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0945B -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0945B
CN113060945B CN202110252731.5A CN202110252731A CN113060945B CN 113060945 B CN113060945 B CN 113060945B CN 202110252731 A CN202110252731 A CN 202110252731A CN 113060945 B CN113060945 B CN 1130609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optical fiber
parts
cladding
co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27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0945A (zh
Inventor
沈亚汝
郑超
田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anquan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nquan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nquan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nquan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27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0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0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0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0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0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5/00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C25/10Coating
    • C03C25/104Coating to obtain optical fibres
    • C03C25/1065Multiple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395Glass optical fibre with a protective coating, e.g. two layer polymer coating deposited directly on a silica cladding surface during fibre manufa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包层涂料、第二包层涂料、第三包层涂料;将所述第一包层涂料、第二包层涂料、第三包层涂料按照由内至外的包涂顺序依次包涂在光纤表面,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第二包层涂料层、第三包层涂料层。本发明所述包层涂料与光纤表面结合力优异,不易发生脱落、褶皱问题。包层涂料在光纤表面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还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绝缘性,可以有效减少光纤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避免光纤断裂。绝缘性有利于防止电磁辐射对一些特种光纤造成的影响,提高光纤的安全性和信号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包层涂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是由塑料或者玻璃制成的用于传输光信号的传导工具,常常被应用于信息通讯方面。塑料光纤在进行光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光信号可能会随着光纤外壁散射或折射出去,这会导致光信号耗散,影响传输效率和质量。为了减少光纤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折射、散射现象,人们常常会在光纤表面涂覆一层含氟涂层来降低光纤的折射率。但是含氟涂层中的含氟烷基容易发生移动,使得光纤表层的氟单体分布不均,进而影响光纤折射率。
而随着通信时代的来临,通讯技术以及集成小型化光器件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光纤材料会被要求以弯曲缠绕的形式安装在较小的空间中,如电讯配电箱、数据中心机柜等。传统的光纤在被进行较小角度的弯折时,由于防折射包层与光纤之间贴合程度较差,光纤弯折部位的包层非常容易出现剥离、褶皱、脱落现象,使得光纤弯折处非常容易出现光信号折射或散射现象,信号耗散程度较大,信号传输质量较差。我们在对光纤进行弯折操作时,光纤弯折处收到的来自外界的压力会比其他区域更大,更容易出现断裂。
因此,人们亟需一种低折射率的光纤包层涂料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以使制得的光纤,即使在较小的弯折状态下,光纤不容易出现断裂问题,包层不易出现褶皱、脱落的现象,来保证光纤传导效果以及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包括第一包层涂料、第二包层涂料、第三包层涂料;将所述第一包层涂料、第二包层涂料、第三包层涂料按照由内至外的包涂顺序依次包涂在光纤表面,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第二包层涂料层、第三包层涂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0-5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30份、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20-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2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5-25份、光引发剂1-3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1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包层涂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溶剂A 50-60份、2-(1-萘基)乙醇8-12份、偶氮二异丁腈3-5份;其中溶剂A包括三乙胺、四氢呋喃,所述三乙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例为1:(10-1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层涂料包括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所述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例为(5-7):3:2。
进一步的,所述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按一定比例搅拌反应30-60min,得第一包层涂料;
步骤二:将三乙胺、四氢呋喃按照1:(10-15)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溶剂A,加入2-(1-萘基)乙醇,搅拌反应40-60min,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得第二包层涂料;
步骤三:制备第三包层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包层涂料的具体制备步骤为:于高纯氮气氛围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搅拌30-40min,依次加入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100-200r/min转速搅拌反应20-40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300-500r/min,继续搅拌1-2h,得第三包层涂料。
进一步的,所述包层涂料的使用方法为:
(1)先将第一包层涂料加热至51-54℃后包涂到光纤表面,静置1-2h后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
(2)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转移至低温条件下,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到第一包层涂料层上,静置3-5h,形成第二包层涂料层后,再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第二包层涂料层上;
(3)将步骤(2)制得的光纤进行加热,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条件为-1-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加热温度为65-75℃,加热时间为4-8h。
本发明首先将主要成分为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的第一包层涂料包涂到光纤上形成第一包层涂层,巯基乙酸中活泼的羧基能够与氯化亚砜中活泼的氯原子发生酰氯化反应,使得光纤表面带有酰氯基团。
第一包层涂料中的氟化丙烯酸树脂有利于改善第一包层涂料的粘度,使得第一包层涂料中的巯基乙酸、氯化亚砜能够与光纤之间充分反应,同时,氟化丙烯酸树脂中含有的氟原子有助于降低光纤的折射率。氟化丙烯酸树脂与第三包层涂料中的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等物质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本发明又进一步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在第一包层涂料层外;本发明第二包层涂料中的2-(1-萘基)乙醇上含有的羟基能够与光纤表面的酰氯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进而将2-(1-萘基)乙醇单体修饰在光纤表面。2-(1-萘基)乙醇单体在光纤表面的修饰有助于改善包层涂料与光纤表面的结合能力,改善涂层的剥落、脱离问题。本发明需要严格控制三乙胺、四氢呋喃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可保证2-(1-萘基)乙醇单体在光纤上的修饰反应顺利进行。
本发明又进一步将第三包层涂料包涂在第二包层涂料外;本发明第三包层涂料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光纤上的2-(1-萘基)乙醇在紫外光、加热条件、偶氮二异丁腈的协效作用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包覆在光纤表面;与此同时,第三包层涂料中的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光引发剂、紫外光的作用下也发生了聚合。两种聚合物高分子相互交联,并形成致密稳定的网络结构,从而将游离的氟烷基分子链进行固定,改善了折射率问题。包层涂料在光纤表面形成的包层涂层与光纤表面结合力优异,不易发生脱落、褶皱问题。包层涂料在光纤表面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还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绝缘性,可以有效减少光纤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避免光纤断裂。绝缘性有利于防止电磁辐射对一些特种光纤造成的影响,提高光纤的安全性和信号传输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得的包层涂料能够在光纤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网络结构,从而将游离的氟烷基分子链进行固定,改善了折射率问题。
本发明所述包层涂料与光纤表面结合力优异,不易发生脱落、褶皱问题。包层涂料在光纤表面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还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绝缘性,可以有效减少光纤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避免光纤断裂。绝缘性有利于防止电磁辐射对一些特种光纤造成的影响,提高光纤的安全性和信号传输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步骤一:将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按一定比例搅拌反应30min,得第一包层涂料;
步骤二:将三乙胺、四氢呋喃按照1:10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溶剂A,加入2-(1-萘基)乙醇,搅拌反应40min,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得第二包层涂料;
步骤三:于高纯氮气氛围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搅拌30min,依次加入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100r/min转速搅拌反应20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300r/min,继续搅拌1h,得第三包层涂料。
使用方法:
(1)先将第一包层涂料加热至51℃后包涂到光纤表面,静置1h后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
(2)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转移至-1℃低温条件下,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到第一包层涂料层上,静置3h,形成第二包层涂料层后,再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第二包层涂料层上;
(3)将步骤(2)制得的光纤置于65℃环境下加热4h,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份、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2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5份、光引发剂1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份。
第二包层涂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溶剂A 50份、2-(1-萘基)乙醇8份、偶氮二异丁腈3份;其中溶剂A包括三乙胺、四氢呋喃,所述三乙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例为1:10。
第一包层涂料包括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所述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例为5:3:2。
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实施例2
步骤一:将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按一定比例搅拌反应40min,得第一包层涂料;
步骤二:将三乙胺、四氢呋喃按照1:13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溶剂A,加入2-(1-萘基)乙醇,搅拌反应50min,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得第二包层涂料;
步骤三:于高纯氮气氛围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搅拌35min,依次加入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150r/min转速搅拌反应25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400r/min,继续搅拌1.5h,得第三包层涂料。
使用方法:
(1)先将第一包层涂料加热至52℃后包涂到光纤表面,静置1.5h后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
(2)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转移至0℃低温条件下,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到第一包层涂料层上,静置4h,形成第二包层涂料层后,再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第二包层涂料层上;
(3)将步骤(2)制得的光纤置于70℃环境下加热6.5h,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5份、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25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0份、光引发剂2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8份。
第二包层涂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溶剂A 55份、2-(1-萘基)乙醇10份、偶氮二异丁腈4份;其中溶剂A包括三乙胺、四氢呋喃,所述三乙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例为1:13。
第一包层涂料包括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所述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例为6:3:2。
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实施例3
步骤一:将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按一定比例搅拌反应60min,得第一包层涂料;
步骤二:将三乙胺、四氢呋喃按照1:15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溶剂A,加入2-(1-萘基)乙醇,搅拌反应60min,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得第二包层涂料;
步骤三:于高纯氮气氛围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搅拌40min,依次加入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200r/min转速搅拌反应40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500r/min,继续搅拌2h,得第三包层涂料。
使用方法:
(1)先将第一包层涂料加热至54℃后包涂到光纤表面,静置2h后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
(2)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转移至4℃低温条件下,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到第一包层涂料层上,静置5h,形成第二包层涂料层后,再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第二包层涂料层上;
(3)将步骤(2)制得的光纤置于75℃环境下加热8h,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0份、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5份、光引发剂3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
第二包层涂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溶剂A 60份、2-(1-萘基)乙醇8-12份、偶氮二异丁腈5份;其中溶剂A包括三乙胺、四氢呋喃,所述三乙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例为1:15。
第一包层涂料包括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所述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例为7:3:2。
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对比例1
步骤一:将三乙胺、四氢呋喃按照1:15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溶剂A,加入2-(1-萘基)乙醇,搅拌反应60min,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得第二包层涂料;
步骤二:于高纯氮气氛围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搅拌40min,依次加入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200r/min转速搅拌反应40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500r/min,继续搅拌2h,得第三包层涂料。
使用方法:
(1)将光纤转移至4℃低温条件下,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到光纤上,静置5h,形成第二包层涂料层后,再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第二包层涂料层上;
(3)将步骤(2)制得的光纤置于75℃环境下加热8h,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0份、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5份、光引发剂3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
第二包层涂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溶剂A 60份、2-(1-萘基)乙醇8-12份、偶氮二异丁腈5份;其中溶剂A包括三乙胺、四氢呋喃,所述三乙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例为1:15。
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对比例2
步骤一:将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按一定比例搅拌反应60min,得第一包层涂料;
步骤二:将三乙胺、四氢呋喃按照1:15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溶剂A,搅拌反应60min,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得第二包层涂料;
步骤三:于高纯氮气氛围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搅拌40min,依次加入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200r/min转速搅拌反应40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500r/min,继续搅拌2h,得第三包层涂料。
使用方法:
(1)先将第一包层涂料加热至54℃后包涂到光纤表面,静置2h后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
(2)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转移至4℃低温条件下,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到第一包层涂料层上,静置5h,形成第二包层涂料层后,再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第二包层涂料层上;
(3)将步骤(2)制得的光纤置于75℃环境下加热8h,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0份、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5份、光引发剂3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
第二包层涂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溶剂A 60份、偶氮二异丁腈5份;其中溶剂A包括三乙胺、四氢呋喃,所述三乙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例为1:15。
第一包层涂料包括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所述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例为7:3:2。
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对比例3
将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200r/min转速搅拌反应40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500r/min,继续搅拌2h,得第三包层涂料。
使用方法:
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光纤上,将光纤置于75℃环境下加热8h,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5份、光引发剂3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
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实验:将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得的涂料按照光纤的包涂过程涂覆在石英板上,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石英板进行如下性能测试实验;
折射率测试:采用阿贝折射率仪磁轭量涂层的折射率,分三个点测量,取平均值。
绝缘性能测试:采用体积电阻率测定仪进行测试。体积电阻率为8.6×1010-8.9-9.2Ω,击穿电压为25-29-32kV/mm
剥离强度测试:采用拉开法附着力测量仪对涂料层的附着力进行测试。
抗拉强度测试:参照T1731-93标准方法,采用万能力学测试仪器进行测试。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包层涂料的玻璃板,折射率为1.368-1.374%,折射率较低;包层涂料的玻璃强度为2.9-2.7MPa,与玻璃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比较优异,不易发生剥离和脱落现象;体积电阻率为8.5×1010-8.7×1010Ω·cm,绝缘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包涂第一包层涂料;由于缺少第一包层涂料与玻璃板反应,未能在玻璃板上修饰酰氯基,使得第二包层涂料在光纤上包涂仅为物理条件下下的包涂,制得的包层涂料剥离强度和绝缘效果有所降低;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第二包层涂料中未添加2-(1-萘基)乙醇,制得的包层涂料与玻璃板之间剥离效果较差,最终在玻璃板表面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绝缘性不足,抵抗外界作用力的能力有所下降,抗拉强度效果不好。
通过以上数据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本发明制得的包层涂料能够在光纤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网络结构,从而将游离的氟烷基分子链进行固定,改善了折射率问题。
本发明所述包层涂料与光纤表面结合力优异,不易发生脱落、褶皱问题。包层涂料在光纤表面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还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绝缘性,可以有效减少光纤在弯折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避免光纤断裂。绝缘性有利于防止电磁辐射对一些特种光纤造成的影响,提高光纤的安全性和信号传输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Figure GDA0003492807490000101

Claims (7)

1.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层涂料、第二包层涂料、第三包层涂料;将所述第一包层涂料、第二包层涂料、第三包层涂料按照由内至外的包涂顺序依次包涂在光纤表面,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第二包层涂料层、第三包层涂料层;所述第三包层涂料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0-5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30份、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20-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0-2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5-25份、光引发剂1-3份、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1份;所述第二包层涂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溶剂A 50-60份、2-(1-萘基)乙醇8-12份、偶氮二异丁腈3-5份;其中溶剂A包括三乙胺、四氢呋喃,所述三乙胺、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例为1:(10-15);所述第一包层涂料包括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所述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例为(5-7):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裂解型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3.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巯基乙酸、氯化亚砜、氟化丙烯酸树脂按一定比例搅拌反应30-60min,得第一包层涂料;
步骤二:将三乙胺、四氢呋喃按照1:(10-15)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溶剂A,加入2-(1-萘基)乙醇,搅拌反应40-60min,加入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得第二包层涂料;
步骤三:制备第三包层涂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包层涂料的具体制备步骤为:于高纯氮气氛围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并加入到四氢呋喃中搅拌30-40min,依次加入1H,1H,11H-全氟十一烷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以100-200r/min转速搅拌反应20-40min,继续向其中加入光引发剂、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升高转速为300-500r/min,继续搅拌1-2h,得第三包层涂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层涂料的使用方法为:
(1)先将第一包层涂料加热至51-54℃后包涂到光纤表面,静置1-2h后形成第一包层涂料层;
(2)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转移至低温条件下,将第二包层涂料包涂到第一包层涂料层上,静置3-5h,形成第二包层涂料层后,再将第三包层涂料包覆到第二包层涂料层上;
(3)将步骤(2)制得的光纤进行加热,加热的同时还需要使用紫外光进行辐照,即可得到第三包层涂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条件为-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加热温度为65-75℃,加热时间为4-8h。
CN202110252731.5A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060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2731.5A CN113060945B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2731.5A CN113060945B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0945A CN113060945A (zh) 2021-07-02
CN113060945B true CN113060945B (zh) 2022-06-21

Family

ID=7655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2731.5A Active CN113060945B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09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1964B2 (en) * 2006-08-10 2012-02-07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fiber
JP2009132800A (ja) * 2007-11-30 2009-06-18 Jsr Corp 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US8406596B2 (en) * 2009-08-12 2013-03-26 Corning Incorporated Optical fiber containing multi-layered coating system
CN102031030A (zh) * 2010-11-16 2011-04-27 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 低折射率光固化涂料
JPWO2015111506A1 (ja) * 2014-01-23 2017-03-23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通信機器
US10830947B2 (en) * 2014-10-20 2020-11-1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sensor
KR101946310B1 (ko) * 2016-06-22 2019-02-11 간사이 페인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튬 이온 전지 양극용 도전 페이스트 및 리튬 이온 전지 양극용 합재 페이스트
CN110903750A (zh) * 2019-12-09 2020-03-24 王青 一种装饰板用耐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0945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21795A (en) Optical fiber cladding
US11675122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high fiber count
KR100487025B1 (ko) 광도파로용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광도파로
US11119270B2 (en) Puncture-resistant reduced-diameter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US6850681B2 (en) Radiation-curable flame retardant optical fiber coatings
US11054573B2 (en)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with reduced cladding thickness
JP2009132800A (ja) 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US20210208335A1 (en) Reduced radius optical fiber with high mechanical reliability
WO2001083624A2 (en) Optical fiber coating
CN113249039A (zh) 一种光学胶黏剂
CN113060945B (zh)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包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04510A (zh) 一种防火阻燃塑料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EP1438623A2 (en) Small diameter, high strength optical fiber
CN112759961B (zh) 一种低折射率光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EP0239935B1 (en) Plastic-clad light-transmitting fiber
JPH1161081A (ja) 光学接着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部品
CN111995954A (zh) 一种高段差贴合胶的制作方法
WO2011028075A9 (ko) 하드 코팅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하드 코팅 조성물을 이용하여 형성된 하드 코팅 필름
US11579359B2 (en) Reduced diameter multi mode optical fibers with high mechanical reliability
CN100455635C (zh) 可用作光纤涂层的紫外光固化涂料
KR100491631B1 (ko) (메타)아크릴레이트 올리고머,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포함하는 광통신 모듈용 열 및 광의 2중 경화형 접착제조성물
JP2002128845A (ja) 液状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光ファイバ用被覆組成物及び光ファイバ
KR0142676B1 (ko) 광 섬유 도파관용 중합체 피복 조성물
NL2024737B1 (en) Reduced radius optical fiber with high mechanical reliability
JP5107686B2 (ja) 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