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4685B - 壳体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4685B
CN113504685B CN202110823502.4A CN202110823502A CN113504685B CN 113504685 B CN113504685 B CN 113504685B CN 202110823502 A CN202110823502 A CN 202110823502A CN 113504685 B CN113504685 B CN 113504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hanging component
housing
m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35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4685A (zh
Inventor
叶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35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4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4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4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6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85Operation of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affecting the entire cel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壳体和电子设备。壳体包括变色组件和位于变色组件上的滤光层,当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一模式时,变色组件呈现第一颜色,当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二模式时,变色组件呈现第二颜色,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不同;滤光层包括图案区域和非图案区域,当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一模式时,射入壳体的光线经变色组件反射后通过滤光层的图案区域以使壳体呈现图案,当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二模式时射入壳体的光线被变色组件吸收以隐藏图案。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壳体,通过变色组件与滤光层的共同作用,在变色组件工作于第一模式时,壳体可以显示图案区域的图案,在变色组件工作于第二模式时图案被隐藏,随着第一与第二模式的切换,图案区域的图案显现或消失。

Description

壳体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消费者在选购各式各样的功能日益完善的电子产品时,外观也逐渐成为左右消费者是否选购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外观颜色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壳体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壳体包括变色组件和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变色组件上;当所述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一模式时,所述变色组件呈现第一颜色;当所述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二模式时,所述变色组件呈现第二颜色,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所述滤光层包括图案区域和非图案区域,在所述变色组件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时,射入所述壳体的光线经由所述变色组件反射后通过所述滤光层的所述图案区域以使所述壳体呈现图案,在所述变色组件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时,射入所述壳体的光线被所述变色组件全部吸收以隐藏所述图案。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壳体,设置有不同模式下对射入的光线进行反射或全部吸收的变色组件和在变色组件上方的滤光层,以在变色组件工作于第一模式时,经变色组件反射的光线可通过滤光层的图案区域以使壳体显示图案。这样,在切换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时,在变色组件与滤光层的共同作用下,图案区域的图案在壳体上显现或消失,增强了壳体的美观度,避免用户出现审美疲劳。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壳体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变色组件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用处理器控制变色组件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控制变色组件轮流工作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下,使得可以图案区域的团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显现或消失,从而丰富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使得电子设备更具辨识度,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上显示颜色和图案变化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设计图案到光阻层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光阻层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形成以及切换第一电场与第二电场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介质层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介质层的又一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使用有光学膜的壳体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使用有光学膜的壳体在显示膜片为黑底或白底时壳体的显示效果对比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有光学膜的壳体上显示颜色和图案变化的场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设备1000、处理器200、壳体100、变色组件10、第一基底11、第一电极层110、第二基底12、第二电极层120、介质层13、框胶14、滤光层20、图案区域21、非图案区域22、基板23、光阻层24、红色光阻层24R、绿色光阻层24G、蓝色光阻层24B、黑色矩阵24H、密封膜30、光学膜40、OCA光学胶50、盖板60、第一电场E1、第二电场E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与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壳体100,壳体100包括变色组件10和滤光层20,滤光层20位于变色组件10上,滤光层20包括图案区域21和非图案区域22。其中,当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时,变色组件10呈现第一颜色;当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时,变色组件10呈现第二颜色,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不同。
在变色组件10工作于第一模式时,射入壳体100的光线经由变色组件10反射后通过滤光层20的图案区域21以使壳体100呈现图案;在变色组件10工作于第二模式时,射入壳体100的光线被变色组件10全部吸收以隐藏图案。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壳体100,设置有不同模式下对射入的光线进行反射或全部吸收的变色组件10和在变色组件10上方的滤光层20,以在变色组件10工作于第一模式时,经变色组件10反射的光线可通过滤光层20的图案区域21以使壳体100显示图案。这样,在切换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时,在变色组件10与滤光层20的共同作用下,图案区域21的图案在壳体100上显现或消失,增强了壳体100的美观度,避免用户出现审美疲劳。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产品的外观也是左右消费者是否选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迭代,各品牌同一类电子产品的外形逐渐趋于同质化,外观辨识度较差。
目前,已有厂家通过采用电致变色技术,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主动控制改变电子产品的外壳,如手机的电池后盖的颜色,然而该技术目前只能实现颜色变化,无法在外壳上实现图案变化,例如电池后盖上显示出设计好的图案出现随后消失的变化场景,使得电子产品的外观表现力较差,消费者易感到审美疲劳。
那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改进电子设备1000(如图8所示)的壳体100的内部结构,在壳体100内同时设置有变色组件10和滤光层20,并在滤光层20上形成有图案区域21,以使得在变色组件10与滤光层20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在壳体100上实现图案区域21的图案的出现随后消失,消失随后又出现的场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表现力。
具体地,壳体100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的电池后盖。变色组件10可以设置在背离壳体100的外表面一侧,即设置在壳体100内部。其中,当变色组件10上形成有不同方向的电场时,在不同方向的电场力的作用下,变色组件10可以在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或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或者说,变色组件10可以用于在不同电场的作用下,对射入壳体100的光线做出不同处理从而使得变色组件10呈现第一颜色或第二颜色,其中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不同。
那么,变色组件10可以根据电场的变化来改变自身显示的颜色,此处变色组件10的颜色特别指定为变色组件10朝向壳体100的一面整体显示的颜色。由于要求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时,变色组件10可以吸收全部的光线以隐藏图案,那么可以理解,此时变色组件10朝向壳体100的一面整体显示为黑色。
结合上述需求,变色组件10可以包括电致变色材料,从而对变色组件10施加不同方向的电压时,变色组件10可以在不同方向的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其中包含的电致变色材料部分在第一颜色与第二颜色之间转化,例如在黑色与白色中转化,可以容易推导出,当变色组件10朝向壳体100的一面整体显示为白色时,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此时变色组件10可以反射射入壳体100的全部光线,当变色组件10朝向壳体100的一面整体显示为黑色时,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此时变色组件10可以的吸收射入壳体100的全部光线。
当然,变色组件10的颜色可以在黑色与其他颜色之间转化,或者说第一颜色还可以是除黑色、白色以外的颜色,可以根据实际所想要在壳体100上呈现的颜色来设计变色组件10与滤光层20分别能反射和透过的光线波长来得到第一颜色。其中,滤光层20的图案区域21所能透过的光线波长可以根据所需要在壳体100上显示的图案的颜色来决定,变色组件10所能反射的光线波长可以根据图案区域21所需要透过的光线波长以及实际需求来设计。
特别地,下文将工作在第一模式时,变色组件10所能反射的光线的波长设置为第一波长,将经变色组件10反射后能通过滤光层20的图案区域21的波长设置为第二波长,由上文可以容易推导出,第二波长范围在第一波长范围内。
另外,考虑到需要兼顾变色组件10的制作成本、堆叠厚度、能耗以及在被施加电压时的响应速度,变色组件10可以通过采用电子墨水材料来实现工作在不同模式时,变色组件10呈现出不同颜色。此时,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时,变色组件呈白色,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时,变色组件10呈黑色。
还需要说明的是,滤光层20可以通过在一块柔性透明薄膜上形成有一定形状的图案区域21制得。例如在光学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上形成图案区域21,其中图案区域21可以在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时透过经变色组件10反射后一定波长的光线,也即图案区域21可以在变色组件10反射第一波长的光线后只透过第二波长的光线。另外,除去图案区域21的其余部分区域为非图案区域22,非图案区域22为透明薄膜,可以透过经变色组件10反射的全部光线。
由于滤光层20设置在变色组件10上方,第二波长范围在第一波长范围内,当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下,如图2(a)所示,图案区域21可以从变色组件10反射的第一波长范围的光线中有选择地透过第二波长的光线,非图案区域21由于为透明的,可以透过变色组件10反射的全部光线,从而在变色组件10与滤光层20的共同作用下,壳体100上可以同时显示出两种颜色,其中,非图案区域22作为背景色与变色组件10呈现的第一颜色一致,图案区域21即为预设的图案颜色;当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下,如图2(b)所示,变色组件10吸收射入壳体100的全部的光线,滤光层20设置在变色组件10上方,未接收到任何反射光线,壳体100上便只显示出变色组件10呈现的第二颜色,即黑色。
特别地,背景色与图案颜色可以为除黑色以外的颜色,只要背景色与图案颜色不一致即可,在变色组件10包括电子墨水材料时,变色组件10在第一模式下呈现的第一颜色为白色,也即背景色为白色,图案颜色为图案区域21所透过的第二波长的光线对应的颜色,图案的具体的颜色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滤光层20以实现。另外,滤光层20所包括的图案区域21的外轮廓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形状,例如呈闪电状、花朵状、字母状、数字状等,或者可以外轮廓的图案可以是一定意义的ID,例如为电子设备1000的所属品牌的LOGO,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显示的图案设计图案区域21的外轮廓。
可以理解,如上文所述并结合图2,当变色组件10轮流工作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下时,从视觉效果来看,可以形成三色变化:在第一模式下壳体100可以显示图案区域21的颜色与非图案区域22的颜色(表现背景色,即为变色组件10呈现的第一颜色),由于第一颜色与图案区域22的颜色不同,从而可以间接在壳体100上显示出预设的图案,在第二模式下壳体100整体显示为黑色,也即为变色组件10呈现的第二颜色。如此,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时从视觉效果来看可以展现出预设的图案在壳体100上出现随即又消失的变化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想要在壳体100上先显示有预定颜色的闪电图案然后再消失,其过程如下:
请参阅图2(a),首先在滤光层20设计有闪电形状的图案区域21和除图案区域21以外的非图案区域22,并将图案区域21设计为透过预定颜色的光线,此时第二波长范围为预定颜色对应的波长范围;然后对变色组件10施加电压以使得变色组件10上形成有电场,在电场作用下,变色组件10的颜色可以呈现为白色,从而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下,变色组件10可以反射外界射入的全部入射光线,此时第一波长范围涵盖全波段光线范围,显然,在变色组件10反射的光线经过滤光层20的图案区域21时,图案区域21只透过预定颜色的光线,此时壳体100上可以显示出预定颜色的图案,并且壳体100的背景色为透明的非图案区域22显示的变色组件10的颜色,即白色。
请参阅图2(b),对变色组件10施加与之前施加的方向相反的电压,以使得变色组件10上形成另一个电场,在新电场作用下,变色组件10的颜色呈现为黑色,此时外界进入的光全部被变色组件10吸收,没有反射光线出来,从而滤光层20没有光线通过,壳体100整体表现为黑色,视觉效果来看上一步骤显示的预定颜色的闪电图案消失。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滤光层20可以包括基板23和光阻层24,光阻层24可以形成在基板23上,并且光阻层24可以形成图案区域21。
如此,通过按照一定设计图样将光阻层24形成在基板23上,使得设置有光阻层24的区域即形成图案区域21,从而在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图案区域21可以通过透过第二波长的光线以在壳体100上显示出图案区域21的图案。
具体地,基板23可以采用光学透明PET薄膜制得,PET薄膜常作为金属镀膜及感光胶片等的基材,还可以用于电气绝缘材料,例如作为印刷电路布线基材,其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热稳定性高并且造价低。
光阻层24的组成成分通常可以包括高分子聚合物、界面活性剂、颜料以及聚合物单体。光阻层24往往带有一定的颜色,在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区域21可以由涂布在基板23上的光阻层24形成,由于光阻层24可以用于透过第二波长的光线,那么可以根据想要显示的图案的具体形状与颜色来将设计光阻层24并将其涂布在基板23上。
图3(a)-(d)示出了对预先设计的彩色图案提取并处理像素点P以形成像素点P对应的部分光阻层24的处理过程:首先,将设计好的图案拆分成一个个小的像素点,提取其中一个像素点P,并如图3(c)所示,设计出像素点P的颜色排列;如图3(d)所示,最后再按照设计好的颜色排列在基板23上形成像素点P对应的部分光阻层24。可以理解,重复图3(a)-(d)的步骤即可根据设计的彩色图案在PET材料的基板23上形成对应的光阻层24。这样,在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下时,可以通过光阻层24透过第二波长的光线以在壳体100上显示出光阻层24形成的彩色图案,也即图案区域21的图案。
请参阅图3与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阻层24可以为彩色光阻。如此,通过在基板23上根据预设彩色图案的外轮廓来布置彩色光阻,以形成彩色的图案区域21,从而能够在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时,在壳体100上显示出图案区域21的彩色图案。
具体地,如图3(d)所示,当光阻层24为彩色光阻时,光阻层24可以由红色光阻层24R,绿色光阻层24G和蓝色光阻层24B这三种高分子材料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显示彩色精细化图案,首先需要按照设计的图案,将图案拆分为一个个小的像素点,然后参照常用颜色的RGB对照表,设计出每一个像素点的RGB排列,进而获得整个图案的RGB分布图,最后在基板23上制作出对应的彩色光阻。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基板23为透明的PET的情况下,在基板23上制作包含彩色光阻的光阻层24以形成图案区域21的大粗略制作流程:
首先需要将透明柔性的基板23固定在一块玻璃底板上,防止基板23在制作彩色光阻的过程中发生变形;然后在基板23的表面镀一层铬或者氧化铬;接下来在铬或者氧化铬上涂布一层光刻胶,并采用黄光显影蚀刻的方式,做出制作彩色光阻所需的黑色矩阵24H(Black Matrix,BM),黑色矩阵24H可以用于保证彩色光阻所形成的光阻层24的遮光效果和颜色对比度;接下来根据上文中提到的获得的整个图案的RGB分布图,将分布图中所有的红色块区域的位置信息提取出来用于制作红色光阻曝光光罩,然后在BM上面涂布一层红色光阻,并用红色光阻曝光光罩进行显影固化,以形成红色光阻层24R;最后重复上述的方法,依次制作出蓝色光阻层24B和绿色光阻层24G,最终即可得到所需的彩色光阻形成的光阻层24,也即设计好的需要显示的彩色图案对应的图案区域21。
请参阅图1与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变色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110、第二电极层120和介质层13。其中,介质层13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并可以连接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介质层13可以用于在第一电场E1的作用下显示第一颜色以使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介质层13还可以用于在第二电场E2的作用下显示第二颜色以使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第一电场E1和第二电场E2的方向相反。
如此,可以通过对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施加不同极性的电压以形成第一电场E1或第二电场E2,并将第一电场E1或第二电场E2作用在介质层13上,以满足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条件。
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10可以为靠近滤光层20设置的电极层,相应的,第二电极层120即为远离滤光层20所设置的电极层,由于介质层13的颜色表现为介质层13靠近滤光层20的一面的颜色,并且介质层13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那么为了避免第一电极层110自身的颜色干扰介质层13的颜色显示,从而干扰变色组件10反射第一波长的入射光线。第一电极层110需要为透明电极层,第二电极层120由于设置在介质层13下方,可以不做颜色要求。
其中,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均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涂层。ITO即掺锡氧化铟,是透明导电氧化物TCOs的一种,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的组合性能,成为目前最主要的透明导电材料。ITO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摸屏、太阳能薄膜电池、照明用有机EL元件等领域。其中,氧化铟只吸收紫外光不吸收可见光,因此达到“透明”的表现,掺锡虽然会损失透光度,但可以提高导电能力,由此,ITO才能平衡自身的导电性和透光率。
当然,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透明电极层,例如可以为AZO薄膜、纳米银线导电薄膜等,考虑到成本因素,优先选用ITO薄膜。第二电极层120也可以是不透明的电极层,例如铜金属网格导电膜等有色导电膜。
设置有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后,可以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上均引出至少一根连接导线,其中第一电极层110的连接导线与第二电极层120的连接导线独立设置,电源可以通过独立的连接导线分别对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施加电压,其中第一电极层110上施加的电压与第二电极层120上施加的电压极性相反,这样,便可以根据电压极性的不同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形成方向相反的第一电场E1或第二电场E2。
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设置有介质层13,介质层13可以连接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或者说,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均和介质层13紧密相贴,在连接边缘还可以通过框胶14粘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第一电极层110、介质层13和第二电极层120三者贴合的更为紧密,并且框胶14还具有防水防尘作用,可以增加显示膜片的防水防尘性能。
介质层13可以在第一电场E1和第二电场E2的分别作用下显示不同的颜色,介质层13可以为电子墨水材料、电致变色材料或者是聚合物分散材料,由于上文所述,需要满足变色组件10的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工作需求,介质层13不能为在乳白色与透明之间变化的聚合物分散材料,可以选用电子墨水材料或者电致变色材料,只要保证在其中一个电场的作用下时,介质层13的颜色呈黑色即可。
特别地,当介质层13为电子墨水材料时,由于电子墨水材料具有双稳态的特性,一旦介质层13在第一电场E1的作用下显示出颜色,在第二电场E2没有建立前,介质层13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而是保持原有的颜色。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使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下的电场设置为第一电场E1,使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的电场设置为第二电场E2,那么可以理解,在第二电场E2的作用下,介质层13显示为黑色。在一个场景中,对应于介质层13为电子墨水材料而言,如图5(b)所示,此时第一电极层110上施加的电压为正电,第二电极层120上施加的电压为负电,对应的,如图5(a)所示,第一电场E1可以通过对第一电极层110施加负电,第二电极层120施加正电而形成。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变色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基底11和第二基底12,第二基底12可以与第一基底11相对设置,第一基底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电极层110,第二基底1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极层120。
如此,通过将第一电极层110设置在第一基底11上,第二电极层120设置在第二基底12上,使得变色组件10的结构更加稳定紧密。
具体地,第一基底11可以设置在变色组件10靠近滤光层20的一侧,第二基底12则对应远离滤光层20设置。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PET薄膜制得。当然,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只要满足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为柔性透明膜,能够保证一定的透过率以及满足耐受一定的温度,例如100℃-200℃,以避免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被施加电压后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出现膜层溶解、失效或脱落等问题。
第一电极层110可以被镀设在第一基底11上,第二电极层120可以被镀设在第二基底12上。其中第一电极层110可以被镀设在第一基底11的其中一侧上,第一基底11上镀有第一电极层110的一侧朝向第二基底12上镀有第二电极层120的一侧设置,从而第一基底11与第二基底12相对设置。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介质层13可以用于在第一电场E1与第二电场E2切换的情况下在两色之间切换。如此,通过介质层13在不同电场切换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两色切换的特性,使得可以实现变色组件10的背景颜色在两色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地,文中所提及的介质层13的颜色表现为介质层13靠近滤光层20一侧的颜色,由于靠近滤光层20一侧设置的第一基底11为透明材质,那么介质层13的颜色即为变色组件10的背景颜色。介质层13由于自身特性,可以在不同电场的作用下显示出不同颜色,那么介质层13可以在第一电场E1与第二电场E2切换的情况下进行两色之间的切换,从而可以实现变色组件10的背景颜色在两色之间进行切换。
并且,在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规律性的切换形成第一电场E1和第二电场E2的情况下,介质层13可以对应第一电场E1和第二电场E2规律性的进行颜色切换,从而变色组件10可以规律性的切换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进行工作,最终,可以在壳体100上实现图案区域21的图案显现随即消失的场景。
请参阅图6与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介质层13的材质可以包括电子墨水。如此,可以利用电子墨水在不同电场作用下发生两色转换的特性实现变色组件10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切换工作。
具体地,电子墨水是指一系列微胶囊的集合,每颗微胶囊颗粒内部封装着带正电的白色氧化钛颗粒、带负电的黑色碳颗粒以及电泳液,电子墨水材料在被施加电压后,其颜色可以在白色与黑色之间转化。
如图6所示,当第一电极层110导入负电且第二电极层120导入正电或者第一电极层110不导电且第二电极层120导入更强的正电时,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第一电场E1,微胶囊内的碳颗粒向下层聚集,氧化钛颗粒向上聚集,那么靠近第一电极层110的一面表现出的颜色为白色。
如图7所示,当第一电极层110导入正电且第二电极层120导入负电或者第一电极层110不导电且第二电极层120导入更强的负电时,第一电极层110与第二电极层120之间形成第二电场E2,微胶囊内的碳颗粒向上层聚集,氧化钛颗粒向下聚集,那么靠近第一电极层110的一面表现出的颜色为黑色。
并且,在导入的电压大小不同或者通电时间不同的情况下,靠近第一电极层110的一面的颜色的灰度也会存在差异,也即是说,可以通过管控不同大小的电压或者充电时间来获得不同灰度的变色组件10的背景颜色。
电子墨水还具有双稳态的特性,这意味着,由电子墨水材料组成的介质层13在第一电场E1/第二电场E2的作用下可以显示出白色/黑色,在第二电场E2/第一电场E1没有重新建立前,介质层13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而是保持白色/黑色。这使得变色组件10只在变换图案显示时耗电,在保持图案显示时并不耗电,从而变色组件10更加节能。另外,电子墨水技术所需要的电能小,响应速度快,在图案变换时更加流畅,使得用户体验更佳。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可以包括密封膜30,密封膜30可以覆盖在变色组件10上。如此,通过设置密封膜30,可以增强变色组件10的密封性以及防水性能,从而延长变色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密封膜30可以是水氧阻隔膜,密封膜30可以以塑料为基材,在基材上通过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镀法或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将无机氧化物沉积在衬底上形成。
由于影响变色组件10使用寿命的因素之一是水分子和氧气的存在,封装好的变色组件10,如果气密性不佳,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氧气和水汽可能经由各类基材中的空洞进入变色组件10内部,对变色组件10的性能产生影响,导致可能会出现显色面积减小甚至不能被施加电压点亮变色的情况。为了延长变色组件10的使用寿命,增强变色组件10与壳体100间的密封性,可以设置密封膜30覆盖变色组件10以阻隔水分子和氧气。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密封膜30的数量可以为两张,其中一张密封膜30连接滤光层20和变色组件10,另一张密封膜30可以覆盖在变色组件10背离滤光层20的一面上。如此,可以增强变色组件10与滤光层20,以及变色组件10与壳体100之间的密封性以及防水性能,从而延长变色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密封膜30可以贴设在滤光层20与变色组件10之间,从而增加滤光层20与变色组件10之间的密封性,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密封膜30还可以设置在变色组件10背离滤光层20的一面上,进一步地,可以贴设在第二基底12背离第二电极层120的一面上,这样,密封膜30便完全将变色组件10覆盖起来,从而增强变色组件10与壳体100间的密封性,延长变色组件10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与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0可以包括盖板60,盖板60可以覆盖在滤光层20上。如此,通过将盖板60覆盖在滤光层20上,而滤光层20设置在变色组件10上方,从而盖板60在对滤光层20以及变色组件10起到防水防尘等保护作用的同时,可以在盖板60上显示有色图案的出现及消失的场景,从而提高壳体100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具体地,壳体100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的电池后盖。壳体100包括有盖板60,盖板60可以为透明玻璃材质,从而不会阻碍光线的透过。盖板60可以与滤光层20以及变色组件10胶粘在一起,并且盖板60可以覆盖滤光层20,从而滤光层20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盖板60达到面防水作用,同时,滤光层20与变色组件10共同作用所呈现出的有色图案出现与消失的场景可以完全的通过盖板60在壳体100上展示。
请参阅图1、图9-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0还可以包括光学膜40,光学膜40可以设置在滤光层20背离变色组件10的一面上,光学膜40可以用于实现壳体100的彩色图案显示。
如此,通过设置光学膜40,壳体100的背景颜色可以不必局限于介质层13在不同电场作用下显示的颜色,例如当介质层13为电子墨水时,壳体100的背景颜色仅可以实现白色与黑色的转变,而设置光学膜40可以使得入射光经光学膜40、滤光层20和介质层13等膜层作用后,使壳体100的背景颜色可以显示为彩色从而获得更佳的外观效果。
具体地,光学膜40可以设置在滤光层20和盖板60之间,光学膜40可以贴设在滤光层20背离变色组件10的一面上,在光学膜40远离滤光层20的一面上还可以设置有防水的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50,光学胶50可以粘接光学膜40与盖板60,使得光学膜40与盖板60连接紧密。
光学膜40可以为复合膜,例如镀有光学镀膜的PET薄膜。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光学膜40属于多层炫彩类光学镀膜,如图9和图10所示,可以选择氧化铌和二氧化硅这两种材料作为镀膜的原材料,采用溅射镀膜工艺或蒸发镀膜工艺将镀膜原材料反复依次镀在PET基材上,最终形成炫彩类光学镀膜,并且为了光学膜40的附着力,一般会在PET基材上先镀一层二氧化锆打底。
由于光学膜40上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膜层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和透射作用存在差异,导致在光学膜40对各个波段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形成光学膜40的各层膜的厚度设计实现不同的颜色。
同时,光学膜40的颜色还与变色组件10的颜色有关,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层13为电子墨水材料,当介质层13显示为白色时,即变色组件10为白底时,如图9所示,入射光透过光学膜40的各膜层后会被变色组件10完全反射,最终的出射光是由变色组件10反射出的光与光学膜40的各膜层的反射光相互叠加,形成如图11(a)所示的绿色,并且此时壳体100上最终显示的图案区域21的图案颜色,为通过图案区域21的光线与光学膜40作用后形成的颜色,也即是说,在设置有光学膜40的情况下,若想要实现在壳体100上显示预定颜色的图案,需要考虑到光学膜40的作用效果来布置对应的滤光层20中的光阻层24;当介质层13显示为黑色时,即变色组件10为黑底时,如图10所示,入射光透过光学膜40的各膜层后会被变色组件10完全吸收,最终的出射光仅由光学膜40各膜层的反射光相互叠加,形成如图11(b)所示的紫色。
特别地,不同光学膜40分别在黑底和白底下呈现的颜色如图12所示,例如,在黑底时入射光经光学膜40作用后最终出射光显示为绿色,则对应在白底情况下最终出射光显示为紫色,又例如,在黑底时入射光经光学膜40作用后最终出射光显示为蓝色,则对应在白底情况下最终出射光显示为黄色。可以容易理解,图中不同光学膜40分别在黑底和白底呈现的颜色为对角关系。
请再次参阅图5、图8与图1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电子设备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00和处理器200,处理器200用于控制变色组件10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如此,通过使用处理器200控制变色组件10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控制变色组件10轮流工作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下,使得可以在电子设备1000的壳体100上显示出图案区域21的图案出现或消失的场景,从而丰富了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使得电子设备1000更具辨识度,提高了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表现力。
具体地,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壳体100可以为电子设备1000的电池后盖。在一个介质层13为电子墨水材料,并且应用有光学膜40的实施例中,实现在壳体100上显示彩色闪电图案显示的一个过程如下:
由于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光学膜40,因此在壳体100上最终呈现的图案的颜色,是光阻层24的颜色经过光学膜40作用后形成的颜色,例如壳体100的显示效果为蓝色,而光阻层24的颜色可能为黄色,那么此时不能按照蓝色对滤光层20中的光阻层24进行设计,应该按照对应的黄色进行设计。那么,在确定最终需要呈现的图案颜色后,需要考虑到光学膜40作用对滤光层20中的光阻层24进行设计,以在基板23上制作出正确的光阻层24。
如图5(a)与图13(a)所示,处理器200控制对第一电极层110施加负电,对第二电极层120施加正电,以使得变色组件10上形成第一电场E1,在第一电场E1的作用下,介质层13的颜色呈现为白色,也即变色组件10为白底,从而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一模式下,变色组件10可以反射外界射入的全部入射光线,并且在非图案区域22全部透过,然后与光学膜40作用后显示出壳体100的背景颜色为绿色,而图案区域21仅透过与设计的光阻层24颜色一致的光线,然后被透过的光线在光学膜40的作用下,最终图案区域21的图案显示为蓝色,也即在壳体100上显现了绿色背景与蓝色闪电图案。
如图5(b)与图13(b)所示,处理器200控制对第一电极层110施加正电,对第二电极层120施加负电,以使得变色组件10上形成第二电场E2,在第二电场E2的作用下,介质层13的颜色呈现为黑色,也即变色组件10为黑底,从而变色组件10工作在第二模式下,此时外界进入的光全部被变色组件10吸收,没有反射光线出来,从而图案区域21与非图案区域22均没有光线通过,图案区域21的图案无法显示,此时外界光线仅经过光学膜40作用后反射至壳体100,使得壳体100整体显示为紫色。
如此,便完成了在壳体100上显示彩色图案然后让彩色图案消失显示的过程。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壳体100,其内部包含的滤光层20与变色组件10的结构堆叠相对简单,并且变色组件10的导通方式也相对简单,从而壳体100的厚度可以做的较薄,符合电子设备1000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另外,在变色组件10中介质层13的材料为电子墨水材料时,微胶囊电泳技术需要的电能小,响应速度快,用户体验好。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选择通过软件与硬件结合,让用户可以控制切换变色组件10的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从而控制颜色与图案的变化,增加了用户与终端的交互渠道,提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色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变色组件上的滤光层;
当所述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一模式时,所述变色组件呈现第一颜色;
当所述变色组件工作在第二模式时,所述变色组件呈现第二颜色,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所述滤光层包括图案区域和非图案区域,在所述变色组件工作于所述第一模式时,射入所述壳体的光线经由所述变色组件反射后通过所述滤光层的所述图案区域以使所述壳体呈现图案,在所述变色组件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时,射入所述壳体的光线被所述变色组件吸收以隐藏所述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光阻层,所述光阻层形成所述图案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介质层用于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显示所述第一颜色以使所述变色组件工作在所述第一模式,所述介质层用于在第二电场的作用下显示所述第二颜色以使所述变色组件工作在所述第二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场与所述第二电场切换的情况下在两色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材质包括电子墨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密封膜,所述密封膜覆盖在所述变色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的数量为两张,其中一张所述密封膜连接所述滤光层和所述变色组件,另一张所述密封膜覆盖在所述变色组件背离所述滤光层的一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滤光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光学膜,所述光学膜设置在所述滤光层背离所述变色组件的一面上,所述光学膜用于实现所述壳体的彩色图案显示。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和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变色组件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CN202110823502.4A 2021-07-21 2021-07-21 壳体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504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3502.4A CN113504685B (zh) 2021-07-21 2021-07-21 壳体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3502.4A CN113504685B (zh) 2021-07-21 2021-07-21 壳体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685A CN113504685A (zh) 2021-10-15
CN113504685B true CN113504685B (zh) 2023-11-24

Family

ID=78013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3502.4A Active CN113504685B (zh) 2021-07-21 2021-07-21 壳体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46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8972B (zh) * 2022-06-09 2023-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装饰膜、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799A (zh) * 2006-08-24 2008-02-2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边框图案可变化的图象显示器
JP2008134586A (ja) * 2006-10-23 2008-06-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体
KR20090023087A (ko) * 2007-08-29 2009-03-04 삼성코닝정밀유리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1065034A (ja) * 2009-09-18 2011-03-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多面付けカラーフィルタ電気泳動方式前面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多色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037247A (ja) * 2011-08-09 2013-02-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カラー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716361A (zh) * 2018-07-11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210222442U (zh) * 2019-01-12 2020-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212410998U (zh) * 2020-05-11 2021-01-26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盖板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89560A1 (en) * 2011-10-11 2013-05-3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A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1799A (zh) * 2006-08-24 2008-02-2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边框图案可变化的图象显示器
JP2008134586A (ja) * 2006-10-23 2008-06-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体
KR20090023087A (ko) * 2007-08-29 2009-03-04 삼성코닝정밀유리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1065034A (ja) * 2009-09-18 2011-03-3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多面付けカラーフィルタ電気泳動方式前面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多色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037247A (ja) * 2011-08-09 2013-02-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カラー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716361A (zh) * 2018-07-11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
CN210222442U (zh) * 2019-01-12 2020-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212410998U (zh) * 2020-05-11 2021-01-26 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盖板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685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9084B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0928096B (zh) 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CN203552214U (zh) 触控面板
CN10978576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EP3772846B1 (en) Back cover for mobile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appearance
TWM466311U (zh) 觸控面板
CN113568238A (zh) 显示膜片、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12153837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US1109286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033283A (zh) 显示屏、终端及显示屏制作方法
CN113966113B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膜材以及膜材的制备方法
CN213069424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JP2013008272A (ja) 加飾透明保護基板一体型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074131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2165803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03425316A (zh) 具单基板的全平面触屏面板
CN113504685B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3369074B (zh) 移动终端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图像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13406836A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膜材
CN113406835A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EP1182494B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CN209785941U (zh)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08874605U (zh) 一种变色盖板
CN113655671A (zh) 显示膜片、壳体和电子设备
CN212851363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