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2309B -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22309B
CN113022309B CN201911354959.4A CN201911354959A CN113022309B CN 113022309 B CN113022309 B CN 113022309B CN 201911354959 A CN201911354959 A CN 201911354959A CN 113022309 B CN113022309 B CN 113022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motor controller
protection
charging
volta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49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22309A (zh
Inventor
张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49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22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22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2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22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22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07Measures or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attenuating collisions
    • B60L3/0015Prevention of colli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双驱动电机系统需求,以及总装工艺复杂、整车较重的问题。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和充配电单元电连接;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充配电单元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和电动机控制器电连接;电动机控制器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其中,动力电池内部集成有第一高压配电单元,充配电单元内部集成有第二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和直流转直流电源。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适用于汽车高压系统中。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并且为了改善环境,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电动车辆相对于普通的燃油车辆来说,续航能力较差。为了减少充电次数,人们又发明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其可以利用增程器发电,为动力电池充电,增加续航里程。
在开发电动汽车时,高压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目前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往往是基于燃油汽车的开发系统开发的单驱动电机高压系统,且总装工艺复杂,整车高压线束较多,从而不仅无法满足双驱动电机系统需求,还使得整车较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双驱动电机系统需求,以及总装工艺复杂、整车较重的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动力电池、充配电单元、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电动机控制器、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动力电池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加热器、所述空调压缩机和所述充配电单元电连接;
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充配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加热器和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电动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电池内部集成有第一高压配电单元,所述充配电单元内部集成有第二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和直流转直流电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包括发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控制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机控制器通过交流三相线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发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发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通过高压直流母线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充配电单元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通过高压直流分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空调压缩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配电单元通过高压直流母线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配电单元通过交流单相线与所述交流充电接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配电单元通过高压直流分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第二加热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机控制器通过交流三相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所述高压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高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以下至少一种防护:
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
在高压下电后,通过被动放电电阻在预设时间段内将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高压母线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
在出现碰撞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包括:
根据碰撞仿真技术,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包括:
在所述高压系统与车辆车身之间增加搭铁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包括: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动力电池内测高压互锁防护和整车外测高压互锁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放电电阻位于双电机控制器与高压直流母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包括:
所述主动放电电阻通过使用驱动电机的定子线圈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高压系统。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能够将动力电池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和充配电单元电连接,将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将充配电单元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和电动机控制器电连接,将电动机控制器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将第一高压配电单元集成在动力电池中,将第二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和直流转直流电源集成在充配电单元中,从而不仅实现了双驱动电机高压系统,还可以降低高压系统装配复杂度,提升装配效率,减少整车线束数量并减少高压连接器的数量,从而使得整车轻量化。此外,能够对高压系统进行至少一种防护: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在高压下电后,通过被动放电电阻在预设时间段内将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高压母线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在出现碰撞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从而全方位保护高压系统,进而保证车辆的安全。或者,对所述高压系统物理防护(包括直接接触防护、绝缘防护、碰撞短路避让和部件高防护等级防护等)、电气防护(包括电位均衡防护、被动放电防护、主动放电防护、直流充电防护、交流充电防护、短路防护等)和控制功能防护,从而可以保证高压系统的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动力电池11、充配电单元(Charge and Distribution Unit,简称CDU)12、双电机控制器13、第一加热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PTC)14、空调压缩机(Air Condition Compressor Module,简称ACCM)15、发电机(generator)16、第一驱动电机(Motor)17、直流充电接口18、交流充电接口19、第二加热器110、电动机控制器(MotorControl Unit,简称MCU)111、第二驱动电机112。
其中,动力电池即为车辆提供动力来源的储能单元;充配电单元为用于提供充电、分配电功能的单元;双电机控制器包括发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控制器(Generator andMotor Control Unit,简称G&MCU),具有控制发电机和第一驱动电机的双重功能,即发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加热器为正温度系数热敏材料,它具有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第一加热器为前舱加热器,第二加热器为后舱加热器;空调压缩机是在空调制冷剂回路中起压缩驱动制冷剂的作用;直流充电接口为提供充直流电的接口,交流充电接口为提供充交流电的接口;电动机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驱动电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第一驱动电机为前舱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为后舱驱动电机。
此外,这几种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动力电池11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3、所述第一加热器14、所述空调压缩机15和所述充配电单元12电连接。
例如,所述动力电池11通过高压直流母线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3和所述充配电单元12连接;所述动力电池11通过高压直流分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器14和所述空调压缩机15连接。
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3分别与所述发电机1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电连接。
例如,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3通过交流三相线分别与所述发电机1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连接。
所述充配电单元12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8、所述交流充电接口19、所述第二加热器110和所述电动机控制器111电连接。
例如,所述充配电单元12通过高压直流母线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器111连接;所述充配电单元12通过交流单相线与所述交流充电接口19连接;所述充配电单元12通过高压直流分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18和第二加热器110连接。
所述电动机控制器111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12电连接。
例如,所述电动机控制器111通过交流三相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12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电池11内部集成有第一高压配电单元11b和动力电池11a本身,所述充配电单元12内部集成有第二高压配电单元12a、车载充电机12b和直流转直流电源12c。
此外,高压系统的具体电路图可以如图3所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能够将动力电池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和充配电单元电连接,将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将充配电单元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和电动机控制器电连接,将电动机控制器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将第一高压配电单元集成在动力电池中,将第二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和直流转直流电源集成在充配电单元中,从而不仅实现了双驱动电机高压系统,还可以降低高压系统装配复杂度,提升装配效率,减少整车线束数量并减少高压连接器的数量,从而使得整车轻量化。
第二方面,依据上述实施例,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所述高压系统包括上述高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以下至少一种防护:
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
在高压下电后,通过被动放电电阻在预设时间段内将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高压母线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
在出现碰撞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
具体的,高压系统的部件包括动力电池、充配电单元、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电动机控制器、第二驱动电机等。
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根据碰撞仿真技术,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即通过碰撞仿真技术,模拟出碰撞空间,在部署时,避让这些碰撞空间进行部署,从而可以防止高压系统部件碰撞车辆。两个部件之间进行连接,需要漏出导线,然后通过中间线(例如高压母线、交流单相线等)将两个部件进行连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内的部件可能会与其他物体碰撞,或者部件之间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发生碰撞,可以先利用仿真技术模拟出碰撞空间,在设置部件出线方向时,使得出线方向尽量避让碰撞空间。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在所述高压系统与车辆车身之间增加搭铁线。从而保证各个部件外壳与车身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进而保证所有车身电位保持一致,防止因为电位差导致触电感受。电位均衡是指均压或者等电位连接。就是把所有导体相互作良好的导电性连接,并与接地系统连通。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动力电池内测高压互锁防护和整车外测高压互锁防护。其中,动力电池内测高压互锁防护是针对动力电池上边的所有高压连接器状态进行检测。整车外测高压互锁防护是通过低压线束连接所有高压部件的互锁信号,通过控制器检测互锁信号来检测。
所述被动放电电阻位于双电机控制器与高压直流母线之间。
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所述主动放电电阻通过使用驱动电机的定子线圈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能够对高压系统进行至少一种防护: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在高压下电后,通过被动放电电阻在预设时间段内将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高压母线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在出现碰撞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从而全方位保护高压系统,进而保证车辆的安全。
第三方面,依据上述实施例,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所述高压系统包括上述高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以下至少一种防护:
物理防护、电气防护、控制功能防护;
下面分别对这三种防护进行介绍:
(一)物理防护
所述物理防护包括直接接触防护、绝缘防护、碰撞短路避让和部件高防护等级防护中的至少一种防护。
(a1)所述直接接触防护包括所述高压系统中的连接器是按照外壳防护等级要求选取的。
外壳防护等级是一种电气设备防护标准。本标准的目的如下:
A)规定电气设备下述内容的外壳防护等级:1)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2)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3)防止由于水进入壳内对设备造成有害影响。
B)防护等级的标识。
C)各防护等级的要求。
D)按本标准的要求对外壳作验证试验。
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直接接触防护可以使得所有连接器均保证手指无法触碰至带电部件,从而保证维护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操作不会出现触电现象。
其中,高压系统中的连接器包括图3所示所示的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等起到连接两个高压部件的连接器。
(a2)所述绝缘防护包括通过绝缘材料和外壳对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部件进行保护,从而让所有的高压带电体均受到良好的防护和保护。
其中,为提升对线缆的保护,可以增加波纹管、走线盒、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等对线束进行良好的固定和保护,并便于售后排查。
(a3)所述碰撞短路避让包括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设置避让碰撞空间,以保证在出现碰撞的情况下大幅减少高压线束短路的概率,以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设置避让碰撞空间是在结构设计和整车布置上躲避碰撞溃缩区域,一般配合碰撞仿真进行分析。
(a4)所述部件高防护等级防护包括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部件按照防护安全级别进行保护,以防止水气进入部件后冷凝,导致零部件内部电气部件失效影响用户使用。
(二)电气防护
所述电气防护包括电位均衡防护、被动放电防护、主动放电防护、直流充电防护、交流充电防护、短路防护中的至少一种防护。
(b1)所述电位均衡防护包括在所述高压系统与车辆车身之间增加搭铁线,从而保证各个部件外壳与车身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进而保证所有车身电位保持一致,防止因为电位差导致触电感受。
电位均衡是指均压或者等电位连接。就是把所有导体相互作良好的导电性连接,并与接地系统连通。
(b2)所述被动放电防护包括在高压下电后,通过被动放电电阻在预设时间段内将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高压母线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以保证维护人员安全。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例如可以为3min。被动放电电阻处于双电机控制器与高压直流母线之间,连接在高压直流母线两端。即使在高压系统控制失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高压直流母线之间的剩余能量释放掉,以保证高压系统安全。
(b3)所述主动放电防护包括在出现碰撞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以保证人员安全。
主动放电电阻实际是通过电机控制器通过使用驱动电机的定子线圈直接消耗掉相关能量,而非特定的电阻。主动放电电阻也可以使用电加热器等释放掉高压母线能量。主动放电速率更快,被动放电速率一般比较慢。
(b4)所述直流充电防护包括在直流充电接口处增加继电器,以防止用户碰触直流充电接口端子引起触电。
其中,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b5)所述交流充电防护包括将交流充电输入与输出端进行隔离,以保证交流端出现异常时不会对整车高压直流端造成伤害。
其中,将交流充电输入端与输出端进行隔离的方法可以为通过在交流充电输入端和输出端增加隔离变压器实现隔离。
(b6)短路防护包括设置过载或短路的保护部件,若检测出相关电路故障,发出报警。
其中,在各个高压部件在出现短路等情况下,会导致各分支回路的熔断器熔断,若增加短路保护部件,就可以保证主回路功能正常。
(三)控制功能防护
所述控制功能防护包括绝缘异常防护、车辆碰撞防护、高压互锁防护、充电安全防护和电压电流异常保护中至少一种防护。
(c1)绝缘异常防护包括绝缘监控回路持续监控高压回路和车身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当电阻降低至一定等级后,将会报警并进入保护状态。
其中,绝缘电阻是高压母线和车身地之间的阻值状态,当高压带电部件绝缘性能降低时(例如绝缘层磨损、连接器进水等情况),绝缘电阻也会降低,通过监测绝缘电阻可以快速识别车辆高压电风险。
(c2)车辆碰撞防护包括当检测到碰撞信号后,控制系统会快速下电并触发主动放电。
(c3)高压互锁防护包括当高压连接器被意外拔出,或者在维护过程中,检测到高压连接器断开,会进入高压下电流程。
高压互锁是高压互锁回路的简称,也叫危险电压互锁回路。高压互锁是指通过使用低压信号来检查电动汽车上所有与高压母线相连的各分路,包括整个电池系统、导线、连接器、直流转直流电源、电动机控制器、高压盒及保护盖等系统回路的电气连接完整性。
可选的,在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充配电单元以及动力电池上进行高压互锁检测,通过低压信号线的状态来判断整车所有高压连接器连接状态是否正常,防止高压带电部件暴露在空气中,存在安全隐患。
将高压互锁分为动力电池内测及整车外测两路高压互锁,降低故障排查难度。动力电池内测高压互锁是针对动力电池上边的所有高压连接器状态进行检测。通过低压线束连接所有高压部件的互锁信号,通过控制器检测互锁信号来检测。
(c4)充电安全防护包括使用接触器做直流充电防护,异常情况下切断直流充电接触器以保护整车高压其他部件正常工作。通过车载充电机的输入输出隔离,保证车辆高压系统的安全性。
(c5)电压电流异常保护包括持续对电压及电流进行监控,在出现异常情况下会及时切断回路,保证系统其他部件正常工作。
具体的,当检测到电压过高或过低时,应及时切断相关回路。当检测到电流异常时,切断高压回路并发出报警。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能够将动力电池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和充配电单元电连接,将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将充配电单元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和电动机控制器电连接,将电动机控制器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将第一高压配电单元集成在动力电池中,将第二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和直流转直流电源集成在充配电单元中,从而不仅实现了双驱动电机高压系统,还可以降低高压系统装配复杂度,提升装配效率,减少整车线束数量并减少高压连接器的数量,从而使得整车轻量化。此外,对所述高压系统物理防护(包括直接接触防护、绝缘防护、碰撞短路避让和部件高防护等级防护等)、电气防护(包括电位均衡防护、被动放电防护、主动放电防护、直流充电防护、交流充电防护、短路防护等)和控制功能防护,从而可以保证高压系统的安全。此外,对所述高压系统物理防护(包括直接接触防护、绝缘防护、碰撞短路避让和部件高防护等级防护等)、电气防护(包括电位均衡防护、被动放电防护、主动放电防护、直流充电防护、交流充电防护、短路防护等)和控制功能防护,从而可以保证高压系统的安全。
进一步的,依据上述实施例,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高压系统。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能够将动力电池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和充配电单元电连接,将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将充配电单元分别与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和电动机控制器电连接,将电动机控制器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将第一高压配电单元集成在动力电池中,将第二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和直流转直流电源集成在充配电单元中,从而不仅实现了双驱动电机高压系统,还可以降低高压系统装配复杂度,提升装配效率,减少整车线束数量并减少高压连接器的数量,从而使得整车轻量化。此外,对所述高压系统物理防护(包括直接接触防护、绝缘防护、碰撞短路避让和部件高防护等级防护等)、电气防护(包括电位均衡防护、被动放电防护、主动放电防护、直流充电防护、交流充电防护、短路防护等)和控制功能防护,从而可以保证高压系统的安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动力电池、充配电单元、双电机控制器、第一加热器、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直流充电接口、交流充电接口、第二加热器、电动机控制器、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动力电池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加热器、所述空调压缩机和所述充配电单元电连接;
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充配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所述交流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加热器和所述电动机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电动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电池内部集成有第一高压配电单元,所述充配电单元内部集成有第二高压配电单元、车载充电机和直流转直流电源;
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包括发电机控制器及驱动电机控制器;
所述双电机控制器通过交流三相线分别与所述发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发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发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通过高压直流母线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和所述充配电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通过高压直流分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空调压缩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配电单元通过高压直流母线与所述电动机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配电单元通过交流单相线与所述交流充电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配电单元通过高压直流分支分别与所述直流充电接口和第二加热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器通过交流三相线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8.一种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以下防护:
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
在高压下电后,通过被动放电电阻在预设时间段内将所述高压系统中的高压母线电压降至安全电压范围;
在出现碰撞或者其他异常情况时,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包括:
根据碰撞仿真技术,在高压系统的部件出线方向避让碰撞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电位均衡防护包括:
在所述高压系统与车辆车身之间增加搭铁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高压互锁防护包括:
对所述高压系统进行动力电池内测高压互锁防护和整车外测高压互锁防护。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放电电阻位于双电机控制器与高压直流母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主动放电电阻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包括:
所述主动放电电阻通过使用驱动电机的定子线圈将高压母线上的电荷放掉。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系统。
CN201911354959.4A 2019-12-25 2019-12-25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Active CN113022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4959.4A CN113022309B (zh) 2019-12-25 2019-12-25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4959.4A CN113022309B (zh) 2019-12-25 2019-12-25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2309A CN113022309A (zh) 2021-06-25
CN113022309B true CN113022309B (zh) 2023-03-17

Family

ID=76458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4959.4A Active CN113022309B (zh) 2019-12-25 2019-12-25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22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3854A (zh) * 2021-11-25 2022-03-01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充电检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5332B2 (ja) * 2000-09-14 2003-05-1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ハーネスの保護構造
JP5317188B2 (ja) * 2009-02-20 2013-10-1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動車両の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の保護方法
JP5609659B2 (ja) * 2011-01-13 2014-10-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高圧部収納筐体
WO2013014768A1 (ja) * 2011-07-27 2013-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システム
CN204323097U (zh) * 2014-10-29 2015-05-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动力控制系统的集成总成和动力系统
JP6210092B2 (ja) * 2015-07-14 2017-10-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
CN106671897A (zh) * 2015-11-05 2017-05-17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集成电控装置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07207793U (zh) * 2017-08-24 2018-04-10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hev车用高压集成模块化控制系统
CN109895759A (zh) * 2017-12-08 2019-06-1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及其集成式控制器
CN111954603B (zh) * 2018-04-12 2023-07-28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方配置构造以及搭载有该车辆前方配置构造的车辆
CN208931141U (zh) * 2019-04-03 2019-06-04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充配电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09895660A (zh) * 2019-04-17 2019-06-18 上海汉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多源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2309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7165B (zh) 利用外部充电的车辆
JP6254772B2 (ja) 高電圧バッテリパックを補修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204323097U (zh) 纯电动汽车的高压动力控制系统的集成总成和动力系统
US9834102B2 (en) In-vehicle power supply device
JP5972972B2 (ja) 直流電力供給装置
US927262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safe driving, charging and energy recovery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9841451B2 (en) Zone fault de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s
US9227517B2 (en) Charging device having a bidirectional auxiliary power supply unit
CN103802763A (zh) 一种装甲车辆直流高压大电流组合配电保护装置
US11235718B2 (en) Power source system
CN109874353A (zh) 安全方法、用于实现该安全方法的装置以及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
JP6388758B2 (ja) 初期過渡電流抑制
US20180222411A1 (en) Vehicle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EP2840405B1 (en) In-vehicle power source apparatus
CN113022309B (zh) 用于车辆的高压系统、对高压系统进行防护的方法及车辆
Farhangi et al. High impedance grounding for onboard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s
Berger et al. Proposal of a time-domain platform for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analysis in rapid transit train DC auxiliary systems
CN111196159A (zh) 一种低压维修开关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US11901750B2 (en) Multi-functional current limiter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NL2030569B1 (en) Electric vehicle, onboard charger,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215705698U (zh) 一种新能源车高压分配系统
WO2024095381A1 (ja) 切替ユニットおよびシステム
Naidu et al. Arc fault detection schemes for an automotive 42 V wire harness
Hubka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Modular DC Fast 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RU2657134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смического аппара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