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8533A -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8533A
CN113028533A CN202110336752.5A CN202110336752A CN113028533A CN 113028533 A CN113028533 A CN 113028533A CN 202110336752 A CN202110336752 A CN 202110336752A CN 113028533 A CN113028533 A CN 113028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ward
access door
disinfection room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67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齐贺
周钰
王永
王玺
袁媛
孙艺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67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8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8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8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0Treatment rooms or enclosures for medical purposes
    • A61G10/02Treatment rooms or enclosures for medical purposes with artificial climate; with means to maintain a desired pressure, e.g. for germ-free rooms
    • A61G10/023Room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at over- or under-pressure or at a variable press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 E04H3/08Hospitals, infirmaries, or the like; Schools; Pris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40Pressure, e.g. win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该负压病房包括病房、医护工作站以及控制系统,病房的出入门与医护工作站的出入门之间设有缓冲间以及消毒间,缓冲间与消毒间之间设有出入门,所有出入门均设有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以及电磁锁。消毒间内设有主动式杀菌消毒装置以及换气系统。消毒间对进出负压病房的医护人员及物品进行主动式杀菌消毒,降低了医护人员及其它病房病人的感染风险。并且,医护工作站、消毒间、缓冲间、病房形成不同级别的气压差,缓冲间与消毒间之间的门打开时,缓冲间的空气流向消毒间经杀菌消毒并过滤后排放,避免带有病毒、细菌的空气外泄,防止病原微生物借空气扩散。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负压病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负压病房采取物理措施与其他患者相隔离,从而防止病原微生物借空气扩散。负压病房利用气压差实现物理隔离,医护人员离开病房时,随身可能已经沾染了病毒,这对医护人员和其它病房内病人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负压病房隔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包括病房、医护工作站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病房与医护工作站之间通过隔墙相隔,所述隔墙上设有传递窗;所述病房的第一出入门与医护工作站的第二出入门之间设有缓冲间以及消毒间,所述缓冲间与消毒间之间设有第三出入门,所述第一出入门、第二出入门以及第三出入门均设有非接触式的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以及电磁锁,当所述门禁系统获得匹配的信息后,所述自动开门机将门打开;所述第一出入门、第二出入门以及第三出入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门开闭状态的传感器;所述消毒间内设有采用主动杀菌方式的杀菌消毒装置以及换气系统,所述换气系统、第一出入门、第二出入门以及第三出入门上的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电磁锁以及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医护工作站和消毒间、消毒间和缓冲间、缓冲间和病房均设有压差计。
进一步的,所述换气系统的送风口位于所述消毒间顶部,其排风口靠近所述消毒间地面处。
进一步的,所述病房包括第一病房以及第二病房,所述缓冲间包括第一缓冲间以及第二缓冲间,所述第一病房以及第二病房分别位于所述医护工作站的两侧,所述第一缓冲间与消毒间之间、第二缓冲间与所述消毒间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出入门;所述第一缓冲间与所述第一病房之间、所述第二缓冲间与所述第二病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出入门。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病房还包括设备间,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设备间内,所述设备间位于所述病房与医护工作站之间,所述设备间通过围墙与所述病房以及医护工作站相隔,所述设备间的外侧设有出入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还提供了一种负压病房的应用方法,该方法包括: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步骤:
医护人员从医护工作站进入消毒间前,给与第二出入门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换气系统工作,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低于医护工作站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二出入门自动打开;
医护人员进入消毒间后,给与第三出入门开门指令,第二出入门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第二出入门已关闭时,设备间内的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将消毒间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且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内的气压5Pa,计时完成后,消毒间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缓冲间,控制系统检测到消毒间的门全部关闭后,切换消毒间至高换气次数模式,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医护人员离开病房步骤:
医护人员从病房进入缓冲间后,给与第三出入门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内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进入消毒间的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进入消毒间后,给与第二出入门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三出入门已关闭,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消毒间的气压调整至低于医护工作站内的气压5Pa,且消毒间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计时完成后,消毒间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二出入门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医护工作站;控制系统收到消毒间的门全关闭的信号后,切换回高换气次数模式并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病房内还设有卫生间,所述医护工作站、缓冲间、病房、卫生间的气压大小分别为-5Pa、0Pa、-5Pa、-10Pa;所述消毒间在无人且过了等待时间时调整气压并保持-7.5Pa,且处于低换气次数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入门、第二出入门以及第三出入门均采用电动门,所述电动门的开闭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病房具有两个病房以及两个缓冲间,所述两个病房分别位于所述医护工作站的两侧,所述两个缓冲间与所述消毒间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出入门;其中一个缓冲间与其中一个病房之间、另一缓冲间与另一病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出入门;所述医护人员从其中一个缓冲间进入另一缓冲间时,包括以下步骤:
医护人员从某一病房进入其相邻的缓冲间后,给与第三出入门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内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进入消毒间的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进入消毒间后,给与另一第三出入门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三出入门已关闭,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消毒间的气压保持不变,且消毒间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计时完成后,消毒间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另一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另一缓冲间;控制系统收到到消毒间的门全关闭的信号后,切换回高换气次数模式并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对进出负压病房的医护人员及物品进行主动式杀菌消毒,降低了医护人员及其它病房病人的感染风险。并且,医护工作站、消毒间、缓冲间、病房形成不同级别的气压差,缓冲间与消毒间之间的门打开时,缓冲间中的空气流向消毒间经杀菌消毒并过滤后排放,避免带有病毒、细菌的空气外泄,防止病原微生物借空气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包括医护工作站1、消毒间2、缓冲间3、设备间4、病房5、卫生间6以及控制系统。
病房5与医护工作站1之间通过隔墙相隔,隔墙上设有传递窗7。缓冲间3以及消毒间2位于病房5的第一出入门a与医护工作站1的第二出入门b之间。缓冲间3与消毒间2之间设有第三出入门c。控制系统设置于设备间4内,设备间4位于病房5与医护工作站1之间,设备间4通过围墙与病房5以及医护工作站1相隔,设备间4的外侧设有出入门。
第一出入门a、第二出入门b以及第三出入门c均设有非接触式的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以及电磁锁。当门禁系统获得匹配的信息后,自动开门机将门打开。第一出入门a、第二出入门b以及第三出入门c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门开闭状态的传感器。消毒间2内设有采用主动杀菌方式的杀菌消毒装置以及换气系统。优选的,换气系统的送风口位于消毒间2顶部,其排风口靠近消毒间2地面处。
换气系统、第一出入门a上的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电磁锁以及传感器、第二出入门b上的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电磁锁以及传感器、第三出入门c上的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电磁锁以及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医护工作站1和消毒间2、消毒间2和缓冲间3、缓冲间3和病房5均设有压差计。
上述负压病房的应用方法如下:
当医护人员需要进入病房5时:
医护人员从医护工作站1进入消毒间2前,给与第二出入门b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换气系统工作,调整消毒间2内的气压低于医护工作站1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2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二出入门b自动打开;
医护人员进入消毒间2后,给与第三出入门c开门指令,第二出入门b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第二出入门b已关闭时,设备间4内的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将消毒间2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且调整消毒间2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3内的气压5Pa,计时完成后,消毒间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三出入门c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缓冲间3,控制系统检测到消毒间2的门全部关闭后,切换消毒间至高换气次数模式,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当医护人员需要离开病房5时:
医护人员从病房5进入缓冲间3后,给与第三出入门c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调整消毒间2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内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2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进入消毒间2的第三出入门c自动打开,进入消毒间2后,给与第二出入门b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三出入门c已关闭,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消毒间2的气压调整至低于医护工作站1内的气压5Pa,且消毒间2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计时完成后,消毒间2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2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二出入门b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医护工作站1;控制系统收到消毒间2的门全关闭的信号后,切换回高换气次数模式并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可选的,上述医护工作站1、缓冲间3、病房5、卫生间6的气压大小分别为-5Pa、0Pa、-5Pa、-10Pa;所述消毒间2在无人且过了等待时间时调整气压并保持-7.5Pa,且处于低换气次数模式。
第一出入门a、第二出入门b以及第三出入门c均采用电动门,所有电动门的开闭均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消毒间2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对进出负压病房的医护人员及物品进行主动式杀菌消毒,降低了医护人员及其它病房病人的感染风险。并且,医护工作站1、消毒间2、缓冲间3、病房5形成不同级别的气压差,缓冲间3与消毒间2之间的门打开时,缓冲间3内的空气流向消毒间2经杀菌消毒并过滤后排放,避免带有病毒、细菌的空气外泄,防止病原微生物借空气扩散。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除以下内容外,其他内容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请参阅图2,于本实施例中,病房包括第一病房51以及第二病房52,缓冲间包括第一缓冲间31以及第二缓冲间32,第一病房51以及第二病房52分别位于医护工作站1的两侧。第一缓冲间31与消毒间2之间设有出入门c1、第二缓冲间32与消毒间2设有出入门c2;第一缓冲间31与第一病房51之间设有出入门a1、第二缓冲间32与第二病房52之间设有出入门a2。
医护人员从医护工作站1进入病房,或从病房返回医护工作站1的方法均与实施例一中的方法相同,只是从消毒间2进入缓冲间时,所选的出入门不同。
当医护人员从第一缓冲间31进入第二缓冲间32时:
医护人员从第一病房51进入其相邻的第一缓冲间31后,给与第一缓冲间31与消毒间2之间的出入门c1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调整消毒间2内的气压至低于第一缓冲间31内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2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进入消毒间2的出入门c1自动打开,进入消毒间2后,给与另一出入门c2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检测到出入门c1已关闭,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消毒间2的气压保持不变,且消毒间2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计时完成后,消毒间2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2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出入门c2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第二缓冲间32;控制系统收到到消毒间2的门全关闭的信号后,切换回高换气次数模式并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带有走廊的负压病房的缓冲间可改造成/另设消毒间,医护人员的更衣室可以改造成带有消毒功能的房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包括病房、医护工作站以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房与医护工作站之间通过隔墙相隔,所述隔墙上设有传递窗;所述病房的第一出入门与医护工作站的第二出入门之间设有缓冲间以及消毒间,所述缓冲间与消毒间之间设有第三出入门,所述第一出入门、第二出入门以及第三出入门均设有非接触式的门禁系统、自动开门机以及电磁锁,当所述门禁系统获得匹配的信息后,所述自动开门机将门打开;所述第一出入门、第二出入门以及第三出入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门开闭状态的传感器;所述消毒间内设有采用主动杀菌方式的杀菌消毒装置以及换气系统,所述换气系统、第一出入门上的传感器、第二出入门上的传感器、第三出入门上的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医护工作站和消毒间、消毒间和缓冲间、缓冲间和病房均设有压差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系统的送风口位于所述消毒间顶部,其排风口靠近所述消毒间地面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房包括第一病房以及第二病房,所述缓冲间包括第一缓冲间以及第二缓冲间,所述第一病房以及第二病房分别位于所述医护工作站的两侧,所述第一缓冲间与消毒间之间、第二缓冲间与所述消毒间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出入门;所述第一缓冲间与所述第一病房之间、所述第二缓冲间与所述第二病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出入门。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病房还包括设备间,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设备间内,所述设备间位于所述病房与医护工作站之间,所述设备间通过围墙与所述病房以及医护工作站相隔,所述设备间的外侧设有出入门。
6.一种如权利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病房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步骤:
医护人员从医护工作站进入消毒间前,给与第二出入门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换气系统工作,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低于医护工作站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二出入门自动打开;
医护人员进入消毒间后,给与第三出入门开门指令,第二出入门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第二出入门已关闭时,设备间内的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将消毒间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且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内的气压5Pa,计时完成后,消毒间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缓冲间,控制系统检测到消毒间的门全部关闭后,切换消毒间至高换气次数模式,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医护人员离开病房步骤:
医护人员从病房进入缓冲间后,给与第三出入门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内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进入消毒间的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进入消毒间后,给与第二出入门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三出入门已关闭,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消毒间的气压调整至低于医护工作站内的气压5Pa,且消毒间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计时完成后,消毒间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第二出入门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医护工作站;控制系统收到消毒间的门全关闭的信号后,切换回高换气次数模式并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病房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房内还设有卫生间,所述医护工作站、缓冲间、病房、卫生间的气压大小分别为-5Pa、0Pa、-5Pa、-10Pa;所述消毒间在无人且过了等待时间时调整气压并保持-7.5Pa,且处于低换气次数模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病房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入门、第二出入门以及第三出入门采用电动门,所述电动门的开闭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负压病房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病房具有两个病房以及两个缓冲间,所述两个病房分别位于所述医护工作站的两侧,所述两个缓冲间与所述消毒间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三出入门;其中一个缓冲间与其中一个病房之间、另一缓冲间与另一病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出入门;所述医护人员从其中一个缓冲间进入另一缓冲间时,包括以下步骤:
医护人员从某一病房进入其相邻的缓冲间后,给与第三出入门的门禁系统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接收到开门指令后,调整消毒间内的气压至低于缓冲间内的气压5Pa,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内的气压切换完成并稳定后,进入消毒间的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进入消毒间后,给与另一第三出入门开门指令,控制系统检测到第三出入门已关闭,控制系统开始计时,同时消毒间的气压保持不变,且消毒间从低换气次数切换到高换气次数模式,计时完成后,消毒间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回低换气次数,等待一段时间至消毒间的换气切换完成并稳定后,另一第三出入门自动打开,医护人员进入另一缓冲间;控制系统收到到消毒间的门全关闭的信号后,切换回高换气次数模式并等待一段时间后由高换气次数切换到低换气次数模式。
CN202110336752.5A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Pending CN113028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6752.5A CN113028533A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6752.5A CN113028533A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8533A true CN113028533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6752.5A Pending CN113028533A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85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322A (zh) * 2021-12-15 2022-03-25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移动式传染病防护一体化智慧发热诊室平台
CN114234321A (zh) * 2021-12-15 2022-03-25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移动式发热诊室平台用于传染病防护的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322A (zh) * 2021-12-15 2022-03-25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移动式传染病防护一体化智慧发热诊室平台
CN114234321A (zh) * 2021-12-15 2022-03-25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移动式发热诊室平台用于传染病防护的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9240U (zh) 可拆卸移动式负压隔离病房
CN113028533A (zh)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及其应用方法
US20230301847A1 (en) Ambulance having infectious disease blocking function, and interior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20180093679A (ko) 병실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210767995U (zh)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CN212002501U (zh) 一种呼吸内科专用隔离设备
KR102265551B1 (ko) 선별진료소 시스템
CN111636724A (zh) 单通道病房与传染病房转换系统
CN210582937U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CN111588574A (zh) 一种临床医学用预防感染的隔离装置
CN215446703U (zh) 一种带有消毒间的负压病房
CN211781622U (zh) 一种便捷箱式传染病隔离诊疗室
CN113445786A (zh) 一种模块拼装式隔离区进出通道
CN111729096A (zh) 一种院感科消毒灭菌装置
CN216840853U (zh) 医用隔离系统
CN212897887U (zh) 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
CN214942855U (zh) 一种移动式医用仓
CN212593202U (zh) 一种人员智能消毒通道装置
CN111854006A (zh) 一种移动无接触式消杀隔离负压注射舱
CN212154273U (zh) 模块拼装式隔离区进出通道
CN204379645U (zh) 呼吸内科医生与病人隔离装置
CN219208253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消毒结构
CN212593120U (zh) 一种不锈钢细菌隔阻设备
CN213218523U (zh) 平时和疫时可转换的组装式隔离病房
CN216394565U (zh) 一种便于物资传递的负压隔离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