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787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7873A
CN114387873A CN202011120523.1A CN202011120523A CN114387873A CN 114387873 A CN114387873 A CN 114387873A CN 202011120523 A CN202011120523 A CN 202011120523A CN 114387873 A CN114387873 A CN 114387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state
moving body
display device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05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州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05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78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87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7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运动体;所述第二运动体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副显示部;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且所述副显示部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部分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后盖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丰富显示装置的特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显示装置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其显示屏显示画面。
其中,柔性显示屏因具有可折叠和弯曲的特性而备受关注,通过将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弯曲可以减少显示装置的整体尺寸。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丰富显示装置的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运动体;
第二运动体,所述第二运动体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和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副显示部;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且所述副显示部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部分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后盖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还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运动体;
第二运动体,所述第二运动体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和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副显示部;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且所述副显示部未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部分仍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显示装置在收拢过程中可以将副显示部从第一侧驱动至第二侧,同时后盖可以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以将副显示部透过后盖展示出来,以丰富显示装置的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柔性屏组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后盖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后盖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后盖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后盖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0可包括第一运动体210、第二运动体220和柔性屏组件230。第一运动体210、第二运动体220可滑动的连接以使得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在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实现在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之间的切换。其中,收拢状态可以参阅图1,即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在彼此靠近的方向上相对运动而最终形成的状态。其中,展开状态可以参阅图2,即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在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相对运动而形成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的展开状态可以有多种,诸如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在彼此远离方向的最大运动距离是H,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可以在收拢状态进行相互远离的运动,以达到四分之一H、二分之一H、四分之三H等距离形成不同距离的展开状态。可以将距离逐渐边远的状态依次定义为第一展开状态、第二展开状态、第三展开状态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时,诸如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第一展开状态所相对远离运动的距离为四分之一H,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仍然可以进行相互远离运动,以达到第二展开状态,诸如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第二展开状态所相对远离运动的距离为二分之一H。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的一种或多种展开状态仅为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的展开状态的限制。
可以采用电动的方式驱动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进行相互运动,诸如设置一个或多个驱动马达,与马达个数相同的传动组件,一传动组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齿轮、一个或多个齿条,或者一个或多个传动带等。驱动马达可以通过传动组件来驱动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进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当然,也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来驱动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进行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
柔性屏组件23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运动体210固定连接,柔性屏组件230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运动体220固定连接。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可以对柔性屏组件230起到支撑作用。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在相互运动过程中可以带动柔性屏组件230一起运动,或者说驱动柔性屏组件230运动,从而可以调节柔性屏组件230的长度,进而可以改变显示装置200的显示区域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屏组件230的两端也可以同时固定到第一运动体210或第二运动体220。
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在彼此靠近的方向相对运动时,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可以驱动柔性屏组件230的一部分收纳于显示装置200内部,诸如显示装置200的第一运动体210内。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在彼此远离的方向相对运动时,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可以驱动柔性屏组件230的一部分从显示装置200内部诸如第一运动体210伸出。
其中,柔性屏组件230的非显示面可以设置于第一运动体210的一面以及第二运动体的一面,或者说柔性屏组件230的非显示面可以位于第一运动体210的一面以及第二运动体220的一面。无论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收拢状态,还是处于展开状态,柔性屏组件230均覆盖到第一运动体210的一面和第二运动体220的一面,只是覆盖面积大小不同。
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10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二运动体220的另一面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运动体210内。或者说当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二运动体220的一部分收纳于第一运动体220内,此时第二运动体220的另一面被第一运动体220所遮挡。而第一运动体210的另一面作为显示装置200的外壳。
而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运动体220的另一面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运动体210外部,或者说裸露在外,或者说未被第一运动体210遮挡。
请参阅图3-图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柔性屏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柔性屏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柔性屏组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柔性屏组件230可以包括主显示部231、副显示部232、连接显示部233、第一固定部234及第二固定部235。其中,主显示部231、副显示部232及连接显示部233均可以显示画面。连接显示部233连接主显示部231和副显示部232。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收拢状态时,主显示部231裸露在外可以显示画面,副显示部232被第一运动体210另一面的结构所遮挡。连接显示部233处于弯曲状态,连接显示部233靠近显示装置200端部位置。
请结合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第一固定部234位于主显示部231的一端端部,第一固定部234可以与第二运动体220固定连接,诸如第一固定部234和第二运动体220采用螺丝螺接、卡扣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235位于副显示部232的一端端部,第二固定部235设置在第一运动体210内部,第二固定部235可以在第一运动体210内运动,即第二固定部235可活动的连接在第一运动体210内。
第二运动体220在与第一运动体210相互运动时,或者说第二运动体220相对于第一运动体210运动时,第一固定部234跟随第二运动体220的运动而运动。从而可以将收纳于显示装置200内部的副显示部232从显示装置200内拉出,也可以将展示于显示装置200外部的副显示部2332收纳于显示装置200内。其中,图3和图4示出了副显示部232收纳于显示装置200内部的状态,其中图5示出了副显示部232展示于显示装置200外部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柔性屏组件230的副显示部232从显示装置200内部伸出至显示装置200外部过程中,首先是将靠近显示屏组件230的连接显示部233展示出来,使得连接显示部233从弯曲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当连接显示部233完全展开时,才会将副显示部232逐渐展示出来。
其中,主显示部231的有效显示区大于副显示部232的有效显示区。
请继续参阅图6,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后盖240,后盖240与第一运动体210固定连接,诸如采用螺丝螺接、卡扣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后盖240还可以与第一运动体210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其中,后盖240和第一运动体210之间可以形成收纳空间,或者说腔体。柔性屏组件230的副显示部232可以收纳于后盖240和第一运动体210之间所形成的收纳空间内。从而使得后盖240盖设住副显示部232。
需要说明的是,后盖240遮盖住副显示部232,往往因后盖240采用非透明色,而遮挡住副显示部232。使得副显示部232是否处于显示画面的状态都无法透过后盖240展示出来。从而就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比如:对于一些显示装置为了减少空间的占用,以及节省成本,或者设计有主显示部231的一面没有额外空间设计摄像头等器件。往往需要在显示装置的其中一面设置摄像头或者在显示屏下方设置摄像头。而设置于显示屏下方的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的效果会变差。即对于一些用户而言,随着显示装置屏占比的增加,往往并不能够实现自拍体验,从而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和实用性。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限定的后盖240可以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将后盖240限定为透明状态,以方便用户使用。当然,在用户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将后盖240限定为非透明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体现出后盖240与第一运动体210的外表面显示颜色一致,本申请实施例在后盖240限定为非透明状态时,可以将后盖240限定为与第一运动体210的外表面一样的颜色。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后盖240处于透明状态。当后盖240处于透明状态时,可以展示出副显示部232,从而副显示部232可以透过处于透明状态的后盖240显示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诸如图2所展示的状态向图1所展示的状态切换时,位于显示装置200的第一侧202的副显示部232逐渐运动至显示装置200的第二侧204,且副显示部232运动至显示装置200的第二侧204的部分被后盖240所遮盖,后盖240遮挡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诸如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时,副显示部232展示于第一侧202,后盖240所覆盖的位置无副显示部232部分,此时后盖240可以处于非透明状态,诸如展示出与第一运动体210的外表面相同的颜色。
在将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朝向收拢状态切换时,副显示部232逐渐从第一侧202运动至第二侧204,且逐渐被后盖240所遮盖住。本申请实施例所限定的后盖240可以逐渐将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当副显示部232逐渐从第一侧202运动至第二侧204时,后盖240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以使得后盖240覆盖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可以逐渐透过后盖240展示出副显示部232。且当副显示部232显示画面时,可以逐渐增加副显示部232在第二侧204所显示画面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朝向收拢状态切换时,后盖240未遮挡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可以仍然保持非透明状态。或者说当副显示部232未运动至后盖240的部分可以仍然保持非透明状态。因副显示部232未运动至后盖240的部分即使后盖240处于非透明状态也不会遮挡到副显示部232。因此,不会对副显示部232的显示造成影响。
这样随着副显示部232的延伸,后盖240也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变为透明状态,把后盖240下副显示部232部分显示出来,像幕布缓缓拉开,或者眼睛慢慢睁开的效果,一个结构上的滑动延伸,一个视觉上从非透明到透明的渐变,两者的结合使得产品的打开和闭合过程很优雅很舒适,使得整个产品很有科技感和灵动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诸如图1所展示的状态向图2所展示的状态切换时,位于第二侧204的副显示部232逐渐运动至第一侧202,且副显示部232运动至第一侧202的部分被展示出来,副显示部232未运动至第一侧202的部分仍然被后盖240所遮盖,后盖240未遮挡住副显示部242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诸如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收拢状态时,副显示部232被后盖240所覆盖。为了展示出副显示部232,可以将后盖240的整个覆盖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限定为透明状态。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后盖240也可以处于非透明状态,以遮盖住副显示部232。
在将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收拢状态朝向展开状态切换时,副显示部232逐渐从第二侧204运动至第一侧202,且被后盖240所遮盖的部分逐渐减少。本申请实施例所限定的后盖240可以逐渐将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当副显示部232逐渐从第二侧204运动至第一侧202时,后盖240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后盖240未覆盖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可以逐渐将后盖240未覆盖到副显示部232的部分展示为非透明状态诸如与第一运动体210外表面相同的颜色。且当副显示部232显示画面时,可以逐渐增加副显示部232在第一侧202所显示画面的区域,以及逐渐减少副显示部232在第二侧204所显示画面的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收拢状态朝向展开状态切换时,后盖240仍然覆盖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可以仍然保持透明状态。或者说当副显示部232未运动至第一侧202的部分所对应的后盖240部分可以仍然保持透明状态。因此,后盖240仍然覆盖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可以展示为透明状态就可以将未运动至第一侧202的部分展示出来。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中后盖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后盖24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基底241、第一透明导电层242、电致变色层243、第二透明导电层244和第二透明基底245。
第一透明基底241可以作为后盖240的其中一个基底。第一透明基底241可以采用透明材料,诸如无色透明玻璃。第一透明基底241可以与第一透明导电层242层叠设置。
第一透明导电层242可以是透明导电层,可以具备导电性和光学透过性。第第一透明导电层242可以是氧化铟锡(ITO),当然第一透明导电层242也可以为其他材料,诸如氧化锡(SnO2)或氧化锡锑(ATO)。第一透明导电层242可以与电致变色层243层叠设置。
电致变色层243可以实现电致变色的功能。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如反射率、透光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电致变色在外观上表现为材料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可以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层243可以具有电致变色材料,其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声颜色变化。利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器件可以称为电致变色单元,在此将其称为电致变色层243。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243可包括层叠设置的变色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变色层是电致变色单元的核心层,也是变色反应的发生层。变色层的材料按照类型可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是三氧化钨(WO3)或者氧化镍(NiO)。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电解质层由特殊的导电材料组成,如包含有高氯酸锂、高氯酸纳等的溶液的液态电解质材料,或者也可以是固态电解质材料。离子存储层在电致变色层中起到存储电荷的作用,即在变色层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存储相应的反离子,以保证整个电致变色层的电荷平衡。
第二透明导电层244可以是透明导电层,可以具备导电性和光学透过性。第第二透明导电层244可以是氧化铟锡(ITO),当然第二透明导电层244也可以为其他材料,诸如氧化锡(SnO2)或氧化锡锑(ATO)。第二透明导电层244可以与电致变色层243层叠设置。
第二透明基底245可以作为后盖240的另一个基底。第二透明基底245可以采用透明材料,诸如无色透明玻璃。第二透明基底245可以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44层叠设置。
当在两个透明导电层(第一导电层242和第二导电层244)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时,电致变色层243的材料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发生颜色变化。诸如在两个透明导电层(第一导电层242和第二导电层244)之间加上一定的正压可以使得电致变色层243的材料在电压作用下发生着色反应,在两个透明导电层(第一导电层242和第二导电层244)之间加上一定的反压或短路可以使得电致变色层243的材料发声褪色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当施加反压时,该反压的时间不能过长,避免电致变色层243的材料再次发声着色反应。
例如,当两个透明导电层(第一导电层242和第二导电层244)为电致变色层243施加的电压由0V变为1V时,电致变色层243可以由无色透明状态变成具有预设颜色的状态。该预设颜色可以为白色、红色或其他颜色。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颜色可以是与第一运动体210的外表面相同的颜色。
当两个透明导电层(第一导电层242和第二导电层244)为电致变色层243施加的电压由1V变为0V时,电致变色层可以由具有预设颜色的状态变成无色透明状态。或者当当两个透明导电层(第一导电层242和第二导电层244)短路时,电致变色层可以由具有预设颜色的状态变成无色透明状态。其中,该电压值的变化仅为举例说明,其并不构成对电压值变化的限定。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后盖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9与图8所示后盖240的区别在于:图9所示的电致变色层243具有多个电致变色单元2432。每一个电致变色单元2432可以具有层叠设置的变色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多个电致变色单元2432依次排布在第一透明导电层24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44之间。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各个电致变色单元2432依次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诸如当副显示部232从第一侧202运动至第二侧204,且运动至后盖240位置时,后盖240覆盖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的电致变色单元2432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以逐渐展示出副显示部232。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260、存储器270和电池280。电池280用于为显示装置200供电。电池28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6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存储器27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27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27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260是显示装置2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显示装置的各个部分,诸如处理器260电连接柔性屏组件230、具有电致变色层的后盖240、存储器270和电池280。处理器26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7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70内的数据,执行显示装置2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显示装置2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27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诸如处理器27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
处理器260可以控制电致变色层243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60可以控制电致变色层243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及控制电致变色层243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诸如处理器260控制多个电致变色单元2432逐个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或者处理器260控制多个电致变色单元2432逐个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60被配置为: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按照第一预设速度控制电致变色层243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以透过后盖240逐渐展示出副显示部232。
其中,该第一预设速度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一个速度,诸如柔性屏组件230按照该第一预设速度运动。本申请实施例柔性屏组件230运动的速度按照第一预设速度运行,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开始时,柔性屏组件230开始从第一侧202朝向第二侧204运动,此时可控制电致变色层243按照第一预设速度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从而就可以展示出副显示部2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60被配置为: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按照第五预设速度控制电致变色层243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后盖243未遮挡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其中,该第五预设速度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一个速度,第五预设速度与第一预设速度相同。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开始时,柔性屏组件230开始从第二侧204朝向第一侧202运动,此时可控制电致变色层2432按照第一预设速度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60被配置为: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收拢状态、且在第一预设情况下,控制电子变色层243整体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该第一预设情况可以理解为需要在第二侧204展示出副显示部232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60被配置为: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收拢状态、且在第二预设情况下,控制电子变色层243整体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该第二预设情况可以理解为不需要在第二侧204展示出副显示部232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60被配置为: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展开状态,控制电子变色层243整体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处于展开状态处理器260可以控制电子变色层243整体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也可以控制电子变色层243整体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60被配置为:当后盖240处于非透明状态时,控制电致变色层243显示预设颜色。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颜色可以为第一运动体210的外表面所呈现出的颜色。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处理器260控制电致变色层243进行状态切换的几种具体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所限定的电致变色层243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状态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电致变色层243进行状态切换的速度并不限于第一预设速度。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检测器290,检测器290与处理器260电性连接。检测器290用于检测副显示部232的运动速度,或者说检测器290用于检测柔性屏组件230的运动速度。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屏组件230的运动速度等于副显示部232的运动速度。还可以理解为,检测器290用于检测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之间相互运动的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运动体210设置一滚筒,柔性屏组件230可以围绕滚筒运动,该检测器290可以检测该滚筒的转动速度,根据该滚筒的转动速度计算出柔性屏组件230的运动速度,即计算出副显示部232的运动速度。然后,处理器可以按照副显示部232的运动速度控制后盖240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以透过后盖240逐渐展示出副显示部240。以及处理器可以按照副显示部232的运动速度控制后盖240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后盖240未遮挡住副显示部232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诸如处理器260控制电致变色层243进行状态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实现后盖240进行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的方式并不限于此。诸如后盖240具有透明层和非透明层,非透明层可以沿透明层运动以逐渐覆盖住透明层或逐渐展示出透明层以实现后盖的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后盖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后盖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后盖240可以包括透明层246和非透明层247。非透明层247可以沿透明层246运动以逐渐覆盖住透明层246或逐渐展示出透明层246以实现后盖240的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机械驱动的方式控制非透明层247沿透明层246运动。诸如显示装置200还包括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处理器260电性连接,且该驱动机构与非透明层247的一端固定连接。处理器260可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非透明层247折叠在一起以展示出透明层246。处理器260还可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非透明层247从折叠的状态展开以覆盖住透明层246。
需要说明的是,非透明层247也可以采用其他运动方式。诸如非透明层247的一端可以环绕在以转轴上,处理器260可以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以带动非透明层247沿透明层卷绕在转轴上或沿透明层246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不采用电动的方式驱动非透明层247,诸如可以采用手动的驱动非透明层247。可以设计一手柄,或者说把手,用户可以摇动或推动把手以驱动非透明层247沿透明层246运动。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针对透明层和非透明层实现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的几种具体举例说明,其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制。
其中,手动驱动非透明层247可以按照第三预设速度驱动非透明层运动,以逐渐展示出透明层246。其中,手动驱动非透明层247可以按照第六预设速度驱动非透明层运动,以逐渐遮盖住透明层246。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三预设速度可以等于第六预设速度。
其中,图12示出了非透明层247覆盖于透明层246,使得后盖240处于非透明状态。图13示出了非透明层247收纳在一起,而展示出透明层246,使得后盖240处于透明状态。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250,摄像头250与处理器260电性连接。摄像头250可以采集图像以实现拍照、摄像等功能。其中,摄像头250设置于第一运动体210,且摄像头250的图像采集面位于第二侧204,从而摄像头250可以从显示装置200的第一侧202朝向第二侧204的方向采集图像。当用户在第一侧202使用摄像头250采集图像时,可以实现后置拍照。当用户在第二侧204使用摄像头250采集图像时,可以实现自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设置副显示部232的一面设置摄像头,在显示装置200设置主显示部231的一面不设置摄像头,显示装置200仍然具有后置拍照和自拍的功能。从而就可以减少器件的设置,降低成本,而且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申请图1至图14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所限定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接口单元、射频单元、A/V输入单元、音频输出单元、传感器、接口单元等。
射频单元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26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射频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音频输出单元可以在显示装置2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射频单元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27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音频输出单元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
A/V输入单元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麦克风,图形处理器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柔性屏组件230上。麦克风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
传感器可以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接口单元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显示装置2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显示装置2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显显示装置2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构造并不限于以上内容,诸如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限定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腕表设备、电视机、媒体播放器、计算机监视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沿另外方向实现第一运动体110和第二运动体120的运动以沿其他方向驱动柔性屏组件130运动。
请参阅图15和图16,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结构示意图。
显示装置300包括第一运动体310、第二运动体320、柔性屏组件330和后盖340。其中,第一运动体310和第二运动体320可以相互运动,诸如可以相互滑动,以实现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切换。柔性屏组件33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运动体31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运动体320上,第一运动体310和第二运动体320相互运动可以带动柔性屏组件330运动,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30的一部分可以收纳于第一运动体310和第二运动体320内,或者使得柔性屏组件330的一部分可以从第一运动体310和第二运动体320内展示出来。从而就可以改变柔性屏组件330的显示区域。
柔性屏组件330的一部分可以被后盖340覆盖,柔性屏组件330的一部分也可以从被后盖240所覆盖的位置运动出来。具体可以将该部分定义为副显示部,具体请参阅以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该显示装置300的第一运动体310和第二运动体320可以沿其中一个方向进行相对运动,以改变柔性屏组件330的显示区域。在第一运动体310和第二运动体320移动过程中,可以使得柔性屏组件330显示画面的顶端和底端不变,而改变柔性屏组件330侧向的显示内容。或者说第一运动体210和第二运动体220相互运动可以改变柔性屏组件230的宽度,而柔性屏组件230的长度不变,以使得柔性屏组件230显示画面的顶端位置或底端位置不变。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运动体;
第二运动体,所述第二运动体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和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副显示部;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且所述副显示部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部分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后盖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电性连接;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按照第一预设速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以透过所述后盖逐渐展示出所述副显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且所述副显示部未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部分仍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处理器用于按照第二预设速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处于收拢状态、且在第一预设情况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子变色层整体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处于收拢状态、且在第二预设情况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子变色层整体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处于展开状态,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子变色层整体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盖处于非透明状态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预设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和
处理器,与所述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按照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控制所述后盖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以透过所述后盖逐渐展示出所述副显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且所述副显示部未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部分仍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处理器用于按照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控制所述后盖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电性连接;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所述处理器还按照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逐渐从非透明状态切换至透明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透明层和非透明层,所述非透明层可沿所述透明层运动,以逐渐覆盖住所述透明层或逐渐展示出所述透明层以实现所述后盖的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非透明层按照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沿所述透明层运动,以透过所述透明层逐渐展示出所述副显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且所述副显示部未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部分仍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透明层和非透明层,所述非透明层可沿所述透明层运动,以逐渐覆盖住所述透明层或逐渐展示出所述透明层以实现所述后盖的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时,所述非透明层按照第三预设速度运动逐渐展示出所述透明层,以透过所述透明层逐渐展示出所述副显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且所述副显示部未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部分仍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非透明层按照第四预设速度运动逐渐覆盖住所述透明层,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可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方向采集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还包括主显示部,所述主显示部和所述副显示部相互固定连接,所述主显示部的有效显示区大于所述副显示部的有效显示区。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运动体;
第二运动体,所述第二运动体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可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运动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和
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副显示部;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侧的副显示部逐渐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且所述副显示部未运动至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侧的部分仍被所述后盖所遮盖,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电性连接;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按照第五预设速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盖处于非透明状态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显示预设颜色。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和
处理器,与所述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按照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控制所述后盖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透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电性连接;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按照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逐渐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透明层和非透明层,所述非透明层可沿所述透明层运动,以逐渐覆盖住所述透明层或逐渐展示出所述透明层以实现所述后盖的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非透明层按照所述副显示部的运动速度沿所述透明层运动,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透明层和非透明层,所述非透明层可沿所述透明层运动,以逐渐覆盖住所述透明层或逐渐展示出所述透明层以实现所述后盖的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
当所述第一运动体和所述第二运动体从收拢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非透明层用于按照第六预设速度沿所述透明层运动,以使得所述后盖未遮挡住所述副显示部的部分从透明状态切换至非透明状态。
CN202011120523.1A 2020-10-19 2020-10-19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3878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0523.1A CN114387873A (zh) 2020-10-19 2020-10-1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0523.1A CN114387873A (zh) 2020-10-19 2020-10-1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7873A true CN114387873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94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0523.1A Pending CN114387873A (zh) 2020-10-19 2020-10-1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878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1961A (zh) * 2021-04-15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0821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Wistron Corporation Color-changeable protective device and portable device
CN105870153A (zh) * 2016-04-14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8549184A (zh) * 2018-06-01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0308602A (zh) * 2019-05-30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变色介质材料
CN111641743A (zh) * 2020-06-04 2020-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11721A (zh) * 2020-06-10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20821A1 (en) * 2012-05-31 2013-12-05 Wistron Corporation Color-changeable protective device and portable device
CN105870153A (zh) * 2016-04-14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8549184A (zh) * 2018-06-01 2018-09-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0308602A (zh) * 2019-05-30 2019-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变色介质材料
CN111641743A (zh) * 2020-06-04 2020-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11721A (zh) * 2020-06-10 2020-09-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1961A (zh) * 2021-04-15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40186B2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using multiple display panels as a single screen
CN111708403B (zh) 显示装置
CN109116656B (zh) 电子设备、电致变色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FI111998B (fi) Käyttöliittymä
CN110602291B (zh) 电子设备
US20140285961A1 (en) Cover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110760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30187833A1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CN109788182B (zh) 移动终端
CN113206905A (zh) 一种电子设备、扬声器声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4387873A (zh) 显示装置
US9128352B2 (en) Controlling direction of light associated with a flash device
CN112514355B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019249A1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2435738U (zh) 抽板式折叠屏手机
CN111711717A (zh) 动轴行星齿轮折叠屏手机
CN113311909A (zh) 电子设备、音频控制方法、音频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24417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6118588U (zh) 一种转动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643457U (zh) 防偷窥摄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474731U (zh) 电子设备
CN113554941A (zh) 显示装置
KR20230149187A (ko) 전자 장치에서 다양한 영상의 촬영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KR20240031826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의 화질 편차를 줄이는 방법
KR20220143539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