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1375A -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1375A
CN113031375A CN202110292337.4A CN202110292337A CN113031375A CN 113031375 A CN113031375 A CN 113031375A CN 202110292337 A CN202110292337 A CN 202110292337A CN 113031375 A CN113031375 A CN 113031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uffer
assembly
driv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23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1375B (zh
Inventor
欧阳剑
赵熹
张聪
胡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23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13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1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1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1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1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7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1Scanning systems with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flecting means, e.g. raster or XY scann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5Scanning systems with one or more pivoting mirrors or galvano-mirr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光学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内的旋转组件和驱动组件,同时光学组件包括分别与旋转组件和底座连接的缓冲构件。本公开通过在光学组件内设置与旋转组件固定设置的缓冲构件,缓冲构件用于对旋转组件的旋转进行缓冲,缓冲构件的形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施加在旋转组件上以形成旋转组件的减震力,以使旋转组件在旋转过程中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移位置,提高了光学组件的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的激光投影设备通过振镜将低分辨率画面扩展至高分辨率画面,以实现投影画面画质的提升。
在当前的光学组件中,通常采用音圈马达和金属簧片的配合带动光学镜片进行位移,进而产生小幅度的振动。例如,当光学组件中的光学镜片为振镜时,设置于振镜上的磁铁受到线圈安培力的反作用力以推动振镜的镜片本体,而线圈和磁铁属于隔空传力,缺少中间实体的连接,隔空传导的驱动力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簧片的多余振动消散,以达到稳态的位移位置。因此当前的音圈马达和金属簧片的结构响应速度较慢,多阶的高频振动无法使光学镜片快速进入稳态位移位置,无法实现镜片传动位置的精确控制。
因此,亟需一种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以改善现有光学组件的响应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组件,包括:
底座;
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弹性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的光学镜片,所述光学镜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弹性构件固定设置;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及
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固定设置;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缓冲构件用于对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进行缓冲。
可选地,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或/和第二方向设置的缓冲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范围为0°至90°;
其中,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底座的内部延伸并与所述底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壳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缓冲槽,一所述缓冲槽与至少一所述缓冲构件对应,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缓冲槽内延伸,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缓冲介质,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缓冲介质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
可选地,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缓冲构件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缓冲构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缓冲槽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槽内,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的弹性系数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弹性支撑部和弹性固定部,所述弹性固定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弹性固定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弹性固定板;
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从所述弹性支撑部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与所述弹性支撑部垂直设置,相邻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围成第一腔体;
其中,所述光学镜片内嵌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光学镜片与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固定设置。
可选地,所述缓冲构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弹性系数。
可选地,所述缓冲构件包括与所述弹性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位于所述缓冲槽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所述缓冲介质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至少一受力构件,所述受力构件包括永磁铁;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一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受力构件对应设置,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金属线圈。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金属线圈内的磁场感应器。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投影设备,其中,所述投影设备包括上述光学组件。
有益效果: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旋转组件和驱动组件,同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与所述旋转组件和所述底座连接的缓冲构件。本公开通过在光学组件内设置与旋转组件固定设置的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用于对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进行缓冲,所述缓冲构件的形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施加在所述旋转组件上以形成所述旋转组件的减震力,以使所述旋转组件在旋转过程中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移位置,提高了光学组件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公开光学组件的第一种视角图;
图2为本公开光学组件的第二种视角图;
图3为本公开光学组件的第三种视角图;
图4为本公开光学组件的第四种视角图;
图5为本公开光学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公开弹性构件与受力构件的连接俯视图;
图7为本公开图2中截面AA的剖面图;
图8为本公开图2中截面BB的剖面图;
图9为本公开光学镜片与当前光学镜片的位移与时间的曲线图;
图10为本公开缓冲构件与缓冲槽的连接简图;
图11为本公开光学镜片的偏转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光学组件与当前光学组件的效果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旋转组件;200-驱动组件;300-底座;400-缓冲构件;500-光学组件;
110-第一壳体;111-旋转顶板;112-第一旋转侧板;113-第二旋转侧板;114-第一开孔;
120-弹性构件;121-弹性支撑部;122-第一弹性固定板;123-第二弹性固定板;124-第三开孔;125-固定件;126-螺纹孔;127-卡合部;128-主拉伸构件;129-次拉伸构件;130-光学镜片;
140-受力构件;141-第一受力构件;142-第二受力构件;150-磁场感应器;
210-驱动构件;211-第一驱动构件;212-第二驱动构件;
220-柔性电路板;221-输入部;222-传输部;
310-底板;311-第二开孔;
320-第二壳体;321-第一侧板;322-第二侧板;323-容纳腔;324-断口;
401-第一端;402-第二端;403-缓冲介质;404-第一连接段;405-第二连接段;410-缓冲槽;411-第一缓冲槽;412-第二缓冲槽;420-第一缓冲构件;430-第二缓冲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公开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当前的振镜结构中,设置于振镜上的磁铁受到线圈安培力的反作用力以推动振镜镜片本体,而由于线圈和磁铁属于隔空传力,缺少中间实体的连接,因此隔空传导的驱动力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簧片的多余振动消散,以达到稳态的位移位置。因此当前的音圈马达和金属簧片的结构响应速度较慢,多阶的高频振动无法使光学镜片快速进入稳态位移位置,无法实现镜片传动位置的精确控制。本公开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下列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公开了提出了一种光学组件500,所述光学组件500包括底座300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300内的旋转组件100和驱动组件2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弹性构件12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弹性构件120之间的光学镜片130,所述光学镜片130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弹性构件120固定设置,所述旋转组件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上的至少一受力构件1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00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100旋转,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300上的至少一驱动构件210,所述驱动构件210与所述受力构件140对应,所述旋转组件100通过所述受力构件140和所述驱动构件210以第一方向或/和第二方向为轴旋转,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范围为0°至9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500还包括缓冲构件400,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一端401与所述旋转组件100固定设置,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与所述底座300连接,所述旋转组件100的旋转驱动所述缓冲构件400产生形变。
本公开通过在光学组件500内设置与旋转组件100固定设置的缓冲构件400,所述缓冲构件400用于对所述旋转组件100的旋转进行缓冲,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形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施加在所述旋转组件100上以形成所述旋转组件100的减震力,以使所述旋转组件100在旋转过程中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移位置,提高了光学组件500的响应速度。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壳体110可以包括旋转顶板11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一旋转侧板112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二旋转侧板113,所述第一旋转侧板112和所述第二旋转侧板113分别与所述旋转顶板111垂直设置。由于所述旋转顶板111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侧板112和所述第二旋转侧板113固定连接,因此所述旋转顶板111与所述第一旋转侧板112和所述第二旋转侧板113可以非接触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X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Y方向。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的夹角可以为非零的角度。在下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的夹角可以为90°,即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底座300可以包括底板310和设置于所述底板310上的第二壳体320,所述第二壳体320包括容纳腔323,所述驱动组件200和所述旋转组件10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23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旋转顶板111还设置有与所述光学镜片130对应的第一开孔114,所述底板310还设置有与所述光学镜片130对应的第二开孔311,所述第一开孔114和所述第二开孔311的设置可以使得外部光源从所述光学镜片130透过,所述第一开孔114和所述第二开孔311的大小可以根据所述光学组件500所需要的出光面的面积进行具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片130可以为但不限于振镜、透镜或反射镜等中的一种,下面实施例中以振镜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5,所述旋转组件100可以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上的第一受力构件141和第二受力构件142,所述驱动组件200可以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20上的第一驱动构件211和第二驱动构件2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侧板112上,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侧板113上。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对应,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对应,所述旋转组件100通过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和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以第一方向X为轴旋转,所述旋转组件100通过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以第二方向Y为轴旋转,提高了所述光学组件500的传动精度。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所述弹性构件120可以包括弹性支撑部121和弹性固定部,所述弹性固定部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设置的两个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两个第二弹性固定板123;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从所述弹性支撑部121向远离所述底板3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与所述弹性支撑部121垂直连接,相邻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围成第一腔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片130可以内嵌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光学镜片130与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构件120可以为弹性系数较好的金属簧片,对于所述金属簧片的材料种类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金属簧片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110固定设置的弹性支撑部121,所述弹性支撑部121可以为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平行的金属支撑板。请参阅图2,在所述光学组件500俯视图的方向上,所述弹性支撑部121可以为矩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部121还包括设置于四个顶角的第三开孔124,所述第三开孔124与所述光学组件500的固定件125对应。例如,所述固定件125可以但不限定于螺丝,螺丝与所述底板310上的螺纹孔126对应,螺丝贯穿所述第三开孔124以及与螺纹孔126对接,以使所述弹性构件120固定于所述底板310上。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光学镜片130容纳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光学镜片130可以通过点胶与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中的至少两者固定连接。即只要保证光学镜片130与弹性构件120固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光学镜片130与弹性构件120的固定性,以及避免光学组件500因冲击力而与弹性构件120分离,所述光学镜片130可以与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弹性固定板主要用于固定所述光学镜片130,因此在弹性固定部与弹性支撑部121的弹性系数的设置上,所述弹性支撑部121的弹性系数可以小于所述弹性固定部的弹性系数,避免光学镜片130在其厚度方向上出现往复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旋转顶板111还可以包括卡合部127,所述卡合部127在所述光学镜片13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光学镜片130上。所述卡合部127的设置使得所述光学镜片130设置于所述卡合部127下,以及辅助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和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对所述光学镜片130进行固定。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所述弹性构件12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隔档板(未示出),所述隔档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122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123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隔档板与所述光学镜片130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片130包括远离所述弹性支撑部121的第一表面,所述隔档板与所述光学镜片130的第一表面在第三方向上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垂直,请参阅图5,所述第三方向可以为Z方向。所述第一阈值的大小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使用投影设备时,若因客观原因使得投影设备掉落而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现有的光学组件500易使得簧片造成永久性形变或断裂,导致振镜的传动精度降低或定位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而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在使用中,由于所述弹性支撑部121的存在,所述弹性支撑部121与光学镜片130之间存在缓冲间隙,有效避免了跌落或冲击给所述光学组件500带来的影响。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弹性支撑部12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或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的主拉伸构件128,以及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或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的次拉伸构件129,所述主拉伸构件128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次拉伸构件129的弹性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在弹性构件120进行偏转时,所述弹性构件120可以仅部分发生形变。例如靠近第三开孔124的弹性材料,该区域的弹性材料构成次拉伸构件129,其不需要进行拉伸;而靠近第一驱动构件211和第二驱动构件212的弹性材料,该区域的弹性材料构成主拉伸构件128,在驱动构件210给予弹性构件120沿+Z方向的力时,该+Z方向的力将使主拉伸构件128远离所述底板310,以带动光学镜片130偏转。
在本实施例中,本公开将弹性构件120上不同区域的弹性材料进行不同弹性系数的设置,使得的弹性系数较大的主拉伸构件128更易被拉伸,加快了弹性构件120进行偏转的速率,进一步提高了光学镜片130偏转的响应速度。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壳体320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321和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322,所述第一侧板321和所述第二侧板322与所述底板310垂直设置,相邻所述第一侧板321和所述第二侧板322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321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22围成所述容纳腔323,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321上,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板322上,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和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321和第一旋转侧板112之间,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322和第二旋转侧板11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8,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分离设置,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分离设置,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和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和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的间距与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的间距也可以不相等,只要保证光学镜片130在旋转过程中,受力构件140和对应的驱动构件210不干涉即可。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旋转侧板上。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与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的间距,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所述旋转组件100在旋转时,驱动构件210与受力构件140不干涉即可。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至图8,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产生磁场的金属线圈,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和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永磁铁。在本公开的方案中,永磁铁产生磁场,在金属线圈通电的情况,根据左手定则,所述金属线圈将产生安培力,而由于金属线圈所在的所述驱动组件200为固定部件,因此所述旋转组件100将受到安培力的反作用力而进行偏转。例如,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二壳体320的固定侧板上的第一驱动构件211和第二驱动构件212,所述旋转组件100包括分布在所述旋转侧板上的第一受力构件141和第二受力构件142,一个受力构件140与一个驱动构件210构成一组所述光学组件500的传动构件。当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通电时,由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为永磁铁,因此在所述旋转组件100以+X方向为轴旋转时,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将受到沿+Z方向的驱动力,若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对应的第三受力构件和第三驱动构件,第三受力构件将受到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相反的驱动力;同理,在所述旋转组件100以-X方向为轴旋转时,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将受到沿-Z方向的驱动力,若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对应的第三受力构件和第三驱动构件,第三受力构件将受到与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相反的驱动力。
其次,当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通电时,对应的金属线圈将产生对应的磁场,而由于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为永磁铁,因此在所述旋转组件100以+Y方向为轴旋转时,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将受到沿+Z方向的驱动力,在所述旋转组件100以-Y方向为轴旋转时,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将受到沿-Z方向的驱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受力构件140和上述驱动构件210的数量本公开为作具体限定。当存在一组受力构件140和驱动构件210时,则可以实现单方向的旋转,例如仅存在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和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则所述旋转组件100只能以所述第一方向X为轴旋转;当存在两组受力构件140和驱动构件210,以及两组受力构件140和驱动构件210相邻设置时,则所述旋转组件100可以以所述第一方向X或/和所述第二方向Y为轴旋转,即双轴同时调节。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的中心位于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的中心位于第二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X平行,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Y平行。
为了保证结构的对称性以及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与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产生的磁场的最大效应,将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所述第一受力构件141的中心位于第一直线上,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所述第二受力构件142的中心位于第二直线上,可以在最小驱动力的作用下,实现所述旋转组件100的最大角度的旋转。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至图8,所述光学组件500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或/和所述第二方向Y设置的至少一缓冲构件400,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可以向所述底板310的内部延伸并与所述底板3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一端401与所述旋转组件100固定设置,例如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一端401可以与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光学镜片130或所述弹性构件120中的至少一者固定设置。
由于所述旋转组件100在旋转时,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光学镜片130或所述弹性构件120三者均沿第一方向X或/和第二方向Y为轴旋转,因此只要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光学镜片130或所述弹性构件120中的至少一者与缓冲构件400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100的做旋转运动时,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形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将施加在所述旋转组件100上,以形成所述旋转组件100的减震力,以使所述旋转组件100在旋转过程中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移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缓冲构件400可以与所述弹性构件120一体设置,所述缓冲构件400可以位于所述弹性构件120的端部。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光学组件5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310上的至少一缓冲槽410,一所述缓冲槽410与至少一所述缓冲构件400对应,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向所述缓冲槽410的内部延伸,所述缓冲槽410内设置有缓冲介质403。所述缓冲构件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构件400通过所述缓冲介质403与所述底板310固定设置。所述缓冲介质403可以为常规的固化胶,即只要保证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与所述底板310固定即可。例如,所述缓冲介质403可以为紫外光固化胶,在进行装配时,将紫外光固化胶放置在所述缓冲槽410内,经紫外光照射以使紫外光固化胶固化。
请参阅图9,曲线1为现有光学组件500中未设置缓冲构件400时振镜的运动位移与时间的曲线,当t为0时,振镜的位移振幅在±0.5的微米范围内波动,而在t为3.5s时,振镜的位移才到达稳态;曲线2为本公开光学组件500中设置缓冲构件400时振镜的运动位移与时间的曲线,当t为0时,振镜的位移振幅在±0.25微米的范围内波动,而在t为2.25s时,振镜的位移已经趋于稳态。因此,无论从起始位移振幅范围以及达到稳态位移位置所需要的时间,设置有缓冲构件400的光学组件500均优于未设置缓冲构件400的光学组件500。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通过所述缓冲介质403与所述底板310活动设置,所述缓冲介质403可以为具有一定黏度的介质,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所述旋转组件100的旋转驱动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在所述缓冲槽410内运动,由于缓冲介质403具有一定的黏度,因此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的运动需要克服所述缓冲介质403施加在所述缓冲构件400上的黏度阻力,即克服黏度阻力的反作用力为所述缓冲构件400施加在所述旋转组件100上的减震力。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需要跟随旋转组件100以所述第一方向X或/和所述第二方向Y为轴旋转,因此为避免缓冲构件400与底板310的干涉,所述缓冲槽410的尺寸需要足够大,所述缓冲槽410的具体尺寸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
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由于振镜的运动频率为高频,因此缓冲构件400可能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弯曲疲劳,使得缓冲构件400施加在旋转组件100上的反作用力减小,而当驱动构件210施加在旋转组件100上的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振镜发生的位移出现偏差。
对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由于缓冲构件400未与底板310固定设置,因此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施加在旋转组件100上的减震力将小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施加在旋转组件100上的减震力,但是第二实施例中缓冲构件400发生弯曲的程度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因此虽然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的减震效果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的减震效果,但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的使用寿命大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构件4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由于所述光学镜片130为长方体,因此当所述光学组件500在旋转时,在旋转相同角度的情况下,以不同轴旋转所需要的驱动力不相同。例如图4中所述光学组件500的仰视图,所述光学镜片130在第一方向X上的边为长边,所述光学镜片130在第二方向Y上的边为短边,即所述旋转组件100以第一方向X为轴旋转时的旋转力臂小于所述旋转组件100以第二方向Y为轴旋转时的旋转力臂,因此所述旋转组件100以第一方向X为轴旋转时,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施加的第二驱动力大于所述旋转组件100以第二方向Y为轴旋转时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施加的第一驱动力,不同的驱动力需要柔性电路板输入不同的驱动电流,即需要不同的控制端对输入至驱动构件210中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加大了控制芯片的设计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光学组件500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缓冲构件420和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缓冲构件430,所述底板31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X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缓冲槽411和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缓冲槽412,所述第一缓冲构件420的第二端402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槽411内,所述第二缓冲构件430的第二端402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槽412内,所述第一缓冲构件420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缓冲构件430的弹性系数不相同。
由于所述旋转组件100以第一方向X为轴旋转时的旋转力臂小于所述旋转组件100以第一方向X为轴旋转时的旋转力臂,因此本公开可以使所述第一缓冲构件420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二缓冲构件430的弹性系数,即所述第二驱动力需要克服所述第二缓冲构件430的减震力将减小,所述第一驱动力需要克服所述第一缓冲构件420的减震力将增加,因此在使光学镜片130旋转相同角度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缓冲构件400弹性系数的适应性调整,使得所述第一驱动力和所述第二驱动力相等,使得柔性电路板输入至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的驱动电流大小相等,简化了控制芯片的设计难度。
可以理解的,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公开可以通过使所述第一缓冲槽411内缓冲介质403的黏度与所述第二缓冲槽412内缓冲介质403的黏度不相同,例如,所述第一缓冲槽411内缓冲介质403的黏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槽412内缓冲介质403的黏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力和所述第二驱动力相等。同理,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第二端402的宽度、厚度以及发生形变方向的力臂的长短都可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力和所述第二驱动力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构件420可以通过所述缓冲介质403与所述底板3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构件430可以通过所述缓冲介质403与所述底板310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力和所述第二驱动力相等。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弹性系数可以大于所述弹性支撑部121的弹性系数。所述旋转组件100在旋转时,驱动构件210施加在旋转组件100上的驱动力需要克服所述弹性支撑部121和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弹性力,而本公开使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弹性系数可以大于所述弹性支撑部121的弹性系数,使得旋转组件100可以在较小的驱动力的情况下实现大角度的旋转,以及增加缓冲构件400的施加给旋转组件100的减震力,使得所述旋转组件100在旋转过程中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移位置。
请参阅图10,所述缓冲构件400可以包括与所述弹性构件120连接的第一连接段404和位于所述缓冲槽410内的第二连接段405,所述第二连接段405通过所述缓冲介质403与所述底板310固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旋转组件100旋转时,由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05固定在所述缓冲槽410内,因此所述第一连接段404作为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力臂且施加给所述弹性构件120对应的减震力,以使所述旋转组件100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404的长度L1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由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05作为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固定段,所述第一连接段404作为所述缓冲构件400的缓冲段,因此所述第一连接段404的长短可以决定所述缓冲构件400施加给旋转组件100的减震力大小,例如当所述第一连接段404的长度L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的比值为1:3时,则所述缓冲构件400的1/4作为缓冲段,所述缓冲构件400的3/4作为固定段。本公开使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大于第一连接段404的长度L1,增加了设置在缓冲槽410内的缓冲构件400的长度,保证了缓冲构件400与底板310的固定性;同时,较短的所述第一连接段404,可以给所述弹性构件120更大的减震力,以使所述旋转组件100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404的长度L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的具体比值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一连接段404的长度L1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缓冲槽410的深度L3的一半。由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05位于所述缓冲槽410内,因此若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过小,将导致所述旋转组件100在旋转时,所述缓冲构件400与所述底板310无法有效固定,例如出现松动等技术问。所述第二连接段405与所述缓冲槽410的固定除了所述缓冲介质403外,还需要保证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与所述缓冲槽410深度L3的比值。例如当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与所述缓冲槽410深度L3的比值为1:2时,则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端部位于所述缓冲槽410的中心位置;当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与所述缓冲槽410的深度L3的比值大于1:2时,则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端部向所述缓冲槽410的底部继续延伸,可以进一步保证缓冲构件400与底板310的固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与所述缓冲槽410的深度L3的具体比值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二连接段405的长度L2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缓冲槽410的深度L3的一半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弹性构件120的弹性系数,因此在缓冲构件400与弹性构件120的材料相同时,本公开可以通过增加缓冲构件400的厚度来增加缓冲构件400的刚度,进而保证所述缓冲构件400的刚性。
在本公开的光学组件500中,请参阅图5,所述驱动组件200还包括用于向所述驱动构件210提供电流的柔性电路板220,所述柔性电路板220包括与所述驱动构件210贴合的输入部221以及与所述输入部221电连接的传输部222,所述传输部222从所述底座300内部向所述底座300外部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柔性电路板220的输入部221设置于所述驱动构件210与所述第二壳体320之间以及与所述第二壳体320的第一侧板321或第二侧板322贴合,所述传输部222与所述底板310贴合。所述第二壳体32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321或所述第二侧板322上的断口324,所述传输部222通过所述断口324从所述底座300内部向所述底座300外部延伸,以连接外部的控制芯片。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驱动组件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20上的磁场感应器150,所述磁场感应器150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20电连接。由于所述光学镜片130主要以所述第一方向X或/和所述第二方向Y为轴进行偏转,因此在所述第一驱动构件211或/和所述第二驱动构件212内部均设置有对应的所述磁场感应器150。例如,所述磁场感应器150可以设置于金属线圈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场感应器150通过磁通量密度来判定永磁铁与磁场感应器150的位置关系,当永磁铁与磁场感应器150的间距越小时,磁场感应器150所获取的磁通量密度越大,则光学镜片130的偏转角度越小;而当永磁铁与磁场感应器150的间距越大时,磁场感应器150所获取的磁通量密度越小,则光学镜片130的偏转角度越大,因此磁场感应器150与永磁铁的配合,其可以实现对光学镜片130的偏转角度的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磁场感应器150所获取的磁通量密度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220传输至控制端,以输出控制金属线圈中驱动电流的反馈信号,进而给与驱动构件210的驱动电流相应的正补偿或者负补偿,从而实现对镜片更精准的传动和定位的控制。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永磁铁和金属线圈之间的间隙需要大于一阈值,以保证旋转构件在旋转过程中永磁铁和金属线圈之间没有干涉;但是过大的间隙会影响磁铁和线圈之间产生的安培力;因此,如果安培力过小,可以通过加大磁铁尺寸和线圈绕线的圈数进行弥补,以实现对镜片更精准的传动和定位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线圈可以为铜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场感应器150可以为霍尔传感器或磁电阻效应传感器(Tunnel Magneto Resistance,TMR)。
请参阅图11,当不同大小的驱动电流输入至驱动构件210时,驱动构件210和受力构件140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得光学镜片130沿第一方向X或/和第二方向Y同时以不同角度进行偏转,例如图中的±θ1y、±θ2y和±θ1x、±θ2x
请参阅图12,左图为当前的振镜组件,而当前的振镜组件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只能偏转2个角度,即两个方向的叠加2*2=4,因此当前的振镜组件能把1个像素点振动复制成4个像素点;右图为本公开的振镜组件,由于本公开的振镜组件可以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偏转4个或更多的角度,即两个方向的叠加4*4=16个或更多的角度,因此本公开的振镜组件可以将1个像素点振动复制成16个或更多的像素点,实现了多倍像素复制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1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钣金件,所述底座30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塑胶,钣金材料可以通过自身的非永久性形变来完成自身和塑胶之间的组装扣合。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上述光学组件。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旋转组件和驱动组件,同时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与所述旋转组件和所述底座连接的缓冲构件。本公开通过在光学组件内设置与旋转组件固定设置的缓冲构件,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驱动所述缓冲构件产生形变,所述缓冲构件的形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施加在所述旋转组件上以形成所述旋转组件的减震力,以使所述旋转组件在旋转过程中能快速的达到稳态位移位置,提高了光学组件的响应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弹性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弹性构件之间的光学镜片,所述光学镜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弹性构件固定设置;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旋转;以及
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组件固定设置;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缓冲构件用于对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进行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或/和第二方向设置的缓冲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范围为0°至90°;
其中,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底座的内部延伸并与所述底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壳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缓冲槽,一所述缓冲槽与至少一所述缓冲构件对应,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缓冲槽内延伸,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缓冲介质,所述缓冲构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缓冲介质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缓冲构件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缓冲构件,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一缓冲槽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至少一第二缓冲槽,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槽内,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槽内;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构件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缓冲构件的弹性系数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弹性支撑部和弹性固定部,所述弹性固定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一弹性固定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弹性固定板;
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从所述弹性支撑部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与所述弹性支撑部垂直设置,相邻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围成第一腔体;
其中,所述光学镜片内嵌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光学镜片与所述第一弹性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固定板固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弹性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构件包括与所述弹性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位于所述缓冲槽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所述缓冲介质与所述底板固定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至少一受力构件,所述受力构件包括永磁铁;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一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受力构件对应设置,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金属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金属线圈内的磁场感应器。
10.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光学组件。
CN202110292337.4A 2021-03-18 2021-03-18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Active CN113031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2337.4A CN113031375B (zh) 2021-03-18 2021-03-18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2337.4A CN113031375B (zh) 2021-03-18 2021-03-18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1375A true CN113031375A (zh) 2021-06-25
CN113031375B CN113031375B (zh) 2022-09-30

Family

ID=7647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2337.4A Active CN113031375B (zh) 2021-03-18 2021-03-18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13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1061A (zh) * 2021-08-16 2021-11-12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2024A (ja) * 1984-02-29 1985-09-17 Hitachi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EP0273367A2 (en) * 1986-12-26 1988-07-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bjectiv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US20020150356A1 (en) * 2001-03-14 2002-10-17 Hashimoto Jun-Ichi Ferrule product,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dule
US20060153556A1 (en) * 2005-01-13 2006-07-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ocal length adjustment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vibration and impact-resistance properties
CN101055409A (zh) * 2006-04-14 2007-10-17 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组及其摆动装置
CN101231375A (zh) * 2007-01-25 2008-07-3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对焦驱动结构的动态响应时间抑制方法及结构
CN101498837A (zh) * 2009-03-13 2009-08-05 重庆大学 基于柔性支撑结构的光栅光调制器及阵列
CN102004366A (zh) * 2009-09-02 2011-04-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JP2011197641A (ja) * 2010-02-26 2011-10-06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CN10273910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振动波驱动装置
US20150055231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Huizhou Dayawan Ever Bright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N204575939U (zh) * 2014-12-18 2015-08-19 力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镜头驱动装置
CN104937482A (zh) * 2014-01-22 2015-09-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其自动聚焦方法
JP2017066700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Ihi 桁構造体
US20180136482A1 (en) * 2016-11-14 2018-05-17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2024A (ja) * 1984-02-29 1985-09-17 Hitachi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EP0273367A2 (en) * 1986-12-26 1988-07-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bjectiv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US20020150356A1 (en) * 2001-03-14 2002-10-17 Hashimoto Jun-Ichi Ferrule product,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module
US20060153556A1 (en) * 2005-01-13 2006-07-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Focal length adjustment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vibration and impact-resistance properties
CN101055409A (zh) * 2006-04-14 2007-10-17 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组及其摆动装置
CN101231375A (zh) * 2007-01-25 2008-07-3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对焦驱动结构的动态响应时间抑制方法及结构
CN101498837A (zh) * 2009-03-13 2009-08-05 重庆大学 基于柔性支撑结构的光栅光调制器及阵列
CN102004366A (zh) * 2009-09-02 2011-04-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稳定模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JP2011197641A (ja) * 2010-02-26 2011-10-06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CN10273910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振动波驱动装置
US20150055231A1 (en) * 2013-08-20 2015-02-26 Huizhou Dayawan Ever Bright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4937482A (zh) * 2014-01-22 2015-09-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其自动聚焦方法
CN204575939U (zh) * 2014-12-18 2015-08-19 力相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镜头驱动装置
JP2017066700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株式会社Ihi 桁構造体
US20180136482A1 (en) * 2016-11-14 2018-05-17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mechanis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1061A (zh) * 2021-08-16 2021-11-12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扩散片组件、光束消散斑装置以及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1375B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74274A1 (en)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414396B2 (ja)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TWI397765B (zh) 平台設備及使用該平台設備的相機震動校正設備
US10247902B2 (en) Motor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10381098U (zh) 致动器、照相机模块以及照相机搭载装置
CN113031375B (zh)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US10804820B2 (en) Motor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230266557A1 (en) Optical system
CN112666702B (zh) 光学组件及投影设备
CN110737088A (zh) 用于大角度激光扫描的外置电磁铁柔性印刷电路板微镜
US20090009034A1 (en) Driving apparatus
KR20190137730A (ko) 렌즈 조립체
US11340469B2 (en) Image stabilizing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using image stabiliz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apparatus
CN214474349U (zh) 光学系统
JP2017138599A (ja) 電磁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レンズ駆動装置
US20240045171A1 (en) Optical system
CN107741624B (zh) 一种分体式低功耗小型自动对焦制动器
CN211878285U (zh) 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
CN111142214A (zh) 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
US11828956B2 (en) Camera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199912A1 (en) Optical system
WO2023236273A1 (zh) 摄像装置、相机及电子设备
JP2012227988A (ja) 振動型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1909101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GB2386740A (en) Lens driving apar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