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3042A -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33042A CN113033042A CN202110251336.5A CN202110251336A CN113033042A CN 113033042 A CN113033042 A CN 113033042A CN 202110251336 A CN202110251336 A CN 202110251336A CN 113033042 A CN113033042 A CN 1130330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e
- natural
- fitting
- pores
- continuous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11153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513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25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silicon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 [Si+]#[C-]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10271 silicon carb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591 computed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835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82 B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Bor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B PZNSFCLAULLKQ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KZHJGOXRZJKJNY-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Si]=O.O=[Al]O[Al]=O.O=[Al]O[Al]=O.O=[Al]O[Al]=O KZHJGOXRZJKJN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group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63 mul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53 protective coatin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96 pyrolytic carb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17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29 gener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1—Design or setup of recognition systems or techniques; Extraction of features in feature spac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 G06F18/213—Feature extraction, e.g. by transforming the feature space; Summarisation; Mappings, e.g. subspace methods
- G06F18/2135—Feature extraction, e.g. by transforming the feature space; Summarisation; Mappings, e.g. subspace methods based on approximation criteria, e.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60/00—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or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their design, synthesis, processing, characterisation or utilis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6—Composi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解决现有统计分析方法极少考虑自然孔隙实际形状、方向及分布等特征信息,导致研究人员难以准确预测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和构件使用寿命的问题。1)对复合材料进行断层扫描,通过阈值分割提取所有自然孔隙的数字化特征;2)对自然孔隙进行四面体有限元网格划分,得到其节点坐标矩阵和单元组成矩阵;3)提取自然孔隙的四面体单元组成,确定自然孔隙中心坐标矩阵;4)对自然孔隙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自然孔隙的主轴方向;5)对自然孔隙进行形状优化拟合,获得其最佳拟合参数,包括孔隙形状、尺寸和方向;6)对所有自然孔隙的拟合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微结构仿真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由于具备耐高温、耐磨、低密度、高韧性等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和院校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改良、生产工艺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待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其性能。虽然中国近年来在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其他国家相比,在基础理论、试验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
CMC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基体及增韧相内存有大量的缺陷,包括孔隙、裂纹、初始损伤等,此类缺陷对材料的宏观性能和服役安全影响显著。目前,实验测试仍是研究CMC性能最常用的方法,但该过程成本极高,周期长,且获得的数据通常存在很大差异。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计算理论的飞速发展,数值模拟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力工具;有限元法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是一种定量评价孔洞、裂纹等缺陷对CMC材料和构件性能影响的可行方法。此外,CMC制备过程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在不同相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增韧相抗氧化、材料宏观性能精确预测和内部损伤跨尺度表征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一些商业软件(例如AVIZO等)可实现对生物组织、CMC等材料内孔隙半径、分布等信息的统计分析,但往往极少考虑自然孔隙实际形状、方向及分布等特征信息,从而影响研究人员准确预测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和构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统计分析方法极少考虑自然孔隙实际形状、方向及分布等特征信息,导致研究人员难以准确预测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和构件使用寿命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断层扫描,通过阈值分割提取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所有自然孔隙的数字化特征;
2)利用步骤1)获得的数字化特征,对每个自然孔隙进行四面体有限元网格划分,得到其节点坐标矩阵和单元组成矩阵;
3)利用步骤2)得到的节点坐标矩阵与单元组成矩阵,提取每个自然孔隙的四面体单元组成,并确定每个自然孔隙中心坐标矩阵;
4)对每个自然孔隙,利用步骤3)获得的中心坐标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自然孔隙的三个主轴方向;
5)利用步骤4)得到的三个主轴方向,对每个自然孔隙进行形状优化拟合,获得每个自然孔隙的最佳拟合参数,所述拟合参数包括孔隙形状、尺寸和方向;
6)对所有自然孔隙的拟合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自然孔隙的特征信息,即三个主轴(a、b、c)长度、形状控制参数n、以及欧拉角(α、β、γ)。
进一步地,步骤1)具体是:
1.1)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断层扫描,智能识别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的所有自然孔隙,获得自然孔隙的图像及数据;
1.2)对步骤1.1)获得的图像及数据进行拆分,并通过设置纤维、基体以及孔隙间不同的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所有自然孔隙的数字化特征。
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是:
3.1)选取节点坐标矩阵中的一个节点,以该节点为目标,筛选出包含该节点的所有四面体单元;
3.2)筛选出步骤3.1)所有四面体单元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节点;
3.3)以步骤3.2)筛选出的所有四面体单元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节点中的各个节点为顶点,筛选包含该节点的四面体单元,直至筛选出所有相关联的四面体单元,此时,筛选出的所有四面体单元属于同一个自然孔隙区域;
3.4)使用步骤3.1)~3.3)的方法,遍历所有四面体单元,直至所有四面体单元都找到其对应的自然孔隙;
3.5)计算每个自然孔隙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的中心坐标,并产生每个自然孔隙对应的中心坐标矩阵。
按照上述步骤获得每个自然孔隙的中心坐标矩阵,更加简便,实操性强。
进一步地,步骤4)具体是:
4.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义有n个样本数据,构成的样本数据集为A={X1,X2,X3,...,Xn};
其中Xi(i=1,2,3,...,n)代表一个样本,是一个m维数据,即Xi={x1,x2,x3,...,xm},代表Xi有m个评价指标;
其中:
4.2)计算协方差矩阵
协方差矩阵公式如下
其中,rij=rji,而
4.3)计算协方差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定义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为λi,且有λ1≥λ2≥…≥λm≥0,对应的特征向量为e1,e2,…,em,其中,ej=(e1j,e2j,…,emj)T,则特征向量组成m个新的指标变量:
其中,y1是第一主成分,y2是第二主成分,……,ym是第m主成分。
4.4)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协方差矩阵的m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两两垂直;由此确定自然孔隙的主轴方向。
进一步地,步骤4)中,m为3,得到三个相互垂直的特征向量,分别代表自然孔隙的三个主轴方向。
进一步地,步骤5)具体为:
5.1)计算自然孔隙的体积Vp,计算公式为:
其中,Vpi代表自然孔隙中第i个四面体单元的体积,其计算方式为:
式中,(xj,yj,zj)(j=1,2,3,4)表示第i个四面体单元四个顶点的坐标;
5.2)计算自然孔隙拟合形状的体积,过程如下:
5.2.1)计算自然孔隙区域的中心坐标(xc,yc,zc);
计算所有四面体单元的中心点坐标(xic,yic,zic),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yij,zij)表示第i个四面体的第j个节点的坐标值,j=1,2,3,4:
5.2.2)对自然孔隙进行拟合,得到最佳的拟合形状,拟合控制方程为:
其中,x,y,z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坐标;a,b,c分别表示孔隙形状沿三个主轴的长度,即x、y、z方向上的长度,通过改变a、b、c调整形状的长度、宽度、高度;n为孔隙形状控制参数;
5.3)采用水平集方法对拟合形状在已经划分好四面体网格的矩形空间进行切割,切割所用的形状控制方程为:
其中,a,b,c分别表示孔隙形状沿三个主轴的长度;n为孔隙形状控制参数;对于所有满足控制方程的四面体,均标记为拟合孔隙内单元,筛选此类四面体单元,并提取其节点坐标与单元连接矩阵;
利用步骤5.1)中的方法,计算拟合所得孔隙的体积,记为Vf;
5.4)获取最佳孔隙形状,其量化指标使用方程:
其中,Vp表示自然孔隙的体积,Vf表示拟合孔隙的体积,Vc表示两者公共部分的体积;E越大,表示拟合形状与真实形状越接近,说明结果越好;
5.5)通过旋转方程实现拟合孔隙形状在空间中绕三轴随机旋转
采用整体坐标系(x,y,z)和拟合得到的主轴坐标系(x(r),y(r),z(r));
旋转方程表示为:
将旋转方程应用于拟合孔隙坐标轴的旋转,如下:
[(xi,r-xc)(yi,r-yc)(zi,r-zc)]T=R[(xi-xc)(yi-yc)(zi-zc)]
其中,xi,r,yi,r,zi,r为旋转后的坐标;xi,yi,zi为初始坐标。
进一步地,步骤6)具体是:
对获得的所有自然孔隙的最佳孔隙形状、尺寸和方向进行输出并保存,并针对获取得到的不同孔隙信息采用合适的间隔做柱状图统计,得到孔隙参数信息的分布图,掌握自然孔隙的特征信息即三个主轴(a、b、c)的长度、形状控制参数n、以及欧拉角(α、β、γ),根据自然孔隙的特征信息,研究人员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模拟,可准确预测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和构件使用寿命;其中,分布直方图的因变量是每个区间内孔隙的孔隙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进一步地,步骤5)中,a=b=c,且n=2时,孔隙为球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纤维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或莫来石纤维;陶瓷基体为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或氧化物;在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热解碳或氮化硼界面层;在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硼化物、氮化物或氧化物物保护涂层。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以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自然孔隙特征及其对材料性能和构件安全服役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统计3D复杂自然孔隙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计算机断层扫面数据,得到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部真实的三维孔隙图像及数据;然后,提取材料内孔隙信息,获得材料内真实孔隙的数字化描述;之后,对提取的孔隙特征进行四面体网格离散,并提取所有孔隙的节点信息矩阵和单元组成矩阵;进而提取每个孔隙的四面体单元组成,并确定孔隙中心位置;逐个对得到的孔隙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孔隙的主轴方向;进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拟合优化,获得最佳的孔隙形状、尺寸和角度,最后输出和保存结果。整个过程充分考虑了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部真实3D复杂孔隙特征的真实构成、形态、分布等特征,并统计获得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自然孔隙特征的尺寸、形状、分布等统计信息,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准确预测和构件安全服役提供了有效且准确的输入数据,有助于实现CMC材料及构件的数字孪生实现及全寿命管理。
2.本发明是一种智能提取和统计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三维非规则自然孔隙信息的通用方法,智能提取和自动统计内自然孔隙大小、形状、方向、分布规律等特征信息的通用数字化生成方法,该方法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影响机制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指导制备新型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和CMC构件精准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拟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自动识别和数字化特征提取示意图,其中,(a)为2D Cf/SiC重建孔隙的图像,(b)为2.5D Cf/SiC重建孔隙的图像,(C)为3DCf/SiC重建孔隙的图像;
图3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部分自然孔隙的四面体划分示意图;
图4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部分自然孔隙的四面体单元组成提取示意图;
图5为孔隙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6为自然孔隙逼近效果图,其中,(a)、(b)、(c)、(d)、(e)、(f)分别代表不同孔隙拟合结果效果图;
图7为自然孔隙旋转方向实现思路,其中,(a)包含形状参数a、b、c和n,(b)包含欧拉角α、β、γ;
图8~图15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3D孔隙信息统计信息图;
其中,图8为孔隙形状的分布(对应于形状指数n的分布),图9为孔隙主轴a的分布,图10为孔隙主轴b的分布,图11为孔隙主轴c的分布,图12为孔隙体积的分布,图13为欧拉角α的分布,图14为欧拉角β的分布,图15为欧拉角γ的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智能识别陶瓷材料纤维丝及束尺度3D非规则孔隙和自动建模/统计孔隙形状/尺寸/分布等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实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特征的智能识别、自动拆分和数字化特征提取,如图2所示;
1.1)利用计算机断层扫(CT)描技术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CMC)进行断层扫描,智能识别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的所有自然孔隙,获得自然孔隙的图像及数据;
1.2)对步骤1.1)获得的图像及数据进行拆分,并通过设置纤维、基体以及孔隙间不同的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自然孔隙的数字化特征。
2)利用步骤1)获得的数字化特征,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每个自然孔隙进行四面体有限元网格划分,得到其节点坐标矩阵和单元组成矩阵;部分孔隙单元四面体划分如图3所示;
3)利用步骤2)得到的节点坐标矩阵与单元组成矩阵,提取每个自然孔隙的四面体单元组成,并确定每个自然孔隙的中心坐标矩阵;
3.1)随机选取节点坐标矩阵中的一个节点,以该节点为目标,筛选出包含该节点的所有四面体;
3.2)筛选出步骤3.1)所有四面体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节点;
3.3)以步骤3.2)筛选出的所有四面体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节点中的各个节点为顶点,继续筛选包含该节点的四面体单元,直至筛选出所有相关联的四面体单元,停止搜索,此时,筛选出的所有四面体单元属于同一个自然孔隙区域;
3.4)使用步骤3.1)~3.3)的方法,遍历所有四面体单元,直至所有四面体单元都找到其对应的自然孔隙;部分孔隙的四面体单元组成提取如图4所示;
3.5)计算每个自然孔隙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的中心坐标,并产生每个自然孔隙对应的中心坐标矩阵。
4)对每个自然孔隙,利用步骤3)获得的中心坐标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自然孔隙最佳逼近主轴方向;
4.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义有n个样本数据,构成的样本数据集为A={X1,X2,X3,…,Xn};
其中Xi(i=1,2,3,...,n)代表一个样本,是一个m维数据,即Xi={x1,x2,x3,...,xm},代表Xi有m个评价指标;
其中:
4.2)计算协方差矩阵
协方差矩阵公式如下
其中,rij=rji,而
4.3)计算协方差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定义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为λi,且有λ1≥λ2≥...≥λm≥0,对应的特征向量为e1,e2,...,em,其中,ej=(e1j,e2j,...,emj)T,则特征向量组成m个新的指标变量:
其中,y1是第一主成分,y2是第二主成分,......,ym是第m主成分。
4.4)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协方差矩阵的m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两两垂直;由此确定自然孔隙的主轴方向。
m为3,得到三个相互垂直的特征向量,分别代表自然孔隙的三个主轴方向。由于本文数据最高为三维,故最终可以得到三个相互垂直的特征向量;故该三个特征向量即为孔隙的三个主轴方向。
5)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自然孔隙进行优化拟合,获得最佳的孔隙形状、尺寸和方向。
5.1)计算自然孔隙的体积Vp,计算公式为:
其中,Vpi代表自然孔隙中第i个四面体单元的体积,其计算方式为:
式中,(xj,yj,zj)(j=1,2,3,4)表示第i个四面体单元四个顶点的坐标;
5.2)计算自然孔隙拟合形状的体积,过程如下:
5.2.1)计算自然孔隙区域的中心坐标(xc,yc,zc);
计算所有四面体单元的中心点坐标(xic,yic,zic),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yij,zij)表示第j个四面体的第j个节点的坐标值,j=1,2,3,4;
5.2.2)对自然孔隙进行拟合,得到最佳的拟合形状,拟合控制方程为:
其中,x,y,z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坐标;a,b,c分别表示孔隙形状沿三个主轴的长度,即x、y、z方向上的长度,通过改变a、b、c调整形状的长度、宽度、高度;n为孔隙形状控制参数;孔隙拟合结果为图5中的一种;
5.3)采用水平集方法对拟合形状在已经划分好四面体网格的矩形空间进行切割,切割所用的形状控制方程为:
其中,a,b,c分别表示孔隙形状沿三个主轴的长度;n为孔隙形状控制参数;不同的n可以得到不同的形状。当a=b=c,且n=2时,孔隙为球形。对于所有满足控制方程的四面体,均标记为拟合孔隙内单元,筛选此类四面体单元,并提取其节点坐标与单元连接矩阵;
利用步骤5.1)中的方法,计算拟合所得孔隙的体积,记为Vf;
5.4)获取最佳孔隙形状,其量化指标使用方程:
其中,Vp表示自然孔隙的体积,Vf表示拟合孔隙的体积,Vc表示两者公共部分的体积;E越大,表示拟合形状与真实形状越接近,说明结果越好;
5.5)通过旋转方程实现拟合孔隙形状在空间中绕三轴随机旋转
采用整体坐标系(x,y,z)和拟合得到的主轴坐标系(x(r),y(r),z(r));
旋转方程表示为:
将旋转方程应用于拟合孔隙坐标轴的旋转,如下:
[(xi,r-xc)(yi,r-yc)(zi,r-zc)]T=R[(xi-xc)(yi-yc)(zi-zc)]
其中,xi,r,yi,r,zi,r为旋转后的坐标;xi,yi,zi为初始坐标。部分孔隙单元拟合结果见图6。
6)对获得的最佳孔隙形状、尺寸和方向进行输出并保存,本实施例中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为连续碳化硅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利用上述方法对统计得到的3D孔隙信息进行分析:针对获取得到的不同孔隙信息采用合适的间隔做柱状图统计,得到孔隙参数信息的分布图。分布直方图的因变量是每个区间内孔隙的孔隙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直方图结果如图8~图15所示,图中的参数由图7进行说明,其中a,b,c分别为主轴长度,α,β,γ为欧拉角。根据获得的自然孔隙的特征信息,研究人员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模拟,可准确预测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和构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断层扫描,通过阈值分割提取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所有自然孔隙的数字化特征;
2)利用步骤1)获得的数字化特征,对每个自然孔隙进行四面体有限元网格划分,得到其节点坐标矩阵和单元组成矩阵;
3)利用步骤2)得到的节点坐标矩阵与单元组成矩阵,提取每个自然孔隙的四面体单元组成,并确定每个自然孔隙中心坐标矩阵;
4)对每个自然孔隙,利用步骤3)获得的中心坐标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自然孔隙的三个主轴方向;
5)利用步骤4)得到的三个主轴方向,对每个自然孔隙进行形状优化拟合,获得每个自然孔隙的最佳拟合参数,所述拟合参数包括孔隙形状、尺寸和方向;
6)对所有自然孔隙的拟合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自然孔隙的特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是:
1.1)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断层扫描,智能识别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内的所有自然孔隙,获得自然孔隙的图像及数据;
1.2)对步骤1.1)获得的图像及数据进行拆分,并通过设置纤维、基体以及孔隙间不同的阈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所有自然孔隙的数字化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是:
3.1)选取节点坐标矩阵中的一个节点,以该节点为目标,筛选出包含该节点的所有四面体单元;
3.2)筛选出步骤3.1)所有四面体单元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节点;
3.3)以步骤3.2)筛选出的所有四面体单元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节点中的各个节点为顶点,筛选包含该节点的四面体单元,直至筛选出所有相关联的四面体单元,此时,筛选出的所有四面体单元属于同一个自然孔隙区域;
3.4)使用步骤3.1)~3.3)的方法,遍历所有四面体单元,直至所有四面体单元都找到其对应的自然孔隙;
3.5)计算每个自然孔隙所包含的全部四面体单元的中心坐标,并产生每个自然孔隙对应的中心坐标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是:
4.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定义有n个样本数据,构成的样本数据集为A={X1,X2,X3,…,Xn};
其中Xi(i=1,2,3,…,n)代表一个样本,是一个m维数据,即Xi={x1,x2,x3,...,xm},代表Xi有m个评价指标;
其中:
4.2)计算协方差矩阵
协方差矩阵公式如下
其中,rij=rji,而
4.3)计算协方差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定义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为λi,且有λ1≥λ2≥…≥λm≥0,对应的特征向量为e1,e2,…,em,其中,ej=(e1j,e2j,…,emj)T,则特征向量组成m个新的指标变量:
其中,y1是第一主成分,y2是第二主成分,……,ym是第m主成分;
4.4)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协方差矩阵的m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两两垂直;由此确定自然孔隙的主轴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m为3,得到三个相互垂直的特征向量,分别代表自然孔隙的三个主轴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为:
5.1)计算自然孔隙的体积Vp,计算公式为:
其中,Vpi代表自然孔隙中第i个四面体单元的体积,其计算方式为:
式中,(xj,yj,zj)(j=1,2,3,4)表示第i个四面体单元四个顶点的坐标;
5.2)计算自然孔隙拟合形状的体积,过程如下:
5.2.1)计算自然孔隙区域的中心坐标(xc,yc,zc);
计算所有四面体单元的中心点坐标(xic,yic,zic),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yij,zij)表示第i个四面体的第j个节点的坐标值,j=1,2,3,4;
5.2.2)对自然孔隙进行拟合,得到最佳的拟合形状,拟合控制方程为:
其中,x,y,z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坐标;a,b,c分别表示孔隙形状沿三个主轴的长度;n为孔隙形状控制参数;
5.3)采用水平集方法对拟合形状在已经划分好四面体网格的矩形空间进行切割,切割所用的形状控制方程为:
其中,a,b,c分别表示孔隙形状沿三个主轴的长度;n为孔隙形状控制参数;对于所有满足控制方程的四面体,均标记为拟合孔隙内单元,筛选此类四面体单元,并提取其节点坐标与单元连接矩阵;
利用步骤5.1)中的方法,计算拟合所得孔隙的体积,记为Vf;
5.4)获取最佳孔隙形状,其量化指标使用方程:
其中,Vp表示自然孔隙的体积,Vf表示拟合孔隙的体积,Vc表示两者公共部分的体积;
5.5)通过旋转方程实现拟合孔隙形状在空间中绕三轴随机旋转
采用整体坐标系(x,y,z)和拟合得到的主轴坐标系(x(r),y(r),z(r));
旋转方程表示为:
将旋转方程应用于拟合孔隙坐标轴的旋转,如下:
[(xi,r-xc)(yi,r-yc)(zi,r-zc)]T=R[(xi-xc)(yi-yc)(zi-zc)]
其中,xi,r,yi,r,zi,r为旋转后的坐标;xi,yi,zi为初始坐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a=b=c,且n=2时,孔隙为球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纤维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或莫来石纤维;陶瓷基体为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或氧化物;在纤维与基体之间存在热解碳或氮化硼界面层;在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硼化物、氮化物或氧化物物保护涂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51336.5A CN113033042B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51336.5A CN113033042B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3042A true CN113033042A (zh) | 2021-06-25 |
CN113033042B CN113033042B (zh) | 2024-01-09 |
Family
ID=7646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51336.5A Active CN113033042B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3304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92468A (zh) * | 2022-04-24 | 2022-07-01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跨尺度损伤预测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41694A (zh) * | 2018-11-16 | 2019-01-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宏细观一体化建模方法 |
CN109583052A (zh) * | 2018-11-15 | 2019-04-05 | 西南交通大学 |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微结构精确建模及模量计算方法 |
CN110348165A (zh) * | 2019-07-18 | 2019-10-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结构网格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细观建模与力学计算方法 |
CN111967139A (zh) * | 2020-07-17 | 2020-11-2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考虑缺陷影响的陶瓷基纤维束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计算方法 |
CN111986143A (zh) * | 2020-07-06 | 2020-11-2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表征方法 |
CN112395763A (zh) * | 2020-11-19 | 2021-02-23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多模型自动历史拟合方法 |
-
2021
- 2021-03-08 CN CN202110251336.5A patent/CN11303304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83052A (zh) * | 2018-11-15 | 2019-04-05 | 西南交通大学 |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微结构精确建模及模量计算方法 |
CN109241694A (zh) * | 2018-11-16 | 2019-01-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宏细观一体化建模方法 |
CN110348165A (zh) * | 2019-07-18 | 2019-10-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结构网格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细观建模与力学计算方法 |
CN111986143A (zh) * | 2020-07-06 | 2020-11-2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表征方法 |
CN111967139A (zh) * | 2020-07-17 | 2020-11-2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考虑缺陷影响的陶瓷基纤维束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计算方法 |
CN112395763A (zh) * | 2020-11-19 | 2021-02-23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多模型自动历史拟合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KANG GUAN ETAL.: "Modeling of pore structure evolution within the fiber bundle during chemical vaporinfiltration proces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vol. 66, no. 23, XP028300517, DOI: 10.1016/j.ces.2011.08.009 * |
张巍;梁小龙;唐心煜;施斌;徐炎达;肖瑞;: "显微CT扫描南京粉砂空间孔隙结构的精细化表征", 岩土工程学报, no. 04 * |
石多奇;牛宏伟;景鑫;周新贵;杨晓光;: "考虑孔隙的三维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弹性常数预测方法", 航空动力学报, no. 12 * |
袁义云: "含孔隙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体的力学性能和失效问题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辑, no. 6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92468A (zh) * | 2022-04-24 | 2022-07-01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跨尺度损伤预测方法 |
CN114692468B (zh) * | 2022-04-24 | 2023-09-19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跨尺度损伤预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33042B (zh) | 2024-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uild et al. | Microstructural image analysis applied to fibre composite materials: a review | |
Oskouei et al. | Unsupervised acoustic emission data clustering for the analysis of damage mechanisms in glass/polyester composites | |
CN109658396A (zh) | 一种基于选择性搜索与cnn的铸件x光图像缺陷识别方法 | |
CN108399340A (zh) | 基于改进fahp和云模型的机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 |
CN113344471B (zh) | 一种表征飞机系统气候环境适应性的方法 | |
CN111859747B (zh) | 基于损伤映射有限元网格的分层量化方法 | |
CN113063810B (zh) | 获得砂岩冻融作用下宏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的方法 | |
CN111027016A (zh) | 一种基于编网算法的岩体结构面优势产状聚类分析方法 | |
Polyzos et al. | Modeling elastic properties of 3D printed composites using real fibers | |
CN113033042B (zh) |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自然孔隙信息拟合方法 | |
Beijing et al. | Crack detection and evolution law for rock mass under SHPB impact tests | |
Peng et al. | Automatic 3D image based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for metallic foams and accuracy verification of 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 | |
CN114547928A (zh) | 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缺陷形貌等效与寿命评估方法 | |
Goldberg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material architecture on the elastic response of a woven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 |
Co et al. | Data-science analysis of the macro-scale features governing the corrosion to crack transition in aa7050-t7451 | |
Lim et al. | Microstructure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particulate composite materials using conditional diffusion models | |
CN114741744B (zh) | 一种适用于针刺复合材料的细观建模及多尺度分析方法 | |
Mohamad et al. | Composite materials damage characterization under quasi-static 3-point bending test using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 |
Pan et al. | Classifying character focuses for fracture process zone description in mounted carbon or epoxy covers with a convolutional neural system | |
CN115620841A (zh) | 一种含随机渐变孔隙缺陷的三维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损伤预测方法 | |
Yurgartis et al. | Quantification of microcracking in brittle-matrix composites | |
CN116595889B (zh) | 基于peek材料的薄型筋体均布结构加工方法及系统 | |
CN117571464B (zh) | 一种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微观特征确定方法 | |
Badran | Relating Damage to Microstructure in SiC-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with μ-CT and Deep Learning Image Segmentation | |
Jain |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chain for ceramic composit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