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7995U -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7995U
CN210767995U CN202020304177.1U CN202020304177U CN210767995U CN 210767995 U CN210767995 U CN 210767995U CN 202020304177 U CN202020304177 U CN 202020304177U CN 210767995 U CN210767995 U CN 210767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room
door
portabl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041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波
陈军峰
叶大林
夏信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ailin 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ailin 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ailin 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ailin Med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041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7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7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7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隔离病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至少包括隔离间和缓冲间,所述隔离间和缓冲间均包括框架主体和覆盖于框架主体上的柔性膜,所述框架主体由若干杆状单元和若干接头单元配合搭接而成。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中框架由杆状单元和接头单元配合搭接而成,框架则可以现场进行快速搭接,构建隔离病房的效率非常高;由于杆状单元和接头单元均可以制成标准件,在急需时,可以进行快速的大批量生产,同步在疫区进行现场安装。并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占用空间小,平时可作为战略储备物资进行储存,在需要时可以快速响应,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疫情的扩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隔离病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背景技术
面对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高度传染病疫情暴发时,需要医疗机构具备大量收治患者的能力,并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由于资源受限,传统医院的现有隔离病房难以满足需要,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收治而引起扩散;另一方面,收治后的患者也没有很好的隔离条件,导致病房等场所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毒而引起医护人员感染和不同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应对性地建设了小汤山、雷神山、火神山等专门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医院,但是这种类型的医院建设依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与成本,并且,这种医院收治的病人数依旧有限,在疫情的爆发阶段,通常用于收治危重病人。与之配套的是,在本次疫情中,建设了一部分方舱医院,从而可以收治更多的病人。目前的方舱医院,并非每个病人单独隔离,因此在方舱医院收治的基本是轻症病人,危重病人依旧需要转移到专门医院进行救治。
众所周知,面对此类高传染性的疾病,通过单人隔离,是最有效的阻断病毒传播的途径。现有技术中,也有类似的临时性单人隔离病房,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339708U公开的一种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系统,可有效解决患者的隔离并防止病毒扩散。但在传染病疫情大暴发时,这类装置显然无法满足大批量增加和快速布置的需要,且成本高、周期长。
中国发明专利CN102225032A公开的充气式移动负压隔离间,使用时需要对墙体进行充气,不仅制作工艺复杂,还存在发生泄漏时会导致患者救治间负压失控导致病毒外泄的风险。
中国发明专利CN109424220A公开的传染病负压隔离病房,并非移动式组装结构,无法满足现场布置的需要。
中国专利CN2732906Y公开的装配式洁净正负压病房,采用洁净墙板制作,并安装高效送风和排风系统,存在制作成本高、非使用状态时占用空间大,布置慢等问题。
鉴于上述各种隔离病房无法满足疫情暴发时的快速生产、安装以及成本高等缺陷,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并未有上述各种隔离病房的使用。此外,以上专利公开的隔离病房均没有提及对过滤收集的病毒和病房内表面污染的病毒进行高水平消毒,而表面接触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仍存在二次扩散和感染的风险。
因此,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高度传染病暴发时对大量患者收治的需要,急需要一种适用于快速组织生产、在疫区现场快速搭建、能够对病房物表和过滤装置截留的病毒进行快速消毒且低成本的单人隔离病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大批量生产、在疫区现场组装,并具有对过滤截留和物表污染的病毒快速消毒功能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以利于快速地集中收治患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至少包括隔离间和缓冲间,所述缓冲间具有两道隔离门,其中,所述缓冲间通过一道隔离门与隔离间连通,所述缓冲间通过另一道隔离门与外界连通;所述隔离间和缓冲间均包括框架主体和覆盖于框架主体上的柔性膜,所述框架主体由若干杆状单元和若干接头单元配合搭接而成。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接头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杆状单元端部或容纳杆状单元通过的接孔以及与所述接孔对应设置的紧固单元。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紧固孔和与该紧固孔配合的紧固件。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传递窗,所述传递窗包括传递通道和设置于传递通道两端的传递门,两个传递门之间设置有互锁结构,其中,传递通道的一端通过传递门与隔离间连通,传递通道的另一端通过传递门与外界连通。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传递门与传递通道之间设置有磁吸式密封结构。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隔离门包括两扇相互对称的柔性材料制成的隔离门单元。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隔离门单元的顶部和相互背离的外侧与缓冲间固定连接,所述隔离门单元相邻的内侧以及所述隔离门单元的底部设置有柔性磁条,所述隔离间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隔离门单元底部的柔性磁条适配的磁吸结构。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隔离间设置有通气装置和测压装置,还包括通风系统和灭菌系统,所述灭菌系统分别与隔离间和通风系统连通,所述通风系统至少设置有抽风口或吹风口,所述隔离间与抽风口或吹风口连接。
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风机、电器控制单元以及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高效过滤器,所述抽风口和吹风口设置于外壳上。
本实施例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隔离病房的隔离间和缓冲间由框架和柔性膜构成,其中框架由杆状单元和接头单元配合搭接而成,框架则可以现场进行快速搭接,构建隔离病房的效率非常高。
(2)该结构形式的隔离病房,结构简单,成本低并且生产效率高,由于杆状单元和接头单元均可以制成标准件,在急需时,可以进行快速地大批量生产,并同步在疫区进行现场安装。
(3)由于隔离病房的主体是由杆状单元、接头单元以及柔性膜搭接而成,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杆状单元、接头单元以及柔性膜占用的空间较小,平时可作为战略储备物资进行储存,在需要时可以快速响应,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疫情的扩大。
(4)现有基建式的隔离病房,在疫情期间使用后,后期将很难进行有效利用,而且会占用大量的空间,而本隔离病房通过标准件搭接而成,在使用过后,经过严格的消毒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储存,后续还可以进行重复使用,利用率高,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5)隔离间可分别与通风系统的抽风口和吹风口连接,如此可在隔离间内分别形成负压环境和正压环境,其中负压环境适合收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患者,例如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等,正压环境适合烧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失患者以及癌症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维持病房内的空气洁净,以降低感染风险;本实施例的正负压隔离病房,可在正压环境与负压环境之间切换,如此该隔离病房的适用范围更广,病房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便携式隔离病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便携式隔离病房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便携式隔离病房中隔离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便携式隔离病房中传递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传递窗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传递窗的开关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通风系统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通风系统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通风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通风系统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通风系统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施例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的负压通风模式原理图;
图16为本实施例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的正压通风模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包括隔离间10、缓冲间20以及通风系统30。
其中,隔离间10内具有病床13,通常为单人病床,隔离间内用于隔离一位患者。该隔离间10还具有照明灯14、电源插座15以及其他的必要医疗辅助生命维持系统,例如氧气输送管道等。
其中,缓冲间20具有两道隔离门21。缓冲间20通过一道隔离门21与隔离间10连通,通过另一道隔离门21与外界连通。缓冲间20的作用在于,避免隔离间10与外界直接连通。例如,医护人员需要进入隔离间10时,首先通过一道隔离门21进入缓冲间20,此过程中,缓冲间20与隔离间10之间的隔离门保持关闭。当医护人员身处缓冲间后,缓冲间与外界之间的隔离门关闭,此时再打开缓冲间20与隔离间10之间的隔离门,如此避免隔离间与外界的直接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缓冲间的设置,在隔离病房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本实施例中,两道隔离门位于缓冲间的相对侧。当然,这只是优选的实施方式,两道隔离门根据环境需要,也可以设置在缓冲间的相邻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离门21包括两扇相互对称的柔性材料制成的隔离门单元211,其中,该隔离门单元211的顶部和相互背离的外侧与缓冲间的门框固定连接,而隔离门单元211相邻的内侧以及所述隔离门单元的底部设置有柔性磁条212,所述隔离间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隔离门单元底部的柔性磁条适配的磁吸结构213。
上述结构形式的隔离门优势在于,通常医护人员出入时会手持医疗用具,而磁吸式连接无需医护人员用手去打开和关闭,只需用身体一顶即可打开进入,穿过后隔离门单元会自动吸附并恢复至关闭密封状态,具有便捷通过的技术优势。
此外,通常的柔性门帘均是顶部固定,其他三侧非固定的模式,而本实施例的隔离门单元采用顶部以及相对外侧固定的方式,相对内侧与底部磁吸连接,如此形式在保证人员可以通过的情况下,医护人员进入后,由于隔离门单元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在重力作用下会迅速恢复关闭,有效缩短了与外界连通的时间。此外,由于缓冲间通常相对较小,医护人员几乎不会在缓冲间内停留,通过两道隔离门的时间非常短,这种结构形式的隔离门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医护人员通过后,还没打开另一道隔离门时,刚通过的隔离门已经关闭,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时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隔离间10还设置有传递窗40,用于在外界与隔离间之间传递药品、食物等物品。如图7-图9所示,该传递窗40包括传递通道41和设置于传递通道两端的传递门42,其中,传递通道41的一端通过传递门42与隔离间10连通,传递通道41的另一端通过传递门42与外界连通。其中,两个传递门之间设置有互锁结构,即两个传递门不能同时打开,其中一个传递门处于打开状态下时,另一个传递门则无法再打开。需要说明的是,此类具有互锁结构的传递窗,是医用隔离领域的常用技术,对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该结构形式的传递窗40,与缓冲间的设置原理类似,也是为了避免在传递物品过程中使隔离间与外界直接连通。例如,医护人员在需要向患者传递药品或食物等物品时,首先打开外侧传递门,将物品放在传递通道中,然后将传递门关上即可。接着患者打开内侧传递门,取走物品后,通过手动消毒液对传递通道进行消毒。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递门42上设置有门把手43,该传递门42通过合页44与传递通道41连接。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其中传递门与传递通道之间设置有磁吸式密封结构45。使用磁吸式密封结构的好处在于,开关便捷,密封性能好。
作为本实施例最大的改进,如图2所示,其中隔离间10和缓冲间20均包括框架主体11和覆盖于框架主体上的柔性膜12。作为优选,柔性膜12通常采用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PVC(聚氯乙烯)材质。
其中框架主体11的结构如图3-图5所示,由若干杆状单元11和若干接头单元112配合搭接而成。其中,杆状单元可以为圆杆,也可以为方杆,接头单元112则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杆状单元端部或容纳杆状单元通过的接孔113以及与所述接孔113对应设置的紧固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接头单元112的形状与结构形式以及接孔的数量,根据其位置所需可以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图5所示,就包括三种类型的接头单元,其中接头单元112-1用于隔离间与缓冲间之间的连接位置,其具有三个容纳杆状单元端部的接孔和一个容纳杆状单元通过的接孔;如接头单元112-2,其只具有一个容纳杆状单元通过的接孔;如用于拐角处的接头单元112-3,其具有三个容纳杆状单元端部的接孔。
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紧固单元包括紧固孔114和与该紧固孔114配合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通常,紧固孔为螺纹孔,紧固件为螺钉。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及连接可靠的技术优势。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离间上设有一个通风阀门16,该通风阀门16通过管路与通风系统30连接。
如图10-14所示,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30,包括外壳31,该外壳31外部设置有操作屏32、抽风口34和吹风口35,为了便于移动该通风系统,其底部设置有滚轮33。
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30,其外壳31的内部设置有风机36、电器控制单元37以及过滤箱体38。其中,过滤箱体38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高效过滤器310,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设有两组高效过滤器310。需要说明的是,高效过滤器是本领域中常用的过滤装置,属于现有技术,对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另外,在需要的情况下,高效过滤器也可以配合初效过滤器和中效过滤器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通风系统30,具有负压通风模式和正压通风模式两种形式。
其中,图15为负压通风模式的原理图,在负压通风模式下,隔离间的通风阀门16与通风系统的抽风口34连接。
本实施例中隔离间与外界之间通过一组高效过滤器310(V3)连通,该高效过滤器310(V3)的两侧连接有一个测压装置P4,该测压装置P4将结果反馈给电器控制系统,用于监测该高效过滤器310(V3)的通风效率,进而配合调整风机转速以维持隔离间内的负压环境。
本实施例中,隔离间内还设置有测压装置P3,用于实时监测隔离间内的压强并反馈至电器控制单元。
本实施例中,风机36(J)持续从隔离间内抽风,隔离间内的空气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通过高效过滤器310(V3)补充,以维持隔离间内的负压环境。从隔离间内抽出的空气经过过滤箱体后,经由通风阀F4排放在外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隔离间内的空气中包含病毒或病菌,需要对排放的空气进行严格处理。在过滤箱体中,高效过滤器的过滤只是其中的一步。由于高效过滤器将过滤箱体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了多个空间,每个空间连接有一个灭菌阀39,通过该灭菌阀39往过滤箱体内通入灭菌物质,从而保证隔离间内排出的空气中不含病毒、病菌等,防止造成二次感染。本实施例中,两组高效过滤器V1、V2将过滤箱体内分隔成了3个空间,3个空间各自连接一个灭菌阀,分别为F1、F2和F3。
本领域中,通常通过汽化过氧化氢进行灭菌处理,对于灭菌系统,由于采用的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每组高效过滤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测压装置,分别为P1和P2,用于分别监测高效过滤器V1和V2的通风效率,进而配合调整风机转速以维持隔离间内的负压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该负压通风模式,通常用于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东呼吸综合症等高度传染病患者的救治,以达到有效的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隔离间10还具有灭菌阀F5和F6,当隔离病房内的患者治愈或转移后,通过汽化过氧化氢对隔离间内彻底消毒灭菌,以方便下一个患者入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测压装置P1、P2、P3以及P4均可以为机械式压差结构,也可以为压差传感器。
为了使得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具有更多的应用范围,通风系统还包括正压通风模式。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隔离间的通风阀门16与通风系统的吹风口35连接。风机将外界的空气经过过滤、灭菌处理后通入隔离间,隔离间内的空气在内外压强的作用下通过高效过滤器310(V3)排放至外界。
本实施例中,维持隔离间内具有一定的正压。该正压环境,可广泛应用于烧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失患者以及癌症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维持病房内的空气洁净,以降低感染风险。
如此,使得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其利用率更高。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至少包括隔离间和缓冲间,所述缓冲间具有两道隔离门,其中,所述缓冲间通过一道隔离门与隔离间连通,所述缓冲间通过另一道隔离门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间和缓冲间均包括框架主体和覆盖于框架主体上的柔性膜,所述框架主体由若干杆状单元和若干接头单元配合搭接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单元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杆状单元端部或容纳杆状单元通过的接孔以及与所述接孔对应设置的紧固单元。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紧固孔和与该紧固孔配合的紧固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递窗,所述传递窗包括传递通道和设置于传递通道两端的传递门,两个传递门之间设置有互锁结构,其中,传递通道的一端通过传递门与隔离间连通,传递通道的另一端通过传递门与外界连通。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门与传递通道之间设置有磁吸式密封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门包括两扇相互对称的柔性材料制成的隔离门单元。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门单元的顶部和相互背离的外侧与缓冲间固定连接,所述隔离门单元相邻的内侧以及所述隔离门单元的底部设置有柔性磁条,所述隔离间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隔离门单元底部的柔性磁条适配的磁吸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间设置有通气装置和测压装置,还包括通风系统和灭菌系统,所述灭菌系统分别与隔离间和通风系统连通,所述通风系统至少设置有抽风口或吹风口,所述隔离间与抽风口或吹风口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风机、电器控制单元以及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高效过滤器,所述抽风口和吹风口设置于外壳上。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过滤器将所述过滤箱体内部分隔成多个空间,每个空间设置有一个灭菌阀,所述灭菌系统通过灭菌阀与所述过滤箱体连接。
CN202020304177.1U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Active CN210767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4177.1U CN210767995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04177.1U CN210767995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7995U true CN210767995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66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04177.1U Active CN210767995U (zh) 2020-03-12 2020-03-12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799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3860A (zh) * 2020-06-29 2020-09-15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联锁双门
CN112267718A (zh) * 2020-10-30 2021-01-26 深圳市巨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隔离病房
CN113187272A (zh) * 2021-02-20 2021-07-30 云南达远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医护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445791A (zh) * 2021-07-02 2021-09-2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呼吸疾病无接触隔离病房
CN113983575A (zh) * 2021-11-22 2022-01-28 强固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正负压可切换的生物清洁移动房终端及物联维护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3860A (zh) * 2020-06-29 2020-09-15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联锁双门
CN112267718A (zh) * 2020-10-30 2021-01-26 深圳市巨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隔离病房
CN113187272A (zh) * 2021-02-20 2021-07-30 云南达远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医护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445791A (zh) * 2021-07-02 2021-09-2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呼吸疾病无接触隔离病房
CN113445791B (zh) * 2021-07-02 2023-02-2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呼吸疾病无接触隔离病房
CN113983575A (zh) * 2021-11-22 2022-01-28 强固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正负压可切换的生物清洁移动房终端及物联维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67995U (zh) 一种用于高度传染性患者的便携式隔离病房
CN212359240U (zh) 可拆卸移动式负压隔离病房
KR102214043B1 (ko) 이동확장형 음압병동모듈
CN210508531U (zh) 一种集装箱式负压隔离病房
CN101623134B (zh) 电热灭菌口罩
CN111764728A (zh) 移动式正负压一体防护隔离舱
CN211899884U (zh) 一种负压隔离防疫舱系统
KR102265551B1 (ko) 선별진료소 시스템
KR102207365B1 (ko) 격리 효율을 증대시킨 음압 챔버
CN210582937U (zh) 具备负压换气防疫医疗功能的隔离舱装置
CN115212057A (zh) 隔离空间内微负压富氧状态调控方法、系统及隔离康复舱
CN113101069B (zh) 一种消毒杀菌效果优异的移动式手术室
CN211797428U (zh) 一种可快速部署并组网实现远程诊断的负压隔离医疗舱
CN211876273U (zh) 一种用于负压隔离舱的空气循环系统
CN210217226U (zh) 一种传染科患者隔离设备
CN111425022A (zh) 一体化可移动智能应急病房
WO2022065822A1 (ko) 코로나바이러스 및 호흡기질병 확산 방지를 위한 소독기능이 포함된 환기시스템
KR102235697B1 (ko) 감염병, 전쟁, 방사능노출, 화학물질, 테러 등 긴급상황에 대처할 수 있는 이동식 음압 종합 격리실
CN214303060U (zh) 一种成品居家隔离房结构
CN212535228U (zh) 隔离系统
CN211873995U (zh) 一种新型传染病房
CN213697620U (zh) 一种装配式病床负压隔离罩
JP4104962B2 (ja) 無菌室
TWI750653B (zh) 防疫全外氣行動載具
CN212415155U (zh) 一种医用手术室更衣消毒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