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3582A -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3582A
CN112993582A CN202110505568.9A CN202110505568A CN112993582A CN 112993582 A CN112993582 A CN 112993582A CN 202110505568 A CN202110505568 A CN 202110505568A CN 112993582 A CN112993582 A CN 112993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leaky coaxial
conductor
signal
outer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55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3582B (zh
Inventor
林垄龙
赵瑞静
许波华
蓝燕锐
王斌
沙敏
潘宝强
徐宗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55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3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3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3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3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35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1541 priority patent/WO202223732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20Non-resonant leaky-waveguide or transmission-lin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203Leaky coaxi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第一绝缘介质层、中间导体、第二绝缘介质层及外导体,其中所述内导体、所述中间导体及所述外导体为同轴设置,所述外导体的若干长度段上开设有周期性槽孔,所述中间导体与所述外导体构建漏泄传输通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中间导体构建馈线传输通道。本发明提供的漏泄同轴电缆,集成了馈线传输和漏泄传输于一体,具有双模式传输特性,拓宽了漏泄同轴电缆在室内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上的应用,且可以减少室内建设的成本,可用于解决在室内进行信号覆盖时无法增加系统容量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漏泄同轴电缆的室内分布系统。

Description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背景技术
统计表明,目前4G移动网络中超过8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场景。伴随5G业务种类持续增多和行业边界不断扩展,业界预测,未来超过85%的移动业务将发生在室内场景,因此运营商室内移动网络能力至关重要,是5G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高清视频、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越来越多的5G移动新业务对网络提出了大带宽、高容量等刚性需求。为了提升网络容量,MIMO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天馈分布系统是应用最广的室内分布系统。但是现有的天馈系统都是单输出单输出,无法实现MIMO效果,增加网络容量。而为了实现MIMO效果,需要增加多路天馈系统。多路天馈系统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不仅加倍增加了施工时间而且对安装空间和环境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漏泄同轴电缆及应用其的室内分布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第一绝缘介质层、中间导体、第二绝缘介质层及外导体,其中所述内导体、所述中间导体及所述外导体为同轴设置,所述外导体的若干长度段上开设有周期性槽孔,所述中间导体与所述外导体构建漏泄传输通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中间导体构建馈线传输通道。
进一步的,整个所述外导体开设周期性槽孔,或者所述外导体间隔开设周期性槽孔,或者所述外导体间隔开设不同的周期性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为中空的或实心的。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体内径与所述中间导体外径之比为a、所述中间导体内径与所述内导体外径之比为b,其中1.5≤a≤20,1.5≤b≤20。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体外设有起保护作用的护套,所述外导体内径为9mm~5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包括所述系统一端的多路信源、所述系统另一端的终端天线及连接所述多路信源和所述终端天线的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多路信源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接入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中传输,所述漏泄同轴电缆远离所述多路信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终端天线,所述终端天线为双极化天线;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中构建的所述馈线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终端天线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中构建的所述漏泄传输通道传输以所述终端天线为负载,通过所述槽孔和所述终端天线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分别通过所述馈线传输通道和所述漏泄传输通道进行室内多输入多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包括并联和/或串联的两个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连接于远离所述多路信源的若干所述终端天线。
进一步的,两根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上开设的槽孔为相同极化且并排发射同一信号时,相邻两根所述漏泄同轴电缆间隔至少10cm。
进一步的,两根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上开设的槽孔为不同极化时,两根所述漏泄同轴电缆能够集成在一个所述护套中。
进一步的,两个以上所述馈线传输通道通过第一功分器/耦合器连接;两个以上所述漏泄传输通道通过跳线或第二功分器/耦合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功分器/耦合器连接有天线,靠近所述多路信源一侧的所述馈线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天线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多路信源连接若干合路器,每一所述合路器连接耦合器,每一所述耦合器与所述漏泄同轴电缆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漏泄同轴电缆,集成了馈线传输和漏泄传输于一体,具有双模式传输特性,拓宽了漏泄同轴电缆在室内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上的应用,且可以减少室内建设的成本,可用于解决在室内进行信号覆盖时无法增加系统容量的问题。同时,该漏泄同轴电缆也可以传输多个不同的系统,避免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漏泄同轴电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外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漏泄同轴电缆 10
内导体 100
第一绝缘介质层 200
中间导体 300
第二绝缘介质层 400
外导体 500
槽孔 501
护套 600
信源 00
合路器 07a、07b
耦合器 08
第一耦合器 08a
第二耦合器 08b
终端天线 02
第一终端天线 02a
第二终端天线 02b
第三终端天线 02c
第四终端天线 02d
天线 05
第一天线 05a
第二天线 05b
第一功分器/耦合器 03
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一 03a
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二 03b
第一功分器/耦合器 三 03c
第一功分器/耦合器四 03d
第二功分器/耦合器 04
第二功分器/耦合器一 04a
第二功分器/耦合器二 04b
跳线 06
第一跳线 06a
第二跳线 06b
第一漏泄同轴电缆 10a
第二漏泄同轴电缆 10b
第三漏泄同轴电缆 10c
第四漏泄同轴电缆 10d
第五漏泄同轴电缆 10e
第六漏泄同轴电缆 10f
第七漏泄同轴电缆 10g
第八漏泄同轴电缆 10h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泄同轴电缆10,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100、第一绝缘介质层200、中间导体300、第二绝缘介质层400、外导体500及护套600,其中所述内导体100、所述中间导体300及所述外导体500为同轴设置,所述外导体500的若干长度段上开设有周期性槽孔501,所述中间导体300与所述外导体500构建漏泄传输通道,所述内导体100与所述中间导体300构建馈线传输通道。所述外导体500内径与所述中间导体300外径之比为a、所述中间导体300内径与所述内导体100外径之比为b,其中1.5≤a≤20,1.5≤b≤20,所述外导体500内径为9mm~50mm。本具体实施例中,a为2.45,b为2.53,所述外导体500内径为22mm。该漏泄同轴电缆10集成了馈线传输和漏泄传输于一体,具有双模式传输特性,拓宽了漏泄同轴电缆10在室内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上的应用,且可以减少室内建设的成本。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槽孔501包括但不限于裂变形、条形、T形、八字形、E形、U形中的一种或组合。以条形为例,所谓组合可以是多个条形线性阵列式排布构成的槽孔形式,或者多排多个条形线性阵列式排布构成的槽孔形式等等。组合还可以是条形和T形构成的槽孔形式,或者条形和U型重叠构成的变形结构的槽孔形式,还或是一组条形槽孔和一组八字形槽孔等等类似或可能的槽孔形式。其中裂变形槽孔指的是在同一位置将原来的单槽孔裂变为多个相互错开的槽孔。
请参阅图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整个所述外导体500开设周期性槽孔501,或者所述外导体500间隔开设周期性槽孔501,或者所述外导体500间隔开设不同的周期性槽孔501。换句话说,周期性槽孔501可以是外导体500上整体形成,或者某些长度段上形成的;多个长度段可以是间隔设置或者无规律设置的,多个周期性槽孔501可以是具有相同槽孔形式或者是不同的槽孔形式,具体视应用场景需要而设,不限定为某一特定结构形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导体100为中空的或实心的,具体视应用场景需要而设,不需要限定为某一特定结构形式。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套600主要对漏泄同轴电缆10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如抗冲击等机械防护,耐水汽、耐酸、耐碱等环境气候的侵蚀,防触电安全等,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理论上可以不包括护套600层;在实际使用工况下,通常必备该护套层。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介质层200、第二绝缘介质层400用于对相邻同轴设置的导体进行绝缘、填充、支撑作用,通常材质可以是发泡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包括所述系统一端的多路信源00、所述系统另一端的终端天线02及连接所述多路信源00和所述终端天线02的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10,其中所述多路信源00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接入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中传输,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远离所述多路信源00的一端连接所述终端天线02,所述终端天线02为双极化天线;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中构建的所述馈线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终端天线02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中构建的所述漏泄传输通道传输以所述终端天线02为负载,通过所述槽孔501和终端天线02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分别通过所述馈线传输通道和所述漏泄传输通道进行室内多输入多输出。
该系统进行多输入多输出的原理在于:基于三同轴的漏泄同轴电缆10具有漏泄传输通道和馈线传输通道,将漏缆-负载传输技术与天馈系统传输技术相结合实现多路信号的输入、传输、覆盖和交互。
具体的,以包含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多路信源00为例,多路信源00通过跳线连接到一漏泄同轴电缆10的始端的连接器上,该漏泄同轴电缆10的末端的连接器以跳线连接终端天线02。其中,终端天线02与馈线传输通道构建天馈系统,馈线传输通道进行第一信号的传输,实现两端的组件的信息传递;终端天线02用以发射第一信号,即将多路信源00输入的第一信号覆盖至室内,使得室内终端(如手机、电脑、射频组件等)接收到相应资讯;终端天线02还用以接收第一信号,即将发射自室内终端的第一信号接收,并反馈、传输回多路信源00,继而与室外基站或外部服务器交互。同时,漏泄传输通道与终端天线02构建漏缆-负载传输系统,漏泄传输通道传输第二信号,并通过外导体500的周期性槽孔501和终端天线02将第二信号覆盖到室内;外导体500的周期性槽孔501和终端天线02还可以接收第二信号,即将发射自室内终端的第二信号接收并反馈,通过漏泄传输通道传输回多路信源00,继而与室外基站或外部服务器交互。如此,双输入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能够同时覆盖到同一室内,实现2×2MIMO。当然,该系统也能够分别接收和传输来自同一室内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反馈至基站(外部服务器),从而实现室内终端与其的交互。
在错综复杂的室内环境中,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包括并联和/或串联的两个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连接于远离所述多路信源的若干所述终端天线02。以下针对不同组合连接方式就信号覆盖室内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包括一多路信源00、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第一终端天线02a、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第二终端天线02b。本实施方式中,多路信源00以两根跳线分别连接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和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末端与第一终端天线02a连接,第一信号输入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馈线传输通道,由第一终端天线02a发射并覆盖至室内;第二信号输入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漏泄传输通道,以第一终端天线02a为负载通过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终端天线02a发射并覆盖至室内。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末端与第二终端天线02b连接;第三信号输入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馈线传输通道,由第二终端天线02b发射并覆盖至室内;第四信号输入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漏泄传输通道,以第二终端天线02b为负载通过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终端天线02b发射并覆盖至室内。本实施方式中系统设计并联连接的两根漏泄同轴电缆10,实现了4×4MIMO。
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包括一多路信源00、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第一功分器/耦合器03、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终端天线02和连接于第一功分器/耦合器03的天线05。本实施方式中,多路信源00、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一功分器/耦合器03、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馈线传输通道、终端天线02依次连接,以传输第一信号,其中第一功分器/耦合器03连接天线05;此中,天线/第一漏泄同轴电缆的馈线传输通道通过天线05发射和覆盖第一信号,终端天线/第二漏泄同轴电缆的馈线传输通道通过终端天线02发射和覆盖第一信号,第一功分器/耦合器03按照功率划分第一信号并配置给不同的馈线传输链路。多路信源00、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漏泄传输通道、跳线06、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漏泄传输通道、终端天线02依次连接,以传输第二信号;第二信号通过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终端天线02发射和覆盖至室内。本实施方式中系统设计串联连接的两根漏泄同轴电缆10,实现了2×2MIMO。
在实际应用中,室内分布系统可以是三根以上漏泄同轴电缆10的组合形式,其连接方式可以是并联,串联或串并联的组合,基于数量的不同及组合形式可以实现任意2N*2NMIMO的组合,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当室内楼层较高或多楼层时,多路信源00还需要配送到不同楼层,再具体配置到每一室内空间,此时,所述多路信源连接若干合路器07,每一所述合路器07连接耦合器08,每一所述耦合器08与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相连。此处合路器07的作用在于将不同频段的某一信号集成为一路信号,合路器07也可以将一路信号拆分为多个频段的独立信号源;耦合器08是按照功率来划分或合成某一路信号。
请一并参阅图3,如图所示,所述系统包括一多路信源00,第一信号连接至一合路器07a,第二信号连接至一合路器07b,合路器07a和合路器7b将集成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分别接入第一耦合器08a和第二耦合器08b。第一耦合器08a分别接入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馈线传输通道和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二耦合器08b分别接入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漏泄传输通道和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漏泄传输通道。
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一03a(连接有第一天线05a)、第三漏泄同轴电缆10C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三03c、第五漏泄同轴电缆10e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一终端天线02a相连,以传输第一信号。
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漏泄传输通道、第一跳线06a、第三漏泄同轴电缆10c的漏泄传输通道、第二功分器/耦合器一04a、第七漏泄同轴电缆10g的漏泄传输通道、第三终端天线02c相连,以传输第二信号;其中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三03c与第七漏泄同轴电缆10g的馈线传输通道相连。
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二03b(连接有第二天线05b)、第四漏泄同轴电缆10d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一功分器/耦合器四03d、第六漏泄同轴电缆10f的馈线传输通道、第二终端天线02b相连,以传输第一信号。
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漏泄传输通道、第二跳线06b、第四漏泄同轴电缆10d的漏泄传输通道、第二功分器/耦合器二03b、第八漏泄同轴电缆10h的漏泄传输通道、第四终端天线02d相连,以传输第二信号,其中第一功分器/耦合器四03d与第八漏泄同轴电缆10h的馈线传输通道相连。
以上,第一耦合器08a将第一信号S1划分为S1-1和S1-2。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一03a按功率将第一信号S1-1划分为S1-11和S1-12,S1-11通过第一天线05a覆盖,S1-12再通过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三03c按功率划分为S1-12-1和S1-12-2,S1-12-1和S1-12-2分别通过第一终端天线02a和第三终端天线02c分别覆盖。第一功分器/耦合器二03b按功率将第一信号S1-2划分为S1-21和S1-22,S1-21通过第二天线05b覆盖,S1-22再通过第一功分器/耦合器四03d按功率划分为S1-22-1和S1-22-2,S1-22-1和S1-22-2通过第二终端天线02b和第四终端天线02d分别覆盖。
第二耦合器08b将第二信号S2划分为S2-1和S2-2。S2-1通过第一漏泄同轴电缆10a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第三漏泄同轴电缆10c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进行覆盖;第二功分器/耦合器一04a按功率将S2-1划分为S2-11和S2-12,S2-11和S2-12通过第五漏泄同轴电缆10e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终端天线02a和第七漏泄同轴电缆10g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终端天线02c进行覆盖。S2-2通过第二漏泄同轴电缆10b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第四漏泄同轴电缆10d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进行覆盖;第二功分器/耦合器二04b按功率将S2-2划分为S2-21和S2-22,S2-21和S2-22通过第六漏泄同轴电缆10f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终端天线02b和第八漏泄同轴电缆10h的外导体上的周期性槽孔和终端天线02d进行覆盖。
本实施方式中,双输入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传输至室内覆盖,实现2*2MIMO。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两根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上开设的槽孔501为相同极化且并排发射同一路信号时,相邻两根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的最小错开间距为5mm;两根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上开设的槽孔501为不同极化时,相邻两根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的最小错开距离为0mm,且两根所述漏泄同轴电缆10还能够集成在同一所述护套600内,如图4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多为2N×2N的MIMO形式结合相同或不同的馈入方式来实现大面积、分隔区域的室内信号覆盖。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三同轴的漏泄同轴电缆具有双传输模式,为室内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拓宽了漏泄同轴电缆的应用,且节约了漏泄同轴电缆的使用成本,很好地解决在室内进行信号覆盖时无法增加系统容量的问题。同时,三同轴的漏泄同轴电缆也可以传输多个不同的系统,避免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导体、第一绝缘介质层、中间导体、第二绝缘介质层及外导体,其中所述内导体、所述中间导体及所述外导体为同轴设置,所述外导体的若干长度段上开设有周期性槽孔,所述中间导体与所述外导体构建漏泄传输通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中间导体构建馈线传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外导体开设周期性槽孔,或者所述外导体间隔开设周期性槽孔,或者所述外导体间隔开设不同的周期性槽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为中空的或实心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内径与所述中间导体外径之比为a、所述中间导体内径与所述内导体外径之比为b,其中1.5≤a≤20,1.5≤b≤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外设有起保护作用的护套,所述外导体内径为9mm~50mm。
6.一种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系统一端的多路信源、所述系统另一端的终端天线及连接所述多路信源和所述终端天线的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多路信源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接入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中传输,所述漏泄同轴电缆远离所述多路信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终端天线,所述终端天线为双极化天线;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中构建的所述馈线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终端天线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中构建的所述漏泄传输通道传输以所述终端天线为负载,通过所述槽孔和所述终端天线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分别通过所述馈线传输通道和所述漏泄传输通道进行室内多输入多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分布系统包括并联和/或串联的两个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连接于远离所述多路信源的若干所述终端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上开设的槽孔为相同极化且并排发射同一信号时,相邻两根所述漏泄同轴电缆间隔至少10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所述漏泄同轴电缆上开设的槽孔为不同极化时,两根所述漏泄同轴电缆能够集成在一个所述护套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所述馈线传输通道通过第一功分器/耦合器连接;两个以上所述漏泄传输通道通过跳线或第二功分器/耦合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分器/耦合器连接有天线,靠近所述多路信源一侧的所述馈线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天线发射或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信源连接若干合路器,每一所述合路器连接耦合器,每一所述耦合器与所述漏泄同轴电缆相连。
CN202110505568.9A 2021-05-10 2021-05-10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Active CN112993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5568.9A CN112993582B (zh) 2021-05-10 2021-05-10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PCT/CN2022/081541 WO2022237322A1 (zh) 2021-05-10 2022-03-17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5568.9A CN112993582B (zh) 2021-05-10 2021-05-10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3582A true CN112993582A (zh) 2021-06-18
CN112993582B CN112993582B (zh) 2021-08-31

Family

ID=7633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5568.9A Active CN112993582B (zh) 2021-05-10 2021-05-10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3582B (zh)
WO (1) WO20222373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322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7549A (en) * 1977-08-17 1980-04-08 Harris Corporation Slot antenna
CN101950838A (zh) * 2010-09-21 2011-01-19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4759A (ja) * 2004-02-27 2005-09-08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漏洩同軸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51591B (zh) * 2013-03-21 2015-09-16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高频低损耗均匀辐射漏泄同轴电缆
CN108808255B (zh) * 2017-04-28 2020-12-11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漏泄同轴电缆
CN112993582B (zh) * 2021-05-10 2021-08-31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7549A (en) * 1977-08-17 1980-04-08 Harris Corporation Slot antenna
CN101950838A (zh) * 2010-09-21 2011-01-19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322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3582B (zh) 2021-08-31
WO2022237322A1 (zh) 2022-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0533B2 (en) Outdoor-indo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repeaters and leaky cables
US9559429B2 (en) Feeding network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
JP2017539134A (ja) スマートアンテナ装置
JP2017539138A (ja) アンテナアレイのカップリング校正ネットワーク装置、校正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05684329A (zh) 用于小型蜂窝网络的波分复用器布置
CN112993582B (zh) 漏泄同轴电缆、室内分布系统
CN104363602A (zh) 隧道环境中基于漏泄电缆的lte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EP4142046B1 (e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O2013139859A1 (en) Leaky transmission line and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leaky transmission line
CN115458889A (zh) 一种提升mimo功能的漏缆
US9712212B2 (en) Multiple service distributed-antenna system
CN111293393A (zh) 一种融合型漏泄电缆及覆盖系统
CN101997591A (zh) 无线收发器、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04967484B (zh) 信号双向馈入泄漏电缆的轨道交通无线mimo通信传输系统
CN116190954A (zh) 双并线阻燃漏泄同轴电缆
CN114460694B (zh) 一种光模块、插芯及光纤连接器
CN210693927U (zh) Poi设备和无线覆盖系统
CN112929037A (zh) 信号合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696102A (zh) 并联型漏泄同轴电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47625A (zh) 传输模块以及信号覆盖系统
KR20130053242A (ko) 빌딩 내에서 mimo 환경을 구현하는 mimo 서비스 시스템, mimo장치 및 커플러
WO2018062871A1 (ko) 복합 결합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누설동축케이블 무선통신시스템
Yonemoto et al.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nected by radio over fiber
CN113676916B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提高信号覆盖范围的方法
CN111416640B (zh) 漏缆mimo支路覆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eakage coaxial cable,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31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Ltd. Nantong Branch

Pledgor: ZHONGTIAN RADIO FREQUENCY CAB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