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91961B -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1961B
CN112991961B CN202110408077.2A CN202110408077A CN112991961B CN 112991961 B CN112991961 B CN 112991961B CN 202110408077 A CN202110408077 A CN 202110408077A CN 112991961 B CN112991961 B CN 112991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electrochromic
screen body
control
suppor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80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1961A (zh
Inventor
李卓斌
吉圣平
吴俊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80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1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1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1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1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1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屏幕组件包括:支撑结构;屏幕本体,与支撑结构相贴合,且屏幕本体能够相对于支撑结构发生滑动,屏幕本体包括相连的主屏和副屏,主屏设于支撑结构的第一侧,至少部分副屏能够由支撑结构的第一侧移动至支撑结构的第二侧;电致变色结构,设于部分屏幕本体上,其中,屏幕本体能够与支撑结构的至少一侧贴合,且屏幕本体能够与支撑结构的两侧贴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根据屏幕本体相对于支撑结构的位置的不同,调整不同的透光率,以便于提高部分屏幕本体在显示时的可控性,提高屏幕在不同伸缩状态下的使用。

Description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柔性屏幕技术的发展下,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需求已逐渐由传统的硬屏手机向屏幕尺寸可调的手机发展,现有技术中,常常会采用伸缩式的手机以提高观看的便捷性,然而现有的伸缩式手机,在显示屏呈收缩状态下,由于后盖的遮挡无法完全看到另一部分的屏幕上的显示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屏幕本体上设置透光可调的电致变色结构,可根据屏幕本体相对于支撑结构的位置的不同,调整不同的透光率,以便于提高部分屏幕本体在显示时的可控性,提高屏幕在不同伸缩状态下的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组件,包括:支撑结构;屏幕本体,与支撑结构相贴合,且屏幕本体能够相对于支撑结构发生滑动,屏幕本体包括相连的和副屏,主屏设于支撑结构的第一侧,至少部分副屏能够由支撑结构的第一侧移动至支撑结构的第二侧;电致变色结构,设于部分屏幕本体上,电致变色结构能够通过通断电改变透光性,其中,屏幕本体能够与支撑结构的至少一侧贴合。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屏幕组件的实施例,包括支撑结构、屏幕本体和电致变色结构,其中,屏幕本体可活动地贴合在支撑结构上,具体的活动方式为屏幕本体可相对于支撑结构滑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部分屏幕本体上设置电致变色结构,可根据屏幕本体相对于支撑结构不同的位置,调整电致变色结构的透光性,以便于在将屏幕本体处于收缩状态或是伸长状态下,可充分利用屏幕本体的显示效果,更利于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
屏幕本体主要包括主屏和副屏,主屏设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一侧,副屏则可选择地与主屏设置在支撑结构的同一侧,还可选择地与主屏设置在支撑结构的另一侧,也即第二侧。具体地,主屏和副屏为同一块屏幕的不同部分,将主屏所在的第一侧作为正面时,副屏可移动至背面,此时可通过控制电致变色结构的透光性,以利用副屏对界面进行显示。
具体地,屏幕本体在处于伸长状态下时,与支撑结构的一侧相贴合,此时电致变色结构作为屏幕组件的背板,可显示机身原有的设计图案、颜色以及设计纹理,而当屏幕本体处于收缩状态下时,则可与支撑结构的两侧均贴合,此时,电致变色结构则会将部分屏幕本体进行遮挡,被遮挡的屏幕本体无法承担界面显示的作用,通过调整电致变色结构的透光率,可使得被遮挡的屏幕本体所显示的界面透过电致变色结构向用户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屏幕使用率,也提高对被遮挡部分的屏幕本体的显示利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屏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柔性屏自身的特性,会出现烧屏的现象,故而通过利用电致变色结构,将被遮挡的屏幕本体进行显示,可利用不同的屏幕本体进行界面显示,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屏幕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周期。
可以理解,屏幕本体会通过滑动,改变在支撑结构上的位置,故而,屏幕本体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也即屏幕本体为柔性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包括:设备中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屏幕组件,设于设备中框上。
通过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中框和屏幕组件,其中,通过将屏幕组件设置在设备中框上,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的通讯、显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屏幕组件,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可被用户使用的设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收缩状态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处于伸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副屏和电致变色结构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屏幕组件;102:屏幕本体;1022:主屏;1024:副屏;104:电致变色结构;1042:第一基底;1043:第二基底;1044:第一导电层;1045:第二导电层;1046:电致变色层;1047:第二触点;1048:离子存储层;1049:电解质层;1050:OCA胶;1051:盖板;106:支撑结构;1062:第一触点;1064:第一支撑件;1066:第二支撑件;108:控制框;110:控制件;1102:供电单元;1104:控制键;112:转轴;114:摄像头;200:电子设备;210:设备中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屏幕组件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录像机和摄录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需要随机纹理的设备。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屏幕组件100,包括:支撑结构106、屏幕本体102和电致变色结构104,其中,屏幕本体102可活动地贴合在支撑结构106上,具体的活动方式为屏幕本体102可相对于支撑结构106滑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部分屏幕本体102上设置电致变色结构104,可根据屏幕本体102相对于支撑结构106不同的位置,调整电致变色结构104的透光性,以便于在将屏幕本体102处于收缩状态或是伸长状态下,可充分利用屏幕本体102的显示效果,更利于满足不同的显示需求。
具体地,屏幕本体102在处于伸长状态下时,与支撑结构106的一侧相贴合,此时电致变色结构104作为屏幕组件100的背板,可显示机身原有的设计图案、颜色以及设计纹理,而当屏幕本体102处于收缩状态下时,则可与支撑结构106的两侧均贴合,此时,电致变色结构104则会将部分屏幕本体102进行遮挡,被遮挡的屏幕本体102无法承担界面显示的作用,通过调整电致变色结构104的透光率,可使得被遮挡的屏幕本体102所显示的界面透过电致变色结构104向用户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屏幕使用率,也提高对被遮挡部分的屏幕本体102的显示利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屏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柔性屏自身的特性,会出现烧屏的现象,故而通过利用电致变色结构104,将被遮挡的屏幕本体102进行显示,可利用不同的屏幕本体102进行界面显示,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屏幕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周期。
可以理解,屏幕本体102会通过滑动,改变在支撑结构106上的位置,故而,屏幕本体102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也即屏幕本体102为柔性屏。
进一步地,屏幕本体102具体包括:主屏1022,设于支撑结构106的第一侧;副屏1024,与主屏1022相连,且至少部分副屏1024能够绕转轴112由支撑结构106的第一侧移动至支撑结构106的第二侧。
屏幕本体102主要包括主屏1022和副屏1024,主屏1022设置在支撑结构106的第一侧,副屏1024则可在转轴112的活动下,可选择地与主屏1022设置在支撑结构106的同一侧,还可选择地与主屏1022设置在支撑结构106的另一侧,也即第二侧。具体地,主屏1022和副屏1024为同一块屏幕的不同部分,将主屏1022所在的第一侧作为正面时,副屏1024可绕转轴112移动至背面,此时可通过控制电致变色结构104的透光性,以利用副屏1024对界面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结构104具体包括:第一基底1042和第二基底1043;第一导电层1044,设于第一基底1042靠近第二基底1043的一侧;第二导电层1045,设于第二基底1043靠近第一基底1042的一侧;电致变色层1046,设于第一导电层1044和第二导电层1045之间,其中,电致变色层1046能够根据第一导电层1044和第二导电层1045之间的电流调节透光率。
电致变色结构104主要包括第一基底1042、第二基底1043、第一导电层1044、第二导电层1045、电致变色层1046,上述结构的排布依次为:第一基底1042、第一导电层1044、电致变色层1046、第二导电层1045和第二基底1043,器件工作时,在两个导电层(即第一导电层1044和第二导电层1045)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电致变色层1046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发生变化,也即会调节自身的透光率。
此外,为了配合电致变色层1046的化学反应,还设有电解质层1049和离子存储层1048,其中,电解质层1049由特殊的导电材料组成,如包含有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或固体电解质材料;离子存储层1048在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起到储存相应的反离子,保持整个体系电荷平衡的作用,离子存储层1048也可以为一种与前面一层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性能相反的电致变色材料,这样可以起到颜色叠加或互补的作用。如:电致变色层1046材料采用的是阳极氧化变色材料,则离子存储层可采用阴极还原变色材料。
进一步地,从上到下分别为:玻璃或透明基底材料(即第一基底1042)、透明导电层(如:ITO)、电致变色层1046、电解质层1049、离子存储层1048、透明导电层(如:ITO)、玻璃或透明基底材料(即第二基底1043)。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触点1062,设于支撑结构106上;第二触点1047,设于电致变色结构104上,其中,第一触点1062与第二触点1047相接触,电致变色结构104与支撑结构106电连接,且屏幕本体102与支撑结构106的两侧相贴合。
通过在支撑结构106和电致变色结构104上分别设置第一触点1062和第二触点1047,在二者相接触时,会使得电致变色结构104与支撑结构106电连接,此时屏幕本体102会与支撑结构106的两侧均贴合,也即屏幕本体102处于收缩状态,可以理解,在收缩时,屏幕本体102的一端的位置较为固定,另一端会绕支撑结构106的另一端翻折到支撑结构106的另一侧,从而贴合至支撑结构106的另一侧上,此时,通过设置第一触点1062和第二触点1047,在收缩状态下,若是第一触点1062与第二触点1047相接触,则说明屏幕本体102已经收缩到位,此时可通过两种触点的连接,实现支撑结构106对电致变色结构104的供电。
进一步地,第二触点1047分别与第一导电层1044和第二导电层1045相连,其中一个导电层作为正极,另一导电层作为负极,以便于产生对电致变色层1046施加电压的电场。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框108,设于支撑结构106的一端,控制框108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触点1047的电压的控制件110。
通过在支撑结构106的一端设置控制框108,可在控制框108的作用下控制电致变色层1046的透光率,具体地,在控制框108上设有控制件110,在控制件110被触发时,则可调节第一导电层1044和第二导电层1045之间的电压,从而可使得电致变色结构104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甚至可以切换至半透明的状态,以便于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其中,控制件110可以呈按键状,还可以呈按钮状。控制件110的触发原理可以为按键式触发,电容式触发、电阻式触发或是直接设置压力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压力大小进行触发。
进一步地,控制件110具体包括:供电单元1102,设于控制框108上,供电单元1102上设有第一触点1062;控制键1104,与供电单元1102相对独立设置。
控制件110主要包括独立设置的供电单元1102和控制键1104,控制键1104可用于接收触发指令,以便于在不同情况下接收到触发指令后,可控制供电单元1102上的第一触点1062向第二触点1047供电,进而可对电致变色结构104的透光率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轴112,设于支撑结构106的另一端,屏幕本体102能够绕转轴112转动,且部分屏幕本体102与转轴112贴合,其中,转轴112相对于控制框108的位置可调节。
通过在支撑结构106的另一端设置转轴112,在屏幕本体102发生滑动时,由于屏幕本体102需要与转轴112贴合,故而转轴112可限制屏幕本体102的转动方向,以便于在收缩过程中保证屏幕本体102的移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112和控制框108分别设置在支撑结构106的两端,控制框108作为固定端,转轴112则可作为活动端,在通过外力将转轴112与控制框108之间的距离拉长时,整个屏幕组件100呈伸长状态,在此基础上,若通过外力将转轴112向控制框108的方向滑动,此时屏幕本体102会沿转轴112向背侧滑动,当屏幕本体102的一端的第二触点1047与控制框108上的第一触点1062相接触时,以便于实现对电致变色结构104的透光性的调节。
进一步地,副屏1024移动至第二侧,至少部分副屏1024与电致变色结构104层叠设置。
在副屏1024移动至第二侧时,通过限制存在部分副屏1024与电致变色结构104层叠设置,可使得副屏1024在电致变色结构104透明时,可显示出不同的界面信息,再配合主屏1022的显示作用,可满足用户的不同界面观看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变色结构104和副屏1024层叠设置,副屏1024所展示的界面在电致变色结构104不通电时会被遮挡,此时可通过对电致变色结构104进行电压控制,以调整电致变色结构104的透光程度,以减弱电致变色结构104对副屏1024的遮挡作用。
进一步地,控制键1104用于唤醒副屏1024,在控制键1104被触发时,控制与副屏1024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结构104通电,电致变色结构104呈透明态。
当控制键1104的作用为唤醒副屏1024时,若控制键1104被触发,此时可控制遮挡副屏1024的电致变色结构104通电,具体为与副屏1024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结构104,从而使得电致变色结构104呈透明态,以减少对副屏1024所显示内容的遮挡。
进一步地,还包括:摄像头114,设于支撑结构106的第二侧,控制键1104用于调用摄像头114拍摄图片,控制键1104被触发时,控制副屏1024显示摄像头114的取景图像。
通过在支撑结构106的第二侧设置摄像头114,当屏幕本体102呈收缩状态时,可通过点亮副屏1024,在副屏1024上显示摄像头114的取景图像,可以理解,第二侧通常为整体结构的背侧,一般地,背侧的摄像头114的传感器或是摄像参数均较高,从而可利用摄像效果较好的摄像头114配合副屏1024显示,以形成前置拍摄时可以提供较好的拍摄效果。
需要强调地,副屏1024在收缩状态下显示界面的朝向与摄像头114的拍摄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106具体包括:第一支撑件1064,与控制框108相连;第二支撑件1066,与第一支撑件1064滑动连接,且第二支撑件1066远离第一支撑件1064的一端与转轴112相连。
支撑结构106主要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064和第二支撑件1066,其中,第一支撑件1064和控制框108相连,第二支撑件1066与转轴112相连,以便于在外力作用下,使得转轴112通过第一支撑件1064和第二支撑件1066之间的滑动实现相对于控制框108的移动,以便于屏幕本体102在两个支撑件的滑动下实现收缩状态和伸长状态两个状态之间的切换。
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实施例,包括:设备中框210和屏幕组件100,其中,通过将屏幕组件100设置在设备中框210上,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200的通讯、显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由于电子设备200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屏幕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可被用户使用的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屏幕组件100应用到手机中,可实现双屏显示的可伸缩显示结构,通过将伸缩手机的后盖设置为电致变色后盖,并在边框上设置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与多功能按键(即控制键1104);显示屏为柔性屏,如图8所示,在手机收缩状态,显示屏可绕支撑结构106上、下表面以及转轴112贴合,转轴112可以使用现有结构即可,收缩状态下,屏主要分为主屏1022和副屏1024两部分,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与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均设计有接触点,用与监控屏幕收缩状态,在收缩状态下,激活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通过多功能按键输入信号,唤醒副屏1024并使变色结构上电,后盖为透明状态,可看到副屏1024显示内容,实现双屏显示,进一步的可省去整机前置摄像头114,自拍时,利用后置摄像头114,副屏1024可用于显示拍摄画面。
如图1所示,为可伸缩手机展开状态正面,图2为展开状态背面图,图3为图2中B所示区域放大图,图4为收缩状态正面,图5为背面示意图,显示终端(即屏幕组件100)包括显示屏(即屏幕本体),摄像头114,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其中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为电致变色后盖,中框,控制键1104,控制键1104可以实现压力触控传感器之类的检测效果,具体不限,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与按键位于机身的内部,如图3所示,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与控制键1104在机身表面的投影,仅示意相对的位置,控制件110用于控制变色模块的上电状态与副屏1024的显示状态,以及控制调用摄像头114,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具有第一触点1062,在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上对应的地方有相耦合接口,外表面具有与盖板非透明时一致的颜色。电致变色原理图如图6所示,不上电状态为非透明态(着色态),表现为粉红色,或其他潮流色,上电时表现为透明态。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在厚度方向上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其中包括:盖板1051,OCA胶1050,第一导电层1044和第二导电层1045,以及变色层,变色层主要包括离子存储层1048、电解质层1049、电致变色层1046,两个第二触点1047分别连接到电致变色器件的上下导电层,对应于控制模块的第一触点1062上,图11中,电致变色结构104层叠于副屏1024的部分为可控变色区域,显示区域为副屏1024。
具体,如图10所示,显示屏为柔性OLED显示屏,在收缩过程中,显示屏(即屏幕本体)绕转轴112逐渐向机身内部收缩,并贴合于支撑结构106的下表面,通过步骤S102判断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是否接触,在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相接触,可通过步骤S104激活控制件,否则通过步骤S103,使得控制键不工作;其中贴合于下表面的部分副屏1024与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重叠,被电致变色结构104所覆盖,此时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和控制键1104被激活,控制模块等待来自控制键1104的信号输入,通过步骤S106判断是否存在控制键的唤醒信号,若在控制键无信号输入时,则执行步骤S107,控制副屏不激活,电致变色结构为着色状态,也即变色模块保持不上电状态,为非透明状态,后盖表现出颜色一致性,如图5所示,当控制键中输入“唤醒”信号时,则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执行步骤S108,唤醒副屏,电致变色结构上电,变透明,此时可透过透明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看到副屏1024显示的内容,如图11所示,实现双屏显示,其中显示屏(即屏幕本体)展示出来部分为副屏1024,控制键1104可以作为副屏1024显示内容操作的输入端;通过步骤S110判断是否具有摄像头调用信号,当按键输入拍照信号时,执行步骤S111,调用摄像头,副屏显示拍照画面,此时后置摄像头114可当作前摄使用,省去前置摄像头114,减少成本;若无调用信号,则执行步骤S112,副屏显示简单信息。如图9所示,在伸展的过程中,副屏1024从机身被拉伸出来,显示屏(即屏幕本体)完全展示出来,并贴合于第一支撑件1064和第二支撑件1066的上表面,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上的第二接触点与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的第一接触点断开,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和控制键1104功能被关闭,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表现为不上电状态,表现为与主屏1022下表面一致的颜色,呈现良好的颜色一致性,提升美观度。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的设置,可提高后盖(即电致变色结构104)透明状态以及副屏1024显示状态的可控制性,在不需要副屏1024显示信息时,不唤醒,节省功耗,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的设计可智能监控屏幕的收缩状态,避免在展开状态下,误操作造成主屏1022显示异常,具体控制逻辑可参考图10。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提高后盖透明度的可操作性,只在需要的时候显示副屏1024内容,降低功耗,多功能按键(即控制键1104)可执行简单的信号输入,提高了副屏1024的可操作性,解决了伸缩手机不可双屏显示的问题,控制模块(即控制件110)上接触点的设计可智能监控屏幕收缩状态,在展开状态控制模块不工作,避免因为误触早成显示误差,进一步的,在副屏1024可显示前提下,后置摄像头114可当作前摄使用,可省去前摄,降低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可根据屏幕本体相对于支撑结构的位置的不同,调整不同的透光率,以便于提高部分屏幕本体在显示时的可控性,提高屏幕在不同伸缩状态下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结构;
屏幕本体,与所述支撑结构相贴合,且所述屏幕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发生滑动,所述屏幕本体具体包括:相连的主屏和副屏,所述主屏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一侧,至少部分所述副屏能够由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一侧移动至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二侧;
电致变色结构,设于部分所述屏幕本体上,
其中,所述屏幕本体能够与所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侧贴合;
第一触点,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第二触点,设于所述电致变色结构上,
其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相接触,所述电致变色结构与所述支撑结构电连接,且所述屏幕本体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侧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结构具体包括:
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底的一侧;
第二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底的一侧;
电致变色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流调节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框,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所述控制框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触点的电压的控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具体包括:
供电单元,设于所述控制框上,所述供电单元上设有所述第一触点;
控制键,与所述供电单元相对独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轴,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端,所述副屏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且部分所述屏幕本体与所述转轴贴合,
其中,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控制框的位置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屏移动至所述第二侧,至少部分所述副屏与所述电致变色结构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键用于唤醒所述副屏,在所述控制键被触发时,控制与所述副屏层叠设置的所述电致变色结构通电,所述电致变色结构呈透明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摄像头,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二侧,所述控制键用于调用所述摄像头拍摄图片,所述控制键被触发时,控制所述副屏显示所述摄像头的取景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具体包括:
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控制框相连;
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转轴相连。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中框;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组件,设于所述设备中框上。
CN202110408077.2A 2021-04-15 2021-04-15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991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8077.2A CN112991961B (zh) 2021-04-15 2021-04-15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8077.2A CN112991961B (zh) 2021-04-15 2021-04-15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1961A CN112991961A (zh) 2021-06-18
CN112991961B true CN112991961B (zh) 2022-11-25

Family

ID=76340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8077.2A Active CN112991961B (zh) 2021-04-15 2021-04-15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196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4863B2 (en) * 2014-12-19 2019-04-0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KR20170056841A (ko) * 2015-11-16 2017-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CN106847103B (zh) * 2016-12-28 2019-05-3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207781089U (zh) * 2018-01-29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459902A (zh) * 2018-11-20 2019-03-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盖板、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613780A (zh) * 2018-12-28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KR20200097383A (ko) * 2019-02-07 2020-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2014989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KR102101866B1 (ko) * 2019-09-11 2020-04-20 주식회사 스위스 플랙서블 전기변색소자의 제조방법
CN114387873A (zh) * 2020-10-19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1961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56B (zh) 电子设备、电致变色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740592B (zh) 壳体、电子设备
CN109240416A (zh) 电子设备、工作状态提示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727154A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8983525A (zh) 电致变色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117792B (zh) 电子设备
CN213069424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KR20120072190A (ko) 전기 변색 소자를 적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165803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087536A (zh) 外壳颜色控制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412678B (zh) 一种显示器件
CN109031840A (zh) 电致变色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20004034A1 (en) Terminal with a color changing screen layer
TW201348827A (zh) 變色保護裝置與可攜式裝置
CN112991961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504685B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EP417041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515450A (zh) 控制显示屏显示的方法、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94027B (zh) 电池盖及电子设备
CN11249215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851363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3498280B (zh) 电子设备外壳、电子设备外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799653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21086778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15248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