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7163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87163A
CN112987163A CN202110220063.8A CN202110220063A CN112987163A CN 112987163 A CN112987163 A CN 112987163A CN 202110220063 A CN202110220063 A CN 202110220063A CN 112987163 A CN112987163 A CN 112987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surface
included angle
light guide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00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秀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200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871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87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7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导光器件将进入通孔的环境光的光路改变,以使显示屏上通孔的开孔大小不再受制于摄像头卡口,通孔的大小可以设置的更小。一方面,可以增大显示屏的屏占比,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通孔入射的环境光可以通过导光器件后进入到摄像头中,相对于将摄像头设置于副屏区下的方案,不会在环境光进入摄像头之前发生光的衍射或干涉现象,确保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全面屏技术是显示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全面屏技术会一定程度降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如何在实现全面屏的同时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及摄像头的拍摄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在具有较大屏占比的前提下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及摄像头的拍摄效果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导光器件及摄像头;
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被所述显示区包围的通孔;
所述导光器件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贴合在所述通孔位置处,所述出光面正对所述摄像头。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导光器件将进入通孔的环境光的光路改变,以使显示屏上通孔的开孔大小不再受制于摄像头卡口,通孔的大小可以设置的更小。一方面,可以增大显示屏的屏占比,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通孔入射的环境光可以通过导光器件后进入到摄像头中,相对于将摄像头设置于副屏区下的方案,不会在环境光进入摄像头之前发生光的衍射或干涉现象,确保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面,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器件的环境光,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通过至少一个反射面的反射,可以改变出射光的方向及出射位置,以便将摄像头设置在对应的出光面,如此可以根据电子设备中不同模组在组装后的剩余空间灵活调整摄像头的安装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器件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导光器件所处环境中的介质的折射率。
导光器件的折射率大于导光器件所处环境中的介质的折射率,可以确保环境光在进入导光器件后能进行全反射,避免在导光器件改变环境光光路的过程中,过多损耗环境光的能量,以使进入摄像头的环境光的光强较强,确保摄像头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器件包括一个反射面;
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所述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反射面与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在只包括一个反射面的情形下,反射面与入光面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的临界角可以确保环境光在反射面上能实现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反射面时的损耗;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夹角与反射面与入光面的夹角相等,如此可以使得经由反射面反射后的光几乎以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出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出光面时的损耗。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在包括两个反射面的情形下,第一反射面与入光面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的临界角可以确保环境光在第一反射面上能实现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时的损耗;第一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平行,可以确保经由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能在第二反射面上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二反射面时的损耗;出光面与第二反射面的夹角与第一反射面与入光面的夹角相等,能确保经由第二反射面反射后的光以几乎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出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出光面时的损耗。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与上述理由相同,如此结构的导光器件可以减小环境光在导光器件中的损耗。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相互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三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三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相互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通过光学胶层粘合在所述通孔位置处。
光学胶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采用光学胶层粘合可以减小入射光的损耗。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中像素刷新率低于预设像素刷新率的区域,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1mm~3mm;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mm~1mm。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孔的尺寸可以由现有的3mm缩小到1mm左右,在将通孔设置于显示屏中像素刷新率低于预设像素刷新率的区域,可以不易被用户察觉,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导光器件将进入通孔的环境光的光路改变,以使显示屏上通孔的开孔大小不再受制于摄像头卡口,通孔的大小可以设置的更小。一方面,可以增大显示屏的屏占比,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通孔入射的环境光可以通过导光器件后进入到摄像头中,相对于将摄像头设置于副屏区下的方案,不会在环境光进入摄像头之前发生光的衍射或干涉现象,确保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开孔方式实现全面屏的方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副屏区下设置摄像头实现全面屏的方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孔在显示屏中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开孔方式实现全面屏的方案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显示屏10’上开设一通孔101’,该通孔101’与摄像头20’正对,通孔101’的孔径大小受限于摄像头20’的卡口大小,目前摄像头20’的卡口尺寸可以做到3mm左右,所以采用图1所示方案的通孔101’的孔径也在3mm左右。通孔101’的孔径较大不利于提升显示屏10’的屏占比,大孔径的通孔101’也容易被用户察觉,不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请参照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副屏区120’下设置摄像头20’实现全面屏的方案示意图,如图所示,摄像头20’设置在显示屏10’的副屏区120’下方,摄像头20’正对副屏区120’。副屏区120’在摄像头20’工作时充当透明玻璃的角色,由于副屏区120’可以用于显示,副屏区120’包括与主屏区110’相同的膜层结构,为此在采用摄像头20’拍摄时环境光在进入摄像头20’的过程中会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影响摄像头20’的拍摄效果。为了提升拍摄效果可以降低副屏区120’的像素密度(Pixels Per Inch,PPI),然而降低像素密度势必影响副屏区120’的显示效果。为此图2所示方案需要平衡拍摄效果与显示效果,但很难实现对拍摄效果与显示效果的同时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两种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发明人创新性地设计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采用导光器件将进入通孔的环境光的光路改变,以使显示屏上通孔的开孔大小不再受制于摄像头卡口,通孔的大小可以设置的更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所应说明的是,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技术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而不应当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内容。
请参照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显示屏10、摄像头20及导光器件30。显示屏10可以包括通孔101及显示区102,显示区102将通孔101包围。导光器件30可以包括入光面301及出光面302,其中,入光面301贴合在通孔101所在位置处,出光面302正对摄像头20。
上述电子设备1,采用导光器件30将进入通孔101的环境光的光路改变,以使显示屏10上通孔101的开孔大小不再受制于摄像头20卡口,通孔101的大小可以设置的更小。一方面,可以增大显示屏10的屏占比,提高电子设备1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通孔101入射的环境光可以通过导光器件30后进入到摄像头20中,相对于将摄像头20设置于副屏区下的方案,不会在环境光进入摄像头20之前发生光的衍射或干涉现象,确保摄像头20的拍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器件30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面,从入光面301进入导光器件30的环境光,经由至少一个反射面反射后从出光面302射出。
通过至少一个反射面的反射,可以改变出射光的方向及出射位置,以便将摄像头20设置在对应的出光面302,如此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中不同模组在组装后的剩余空间中灵活调整摄像头20的安装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器件30的折射率大于导光器件30所处环境中的介质(比如,空气)的折射率。如此设置可以确保环境光在进入导光器件30后能进行全反射,避免在导光器件30改变环境光光路的过程中,过多损耗环境光的能量,以确保进入摄像头20的环境光的光强较强,确保摄像头20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照图3,导光器件30可以包括一个反射面303,如图所示,出光面302与反射面303的夹角和反射面303与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反射面303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其中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是指光从导光器件30入射到周边介质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为90度)时所对应的入射角。如图3所示,环境光从入光面301入射后,经过反射面303的反射后以几乎垂直出光面302的方向出射,进入与出光面302正对的摄像头20中。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射面303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可以确保环境光在反射面303上能实现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反射面303时的损耗;出光面302与反射面303的夹角和反射面303与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如此可以使得经由反射面303反射后的光以几乎垂直于出光面302的方向出射,避免环境光在出光面302上被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出光面302时的损耗。
请参照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导光器件3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面304及第二反射面305,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第二反射面305与第一反射面304平行,出光面302与第二反射面305的夹角和第一反射面304和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环境光从入光面301入射后,依次经由第一反射面304和第二反射面305反射后从出光面302出射。
在上述两个反射面实现两次反射的情形下,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可以确保环境光在第一反射面304上能实现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304时的损耗;第一反射面304与第二反射面305平行,可以确保经由第一反射面304反射的光能在第二反射面305上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二反射面305时的损耗;出光面302与第二反射面305的夹角与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能确保经由第二反射面305反射后的光以几乎垂直于出光面302的方向出射,避免环境光在出光面302上被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出光面302时的损耗。
请参照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导光器件3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面304及第二反射面305。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第二反射面305与第一反射面304平行,出光面302与第一反射面304的夹角和第一反射面304和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环境光从入光面301入射后,依次经由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一反射面304三次反射后从出光面302出射。
在上述两个反射面实现三次反射的情形下,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可以确保环境光在第一反射面304上能实现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304时的损耗。第一反射面304与第二反射面305平行,可以确保经由第一反射面304反射的光能在第二反射面305上全反射,经由第二反射面305反射的光能在第一反射面304上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304及第二反射面305时的损耗。出光面302与第一反射面304的夹角和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能确保经由第一反射面304反射后的光以几乎垂直于出光面302的方向出射,避免环境光在出光面302上被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出光面302时的损耗。
请参照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器件30包括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相互平行,出光面302与第三反射面306的夹角和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环境光从入光面301入射后,依次经由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三次反射后从出光面302出射。
在上述三个反射面实现三次反射的情形下,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可以确保环境光在第一反射面304上能实现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304时的损耗。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平行,可以确保经由第一反射面304反射的光能在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上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时的损耗。出光面302与第三反射面306的夹角和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能确保经由第三反射面306反射后的光以几乎垂直于出光面302的方向出射,避免环境光在出光面302上被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出光面302时的损耗。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导光器件30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相互平行,出光面302与第二反射面305的夹角和第一反射面304和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环境光从入光面301入射后,依次经由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第三反射面306及第二反射面305四次反射后从出光面302出射。
在上述三个反射面实现四次反射的情形下,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大于导光器件30的临界角可以确保环境光在第一反射面304上能实现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304时的损耗。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平行,可以确保经由第一反射面304反射的光能在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上全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第一反射面304、第二反射面305及第三反射面306时的损耗。出光面302与第二反射面305的夹角和第一反射面304与入光面301的夹角相等,能确保经由第二反射面305反射后的光以几乎垂直于出光面302的方向出射,避免环境光在出光面302上被反射,减小环境光在经过出光面302时的损耗。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申请人为了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举例,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技术方案只能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实现,任何通过导光器件改变入射光的光路以达到缩小显示屏中通孔尺寸的技术方案都应当在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导光器件30的入光面301可以通过光学胶层(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40粘合在通孔101位置处。光学胶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采用光学胶层粘合可以减小入射光的损耗。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通孔101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中像素刷新率低于预设像素刷新率的区域,比如图9中,通孔101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0中显示移动运营商提供信号强度的区域102,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中显示无线信号(比如WiFi)强度的区域103,还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中显示电量的区域104。
进一步地,通孔101的形状可以包括圆形、方形或水滴形等,优选地,通孔101的形状为圆形,在通孔101的形状为圆形时,通孔101的孔径可以为0.1mm~3mm;优选地,通孔101的孔径可以为0.5mm~1mm。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孔101的尺寸可以由现有的3mm缩小到1mm左右,在将通孔101设置于显示屏10中像素刷新率低于预设像素刷新率的区域,可以不易被用户察觉,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采用导光器件将进入通孔的环境光的光路改变,以使显示屏上通孔的开孔大小不再受制于摄像头卡口,通孔的大小可以设置的更小。一方面,可以增大显示屏的屏占比,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通孔入射的环境光可以通过导光器件后进入到摄像头中,相对于将摄像头设置于副屏区下的方案,不会在环境光进入摄像头之前发生光的衍射或干涉现象,确保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导光器件及摄像头;
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及被所述显示区包围的通孔;
所述导光器件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贴合在所述通孔位置处,所述出光面正对所述摄像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面,从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器件的环境光,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导光器件所处环境中的介质的折射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包括一个反射面;
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相互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三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三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器件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大于所述导光器件的临界角;
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第三反射面相互平行,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夹角和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入光面的夹角相等;
所述环境光从所述入光面入射后,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出光面出射。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通过光学胶层粘合在所述通孔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中像素刷新率低于预设像素刷新率的区域,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1mm~3mm;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mm~1mm。
CN202110220063.8A 2021-02-26 2021-02-26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9871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0063.8A CN112987163A (zh) 2021-02-26 2021-02-2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0063.8A CN112987163A (zh) 2021-02-26 2021-02-2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7163A true CN112987163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0063.8A Pending CN112987163A (zh) 2021-02-26 2021-02-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8716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4911A (zh) * 2018-03-19 2018-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08607557U (zh) * 2018-06-14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盖板和显示屏
CN111556233A (zh) * 2020-05-13 2020-08-1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转换元件、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104773A (zh) * 2020-09-22 2020-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4911A (zh) * 2018-03-19 2018-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08607557U (zh) * 2018-06-14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保护盖板和显示屏
CN111556233A (zh) * 2020-05-13 2020-08-1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转换元件、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104773A (zh) * 2020-09-22 2020-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0004C (zh) 液晶显示装置
EP3637305A1 (en) Below-screen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528902B2 (ja)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EP2434197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equipment
CN113296314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376596A (zh)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EP2466193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EP2434199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equipment
JP2013016472A (ja) 導光板
KR20130046042A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4991366A (zh) 一种显示终端和方法
US20220121050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646891B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209962052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5324606A (zh) 叠层体、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光源装置用导光体及光源装置
CN112987163A (zh) 电子设备
JP5930729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11787137A (zh) 显示装置
CN111464675A (zh) 后盖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79963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539062B (zh) 电子设备
CN209911713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948642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190072704A1 (en) Light-guide plate,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light-guide plate
CN209803504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