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7658A -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7658A
CN113067658A CN202110290960.6A CN202110290960A CN113067658A CN 113067658 A CN113067658 A CN 113067658A CN 202110290960 A CN202110290960 A CN 202110290960A CN 113067658 A CN113067658 A CN 11306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frequency point
synchronization
carrier frequenc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09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7658B (zh
Inventor
黄妮
罗正华
张东东
张颖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09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7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7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2Synchronisation amo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nodes, e.g. time triggered protocol [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中转设备接收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后,按照针对用以同步该业务信号同步帧类别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下行波频点、区别于该上行时隙的下行时隙和TDMA帧同步图样,据此实现对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即相同或不同载波频点的通过不同时隙对业务信号的多次同步转发,以充分利用各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保证所发射的目标同步帧携带CACH中的时隙信息,实现业务信号的可靠且高效传输,且本申请不需要调整通信标准,保证各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互通兼容,提高了窄带自组网通信的可靠性及便利性。

Description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窄带通信应用中,通常是采用按照PDT(Police Digital Trunking,警用数字集群)/DMR(Digital Mobile Radio,数字移动对讲机)标准通信,而这两种通信标准均是采用双时隙的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帧结构,在中转模式下的通信过程中,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中站台或基站进行转发,中转台或基站的转发信号(即下行信号)通常会在通信设备的通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广播信道(CommonAnnouncement Channel,CACH)信息。
参照图1所示的中转台/基站转发信号的时隙示意图,上述CACH信息通常会插入相邻两个时隙之间的保护间隙中,通常会携带时隙号及其占用情况。然而,在包含多个无线链路传输通道的自组链路延伸覆盖系统的应用中,因中转台/基站不能两个时隙都发射信号,只能采用TDMA方式单时隙发射信号,会导致无法携带全部CACH信息,进而影响通信效率及可靠性。
对此,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调整上述通信标准,即在有效数据帧的其他地方加入CACH信息,以保证全部CACH信息的传输,但是,因不同厂家对通信标准的调整方式可能不同,会导致各厂家生产的设备无法互通,极大降低了设备兼容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在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
确定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获取针对所述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
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其中,所述下行时隙区别于所述上行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所述同步帧包括通信终端发送的第一同步帧,所述上行载波频点为第一载波频点,且所述上行时隙为第一时隙;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包括:
由针对所述第一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所述第一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二时隙;
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一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
在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采用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所述同步帧包括采用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得到的第二同步帧;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还包括:
由针对所述第二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第二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第三时隙;其中,所述第三时隙为所述第一时隙,或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的新时隙;
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二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对齐,并将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切换为所述第二载波频点;
在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所述第三时隙,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所述同步帧包括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得到的第三同步帧;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还包括:
由针对所述第三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所述第二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第四时隙;其中,所述第四时隙为所述第二时隙,或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隙、所述第三时隙的新时隙;
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帧的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
在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四时隙,采用第三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其中,所述第三TDMA帧同步图样与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相同,或区别于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和所述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的新类别的TDMA帧同步图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还包括:
检测本中转设备接收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与接收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所占用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是否相同;
如果否,继续执行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步骤;
如果是,返回所述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一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步骤继续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确定接收的所述业务信号不是由同步帧同步转发的,或确定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不属于预设同步类别,继续对下一时刻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载波频点对应有至少两个时隙;
所述同步帧的同步类别是依据数字移动对讲机DMR协议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确定的。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
频点时隙同步规则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获取针对所述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
同步转发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其中,所述下行时隙区别于所述上行时隙。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现如上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所述中转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上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如上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终端,用于发送目标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
多个如上所述的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
第二通信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窄带自组网中同步转设备转发的所述业务信号。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中转设备接收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后,获取针对用于同步该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所配置的频点时隙规则,据此确定同步转发该业务信号的下行载波频点、区别于该上行时隙的下行时隙,以及用于同步该业务信号的TDMA同步帧的TDMA帧同步图样,从而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确定的TDMA帧同步图样,对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即通过相同或不同载波频点的不同时隙的多次同步转发,以充分利用各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保证所发射的目标同步帧携带CACH中的时隙信息,实现业务信号的可靠且高效传输,且本申请不需要调整通信标准,保证各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互通兼容,提高了窄带自组网通信的可靠性及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中转台/基站转发信号的时隙示意图;
图2为通常情况下发射瞬时功率在保护间隔的变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系统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的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中,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一可选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中,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又一可选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背景技术部分描述,在不更改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只发部分CACH(Common Announcement Channel,公共广播信道)信息,参照图1,如长度为30ms的一个时隙中,可以在相邻两个时隙中间的长度为2.5ms的保护间隔插入1ms的CACH信息来指示时隙,从而使有效数据时长变为28.5ms,整体发射瞬时功率的时间会往外扩,参照图2所示的通常情况下发射瞬时功率在保护间隔的变化示意图,若时隙内有效数据时长增大,会使得另一个时隙边缘的前几个符号位置即新CACH信息位置的接收容易出错,导致其纠错能力下降,且会影响关时隙功率。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目前无线链路机的数据传输应用中,无线链路机在系统通信链路中设定多个数据传输通道,并按照先后顺序存储在数据传输通道复用周期表,从而使多个无线链路机按照设定顺序占用通道实现数据传输,虽然能够达到多个无线链路机互不干扰,满足多延伸覆盖需求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并未解决无线链路机的数据传输通道无法携带全部CACH信息来指示时隙的技术问题。
此外,目前还提出通过同步关联时隙,具体通过使用与期望时隙关联的同步模式,实现时隙同步,但这要求发射和接收的期望时隙必须在同一时隙才可以进行业务,具有较大局限性。
经过对上文提出的各种通信控制方法的分析,本申请提出窄带自组网可以采用不同的多个载波频点进行信号接收和发射,使得一个载波频点至少对应两个时隙,这样,通过将各载波频点与各时隙自由组合,可以得到多个数据传输通道,并在中转设备(即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引入同步帧,并针对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预先配置相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即预先将不同的载波频点、不同时隙和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三者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通过组合确定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业务信号的转发。
其中,为了实现对各时隙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中转设备发送的TDMA(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同步帧,可以配置多种TDMA帧同步图样,具体可以参照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对于通信终端发送的同步帧可以是Comm普通同步帧等,本申请对上述不同同步类别各自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的内容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可见,本申请不需要更改通信协议,也不需要与期望时隙关联,就能够实现多个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使得各中转设备之间传输的TDMA同步帧包含CACH中的时隙信息,来指示本同步帧传输所占时隙以及后续信号转发所用时隙,保证通信效率及可靠性,不会影响不同厂家生产的通信设备的互通兼容性。关于本申请上述技术构思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且,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另外,本申请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参照图3,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通信终端11、第二通信终端12和多个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13,其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11和第二通信终端12可以表示通过窄带自组网,实现业务信号传输的两个通信终端,一个为信号发送终端,另一个为信号接收终端,本申请在此以第一通信终端为信号发送终端,第二通信终端为信号接收终端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案说明。应该理解,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此处的第一通信终端也可以作为信号接收终端,通过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转发的其他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
因此,上述第一通信终端11可以在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频点,发射某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同步的业务信号。
其中,同步该业务信号的同步帧可以是按照窄带自组网的通信标准/协议预先配置的同步帧,以实现相应时隙信息同步,也可以称为Frame Synchronization(帧同步,简称Sync),从接收的业务信号(即一数据流)中搜索并识别在相应时隙的帧同步码字(或者说是同步图样),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排头,使接收端的帧结构与发送端完全一致,保证两个设备能够同步的工作,从而实现数字信息的正确接收和交换。
在本申请中,窄带自组网所配置的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可以包括Common普通的同步帧(其可以记为CommSync),以及用于同步转发业务信号的TDMA同步帧,其中,该TDMA同步帧具有对应不同时隙的TDMA帧同步图样,也就是说,本申请将针对TDMA同步帧这一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按照其所具有的TDMA帧同步图样的类别,进一步细化为多种TDMA同步方式,即具有不同TDMA帧同步图样的多种TDMA同步帧,这些TDMA同步帧的长度可以相同,表示与相应的时隙信息同步,具体同步实现过程不做详述。
但是,在第一通信终端向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下文简称为中转设备)发送业务信号过程中,第一通信终端通常可以采用普通的同步帧(如Comm Sync)同步所要发送的业务信号,本申请可以将第一通信终端发射该业务信号的下行载波频点记为第一载波频点(即窄带自组网支持的任一载波频点),下行时隙记为第一时隙(即窄带自组网的同步帧传输的任一时隙),对于接收该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的中转设备来说,该下行载波频率也可以称为该中转设备的上行载波频率,该下行时隙可以称为该中转设备的上行时隙,所以,该中转设备可以在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接收该业务信号,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同步传输实现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相对于上述第一通信终端11,第二通信终端12可以通过与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建立同步,接收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转发的由TDMA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通信终端可以是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具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终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无线对讲机等能够支持窄带自组网通信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对各通信设备的产品类型及其组成结构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13可以是在窄带自组网中,用以实现不同通信终端之间的信号转发功能的信号转发设备,如中转台、无线链路机等,本申请对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13具体产品类型不作限制。参照图4所示的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13通常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31和至少一个处理器132,其中:
存储器131可以用于存储实现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程序;处理器132可以加载并执行存储器131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各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下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13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处理器132,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本申请对上述存储器131和处理器132具体器件类别及结构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且应该理解,图4所示的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可以包括比图4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如至少一种通信模块等,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同理,图3所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系统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系统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包括其他组成设备,本申请在此不做详述。
参照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如中转站的无线链路机或基站等,本申请对该中转设备的设备类型及其组成结构不做限制,可以依据包含有多个无线链路传输通道的自组链路延伸覆盖系统的应用需求确定。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接收在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载波频点可以是窄带自组网所支持的承载信号的频率段,即窄带自组网工作频带的标称频点号,标示调制载波的中心频点,具体可以依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如12.5KHz等,本申请对上行载波频点的数值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对于本中转设备来说的上行载波频点,传输该业务信号的通信终端或上一中转设备来说,可以称为下行载波频点。
需要说明,适用于窄带自组网的载波频点的数量可以依据应用场景的需求确定,由于载波频点数量越多,会使得通信终端接收中转设备转发的信号的难度越大,从而导致接收信号的体验下降。所以,本申请可以预先确定少量的载波频点,如两个载波频点(但并不局限于该载波频点的数量,本申请仅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以使窄带自组网采用这两个载波频点进行信号接收与转发。
其中,每一个载波频点通常对应至少两个时隙,各载波频点与不同的时隙进行自由组合,可以得到窄带自组网的多个数据传输通道,如两个载波频点,两个时隙自由组合可以得到4个数据传输通道,但并不局限该组合方式,可视情况而定。
基于上述分析,对于不同的通信终端利用窄带自组网进行通信过程中,需要由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通过上述构成的不同数据传输通道,将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业务信号转发至其他通信设备。具体的,任一通信终端通过窄带自组网发射一业务信号后,可以由位于有效发射范围内的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接收该业务信号,具体可由相应载波频点的一时隙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通信终端发送业务信号的载波频点记为第一载波频点(即本中转设备的上行载波频点),并将传输该业务信号的时隙记为第一时隙(即本中转设备的上行时隙)。
可以理解,在不同信号接收场景下,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接收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及上行时隙均可能不同,但接收到业务信号后的后续处理过程类似,本申请仅以任一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的任一载波频点的任一时隙接收到业务信号后的转发处理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载波频点的其他时隙接收到的业务信号的后续转发处理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步骤S12,确定用于同步该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获取针对该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在与第二通信终端进行信号交互过程中,该第一通信终端发射的业务信号,可以是某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且通常会通过多个中转设备的同步转发,第二通信终端才能够接收到该业务信号,因此,对于实现业务信号同步转发的任一中转设备,均可以在相应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接收第一通信终端或其他中转设备发送的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但在本申请中,结合上文对本申请技术够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各设备可以采用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实现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所以说,本中转设备接收到的来自不同设备的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可能不同,这可以依据本中转设备所处通信链路的转发环节确定。
结合上文对本申请技术构思的描述,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在不改变通信标准/协议,且不影响发射/接收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对该业务信号的多同步转发。对此,在信号发射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同中转设备之间,中转设备与通信终端之间的干扰,会在相邻两个时隙间的保护间隔插入CACH信息(此处主要是指其中的时隙信息),具体实现过程不做详述。
具体的,本申请可以将不同的载波频点、不同时隙及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得到适用于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这样,在确定接收到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后,即可依据其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的同步帧,以哪个载波频点的哪个时隙进行发射,能够保证对同一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避免不同中转设备之间,或中转设备与通信终端之间的干扰。
可见,上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能够表征对该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同步的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时,所占用的载波频点、时隙,以及同步帧的TDMA帧同步图样类别。可选的,该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可以是同步转发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载波频点及时隙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本申请对该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的内容及其表示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依据窄带自组网的载波频点数量,以及不同载波频点的时隙个数等因素确定,本申请在此不做详述。
基于上述分析,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实现业务信号同步的工作原理,及其发射信号所占用的载波频点和时隙组合往往不同,对于不同中转设备之间,通常是采用时分多址TDMA同步帧同步业务信号,中转设备与通信终端通常是采用普通的同步帧同步业务信号,因此,本中转设备为了确定后续同步转发的无线数据传输通道的载波频点、时隙及同步帧的同步类别,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识别本中转设备在上行时隙接收到的业务信号,是由哪个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同步得到的,再查询针对该同步类别的同步帧预先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从而确定本中转设备转发该业务信息是否需要切换载波频点,切换到其他哪个时隙,以及采用哪种同步帧实现业务信息同步转发等。
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本中转设备接收到业务信号后,可以先检测该业务信号是否是由同步帧同步转发的,若是,可以按照上述步骤继续处理;若该业务信号不是由同步帧同步得到的,如未检测到同步帧,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继续对下一时刻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检测。可选的,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可以由帧同步检测器来实现上述同步帧的检测,确定该同步帧的同步类别,具体检测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
步骤S13,按照该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TDMA帧同步图样,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结合上述分析,本中转设备所确定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可以包含,用于转发相应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同步的业务信号,所采用的下行载波频点和下行时隙的时隙号,且下行时隙区别于接收该业务信号的上行时隙,即该下行时隙的时隙号区别于接收该业务信号的上行时隙的时隙号,使得中转设备采用不同时隙交替接收发射信号。而该下行载波频点可以与接收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依据用于同步该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确定,以实现对同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组帧是为了使接收方能够正确计地接受并检查所传输的帧,发送方要依据一定的规则把网络层递交的分组封装成帧的处理方式,用以解决帧同步问题。通常包括字符计数法、首尾填充法、零比特填充法和违规编码法等四种组帧方式,本申请可以依据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组帧方式,采用TDMA帧同步图样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组帧处理,即在所确定的下行时隙(即区别于上行时隙的另一时隙)转发该业务信号时,将其中间嵌入的同步帧更换为TDMA同步帧的同步,从而得到本中转设备的转发帧,实现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以使下一中转设备能够接收TDMA同步帧所同步的业务信号,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上述一个载波频点配置两个时隙,上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中可以不包含同步转发所接收到的业务信号所占用的时隙号,直接将与传输该业务信号的上行时隙的另一时隙为下行时隙,对该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若本申请用以传输业务信号的时隙数量增多,上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中通常会包含同步转发所接收到的业务信号的下行时隙的时隙号。
以窄带自组网中的每个载波频点配置两个时隙的通信场景为例,来说明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但并不局限于两个时隙。示例性的,本申请具体以TDMA同步的双时隙通信场景为例进行说明,由于TDMA这种时隙同步技术是将时间划分为多段,业务信号可以按时间分段传送,在同一时间,同一载波频点上传送两个通信组的信号,以提高频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总成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种双时隙TDMA可以允许使用一个中转设备的一个12.5KHz信道内同时存在两个通话,即一个12.5KHz载波频点对应有两个时隙,具体工作原理不做详述。
由于在窄带自组网的DMR/PDT制式下,通常是采用双时隙实现信号转发,通过不同的载波频点来避免通信终端与中转设备之间的干扰。而在本申请中,为了充分利用同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还会利用同载波频点的不同时隙实现业务信号的同步传输,即利用同一载波频点的不同时隙将信号的接收和发射错开,避免了不同中转设备之间的干扰,且实现了对12.5KHz频带资源的充分利用,解决了目前固定的单时隙转发中只能使用6.25KHZ频带资源,无法使用另外的6.25KHZ频带资源,而造成频带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通信终端发送业务信号的载波频点记为第一载波频点,所占用的时隙记为第一时隙,这样,中转设备1可以在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接收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之后,结合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该中转设备可以在区别于该第一时隙的另一时隙,记为第二时隙,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为了充分利用该第一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该中转设备1可以在该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采用TDMA同步帧实现该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
中转设备2接收中转设备1发射的业务信号,由TDMA同步帧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可知,中转设备2是在在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接收到的业务信号,且由于本实施例的一个载波频点对应两个时隙,上述通信过程已充分利用第一载波频点的两个时隙,后续中转设备2可以切换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继续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如此循环,直至将该业务信号传输至第二通信终端。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本中转设备接收到业务信号后,无论是在同一载波频点(相对于接收该业务信号的载波频点而言)还是在不同的载波频点进行同步转发,都会切换到区别于第一时隙(即接收该业务信号的时隙)的任一其他时隙(记为第二时隙)实现信号组帧转发,至于切换到同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还是切换到不同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将依据接收到的该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确定,具体说是依据该同步类别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的内容确定。
综上所述,中转设备接收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确定用于同步该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后,可以按照针对该同步类别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同步转发该业务信号的下行载波频点、区别于该上行时隙的下行时隙,以及用于同步该业务信号的TDMA同步帧的TDMA帧同步图样,从而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确定的TDMA帧同步图样,对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即通过相同或不同载波频点的不同时隙对业务信号的多次同步转发,实现对各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保证所发射的同步帧携带CACH中的时隙信息,实现业务信号的可靠且高效传输,且本申请不需要调整通信标准,保证各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互通兼容,提高了窄带自组网通信的可靠性及便利性。
参照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对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一可选细化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窄带自组网的工作频点包括第一载波频点和第二载波频点这两个载波频点,且每一个载波频点有两个时隙,记为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用以同步转发业务信号的同步帧包括第一同步帧、第二同步帧和第三同步帧这三种同步类别的通信场景为例,来解释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案,对于包含其他数量的载波频点、时隙及同步帧的同步类别的通信场景下的通信控制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上文给出的通信场景下,经过不同载波频点、不同时隙、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之间的组合,可以得到四个数据传输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以窄带自组网的这四个数据传输通道,来实现不同通信终端之间的业务传输。为构建这四个数据传输通道,可以利用窄带自组网中的五个中转设备实现,但并不局限于此,可视情况而定。
基于上述分析,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21,第一中转设备在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接收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第一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
结合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在窄带自组网的中转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下,检测其配置的两个12.5KHz载波频点各自接收到的信号,检测是否接收到预先配置的任一同步类别的同步帧;若两个载波频点都未接收到任一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将继续对下一时刻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若接收到某一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将传输该业务信号的载波频点和时隙分别记为第一载波频点F1和第一时隙TS1,可以利用该同步帧携带的CACH信息进行后续同步处理。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步骤S21中的第一载波频点F1相当于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上行载波频点,第一时隙TS1相当于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上行时隙。且通信终端发射业务信号的同步帧通常为第一同步帧,即一种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并默认通信终端发射该第一同步帧所同步的业务信号的载波频点为第一载波频点F1、时隙为第一时隙TS1,但并不限定该第一时隙TS1的时隙号,且该第一载波频点F1的数值可以依据通信终端的通信协议确定。
另外,第一中转设备接收到任一通信终端的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后,其同步转发处理过程类似,本申请实施例仅以接收到第一通信终端(即任一通信终端)发送的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如何对该业务信号经过多次同步转发至第二通信终端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通信终端之间的信号传输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第一同步帧通常不包含CACH信息,不存在时隙指示,所以,对于通信终端直接发送的业务信号,可以默认在第一时隙发射,即预设固定的某一时隙来传输通信终端发送至中转设备的业务信号同步帧,并将该时隙记为第一时隙,但并不限定该第一时隙所表示的时隙号。
步骤S22,第一中转设备由针对第一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其下行载波频点为第一载波频点F1,下行时隙为区别于第一时隙TS1的第二时隙TS2;
步骤S23,第一中转设备与传输第一同步帧的该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对齐;
为了保证后续同步传输的可靠,避免不同时隙之间的干扰,通常要求本中转设备的上行时隙与发送业务信号的设备下行时隙对齐,本实施例可以由第一中转设备的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与第一通信终端发射业务信号的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对齐,本申请对时隙对齐的具体实现过程不做详述。
结合上文实施例对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相关部分的描述,对于首个接收第一通信终端发射的业务信号的第一中转设备,接收第一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过程中,对于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的时隙资源往往并未完全占用,因此,在第一中转设备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同步转发时,可以不用切换载波频点,仍可以将第一载波频点F1确定为第一中转设备的发射频点,且此时为了避免干扰,将在该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对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因此,本申请可以确定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为转发帧的发射信号的下行载波频点和下行时隙。
可见,对于第一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的转发,可以不用切换载波频点只更换时隙,将其作为第一同步帧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以使第一中转设备接收到第一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按照预先配置的该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直接在本载波频点的另一时隙同步转发业务信号。
步骤S24,第一中转设备在该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采用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对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继上文描述,第一中转设备确定转发所接收到的业务信号的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后,将采用TDMA帧同步图样替换上述Comm帧同步图样实现业务信号的同步,即将该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的同步序列换成TDMA同步帧的同步,实现对所接收到的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避免对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的干扰,本申请对步骤S24的具体实现过程不做详述。
需要说明,由于不同中转设备之间的业务信号同步转发,可以采用TDMA帧同步图样,为了区别针对TDMA中两个不同时隙的帧同步图样,可以将在第一时隙TS1中的TDMA同步记为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记为TDMA1),将在第二时隙TS2中的TDMA同步记为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记为TDMA2),具体配置定义过程可以视情况而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而且,对于TDMA同步帧的帧同步图样并不局限于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这两种帧同步图样,在同一载波频点对应更多个时隙,也就是说,对业务信号多次同步转发过程中,不局限于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之间的切换,可以在更多时隙之间进行切换转发的场景下,TDMA同步帧可以预先配置多种帧同步图样,将具有一种帧同步图样的TDMA同步帧确定为一类同步帧,这样,在不同时隙进行业务信号转发时,可以采用与该时隙对应的TDMA帧同步图样,对待转发的业务信号进行组帧处理,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
步骤S25,第二中转设备在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接收第一中转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
步骤S26,第二中转设备由针对第二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第二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第二载波频点F2,下行时隙为第一时隙TS1;
可以理解,本申请每一载波频点对应更多时隙的情况下,即每一载波频点对应第一时隙TS1、第二时隙TS2、第三时隙TS3、第四时隙TS4等多个时隙资源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每一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第二中转设备所确定的下行时隙可以为第一时隙TS1、也可以为区别于第一时隙TS1和第二时隙TS2的新时隙,如第三时隙TS3、第四时隙TS4等,由于本实施例仅以同一载波频点对应两个时隙,即在两个时隙之间切换通信的场景为例,来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所以,本实施例步骤S26的第二中转设备确定的下行时隙为第一时隙TS1,对于其他通信场景下,切换到区别于接收业务信号所占用的第二时隙TS2的其他任一时隙的控制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一一列举。
步骤S27,第二中转设备与第一中转设备的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对齐,在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一时隙TS1,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对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参照图7所示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示意图,第二中转设备接收并转发业务信号的处理过程,与上述第一中转设备接收并转发信号的处理过程类似,区别在于所接收到的业务信号,是经TDMA同步的业务信号,而非Comm同步的业务信号,这两类同步帧各自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不同,结合上文步骤对第一中转设备的信号接收与转发处理过程的相关描述,第二中转设备在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二时隙TS2接收到TDMA同步的业务信号,对该第一载波频点F1的时隙资源用完,将切换到第二载波频点F2进行信号发射,即利用第二载波频点F2的时隙完成业务信号的转发。
具体的,第二中转设备会将下载载波频点切换到第二载波频点F2,其中,该第二载波频点F2可以是与第一载波频点F1连续的频点,也可以是与第一载波频点不连续的频点,本申请对第二载波频点F2的频带数值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之后,为了避免时隙间的干扰,如图7所示,第二中转设备将在该第二载波频点F2相对的第一时隙TS1采用TDMA同步转发业务信号,即在该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一时隙TS1的同步序列嵌入TDMA同步帧,具体使用TDMA1同步帧实现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具体实现过程不做详述。
基于上述分析,本申请所预先配置第二同步帧这一同步类别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可以是,切换到另一载波频点(相对于接收业务信号所在的载波频点)及另一时隙(相对于接收业务信号所占用的时隙)实现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如图7中第二中转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中转设备的TDMA2 Sync,可以从F1的TS2切换到F2的TS1数据传输通道,采用TDMA1同步图样向第三中转设备同步转发业务信号。
步骤S28,第三中转设备在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一时隙TS1接收第二中转设备发送的第三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
需要说明,结合上述分析,如图7所示,第一同步帧可以记为Comm Sync;第二同步帧可以记为TDMA2 Sync,其对应于上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第三同步帧可以记为TDMA1Sync,其对应于上述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
步骤S29,第三中转设备由针对第三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第三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第二载波频点F2,下行时隙为第二时隙TS2;
结合上文第二中转设备确定其转发业务信号,确定所需的下行载波频点和下行时隙的相应部分描述可知,第三中转设备在确定下行时隙时,只需要区别于其接收业务信号所占用的时隙,本实施例中是区别于第一时隙TS1,因此,第三中转设备所确定的下行时隙并不局限于第二时隙TS2,还可以是区别于第一时隙TS1、第二时隙TS2、第三时隙(此处是指更多时隙切换通信的场景下,第二中转设备转发业务信号实际占用的时隙,此处的第三时隙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第三时隙TS3)的新时隙,如上述第三时隙TS3、第四时隙TS4等,本申请仅以两个时隙切换通信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因此,此处针对第三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中,转发业务信号所占用的下行时隙为第二时隙TS2。
步骤S210,第三中转设备与第二中转设备的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一时隙TS1对齐,在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二时隙TS2,采用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对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与上述描述的第一中转设备接收并转发业务信号的处理过程类似,第三中转设备接收业务信号过程,对于第二载波频点F2的时隙资源,实际只使用了一半,因此,其同步转发该业务信号时,不会切换载波频点,仍使用第二载波频点完成信号同步转发,具体将在第二载波频点F2相对应的第二时隙TS1,经过TDMA2同步帧对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即在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二时隙TS1,发射TDMA2同步的业务信号,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可见,上述第三同步帧这一同步类别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即保留本载波频点但切换到另一时隙实现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如图7中第三中转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中转设备的TDMA1 Sync,可以从F2的TS1切换到F2的TS2数据传输通道,采用TDMA2帧同步图样向第四中转设备同步转发业务信号。
其中,对于各中转设备之间实现的业务信号同步转发过程中,所传输的TDMA同步帧这一同步类别能够表征CACH中的时隙信息,这样,接收同步帧的中转设备可以依据得知传输该同步帧的时隙号及其占用情况,还能够按照与接收到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转发其同步的业务信号所占用的下行载波频点和下行时隙,实现过程不做赘述。
步骤S211,第四中转设备在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二时隙TS2,接收第三中转设备发送的第二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
步骤S212,第四中转设备由针对第二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第四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第一载波频点F1,下行时隙为第一时隙TS1;
步骤S213,与第三中转设备的第二载波频点F2的第二时隙TS2对齐,在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对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结合上文实施例的描述,第四中转设备接收的第二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实现了对第二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的全部使用,结合上文对第二同步帧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的相关描述,后续可以切换到其他载波频点,即第二载波频点对同步的业务信号进行转发,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相应其他中转设备对业务信号的接收与转发处理过程,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步骤S214,第五中转设备在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接收第四中转设备发送的第三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按照第一中转设备所执行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继续对该业务信号进行TDMA同步转发,直至发送至第二通信终端。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描述的窄带自组网的通信场景下,各中转设备接收到某一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同步的业务信号后,按照上文描述与该同步类别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对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经过多次同步转发后,由于该通信场景下使用的载波频点数量及时隙数量确定,由其组合得到的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是有限确定的,按照上述多次同步转发后,载波频点和时隙会回到中转设备初次接收业务信号的载波频点和时隙,即实现了多个数据传输通道依次使用后的一个周期,若仍未将业务信号转发至第二通信终端,将进入下一个转发周期,重复完成转发周期内依次使用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继续由其他中转设备对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实现过程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详述。
可以理解,对于上述第二中转设备、第三中转设备和第四中转设备来说,其也可以检测其接收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是否为第一载波频点F1的第一时隙TS1(即第一中转设备接收第一通信终端发送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也就是说,检测本中转设备接收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与接收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所占用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是否相同,若是,说明本实施例基于两个载波频点、两个时隙以及两类TDMA同步帧,对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所依据的规则执行完一轮,可以重复这一轮所依据的规则继续同步转发处理,本实施例不做赘述;若上述检测结果均为否,可以认为这一轮规则还未执行完毕,将按照上述方式继续对业务信号进行同步转发,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其中,在各中转设备对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过程中,若某一中转设备同步转发的业务信号,被第二通信终端通过扫描方式或动态带宽的方式接收,停止对该业务信号的同步转发。需要说明,本申请对第二通信终端如何接收中转设备发射的同步后的业务信号的实现方法不做详述,且可以在上述第一转发周期或其他转发周期中的任一中转设备转发的业务信号进行接收,具体依据第二通信终端与各中转设备的物理距离,以及有效信号感应范围等参数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对于上文描述的各中转设备对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进行多次同步转发,所依据不同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可以抽象为图8所示的转发帧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信号发射方向,对于第一中转设备接收到各通信终端发射的普通同步帧所同步的业务信号后,可以按照上文描述的多次同步转发处理方式,对每一个业务信号进行多次同步转发,即由多个载波频点与多个时隙(其可以通过时隙号进行区分)结合组成的多个数据传输通道依次同步转发,并在每次同步转发过程中,会对一个载波频点的时隙资源使用完后,才会切换到其他载波频点,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且中转设备之间的信号同步传输,能够利用同步帧的同步类别,确定CACH中的时隙信息所指示的时隙,以及同步转发所接收到业务信号所占用的载波频点和时隙,避免通信终端与中转设备之间、不同中转设备之间的通信干扰,保证窄带自组网的多数据传输通道对业务信号的高效且可靠传输,且不需要更改通信标准,也不会影响中转设备发射/接收信号的性能,具有较高的普适性。
参照图9,为本申请提出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适用于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如图9所示,该通信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在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
频点时隙同步规则获取模块22,用于确定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获取针对所述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
在本申请实际应用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同步类别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接收的业务信号不是由同步帧同步转发的,或确定用于同步该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不属于预设同步类别的情况下,继续对下一时刻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同步类别检测;
其中,在本申请利用两个载波频点,每个载波频点对应两个时隙的场景下,上述下一时刻接收的业务信号可以是由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或第二时隙传输,或者是由第二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或第二时隙传输,可视情况而定。
同步转发模块23,用于按照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其中,本中转设备对接收到的该业务信号转发所占用的下行时隙,区别于接收业务信号所占用的上行时隙,不同同步类别同步帧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不同,关于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对应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的内容,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申请提出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先配置的不同同步类别的同步帧包括第一同步帧、第二同步帧和第三同步帧,具体的为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所述同步帧包括通信终端发送的第一同步帧,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得到的第二同步帧,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得到的第三同步帧;所述上行载波频点为第一载波频点,且所述上行时隙为第一时隙,如图10所示,上述同步转发模块23可以包括:
第一频点时隙确定单元231,用于由针对所述第一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所述第一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二时隙;
第一时隙对齐单元232,用于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一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
第一组帧转发单元233,用于在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采用第一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第二频点时隙确定单元234,用于由针对所述第二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第二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第三时隙;
其中,所述第三时隙为所述第一时隙,或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的新时隙。
第二时隙对齐单元235,用于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二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对齐;
第二组帧转发单元236,用于在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三时隙,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第三频点时隙确定单元237,用于由针对所述第三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所述第二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第四时隙;
其中,所述第四时隙为所述第二时隙,或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隙、所述第三时隙的新时隙。
第三时隙对齐单元238,用于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帧的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
第三组帧转发单元239,用于在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四时隙,采用第三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其中,所述第三TDMA帧同步图样与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相同,或区别于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和所述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的新类别的TDMA帧同步图样。
第一检测单元2310,用于检测本中转设备接收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与接收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所占用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是否相同,如果是,继续触发第一时隙对齐单元232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一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如果否,触发同步转发模块继续按照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直至将业务信号转发至第二通信终端。
其中,对于上述每个载波频点对应有至少两个时隙;而目标同步帧的同步类别可以是依据数字移动对讲机DMR协议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确定的,具体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的各种模块、单元等,均可以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关于各程序模块及其组合所实现的功能,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最后,还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在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
确定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获取针对所述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
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其中,所述下行时隙区别于所述上行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所述同步帧包括通信终端发送的第一同步帧,所述上行载波频点为第一载波频点,且所述上行时隙为第一时隙;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包括:
由针对所述第一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所述第一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的第二时隙;
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一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
在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采用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所述同步帧包括采用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得到的第二同步帧;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还包括:
由针对所述第二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第二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第三时隙;其中,所述第三时隙为所述第一时隙,或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的新时隙;
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二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二时隙对齐,并将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切换为所述第二载波频点;
在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所述第三时隙,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所述同步帧包括采用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得到的第三同步帧;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还包括:
由针对所述第三同步帧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确定本中转设备的下行载波频点为所述第二载波频点,下行时隙为第四时隙;其中,所述第四时隙为所述第二时隙,或区别于所述第一时隙、所述第二时隙、所述第三时隙的新时隙;
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三同步帧的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
在所述第二载波频点的第四时隙,采用第三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
其中,所述第三TDMA帧同步图样与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相同,或区别于所述第一TDMA帧同步图样和所述第二TDMA帧同步图样的新类别的TDMA帧同步图样。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还包括:
检测本中转设备接收业务信号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与接收通信终端发送的业务信号所占用的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是否相同;
如果否,继续执行所述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步骤;
如果是,返回所述控制本中转设备与传输所述第一同步帧的所述第一载波频点的第一时隙对齐步骤继续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接收的所述业务信号不是由同步帧同步转发的,或确定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不属于预设同步类别,继续对下一时刻接收到的业务信号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载波频点对应有至少两个时隙;
所述同步帧的同步类别是依据数字移动对讲机DMR协议所确定的配置信息确定的。
8.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在上行载波频点的上行时隙传输的业务信号;
频点时隙同步规则获取模块,用于确定用于同步所述业务信号的同步帧的同步类别,获取针对所述同步类别的同步帧所配置的频点时隙同步规则;
同步转发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频点时隙同步规则,在确定的下行载波频点的下行时隙,采用相应的时分多址TDMA帧同步图样,对所述业务信号进行组帧转发;其中,所述下行时隙区别于所述上行时隙。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10.一种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11.一种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终端,用于发送同步帧同步的业务信号;
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第二通信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窄带自组网中转设备同步转发的所述业务信号。
CN202110290960.6A 2021-03-18 2021-03-18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067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0960.6A CN113067658B (zh) 2021-03-18 2021-03-18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0960.6A CN113067658B (zh) 2021-03-18 2021-03-18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658A true CN113067658A (zh) 2021-07-02
CN113067658B CN113067658B (zh) 2023-05-09

Family

ID=76562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0960.6A Active CN113067658B (zh) 2021-03-18 2021-03-18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765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204A (zh) * 2021-08-10 2021-10-08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无线自组网转发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490163A (zh) * 2021-08-13 2021-10-08 福建泉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对讲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3660074A (zh) * 2021-08-20 2021-11-16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信道信令编码、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15434A1 (zh) * 2021-08-10 2023-02-16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无线自组网转发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12371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Motorola, Inc. Hybri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
CN101689919A (zh) * 2008-09-28 2010-03-31 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dmr专网通信的实现方法、终端、中转台和系统
CN105119633A (zh) * 2015-07-31 2015-12-02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窄带高速跳频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7864412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大唐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对讲终端多跳远距离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0290579A (zh) * 2019-05-22 2019-09-27 南京大学 一种窄带条件下的无线自组网络时间同步方法、节点及无线自组网络
CN110475311A (zh) * 2019-10-12 2019-11-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12371A1 (en) * 2006-11-15 2008-05-15 Motorola, Inc. Hybri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multi-hop ad hoc networks
CN101689919A (zh) * 2008-09-28 2010-03-31 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dmr专网通信的实现方法、终端、中转台和系统
CN105119633A (zh) * 2015-07-31 2015-12-02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窄带高速跳频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7864412A (zh) * 2017-09-29 2018-03-30 大唐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对讲终端多跳远距离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0290579A (zh) * 2019-05-22 2019-09-27 南京大学 一种窄带条件下的无线自组网络时间同步方法、节点及无线自组网络
CN110475311A (zh) * 2019-10-12 2019-11-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204A (zh) * 2021-08-10 2021-10-08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无线自组网转发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015434A1 (zh) * 2021-08-10 2023-02-16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无线自组网转发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490163A (zh) * 2021-08-13 2021-10-08 福建泉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对讲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3490163B (zh) * 2021-08-13 2022-06-24 福建泉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对讲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3660074A (zh) * 2021-08-20 2021-11-16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向信道信令编码、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658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7658B (zh)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A2920657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out network coverage
CN103098537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JP6302136B2 (ja) 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リソースパターンシグナリング
CN110291835B (zh) 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8353325A (zh) 用于切换的资源配置的方法、网络接入点以及移动台
JP2022521882A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方法、端末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N104335665A (zh) 分帧的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资源预留
CN111436031A (zh) V2x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09863774B (zh) 用于针对数据传输的新无线电帧结构的技术
US20200229213A1 (en) Carrier switching method on unlicensed spectrum,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JP7460628B2 (ja) 端末、送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11770808B2 (en) Resource indicating method, apparatus,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KR2022001140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통신을 위한 부분 센싱 방법 및 장치
EP3496469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ime-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ifferent radio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US8774161B2 (en) Coordinated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into a primar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385045B (zh) 一种音频数据通信系统
WO2017157949A1 (en) Telegram splitting for slotted aloha
CN11095809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601324B (zh) 无线非蜂窝网络
EP3146789B1 (en) Sharing transmission inten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for csma optimization
CN114080847A (zh) 数据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18312A (zh) 一种发射功率的指示方法及设备
WO2024067092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KR101952725B1 (ko) 무선 프레임의 제어 신호를 이용한 서브 프레임 주기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