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5311A -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5311A
CN110475311A CN201910965662.5A CN201910965662A CN110475311A CN 110475311 A CN110475311 A CN 110475311A CN 201910965662 A CN201910965662 A CN 201910965662A CN 110475311 A CN110475311 A CN 110475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node
voice
data
carrier frequenc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56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5311B (zh
Inventor
董宇
刘国平
丁冀
顾国梁
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56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75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75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5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5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为与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单元中继节点为中继系统中位于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本公开实施例语音或数据可以通过多个中继节点进行级联接力传输,实现同频多跳级连中继,进而使得在直通模式下也能利用中继转发,大幅度扩展了对讲机之间通信的覆盖范围。

Description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多台数字集群通信标准(Digital Mobile Radio,DMR)对讲机之间的通信模式包括:直通模式和中继模式中的一种。
相关技术中,在直通模式下发送方对讲机使用目标载频发送语音或数据,对应的,接收方对讲机使用相同的目标载频直接接收该语音或数据。而为了扩展小区的覆盖范围,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设置多个中继节点。在中继模式下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发送方对讲机使用F1载频发送语音或数据,中继节点使用F1载频接收该语音或数据,该中继节点再使用F2载频将该语音或数据转发至接收方对讲机,对应的,接收方对讲机使用F2载频接收该语音或数据。因此直通模式和中继模式二者不能互通。
采用上述单中继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小区的覆盖范围,但是仍然存在覆盖范围较小的问题。业界也提出过使用光纤+中心交换机+多中继的有线连接方式的覆盖方案,但设备成本高,施工和部署难度大,同时这类方案需要对讲机需要使用特殊的中继模式,与对讲机最常用的直通模式无法互通,兼容性不佳。因此目前尚未提供一种低成本,易施工部署,兼容性好的多中继语音或数据的拓展传输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用于中继系统中,所述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为所述中继系统中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两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是位于上一级的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或所述单元中继节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是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所述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上接收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上将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三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二载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是未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所述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四载频上接收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四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对讲机和所述第二对讲机均为具有双时隙结构的DMR数字对讲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不同于DMR协议的第一同步字作为所述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所述第一同步字是用于指示当前接收的所述多跳语音帧所处的时隙位置和收、发时隙同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和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和/或,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隙上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所述位于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二时隙上接收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和/或,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隙上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所述目标帧为接收到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多跳语音帧延迟后的DMR帧;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包括:
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在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多跳语音帧的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确定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所述跳数指示参数用于指示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时本级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级数;
根据所述跳数指示参数和对应的比特数确定帧时延;
根据所述多跳语音帧和所述帧时延,确定所述目标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使用第二同步字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同步字是不同于DMR协议的用于指示各个所述中继节点在DMR通信载频的所述第二时隙转发所述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装置,用于中继系统中,所述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为所述中继系统中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两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是位于上一级的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或所述单元中继节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是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上接收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上将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三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二载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是未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四载频上接收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四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对讲机和所述第二对讲机均为具有双时隙结构的DMR数字对讲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在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不同于DMR协议的第一同步字作为所述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所述第一同步字是用于指示当前接收的所述多跳语音帧所处的时隙位置和收、发时隙同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和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和/或,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隙上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所述位于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二时隙上接收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和/或,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隙上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所述目标帧为接收到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多跳语音帧延迟后的DMR帧;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在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多跳语音帧的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确定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所述跳数指示参数用于指示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时本级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级数;
根据所述跳数指示参数和对应的比特数确定帧时延;
根据所述多跳语音帧和所述帧时延,确定所述目标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使用第二同步字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同步字是不同于DMR协议的用于指示各个所述中继节点在DMR通信载频的所述第二时隙转发所述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系统,所述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所述中继系统包括:
目标中继节点,用于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还用于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为所述中继系统中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通过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使得语音或数据可以通过多个中继节点进行级联接力传输,实现同频多跳级连中继,进而使得在对讲机在最常用的直通模式下也能利用中继进行多跳转发,大幅度扩展了对讲机之间通信的覆盖范围,而且由于多跳中继节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无需建设有线的分布式覆盖系统和中心交换机,设备成本低,部署施工简单,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示出了DMR对讲机对应的时隙结构。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同频中继方法对应的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涉及的同频中继多跳时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涉及的同频中继多跳的原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涉及的同频中继多跳时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涉及的同频中继多跳的原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系统的结构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首先,对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介绍。
DMR数字对讲机也称DMR对讲机,DMR对讲机对应的时隙结构如图1所示。DMR对讲机的一个时隙是30ms,通信信号占用27.5ms,264比特(英文:bit),两侧的保护时间占用1.25ms。通信信号包括同步或嵌入式信令和两侧的有效载荷,同步或嵌入式信令占用5.0ms,48bits;两侧的有效载荷包括待传输的语音或数据,两侧的有效载荷一共占用22.5ms,每侧的有效载荷占用108bits。两个时隙构成一个帧,两台DMR对讲机使用一个时隙传输语音或数据,在一个语音呼叫的起始位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音头帧,语音头帧用于传输这次通信的信令,该信令头帧的内容会拆成4份,在后续的语音帧的嵌入式信令位置重复传输。
相关技术中的同频中继方法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按下对讲机A的PPT键,对讲机A在时隙1上发送语音,中继节点21在时隙1上接收到该语音,解调解码后在时隙2上转发该语音;对讲机C距离对讲机A近,距离中继节点21远,因此对讲机C仅接收到对讲机A在时隙1上发送的语音,接收后解调解码;对讲机D在对讲机A和中继节点21之间,对讲机D同时收到两个时隙的语音,即对讲机D接收到对讲机A在时隙1上发送的语音和中继节点21在时隙2发送的语音,对讲机D选择信号功率强且质量好的时隙接收语音;对讲机B距离中继节点21近,距离对讲机A远,因此对讲机B接收到中继节点21在时隙2发送的语音,并解调解码。其中,对讲机A、对讲机B、对讲机C和对讲机D均为DMR数字对讲机。
采用上述中继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小区的覆盖范围,但是DMR对讲机的覆盖范围仅增加了中继节点21的覆盖区域,因此覆盖范围的拓展非常有限。目前尚未提供一种简单,易用的成本语音或数据的接力传输范围拓展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用于中继系统中,该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通过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使得语音或数据可以通过多个中继节点进行级联接力传输,实现同频多跳级连中继,进而使得在对讲机在最常用的直通模式下也能利用中继进行多跳转发,大幅度扩展了对讲机之间通信的覆盖范围,而且由于多跳中继节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无需建设有线的分布式覆盖系统和中心交换机,设备成本低,部署施工简单,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中继系统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301,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为与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该中继系统包括第一对讲机、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和第二对讲机。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对讲机也称发送方对讲机或者发射对讲机,第一对讲机为发送语音或数据的对讲机;第二对讲机也称接收方对讲机或者接收对讲机,第二对讲机为接收语音或数据的对讲机。
可选的,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均为DMR数字对讲机。
多个中继节点是存在级联关系的多个中继节点。可选的,多个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两个中继节点,或者至少三个中继节点。比如,多个中继节点为三个或者五个中继节点。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其中,目标中继节点为与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距离阈值可以是默认设置的,或者是自定义设置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是中继系统中与第一对讲机的距离最近的中继节点。
可选的,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语音或数据,对应的,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
步骤302,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单元中继节点为中继系统中位于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可选的,中继系统中位于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是指中继系统中位于目标中继节点下n级的中继节点,每级单元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其中n为正整数。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是中继系统中的一个中继节点,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中继系统中除了目标中继节点以外的至少两个中继节点。
示意性的,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三个中继节点,分别为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当目标中继节点为中继节点1时,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通过非第一载频的载频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即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以异频方式转发语音或数据,并缓存。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该语音或数据;下一级的单元再将该语音或数据转发至再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该语音或数据,依次类推。即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将语音或数据进行级联接力传输,并且每个中继节点均缓存该语音或数据。
步骤303,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通过DMR的同步符号进行同步,在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同一时间单元上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比如,时间单元为时隙。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通过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使得语音或数据可以通过多个中继节点进行级联接力传输,实现同频多跳级连中继,进而使得在对讲机在最常用的直通模式下也能利用中继进行多跳转发,大幅度扩展了对讲机之间通信的覆盖范围,而且由于多跳中继节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无需建设有线的分布式覆盖系统和中心交换机,设备成本低,部署施工简单,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中继系统中来举例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
可选的,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均为具有双时隙结构的DMR数字对讲机。
可选的,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语音或数据,对应的,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
可选的,中继节点按照DMR协议在第一载频检测默认同步信号,同时在中继节点的中继接收载频检测第一同步信号,其中第一载频为预设的对讲机通信载频。
若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检测到默认同步信号,而在中继接收载频未检测第一同步信号,则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接收第一对讲机发送的语音或数据,该中继节点为目标中继节点。
若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检测到默认同步信号,且在中继接收载频检测到第一同步信号,则该中继节点比较默认同步信号与第一同步信号的信号质量,选择信号质量较好的载频,若选择的载频为第一载频,则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接收第一对讲机发送的语音或数据,该中继节点为目标中继节点。
比如,默认同步信号对应的默认同步字包括“Data Sync和Voice Sync”。
比如,第一同步信号对应的第一同步字包括“Data Relay_1st_Sync和VoiceRelay_1st_Sync”或“Relay_2nd_Sync和Voice Relay_2nd_Sync”。
步骤402,目标中继节点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语音或数据。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后,将该语音或数据的多跳语音帧所在时隙作为第一时隙,解调解码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将多跳语音帧的内容重新组成DMR帧。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语音或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目标中继节点使用不同于DMR协议的第一同步字作为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第一同步字是用于指示当前接收的多跳语音帧所处的时隙位置。即目标中继节点使用第一同步字代替默认同步字,并将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设置为0,将跳数指示参数插入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
示意性的,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为M个比特的Relay_Cnt,其中M为正整数。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在其它载频上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语音或数据。其中,其它载频不同于第一载频。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在其它载频的第一时隙或者第二时隙上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
步骤403,每级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缓存语音或数据,上一级中继节点是位于上一级的目标中继节点或单元中继节点。
其中,单元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两级单元中继节点。
单元中继节点的类型包括中间中继节点和边缘中继节点,中间中继节点是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边缘中继节点是未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当单元中继节点是中间中继节点时,该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上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第二载频不同于第一载频;该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上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三载频不同于第二载频。
当单元中继节点是边缘中继节点时,该单元中继节点在第四载频上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第四载频不同于第一载频;该单元中继节点缓存语音或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节点之间(包括目标中继节点与单元中继节点之间、单元中继节点之间)的语音或数据传输是以异频方式进行传输的。
可选的,在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不同于DMR协议的第一同步字作为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其中第一同步字是用于指示当前接收的多跳语音帧所处的时隙位置和收、发时隙同步。
步骤404,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第二时隙不同于第一时隙。
可选的,对于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目标帧为接收到语音或数据的多跳语音帧延迟后的DMR帧;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
可选的,对于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包括:对于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在语音或数据的多跳语音帧的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确定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跳数指示参数用于指示转发语音或数据时本级中继节点对应的级数;根据跳数指示参数和对应的比特数确定帧时延;根据多跳语音帧和帧时延,确定目标帧。
可选的,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为M个比特的Relay_Cnt,根据跳数指示参数和对应的比特数确定帧时延,包括:通过如下公式“T- K*Relay_Cnt”计算得到帧时延,其中T为K*N,K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用于指示单个中继节点的转发时延,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用于指示中继节点的数量,M为大于或者等于log2(N)的正整数。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设置Relay_Cnt为0,每个单元中继节点设置Relay_Cnt为Relay_Cnt+1。即目标中继节点的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设置Relay_Cnt为1,目标中继节点的再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设置Relay_Cnt为2,以此类推。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包括: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使用第二同步字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第二同步字是不同于DMR协议的用于指示各个中继节点在DMR通信载频的第二时隙转发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
示意性的,第二同步字包括“Data Broad_Sync和Voice Broad_Sync”。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区别DMR的传统业务,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第一同步字和第二同步字,即与同频中继相关的6个自定义的同步序列“Data Relay_1st_Sync、Voice Relay_1st_Sync、Relay_2nd_Sync、Voice Relay_2nd_Sync、Data Broad_Sync和Voice Broad_Sync”,这6个同步序列的使用长度与DMR协议中的同步序列长度均相同,可以通过随机搜索法得到汉明距离大于预设阈值的6个序列。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三个中继节点,分别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和第三中继节点,语音或数据传输方法采用两跳的转发模式。第一中继节点(即为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第一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的第一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至第二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二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的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在第三载频的第一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至第三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三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的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和第三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转发缓存的语音或数据至第二对讲机。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5所示的同频中继多跳时序图和对应的如图6所示的同频中继多跳的原理示意图。图5中,“Voice Head Signal_UE”为对讲机A的语音头部信号,“Idle”为空闲资源,“Voice Data_UE” 为对讲机A的语音数据,“Head Sync_UE_F0”为对讲机A使用F0载频发送的头部同步,“Voice Sync_UE_F0”为对讲机A使用F0载频发送的语音同步,“Embeded Signal_UE_F0”为对讲机A使用F0载频发送的嵌入式信号;“Voice HeadSignal_Relay”为中继节点1的语音头部信号,“Voice Data_ Relay”为中继节点1的语音数据,“Head Sync_ Relay _F1”为中继节点1使用F1载频发送的头部同步,“Voice Sync_Relay _F1”为中继节点1使用F1载频发送的语音同步,“Embeded Signal_ Relay _F1”为中继节点1使用F1载频发送的嵌入式信号,“Head Sync_ Broad_F0”为中继节点1使用F0载频发送的头部同步,“Voice Sync_ Broad_F0”为中继节点1使用F0载频发送的语音同步。图中的各个英文单词的含义以此类推,不再赘述。如图5和图6所示,中继系统包括三个中继节点,分别为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采用2跳的转发模式。当对讲机A位于中继节点1附近时,在时隙1使用F0载频发送语音信号,中继节点1收到在F0载频的时隙1上的语音信号,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在时隙1使用F1载频转发给下一级中继节点2,同时也将当前内容缓存;中继节点2在时隙1使用F1载频接收解调解码中继节点1转发语音信号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在时隙1使用F2载频转发给下一级中继节点3,同时也将当前内容缓存;中继节点3在时隙1使用F2载频接收解调解码中继节点1转发语音信号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并缓存。
为了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同时发送相同的内容,中继节点1将接收到的多跳语音帧延迟3个DMR帧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中继节点2将接收到的多跳语音帧延迟2个DMR帧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 中继节点3将接收到的多跳语音帧延迟1个DMR帧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实现对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整个区域的全面覆盖,对讲机B在时隙2使用F0载频接收多跳中继转发的语音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对讲机A、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虽然都使用时隙1发送或转发语音,但由于使用的载频不同,不会互相干扰,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3通过DMR的同步符号严格同步,同时通过缓存和帧时延在同一时间单元(时隙2),使用相同载频(F0载频)发送相同的内容,因此不但不会互相干扰,在重叠覆盖区域还能形成类似多点广播的发射分集增益的效果。
可选的,每级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和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位于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和/或,用于在第一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位于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二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和/或,用于在第二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第二时隙不同于第一时隙。
由于多个中继节点存在级联关系,因此第一方向为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一侧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另一侧的方向。
可选的,目标中继节点的下一级中继节点包括位于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和位于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位于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三载频的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在第二载频的第一时隙上转发该语音或数据,并缓存该语音或数据。位于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五载频的第二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在第六载频的第二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并缓存该语音或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载频、第二载频、第三载频、第四载频、第五载频和第六载频为不同的载频。中继节点之间以异频方式转发语音或数据。本实施例对各个载频的具体取值不加以限定。
可选的,在向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转发语音或数据时,始终使用第一时隙作为多跳转发时隙;在向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转发语音或数据时,始终使用第二时隙作为多跳转发时隙。
为了方便说明,下面仅以第一方向为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左方向,第二方向为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右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五个中继节点,分别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第四中继节点和第五中继节点,语音或数据传输方法采用两跳的转发模式。第三中继节点(即为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第三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的第一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至第二中继节点,在第五载频的第二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至第四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二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的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在第二载频的第一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至第一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一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的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四中继节点在第五载频的第二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在第六载频的第二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至第五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五中继节点在第六载频的第二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第三中继节点、第四中继节点和第五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转发缓存的语音或数据至第二对讲机。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7所示的同频中继多跳时序图和对应的如图8所示的同频中继多跳的原理示意图。图7中,“Voice Head Signal_UE”为对讲机A的语音头部信号,“Idle”为空闲资源,“Voice Data_UE” 为对讲机A的语音数据,“Head Sync_UE_F0”为对讲机A使用F0载频发送的头部同步,“Voice Sync_UE_F0”为对讲机A使用F0载频发送的语音同步,“Embeded Signal_UE_F0”为对讲机A使用F0载频发送的嵌入式信号;“Voice HeadSignal_Relay”为中继节点3的语音头部信号,“Voice Data_ Relay”为中继节点3的语音数据,“Head Sync_ Relay _1st _F2”为中继节点3使用F2载频发送的头部同步,“VoiceSync_ Relay _1st _F2”为中继节点3使用F2载频发送的语音同步,“Embeded Signal_Relay _F2”为中继节点3使用F2载频发送的嵌入式信号,“Head Sync_ Relay _1nd _F4”为中继节点3使用F4载频发送的头部同步,“Voice Sync_ Relay _1nd _F4”为中继节点3使用F4载频发送的语音同步。图中的各个英文单词的含义以此类推,不再赘述。如图7和图8所示,中继系统包括三个中继节点,分别为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中继节点4和中继节点5,采用2跳的转发模式。当对讲机A位于中继节点3附近时,在时隙1使用F0载频发送语音呼叫,中继节点3收到时隙1的F0载频的语音信号,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在时隙1使用F2载频转发给左侧一级中继节点2,在时隙2使用F4载频转发给右侧一级中继节点4,同时也将当前内容缓存;中继节点2在时隙1使用F2载频接收中继节点3转发语音信号,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在时隙1使用F1载频转发给左侧一级中继节点1,同时缓存当前内容;中继节点1在时隙1使用F1载频接收中继节点2转发语音信号,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缓存当前内容;中继节点4在时隙2使用F4载频接收中继节点3转发语音信号,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在时隙2使用F5载频转发给左侧一级中继节点5,同时缓存该帧数据。中继节点5在时隙2使用F5载频接收中继节点4转发语音信号,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缓存当前内容。
为了使得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中继节点4和中继节点5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同时将相同的内容发送至对讲机B,中继节点3将接收到的多跳语音帧延迟3个DMR帧之后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中继节点2和中继节点4将接收到的多跳语音帧延迟2个DMR帧之后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5将接收到的多跳语音帧延迟1个DMR帧之后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从而实现对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中继节点4和中继节点5整个区域的全面覆盖,对讲机B在时隙2使用F0载频接收多跳中继转发语音信号。
在该实现方式中,对讲机A、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3和中继节点4,虽然都使用时隙1或时隙2发送或转发语音或数据,但由于使用的载频不同,不会互相干扰;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2、中继节点4和中继节点5通过DMR的同步符号严格同步,通过将当前帧缓存后延迟在同一时间单元(时隙2),使用相同载频(F0)发送相同的内容,达到了在重叠覆盖区域形成类似多点广播的发射分集增益的效果。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系统的结构图。
该中继系统10也称同频多跳中继系统,包括两套DMR的收发系统,一套收发系统采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用于在同频异时隙上接收和在同频邻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另一套收发系统采用“2号接收和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相邻的中继节点的语音或数据。
该中继系统10包括W个中继节点,组成最大W-1跳的转发模式,其中W为大于2的正整数。当前中继节点通过在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插入M个Bit作为当前的跳数指示参数:Relay_Cnt,预设的对讲机通信载频为F0,当前中继节点A的中继接收载频为F_A,两个相邻中继节点的接收载频分别为F_B载频和F_C载频。如图9所示,向左方向的始终使用时隙1作为多跳转发时隙,使用Data Relay_1st_Sync或Voice Relay_1st_Sync作为同步字,向右方向的始终使用时隙2作为多跳转发时隙, 使用Relay_2nd_Sync,Voice Relay_2nd_Sync作为同步字。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一中,使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 在F0载频上检测默认同步信号,默认同步信号包括Data Sync和Voice Sync,同时在F_A载频上检测第一同步信号,第一同步信号包括Data Relay_1st_Sync和Voice Relay_1st_Sync,或者第一同步信号包括Relay_2nd_Sync和Voice Relay_2nd_Sync,如果在F0载频检测到默认同步信号,而在F_A没有检测到第一同步信号,则到步骤三;如果在F_A载频检测到第一同步信号,而在F0载频没有检测到默认同步信号,则执行步骤四;如果在F0载频检测到默认同步信号,同时在F_A载频检测到第一同步信号,则执行步骤二;
在步骤二中,使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比较在F_A载频检测到第一同步信号与在F0检测到默认同步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选择信号质量好的载频,如果选择F0载频则执行步骤三,如果选择F_A载频则执行步骤四;
在步骤三中,使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F0载频接收对讲机发送的语音或数据,将该语音或数据对应的语言帧所在时隙作为时隙1,解调解码CC和头帧或嵌入式信令,将多跳语音帧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并相对当前帧延迟K个帧后,使用Data Relay_1st_Sync代替DataSync,或者使用Voice Relay_1st_Sync代替Voice Sync,并将M个Bit的Relay_Cnt设置为0,并插入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使用“2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时隙1使用F_B载频向左侧的下一级中继节点转发语音或数据;使用Data Relay_2nd_Sync代替Data Sync,或者使用Voice Relay_2nd_Sync代替Voice Sync,并将M个Bit的Relay_Cnt设置为0,并插入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使用“2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时隙2使用F_C载频向右侧的下一级中继节点转发语音或数据。将多跳语音帧延迟W*K个帧后,使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F0载频的时隙2上使用Data Broad_Sync或Voice Broad_Sync发送语音或数据。重复步骤三,直至对讲机A的PPT键检测到松开操作而停止呼叫;
在步骤四中,使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F_A载频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如果检测到同步字为Data Relay_1st_Sync或Voice Relay_1st_Sync,则执行步骤五,如果检测到同步字为Data Relay_2nd_Sync或Voice Relay_2nd_Sync,则执行步骤六;
在步骤五中,解调解码CC和头帧或嵌入式信令和M个Bit指示的Relay_Cnt,将多跳语音帧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并相对当前帧延迟K个帧后,继续使用Data Relay_1st_Sync或VoiceRelay_1st_Sync,并将M个Bit的Relay_Cnt设置为Relay_Cnt = Relay_Cnt+1,并插入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使用“2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时隙1使用F_B载频向下一级的中继节点转发语音或数据。将多跳语音帧延迟W*K-K*Relay_Cnt个帧后,使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F0载频的时隙2上使用Data Broad_Sync或Voice Broad_Sync发送语音或数据。重复步骤五,直至F_A载频接收到结束尾帧或不再接收到语音或数据;
在步骤六中,解调解码CC和头帧或嵌入式信令和M个Bit的Relay_Cnt,将多跳语音帧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并相对当前帧延迟K个帧后,继续使用Data Relay_2nd_Sync或VoiceRelay_2nd_Sync,并将M个Bit的Relay_Cnt设置为Relay_Cnt = Relay_Cnt+1,并插入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使用“2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时隙2使用F_C载频向下一级的中继节点转发语音或数据。将多跳语音帧延迟W*K-K*Relay_Cnt个帧后,使用“1号接收和转发模块”在F0载频的时隙2上使用Data Broad_Sync或Voice Broad_Sync发送语音或数据。重复步骤六,直至F_A载频接收到结束尾帧或不再接收到语音或数据。
对应的,对讲机B在预先设定的F0载频使用默认同步字(Data Sync或Voice Sync)和第二同步字(Data Broad_Sync或Voice Broad_Sync)检测有效信号,如果同时检测到到默认同步字和第二同步字,则解调解码CC和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确定被呼叫的对讲机是对讲机B,选择信号质量好的语音或数据,开始接收并解调语音或数据。
下面,仅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写字楼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本公开实施例对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不加以限定。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如图10所示,对讲机A位于该写字楼12的顶楼,该写字楼12中设置有级联的三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1位于该写字楼12的顶楼,中继节点2位于该写字楼12的5楼,中继节点3位于该写字楼12的地下室,对讲机B位于该写字楼12的任意一个位置。当对讲机A需要与对讲机B通信时,对讲机A检测到PPT键对应的按压操作后在F0载频的时隙1上发起语音,中继节点1位于对讲机A的附近,即中继节点接收到对讲机A在F0载频的时隙1上发起的语音,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在时隙1使用F1载频转发给中继节点2,同时也将当前内容缓存,延迟3个DMR帧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该语音至对讲机B;中继节点2在时隙1使用F1载频中继节点1转发的语音,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在时隙1使用F2载频转发给中继节点3,同时也将当前内容缓存,延迟2个DMR帧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该语音至对讲机B;中继节点3在时隙1使用F2载频接收中继节点2转发的语音,解调解码后将内容重新组成DMR帧并缓存,延迟1个DMR帧在时隙2使用F0载频发送该语音至对讲机B。对应的,对讲机B在时隙2使用F0载频接收各个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
以下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装置实施例,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语音或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以及两者的组合实现成为中继系统的全部或一部分,该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110、处理模块1120和发送模块1130。
接收模块1110,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为与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处理模块1120,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单元中继节点为中继系统中位于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发送模块1130,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元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两级单元中继节点;
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语音或数据;
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每级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缓存语音或数据,上一级中继节点是位于上一级的目标中继节点或单元中继节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元中继节点是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上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第二载频不同于第一载频;
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上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三载频不同于第二载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元中继节点是未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单元中继节点在第四载频上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第四载频不同于第一载频;
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单元中继节点缓存语音或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均为具有双时隙结构的DMR数字对讲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在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不同于DMR协议的第一同步字作为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第一同步字是用于指示当前接收的多跳语音帧所处的时隙位置和收、发时隙同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级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和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位于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和/或,用于在第一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
位于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二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和/或,用于在第二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第二时隙不同于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1110,还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
发送模块1130,还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语音或数据,第二时隙不同于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对于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目标帧为接收到语音或数据的多跳语音帧延迟后的DMR帧;
发送模块1130,还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语音或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120,还用于通过对于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在语音或数据的多跳语音帧的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确定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跳数指示参数用于指示转发语音或数据时本级中继节点对应的级数;
根据跳数指示参数和对应的比特数确定帧时延;
根据多跳语音帧和帧时延,确定目标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模块1130,还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一载频的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使用第二同步字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语音或数据,第二同步字是不同于DMR协议的用于指示各个中继节点在DMR通信载频的第二时隙转发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系统,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该中继系统包括:
目标中继节点,用于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目标中继节点为与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目标中继节点,还用于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单元中继节点为中继系统中位于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语音或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元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两级单元中继节点;
目标中继节点,还用于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语音或数据;
每级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缓存语音或数据,上一级中继节点是位于上一级的目标中继节点或单元中继节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元中继节点是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第二载频上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第二载频不同于第一载频;
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第三载频上将语音或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第三载频不同于第二载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元中继节点是未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第四载频上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语音或数据,第四载频不同于第一载频;
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缓存语音或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对讲机和第二对讲机均为具有双时隙结构的DMR数字对讲机。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中继节点或单元中继节点 ,还用于在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语音或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不同于DMR协议的第一同步字作为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第一同步字是用于指示当前接收的多跳语音帧所处的时隙位置和收、发时隙同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级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和位于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位于第一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和/或,用于在第一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
位于第二方向的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二时隙上接收语音或数据,和/或,用于在第二时隙上转发语音或数据,第二时隙不同于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目标中继节点,还用于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
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语音或数据,第二时隙不同于第一时隙。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对于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还用于确定目标帧,目标帧为接收到语音或数据的多跳语音帧延迟后的DMR帧;
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第一载频的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语音或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对于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还用于在语音或数据的多跳语音帧的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确定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跳数指示参数用于指示转发语音或数据时本级中继节点对应的级数;根据跳数指示参数和对应的比特数确定帧时延;根据多跳语音帧和帧时延,确定目标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还用于在第一载频的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使用第二同步字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语音或数据,第二同步字是不同于DMR协议的用于指示各个中继节点在DMR通信载频的第二时隙转发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中继系统中,所述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为所述中继系统中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包括至少两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是位于上一级的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或所述单元中继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是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所述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二载频上接收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三载频上将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转发至下一级的单元中继节点,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三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二载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是未级联有下一级单元中继节点的中继节点,
所述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接收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第四载频上接收所述上一级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四载频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
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讲机和所述第二对讲机均为具有双时隙结构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DMR数字对讲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不同于DMR协议的第一同步字作为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所述第一同步字是用于指示当前接收的所述多跳语音帧所处的时隙位置和收、发时隙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包括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一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和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的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和/或,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隙上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所述位于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第二时隙上接收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和/或,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隙上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一对讲机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一时隙上发送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时隙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所述目标帧为接收到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多跳语音帧延迟后的DMR帧;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确定目标帧,包括:
对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中的每个中继节点,在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的多跳语音帧的语音头帧或嵌入式信令中确定多个比特的跳数指示参数,所述跳数指示参数用于指示转发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时本级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级数;
根据所述跳数指示参数和对应的比特数确定帧时延;
根据所述多跳语音帧和所述帧时延,确定所述目标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包括: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的所述目标帧的第二时隙上,使用第二同步字同时向所述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第二同步字是不同于DMR协议的用于指示各个所述中继节点在DMR通信载频的所述第二时隙转发所述多跳语音帧的同步字。
12.一种语音或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中继系统中,所述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为所述中继系统中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13.一种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系统包括级联的多个中继节点,所述中继系统包括:
目标中继节点,用于接收第一对讲机在第一载频上发送的语音或数据,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为与所述第一对讲机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用于和单元中继节点之间转发并缓存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所述单元中继节点为所述中继系统中位于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下级的中继节点;
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和所述单元中继节点,用于在所述第一载频上同时向第二对讲机发送缓存的相同内容的所述语音或所述数据。
14.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65662.5A 2019-10-12 2019-10-12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475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5662.5A CN110475311B (zh) 2019-10-12 2019-10-12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5662.5A CN110475311B (zh) 2019-10-12 2019-10-12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311A true CN110475311A (zh) 2019-11-19
CN110475311B CN110475311B (zh) 2020-07-03

Family

ID=6851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5662.5A Active CN110475311B (zh) 2019-10-12 2019-10-12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531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6218A (zh) * 2020-06-02 2020-10-27 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信息的转发方法及装置、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887987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067658A (zh) * 2021-03-18 2021-07-0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173215A (zh) * 2021-12-14 2022-03-11 郑州锐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组网的多终端无限级联对讲系统及对讲终端
CN114173214A (zh) * 2021-12-14 2022-03-11 郑州锐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讲终端通信方法及对讲系统
CN114205738A (zh) * 2021-11-29 2022-03-18 国能北川通口河流域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802A (zh) * 2007-02-05 2007-09-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支撑多媒体广播业务的无线多跳中继组网方法
CN104683886A (zh) * 2013-11-27 2015-06-03 盟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群组双向对讲机系统
CN104735628A (zh) * 2013-12-18 2015-06-24 易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区域火场无线支援组件系统和方法
CN105338429A (zh) * 2015-12-10 2016-02-17 南京正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音频信号中继系统
CN108834000A (zh) * 2018-07-23 2018-11-16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装置
US20190014195A1 (en) * 2015-10-14 2019-01-10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tocol format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terface platform
CN109511147A (zh) * 2019-01-09 2019-03-22 福建环球通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自动漫游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802A (zh) * 2007-02-05 2007-09-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支撑多媒体广播业务的无线多跳中继组网方法
CN104683886A (zh) * 2013-11-27 2015-06-03 盟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群组双向对讲机系统
CN104735628A (zh) * 2013-12-18 2015-06-24 易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区域火场无线支援组件系统和方法
US20190014195A1 (en) * 2015-10-14 2019-01-10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tocol format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terface platform
CN105338429A (zh) * 2015-12-10 2016-02-17 南京正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音频信号中继系统
CN108834000A (zh) * 2018-07-23 2018-11-16 西安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继方法及装置
CN109511147A (zh) * 2019-01-09 2019-03-22 福建环球通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自动漫游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987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887987B (zh) * 2019-11-29 2023-01-1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36218A (zh) * 2020-06-02 2020-10-27 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信息的转发方法及装置、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3067658A (zh) * 2021-03-18 2021-07-0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窄带自组网通信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205738A (zh) * 2021-11-29 2022-03-18 国能北川通口河流域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173215A (zh) * 2021-12-14 2022-03-11 郑州锐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组网的多终端无限级联对讲系统及对讲终端
CN114173214A (zh) * 2021-12-14 2022-03-11 郑州锐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讲终端通信方法及对讲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5311B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5311A (zh) 语音或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US8699495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tunnel signaling over IP tunneling path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JP5858148B2 (ja) 基地局ゲートウェイ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CN104640013A (zh) 音箱控制方法及系统
KR20080046100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이 전송하는 시스템 정보의수신방법 및 장치
CN113259864B (zh) 窄带通信方法、对讲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自组网系统
AU2015213371A1 (en)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JP5814631B2 (ja) ゲートウエイ装置、ノード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チャネル変更方法
EP3116264A2 (en) Audio streaming over multiple hop wireless network
CN104320158A (zh) 一种音乐播放设备及系统
JP2003101662A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JP2007235915A (ja) 電力線通信を用い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20090003295A1 (en) Ad-hoc network device with reduced data loss
CN101765229B (zh) 一种用终端中继解决wlan网络覆盖盲区的方法
CN101635882B (zh) 一种在多跳Ad Hoc电台网络中实现全网广播话音的方法
WO2012155613A1 (zh) 一种中继节点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209982711U (zh) 一种通过局域网多房音乐播放功能的智能音箱
TW200917858A (en) Dynamic expansion of a frame selection interv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20816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受信局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7959985B (zh) 混合mesh网络构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3474162B2 (ja) 地域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Bao et al. Multi-connectivity using erasure code for reliable transmission in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s
CN108337014A (zh) 用于网状网络中的无线装置的方法与无线装置
CN106686664A (zh) Lte中继系统时延优化方法及其系统
Yi et al. Depth first forwarding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