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6807A -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36807A CN113036807A CN202110411884.XA CN202110411884A CN113036807A CN 113036807 A CN113036807 A CN 113036807A CN 202110411884 A CN202110411884 A CN 202110411884A CN 113036807 A CN113036807 A CN 1130368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voltaic
- string
- support angle
- working current
-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WSGCGMGMFSSTNK-UHFFFAOYSA-M 1-methyl-4-phenyl-1-propan-2-ylpiperidin-1-ium;iodide Chemical compound [I-].C1C[N+](C(C)C)(C)CCC1C1=CC=CC=C1 WSGCGMGMFSSTNK-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05F1/67—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maximum power available from a generator, e.g. from solar cel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较低成本实现了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降低。该方法包括: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所述最佳支架角度是指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是指多个光伏组串并联接入逆变器的同一路MPPT(Maximum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下,但由于各个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不可能完全一致,导致部分光伏组串无法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从而产生功率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较低成本实现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降低。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包括:
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所述最佳支架角度是指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
可选的,所述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包括:
对于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计算当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为最佳支架角度时对应的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in;
如果I'min≤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最佳支架角度;
如果I'min>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等于Imax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方法中,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电流传感器,此时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方法,包括:
利用本光伏组串上串联的电流传感器测量得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或者,在上述任一方法中,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可控开关,此时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方法,包括:
调取出预先扫描得到的本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其中,依次闭合各个可控开关,通过逆变器的IV扫描技术能够获取到每次接通的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
结合当前环境参数以及当前环境条件下本光伏组串的参数,对预先扫描得到的IV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依据当前环境参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以及修正后的IV特性曲线,推算出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方法中,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包括:
根据太阳辐照数据,利用物理公式穷举计算最大功率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所述太阳辐照数据包括水平全局辐照、直射辐照和散射辐照。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方法中,所述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后,还包括:
若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不超过所述阈值,则从剩余光伏组串中重新选出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然后采用重新选出的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跳转到所述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的步骤,直至进行所述跳转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所述预设次数≥1。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系统,包括支架和主控单元,其中:
每个支架上各安装一个光伏组串;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所述最佳支架角度是指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系统中,所述主控单元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具体包括:
对于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计算当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为最佳支架角度时对应的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in;
如果I'min≤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最佳支架角度;
如果I'min>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等于Imax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系统中,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可控开关,此时所述主控单元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具体包括:
调取出预先扫描得到的本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其中,依次闭合各个可控开关,通过逆变器的IV扫描技术能够获取到每次接通的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
结合当前环境参数以及当前环境条件下本光伏组串的参数,对预先扫描得到的IV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依据当前环境参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以及修正后的IV特性曲线,推算出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系统中,所述主控单元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具体包括:
根据太阳辐照数据,利用物理公式穷举计算最大功率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所述太阳辐照数据包括水平全局辐照、直射辐照和散射辐照。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系统中,所述主控单元在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后,还用于:
若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不超过所述阈值,则从剩余光伏组串中重新选出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然后采用重新选出的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跳转到所述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的步骤,直至进行所述跳转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所述预设次数≥1。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时,本发明通过对输出功率最小的那一个光伏组串的支架角度进行调整,来提升该光伏组串的输出功率,进而降低了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和PV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获取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图1所示方法中步骤S04的具体实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包括:
步骤S01: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步骤S02: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αreal和最佳支架角度αmax;所述最佳支架角度αmax是指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步骤S03:判断实际支架角度αreal与最佳支架角度αmax的偏差|αreal-αmax|是否超过阈值,若是,进入步骤S04,若否,返回步骤S01。该阈值≥0。
步骤S04: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αreal,以减小|αreal-αmax|,之后返回步骤S01。
具体的,由图2所示光伏组串的IV(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和PV(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可知:在温度、太阳辐射量等环境参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光伏组串工作电压的增大,其工作电流逐渐减小,而功率具有最大值;光伏组串具有唯一的最大功率点,最大功率点电压记为VMPP,最大功率点电流记为IMPP。
MPPT算法就是通过改变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不同光伏组串的衰减程度不同、阴影遮挡情况不同),不同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不可能完全一致,那么,将多个光伏组串并联接入逆变器的同一路MPPT后,由于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都会被钳位至同一电压值,所以必然会导致部分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偏离最大功率点电压,这部分光伏组串由于无法工作在最大功率点而产生功率损失,这部分功率损失就叫做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
而光伏组串的输出功率会随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射量变化,光伏组串的输出功率随着太阳辐射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太阳辐射量的减小而减小。在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中,输出功率最低的光伏组串(也即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作为整个并联结构中最低效的光伏组串,最有必要进行功率提升以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不同光伏组串安装在不同的支架上,可以独立进行支架角度的调整。光伏组串的支架角度变化会影响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射量,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称为最佳支架角度。基于此,对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进行功率提升的方式可以是: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是否等于最佳支架角度,若是,说明该光伏组串已没有功率提升空间,若否,说明该光伏组串存在功率提升空间,可以通过将该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节至最佳支架角度来对该光伏组串进行功率提升。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MPPT计算是实时进行的,所以在对当前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进行功率提升后,本路MPPT下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将会发生变化,此时会产生出新的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开始新一轮的光伏组串功率提升。
另外,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功率提升必须是在保证自身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会造成在下一个MPPT的计算周期中,失配损失加大。而且,由于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非常接近时,其功率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允许只在该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略大时才进行支架角度调整,并且并不严格要求该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必须调整至最佳支架角度。
如图4所示,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包括:
步骤S041:对于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计算当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αreal调整为最佳支架角度αmax时对应的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in;
步骤S042:比较I'min与所述步骤S01中获取到的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ax的大小,如果I'min≤Imax,进入步骤S043;如果Imin>Imax,进入步骤S044;
步骤S043: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αreal调整到最佳支架角度αmax;
步骤S044:将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等于Imax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S01中,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方式,可以是利用串联在各个光伏组串上的电流传感器获取其实测值;也可以是为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分别串联一个可控开关后,再通过计算方式获取其计算值。所述可控开关例如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或晶闸管等,并不局限。由于可控开关成本远低于电流传感器,因此通过计算方式获取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成本更低。
如图3所示,通过计算方式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计算值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011:调取出预先扫描得到的本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其中,依次闭合各个可控开关,通过逆变器的IV扫描技术能够获取到每次接通的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
步骤S012:结合当前环境参数以及当前环境条件下本光伏组串的参数,对预先扫描得到的IV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具体的,IV扫描技术是在标准测试条件(STC)条件下获取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而实际上光伏组串处于非STC条件下,所以有必要结合当前环境参数以及当前环境条件下的光伏组串参数,对STC条件下扫描得到的IV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步骤S013:依据当前环境参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以及修正后的IV特性曲线,推算出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具体的,找到光伏组串在当前环境参数下对应的IV特性曲线后,即可根据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在该IV特性曲线下找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其中,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的计算方式,可以是:根据太阳辐照数据,包括水平全局辐照(GHI)、直射辐照(DNI)以及散射辐照(DHI),利用物理公式穷举计算最大功率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
具体的,现有技术常利用天文算法来计算最佳支架角度,但天文算法是在直射辐照情况下计算最佳支架角度,而实际上辐照分为直射辐照、水平全局辐照、散射辐照等,在晴天时直射辐照占比更大、在阴雨天时散射辐照占比更大,所以天文算法只能保证晴天时计算准确度,而无法保证阴雨天时的计算准确度。而本发明综合水平全局辐照、直射辐照以及散射辐照等太阳辐照数据计算最佳支架角度,计算准确度更高。
由以上描述可知,在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输出功率最小的那一个光伏组串的支架角度进行调整,来提升该光伏组串的输出功率,进而降低了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
可选的,在上述公开的任一实施例中,在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后,还包括:若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不超过所述阈值,则从剩余光伏组串中重新选出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然后采用重新选出的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跳转到所述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的步骤,直至进行所述跳转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所述预设次数≥1。
也即是说,如果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已无功率提升空间,则可以选择工作电流第二小的光伏组串进行功率提升,如果工作电流第二小的光伏组串也无功率提升空间,则可以选择工作电流第三小的光伏组串进行功率提升,以此类推,最多可选择到工作电流第二大的光伏组串进行功率提升。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系统,包括:支架和主控单元;
每个支架上各安装一个光伏组串;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所述最佳支架角度是指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
可选的,所述主控单元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具体包括:
对于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计算当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为最佳支架角度时对应的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in;
如果I'min≤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最佳支架角度;
如果I'min>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等于Imax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可选的,在上述公开的任一系统中,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电流传感器,此时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方法,包括:利用本光伏组串上串联的电流传感器测量得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或者,在上述公开的任一系统中,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可控开关,此时所述主控单元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具体包括:
调取出预先扫描得到的本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其中,依次闭合各个可控开关,通过逆变器的IV扫描技术能够获取到每次接通的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
结合当前环境参数以及当前环境条件下本光伏组串的参数,对预先扫描得到的IV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依据当前环境参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以及修正后的IV特性曲线,推算出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可选的,在上述公开的任一系统中,所述主控单元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具体包括:
根据太阳辐照数据,利用物理公式穷举计算最大功率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所述太阳辐照数据包括水平全局辐照、直射辐照和散射辐照。
可选的,在上述公开的任一系统中,所述主控单元在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后,还用于:
若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不超过所述阈值,则从剩余光伏组串中重新选出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然后采用重新选出的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跳转到所述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的步骤,直至进行所述跳转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所述预设次数≥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不同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所述最佳支架角度是指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包括:
对于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计算当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为最佳支架角度时对应的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in;
如果I'min≤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最佳支架角度;
如果I'min>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等于Imax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电流传感器,此时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方法,包括:
利用本光伏组串上串联的电流传感器测量得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可控开关,此时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方法,包括:
调取出预先扫描得到的本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其中,依次闭合各个可控开关,通过逆变器的IV扫描技术能够获取到每次接通的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
结合当前环境参数以及当前环境条件下本光伏组串的参数,对预先扫描得到的IV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依据当前环境参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以及修正后的IV特性曲线,推算出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包括:
根据太阳辐照数据,利用物理公式穷举计算最大功率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所述太阳辐照数据包括水平全局辐照、直射辐照和散射辐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后,还包括:
若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不超过所述阈值,则从剩余光伏组串中重新选出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然后采用重新选出的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跳转到所述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的步骤,直至进行所述跳转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所述预设次数≥1。
7.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主控单元,其中:
每个支架上各安装一个光伏组串;
所述主控单元,用于获取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所述最佳支架角度是指光伏组串上的太阳辐照量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支架角度;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若是,则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在保证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不超过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的前提下,调节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以减小其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具体包括:
对于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计算当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为最佳支架角度时对应的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in;
如果I'min≤工作电流最大的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最佳支架角度;
如果I'min>Imax,则将本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调整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等于Imax时对应的支架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并联接入同一路MPPT的各个光伏组串上分别串联有一个可控开关,此时所述主控单元获取其中任意一个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具体包括:
调取出预先扫描得到的本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其中,依次闭合各个可控开关,通过逆变器的IV扫描技术能够获取到每次接通的光伏组串的IV特性曲线;
结合当前环境参数以及当前环境条件下本光伏组串的参数,对预先扫描得到的IV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依据当前环境参数、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压以及修正后的IV特性曲线,推算出本光伏组串的工作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具体包括:
根据太阳辐照数据,利用物理公式穷举计算最大功率最小的光伏组串的最佳支架角度;所述太阳辐照数据包括水平全局辐照、直射辐照和散射辐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在判断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是否超过阈值后,还用于:
若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与最佳支架角度的偏差不超过所述阈值,则从剩余光伏组串中重新选出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然后采用重新选出的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跳转到所述确定工作电流最小的光伏组串的实际支架角度和最佳支架角度的步骤,直至进行所述跳转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所述预设次数≥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11884.XA CN113036807B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11884.XA CN113036807B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6807A true CN113036807A (zh) | 2021-06-25 |
CN113036807B CN113036807B (zh) | 2023-08-11 |
Family
ID=76457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11884.XA Active CN113036807B (zh) | 2021-04-16 | 2021-04-16 |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3680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7718A (zh) * | 2021-08-13 | 2021-10-19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组串并联失配优化方法、电力设备和光伏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13280A (zh) * | 2014-07-05 | 2014-10-22 |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串联式光伏方阵 |
CN105656427A (zh) * | 2016-03-25 | 2016-06-08 | 中兴能源(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光伏组串并联失配的方法及组串式逆变器系统 |
CN106026882A (zh) * | 2016-07-21 | 2016-10-12 | 黄山睿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型太阳跟踪器的群控系统 |
WO2020164198A1 (zh) * | 2019-02-14 | 2020-08-20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件限压方法及其应用装置和系统 |
US20210058030A1 (en) * | 2018-11-07 | 2021-02-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tensity of current-voltage curve scanning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string, converter, and system |
-
2021
- 2021-04-16 CN CN202110411884.XA patent/CN1130368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13280A (zh) * | 2014-07-05 | 2014-10-22 | 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串联式光伏方阵 |
CN105656427A (zh) * | 2016-03-25 | 2016-06-08 | 中兴能源(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光伏组串并联失配的方法及组串式逆变器系统 |
CN106026882A (zh) * | 2016-07-21 | 2016-10-12 | 黄山睿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型太阳跟踪器的群控系统 |
US20210058030A1 (en) * | 2018-11-07 | 2021-02-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tensity of current-voltage curve scanning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string, converter, and system |
WO2020164198A1 (zh) * | 2019-02-14 | 2020-08-20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件限压方法及其应用装置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S. K. SAHOO, M. SHAH, N. A. DAWLATZAI AND R. ANN JERIN AMALORPAVARAJ: "Assessment of mismatching in series and parallel connection of the PV modules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and electrical parameters",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CS (ICCCI)》, pages 1 - 5 * |
董双丽 等: "光伏方阵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测试与分析", 《电子测试》, pages 129 - 130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7718A (zh) * | 2021-08-13 | 2021-10-19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组串并联失配优化方法、电力设备和光伏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6807B (zh) | 2023-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hen et al. | An improved MPPT controller for photovoltaic system under 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 | |
Olalla et al. | Performance of power-limited differential power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in mismatched PV systems | |
Bekker et al. | Finding an optimal PV pane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ethod | |
US20170222441A1 (en) |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device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 |
KR101458363B1 (ko) | 일사량의 변동에 대응하여 최대전력을 추종하기 위한 태양광 발전시스템의 최대전력 추종방법 | |
CN104516394B (zh) | 一种用于调节电源的方法 | |
KR101595060B1 (ko) |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의 동적 최대전력지점 추종 기능을 구비한 인버터장치 및 상기 인버터장치의 동적최대전력지점 추종 방법 | |
KR101277762B1 (ko) | 미스매치 상태의 태양광 발전장치 최대전력점 추종 제어방법 | |
CN113036807B (zh) | 一种降低光伏组串并联失配损失的方法及系统 | |
Patel et al. | Perturb and observ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for photovoltaic cell | |
KR102298255B1 (ko) | 태양광 패널 어레이 시스템을 위한 적응적 부분 음영 검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한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 |
WO2021017234A1 (zh) | 一种光伏组件性能的衰减监测方法及系统 | |
US20120043453A1 (en) | Open-circuit voltage control system | |
KR20210133655A (ko) |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및 최대 전력점 추적 제어 방법 | |
Pilakkat et al. | Study of the importance of MPPT algorithm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under abrupt change in irradianc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 |
Sera et al. | A low-disturbance diagnostic function integrated in the PV arrays' MPPT algorithm | |
Sellami et al. | Improvement of perturb and observe method for PV array under 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s | |
Kim et al. | A novel hybrid MPPT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ystem | |
CN111198592A (zh) | 一种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及装置 | |
KR102223450B1 (ko) | 태양광 발전장치의 미스매치시 최적 제어방법 | |
KR101554546B1 (ko) | 가변 전압 증분의 mppt를 이용한 태양광 인버터의 효율 개선 방법 | |
Ghasemi et al. | Fas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for PV arrays under partial shaded conditions | |
Belyaev et al. | Estimation of photovoltaic module shading | |
JP6964904B2 (ja) | 光電変換素子の電流−電圧特性の推定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特性推定装置 | |
Lyden et al. |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 for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in photovoltaic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