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0837A -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0837A
CN112970837A CN202110232456.0A CN202110232456A CN112970837A CN 112970837 A CN112970837 A CN 112970837A CN 202110232456 A CN202110232456 A CN 202110232456A CN 112970837 A CN112970837 A CN 112970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cut
yellowing
yam
mal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24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丹
赵晓燕
马越
郭爽
王宇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102324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0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0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4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 A23B7/153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7/154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Storage Of Fruits Or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为苹果酸和茉莉酸甲酯的水溶液;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0.24μL/L。经本发明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处理的鲜切山药保存于PE塑料袋中,随后观察其颜色变化,发现所得黄化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抑制鲜切山药黄化的效果,浸泡后的山药切片在22~28℃下48h内不发生明显黄化,与对照组水溶液相比,具有显著的抑制黄化效果。本发明制备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方法操作简单,各组分协同效应好,防黄化能力强,所得黄化抑制剂能够对鲜切山药22~28℃放置过程中的黄化进行有效控制,以解决鲜切山药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黄化而影响其营养、风味及外观品质、降低其商业价值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属于果蔬保鲜剂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健康、营养的重视,具有简便、安全、营养、新鲜等优点的鲜切果蔬受到人们的追捧。鲜切果蔬是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经清洗、去皮、切割、修整、包装等加工过程,制成供消费者立即食用或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型果蔬产品,在果蔬加工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鲜切果蔬在保持其本身的新鲜度和风味的同时还具有健康、方便、营养的优点,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新鲜、天然产品的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鲜切果蔬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新鲜果蔬经切分后,原完整结构受到破坏,组织损伤,切面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促进乙烯的释放,加速果蔬的衰老;此外,组织本身的代谢活动强度增大,呼吸作用加强,产生次生代谢产物,从而加速果蔬的成熟衰老,降低食用价值和口感品质,并对产品食用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限制了鲜切果蔬加工业的发展。
山药营养价值丰富,每100g块茎中平均含粗蛋白14.48g、淀粉43.70g、粗纤维3.48g、糖1.14g,还含有钾、磷、钙、镁等多种矿质元素和人体必需的16种氨基酸,此外还富含多糖、尿囊素、蛋白质等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血糖、血脂,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极具开发价值。
鲜切山药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机械损伤,导致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生成醌类物质,从而促使鲜切山药变色。然而,鲜切山药在贮藏的过程中,也会发生黄变现象,该现象是一种不同于褐变的品质劣变现象,严重影响鲜切山药的食用价值、商品价值以及贮藏期。中国专利申请“一种高抗氧化活性的鲜切黄色山药片及其制备方法”(CN 108542995 A)表明鲜切山药于22-28℃贮藏,就能够使鲜切山药黄变。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鲜切山药黄色素及其制备方法”(CN108559305A)及“一种鲜切山药片中提取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方法”(CN 108409546 A)公开了鲜切山药片中黄色物质主要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可见,黄变是一种不同于褐变的表观品质变化的现象。中国专利申请“一种鲜切山药黄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1910903163.3)表明二苯基碘化碘鎓、葡萄糖以及乙醇进行复配后对鲜切山药的黄变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然而三种护色剂复配比较复杂,研发新的护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将苹果酸和茉莉酸甲酯进行复配得到,对鲜切山药黄化进行控制,以解决鲜切山药因黄化问题而降低其商品价值及缩短货架期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为苹果酸和茉莉酸甲酯的水溶液。
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0.24μL/L。
优选地,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0.5~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可为0.16~0.24μL/L。
进一步地,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组成为下述任一种:
1)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μL/L;
2)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
3)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24μL/L;
4)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5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μL/L;
5)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5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
6)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5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24μL/L;
7)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μL/L;
8)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
9)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24μL/L。
本发明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将所述苹果酸和所述茉莉酸甲酯与水混合,即得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苹果酸和所述茉莉酸甲酯均以其水溶液的形式的添加。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将所述苹果酸的水溶液和所述茉莉酸甲酯的水溶液混合,即得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可将两种溶液等比例混合。
将本发明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用于抑制山药黄化时,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将除菌后的鲜切山药置于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浸泡,即实现抑制鲜切山药黄化。
将将成熟收获的鲜山药块根用清水洗净去泥、刮去表皮和根毛、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如厚度5mm)得到所述鲜切山药。
可在NaClO溶液中进行浸泡实现除菌。
在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浸泡的时间为15~30min;所述浸泡结束后,将经所述浸泡处理的所述鲜切山药置于PE塑料袋进行包装,如每袋(150±0.5)g。
本发明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对鲜切山药的感官品质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保证了商业价值,能维持鲜切山药的原有的a*值、b*值和L*值。
经本发明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处理的鲜切山药保存于PE塑料袋中,随后观察其颜色变化,发现所得黄化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抑制鲜切山药黄化的效果,浸泡后的山药切片在22~28℃下48h内不发生明显黄化,与对照组水溶液相比,具有显著的抑制黄化效果。本发明制备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方法操作简单,各组分协同效应好,防黄化能力强,所得黄化抑制剂能够对鲜切山药22~28℃放置过程中的黄化进行有效控制,以解决鲜切山药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黄化而影响其营养、风味及外观品质、降低其商业价值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鲜切山药储藏0h时的图片。
图2为经水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水处理组)。
图3为经0.1g/L苹果酸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A)。
图4为经0.5g/L苹果酸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B)。
图5为经1.0g/L苹果酸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C)。
图6为经0.08μL/L茉莉酸甲酯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D)。
图7为经0.16μL/L茉莉酸甲酯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E)。
图8为经0.24μL/L茉莉酸甲酯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F)。
图9为经0.1g/L苹果酸、0.08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G)。
图10为经0.1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H)。
图11为经0.1g/L苹果酸、0.24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I)。
图12为经0.5g/L苹果酸、0.08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J)。
图13为经0.5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K)。
图14为经0.5g/L苹果酸、0.24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L)。
图15为经1.0g/L苹果酸、0.08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M)。
图16为经1.0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N)。
图17为经1.0g/L苹果酸、0.24μL/L茉莉酸甲酯的溶液处理后的鲜切山药储藏48h后的图片(O)。
图18为各处理组的L*值对比。
图19为各处理组的a*值对比。
图20为各处理组的b*值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本发明所提供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为苹果酸和茉莉酸甲酯的水溶液,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1g/L,优选为0.5~1g/L,进一步优选为1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0.24μL/L,优选为0.16~0.24μL/L,进一步优选为0.16μL/L。
采用本发明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浸泡鲜切山药片,然后保存于PE塑料袋中,在22~28℃下能够在48h内不发生明显黄化,表明本发明黄化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抑制鲜切山药黄化的效果。
对比例1、0.1g/L苹果酸抑制剂的制备
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1g/L,得0.1g/L苹果酸抑制剂溶液。
对比例2、0.5g/L苹果酸抑制剂的制备
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5g/L,得0.5g/L苹果酸抑制剂溶液。
对比例3、1.0g/L苹果酸抑制剂的制备
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1.0g/L,得1.0g/L苹果酸抑制剂溶液。
对比例4、0.08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的制备
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μL/L,得0.08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溶液。
对比例5、0.16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的制备
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得0.16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溶液。
对比例6、0.24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的制备
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24μL/L,得0.24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溶液。
实施例1、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0.2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1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μL/L。
实施例2、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0.2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32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1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
实施例3、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0.2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48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1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24μL/L。
实施例4、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1.0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5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μL/L。
实施例5、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1.0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32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5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
实施例6、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1.0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48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0.5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24μL/L。
实施例7、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2.0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1.0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μL/L。
实施例8、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2.0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32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1.0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μL/L。
实施例9、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
1)制备苹果酸溶液:称取苹果酸用水稀释至苹果酸质量浓度为2.0g/L,得苹果酸溶液;
2)制备茉莉酸甲酯溶液:量取茉莉酸甲酯用水稀释至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48μL/L,得茉莉酸甲酯溶液;
抑制剂的配置:将苹果酸溶液、茉莉酸甲酯溶液等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苹果酸的质量浓度为1.0g/L,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24μL/L。
将实施例1-9制备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以及对比例1-6制备的抑制剂用于抑制鲜切山药黄化,并采用水作为对照:
一、对照组:水处理
1)将成熟收获的鲜山药块根用清水洗净去泥、刮去表皮和根毛、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厚度5mm)。
2)先后用100mg/L,50mg/L,pH 6.5的NaClO溶液浸泡2min,进行除菌。
3)将除菌后的鲜切山药置于水中浸泡使用,浸泡时间为20分钟。
4)采用PE塑料袋进行包装,每袋(150±0.5)g。
5)对0h以及48h的样品进行拍照,并测定样品L*a*b*值。
二、处理组:抑制剂处理
1)将成熟收获的鲜山药块根用清水洗净去泥、刮去表皮和根毛、使用切片机进行切片(厚度5mm)。
2)先后用100mg/L,50mg/L,pH 6.5的NaClO溶液浸泡2min,进行除菌。
3)将除菌后的鲜切山药置于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浸泡使用,浸泡时间为20分钟。
4)采用PE塑料袋进行包装,每袋(150±0.5)g。
5)对48h的样品进行拍照,并测定样品L*a*b*值。
实验结果如下:
由图1-图2可知,鲜切山药切片处理后,在25℃条件下贮藏48h,未经抑制剂处理的样品发生明显变黄趋势(图1-2)。而经过对比例1-6、实施例1-7及实施例9处理的鲜切山药片,其变黄趋势得到减缓(图3-15、17)。经过实施例8处理的鲜切山药片,无明显变黄趋势,抑制效果最好(图16)。说明复配后的抑制剂,其抑制效果更明显且优于单独采用苹果酸及茉莉酸甲酯的抑制效果,其中1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的抑制效果最明显。
由图18可知,未经抑制剂处理的鲜切山药片,其L*值显著下降,说明山药片有变暗的趋势。而经过抑制剂处理后的各个样品与鲜切山药贮藏0h的样品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抑制剂维持了鲜切山药的原有亮度。
由图19可知,未经抑制剂处理的鲜切山药片,a*值显著下降。而不同浓度的抑制剂延缓了这种下降趋势,其中1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处理组抑制效果最明显,并且该抑制剂处理组的a*值与鲜切山药贮藏0h的样品无显著差异,说明1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处理组维持了鲜切山药的原有色泽。
b*值是用来评价鲜切山药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图20显示了不同处理组鲜切山药的黄化程度,由图可知,未经抑制剂处理的鲜切山药片发生了明显黄化现象,b*值显著增高。而经过抑制剂处理的样品,其黄化现象得到不同程度的减缓,其中1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抑制剂处理组的b*值与鲜切山药贮藏0h样品的b*值无显著差异,说明该组未发生明显变黄现象,抑制效果最好。
由上述结果可知,实施例1-9的抑制剂均可抑制鲜切山药的黄化现象,降低b*值。1g/L苹果酸+0.16μL/L茉莉酸甲酯的抑制剂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延长了鲜切山药的货架期同时增加了鲜切山药的商品价值。

Claims (9)

1.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为苹果酸和茉莉酸甲酯的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1~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08~0.24μL/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所述苹果酸的质量-体积浓度为0.5~1g/L,所述茉莉酸甲酯的体积浓度为0.16~0.24μL/L。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苹果酸和所述茉莉酸甲酯与水混合,即得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苹果酸和所述茉莉酸甲酯均以其水溶液的形式的添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苹果酸的水溶液和所述茉莉酸甲酯的水溶液混合,即得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
7.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在抑制鲜切山药黄化中的应用。
8.一种抑制鲜切山药黄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除菌后的鲜切山药置于所述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中浸泡,即实现抑制鲜切山药黄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5~30min;
将经所述浸泡处理的所述鲜切山药置于PE塑料袋进行包装。
CN202110232456.0A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2970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2456.0A CN112970837A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2456.0A CN112970837A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0837A true CN112970837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2456.0A Pending CN112970837A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08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554A (zh) * 2021-08-20 2021-11-16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于鲜切荸荠的冷藏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68596A (en) * 1972-07-25 1974-10-02 Chemie Linz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alic acid
CN105076641A (zh) * 2015-08-12 2015-11-25 张瑰 一种山药果脯的制作工艺
CN105614637A (zh) * 2016-03-03 2016-06-01 刘世东 苹果酸抑制苹果汁褐变的方法
CN106912573A (zh) * 2015-12-27 2017-07-04 张培君 一种蔬菜抗冷保鲜剂
CN108850134A (zh) * 2018-08-06 2018-11-23 徐州康汇百年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铁棍山药的保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68596A (en) * 1972-07-25 1974-10-02 Chemie Linz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alic acid
CN105076641A (zh) * 2015-08-12 2015-11-25 张瑰 一种山药果脯的制作工艺
CN106912573A (zh) * 2015-12-27 2017-07-04 张培君 一种蔬菜抗冷保鲜剂
CN105614637A (zh) * 2016-03-03 2016-06-01 刘世东 苹果酸抑制苹果汁褐变的方法
CN108850134A (zh) * 2018-08-06 2018-11-23 徐州康汇百年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铁棍山药的保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樊林娟: "鲜切山药酶促褐变及其抑制方法研究", 《轻工标准与质量》 *
闫艳华: "MeJA和乙烯利对鲜切山药伤害防御的响应", 《食品工业》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7554A (zh) * 2021-08-20 2021-11-16 武汉轻工大学 一种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于鲜切荸荠的冷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1441B2 (ja) 食品に対する脱気・加熱・高圧処理方法
CN107258898B (zh) 一种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003535B1 (ko) 돈육 염지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염지돈육
EP0906727A2 (en)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freshly-cut apples
CN111543476B (zh) 一种木薯保鲜剂
CN112970837A (zh) 一种鲜切山药黄化抑制剂及其应用
KR102096252B1 (ko) 연근을 사용한 김치 제조 방법
KR101240297B1 (ko) 신선편이 바나나 제조용 침지 수용액과 그것을 사용한 신선편이 바나나의 제조 방법
RU2438361C2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нсервов из осьминога
KR101845778B1 (ko) 고구마 말랭이 제조 방법
Benjakul et al. Effect of antioxidants and packing conditions on storage stability of cereal bar fortified with hydrolyzed collagen from seabass skin
CN113925135A (zh) 一种油炸排骨速冻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JP3438327B2 (ja) 漬物の製造法
KR100869408B1 (ko) 매실을 첨가한 호두 고추장 장아찌의 제조방법
TW201424607A (zh) 剝皮及/或切片蔬菜.水果、及/或魚貝類之品質保持劑
CN111227173A (zh) 一种多色面皮的制作方法
Utama Usage of heat treatment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to maintain fruit firmness of fresh cut cavendish banana (musa cavendishii)
RU2346558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нсерв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мухукасте"
JP2003070450A (ja) 食品用黒変・褐変防止剤
İncedayı et al. Hurdle technology for shelf stable minimally processed potato cv. Agria
CN110583765A (zh) 一种鲜切山药黄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7521A (zh) 一种复合抗氧化的鲜切蔬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45410A (zh) 一种抑制鲜切山药黄化的方法及黄化抑制剂
KR20200086819A (ko) 포도주스를 이용한 포도잎 김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의해 제조된 포도잎 김치
CN109769926A (zh) 一种延长鲜切荸荠货架期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