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5039A -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5039A
CN113015039A CN202110242045.XA CN202110242045A CN113015039A CN 113015039 A CN113015039 A CN 113015039A CN 202110242045 A CN202110242045 A CN 202110242045A CN 113015039 A CN113015039 A CN 113015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tn
topology
port
link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20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5039B (zh
Inventor
罗岳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Opt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Opt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Opt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Opt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20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5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5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5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9Topology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方法包括添加网元构造出物理拓扑的节点信息,在网元上添加相应的单盘,根据预先定义的静态数据构造出每个单盘的物理端口对象,构造源网元和宿网元的物理端口之间的物理连纤对象,以构造出混合网络的物理拓扑;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选择源网元和宿网元间的一条或多条MTN Link链路,分配源网元和宿网元的MTN Group逻辑端口,构造MTN Group Link逻辑拓扑。本发明的部署方法,支持PTN、SPN、WDM混合跨域组网场景下的各层业务的端到端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背景技术
ITU-T针对5G等新业务需求定义了新一代传送网技术体系MTN(城域传送网),能够实现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与分组交换的有效融合。MTN由Section层和Path层构成,MTN Section层重用FlexE逻辑支持端口绑定,MTN Path层支持基于66B码块的TDM交换,具备完善的端到端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维护管理)机制,支持任意Nx5G信道化客户信号的交叉复用。SPN(Slicing PacketNetwork,切片分组网)是融合L0~L3层技术的新一代传送网综合业务承载系统,通过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和TDM提供端到端硬隔离管道,通过分组交换提供L2/L3VPN。SPN由三个子层构成:切片分组层、切片通道层和切片传送层,切片分组层支持MPLS-TP和段路由SR技术,切片通道层采用MTN的Section层和Path层构建,切片传送层支持以太网物理层和WDM光层。MTN Channel为SPN网络中传递的一条硬隔离通道,由路径上的各网元节点S-XC和各MTN Group链路中若干个时隙组成的端到端通路。对于短距离应用场景,网络侧采用以太网灰光接口来收发业务。对于大容量、长距离应用场景,网络侧采用多波长彩光接口传输,SPN网络分层模型见图1。
5G承载网络的建设方案包括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网络升级和新建SPN网络二种方案。PTN网络升级建设方案是指在现有PTN网络基础上,通过软、硬件升级的方式,提供SPN网络的能力,满足5G全业务场景的开通需求。对于PTN网络升级建设方案,在一张物理网络上同时包含PTN,SPN,WDM设备,用于承载4G和5G业务。
如何在PTN/SPN/WDM混合组网场景下按统一方式端到端的部署隧道、业务为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有主要面临的问题如下:
传统PTN组网,隧道直接承载在以太接口上,隧道寻路可基于物理拓扑寻路,而SPN组网隧道承载在MTN VETH虚拟接口(MTN Channel两端的虚拟口)上,通过BGP-LS协议上报L3LINK,PTN和SPN混合组网场景下,端到端的隧道需要跨越PTN和SPN设备,无统一的拓扑,无法进行端到端的寻路和创建。
在SPN over WDM场景上,物理拓扑跨越不同层次的链路类型,业务路径经过光域和IP域,无法有效进行业务的路由表达,不支持端到端的部署MTN Group/MTN Channel/MPLS-TP,SR-TP隧道/L2VPN/L3VPN业务。
无独立的MTN Group/L2/L3层拓扑视图,不能可视化展示MTN Group/L2/L3层的节点和链路资源,链路的总带宽和已占用的带宽等资源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构造五层拓扑,物理拓扑,MTN Link逻辑拓扑,MTNGroup Link逻辑拓扑,L2 Link逻辑拓扑和L3 LINK逻辑拓扑,用于支持PTN、SPN和WDM混合组网,进行端到端业务的部署,由此解决混合网络下无法部署端到端业务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所述部署方法包括:
添加网元构造出物理拓扑的节点信息,在网元上添加相应的单盘,根据预先定义的静态数据构造出每个单盘的物理端口对象,构造源网元和宿网元的物理端口之间的物理连纤对象,以构造出混合网络的物理拓扑;
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选择源网元和宿网元间的一条或多条MTN Link链路,分配源网元和宿网元的MTNGroup逻辑端口,构造MTN Group Link逻辑拓扑;
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L2 Link拓扑和L3 Link拓扑;
基于L3Link拓扑创建隧道,基于该隧道创建L2VPN或L3VPN业务,基于L2Link拓扑创建直接承载在MTN Channel上的以太网业务。
优选的,所述部署方法包括:
预先定义不同单盘的物理端口的类型,其中,所述物理端口的类型包括以太端口、MTN端口、OCH端口、OMS端口和OTS端口;
使用脚本构造每种单盘的物理端口的静态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数据包括物理端口节点列表,所述物理端口节点列表包含:端口号,端口名称,端口类型,端口方向和端口速率。
优选的,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包括:
在灰光对接场景下,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均为MTN端口,则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该MTN Link链路的源端口和宿端口均为MTN端口,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优选的,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包括:
在彩光对接,无光交叉场景下,采用自动搜索的方式搜索出OCH路径,当所述OCH路径两端的端口均为MTN彩光口时,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OCH路径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优选的,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包括:
在彩光对接,有光交叉场景下,通过指定约束条件,使用基于约束的最短路径算法寻路出OCH路径,收到OCH路径创建消息后,当所述OCH路径两端的端口均为MTN彩光口时,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OCH路径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优选的,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L2 Link拓扑和L3 Link拓扑包括:
在以太端口对接场景下,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以太端口,且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将该L2 Link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L2 Link拓扑;
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以太端口,且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3,并且配置有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将该L3 Link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L3 Link拓扑。
优选的,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L2 Link拓扑和L3 Link拓扑包括:
在MTN VETH虚拟口场景下,创建端到端的MTN Channel,并在两端创建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将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绑定MTN Client;
如果MTN Channel两端的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的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将该L2 Link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以构造L2 Link拓扑;
如果MTN Channel两端的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的模式是L3,并且配置有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将该L3 Link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以构造L3 Link拓扑。
优选的,所述基于L3Link拓扑创建隧道,基于该隧道创建L2VPN或L3VPN业务包括:
基于L3 Link拓扑创建MPLS-TP或SR-TP隧道,其中,隧道的路径计算由基于CSPF算法计算得到,隧道的路径表达由一个L3 Link的有序列表组成,隧道的占用带宽累加到L3Link端口的已占用的带宽上;
隧道建立完后,基于该隧道创建L2VPN/L3VPN业务。
优选的,所述基于L2Link拓扑创建直接承载在MTN Channel上的以太网业务,还包括:
根据用户侧接口的已占用带宽,累加到网络侧的L2 Link端口上,推送带宽变更消息到GUI界面上,进行可视化展示链路的已占用带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到端业务的部署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程序设置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部署方法。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部署方法,支持PTN、SPN、WDM混合跨域组网场景下的MTN Group、MTNChannel、MPLS-TP、SR-TP、L2VPN、L3VPN各层业务的端到端管理。对于不支持ISIS、BGP-LS协议的PTN设备和未部署ISIS、BGP-LS协议的SPN设备的组网场景下,也能构造出L3拓扑,用于部署MPLS-TP,SR-TP隧道,L2VPN,L3VPN业务,实现混合网络下端到端的业务部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PN网络分层模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分层拓扑与SPN网络分层模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灰光对接场景下构造MTN Link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彩光对接,无光交叉场景下构造MTN Link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彩光对接,有光交叉场景下构造MTN Link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TN/SPN/WDM混合跨域网络业务的分层拓扑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到端业务的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为了解决混合网络下无法部署端到端业务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个在PTN、SPN和WDM混合跨域组网场景下,通过构造分层拓扑,支持混合网络中MTN Group、MTNChannel、MPLS-TP隧道、SR-TP隧道、L2VPN、L3VPN等各层业务的端到端部署,提高了网络的可视化管理和可维护性。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了五层拓扑:物理拓扑,MTN Link逻辑拓扑,MTN Group Link逻辑拓扑,L2 Link逻辑拓扑和L3 LINK逻辑拓扑,用于支持PTN、SPN和WDM混合组网,各层拓扑与SPN网络分层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下面具体说明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
参阅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所述部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添加网元构造出物理拓扑的节点信息,在网元上添加相应的单盘,根据预先定义的静态数据构造出每个单盘的物理端口对象,构造源网元和宿网元的物理端口之间的物理连纤对象,以构造出混合网络的物理拓扑。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预先定义不同单盘的物理端口的类型,其中,所述物理端口的类型包括以太端口、MTN端口、OCH端口、OMS(opticalmultiplex section)端口和OTS端口。
具体地,传统PTN设备和SPN设备的以太网盘的端口类型为以太端口,SPN设备的MTN接口盘的端口类型为MTN端口,光层的合波盘的端口类型为OCH端口和OMS端口,分波盘的端口类型为OCH端口和OMS端口,光交叉盘(WSS盘)的端口类型为OMS端口,光放盘(OA盘、PA盘)的端口类型为OTS端口。
使用脚本(例如XML脚本)构造每种单盘的物理端口的静态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数据包括物理端口节点列表,所述物理端口节点列表包含:端口号,端口名称,端口类型(以太端口/MTN端口/OCH端口/OMS端口/OTS端口),端口方向(单向/双向)和端口速率(FE/GE/XGE/25GE/40GE/100GE/200GE)。
在本实施例中,添加网元时,构造出物理拓扑的节点信息,其中,节点信息包括:网元ID,X坐标,Y坐标,网元类型,使用的图标ID等。
添加单盘时,根据静态数据构造出每个物理端口对象(相当于将物理端口实例化),物理端口对象定义包括:网元ID,单盘ID,端口号,端口名称,端口类型,端口方向,端口速率和其他属性。
添加物理连纤时,构造出物理连纤对象,物理连纤对象对应包括:Linkid,源网元ID,源端口对象Key(盘ID+端口号),宿网元ID,宿端口对象Key(盘ID+端口号),方向(单向纤/双向纤),时延等。
通过构造好的物理拓扑的节点信息和物理连纤信息,GUI界面可以根据前述绘制物理拓扑。
步骤102: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具体详见下述描述:
结合图4a,在灰光对接场景下,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均为MTN端口,则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该MTN Link链路的源端口和宿端口均为MTN端口,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结合图4b,在彩光对接,无光交叉场景下,在WDM业务管理模块中采用自动搜索的方式搜索出OCH路径,当所述OCH路径两端的端口均为MTN彩光口时,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OCH对象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自动搜索的方式具体如下:S1:设置搜索的启动端口A为MTN物理端口A1,并且是彩光口。
S2:根据端口A的物理连纤link_i,找到物理连纤的对端端口B,把物理连纤link_i加入OCH路径中。
S3:如果端口B的类型是OCH端口,并且端口B的盘类型是合波盘,则把端口A设置为合波盘的OMS端口,继续自动搜索(转到步骤S2)。
如果端口B的类型是OTS端口,并且端口B的盘类型是发送光放盘(OA)或接收光放盘(PA),则把端口A设置为光放盘的出端口,设置端口A为OTS端口,继续自动搜索(转到步骤S2)。
如果端口B的类型是OMS端口,并且端口B的盘类型是分波盘,则把端口A设置为分波盘的OCH端口,继续自动搜索(转到步骤S2)。
如果端口B的类型也是MTN端口,并且是彩光口,搜索停止。
如果端口B的类型是OMS端口,并且端口B的盘类型是WSS盘,则搜索停止,返回“有光交叉不能自动搜索”。
搜索出的路径即为OCH的单向路径,OCH路径的反向路径的构造方法与正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适用于该部署方法的部署装置可以虚拟化为多个模块,以共同实现部署方法,其中,该部署模块包括WDM业务管理模块、分层拓扑管理模块和分层业务管理模块。具体地,WDM业务管理模块中搜索出OCH路径后,创建OCH电路,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接收OCH创建消息,判断两端是MTN彩光口,则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关联OCH路径ID。
结合图4c,在彩光对接,有光交叉场景下,通过指定约束条件,使用最短路径算法寻路出OCH路径,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OCH路径创建消息后,当所述OCH路径两端的端口均为MTN彩光口时,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OCH路径ID,以构造MTNLink逻辑拓扑。
步骤103:选择源网元宿网元间的一条或多条MTN Link链路,分配源网元和宿网元的MTN Group逻辑端口,构造MTN Group Link逻辑拓扑。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MTN Link拓扑,创建MTN Group,具体地,选择源宿网元,选择源宿网元间的一条或多条MTN Link链路,自动分配源宿网元MTN Group逻辑端口。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MTN Group对象创建上报消息后,创建MTN Group Link,该Link关联MTNGroup对象ID,包括源宿端口为MTN Group逻辑端口,其中,MTN Group逻辑端口总带宽为成员端口的带宽之和。
步骤104: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L2 Link拓扑和L3 Link拓扑。
在以太端口对接场景下,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以太端口,且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将该L2 Link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L2 Link拓扑。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以太端口,且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3,并且配置有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将该L3 Link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L3 Link拓扑。
具体地,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物理连纤创建消息后,进行以下逻辑判断: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以太端口,如果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其源宿端口为以太物理端口,关联物理拓扑LinkID。如果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3,并且配置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源宿端口为以太物理端口,其关联物理拓扑LinkID。
在MTN VETH虚拟口场景下,创建端到端的MTN Channel,并在两端创建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将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绑定MTN Client;如果MTN Channel两端的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的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将该L2 Link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以构造L2 Link拓扑;如果MTN Channel两端的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的模式是L3,并且配置有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将该L3 Link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以构造L3 Link拓扑。
具体地,对于MTN VETH虚拟口场景,部署MTN Channel,通过GUI界面,选择源网元,选择宿网元,指定带宽,路径名称,指定路由约束,基于MTN Group Link拓扑,使用CSPF(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计算并创建端到端的MTN Channel,两端创建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绑定MTN Client。分层业务管理模块收到MTN Channel创建上报消息后,进行以下逻辑判断:如果MTN Channel两端的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的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源宿端口为以太物理端口,并且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如果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3,并且配置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源宿端口为以太物理端口,并且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
步骤105:基于L3Link拓扑创建隧道,基于该隧道创建L2VPN或L3VPN业务,基于L2Link拓扑创建直接承载在MTN Channel上的以太网业务。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L3 Link拓扑创建MPLS-TP或SR-TP隧道,其中,隧道的路径计算由基于CSPF算法计算得到,隧道的路径表达由一个L3Link的有序列表组成,隧道的占用带宽累加到L3 Link端口的已占用的带宽上;隧道建立完后,基于该隧道可创建L2VPN/L3VPN业务。
基于L2Link拓扑创建直接承载在MTN Channel上的以太网业务,根据用户侧接口的已占用带宽,累加到网络侧的L2 Link端口上,推送带宽变更消息到GUI界面上,进行可视化展示链路的已占用带宽。
本发明的部署方法,支持PTN、SPN、WDM混合跨域组网场景下的MTN Group、MTNChannel、MPLS-TP、SR-TP、L2VPN、L3VPN各层业务的端到端管理。对于不支持ISIS、BGP-LS协议的PTN设备和未部署ISIS、BGP-LS协议的SPN设备的组网场景下,也能构造出L3拓扑,用于部署MPLS-TP,SR-TP隧道,L2VPN,L3VPN业务。通过构造MTN Group、L2、L3层拓扑视图,可视化展示MTN Group、L2、L3层的节点和链路资源,链路的总带宽和已占用的带宽,并基于该L2、L3拓扑,进行切片划分。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物理拓扑有9个节点,OADM-1,OADM-2,OADM-4,OADM-4组成WDM光层环网,用于满足长距离传输和光层调度需求,SPN-1,SPN-2,SPN-3,SPN-4为SPN设备支持MTN接口和以太接口,PTN-1为PTN设备,只支持以太接口。需要在PTN-1到SPN-4之间部署L2/L3VPN业务,本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
S1.构造混合网络的物理层拓扑:
S1.1通过静态数据构造PTN,SPN,OADM网元各单盘的端口。
S1.2添加网元间物理连纤。
S1.3添加网元内的物理连纤,SPN网元内单盘的物理连纤如图4b所示。
S2.构造MTNLink逻辑拓扑:
S2.1灰光对接场景:
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添加物理连纤消息,进行逻辑判断: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MTN端口,则创建虚拟的MTNLink链路,源宿端口为MTN物理端口,其关联物理拓扑linkID。图5中SPN-1和SPN-2网元之间构造出MTNLink链路。
S2.2彩光对接,无光交叉场景:
WDM管理模块自动搜索出无光交叉的OCH路径,搜索步骤如下:
结合图4b,通过实施例1中的迭代算法,搜索的起始端口为SPN-3的MTN盘的MTN彩光口,搜索出的OCH正向路径为:SPN-3的MTN盘的MTN彩光口->SPN3的合波盘的入端口->SPN3的合波盘的出端口->SPN3的OA盘的入端口->SPN3的OA盘的出端口->SPN4的PA盘的入端口->SPN4的PA盘的出端口->SPN4的分波盘的入端口->SPN4的分波盘的出端口->SPN-4的MTN盘的MTN彩光口。
搜索出的OCH反向路径为:SPN-4的MTN盘的MTN彩光口->SPN4的合波盘的入端口->SPN4的合波盘的出端口->SPN4的OA盘的入端口->SPN4的OA盘的出端口->SPN3的PA盘的入端口->SPN3的PA盘的出端口->SPN3的分波盘的入端口->SPN3的分波盘的出端口->SPN-3的MTN盘的MTN彩光口。
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OCH路径的创建消息后,则创建虚拟的MTNLink链路,源宿端口为MTN彩光端口,其关联OCH路径ID。SPN-3和SPN-4网元之间构造出MTNLink链路。
S2.3彩光对接,有光交叉场景:
通过指定光层的路由约束,创建SPN-2和SPN-3网元之间的OCH路径,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OCH路径的创建消息后,则创建虚拟的MTNLink链路,源宿端口为MTN彩光端口,其关联OCH路径ID。SPN-2和SPN-3网元之间构造出MTNLink链路。
S3.构造MTNGroupLink拓扑:
创建SPN-1和SPN-2,SPN-2和SPN-3,SPN-3和SPN-4之间的MTNGroup,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MTNGroup创建上报消息后,创建MTNGroupLink,关联MTNGroup电路ID,MTNGroupLink的端口为MTNGroup逻辑端口。
S4.构造L2/L3Link拓扑:
S4.1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PTN-1和SPN-1的物理连纤创建消息后,判断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3,并且配置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Link,源宿端口为以太物理端口,其关联物理拓扑linkID。完成PTN-1和SPN-1之间的L3Link构造。
S4.2创建SPN-1和SPN-2,SPN-2和SPN-4之间的MTNChannel,分层拓扑管理模块收到MTNChannel创建上报消息后,判断源宿的MTNVETH端口的模式是L3,并且配置IP地址,创建L3Link,关联MTNChannel电路ID,MTNGroupLink的端口为MTNGroup逻辑端口。完成SPN-1和SPN-2,以及SPN-2和SPN-4之间的两条L3Link的构造。
S5.创建MPLS-TP/SR-TP隧道,L2VPN/L3VPN业务:
创建PTN-1到SPN-4的MPLS-TP/SR-TP隧道,隧道路径包含3跳,PTN-1到SPN-1的L3Link,SPN-1到SPN-3的L3Link,SPN-3到SPN-4的L3Link。
基于创建好的隧道创建L2VPN/L3VPN业务,完成混合跨域网络的业务部署。
实施例3: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部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部署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以及存储器42。其中,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41为例。
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2作为一种基于部署方法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程序指令。处理器4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实现前述实施例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4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4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和系统内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写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写为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署方法包括:
添加网元构造出物理拓扑的节点信息,在网元上添加相应的单盘,根据预先定义的静态数据构造出每个单盘的物理端口对象,构造源网元和宿网元的物理端口之间的物理连纤对象,以构造出混合网络的物理拓扑;
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选择源网元和宿网元间的一条或多条MTN Link链路,分配源网元和宿网元的MTNGroup逻辑端口,构造MTN Group Link逻辑拓扑;
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L2 Link拓扑和L3 Link拓扑;
基于L3Link拓扑创建隧道,基于该隧道创建L2VPN或L3VPN业务,基于L2Link拓扑创建直接承载在MTN Channel上的以太网业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署方法包括:
预先定义不同单盘的物理端口的类型,其中,所述物理端口的类型包括以太端口、MTN端口、OCH端口、OMS端口和OTS端口;
使用脚本构造每种单盘的物理端口的静态数据,其中,所述静态数据包括物理端口节点列表,所述物理端口节点列表包含:端口号,端口名称,端口类型,端口方向和端口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包括:
在灰光对接场景下,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均为MTN端口,则创建虚拟的MTNLink链路,该MTN Link链路的源端口和宿端口均为MTN端口,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包括:
在彩光对接,无光交叉场景下,采用自动搜索的方式搜索出OCH路径,当所述OCH路径两端的端口均为MTN彩光口时,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OCH路径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所述物理层拓扑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包括:
在彩光对接,有光交叉场景下,通过指定约束条件,使用基于约束的最短路径算法寻路出OCH路径,收到OCH路径创建消息后,当所述OCH路径两端的端口均为MTN彩光口时,创建虚拟的MTN Link链路,将该MTN Link链路关联OCH路径ID,以构造MTN Link逻辑拓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L2 Link拓扑和L3 Link拓扑包括:
在以太端口对接场景下,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以太端口,且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将该L2 Link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L2 Link拓扑;
如果物理连纤两端的端口类型都是以太端口,且源宿的以太端口模式是L3,并且配置有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将该L3 Link关联物理拓扑LinkID,以构造L3 Link拓扑。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构造L2 Link拓扑和L3 Link拓扑包括:
在MTN VETH虚拟口场景下,创建端到端的MTN Channel,并在两端创建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将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绑定MTN Client;
如果MTN Channel两端的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的模式是L2,创建虚拟L2 Link,将该L2 Link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以构造L2 Link拓扑;
如果MTN Channel两端的MTN VETH虚拟以太接口的模式是L3,并且配置有IP地址,则创建虚拟的L3 Link,将该L3 Link关联MTN Channel对象ID,以构造L3 Link拓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L3Link拓扑创建隧道,基于该隧道创建L2VPN或L3VPN业务包括:
基于L3 Link拓扑创建MPLS-TP或SR-TP隧道,其中,隧道的路径计算由基于CSPF算法计算得到,隧道的路径表达由一个L3 Link的有序列表组成,隧道的占用带宽累加到L3 Link端口的已占用的带宽上;
隧道建立完后,基于该隧道创建L2VPN/L3VPN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L2Link拓扑创建直接承载在MTN Channel上的以太网业务,还包括:
根据用户侧接口的已占用带宽,累加到网络侧的L2 Link端口上,推送带宽变更消息到GUI界面上,进行可视化展示链路的已占用带宽。
10.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程序设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
CN202110242045.XA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Active CN113015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2045.XA CN113015039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2045.XA CN113015039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039A true CN113015039A (zh) 2021-06-22
CN113015039B CN113015039B (zh) 2022-03-25

Family

ID=7640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2045.XA Active CN113015039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50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548A (zh) * 2021-09-03 2021-12-31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盒设备一键开局方法及装置
CN114745227A (zh) * 2022-04-02 2022-07-1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FlexE和SPN技术的电力业务网络切片时延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4938345A (zh) * 2022-06-07 2022-08-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发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503A (zh) * 2007-12-14 2008-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服务质量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1304336A (zh) * 2008-06-26 2008-1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远程管理光网络节点内部单盘的方法
CN101572626A (zh) * 2009-06-01 2009-11-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逻辑口的配置方法和成员设备
CN102006119A (zh) * 2010-12-09 2011-04-0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光传输系统的网管仿真系统及方法
CN105577456A (zh) * 2016-03-09 2016-05-11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单域和跨域问题的网络拓扑配置展示方法
US20170091204A1 (en) * 2015-09-30 2017-03-30 Juniper Networks, Inc. Analytics for a distributed network
CN106878063A (zh) * 2017-01-17 2017-06-2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网元中恢复网络拓扑和业务配置数据的方法
CN112087321A (zh) * 2020-08-17 2020-12-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api分层拓扑设计方法、介质、设备及业务创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503A (zh) * 2007-12-14 2008-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服务质量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1304336A (zh) * 2008-06-26 2008-11-1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远程管理光网络节点内部单盘的方法
CN101572626A (zh) * 2009-06-01 2009-11-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逻辑口的配置方法和成员设备
CN102006119A (zh) * 2010-12-09 2011-04-0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光传输系统的网管仿真系统及方法
US20170091204A1 (en) * 2015-09-30 2017-03-30 Juniper Networks, Inc. Analytics for a distributed network
CN105577456A (zh) * 2016-03-09 2016-05-11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单域和跨域问题的网络拓扑配置展示方法
CN106878063A (zh) * 2017-01-17 2017-06-2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从网元中恢复网络拓扑和业务配置数据的方法
CN112087321A (zh) * 2020-08-17 2020-12-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api分层拓扑设计方法、介质、设备及业务创建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3548A (zh) * 2021-09-03 2021-12-31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盒设备一键开局方法及装置
CN114745227A (zh) * 2022-04-02 2022-07-12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FlexE和SPN技术的电力业务网络切片时延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4745227B (zh) * 2022-04-02 2023-07-04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FlexE和SPN技术的电力业务网络切片时延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4938345A (zh) * 2022-06-07 2022-08-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发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38345B (zh) * 2022-06-07 2023-09-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发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039B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15039B (zh) 一种混合网络的端到端业务的部署方法和部署装置
US7706306B2 (en) Generating a path inventory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5586597B2 (ja) デジタルおよび光エキスプレススルーノードを横断するリンクダイバーシティおよび負荷バランス
US20040246914A1 (en) Selective distribution messaging scheme for an optical network
JP4764790B2 (ja) 信号中継装置、ノード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リンク生成方法およびリンク生成プログラム
US20130007230A1 (en) Method of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JP2006527543A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データベース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オペレーション
US20090122707A1 (en) Multi-layer cascading network bandwidth control
JP3914087B2 (ja) シグナリング制御方法及びシグナリング対応通信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CN101588288B (zh) 链路属性信息的配置方法、通信设备与通信系统
JP2010199891A (ja) ネットワーク設計管理方法及び装置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3688510A (zh) 跨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0414691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を相互に接続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5090312B2 (ja) 管理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WO2022063196A1 (zh) 一种数据帧的发送方法和网络设备
EP3295623B1 (en) Transport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 zero configuration adjacency via packet snooping
CN102143410B (zh) 一种光网络中的路径计算方法及路径计算单元
JP4621228B2 (ja) マルチレイヤ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経路探索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120671B2 (ja) パス設定方法およ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集中制御装置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CN101360348B (zh) 一种业务首尾节点之间的虚拟控制通道建立方法
CN101978629A (zh) 在dwdm网络中实现自动发现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US201600570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different layouts
JP2005020572A (ja) パス容量及びパス経路変更方法、及びノード装置
CN113691897A (zh) 一种端到端逆向创建eoo业务的方法与装置
JP5035120B2 (ja) 伝送装置、伝送方法および伝送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