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6837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6837B
CN113066837B CN202110300649.5A CN202110300649A CN113066837B CN 113066837 B CN113066837 B CN 113066837B CN 202110300649 A CN202110300649 A CN 202110300649A CN 113066837 B CN113066837 B CN 113066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display panel
compensation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06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6837A (zh
Inventor
周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06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6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6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6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6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6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第一非显示区、围绕至少部分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层和减反射层,其中,阵列基板中包括第一走线层,第一走线层包括多条走线,第一走线层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走线的密度小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走线的密度;发光元件层形成于第一走线层上;减反射层形成于发光元件层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用于使第一走线层反射的光线在减反射层内发生全反射。该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亮度均一性好,从而显示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模组使用的偏光片有减少环境光反射的作用,但是这种减反作用,对小视角的光作用比较大,对大视角的光作用比较小。
目前的打孔屏中,孔区绕线区的金属线密度与周边非绕线区金属线密度不同。由于这两个区域金属密度不同,反光强度也不同,从而使得在大视角下绕线区和非绕线区亮度差异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亮度均一性好,从而显示效果更好。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非显示区、至少围绕部分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围绕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层和减反射层,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走线层,所述第一走线层包括多条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层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走线的密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走线的密度;发光元件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上;减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用于使所述第一走线层反射的光线在所述减反射层内发生全反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减反射层包括偏光片和第二补偿层,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离型层、线偏光层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离型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离型层与所述线偏光层之间,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线偏光层的折射率;或者,
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线偏光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发光元件层一侧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通过粘接层粘结,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粘接层的折射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减反射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偏光片和第二补偿层,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离型层、线偏光层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离型层朝向所述发光元件层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离型层的折射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离型层和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的第一粘性层、第一补偿层、第二粘性层、第二保护层及第三保护层中至少一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补偿层为透明膜层,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二苯甲烷的有机材料,或者,
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材质为氧化锌或氮化硅的无机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偏光片包括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相对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补偿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粘性层和所述第二粘性层均为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均为三醋酸纤维素层。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位于发光元件层背离阵列基板一侧的减反射层,当外界光线或者发光元件层发出的光线经发光元件层中的第二电极层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经阵列基板的第一走线层中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走线反射后入射至减反射层内,经走线反射的光线进入减反射层后在减反射层内部发生全反射,使得经走线反射的光线经减反射层吸收、不再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出射,从而消除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亮度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沿A-A作出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显示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A-A作出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
1-阵列基板;10-第一走线层;11-绝缘层;2-发光元件层;20-第一电极层;21-发光材料层;22-第二电极层;3-减反射层;31-离型层;32-第二补偿层;33-第一保护层;34-第一粘性层;35-第一补偿层;36-第二粘性层;37-第二保护层;38-线偏光层;39-第三保护层;4-粘接层;5-玻璃盖板;6-第一过孔;7-第二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有OLED显示设备中,会在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集成诸如摄像头模组、红外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因此,显示面板中会在与感光组件相对的区域打孔形成非显示区NA,在非显示区NA周围形成有第一显示区AA1,在第一显示区AA1周围形成有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存在亮度差异。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显示产生亮度差异的原因如下:
OLED显示设备中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依次形成于衬底基板上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元件层和偏光片,其中,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走线层和第二走线层,其中,第一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朝向发光元件层一侧,第二走线层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像素的合并的DATA线(数据线)和VDD线(电源线),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像素的VDD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且独立的DATA线和VDD线,从而使得第二走线层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的走线密度相同;在第一走线层中,位于第一显示区的部分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像素的DATA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的部分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像素且相互独立的DATA线和VDD线,从而使得第一走线层中,位于第二显示区的走线密度大于位于第一显示区的走线密度,发光元件层包括依次形成于驱动电路层上的阳极层、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由于阴极层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反射率高,外界光线或者显示面板内像素发光时,部分光线经过阴极层的反射形成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会回到显示面板内部并被驱动电路层内第一走线层的走线的表面再次反射,由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的金属走线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金属走线密度,从而第一显示区AA1中的金属走线所反射的光线的强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中金属走线所反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造成显示亮度有差异,偏光片对于小视角光线可起到一定的减反射作用,但是对大视角的光线减反射作用差,在大视角光线下第一显示区AA1与第二显示区AA2产生的亮度差异更为明显,发明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析,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非显示区NA、至少围绕部分第一非显示区NA的第一显示区AA1和至少围绕部分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二显示区AA2,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发光元件层2和减反射层3,其中,阵列基板1中包括第一走线层,第一走线层包括多条走线(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走线层中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走线的密度小于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走线的密度;发光元件层2形成于第一走线层上;减反射层3,形成于发光元件层2背离阵列基板1一侧,用于使第一走线层反射的光线在减反射层3内发生全反射。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位于发光元件层2背离阵列基板1一侧的减反射层3,当外界光线(例如图2和图3中虚线所示的光线)或者发光元件层2发出的光线(例如图2和图3中实线所示的光线),经发光元件层中的第二电极层22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经阵列基板的第一走线层中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走线反射后入射至减反射层3内,经第一走线层中走线反射的光线进入减反射层3后在减反射层3内部发生全反射,使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经减反射层3吸收、不再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出射,从而消除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亮度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更好。
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层2中,包括形成于阵列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层20、发光材料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20为阳极层、第二电极层22为阴极层。
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和图3所示,阵列基板1中还包括位于第一走线层10与发光元件层2之间的绝缘层11。
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包括外界光线,例如图2和图3中虚线所示的光线;还包括发光元件层2发出的光线,例如图2和图3中实线所示的光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减反射层3包括偏光片和第二补偿层32,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离型层31、线偏光层38和第一保护层33,第二补偿层32位于离型层31与第一保护层33之间,在偏光片内设置第二补偿层32,可以通过在制备偏光片时增设一层第二补偿层32的方式制备,使得减反射层3为一个独立膜组,便于直接与发光元件层2贴合、可减少后续贴合工艺。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偿层位于离型层与线偏光层之间,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线偏光层的折射率;或者,第二补偿层位于线偏光层与第一保护层之间,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偏光片背离发光元件层一侧的盖板,盖板与偏光片通过粘接层粘结,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粘接层的折射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当入射角度≥临界角时,即发生全反射,其中,临界角C的计算公式为:C=arcsin(1/n),其中,n为光密媒质的折射率,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临界角的光线)进入减反射层3时,由于第二补偿层位于离型层与线偏光层之间,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线偏光层的折射率,因此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由第二补偿层32入射至位于第二补偿层远离走线一侧的线偏光层时,满足光线从光密媒质(折射率相对较大)进入光疏媒质(折射率相对较小),因此大角度光线可在第二补偿层32内发生全反射,使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被第二补偿层32吸收而无法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出射,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出光均不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影响。
对于小角度光线,即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光线,在小角度光线由外界进入偏光片后,经偏光片中的线偏光层38作用,先变成线偏光P,再经第一补偿层后35变成左(右)旋圆偏光,左(右)旋圆偏光经过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后变成右(左)旋圆偏光,然后又变成线偏振光S,偏振光S的偏振方向与偏光层38的吸收轴一致从而被偏光层38吸收,所以光线无法出射,实现了减少小角度光线反射的问题,从而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经减反射层3后,不论是大角度光线还是小角度光线均无法出射,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效果相同。
在第二补偿层位于线偏光层与第一保护层之间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偏光片设置于发光元件层上之后,需要去除偏光片中背离发光元件层一侧的第一保护层,从而在组装盖板时,粘接层直接与第二补偿层相邻,从而需要使得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粘接层的折射率,以满足光线从光密媒质(折射率相对较大)进入光疏媒质(折射率相对较小)的全反射条件,使大角度光线可在第二补偿层32内发生全反射,从而使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被第二补偿层32吸收而无法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出射,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出光均不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影响。
当偏光片的离型层和第一保护层之间包括第一粘性层34、第一补偿层35、第二粘性层36、第二保护层37及第三保护层39中至少一者时,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大于与第二补偿层32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从而使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进入减反射层3时,满足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的条件,以使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在反射层3内发生全反射而无法出射,以使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出光均不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影响。
当偏光片的离型层和第一保护层之间包括第一粘性层34、第一补偿层35、第二粘性层36、第二保护层37、线偏光层38及第三保护层39中至少两者时,在离型层31和第一保护层33之间形成一个膜层组,该膜层组包括第一粘性层34、第一补偿层35、第二粘性层36、第二保护层37、线偏光层38及第三保护层39中至少两者,此时,第二补偿层32位于该膜层组中任意两个相邻的膜层之间,如图2所示;或者,第二补偿层32位于离型层31与该膜层组之间,或者,第二补偿层32位于第一保护层33与该膜层组之间,其中,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大于与第二补偿层32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大于与第二补偿层32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由于在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当入射角度≥临界角时,即发生全反射,其中,临界角C的计算公式为:C=arcsin(1/n),其中,n为光密媒质的折射率,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当第二补偿层32位于该膜层组中任意两个相邻的膜层之间,或者,第二补偿层32位于离型层31与该膜层组之间,或者,第二补偿层32位于第一保护层33与该膜层组之间时,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临界角的光线,进入减反射层3时,由于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大于与第二补偿层32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由第二补偿层32入射至位于第二补偿层32远离走线一侧的膜层时,满足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因此即大角度光线可在第二补偿层32内发生全反射,使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被第二补偿层32吸收而无法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出射,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出光均不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影响。
对于小角度光线,即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光线,在小角度光线由外界进入偏光片后,经偏光片中的线偏光层38作用,先变成线偏光P,再经第一补偿层后35变成左(右)旋圆偏光,左(右)旋圆偏光经过第一走线层10中的走线反射后变成右(左)旋圆偏光,然后经第一补偿层后35作用又变成线偏振光S,线偏振光S的偏振方向与偏光层38的吸收轴一致从而被偏光层38吸收,所以光线无法出射,实现了减少小角度光线反射的问题,从而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经过减反射层3后,不论是大角度光线还是小角度光线均无法出射,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效果相同。
本申请中,入射角为光线与垂直于显示面板出光面方向的夹角,入射角大于0°且小于90°。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减反射层3包括层叠设置的偏光片和第二补偿层32,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离型层、线偏光层和第一保护层,第二补偿层32位于离型层朝向发光元件层2的一侧,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离型层的折射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偏光片包括离型层31、线偏光层38和第一保护层33,以及位于离型层31与保护层之间的第一粘性层34、第一补偿层35、第二粘性层36、第二保护层37及第三保护层39中至少一者,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大于离型层的折射率,由于在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当入射角度≥临界角时,即发生全反射,其中,临界角C的计算公式为:C=arcsin(1/n),其中,n为光密媒质的折射率,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临界角的光线进入减反射层3时,由于第二补偿层32位于离型层朝向第一走线层10一侧,且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大于离型层的折射率,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由第二补偿层32入射至离型层时满足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因此即大角度光线可在第二补偿层32内发生全反射,使得经第一走线层10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被第二补偿层32吸收而无法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出射,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出光均不受经第一走线层中的走线反射的大角度光线的影响。
对于小角度光线,即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光线,在小角度光线由外界进入偏光片后,经偏光片中的线偏光层38作用,先变成线偏光P,再经第一补偿层后35变成左(右)旋圆偏光,左(右)旋圆偏光经过第一走线层10中的走线反射后变成右(左)旋圆偏光,然后经第一补偿层后35作用又变成线偏振光S,偏振光S的偏振方向与偏光层38的吸收轴一致从而被偏光层38吸收,所以光线无法出射,实现了减少小角度光线反射的问题,从而第一走线层10中的走线反射的光线经过减反射层3后,不论是大角度光线还是小角度光线均无法出射,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效果相同。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偿层32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二苯甲烷的有机材料,或者,
第二补偿层32的材质为氧化锌或氮化硅的无机材料。
本申请不对第二补偿层32的材料作特别限定,第二补偿层32选用透明的材质,以提升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显示效果,由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粘接层4以及第一粘性层34、第一补偿层35、第二粘性层36、第二保护层37、线偏光层38和第三保护层39的折射率均在1.47左右,因此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需大于上述膜层的折射率,可以选择折射率大于1.50的第二补偿层32,第二补偿层32的折射率满足大于第一粘性层34、第一补偿层35、第二粘性层36、第二保护层37、线偏光层38和第三保护层39的折射率即可,本申请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且与非显示区NA相对的位置常常集成有诸如摄像头模组、红外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因此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常形成有过孔以提高透光率,包括在减反射层3形成与非显示区NA相对应的过孔,其中,偏光片包括与第一非显示区NA相对的第一过孔6,第二补偿层包括与第一过孔6对应的第二过孔7,以提升第一非显示区NA的透光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性层34和第二粘性层36均为压敏胶层,第一保护层33和第二保护层37均为三醋酸纤维素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非显示区NA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以便于将摄像头模组、红外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集成于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一侧且与第一非显示区NA相对应的位置,该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亮度均一性大大提升,显示效果更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第一非显示区、至少围绕部分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围绕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中包括第一走线层,所述第一走线层包括多条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层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走线的密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走线的密度;
发光元件层,形成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上;
减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用于使所述第一走线层反射的光线在所述减反射层内发生全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层包括偏光片和第二补偿层,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离型层、线偏光层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离型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离型层与所述线偏光层之间,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线偏光层的折射率;或者,
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线偏光层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发光元件层一侧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通过粘接层粘结,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粘接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偏光片和第二补偿层,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离型层、线偏光层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补偿层位于所述离型层朝向所述发光元件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离型层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离型层和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的第一粘性层、第一补偿层、第二粘性层、第二保护层及第三保护层中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层为透明膜层,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二苯甲烷的有机材料,或者,
所述第二补偿层的材质为氧化锌或氮化硅的无机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包括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相对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补偿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二过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层和所述第二粘性层均为压敏胶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均为三醋酸纤维素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300649.5A 2021-03-22 2021-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066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0649.5A CN113066837B (zh) 2021-03-22 2021-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0649.5A CN113066837B (zh) 2021-03-22 2021-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6837A CN113066837A (zh) 2021-07-02
CN113066837B true CN113066837B (zh) 2023-07-11

Family

ID=76562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0649.5A Active CN113066837B (zh) 2021-03-22 2021-03-2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6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4217B (zh) * 2021-07-29 2023-11-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141143B (zh) * 2021-11-24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移动终端
CN114420873A (zh) * 2022-01-20 2022-04-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0775A (zh) * 2017-04-12 2017-09-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薄膜封装的显示装置
CN110265441A (zh) * 2019-06-10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0775A (zh) * 2017-04-12 2017-09-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薄膜封装的显示装置
CN110265441A (zh) * 2019-06-10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6837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683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41806B (zh) 显示装置
CN109426395B (zh) 输入感测单元及具有其的显示设备
US1049060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69529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155299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9215619U (zh) 偏光片、显示屏及终端
KR102511647B1 (ko) 원편광판이 형성된 터치 센서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220158136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ing device
CN102916034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00121400A (ko) 전자 장치
CN113036054B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032397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754877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0707178B1 (ko) 단방향 투명 광학계, 단방향 투명 광학계를 가진 평판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65644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762024A (zh) 柔性透明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物品
US846685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ackag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221270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휘도의 균일화 및 불량률을 개선하기 위한 보호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96339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olarization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20402269U (zh) 显示设备
KR20200100889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19301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7046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KR20230071328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