(稳定剂)0.2%、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4%、丙二醇(防冻剂)2%、黄原胶(增稠剂)2%、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消泡剂)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溶剂、稳定剂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去离子水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20%溴菌腈水乳剂。
对比例2:20%丁子香酚水乳剂
丁子香酚(有效成分)20%、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10%、二甲苯(溶剂)12%、环氧氯丙烷(稳定剂)0.2%、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4%、丙二醇(防冻剂)2%、黄原胶(增稠剂)2%、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消泡剂)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乳化剂、溶剂、稳定剂混合溶解得到油相,将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去离子水配成水相;油相加合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即制得20%丁子香酚水乳剂。
三、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1:实施配方例应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
试验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用药液量为675L/hm2。在病害发生初期第一次喷淋施药,7天后第二次喷淋施药,共施药两次。设清水为空白对照(CK),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
调查方法:在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各小区,每小区随机取四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总叶数、各级病叶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公式(1):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式(1)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果)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叶(果)数。
公式(2):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式(2)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表2 溴菌腈、丁子香酚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2:实施配方例应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
试验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33-2000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5m2,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喷雾施药,喷雾均匀周到,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用药液量为675L/hm2。在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7天后第二次施药,共施药两次。
调查方法:在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各小区,每小区随机调查50个果实,以病斑面积占整个果实面积的百分率分级。
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2%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3%~8%;
5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9%~15%;
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16%~25%;
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25%以上。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同试验1,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溴菌腈、丁子香酚及其复配防治辣椒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3:实施配方例应用于防治小麦叶锈病
试验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23-2000杀菌剂防治禾谷类锈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45m2,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喷雾施药,喷雾均匀周到,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用药液量为675L/hm2。在病害发生初期第一次施药,7天后第二次施药,共施药两次。
调查方法:在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各小区,每小区随机对角线五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顶部三叶片(若有旗叶则包括旗叶),以每片叶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
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同试验1,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溴菌腈、丁子香酚及其复配防治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由表2、表3和表4可以看出,溴菌腈和丁子香酚复配的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辣椒炭疽病和小麦叶锈病菌的侵染,防治效果优于单剂。同时两者混配也可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治效果。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5)
1.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由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组成,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为20-1: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重量比为10-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重量的1-60%,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水乳剂或悬浮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果树、谷物、瓜类、蔬菜上的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的用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87339.4A CN107980777A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287339.4A CN107980777A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980777A true CN107980777A (zh) | 2018-05-04 |
Family
ID=6203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287339.4A Pending CN107980777A (zh) | 2017-12-07 | 2017-12-07 | 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98077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93997A (zh) * | 2018-03-18 | 2018-07-20 | 刘西芳 | 含有溴菌腈与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28847A (zh) * | 2014-03-13 | 2014-06-04 | 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4186550A (zh) * | 2014-09-22 | 2014-12-10 |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嘧啶核苷类抗生素与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4430356A (zh) * | 2014-11-25 | 2015-03-25 |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芸苔素内酯和丁子香酚复配剂及其应用 |
CN105580807A (zh) * | 2014-10-23 | 2016-05-18 | 邵杰 | 一种丁子香酚和大蒜素的复配剂 |
CN106172404A (zh) * | 2016-07-26 | 2016-12-07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溴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6689128A (zh) * | 2016-12-11 | 2017-05-24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溴菌腈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6719717A (zh) * | 2017-01-03 | 2017-05-31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溴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
-
2017
- 2017-12-07 CN CN201711287339.4A patent/CN10798077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28847A (zh) * | 2014-03-13 | 2014-06-04 | 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4186550A (zh) * | 2014-09-22 | 2014-12-10 |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嘧啶核苷类抗生素与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5580807A (zh) * | 2014-10-23 | 2016-05-18 | 邵杰 | 一种丁子香酚和大蒜素的复配剂 |
CN104430356A (zh) * | 2014-11-25 | 2015-03-25 |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芸苔素内酯和丁子香酚复配剂及其应用 |
CN106172404A (zh) * | 2016-07-26 | 2016-12-07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溴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6689128A (zh) * | 2016-12-11 | 2017-05-24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溴菌腈和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CN106719717A (zh) * | 2017-01-03 | 2017-05-31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含有溴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药安全使用手册》", 30 September 2009,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93997A (zh) * | 2018-03-18 | 2018-07-20 | 刘西芳 | 含有溴菌腈与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55925A (zh) |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322558A (zh)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836630A (zh) |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醚菌酯的农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 |
CN105284917B (zh) | 一种含印楝素和丁香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 |
CN107027768A (zh) | 一种用于防治铁皮石斛白绢病的杀菌剂 | |
CN101669524B (zh) |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9362759A (zh) | 一种含氯氟醚菌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1849549B (zh) | 一种防治飞虱等水稻害虫的农药制剂 | |
CN103444721A (zh) | 一种杀菌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其用途 | |
CN104054712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980777A (zh) | 一种含溴菌腈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010369A (zh) |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以及氟吡呋喃酮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1779636B (zh) |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886122B (zh) | 含毒氟磷和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 |
CN104286010B (zh) | 含有硝虫硫磷和联苯肼酯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7279161A (zh) | 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7318865A (zh) | 克菌丹和呋吡菌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5961413A (zh) | 一种含有噁喹酸和溴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409992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508911B (zh) | 一种含嘧菌环胺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430390A (zh) | 氨基寡糖素与噻唑菌胺复配农用杀菌剂 | |
CN108669079A (zh) | 一种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的啶酰菌胺和丁香酚复配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651458A (zh) | 一种含香芹酚和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8477199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7926951A (zh) | 一种含萜烯醇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