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7155A -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 Google Patents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7155A
CN113067155A CN202110220341.XA CN202110220341A CN113067155A CN 113067155 A CN113067155 A CN 113067155A CN 202110220341 A CN202110220341 A CN 202110220341A CN 113067155 A CN113067155 A CN 113067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oard
substrat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03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7155B (zh
Inventor
扈映茹
李必勇
段勤肄
王东花
杨作财
何宁
侯东全
李鹏
杨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ianma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203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7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7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7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7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3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variable phase-shifters

Landscapes

  • Waveguid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传输线结构包括:第一基板;N个传输电极,传输电极位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功分网络结构,功分网络结构位于第一基板的内部,功分网络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分部和M个第二分部,第二分部与传输电极一一对应;其中,第一分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均与第一分部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电连接或相耦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天线中传输线的设计较为复杂,信号传输损耗大,且传输电极无法实现真正的平面化设置的问题。

Description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容量、高传输速度的通讯需求越来越大。液晶天线是一种利用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通过控制液晶偏转方向来改变液晶的介电常数,以此改变移相器的移相大小,从而调节相控阵天线的对准方向的天线。与传统的喇叭天线、螺旋天线和阵子天线等相比,液晶天线具有小型化、宽频带、多波段以及高增益等特点,是一种更适合当前技术发展方向的天线。
现有的液晶天线中传输线的设计较为复杂,信号传输损耗大,且传输电极无法实现真正的平面化设置,影响传输信号的相位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天线中传输线的设计较为复杂,信号传输损耗大,且传输电极无法实现真正的平面化设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线结构,包括:第一基板;N个传输电极,传输电极位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其中,N≥2;功分网络结构,功分网络结构位于第一基板的内部,功分网络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分部和M个第二分部,第二分部与传输电极一一对应;其中,M=N,M和N均为正整数;其中,第一分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分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均与第一分部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电连接或相耦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上形成N个传输电极和功分网络结构,功分网络结构位于第一基板的内部,功分网络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分部和N个第二分部,第二分部与传输电极一一对应,其中,N≥2;第一分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分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均与第一分部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电连接或相耦合。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天线,包括:相对设置的传输线结构和第二基板,接地电极,接地电极位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传输电极位于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填充在传输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N个辐射体电极,辐射体电极位于第二基板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辐射体电极与传输电极一一对应;其中,传输线结构为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功分网络结构位于第一基板的内部,功分网络结构不会影响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传输电极的设置,传输电极可形成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从而有利于传输电极实现平面化设置,避免其无法实现平面化设置影响液晶天线中液晶分子的预设方向,影响微波信号的相位的调节。功分网络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分部和M个第二分部,信号由第一分部传输至M个第二分部。其中,第一分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分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均与第一分部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电连接,通过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给各个传输电极传输信号。功分网络结构为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部的立体结构,结构简单,信号传输功率损耗小,且提供给各个传输电极的信号的传输距离相等,从而实现各个传输电极上的信号趋于一致。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A-A’的一种剖面图图;
图3是图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A-A’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B-B’的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4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B-B’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9-图11是图8中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对应的传输线结构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天线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线结构,包括:第一基板10和N个传输电极20,传输电极20位于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其中,N≥2。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传输电极20的数量为4个,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传输电极2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值,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传输电极20呈十字形排布,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传输电极2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排列方式,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图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A-A’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2,传输线结构还包括功分网络结构30,功分网络结构30用于传输电压信号和微波信号,即通过功分网络结构30给位于第一基板10一侧表面的传输电极20提供电压信号和微波信号,且功分网络结构30位于第一基板10的内部,功分网络结构30不会影响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传输电极20的设置,传输电极20可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从而有利于传输电极20实现平面化设置,避免其无法实现平面化设置影响后续的液晶天线中液晶分子的预设方向,影响微波信号的相位的调节。
具体的,功分网络结构30包括一个第一分部31和M个第二分部32,信号由第一分部31传输至M个第二分部32。其中,第一分部31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其中,M=N,M和N均为正整数,即第二分部32与传输电极20的数量相同,且,第二分部32与传输电极20一一对应,第二分部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第一连接部321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22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21均与第一分部3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22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20电连接,通过第一分部31和第二分部32给各个传输电极20传输信号。
提供给传输电极的信号的传输距离越长,信号的传输功率损耗越大。现有技术中,传输电极和功分网络结构均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功分网络结构包括多个不同长度的传输线,从而分别给各个传输电极提供信号,功分网络结构的结构复杂,信号传输功率损耗较高。且由于信号在不同长度的传输线上的传输功率损耗不同,因此,各个传输电极上的信号不同。
本发明中功分网络结构30为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内部的立体结构,结构简单,信号由第一分部31传输至与各个传输电极20电连接或耦合的第二分部32,再由第二分部32传输至传输电极20,即可实现信号由功分网络结构30传输至各个传输电极20,信号传输功率损耗小。且信号传输至各个传输电极20时,均通过第一分部31和与各个传输电极20电连接或耦合的第二分部32传输,与各个传输电极20电连接或耦合的第二分部32均相同,因此,提供给各个传输电极20的信号的传输距离相等,从而实现各个传输电极20上的信号趋于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实例性的示出了第二连接部322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20电连接,以进行信号的传输。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中,第二连接部322也可以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20相耦合,以进行信号的传输;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功分网络结构30包括金属微腔301和传输线302,传输线302设置于金属微腔301内,有效减小传输线302上微波信号的泄露,进一步减小信号传输功率损耗,提高功分网络结构30传输至传输电极20的信号强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金属微腔301与传输线302之间设有空气、液晶、惰性气体(示例性的,例如氦气)和绝缘固体(示例性的,例如氮化硅)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减小传输线302上微波信号的泄露,进一步减小信号传输功率损耗,提高功分网络结构30传输至传输电极20的信号强度。
图3是图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A-A’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子板11和第二子板12。第一子板11和第二子板1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相互单独设置的结构。
传输电极20位于第二子板12远离第一子板11的一侧。
功分网络结构30中,第一分部31位于第一子板11内,第二分部32中第一连接部321位于第二子板12靠近第一子板11一侧的表面,第二分部32中第二连接部322位于第二子板12内,从而实现功分网络结构30为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内部的立体结构,并通过功分网络结构30给传输电极20提供电压信号和微波信号。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子板11的厚度为0.15mm-1.1mm,第二子板12的厚度为0.15mm-1.1mm,第一子板11和第二子板12的厚度可以根据第一分部31和第二分部32的实际设计需要设置成相同,也可以设置成不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图4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B-B’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功分网络结构30还包括n1个第三分部33,信号经第一分部31传输给n1个第三分部33,再经n1个第三分部33传输至M个第二分部32,再经M个第二分部32传输至N个传输电极20,其中,n1≥2,M=N≥4。
其中,第三分部3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31和第四连接部332,第三连接部331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第三连接部331均与第一分部31电连接,第四连接部332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每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只与一个第四连接部332电连接,且一个第四连接部332与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321电连接,且一个第一连接部321只与一个第四连接部332电连接,从而实现通过功分网络结构30将信号传输至M个第二分部32,在实现功分网络结构30的结构简单化的同时,可以给更多的传输电极20提供信号,且实现各个传输电极20上的信号趋于一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功分网络结构还可以在第一分部和第三分部之间,第三分部和第二分部之间设置其他分部,从而实现向更多的传输电极提供信号,具体的结构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6是图4所述的传输线结构沿B-B’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考图4和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子板11、第二子板12和第三子板13,第三子板13位于第一子板11和第二子板12之间,第一子板11、第三子板13和第二子板1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相互单独设置的结构。
传输电极20位于第二子板12远离第一子板11的一侧。
功分网络结构30中,第一分部31位于第一子板11内,第三分部33中第三连接部331位于第三子板13靠近第一子板11一侧的表面,第四连接部332位于第三子板13内,第二部分32中第一连接部321位于第二子板12靠近第一子板11一侧的表面,第二连接部322位于第二子板12内,从而实现功分网络结构30为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内部的立体结构,并通过功分网络结构30给更多的传输电极20提供电压信号和微波信号。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为玻璃板或亚克力板,其表面粗糙度小,有利于配向层等其他膜层的设置,且有利于提高液晶的气密性,避免用于制作液晶天线时造成液晶污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还可以为金属板、高频电路板或其他基板。
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传输电极20为多匝相连接的环状结构。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传输电极还可以为蛇形结构、螺旋线结构或其他环绕结构。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S1、形成第一基板。
S2、在第一基板上形成N个传输电极和功分网络结构。
继续参考图1和图2,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所制成的传输线结构中,功分网络结构30位于第一基板10的内部,功分网络结构30不会影响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传输电极20的设置,传输电极20可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从而有利于传输电极20实现平面化设置。
具体的,功分网络结构30包括一个第一分部31和M个第二分部32,信号由第一分部31传输至M个第二分部32。其中,第一分部31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其中,M=N≥2,M和N均为正整数,即第二分部32与传输电极20的数量相同,且,第二分部32与传输电极20一一对应,第二分部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第一连接部321沿平行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322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0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321均与第一分部31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22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20电连接,通过第一分部31和第二分部32给各个传输电极20传输信号。
功分网络结构30为设置于第一基板10的内部的立体结构,结构简单,信号传输功率损耗小,且提供给各个传输电极20的信号的传输距离相等,从而实现各个传输电极20上的信号趋于一致。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所制成的传输线结构中,功分网络结构30包括金属微腔301和传输线302,传输线302设置于金属微腔301内,有效减小传输线302上微波信号的泄露,进一步减小信号传输功率损耗,提高功分网络结构30传输至传输电极20的信号强度。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通过化学镀膜工艺在第一基板10内形成金属微腔301,通过金属丝飞线工艺或金属丝跳线工艺在金属微腔301内形成传输线302,从而实现在第一基板10内形成功分网络结构30,且有效简化工艺制程,减少生产成本。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9-图11是图8中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对应的传输线结构制作过程示意图,参考图8-图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S111、提供第一子板。
S112、在第一子板上形成第一通孔,在垂直于第一子板的方向上,第一通孔贯穿第一子板。
S113、在第一子板的一侧形成第一金属层,且第一金属层填充第一通孔,对第一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一分部和第一连接部的金属微腔。
S114、第一子板上设置金属丝,部分金属丝填充至第一金属层内,形成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的传输线。
参考图9,第一子板11包括第一通孔41,在垂直于第一子板11的方向上,第一通孔41贯穿第一子板11,在第一子板11的一侧和第一通孔41内形成第一金属层,可通过光刻工艺将第一金属层刻蚀成所需形状,可再通过激光钻刻或湿法刻蚀形成第一分部31和第一连接部321的金属微腔301,可通过金属丝飞线工艺或金属丝跳线工艺将部分金属丝填充至第一分部31和第一连接部321的金属微腔301内,形成第一分部31和第二分部32的传输线302。
S121、提供第二子板。
S122、在第二子板上形成第二通孔,在垂直于第二子板的方向上,第二通孔贯穿第二子板。
S123、在第二通孔内形成第二金属层,对第二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第二连接部的金属微腔。
参考图10,第二子板12包括第二通孔42,在垂直于第二子板12的方向上,第二通孔42贯穿第二子板12,在第二子板11的第二通孔42内形成第二金属层,可再通过激光钻刻或湿法刻蚀在第二金属层内形成第二连接部322的金属微腔301。
S21、将第一子板与第二子板相贴合,使得第二连接部的传输线填充至第二连接部的金属微腔内。
参考图11,将第一子板11和第二子板12相贴合,第一子板11的一侧的第二连接部322的传输线302填充至第二子板12内第二连接部322的金属微腔301内,从而实现在第一基板10的内部设置立体结构的功分网络结构30,且有效减小工艺难度,提高功分网络结构30在第一基板10内的位置的精准度。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天线,包括:相对设置的传输线结构100和第二基板200,其中,本实施例中传输线结构100为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包括本发明所述传输线结构的优点,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传输线结构100中传输电极20位于第一基板10靠近第二基板200的一侧。液晶天线还包括接地电极300和液晶分子400,其中,接地电极300位于第二基板20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液晶分子400填充在传输电极20与接地电极300之间。当液晶天线未工作时,传输电极20和接地电极300上没有电压,液晶分子400沿预设方向排布。当液晶天线工作时,传输线结构100中通过功分网络结构30给传输电极20施加一定的电压信号,并给接地电极300施加一定的电压信号,且传输电极20和接地电极300上的电压信号不同,使得传输电极20和接地电极300之间形成电场,液晶分子400在该电场的驱动下偏转,同时,传输线结构100中通过功分网络结构30给传输电极20传输微波信号,在微波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由于液晶分子400偏转的作用而改变相位,从而实现微波信号的移相功能。即通过控制传输电极20和接地电极300上的电压。可以控制液晶分子400的偏转角度,进而可以对微波信号的移相过程中所调整的相位进行控制。
传输线结构100中功分网络结构30为位于第一基板10内部的立体结构,功分网络结构30不会影响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传输电极20的设置,传输电极20可形成于第一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上,从而有利于传输电极20实现平面化设置,避免传输电极20不能平面化设置造成液晶天线中液晶分子400偏离预设方向,避免影响液晶天线中微波信号的相位的调节。
液晶天线还包括N个辐射体电极500,辐射体电极500位于第二基板200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辐射体电极500与传输电极20一一对应,经过移相后的微波信号耦合至辐射体电极500,仅辐射体电极500向外辐射。
需要说明的是,液晶天线还包括配向层、支撑柱等其他公知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天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1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接地电极300包括N个镂空部310,镂空部310与传输电极20一一对应,且镂空部310在第一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的边缘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20在第一基板10的垂直投影图案的端点相交叠,从而传输电极20上的微波信号可经与其对应的接地电极300上的镂空部310耦合至辐射体电极。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功分网络结构位于第一基板的内部,功分网络结构不会影响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传输电极的设置,传输电极可形成于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上,从而有利于传输电极实现平面化设置,避免其不能实现平面化设置影响液晶天线中液晶分子的预设方向,影响微波信号的相位的调节。功分网络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分部和M个第二分部,信号由第一分部传输至M个第二分部。其中,第一分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分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均与第一分部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传输电极电连接,通过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给各个传输电极传输信号。功分网络结构为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内部的立体结构,结构简单,信号传输功率损耗小,且提供给各个传输电极的信号的传输距离相等,从而实现各个传输电极上的信号趋于一致。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N个传输电极,所述传输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其中,N≥2;
功分网络结构,所述功分网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部,所述功分网络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分部和M个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传输电极一一对应;其中,M=N,M和N均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分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一分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传输电极电连接或相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分网络结构包括金属微腔和设置于所述金属微腔内的传输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微腔与所述传输线之间设有空气、液晶、惰性气体和绝缘固体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
所述第一分部位于所述第一子板内;
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子板靠近所述第一子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子板内;
所述传输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子板远离所述第一子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分网络结构还包括n1个第三分部,其中,n1≥2,N≥4;
所述第三分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
一个所述第四连接部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且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只与一个所述第四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一分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子板、第二子板和第三子板,所述第三子板位于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之间;
所述第一分部位于所述第一子板内;
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子板靠近所述第一子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子板内;
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子板靠近所述第一子板一侧的表面,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子板内;
所述传输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子板远离所述第一子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为玻璃板、亚克力板、金属板和高频电路板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电极为多匝相连接的环状结构或蛇形结构。
9.一种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N个传输电极和功分网络结构,所述传输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所述功分网络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内部,所述功分网络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分部和M个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传输电极一一对应;其中,M=N≥2,M和N均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分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一分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传输电极电连接或相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分网络结构包括金属微腔和设置于所述金属微腔内的传输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所述功分网络结构中所述金属微腔通过化学镀膜工艺制成,所述传输线通过金属丝飞线工艺或金属丝跳线工艺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第一子板;
在所述第一子板上形成第一通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子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子板;
在所述第一子板的一侧形成第一金属层,且所述第一金属层填充所述第一通孔,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金属微腔;
所述第一子板上设置金属丝,部分所述金属丝填充至所述第一金属层内,形成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的传输线;
提供第二子板;
在所述第二子板上形成第二通孔,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子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子板;
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形成第二金属层,对所述第二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金属微腔;
将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相贴合,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传输线填充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金属微腔内。
13.一种液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传输线结构和第二基板,其中,所述传输线结构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结构;
接地电极,所述接地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所述传输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填充在所述传输电极与所述接地电极之间;
N个辐射体电极,所述辐射体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辐射体电极与所述传输电极一一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电极包括N个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传输电极一一对应,且所述镂空部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图案的边缘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传输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图案的端点相交叠。
CN202110220341.XA 2021-02-26 2021-02-26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Active CN113067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0341.XA CN113067155B (zh) 2021-02-26 2021-02-26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0341.XA CN113067155B (zh) 2021-02-26 2021-02-26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155A true CN113067155A (zh) 2021-07-02
CN113067155B CN113067155B (zh) 2022-12-13

Family

ID=76559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0341.XA Active CN113067155B (zh) 2021-02-26 2021-02-26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7155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7346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Denatale Jeffrey F Power distribution for cmos circuits using in-substrate decoupling capacitors and back side metal layers
US20130189935A1 (en) * 2012-01-24 2013-07-2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 SYSTEM IN A PACKAGE (SiP) CONFIGURATIONS FOR MICROWAVE/MILLIMETER WAVE PACKAGING APPLICATIONS
CN104112903A (zh) * 2014-06-26 2014-10-2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应用寄生馈电金属柱的微带天线
US20160315452A1 (en) * 2013-10-25 2016-10-27 Forelux Inc. Grating based optical transmitter
CN106981720A (zh) * 2017-01-12 2017-07-25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毫米波瓦式相控阵天线集成tr组件
CN108074898A (zh) * 2016-11-18 2018-05-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封装
CN208655852U (zh) * 2018-05-21 2019-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器、天线、通信设备
US20190115660A1 (en) * 2016-03-29 2019-04-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canning antenna, method for inspecting scanning antenna,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canning antenna
CN110492214A (zh) * 2019-07-31 2019-11-22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方同轴传输线太赫兹等功分器
CN111293425A (zh) * 2020-03-24 2020-06-16 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有源相控阵天线
EP3736911A1 (en) * 2018-01-05 2020-11-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hased-array antenn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186340A (zh) * 2020-09-29 2021-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86359A (zh) * 2019-07-05 2021-01-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7346A1 (en) * 2008-11-21 2010-05-27 Denatale Jeffrey F Power distribution for cmos circuits using in-substrate decoupling capacitors and back side metal layers
US20130189935A1 (en) * 2012-01-24 2013-07-2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 SYSTEM IN A PACKAGE (SiP) CONFIGURATIONS FOR MICROWAVE/MILLIMETER WAVE PACKAGING APPLICATIONS
US20160315452A1 (en) * 2013-10-25 2016-10-27 Forelux Inc. Grating based optical transmitter
CN104112903A (zh) * 2014-06-26 2014-10-22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应用寄生馈电金属柱的微带天线
US20190115660A1 (en) * 2016-03-29 2019-04-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canning antenna, method for inspecting scanning antenna,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canning antenna
CN108074898A (zh) * 2016-11-18 2018-05-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封装
CN106981720A (zh) * 2017-01-12 2017-07-25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毫米波瓦式相控阵天线集成tr组件
EP3736911A1 (en) * 2018-01-05 2020-11-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hased-array antenn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8655852U (zh) * 2018-05-21 2019-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相器、天线、通信设备
CN112186359A (zh) * 2019-07-05 2021-01-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0492214A (zh) * 2019-07-31 2019-11-22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方同轴传输线太赫兹等功分器
CN111293425A (zh) * 2020-03-24 2020-06-16 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有源相控阵天线
CN112186340A (zh) * 2020-09-29 2021-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壮: "一种低损耗LTCC威尔金森功分器设计", 《电子元件与材料》, 1 July 2016 (2016-07-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7155B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6652B2 (en) Ridge gap waveguide and multilayer antenna array including the same
US5714961A (en) Planar antenna directional in azimuth and/or elevation
US11837802B2 (en) Liquid crystal antenna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phased array antenna
CN106532256B (zh) 一种宽频带圆极化基片集成波导天线
CN108352599A (zh) 适用于基站天线的天线元件
JPH1075116A (ja) アンテナ、接続装置、カップラ及び基板積層方法
CN107978858B (zh) 一种工作于60GHz频段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WO2021189238A1 (zh) 移相器及天线
WO2021179901A1 (zh) 液晶移相器、天线及液晶移相器的制造方法
US20230098813A1 (en) Phase shifter and antenna
CN113013642B (zh) 一种阵列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09586007B (zh) 基于Butler矩阵的平面轨道角动量天线
Strunck et al. Continuously tunable phase shifters for phased arrays based on liquid crystal technology
KR101075983B1 (ko) 안테나 위상 변위기
CN112909560A (zh) 液晶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JP2020501460A (ja) 低損失電送機構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アンテナ
US20230163481A1 (en) Liquid crystal antena and fabrication thereof
JPH10242745A (ja) アンテナ装置
WO2022170497A1 (zh) 阵列天线模块及其制备方法、相控阵天线系统
CN113067155B (zh) 传输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液晶天线
WO2016157374A1 (ja) 移相回路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CN115000680B (zh) 一种天线、移相器及通信设备
TW202320413A (zh) 相位陣列天線裝置
US11984633B2 (en) Phase shifter and antenna
CN109950694B (zh) 带脊的isgw圆极化缝隙行波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