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5601A -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5601A
CN113045601A CN202110308616.5A CN202110308616A CN113045601A CN 113045601 A CN113045601 A CN 113045601A CN 202110308616 A CN202110308616 A CN 202110308616A CN 113045601 A CN113045601 A CN 113045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o
conjugated compound
inflammatory
amino
cerium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86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5601B (zh
Inventor
王林
李春艳
王钰
董彪
孙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3086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56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5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5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5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5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0834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O-Si linkage
    • C07F7/0836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Si-OH or Si-O-metal link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24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61K33/244Lanthanides; Compound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6Free radical scavengers or antioxid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5/00Nanobiotechnology or nanomedicine, e.g. protein engineering or drug delive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11Compounds covalently bound to a solid suppor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所述共轭化合物包括以下的原料:八面体二氧化铈、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轭化合物具备优异的抗炎效果,通过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配合,既能调节巨噬细胞免疫分化作用,使其得到良好的清除炎症作用,又能起到修复炎症问题导致的组织损伤,解决了现有基于二氧化铈的纳米药物存在无法在抑制牙周炎症的同时修复受损牙周组织的问题,制备方法简单,生物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纳米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背景技术
牙周炎作为一种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通常是由菌斑始发从而引起一系列宿主免疫防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牙龈附着丧失、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目前,医学临床上用于治疗牙周炎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方法进行表面清创。然而,机械清创虽然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但实质的治疗效果不佳,由于是仅清除作为始动因素的菌斑,一旦宿主免疫失衡,会释放各种损伤性的炎症因子,并引起过量的内源性活性氧释放,对牙齿周围软硬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为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用于抗菌光动力疗法的纳米靶向药物,例如,二氧化铈作为具有杰出抗氧化能力的纳米酶,已经被广泛证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性能。纳米靶向药物是以纳米颗粒作为药物的载体,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与靶向性,在治疗牙周炎的抗炎效果上与抗生素治疗效果相当,而且在使用纳米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副作用会更小。
巨噬细胞作为免疫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在不同的微环境刺激下,可分化为两种类型:经典型(M1)巨噬细胞与选择型(M2)巨噬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牙周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增高的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比例相关。虽然八面体二氧化铈(Octa-CeO2)与其他晶型的二氧化铈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效果,但是其对选择型(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效果不确定,存在无法在抑制牙周炎症的同时修复受损的牙周组织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能调节宿主免疫应答且符合生物安全性的新型纳米平台,以提高和优化牙周炎治疗效果是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轭化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基于二氧化铈的纳米药物存在无法在抑制牙周炎症的同时修复受损牙周组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轭化合物,其是以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为原料,通过引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进行化学键结合制得;其中,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是以八面体二氧化铈为原料,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在八面体二氧化铈表面引入氨基键(-NH2键)制成。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至少是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羟基香豆素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现有二氧化铈纳米粒子在对于M2型巨噬细胞分化效果存疑而不能满足牙周炎组织修复需要的问题,通过以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为原料,引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进行化学键结合制得,既可最大化抗氧化抗炎的治疗效果,又可增加炎症损伤后的修复作用;其中,在二氧化铈纳米粒子表面连接一种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抗炎药物,利用二氧化铈以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抑制M1型巨噬细胞分化;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优选的是槲皮素)的连接促进抗炎因子表达,以促进M2型巨噬细胞分化,进而抑制牙周炎症的同时修复受损的牙周组织。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共轭化合物的形貌是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负载在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上形成的纳米结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与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的质量之比为45:1-45:10。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清创对窄而深的牙周袋的治疗起不到根本性效果,因此,开发出一种能调节宿主免疫应答且符合生物安全性的新型纳米平台,以提高和优化牙周炎治疗效果是迫切需要的。二氧化铈作为具有杰出抗氧化能力的纳米酶,已经被广泛证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性能,并有抑制经典型(M1型)巨噬细胞分化的作用。经典型(M1型)巨噬细胞主要参与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防御反应,与此同时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加重牙齿周围炎症反应,造成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损伤。选择型(M2型)巨噬细胞主要在炎症反应中分泌抗炎型细胞因子起到抗炎和促进修复作用。因此,降低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诱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从而减缓炎症促进修复,是治疗牙周炎新战略的主要靶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比例称取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分散在水中,然后按照比例加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进行混合均匀,并于30-50℃下进行搅拌反应,离心除去上清,清洗,干燥,得到所述共轭化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共轭化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靶向药物,部分或全部包含上述的共轭化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述的纳米靶向药物在制备用于抗氧化和/或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共轭化合物是通过引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进行化学键结合制得,通过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配合,既能调节巨噬细胞免疫分化作用,使其得到良好的清除炎症作用,又能起到修复炎症问题导致的组织损伤,解决了现有基于二氧化铈的纳米药物存在无法在抑制牙周炎症的同时修复受损牙周组织的问题,生物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的化学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eO2样品、CeO2@APTES样品、CeO2@QU样品的透射电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eO2样品、CeO2@APTES样品、CeO2@QU样品的扫描电镜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CeO2@QU样品的扫描电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CeO2@QU样品元素的mapping(扫描)分析谱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的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met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谱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的XRD(diffraction of x-rays,X射线衍射)谱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的SOD(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CAT(Catalase from microorganisms,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总抗氧化活性结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鼠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图。
图11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鼠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存活率实时动态监测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形态及存活率的结果图像。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抗炎性能分析中的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因子的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结果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抗炎性能分析中的通路染色结果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抗炎性能分析中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动物实验中的M1型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动物实验中的M2型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结果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IHC(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定量分析统计结果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鼠用药60天后主要器官的组织学切片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轭化合物,其是以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为原料,通过引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进行化学键结合制得;其中,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是以八面体二氧化铈为原料,通过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在八面体二氧化铈表面引入氨基键(-NH2键)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共轭化合物的形貌是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负载在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上形成的纳米结构,通常是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负载在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至少是槲皮素(Quercetin)、芦丁(Rutin)、羟基香豆素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是槲皮素。首先,因二氧化铈的表面含有羟基,引入APTES并加热使烷基断裂,新形成的Si-O键在二氧化铈表面呈网状结构,纳米粒子外围延伸-NH2键,其次,加入槲皮素后,活化的氨基键和槲皮素杂环上的羟基结合,形成新的纳米复合粒子,即把将槲皮素(Quercetin)负载在八面体二氧化铈(Octa-CeO2)纳米粒子表面形成所述共轭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与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的质量之比为45:1-45:10。
优选的,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具体是槲皮素,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与所述槲皮素的质量之比为45:3-45:5。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槲皮素分子量是302.24。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作为原料加入至分散介质中进行分散得到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然后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于70-90℃下进行混合,再进行离心弃上清,清洗,干燥,得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
优选的,在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中,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于85℃下进行搅拌混合6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之比为1-100:900-1000。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的浓度为1.8mg/mL-2.0mg/mL。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采用的分散介质可以是异丙醇、无水乙醇、甲苯、甲醇等常用的有机溶剂,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
优选的,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采用的分散介质是异丙醇,具体是在室温条件下使用超声方法将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分散在装有异丙醇的圆底烧瓶中,浓度为2mmol/mL。然后,是将1mL的APTES逐渐滴加入到浓度为2mg/mL的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中。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Octa-CeO2)的制备方法可以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制备方法,也可以是直接采用市售的八面体二氧化铈产品,具体的,可以是将六水硝酸铈(Ce(NO3)3·6H2O)与十二水磷酸三钠(Na3PO4·12H2O)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然后进行混合并采用水热法在165-175℃下进行反应制得八面体二氧化铈。或者,选用硝酸铈和草酸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出八面体二氧化铈。还可以是选用硝酸铈为原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八面体二氧化铈。具体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并不作限定。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制备八面体二氧化铈时,六水硝酸铈与十二水磷酸三钠的质量比是420-450:3.5-4.5。优选的,所述六水硝酸铈与所述十二水磷酸三钠的质量比是434.3:3.8。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是:称取434.3mg六水硝酸铈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称取3.8mg十二水磷酸三钠溶解在3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将得到的六水硝酸铈溶液与十二水磷酸三钠溶液共同加入至聚四氟乙烯瓶中进行混合1小时,再把聚四氟乙烯瓶放在水热合成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密封,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70℃,加热12小时后取出反应物,在9000rpm/min的转速下进行离心15min分离出沉淀物,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清洗2次,去离子水清洗1次,50℃恒温烘干箱中干燥过夜,得到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比例称取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分散在水中,然后按照比例加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进行混合均匀,并于30-50℃下进行搅拌反应,离心除去上清,清洗,干燥,得到所述共轭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具体可以优选槲皮素,通常,所述槲皮素溶于pH为7.5的水中,可用磷酸一氢钠和磷酸二氢钠进行酸碱度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水可以是选自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去离子水或软水中的任意一种,这里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共轭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上述的共轭化合物在制备用于抗氧化和/或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适用于制备用于治疗牙周炎药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靶向药物,部分或全部包含上述的共轭化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述的纳米靶向药物在制备用于抗氧化和/或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纳米靶向药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牙周炎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纳米靶向药物在制备用于消除炎症反应和/或促进受损的牙周组织再生的药物中的应用。
以下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共轭化合物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共轭化合物,参照图1-2所示,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八面体二氧化铈的制备:称取434.3mg六水硝酸铈(Ce(NO3)3·6H2O)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称取3.8mg十二水磷酸三钠(Na3PO4·12H2O)溶解在30ml去离子水中,然后将得到的六水硝酸铈溶液与十二水磷酸三钠溶液共同加入至聚四氟乙烯瓶中进行混合1小时,再把聚四氟乙烯瓶放在水热合成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密封,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70℃,加热12小时后取出反应物,在9000rpm/min的转速下进行离心15min分离出沉淀物,将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清洗2次,去离子水清洗1次,50℃恒温烘干箱中干燥过夜,得到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记为CeO2
2)共轭化合物的制备:室温条件下,将上述得到的八面体二氧化铈使用超声方法分散在装有无水乙醇的圆底烧瓶中,得到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浓度为2mg/mL),然后加入1mL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再使用磁力搅拌器在85℃加热搅拌,冷凝回流6小时,然后以9000rpm/min的转速进行离心15min除去上清,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3次来进行纯化,在烘箱中50℃干燥过夜,得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记作CeO2@APTES;
将上述得到的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45mg)分散在20mL的pH为7.5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振荡半小时,然后在磁力搅拌下加入3mg的槲皮素至溶液中,使用磁力搅拌器在40℃下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然后以9000rpm/min的转速进行离心15min除去上清,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2次,在5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过夜,得到所述共轭化合物,记作CeO2@QU。
在本实施例中,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流程见图1所示,将八面体二氧化铈进行氨基功能化后,再通过将槲皮素(Quercetin)负载在八面体二氧化铈纳米粒子表面,合成CeO2@QU纳米复合粒子。具体的化学式示意图见图2所示,以水热合成法制备的八面体二氧化铈纳米粒子因表面含有羟基,在引入APTES并加热至85℃使烷基断裂,新形成的Si-O键在二氧化铈表面呈网状结构,纳米粒子外围延伸-NH2键,构成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在洗去多余的APTES后,加入槲皮素,暴露的-NH2键与槲皮素杂环的羟基键合形成新的纳米复合粒子,即CeO2@QU。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所述槲皮素的加入量替换为3.5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45mg)分散后形成的分散液加热至45℃进行磁力搅拌,然后进行冷凝回流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Ce(NO3)3·6H2O的加入量替换为440mg以及Na3PO4·12H2O的加入量替换为4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Ce(NO3)3·6H2O的加入量替换为430mg以及Na3PO4·12H2O的加入量替换为3.5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Ce(NO3)3·6H2O的加入量替换为430mg以及Na3PO4·12H2O的加入量替换为3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相比,在八面体二氧化铈的制备中,除了是将“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70℃,加热12小时后取出反应物”替换为“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65℃,加热10小时后取出反应物”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相比,在八面体二氧化铈的制备中,除了是将“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70℃,加热12小时后取出反应物”替换为“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75℃,加热14小时后取出反应物”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相比,在八面体二氧化铈的制备中,除了是将“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70℃,加热12小时后取出反应物”替换为“然后将该高压反应釜转移至温度控制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并设置温度是175℃,加热10小时后取出反应物”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的浓度替换为1.8mg/mL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槲皮素的加入量替换为1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槲皮素的加入量替换为6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槲皮素的加入量替换为8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槲皮素的加入量替换为10mg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槲皮素替换为芦丁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槲皮素替换为羟基香豆素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45mg)分散后形成的分散液加热至70℃进行磁力搅拌,然后进行冷凝回流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是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45mg)分散后形成的分散液加热至90℃进行磁力搅拌,然后进行冷凝回流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9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在制备时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照质量之比为1:900的比例进行添加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0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在制备时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照质量之比为1:1000的比例进行添加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在制备时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照质量之比为10:1000的比例进行添加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2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在制备时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照质量之比为50:1000的比例进行添加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3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在制备时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照质量之比为100:900的比例进行添加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4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加入3mg的槲皮素至溶液中后是使用磁力搅拌器在30℃下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5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加入3mg的槲皮素至溶液中后是使用磁力搅拌器在50℃下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6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加入3mg的槲皮素至溶液中后是使用磁力搅拌器在42℃下搅拌24小时进行反应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27
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样品、CeO2@APTES样品以及CeO2@QU样品分别进行扫描电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表征与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简称TEM)表征,具体的SEM图见图4与图5所示。其中,图4中的(b1)图是CeO2样品的SEM图,图4中的(b2)图是CeO2@APTES样品的SEM图,图4中的(b3)图是CeO2@QU样品的SEM图,从图4、图5中可以看到,CeO2样品具有标准的八面体结构,且表面较粗糙,粒径在100nm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eO2@APTES样品与CeO2@QU样品的SEM图,形成的CeO2@APTES样品与CeO2@QU样品的纳米粒子表面均匀包裹一层有机物。
CeO2样品、CeO2@APTES样品以及CeO2@QU样品的透射电镜表征结果具体见图3所示。图3中的(a1)图是CeO2样品的TEM图,CeO2具有标准的八面体结构,且表面较粗糙,粒径在100nm左右。而CeO2@APTES、CeO2@QU的TEM图可以看见八面体外围均匀包裹着物质,使纳米粒子直径逐渐增加。
实施例28
为了验证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最终产物CeO2@QU样品的成分,本实施例对CeO2@QU样品进行能谱(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具体的EDX图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确定,最终产物CeO2@QU样品中含有Ce、N、C等元素,能谱结果定性说明了在最终产物CeO2@QU样品中,一定含有APTES成分,QU的含量还需进一步检测。
实施例29
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样品、CeO2@APTES样品以及CeO2@QU样品分别进行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具体的FTIR谱图见图7所示。同时,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样品、CeO2@APTES样品以及CeO2@QU样品分别进行XRD(diffraction of x-rays,X射线衍射)表征,具体的XRD谱图见图8所示。
从图7-8中可以看出,CeO2样品、CeO2@APTES样品以及CeO2@QU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图谱范围是400-4000cm-1。在图7中,CeO2样品对应的曲线在1058cm-1可以看见明显的Ce-O键,在3250cm-1处出现的峰对应于未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表面羟基的-OH。
CeO2@APTES样品对应的曲线在3400cm-1处峰强度降低,这种变化来自于APTES氨基化二氧化铈后使该峰强度降低;另外,CeO2@APTES样品对应的曲线在1046cm-1和790cm-1处出现了来自于-NH2的对称弯曲振动和不对称的Si-O的伸缩振动峰,在3000cm-1附近的峰来自-CH2的振动,证明APTES连接成功。CeO2@QU样品对应的曲线中3000cm-1附近的-CH2峰增强,在1046cm-1处出现了-NH2(槲皮素与二氧化铈发生键合的基团的峰)减弱,在1660cm-1处出现了C=O的槲皮素特征峰,所以可以得出槲皮素已经成功键合到二氧化铈表面的结论。图8证明了在由CeO2样品制备得到CeO2@QU样品的过程中二氧化铈晶型未发生变化。
实施例30
为了验证共轭化合物的S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样品和CeO2@QU样品制备成0.1mol/L悬浊液以备用。然后将以上制备的悬浊液分别进行S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试验。
在本实施例中,当测量SOD酶活性时,具体是将氮蓝四唑(NBT,nitro-bluetetrazolium),分别与CeO2样品和CeO2@QU样品制备成的0.1mol/L悬浊液混合,孵育30分钟,在560nm处测定吸光度。由于NBT被超氧阴离子氧化后可以使溶液显示蓝色,样品SOD酶活性越强,去除超氧阴离子能力越强,溶液变蓝的程度越轻。图9是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的SOD活性、CAT活性及总抗氧化活性结果图。从图9的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CeO2@QU的SOD酶活性强于CeO2。原理是槲皮素表面的羟基具有清除自由基的特性,并且生成稳定的p-π共轭结构,增强复合纳米粒子对属于自由基之一的超氧阴离子的清除。
在本实施例中,当测量CAT酶活性时,将过氧化氢分别与CeO2@QU样品,CeO2样品以及显色工作液混合,室温下孵育15分钟后在520nm处测定吸光度;由于过氧化氢被过氧化氢酶分解,而未被分解的过氧化氢被过氧化物酶分解并使底物氧化显色为红色。过氧化氢酶活性越强,剩余的过氧化氢越少,溶液颜色越浅。从图9的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CeO2@QU的CAT酶活性强于CeO2。原因是因为槲皮素表面的羟基具有清除自由基的特性,并且生成稳定的p-π共轭结构,增强复合纳米粒子对属于自由基之一的过氧化氢的清除。
在本实施例中,当测定总抗氧化活性时,将CeO2@QU样品、CeO2样品分别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acid,ABTS)以及氧化剂混合,室温孵育5分钟后,测定734nm波长处的吸光度。因为ABTS会被氧化剂氧化为绿色,所以,抗氧化剂或具备抗氧化性的样品的使用会减少绿色的生成。图9可以看出,CeO2@QU组吸光度值比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组)和CeO2小,证明其具备优秀的抗氧化性。这种现象归因于CeO2@QU的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大量活性氧)去除能力。ROS作为炎症反应中的重要物质,多余的ROS会破坏细胞内氧化平衡,诱导M1型巨噬细胞分化,造成炎症加重和组织损伤。因此,清除多余的ROS对于炎症的控制也至关重要。ROS包括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CeO2作为一种良好的ROS清除剂,可以与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发生催化反应,以模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生物学作用,实现ROS的去除。如图9所示,三组纳米颗粒同时具有SOD和CAT酶活性。SOD的酶活性对于总抗氧化能力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此外,槲皮素表面外露的羟基,例如邻苯二酚,具有供电子性能,能清除自由基,并且因为碳碳双键的存在,失去电子后仍能生成稳定的P-π共轭结构,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过多的ROS会引起M1型巨噬细胞分化,从而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因此,如图9中槲皮素的连入,清除ROS能力增强,使新合成的共轭化合物作为纳米粒子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可能具有最佳的抗炎效果。
实施例31
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QU样品通过超声分散悬浮在去离子水中以形成浓度为500μg/mL的胶体悬浮液。
实施例32
将实施例31中得到的胶体悬浮液进行加入去离子水分别制备得到浓度是25μg/mL、50μg/mL、75μg/mL、100μg/mL的样品(例如,每升的浓度是25μg/mL的样品,对应的CeO2@QU样品的含量是25μg),分别记作25μg/mL组、50μg/mL组、75μg/mL组、100μg/mL组,同时,将去离子水作为对照,记作Control组,将上述各组进行体外生物安全性分析,具体是在上述各组对应的样品上分别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Shanghai,China)然后进行CCK-8(cellcounting kit-8)测定,对应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存活率结果如图10所示,图10的柱形图分为24h与72h两组,每组的柱形从左至右分别表示Control组、25μg/mL组、50μg/mL组、75μg/mL组、100μg/mL组。从图10中可以看出,在50μg/mL或更小的浓度下,细胞存活率超过90%,随着浓度增加到75μg/mL,细胞活力仍超过70%,因此,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QU样品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用实时无标记动态分析系统(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动态分析72小时内L929在不同浓度药物下(25μg/mL组-100μg/mL组)的细胞活性,进一步证明CCK-8结果,图11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鼠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存活率实时动态监测曲线图。从图11中可以看出,动态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50μg/mL或更小的浓度下,细胞生长曲线良好,随着浓度增加到75μg/mL,100μg/mL时,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将HGFs(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别与浓度为0(即Control组)、25μg/mL(即25μg/mL组)和50μg/mL(即50μg/mL组)、75μg/mL(即75μg/mL组)、100μg/mL(即50μg/mL组)的CeO2@QU样品一起孵育,然后进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染色,DAPI标记的核呈蓝色荧光,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形态及存活率的结果图像,图像显示标记结果均质且完整,表明在浓度低于50μg/mL组中HGF具有良好的形态和适中的数目,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当浓度高于50μg/mL时,升高的药物浓度会减少细胞数量,改变细胞形态,可见,CeO2@QU样品的浓度是50μg/mL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实施例33
将实施例32中得到的50μg/mL组(每升的浓度是50μg/mL的样品,对应的CeO2@QU样品的含量是50μg)的样品进行抗炎性能分析。具体是将鼠巨噬细胞(RAW264.7,San Diego,CA,USA)接种在6孔板上,待其贴壁后用牙龈卟啉单胞菌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浓度1μg/mL刺激24h构建炎症模型。接着用50μg/mL的CeO2@QU样品进行培育。最后统计炎症因子TNF(tumor necro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α,IL-6(Interleukin-6,白细胞介素-6),IL-1β(interleukin-1β,白细胞介素-1β),IL-10(Interleukin-10,白细胞介素-10),Arg-1(arginine-1,精氨酸-1)和TNF-β的平均mRNA表达(未刺激等于1;n=6;平均值±sd;*p<0.05;**p<0.01;***p<0.001),同时,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样品加入去离子水分散得到浓度是50μg/mL的样品同样采用上述操作统计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IL-10,Arg-1和TNF-β的平均mRNA表达,并以PBS(phosphate buffer saline,磷酸缓冲盐溶液)和牙龈卟啉单胞菌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1μg/mL)分别用作空白对照与阴性对照进行相同的操作,分别记作Blank Control与Negative Control,具体的不同样品在抗炎性能分析中的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因子的平均mRNA表达结果见图13所示。
从图13可以看出,CeO2@QU不仅降低了TNF-α、IL-1β和IL-6等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并且效果要强于CeO2组。图13显示,CeO2组虽然提升了IL-10,Arg-1的表达,但效果不如CeO2@QU组。并且,对于TGF-β这一重要的M2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仅CeO2@QU成功提升了它的表达而在CeO2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对于LPS引起的炎症,CeO2和CeO2@QU的应用显著降低了TNF-α,IL-1β和IL-6等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而针对M2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如Arg-1和IL-10,CeO2和CeO2@QU都能增加其分泌。然而对于起到修复作用的因子TGF-β,CeO2对其增高的效果并不显著,而CeO2@QU较纯CeO2能明显增加TGF-β的分泌。然而,TGF-β作为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抗炎因子,具有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并且被证实与M2型巨噬细胞发挥功能密切相关;缺乏TGF-β的表达会干扰M2型巨噬细胞分化。因此,槲皮素的负载使得纳米粒子CeO2@QU弥补了CeO2在促进抗炎性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不足,有利于组织修复。
其中,TGF-β被证明与M2型巨噬细胞分化后的功能密切相关,并且缺乏TGF-β的表达会干扰M2型抗炎性的巨噬细胞分化。因此,虽然CeO2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Arg-1和IL-10的表达,但是对TGF-β的结果证明,单纯的CeO2确实在促进M2型抗炎性巨噬细胞分化方面存在不足。综上,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LPS引起的炎症,CeO2@QU不仅显示出强大的抗炎潜能,而且促进了M1表型巨噬细胞向M2表型巨噬细胞的转化,表明槲皮素的连接使CeO2@QU样品展示出更好的抗炎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证实CeO2@QU的抗炎机制,通过NF-κB(nuclearfactorkappa-B,核因子κB)/p65实验评估了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情况,具体是将RAW264.7接种在6孔板上,用牙龈卟啉单胞菌LPS刺激24h构建炎症,50μg/mL的CeO2@QU和CeO2分别加入孔板中。其中仅用牙龈卟啉单胞菌LPS刺激而未使用纳米粒子治疗的作为阴性对照组,记作Negativecontrol。将上述样品用4%多聚甲醛(PFA,Paraformaldehyde)在4℃条件下固定1h。然后,在室温条件下,进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和P65的荧光染色。P65核转移的细胞呈现绿色,未有P65核转移的细胞核则被DAPI染呈现蓝色。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抗炎性能分析中的通路染色结果图如图14所示,从图14可以看出,通过免疫荧光分析检测Raw264.7细胞中的NF-kB/p65,并在显微镜下计数(n=6;平均值±sd;*p<0.05;**p<0.01;***p<0.001),得到的具体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其中,脂多糖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导致p65核转移,与控制炎症因子的相关基因结合,加速M1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如TNF-α,IL-1β和IL-6的高表达。因此,抑制活化的NF-κB的核转运很重要。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抗炎性能分析中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图,图15显示,CeO2和CeO2@QU均可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CeO2和CeO2@QU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eO2@QU组阳性细胞数目也明显小于CeO2组,即CeO2@QU对通路的抑制效果又要优于CeO2。这是由于槲皮素的连接通过其本身的抗氧化性以及抗炎作用起到了协同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效果。因此,证明了CeO2@QU纳米粒子可通过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活化来发挥显着的抗炎作用。
总体而言,CeO2@QU由于多了槲皮素的负载,在LPS刺激下,有更好的抑制M1型巨噬细胞因子高表达效果,针对所有M2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尤其是与组织修复密切相关的因子TGF-β,都显示出有效提升,弥补了CeO2单纯使用时对组织修复的不佳效果。在抑制炎症NF-κB/p65信号通路方面,CeO2@QU也展示出了极佳效果。
实施例34
将实施例32中得到的50μg/mL组(每升的浓度是50μg/mL的样品,对应的CeO2@QU样品的含量是50μg)的样品进行动物实验。具体是在Wistar雄鼠用LPS和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建立的牙周炎模型进行。用LPS和细菌处理3天后,小鼠的牙龈变红肿,用50μg/mL的CeO2@QU样品对大鼠进行治疗,定量分析大鼠周围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Arg-1,TGF-β和IL-10的平均mRNA表达,同时,将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CeO2样品加入去离子水分散得到浓度是50μg/mL的样品同样采用上述操作统计TNF-α、IL-1β和IL-6,Arg-1,TGF-β和IL-10的平均mRNA表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样品在动物实验中的M1型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与M2型巨噬细胞相关抗炎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分别见图16与图17所示。PBS注射作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LPS和细菌混合处理的组作为阴性对照(Negativecontrol)。从图16可以看出,LPS和混合细菌处理后,M1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提示炎症模型构建成功。在CeO2@QU治疗后,上述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这有助于促进牙周疾病的消退,对照组中炎性细胞的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所有组的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CeO2@QU的降低炎症因子效果要强于CeO2。图17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实验组的Arg-1和IL-10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它们全部显示与空白对照的不同,并且CeO2@QU组升高的效果最为显著。而对于TGF-β,仅CeO2@QU组显著升高了其表达,提示CeO2@QU药物良好的抗炎和促进修复效果,与体外结果一致。
实施例35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实施例34建立的牙周炎模型注射CeO2@QU和CeO2作为药物后组织的HE染色和马松染色,PBS注射作为空白对照(Blankcontrol),LPS和细菌混合处理的组作为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具体的不同样品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HE染色结果见图18上半部分所示。HE染色显示,阴性对照组中炎性显着高于其他四组。图18下半部分所示是马松染色结果图,从马松染色可以看出,蓝色胶原纤维因炎症而被明显破坏,CeO2@QU和CeO2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蓝色胶原的降解,其中CeO2@QU效果最佳,证明了其对牙周软组织的修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实施例34的实验组中的IL-1β、Arg-1进行IHC(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组化染色)以及IHC的相对统计值计算,具体的不同样品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IHC结果如图19所示,图19中标示的是IL-1β和Arg-1阳性表达的细胞。从图19中可以看出,与炎症明显的阴性对照组相比,CeO2@QU的处理减少了IL-1β在牙龈的表达,降低了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而针对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CeO2@QU不仅能提升其分泌,并且效果最显著。这进一步证明了体外实验的结果,而CeO2@QU治疗的效果优于其他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能成功引起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抗炎药物槲皮素的加入,增加了二氧化铈对于炎症的抵抗效果,并且在胶原纤维修复方面展现了更好的应用,促使巨噬细胞由M1型转化为M2型,进一步修复受损的牙周组织。经CeO2@QU治疗后,牙周炎的牙周组织中IL-1β的表达显着降低,Arg-1的表达显著升高,与PCR结果类似,这意味着CeO2@QU治疗可以抑制M1巨噬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升高M2型巨噬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促进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同时,过量的ROS会导致巨噬细胞M1型分化,增加炎症因子的释放,损害健康的组织。CeO2@QU拥有的更强的抗氧化作用会清除多余的ROS,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减轻炎症。而CeO2@QU对M2型巨噬细胞的促进效果则是由于槲皮素作为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炎药物,被证实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且弥补CeO2对于M2型抗炎性巨噬细胞分化的不足,更好的修复受损的组织,促进组织再生。CeO2@QU能通过驱化巨噬细胞由促炎型M1型巨噬细胞向抗炎性M2型巨噬细胞分化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抗炎并且修复受损组织的双重效果,在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有光明前景。
不同样品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定量分析统计结果图见图20所示,其中,图中从左至右分别是定量分析周围组织中免疫细胞数量、定量分析周围组织中剩余胶原纤维、定量分析周围组织中IL-1β的平均mRNA表达、定量分析周围组织中Arg-1的平均mRNA表达(n=6,*p<0.05;**p<0.01;***p<0.001,ns,无明显差异)。从统计学上计量各个组之间炎症细胞,通过胶原纤维剩余量和阳性细胞表达数,进一步证明图片显示的趋势与结果。
实施例36
将实施例32中得到的50μg/mL组(每升的浓度是50μg/mL的样品,对应的CeO2@QU样品的含量是50μg)的样品进行长期体内生物安全性实验,具体是在白变种实验室老鼠裸鼠中局部注射50μg/mL组的样品,观察60天,进行主要器官的HE组织学分析,具体的小鼠用药60天后主要器官的组织学切片图像见图21所示。图21表明,龈下注射CeO2@QU后,主要器官未发生形态学变化或炎症性病理改变,表明CeO2@QU不会引起小鼠全身明显的毒性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共轭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于牙周炎等受宿主免疫调节的疾病的治疗时,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炎作用,抑制M1型巨噬细胞分化。另一方面,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分化,从而恢复牙周组织的再生潜力。其对巨噬细胞的调节能力,不仅可以用于牙周炎的治疗,也可用于其他与宿主免疫调节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既能抑制炎症,又能修复炎症造成的损伤,是一种前景光明的抗炎药物。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共轭化合物具备优异的抗炎效果,通过采用八面体二氧化铈、槲皮素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作为原料,制备得到的共轭化合物既可最大化抗炎的治疗效果,又能修复炎症反应的副作用。因此,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共轭化合物既能调节巨噬细胞免疫分化作用,使其得到良好的清除炎症作用,又能起到修复炎症问题导致的组织损伤,解决了现有用于免疫调节的二氧化铈纳米药物存在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共同兼顾巨噬细胞抗炎与修复效果的问题,生物安全性高。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抗炎药物槲皮素的连接,配合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二者同时使用能加强八面体二氧化铈的抗炎效果。3)本发明实施例还通过低毒性的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来改善槲皮素的毒性,以增加其生物利用率。而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2型,解决了在炎症中中局部免疫反应失衡的问题,最大化抗炎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牙周炎的治疗过程中,针对巨噬细胞极性分化引起的宿主免疫防御反应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共轭化合物作为新型的可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性分化的纳米药物,所述共轭化合物在协同降低炎症的同时,增加了对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的修复效果,尤其是对于牙周炎的治疗,有利于牙周组织炎症的去除和炎症消退后组织的再生,尤其是在抗炎药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槲皮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炎药物,具有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以八面体二氧化铈为核,然后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将八面体二氧化铈氨基化,最后将槲皮素偶联在外层,设计了一种具有强抗氧化性且既能抑制M1型又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纳米药物,从而控制炎症,减少对周围软硬组织损伤,同时通过槲皮素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实现修复降解的牙周纤维,减少并修复牙槽骨损伤,促进受损的牙周组织再生,解决了在牙周病中局部免疫反应失衡造成的组织损害的问题,最大化炎症治疗效果。含有羟基的抗炎组分可以清除自由基从而抗炎,抑制炎症性(M1)巨噬细胞极化,但是不代表有羟基的抗炎组分就可以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完成组织修复这个效果。本发明通过连接另一个有机物(至少是槲皮素、芦丁、羟基香豆素中的任意一种)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实现M2型巨噬细胞极化。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共轭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化合物是以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为原料,通过引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进行化学键结合制得;其中,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是在八面体二氧化铈表面引入氨基键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化合物的形貌是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负载在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上形成的纳米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至少是槲皮素、芦丁、羟基香豆素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与所述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的质量之比为45:1-4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八面体二氧化铈加入至分散介质中进行分散得到八面体二氧化铈悬浮液,然后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于70-90℃下进行混合,再通过干燥得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轭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八面体二氧化铈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之比为1-100:900-1000。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比例称取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铈分散在水中,然后按照比例加入含有羟基的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抗炎组分进行混合均匀,并于30-50℃下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共轭化合物。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共轭化合物。
9.一种纳米靶向药物,其特征在于,部分或全部包含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8所述的共轭化合物。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靶向药物在制备用于抗氧化和/或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2110308616.5A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Active CN1130456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8616.5A CN113045601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8616.5A CN113045601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5601A true CN113045601A (zh) 2021-06-29
CN113045601B CN113045601B (zh) 2022-02-11

Family

ID=76514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8616.5A Active CN113045601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56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1567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吉林大学 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7324A (zh) * 2020-05-15 2020-07-31 吉林大学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纳米药物、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7324A (zh) * 2020-05-15 2020-07-31 吉林大学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纳米药物、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RISTIANE M. NDAY ET AL.: "Quercetin encapsulation in modified silica nanoparticles: potential use against Cu(II)-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neurodegeneration", 《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 *
XIAOXUE LIA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Bulk CeO2/Quercetin Fluorescent Nanocomposites", 《RESEARCH OF MATERIALS SCIENCE》 *
孙卉等: "槲皮素生理活性作用及其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1567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吉林大学 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91567B (zh) * 2021-12-13 2023-11-24 吉林大学 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5601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Copper doped carbon dots for addressing bacterial biofilm formation, wound infection, and tooth staining
CN111467324B (zh)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纳米药物、应用
Yang et al. Novel core–shell CHX/ACP nanoparticle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antibacterial and remineralized properties of the dental resin composite
Xu et al. A removable photothermal antibacterial “warm paste” target for cariogenic bacteria
Daghian et al. Biological fabrication and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s of new layered silver/talc nanocomposite using Lawsonia inermis L. and its chitosan-capped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investigation on acceler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ed wound healing
CN113045601B (zh) 一种共轭化合物、制备方法、纳米靶向药物、应用
Zhao et al. Low-viscosity sodium alginate combined with TiO2 nanoparticles for improving neuroblastoma treatment
Ran et al. Surface decoration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to generate oxygen and release 1 O 2 for photodynamic killing of bacteria
CN113134012B (zh) 一种CaO2/Fe3O4@OA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Xu et al. Nanozyme‐Engineered Bioglass through Supercharged Interface for Enhanced Anti‐Infection and Fibroblast Regulation
Wang et al. Versatile hybrid nanoplatforms for treating periodontitis with chemical/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cavenging
CN109125737B (zh) 负载前体药物的介孔纳米钌系统及制备和在制备治疗耐药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Zhang et al. Antibiofilm activity of ultra-small gold nanoclusters against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in dental plaque biofilms
CN113521098A (zh) 铂(Ⅳ)及cRGD修饰的GA/Fe纳米颗粒搭载多柔比星及其靶向治疗肿瘤的方法
Wang et al. Branched AuAg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metal–phenolic networks for treating bacteria-induced periodontitis via photothermal antibacterial and immunotherapy
Zong et al. Enhanced eradication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biofilms by quaternized chitosan-coat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persistent endodontic infections
Jia et al. Silver nanoparticles anchored magnetic self-assemble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ε-polylysine hybrids with synergeti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or wound infection therapy
Da et al. Functionalized prussian blue nanozyme as dual-responsive drug therapeutic nanoplatform against maxillofacial infection via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CN117562996A (zh) 一种可降解双金属多模式治疗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752818A (zh) 一种zif-8基复合纳米递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518155B (zh) 一种胃酸响应性的活性氧纳米发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
Sudhakar et al. Gelatin stabi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s
CN116173069A (zh) 一种杀菌、促进伤口修复的含铜纳米片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89031B (zh) 一种MnSiO4/Yeast生物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Liao et al. Stimuli-responsive graphdiyne-silver nanozymes for catalytic ion therapy of dental caries through targeted biofilms removal and remineral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