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5149A -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5149A
CN113015149A CN202110202103.6A CN202110202103A CN113015149A CN 113015149 A CN113015149 A CN 113015149A CN 202110202103 A CN202110202103 A CN 202110202103A CN 113015149 A CN113015149 A CN 113015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unit information
sound
sound unit
communic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21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5149B (zh
Inventor
王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Tripo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Trip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Tripo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Trip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53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9702A/zh
Priority to CN202110202103.6A priority patent/CN113015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5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5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04Segmentation; Word boundary detectio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5/00Speech recognition
    • G10L15/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s
    • G10L15/30Distributed recognition, e.g. in client-server systems, for mobile phones or network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对第一声音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指向指令;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响应于终端给出的允许指令,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以及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本申请可以通过临时组网和分段发送的方式来进行通讯,达到提高通讯质量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出行过程中,尤其是在野外和穿越等环境中,队伍中的人员多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通讯,但是受限于通讯功率和恶劣的环境,通信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及系统,可以通过临时组网和分段发送的方式来进行通讯,起到提高通讯质量的作用。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的触发指令,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指向指令,指向指令指向一个终端;
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通讯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响应于终端给出的允许指令,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
响应于获取到的第二声音,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每个声音单元信息的时间长度都是一致的;
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
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数量与通信通道的数量是一致的;以及
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其中,声音单元信息的分组是连续进行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临时组网和分段发送的方式将通讯内容发送出去,相比于直接的点对点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将距离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能够降低数据的丢失,起到提高通讯质量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建立通信通道的过程时,还包括:
计算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该数量记为第一数量;
将第一数量与第一数量阈值进行比对;以及
当第一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将与该第一数量对应的通信通道舍弃;
其中,筛选完成后,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应当大于等于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部分低质量的通信通道去除,起到提高通讯质量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后,如果剩余的通信通道的数量小于等于一个,那么使用第二数量阈值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第二数量阈值的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数值,并以此类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通信通道的长度尽可能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通讯过程尽可能的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建立通信通道的过程中,还包括:
计算每一个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该数量记为第一数量;
根据数值最小的第一数量选取与之对应的数量阈值;以及
根据数量阈值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当其他的第一数量大于数量阈值时,将与该第一数量对应的通信通道舍弃;
其中,筛选完成后,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应当大于等于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部分低质量的通信通道去除,起到提高通讯质量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信通道建立成功后,还包括:
将通信通道分为两组,两组中通信通道的数量是相同的,每组中通信通道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以及
在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时,每个声音单元信息均通过两组中的其中一个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其中,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奇数个时,则舍弃包含有最多个跃迁终端的一个通信通道或者随机选取一个通信通道进行舍弃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两组通讯通道来保证通讯的正常进行,能够使通讯过程尽可能的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计算发出的声音单元信息的组数;以及
当发出的组数达到预设的组数阈值时,重新建立通信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构通信通道的方式来保证通讯的正常进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触发指令,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指向指令,指向指令指向一个终端;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通讯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通讯单元,用于响应于终端给出的允许指令,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第二声音,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每个声音单元信息的时间长度都是一致的;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数量与通信通道的数量是一致的,声音单元信息的分组是连续进行的;以及
第二通讯单元,用于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被执行。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
一个或多个接口,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接口调用并运行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被执行。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通道的建立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二声音进行切割及分组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单元信息的分发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声音单元信息的分发示意图。
图5是基于图2给出的重建通信通道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简单的对Infotainment Hub(信息娱乐中心)进行介绍,Infotainment Hub(下文简称IFH)产品形态为车载设备,此设备集成了4G,WIFi,多模式卫星定位等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多环境的导航,娱乐,通讯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实现用户手机、骑手/乘客头盔以及其他蓝牙外设的连接。
在常规的使用场景中,一般而言,可以通过组队的方式来实现通讯,例如一个队伍中有十台IFH,出行过程中,这些IFH通过3G/4G/5G网络或者无线电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给队员提供实时通讯服务。
但是考虑到一些较为恶劣的环境,例如野外穿越等,这些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信号弱甚至没有信号的情况,同时受限于设备功率,其辐射范围有限,此时如何进行通讯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近场通讯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在通讯质量较差或者环境恶劣下的小范围内的多终端间的通讯方法,通过将音频数据拆解后使用多个通信通道传递的方式来保证点对点的通讯质量,实现两个点之间的信息传递,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获取到的触发指令,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指向指令,指向指令指向一个终端;
S102,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通讯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S103,响应于终端给出的允许指令,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
S104,响应于获取到的第二声音,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每个声音单元信息的时间长度都是一致的;
S105,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
S106,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数量与通信通道的数量是一致的;以及
S107,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其中,声音单元信息的分组是连续进行的。
具体的说,在步骤S101中,用户会向车载设备下发一个触发指令,那么对于车载设备而言,在接收到这个触发指令后,车载设备就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经过解析,可以得到第一声音中包含的指向指令,这个指向指令指向的是一个终端。
为了描述方便,将用户使用的车载设备称为发出端,将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成为接收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发指令是通过物理按键下发的,例如车载设备上有一个通讯按钮,按压这个通讯按钮后,车载设备就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发指令是通过声音的方式下发的,该方式中,用户会发出一个语音指令,类似于“与13号机通话”或者 “13号,听到请回答”等,这两个语音指令中,13就是接收端的编号,此时,发出端就会试图与编号为13的接收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建立数据通讯关系的内容在步骤S102中进行,该步骤中,发出端会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举例说明,发出端与接收端无法直接通信,例如出现距离过远的情况,但是发出端可以通过局域网中其他的参与者来建立通信通道,这些其他的参与者就是步骤S102中的跃迁终端。
跃迁终端在接收到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后,会向与之连接的其他跃迁终端询问,并尝试与接收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因为跃迁终端的数量是多个,因此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建立多个通信通道,每个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通信通道建立成功后,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也就是接收端,会发出一个允许指令,此时会执行步骤S103,该步骤中,发出端会接收到这个允许指令,然后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面向的就是发出端处的用户。
应理解,允许指令和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出现的目的是给发出端处用户的反馈,其主要作用是告知与接收端处的用户成功建立了联系,因为考虑到一个实际的情况,在联系建立成功之前,对于发出端处的用户而言,存在一个心理焦虑,而允许指令和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的出现就能够将这个心理焦虑消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通过指示灯的方式实现,例如在联系建立成功之前,车载设备上的某个指示灯是红色的,在联系建立成功之后,这个灯变为绿色的。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通过语音提示的方式实现,例如车载设备会发出类似于“成功建立联系”的语音通知,当然,也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实现,例如车载设备的屏幕上会显示类似于“成功建立联系”的文字。
此时,发出端处的用户就会开始说话,此时,执行步骤S104,该步骤中,请参阅图2,响应于获取到的第二声音,车载设备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此处的第二声音指的就是用户开始说话时的声音。
其中的第二声音就是用户发出的声音,对于第二声音,需要进行采样后才能传递,应理解,声音的采样方式有模拟采样和数字采样两种,数字采样在采样速度和压缩率等方便都优于模拟采样,因此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使用数字化采样。
因为声音是连续的,因此数字化采样的过程也是连续的,随着采样过程中的进行,还需要对得到的声音信息进行切割,可以理解为,需要将用户的声音切割成一段一段的,再进行传递,并且,每个声音单元信息的时间长度都是一致的。
考虑到,如果需要使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通讯,说明现场的环境非常差,并且还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因此,进行分段式的传输,然后在拼接起来,能够将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因为即使出现了部分丢失的问题,对于接收端处的用户而言,也能够得到足够数量的信息。
在步骤S105中,会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编号的作用主要是确定通信通道的使用顺序。
执行完步骤S105后,继续执行步骤S106,在步骤S106中,请参阅图3,会将声音单元信息进行分组和编号,然后使用不同的通信通道送出,分组和编号的过程以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为参考,具体的说,就是在时间序列上,会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
举例说明,通信通道的数量是四个,那么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数量也就是四个,至于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编号,则以其生成的时间为依据,因为声音是连续产生的,因此声音单元信息也是连续生成的。
从时间序列上看,每一个声音单元信息都是有先后的,因此可以按照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和排序。
此处应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的编号方式与通信通道的编号方式应使用一种方式,例如通信通道采用1、2、3、4进行编号,那么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也采用1、2、3、4进行编号。
最后执行步骤S107,在该步骤中,车载设备会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例如使用了1、2、3、4的方式进行编号,那么第一组中的1号声音单元信息使用1号通信通道进行发送,2号声音单元信息使用2号通信通道进行发送,3号声音单元信息使用3号通信通道进行发送,4号声音单元信息使用4号通信通道进行发送。
对于第二组声音单元信息而言,依然使用上述方式进行处理,第三组声音单元信息、第四组声音单元信息…第N组声音单元信息,均使用上述方式进行处理。
那么对于接收端而言,其收到的声音单元信息也是按照顺序排列的,那么在合成过程中,直接按照接收的顺序进行合成就能够得到发出端处的用户的声音。
整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近场通讯方法,对于发出端而言,可以通过能够建立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建立多个通信通道,与最终需要的接收端进行通信,通信过程中,还能够将声音切割成多个片段,然后按照顺序分组和编号并通过不同的通信通道将其顺序发送至接收端,一方面,可以通过拓扑的方式建立通讯,将距离的影响消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声音进行切割的方式来将环境对通信的影响降至最低。
作为申请提供的近场通讯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建立通信通道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因为声音单元信息在通过通信通道传递的过程中,该通信通道中的跃迁终端都会参与到这个传递的过程中,参与的跃迁终端的数量与通信通道的稳定性是成反比的,因为每个跃迁终端的工作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将每个通信通道中的跃迁终端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每个跃迁终端的可靠性为95%,那么随着跃迁终端的数量的增加,该条通信通道的可靠性也会随之下降。
具体的筛选方式如下,
第一种,包括如下步骤:
S201,计算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该数量记为第一数量;
S202,将第一数量与第一数量阈值进行比对;以及
S203,当第一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将与该第一数量对应的通信通道舍弃;
其中,筛选完成后,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应当大于等于两个。
具体的说,就是需要计算每个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然后与一个允许数量,也就是第一数量阈值进行比对,那么对于跃迁终端的数量超过第一数量阈值的通信通道,需要进行舍弃处理。
在该筛选方式中,设置了一个最大允许值,也就是对于跃迁终端数量在最大允许值范围内的通信通道,都会进行保留处理。
但是,在筛选完成后,如果剩余的通信通道的数量小于等于一个,那么使用第二数量阈值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第二数量阈值的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数值,并以此类推。
也就是说,会通过增大数量阈值(使用第二数量阈值替换第一数量阈值的方式)来保证通信通道的数量,应理解,如果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仅为一个,那么对于声音的切割也就没有了意义,因为如果该条通信通道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短暂性的中断,那么就相当于与接收端失去了联系。
第二种,
S301,计算每一个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该数量记为第一数量;
S302,根据数值最小的第一数量选取与之对应的数量阈值;以及
S303,根据数量阈值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当其他的第一数量大于数量阈值时,将与该第一数量对应的通信通道舍弃;
其中,筛选完成后,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应当大于等于两个。
在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中,会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来确定数量阈值,也就是数量阈值存在多个,每次需要从其中选择一个使用,选择的条件就是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的最小值。
举例说明,建立通信通道后,通信通道中包含的跃迁终端的数量分别为:2、2、3、4、5、6、7、8,那么就使用2来选择合适的数量阈值,并且应理解,每一个数量阈值对应的数字应该是一个范围,例如数量阈值的数量是3个,那么第一个数量阈值对应的数字范围可以是0至2,第二个数量阈值对应的数字范围可以是3至4,第三个数量阈值对应的数字范围可以是5至6。
另外,在上述两种筛选方式中,需要保证最终剩下的通信通道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因为如果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仅为一个,那么对于声音的切割也就没有了意义,因为如果该条通信通道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短暂性的中断,那么就相当于与接收端失去了联系。
作为申请提供的近场通讯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对于声音单元信息的发送,增加了冗余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在通信通道建立成功后,将通信通道分为两组,两组中通信通道的数量是相同的,每组中通信通道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以及
在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时,每个声音单元信息均通过两组中的其中一个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其中,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奇数个时,则舍弃包含有最多个跃迁终端的一个通信通道或者随机选取一个通信通道进行舍弃处理。
也就是对于可用的通信通道而言,会将通信通道分为两组,并且这两组通信通道会同时参与到声音单元信息的发送过程,可以理解为存在一个动态备份,那么对于接收端而言,在同一个时间点,就会接收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声音单元信息,此时仅需要择一使用即可,如果其中的一个声音单元信息丢失,那么还存在另一个声音单元信息可以使用,并且,这两个声音单元信息是互为备份的,其中的任意一个丢失,另外一个都可以作为替换。
另外,如果通信通道不分组的话,请参阅图4,还可以使用另一种冗余,具体如下,
在发送同一组中的第一个声音单元信息时,同时使用第一个通信通道和第二个通信通道进行发送;在发送同一组中的第二个声音单元信息时,同时使用第二个通信通道和第三个通信通道进行发送,以此类推,也可以实现同一个声音单元信息的双备份。
在一个不稳定或者说外部影响因素非常多的环境中,这种临时建立的通信通道也是不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稳定出现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在申请提供的近场通讯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需要通过重新建立通讯通道的方式来提高通信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步骤如下:
S401,计算发出的声音单元信息的组数;以及
S402,当发出的组数达到预设的组数阈值时,重新建立通信通道。
具体的说,就是根据发出的声音单元信息的组数来确定重新构建的通信通道的时间,当组数达到预设的组数阈值时,就会重新建立通信通道,并使用心得通信通道来保证发出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通话,直至通话结束,通话时间越长,通信通道重构的次数也就越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触发指令,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指向指令,指向指令指向一个终端;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通讯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通讯单元,用于响应于终端给出的允许指令,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第二声音,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每个声音单元信息的时间长度都是一致的;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数量与通信通道的数量是一致的,声音单元信息的分组是连续进行的;以及
第二通讯单元,用于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本申请中可能出现的对各种消息/信息/设备/网元/系统/装置/动作/操作/流程/概念等各类客体进行了赋名,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具体的名称并不构成对相关客体的限定,所赋名称可随着场景,语境或者使用习惯等因素而变更,对本申请中技术术语的技术含义的理解,应主要从其在技术方案中所体现/执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来确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是不同的。例如第一时间窗和第二时间窗只是为了表示出不同的时间窗。而不应该对时间窗的本身产生任何影响,上述的第一、第二等不应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近场通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内容中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
一个或多个接口,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接口调用并运行指令,执行如上述内容中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以使得该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移动轨迹生成系统执行对应于上述方法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移动轨迹生成系统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内容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以支持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功能。或者,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可选地,该计算机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可选地,该存储器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器还可以是该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的触发指令,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指向指令,指向指令指向一个终端;
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通讯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响应于终端给出的允许指令,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
响应于获取到的第二声音,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每个声音单元信息的时间长度都是一致的;
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
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数量与通信通道的数量是一致的;以及
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其中,声音单元信息的分组是连续进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通信通道的过程中,还包括:
计算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该数量记为第一数量;
将第一数量与第一数量阈值进行比对;以及
当第一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时,将与该第一数量对应的通信通道舍弃;
其中,筛选完成后,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应当大于等于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后,如果剩余的通信通道的数量小于等于一个,那么使用第二数量阈值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第二数量阈值的数值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数值,并以此类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通信通道的过程中,还包括:
计算每一个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该数量记为第一数量;
根据数值最小的第一数量选取与之对应的数量阈值;以及
根据数量阈值对通信通道进行筛选,当其他的第一数量大于数量阈值时,将与该第一数量对应的通信通道舍弃;
其中,筛选完成后,通信通道的剩余数量应当大于等于两个。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信通道建立成功后,还包括:
将通信通道分为两组,两组中通信通道的数量是相同的,每组中通信通道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以及
在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时,每个声音单元信息均通过两组中的其中一个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其中,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奇数个时,则舍弃包含有最多个跃迁终端的一个通信通道或者随机选取一个通信通道进行舍弃处理。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近场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算发出的声音单元信息的组数;以及
当发出的组数达到预设的组数阈值时,重新建立通信通道。
7.一种近场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触发指令,开始对获取到的第一声音进行解析,获取其中的指向指令,指向指令指向一个终端;
第一测试单元,用于向保持通讯关系的跃迁终端下发通信通道测试指令,并根据跃迁终端的反馈建立通信通道,通信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通讯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通讯单元,用于响应于终端给出的允许指令,下发通信通道建立成功的通知;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第二声音,对第二声音进行数字化采样和分割处理,生成多个声音单元信息,每个声音单元信息的时间长度都是一致的;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通信通道中跃迁终端的数量对通信通道进行编号;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在时间序列上,按照声音单元信息的生成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并对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进行编号,每组中声音单元信息的数量与通信通道的数量是一致的,声音单元信息的分组是连续进行的;以及
第二通讯单元,用于将每组中的声音单元信息通过与之对应的通信通道发送至指向指令指向的终端。
8.一种近场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被执行。
10.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接口,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接口调用并运行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近场通讯方法。
CN202110202103.6A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015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5308.5A CN114339702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近距离通讯方法及系统
CN202110202103.6A CN113015149B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2103.6A CN113015149B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5308.5A Division CN114339702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近距离通讯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149A true CN113015149A (zh) 2021-06-22
CN113015149B CN113015149B (zh) 2021-12-14

Family

ID=764078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5308.5A Pending CN114339702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近距离通讯方法及系统
CN202110202103.6A Active CN113015149B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5308.5A Pending CN114339702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近距离通讯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339702A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0028A (ja) * 2005-07-11 2007-01-25 Nippon Hoso Kyokai <Nhk> グループ形成装置、端末機、連絡システムおよびグループ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01312428A (zh) * 2007-05-25 2008-11-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语音包发送、接收方法、媒体网关及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EP2070358A1 (en) * 2006-07-24 2009-06-17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a plurality of tdma mesh networks having efficient bandwidth use
US20090172129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Cellspin Soft Inc. Automatic Multimedia Upload For Publishing Data And Multimedia Content
CN102067673A (zh) * 2008-05-01 2011-05-18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自适应无线过程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340840A (zh) * 2011-10-19 2012-02-01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路由的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03152422A (zh) * 2013-03-14 2013-06-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多流多宿主环境下文件递归分割传输并重新组合的方法
CN103581257A (zh) * 2012-08-03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4796165A (zh) * 2015-03-18 2015-07-22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US20150373432A1 (en) * 2014-06-18 2015-12-24 Maged E. Beshai Spectral-Temporal Connector for Full-Mesh Networking
CN106168940A (zh) * 2016-06-22 2016-11-3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高密度片上网络的路网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6559540A (zh) * 2015-09-30 2017-04-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22838A (zh) * 2017-08-02 2017-09-29 深圳市威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及对讲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7517486A (zh) * 2017-08-29 2017-12-26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自动路由方法以及装置
US20180014241A1 (en) * 2014-03-14 2018-01-11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20190014497A1 (en) * 2017-07-10 2019-01-10 Google Inc. Packet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for Mesh Networks
CN110036606A (zh) * 2016-12-21 2019-07-19 索尼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同时路由多个数据流
CN110166331A (zh) * 2019-03-08 2019-08-23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自动捕获声音来源实现家电组网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0166998A (zh) * 2019-06-28 2019-08-23 张洋 基于蓝牙mesh网络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1724804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41448A (zh) * 2020-06-21 2020-10-0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策略的分簇aodv路由方法
CN111886911A (zh) * 2018-11-30 2020-1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935653A (zh) * 2020-07-28 2020-11-13 福建北峰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网无线对讲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2135282A (zh) * 2020-09-25 2020-12-25 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Mesh网络语音对讲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20028A (ja) * 2005-07-11 2007-01-25 Nippon Hoso Kyokai <Nhk> グループ形成装置、端末機、連絡システムおよびグループ形成プログラム
EP2070358A1 (en) * 2006-07-24 2009-06-17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a plurality of tdma mesh networks having efficient bandwidth use
CN101518116A (zh) * 2006-07-24 2009-08-26 哈里公司 用于使用具有高效带宽利用的多个tdma网状网络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12428A (zh) * 2007-05-25 2008-11-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语音包发送、接收方法、媒体网关及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US20090172129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Cellspin Soft Inc. Automatic Multimedia Upload For Publishing Data And Multimedia Content
CN102067673A (zh) * 2008-05-01 2011-05-18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 自适应无线过程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340840A (zh) * 2011-10-19 2012-02-01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路由的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03581257A (zh) * 2012-08-03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3152422A (zh) * 2013-03-14 2013-06-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多流多宿主环境下文件递归分割传输并重新组合的方法
US20180014241A1 (en) * 2014-03-14 2018-01-11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20150373432A1 (en) * 2014-06-18 2015-12-24 Maged E. Beshai Spectral-Temporal Connector for Full-Mesh Networking
CN104796165A (zh) * 2015-03-18 2015-07-22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6559540A (zh) * 2015-09-30 2017-04-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68940A (zh) * 2016-06-22 2016-11-3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高密度片上网络的路网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036606A (zh) * 2016-12-21 2019-07-19 索尼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同时路由多个数据流
US20190014497A1 (en) * 2017-07-10 2019-01-10 Google Inc. Packet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for Mesh Networks
CN107222838A (zh) * 2017-08-02 2017-09-29 深圳市威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对讲机及对讲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7517486A (zh) * 2017-08-29 2017-12-26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自动路由方法以及装置
CN111886911A (zh) * 2018-11-30 2020-11-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166331A (zh) * 2019-03-08 2019-08-23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自动捕获声音来源实现家电组网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0166998A (zh) * 2019-06-28 2019-08-23 张洋 基于蓝牙mesh网络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1741448A (zh) * 2020-06-21 2020-10-0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策略的分簇aodv路由方法
CN111724804A (zh) * 2020-06-29 2020-09-2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5653A (zh) * 2020-07-28 2020-11-13 福建北峰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组网无线对讲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2135282A (zh) * 2020-09-25 2020-12-25 北京百瑞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Mesh网络语音对讲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LUOBOSHASHA: "AODV简介", 《百度文库》 *
JAY KUMAR JAIN: "An Efficient Multipath Productive Routing Protocol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202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INOCON)》 *
XIAOMEI ZHANG: "Reliable Multiservice Delivery in Fog-Enabled VANETs: Integrated Misbehavior Detection and Tolerance", 《IEEE ACCESS》 *
范业仙: "基于AODV的多径路由协议研究和改进", 《万方》 *
高晓琳: "基于AOMDV的并行路由传输机理与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702A (zh) 2022-04-12
CN113015149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503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mpting message reading st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77112A (zh) 基于运维管理系统的数据库阻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837057A (zh) 视频文件播放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01028A (zh) 一种基于多人远程通话的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02338B (zh) 音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以及设备
CN105376719A (zh)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14584480A (zh) 用于服务降级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015149B (zh) 一种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06790380A (zh) 数据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4153856A (zh) 主机数据双写方法及装置
CN113342424A (zh) 一种加载h5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50985B (zh) 前端工程依赖自动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5933505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495519A (zh) 报表数据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1523729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4599218A (zh) 用于确定订单接收范围的方法和设备
CN109064527A (zh) 动态配置动画的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安卓终端
CN110851430B (zh) 移动轨迹信息的存储方法、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72220B (zh) 粘贴操作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6880B (zh) 创建网络请求的实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81814A (zh) 终端的绑定设备的定位分享方法及系统
CN109246281B (zh) 一种来电接听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367592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53043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770863B (zh) Ct探测器z向对齐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