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6490A -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6490A
CN113036490A CN202110348691.4A CN202110348691A CN113036490A CN 113036490 A CN113036490 A CN 113036490A CN 202110348691 A CN202110348691 A CN 202110348691A CN 113036490 A CN113036490 A CN 113036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ole
elastic
clamping
terminal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86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久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86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6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6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comprising a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公端子座、母端子座和护线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公端子座内的若干个公端子及安装在所述母端子座内的若干个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座包括公端子座体,所述公端子座体包括主体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两侧的卡爪,所述主体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卡合端和接线端,所述母端子座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所述母端子座与所述卡爪卡合,所述母端子与所述公端子一一对应,在所述母端子座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时,所述公端子能够与对应的母端子插接,所述护线外壳安装在所述接线端,所述护线外壳与所述卡爪卡合。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拆装方便,结构简单,并设有多重防呆结构和卡爪,公母端子连接更加安全和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泛指应用在电子信号及电源上的连接元件及其附属配件,是所有信号的桥梁,其质量会对电流的信号传输的可靠度产生影响,与各类电子系统与电气设备的运作息息相关,电连接器可分为公端的“插头”与母端的“插座”,为了确保插头插接至插座内后能稳定的进行传输,不会因为振动、晃动等外力影响轻易松脱,业者会将插头及插座的构型设计成相互匹配,以确保插接时的插头与插座的连接强度。而传统的电连接器结构复杂,插头与插座之间插接不够方便,且生产成本较高。而且有些传统的电连接器,插头与插座之间并未进行防呆设计,在插头与插座插接的过程中存在插反的情况,进而导致连接失败,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连接器或电路损坏。
在插头中一般会安装有公端子,而传统的电连接器,其公端子设计不够合理,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安装不够方便,在损坏时不易更换。
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简便,连接稳定的多芯数电连接器。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公端子座、母端子座、护线外壳、安装在所述公端子座内的若干个公端子及安装在所述母端子座内的若干个母端子,所述公端子座、母端子座和护线外壳同轴设置,所述公端子座包括公端子座体,所述公端子座体包括主体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两侧的卡爪,所述主体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卡合端和接线端,所述母端子座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所述母端子座与所述卡爪卡合,所述母端子与所述公端子一一对应,在所述母端子座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时,所述公端子能够与对应的母端子插接,所述护线外壳安装在所述接线端,所述护线外壳与所述卡爪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分别位于所述主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卡爪包括第一弹性卡爪和第二弹性卡爪,所述第一弹性卡爪的卡接端和第二弹性卡爪的卡接端分别朝向所述主体的卡合端,所述第一弹性卡爪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弹性卡爪位于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卡爪的外侧设有第一卡凸和第一按压结构,所述第二弹性卡爪的外侧设有第二卡凸和第二按压结构,所述第一按压结构和第二按压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之间,所述母端子座通过所述第一卡凸卡合在所述卡合端,所述护线外壳通过所述第二卡凸卡合在所述接线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弹性卡爪被驱动的与所述主体一侧抵触时,所述第一按压结构的上端面不低于所述第二按压结构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形成有内腔,所述卡合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接线端的一侧沿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内开设有若干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公端子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公端子的插接部伸入至所述内腔内,所述母端子座体的一端沿其轴线向外延伸有插入结构,若干个所述母端子安装在所述插入结构内,在所述母端子座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时,所述插入结构通过所述开口插入至所述内腔内,所述母端子能够与对应的公端子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入结构与所述内腔的内壁之间防呆设计;所述母端子座的另一端设有螺纹结构,所述母端子座通过所述螺纹结构配合螺母安装在待安装面;或所述母端子座的另一端设有固板结构,所述固板结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母端子座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母端子座通过所述固板结构配合紧固件安装在待安装面。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腔贯穿所述限位结构的延伸端,所述容置腔内朝向所述主体卡合端的内壁上开设有端子通孔,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距离,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均设有若干个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各自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容置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槽口与对应的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二部分内设有一组或两组容置腔,每一组容置腔内分别包括若干个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三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槽口与对应的第二容置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公端子还包括接线部,所述接线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端子通孔伸入至所述内腔内,所述接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或第二容置腔内,所述接线部包括连接部、弹性部、支撑部和压线部,所述插接部和弹性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插接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弹性部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朝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弯折,所述压线部通过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弹性部的一侧,所述压线部与所述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压线部和连接部之间,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与所述压线部抵触,所述压线部朝向所述第一槽口或第二槽口。
进一步的,所述压线部上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孔与所述第一槽口或第二槽口对应设置,每一个按键孔内均安装有按键,所述按键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抵触,所述按键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一槽口或第二槽口延伸至所述主体外;所述公端子座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上,所述后盖对应所述第二槽口的位置开设有按键通孔,所述按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按键通孔,所述后盖朝向所述限位结构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容置腔一一对应,所述后盖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上时,所述卡接凸起分别与位于对应容置腔内的公端子和按键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的一侧设有限位卡凸,所述第一容置腔在所述主体宽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有第一长条沉孔,所述第一长条沉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长条通孔的一宽侧端贯穿所述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的延伸端,所述限位卡凸能够在所述第一长条沉孔内沿所述第一长条通孔的宽度方向滑动,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第一长条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壁卡接;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主体宽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有第二长条沉孔,所述第二长条沉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一宽侧端贯穿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端,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一长侧端贯穿所述第二部分开设有第二槽口的侧壁,所述限位卡凸能够在所述第二长条沉孔内沿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宽度方向滑动,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后盖的内壁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护线外壳安装在所述主体的接线端时,所述限位结构插入至所述护线外壳内,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护线外壳的内壁之间防呆设计。
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座体两侧的卡爪采用复合式设计,第二弹性卡爪隐藏在第一弹性卡爪内,巧妙的利用了第一弹性卡爪自身的结构,保证了公端子座体外形的整体性;
(2)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座体第二弹性卡爪上的第二按压结构尺寸设计的较小,可以保证在按压第一弹性卡爪解锁线端时,不会触碰到第二按压结构,进而不会因误触而导致护线外壳解锁;
(3)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座与母端子座和护线外壳之间为防呆设计,可以保证在电连接器组装或连接时,方向不会错误;
(4)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座一端设计为凸字形,可以将多个公端子按照三排或四排的形式进行排布,保证在横向尺寸限制时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公端子,进而适配更多芯线的线缆。
(5)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座后盖一侧设有多个卡接凸起,可以与公端子座主体配合卡接,将公端子牢牢卡在公端子座内,进而保证在公母端子插接时,公端子不会发生晃动或位移,保证电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性;
(6)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座后盖与公端子座本体之间设置有防呆结构,保证后盖在与公端子座主体卡合时不会方向错误;
(7)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可由具有设定形状的金属板材冲压而成,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较低,配合按键可以实现线缆的快速解锁;
(8)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的弹性部与公端子其它部分为整体结构,没有其它部件,公端子在安装时安装简便,电连接器组装效率高;
(9)本申请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公端子的弹性部与压线部之间设置有预紧力,可以始终保证弹性部与压线部之间具有良好的夹持力,防止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弹性部与压线部之间加持力减弱而造成线缆松脱,进而导致电连接器连接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芯数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芯数电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端子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端子座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端子座体在第二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端子座体在第三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端子座体在侧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公端子座体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公端子在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公端子在第二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公端子在侧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公端子在第三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与第一种公端子配合使用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在去除公端子座体时第一种公端子、按键以及后盖之间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6为图15在A处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公端子在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公端子在第二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公端子在侧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与第二种公端子配合使用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在去除公端子座体时第二种公端子、按键以及后盖之间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2为图21在B处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线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护线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母端子座的在轴线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母端子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母端子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公端子座,11-公端子座体,111-主体,112-第一弹性卡爪,1121-第一卡凸,1122-第一按压结构,113-第二弹性卡爪,1131-第二卡凸,1132-第二按压结构,114-限位结构,1141-第一部分,1142-第二部分,1143-第三部分,1144-第一容置腔,11441-第一长条沉孔,1145-第二容置腔,11451-第二长条沉孔,1146-端子通孔,1147-第一槽口,1148-第二槽口,1149-长条凸起,115-长条凸起,116-卡接沉孔,1161-第三卡凸,117-导向沉孔,12-后盖,121-盖体,1211-第一卡接部分,1212-第二卡接部分,12121-按键通孔,1213-第三卡接部分,122-挂耳结构,1221-挂孔,123-穿线通孔,124-第一卡接凸起,125-第二卡接凸起,126-第三卡接凸起,127-第一卡槽,128-第二卡槽,129-导向卡凸,2-母端子座,21-插入结构,211-防呆凹槽,22-卡槽,23-螺纹结构,24-螺母,25-固板结构,3-护线外壳,31-卡槽,32-防呆凹槽,33-卡环结构,4-公端子,41-插接部,42-接线部,421-连接部,422-弹性部,4221-第一抵触部分,4222-第二抵触部分,4223-按键槽口,423-支撑部,424-压线部,4241-按键孔,425-导向部,426-过渡部,5-母端子,6-按键,61-限位卡凸,62-卡钩结构,63-抵触结构,7-线缆密封圈,8-尾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公端子座1、母端子座2和护线外壳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公端子座1内安装有若干个公端子4,所述母端子座2内安装有若干个母端子5。在本实施例中,以18芯电连接器为例进行方案阐述,即公端子座1和母端子座2内均设有18个端子。
如图3所示,所述公端子座1包括公端子座体11和后盖12,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公端子座体11的一侧。所述公端子座体11包括主体111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111两侧的卡爪。所述公端子座体11可以是经注塑一体成型。所述主体111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卡合端和接线端。所述主体111内形成有内腔,所述卡合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接线端的端面沿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有限位结构114。所述限位结构114内开设有若干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公端子4能够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公端子4的一端能够伸入至所述内腔内。
如图4至图8所示,所述卡爪分别位于所述主体1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卡爪包括第一弹性卡爪112和第二弹性卡爪113,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卡接端和第二弹性卡爪113的卡接端分别朝向所述主体111的卡合端。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与所述主体111的连接处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位于所述通孔内,即所述弹性卡爪为组合卡爪,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设于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外围。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用于与所述母端子座2卡接,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用于与所述护线外壳3卡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卡接端设有第一卡凸1121,所述第一卡凸1121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远离所述主体111的一侧,所述第一卡凸11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卡凸112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图4所示,图中展示的主体111,其第一弹性卡爪112在端部开有一槽口,将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端部分为两个子卡爪,且每一子卡爪上均设置有一个卡凸,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卡接的稳定性。当然,槽口的数量不做限制,比如也可以开设两个或其它多个,将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端部分为若干个子卡爪。又或是,不在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在端部开设槽口,直接在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一侧设置若干个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卡凸1121。所述第一卡凸1121靠近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端部设有倒角,该倒角延伸至所述第一卡凸1121上,且该倒角面远离所述主体111的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方向倾斜,此结构设计可以保证能够与母端子座2顺利卡接。所述第一卡凸1121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端部的一侧面为倾斜设计,即所述第一卡凸1121的卡接面为倾斜设计,该卡接面远离所述主体111的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方向倾斜,此结构设计可以增加所述第一卡凸1121卡接的牢靠性。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上设有第一按压结构1122。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设于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远离所述主体111的一侧,即所述第一卡凸112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位于所述第一卡凸1121和所述通孔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优选为长条凸起状,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优选由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长条凸起或凹槽构成,可以起到增大摩擦的作用。另外,为了防止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过厚而导致冷却不均,进而导致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变形,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可以采用偷料设计,即将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设计为中空的。
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上设有第二按压结构1132和第二卡凸1131。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和第二卡凸1131均位于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远离所述主体111的一侧。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靠近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端部设置,即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卡接端。所述第二卡凸1131位于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在所述主体111接线端的一侧,即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和第二按压结构11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凸1121和第二卡凸1131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优选为长条凸起状。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优选由多条平行间隔设置的长条凸起或凹槽构成,可以起到增大摩擦的作用。所述第二卡凸11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卡凸1131远离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一侧为斜面设计,该斜面远离所述主体111的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方向倾斜,此结构设计,可以保证能够顺利的与所述护线外壳3卡接。所述第二卡凸1131朝向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一侧为斜面设计,即所述第二卡凸1131的卡接面为倾斜式设计,该卡接面远离所述主体111的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方向倾斜,此结构设计可以增加所述第二卡凸1131卡接的牢靠性。所述第二卡凸11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所述第二卡凸1131为多个时,优选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母端子座2通过所述第一卡凸1121卡合在所述主体111的卡合端,所述护线外壳3通过所述第二卡凸1131卡合在所述主体111的接线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护线外壳3拆卸的频率较低,因此需要按压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次数比较少。所以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的大小和厚度设计的较大一些,可以保证使用者手指按压方便。而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大小和厚度设计的较小一些,以保证在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被驱动的(比如手指按压)与所述主体111一侧抵触时,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的上端面不低于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上端面,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在按压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解锁母端子座2的过程中不会误触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
所述容置腔贯穿所述限位结构114的延伸端。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限位结构114沿所述主体111的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1141、第二部分1142和第三部分1143,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141的延伸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1141和第三部分1143的延伸距离相同,所述限位结构114整体截面呈凸字形。适应的,所述主体111在对应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内腔伸入至所述限位结构114内。由于本实施例以18芯电连接器为例,故优选在所述第一部分1141和第三部分1143内分别设置6个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容置腔1144,在所述第二部分1142内设置6个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容置腔114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41和第三部分1143在各自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6个第一槽口1147,所述第一槽口1147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槽口1147与对应的第一容置腔1144连通。所述第二部分1142朝向所述第一部分1141或第三部分1143的侧壁上开设有6个第二槽口1148,所述第二槽口1148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145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槽口1148与对应的第二容置腔1145连通。需要知道的是,以上实施例内容所阐述的公端子座1为三排式设计,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公端子座1也可以为四排式设计,即所述第二部分1142内设置两组容置腔,每一组容置腔内分别包括若干个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容置腔1145。对应的,所述第二部分1142朝向所述第一部分1141和所述第三部分1143的侧壁上分别开设若干个第二槽口1148。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槽口1147和第二槽口1148优选为L形,包括竖向槽口和横向槽口,所述竖向槽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一致,且一侧内壁与对应容置腔在所述主体111长度方向上的侧壁平齐。所述横向槽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靠近所述限位结构114的端部设置,并贯穿所述限位结构114的端面。所述竖向槽口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主体111一侧,且所述主体111一侧在所述第一槽口1147内设置有导向凸起。
每一个容置腔内朝向所述主体111卡合端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端子通孔1146,如图8所示。所述端子通孔1146连通所述容置腔与所述主体111内腔。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内的端子通孔1146靠近所述第二部分1142设置,所述第二容置腔1145内的端子通孔1146靠近所述第一部分1141或第三部分1143设置。
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41、第二部分1142和第三部分1143在所述主体1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沉孔116。所述卡接沉孔116的一侧贯穿所述限位结构114的延伸端。所述卡接沉孔116的孔底设置有第三卡凸1161。所述后盖12通过所述卡接沉孔116和第三卡凸1161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对应所述第一部分1141的卡接沉孔116和对应第三部分1143的卡接沉孔116在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不同。不同的尺寸设计,可以与所述后盖12相配合,起到防呆作用,避免所述后盖12在卡接时方向错误。
所述主体111内腔的内壁和所述限位结构1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呆结构。所述主体111内腔内的防呆结构优选为两条长条凸起115,所述长条凸起11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一致,两条长条凸起115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111内腔在主体111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上,且所述长条凸起115为偏轴设计,即所述长条凸起115朝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偏移一定距离,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限位结构114两侧的防呆结构优选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长条凸起1149,两条长条凸起114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一致,如图4所示,两条凸起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主体11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1142两侧的卡接沉孔116壁平齐,且该两条长条凸起1149为偏轴设计,即两条长条凸起1149朝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偏移一定距离,又或位于所述限位结构114两侧的长条凸起1149之间的距离不一致。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在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有第一长条沉孔11441,即所述第一槽口1147与之平齐的内壁。所述第一长条沉孔114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长条沉孔11441的一宽侧端贯穿所述第一部分1141或第三部分1143的延伸端,所述第一长条沉孔11441靠近所述第一槽口1147。所述第二容置腔1145在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有第二长条沉孔11451,即所述第二槽口1148与之平齐的内壁。所述第二长条沉孔1145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一宽侧端贯穿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延伸端,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一长侧端贯穿所述第二部分1142开设有第二槽口1148的侧壁。所述第二容置腔1145在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有导向沉孔117,所述导向沉孔117的一侧端贯穿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延伸端。
所述后盖12包括盖体121和若干个挂耳结构122,如图3和图9所示。若干个所述挂耳结构122对称设于所述盖体121在轴线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盖体121沿其宽度方向分别具有卡接端和穿线端。所述挂耳结构122的挂接方向与所述穿线端的朝向一致。所述盖体121的径向截面形状呈凸字状,所述盖体12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卡接部分1211、第二卡接部分1212和第三卡接部分1213。所述第二卡接部分1212朝所述盖体121穿线端的一侧外凸,所述第二卡接部分1212内形成有卡接容置腔,所述穿线端的端面开设有若干个穿线通孔123。所述第一卡接部分1211的多个穿线通孔123排成一排,所述第二卡接部分1212的多个穿线通孔123排成一排或两排,所述第三卡接部分1213的多个穿线通孔123排成一排,每一排中的多个穿线通孔123分别沿所述盖体121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穿线通孔123与容置腔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卡接部分1211的卡接端和第三卡接部分1213的卡接端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接凸起124,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1211或第三卡接部分1213上的穿线通孔123一一对应,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位于对应穿线通孔123在所述盖体121轴线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的一端与所述盖体121的一端平齐,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所述斜面端朝远离所述盖体121中间位置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朝向对应穿线通孔123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接凸起126,所述第三卡接凸起12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三卡接凸起126位于对应穿线通孔123的一侧,所述第三卡接凸起126的一侧与所述盖体121的一端平齐。在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插入至所述第一槽口1147的竖向槽口内,所述第三卡接凸起126插入至所述第一槽口1147的横向槽口内,即所述第三卡接凸起126与和其连接的部分第一卡接凸起124共同组成一个与所述第一槽口1147形状一致的L形卡接凸起。
所述第二卡接部分1212在所述盖体121宽度方向上的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二卡接凸起125,所述第二卡接部分1212在所述盖体121长度方向上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按键通孔12121,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按键通孔12121和第二卡接部分1212上的穿线通孔123一一对应,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位于对应穿线通孔123在所述盖体121轴线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1212的内壁连接。所述按键通孔12121位于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与第一卡接部分1211或第三卡接部分1213之间,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的另一端为斜面端,所述斜面端朝远离所述盖体121中间位置的方向倾斜。所述按键通孔12121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分1211或第三卡接部分1213导的位置还设有导向凸起。在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插入至所述第二槽口1148的竖向槽口内。
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和第二卡接凸起125远离所述盖体12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如图9所示。所述卡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卡槽127和第二卡槽128,所述第一卡槽127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卡槽127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或第二卡接凸起125在所述盖体121轴线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卡槽12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卡槽128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的斜面端或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的斜面端,且所述第二卡槽128还贯穿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或第二卡接凸起125远离对应穿线通孔123的一侧。即所述卡槽为由第一卡槽127和第二卡槽128构成的L形卡槽。
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和第二卡接凸起125在各自远离对应穿线通孔123的一侧分别设有导向卡凸129,在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上的导线卡凸卡接在所述第一长条沉孔11441内,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上的导向卡凸129卡接在所述导向沉孔117内。
所述第一卡接部分1211、第二卡接部分1212及第三卡接部分1213在各自沿所述盖体121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个挂耳结构122。所述挂耳结构1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挂耳结构12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挂耳结构122上开设有挂孔1221,所述挂孔122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盖体121的轴线方向一致。在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挂耳结构122插入至所述限位结构114上对应的卡接沉孔116内,所述挂耳结构122上的挂孔1221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卡凸1161卡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分1211两侧挂耳结构122的宽度与所述第三卡接部分1213两侧挂耳结构122的宽度不相同。此结构设计起到防呆作用,可以避免所述后盖12在卡接时方向错误。
如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端子4,其包括接线部42和插接部41。所述公端子4为由一块具有设定形状的金属板材经多次冲压一体成型。金属板材优选为磷青铜材质。所述接线部42包括连接部421、弹性部422、支撑部423和压线部424。所述插接部41和弹性部422分别与所述连接部421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插接部4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弹性部422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连接部4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朝所述插接部41的方向弯折,所述压线部424通过所述支撑部423与所述连接部421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支撑部423位于所述弹性部422的一侧,所述压线部424与所述连接部421相对设置,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压线部424和连接部421之间,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与所述压线部424抵触,所述压线部424上开设有按键孔4241。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与所述压线部424之间具有预紧力,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弹性部422的自由端与所述压线部424之间一直保持具有一定的夹持力。
如图13所示,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包括第一抵触部分4221和第二抵触部分4222,所述第一抵触部分4221与所述压线部424相抵触。所述第二抵触部分4222位于所述按键孔4241内,所述第二抵触部分4222为弧状,所述第二抵触部分4222朝所述连接部421的方向弯曲,此结构设计可以保证按键6在通过所述第二抵触部分4222按压所述弹性部422时更加稳定。所述压线部424在远离所述插接部41的一端延伸有导向部425,所述导向部425的自由端朝远离所述弹性部422的方向倾斜,所述导向部425起到导向作用,此结构可以保证线缆能够顺利的插入至所述接线部42内。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插接部41由金属板材受到冲压,所述金属板材两宽端对应所述插接部41的位置分别向中间弯折而成。所述插接部41由金属板材受到冲压,所述金属板材两宽端对应所述插接部41的位置分别向中间翻折至两层而成。在所述公端子4安装在容置腔内时,所述公端子4的插接部41通过端子通孔1146插入至所述公端子座体11主体111的内腔内,所述公端子4的接线部4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或第二容置腔1145内,所述压线部424上的按键孔4241朝向所述第一槽口1147或第二槽口1148。每一个公端子4的按键孔4241内均安装有一个按键6。上述公端子4配合的按键6优选为如图14所示结构,该按键6的一端开设有缺口,形成一卡钩结构62和一抵触结构63,且在该卡钩的外侧设有限位卡凸61。所述按键6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滑结构。所述按键6的一侧还设有导向凹槽。所述按键6安装在所述限位结构114的第一部分1141或第三部分1143上时,所述按键6开有缺口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槽口1147的竖向槽口,所述导向凹槽通过所述第一槽口1147内的导向凸起导向。所述抵触结构63通过所述公端子4上的按键孔4241与所述弹性部422的第二抵触部分4222抵触,所述卡钩结构62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内壁的第一长条沉孔11441卡接,所述限位卡凸61能够在所述第一长条沉孔11441内沿所述第一长条通孔的宽度方向滑动,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第一长条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一侧壁卡接。所述按键6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一槽口1147的竖向槽口延伸至所述主体111外。当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后盖12的第一卡接凸起124的端部与所述按键6抵触,所述第一卡接凸起124的卡槽与所述公端子4抵触。所述按键6安装在所述限位结构114的第二部分1142上时,所述按键6开有缺口的一端通过所述限位部分第二部分1142上的按键通孔12121插入至所述第二槽口1148的竖向槽口,所述按键6的导向凹槽通过所述按键通孔12121内的导向凸起导向。所述抵触结构63穿过所述公端子4上的按键孔4241与所述弹性部422的第二抵触部分4222抵触,所述卡钩结构62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145内壁的第二长条沉孔11451卡接,所述限位卡凸61能够在所述第二长条沉孔11451内沿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宽度方向滑动,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后盖12的内壁卡接。所述按键6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二槽口1148的竖向槽口并穿过所述按键通孔12121延伸至所述主体111外。当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后盖12的第二卡接凸起125的端部与所述按键6抵触,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的卡槽与所述公端子4抵触,如图15和16所示。
如图17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公端子4,与上述公端子4不同的是,所述弹性部422靠近所述支撑部423的一侧开设有按键槽口4223。所述按键孔4241自所述压线部424延伸至所述支撑部423。所述插接部41由金属板材受到冲压,所述金属板材两宽端对应所述插接部41的位置分别向中间翻折而不重叠。所述插接部41与所述连接部421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过渡部426,所述插接部41与所述连接部421之间通过所述过渡部426进行过渡。与之配合的按键6优选为如图20所示结构,该按键6的底端设有通孔,所述按键6的底端通过所述按键槽口4223套设在所述弹性部422的第二抵触部分4222上。所述按键6的一侧设有限位卡凸61。所述按键6的底端朝向所述支撑部423的一边角为切角设计,该切角设计可以保证按键6在按压的过程中,不会被所述支撑部423上按键孔4241的边缘卡住。此种公端子4和按键6与所述公端子座1之间的安装关系与上述方案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当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后盖12的第二卡接凸起125的端部与所述按键6抵触,所述第二卡接凸起125的卡槽与所述公端子4抵触,如图21和22所示。
如图1所示,所述护线外壳3安装在所述接线端,所述护线外壳3与所述卡爪卡合。所述护线外壳3的内壁设有卡槽31和防呆凹槽32。所述护线外壳3安装在所述主体111的接线端时,所述限位结构114插入至所述护线外壳3内,所述主体111第二弹性卡爪113上的第二卡凸1131与所述护线外壳3内壁的卡槽31卡接,所述限位结构114上的防呆结构与所述护线外壳3内壁的防呆凹槽32配合插接。所述护线外壳3内壁的卡槽31可以为沉孔,如图23所示,也可以为通孔,如图24所示。所述护线尾盖远离所述公端子座1的一端设置有卡环结构33和螺纹结构,线缆从所述卡环结构33内穿入至所述护线外壳3内与所述公端子座1内的公端子4连接,之后通过尾螺母8紧固。所述卡环结构33可以是与所述护线尾盖一体成型的,如图23所示;也可以是分体式的,如图24所示,所述卡环结构33与所述护线外壳3之间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卡环结构33内还设置有线缆密封圈7,所述线缆密封圈7套设在线缆和卡环结构33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母端子座2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所述母端子座2上设有卡槽22,所述母端子座2通过所述卡槽22与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上的第一卡凸1121卡接。所述母端子5与所述公端子4一一对应,如图25所示。在所述母端子座2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时,所述公端子4能够与对应的母端子5插接。所述母端子座2体的一端沿其轴线向外延伸有插入结构21,如图26或图27所示。若干个所述母端子5安装在所述插入结构21内。在所述母端子座2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时,所述插入结构21通过所述开口插入至所述公端子座体11主体111的内腔内,所述母端子5能够与对应的公端子4插接。所述插入结构21上设有防呆凹槽211,与所述公端子座体11主体111内腔的长条凸起115配合插接,在所述插入结构21插入至所述公端子座体11主体111的内腔内时,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防呆作用,防止所述插入结构21插入方向错误。
本实施例的母端子座2可以在其另一端设有螺纹结构23,如图26所示,所述母端子座2通过所述螺纹结构23配合螺母24安装在待安装面。本实施例的母端子座2也可以在其另一端设有固板结构25,如图27所示,所述固板结构25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母端子座2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母端子座2通过所述固板结构25配合紧固件安装在待安装面。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公端子座(1)、母端子座(2)、护线外壳(3)、安装在所述公端子座(1)内的若干个公端子(4)及安装在所述母端子座(2)内的若干个母端子(5),所述公端子座(1)、母端子座(2)和护线外壳(3)同轴设置,所述公端子座(1)包括公端子座体(11),所述公端子座体(11)包括主体(111)和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111)两侧的卡爪,所述主体(111)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卡合端和接线端,所述母端子座(2)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所述母端子座(2)与所述卡爪卡合,所述母端子(5)与所述公端子(4)一一对应,在所述母端子座(2)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时,所述公端子(4)能够与对应的母端子(5)插接,所述护线外壳(3)安装在所述接线端,所述护线外壳(3)与所述卡爪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分别位于所述主体(1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卡爪包括第一弹性卡爪(112)和第二弹性卡爪(113),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卡接端和第二弹性卡爪(113)的卡接端分别朝向所述主体(111)的卡合端,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内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位于所述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的外侧设有第一卡凸(1121)和第一按压结构(1122),所述第二弹性卡爪(113)的外侧设有第二卡凸(1131)和第二按压结构(1132),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和第二按压结构(11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凸(1121)和第二卡凸(1131)之间,所述母端子座(2)通过所述第一卡凸(1121)卡合在所述卡合端,所述护线外壳(3)通过所述第二卡凸(1131)卡合在所述接线端,
其中,在所述第一弹性卡爪(112)被驱动的与所述主体(111)一侧抵触时,所述第一按压结构(1122)的上端面不低于所述第二按压结构(1132)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1)内形成有内腔,所述卡合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接线端的一侧沿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有限位结构(114),所述限位结构(114)内开设有若干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公端子(4)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公端子(4)的插接部(41)伸入至所述内腔内,所述母端子座(2)体的一端沿其轴线向外延伸有插入结构(21),若干个所述母端子(5)安装在所述插入结构(21)内,在所述母端子座(2)安装在所述卡合端时,所述插入结构(21)通过所述开口插入至所述内腔内,所述母端子(5)能够与对应的公端子(4)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结构(21)与所述内腔的内壁之间防呆设计;
所述母端子座(2)的另一端设有螺纹结构(23),所述母端子座(2)通过所述螺纹结构(23)配合螺母(24)安装在待安装面;或
所述母端子座(2)的另一端设有固板结构(25),所述固板结构(25)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母端子座(2)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母端子座(2)通过所述固板结构(25)配合紧固件安装在待安装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贯穿所述限位结构(114)的延伸端,所述容置腔内朝向所述主体(111)卡合端的内壁上开设有端子通孔(1146),所述限位结构(114)沿所述主体(111)的宽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部分(1141)、第二部分(1142)和第三部分(1143),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延伸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141)的延伸距离,所述第一部分(1141)和第三部分(1143)内均设有若干个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容置腔(1144),所述第一部分(1141)和第三部分(1143)在各自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槽口(1147),所述第一槽口(1147)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槽口(1147)与对应的第一容置腔(1144)连通,所述第二部分(1142)内设有一组或两组容置腔,每一组容置腔内分别包括若干个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容置腔(1145),所述第二部分(1142)朝向所述第一部分(1141)和/或所述第三部分(114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槽口(1148),所述第二槽口(1148)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145)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槽口(1148)与对应的第二容置腔(114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子(4)还包括接线部(42),所述接线部(42)与所述插接部(41)连接,所述插接部(41)通过所述端子通孔(1146)伸入至所述内腔内,所述接线部(4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或第二容置腔(1145)内,所述接线部(42)包括连接部(421)、弹性部(422)、支撑部(423)和压线部(424),所述插接部(41)和弹性部(422)分别与所述连接部(421)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所述插接部(4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弹性部(422)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连接部(42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朝所述插接部(41)的方向弯折,所述压线部(424)通过所述支撑部(423)与所述连接部(421)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所述支撑部(423)位于所述弹性部(422)的一侧,所述压线部(424)与所述连接部(421)相对设置,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压线部(424)和连接部(421)之间,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与所述压线部(424)抵触,所述压线部(424)朝向所述第一槽口(1147)或第二槽口(114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424)上开设有按键孔(4241),所述按键孔(4241)与所述第一槽口(1147)或第二槽口(1148)对应设置,每一个按键孔(4241)内均安装有按键(6),所述按键(6)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422)的自由端抵触,所述按键(6)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一槽口(1147)或第二槽口(1148)延伸至所述主体(111)外;
所述公端子座(1)还包括后盖(12),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所述后盖(12)对应所述第二槽口(1148)的位置开设有按键通孔(12121),所述按键(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按键通孔(12121),所述后盖(12)朝向所述限位结构(114)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容置腔一一对应,所述后盖(12)卡合在所述限位结构(114)上时,所述卡接凸起分别与位于对应容置腔内的公端子(4)和按键(6)相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6)的一侧设有限位卡凸(61),
所述第一容置腔(1144)在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有第一长条沉孔(11441),所述第一长条沉孔(114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长条通孔的一宽侧端贯穿所述第一部分(1141)或第三部分(1143)的延伸端,所述限位卡凸(61)能够在所述第一长条沉孔(11441)内沿所述第一长条通孔的宽度方向滑动,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第一长条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一侧壁卡接;
所述第二容置腔(1145)在所述主体(111)宽度方向上的一内壁设有第二长条沉孔(11451),所述第二长条沉孔(1145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11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一宽侧端贯穿所述第二部分(1142)的延伸端,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一长侧端贯穿所述第二部分(1142)开设有第二槽口(1148)的侧壁,所述限位卡凸(61)能够在所述第二长条沉孔(11451)内沿所述第二长条通孔的宽度方向滑动,且所述限位凸起能够与所述后盖(12)的内壁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芯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外壳(3)安装在所述主体(111)的接线端时,所述限位结构(114)插入至所述护线外壳(3)内,所述限位结构(114)与所述护线外壳(3)的内壁之间防呆设计。
CN202110348691.4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Pending CN113036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8691.4A CN113036490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8691.4A CN113036490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6490A true CN113036490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3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8691.4A Pending CN113036490A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64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5718A (zh) * 2022-04-12 2022-07-08 浙江珠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销式防脱连接器
CN115249915A (zh) * 2021-11-12 2022-10-28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9915A (zh) * 2021-11-12 2022-10-28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CN114725718A (zh) * 2022-04-12 2022-07-08 浙江珠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销式防脱连接器
CN114725718B (zh) * 2022-04-12 2022-11-29 浙江珠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销式防脱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38108B2 (en) Connector with plural housings accommodated in a casing
JP2627357B2 (ja) ダブルロック型電気コネクタ
US20020077002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2007006614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nn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3036490A (zh)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JP3080186U (ja) コネクタ
JPH0511667Y2 (zh)
US474937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ouble lock arrangement for the electrical contacts
JPH0826422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5834760U (zh)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CN214957483U (zh) 一种公端子座体
US83428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ocking member having latch structure thereof
CN214957484U (zh) 一种公端子座后盖
US6203379B1 (en) Spacer for modular jack assembly
CN21401329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7009778U (zh) 端子锁定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JP2964442B2 (ja) 2重係止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CN216312249U (zh) 一种改进型多芯数电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20628375U (zh) 一种内置式锁扣电连接器
KR200431601Y1 (ko) 커넥터
KR200227805Y1 (ko) 커넥터
CN214899013U (zh) 一种板端端子座
CN213753244U (zh) 一种连接器的插头
CN214899012U (zh) 一种线端端子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