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0545A -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0545A
CN112970545A CN202110338165.XA CN202110338165A CN112970545A CN 112970545 A CN112970545 A CN 112970545A CN 202110338165 A CN202110338165 A CN 202110338165A CN 112970545 A CN112970545 A CN 112970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ato
microbial agent
hydrogenobacter
potatoes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81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0545B (zh
Inventor
李华一
沈家葆
罗钰彬
杨效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hao Biological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81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05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0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0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0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1/06Coating or dressing s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22Bacill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20Bacteria;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01N63/27Pseudomon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03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ycolog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在播种前1~2天将发芽的马铃薯切块,切块后薯块用微生物菌剂拌种,在花期和花期后分别喷施微生物菌剂在叶片上。本发明通过对马铃薯的微生物菌剂和种植方法的改良,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扩展,维持根系良好的功能,保证根系的吸收作用和固定作用;提高了马铃薯植株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提高了植株的抗干旱能力;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等常见主要病害的抗病能力;提高了马铃薯的亩产量;降低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马铃薯农业。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又称为土豆、洋芋,属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块茎中含有8%-29%的淀粉及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马铃薯的块茎水分较多,脂肪较低,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比较合理,并且还含有谷类粮食作物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马铃薯的蛋白质价值很高,相当于鸡蛋,非常易于消化吸收利用。我国马铃薯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产量在1亿吨左右。中国马铃薯的四大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贵州毕节)、西北(甘肃定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黑龙江)。
但是马铃薯栽培技术比较粗放,影响了马铃薯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了马铃薯的商业品质和价值。目前马铃薯缺乏高水平薯种,大田使用的薯种品种单一,品质衰退,各类品种混杂、搭配不合理,马铃薯栽培方法过于陈旧,施肥浪费严重,肥料利用率很低,配套方法不健全,这些因素严重限制马铃薯产量的提高。马铃薯的栽培方式是,先深翻土,再镇压,在垄沟内同步施入底肥;挖穴播种已经切好的并有芽眼的块茎,覆土盖种,生长过程中要等齐苗以后培土1-2次,有利于匍匐茎的扩展和防止土豆青头;并且注意在开花期和花后提供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注意防控早疫病、晚疫病,地下害虫例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防治瓢虫蚜虫等;在块茎膨大过程中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和硼钙镁肥。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块茎的休眠期、种薯的萌发期、植株的生长发育期以及块茎的形成期。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也分为五个时期为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及淀粉积累期。
现有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马铃薯植株根系较弱。马铃薯根系的大小和多少,直接影响植株的生命力和产块茎的多少。薯块的质量高低和产量大小直接受到马铃薯根系的影响。在生产上,马铃薯的种苗存在病毒、马铃薯的种薯栽培过深或过浅、马铃薯的种植条件不过关等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和拓展。栽培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健壮繁茂,为此,要保证土质疏松,墒情合适,地温适宜,翻地耙地。马铃薯的根系有两类,从种子有性生殖发育的根系,是直根系,有主根和侧根的区别。用含有芽眼的薯块无性繁殖得到的根,是须根系。马铃薯通过薯块繁殖,先出芽后生根,但是根系生长的非常快,尚未出土的马铃薯小苗就形成大量的根系。
2)马铃薯的抗干旱能力较低。马铃薯主要种植在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短暂的或者季节的干旱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大小和质量高低。马铃薯的匍匐茎是块茎的生产部位,除了覆土多少影响产量,地墒大小更会影响马铃薯的植株长势、块茎产量和商品性。马铃薯的根系比较浅,对水分的胁迫较为敏感。当前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尚不能提供一个在轻度干旱情况下的马铃薯不减产的策略。
3)马铃薯抗病害能力较低。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是晚疫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是地下害虫和蚜虫。另外马铃薯的种植方式是通过切割的球茎种植,病菌非常容易从伤口侵入,尤其是高温高湿情况下,薯块大量腐烂,产生严重威胁。马铃薯的晚疫病也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在七月八月份,叶子上会出现大量的浅褐色的病斑,是严重的卵菌病害。
4)马铃薯的产量有限。一般的讲马铃薯的亩产量是6000kg-6500kg,而通过提高种植方法亩产甚至可以接近一万千克。马铃薯的产量主要是由块茎的大小和多少决定,块茎生长时候要挤掉同样体积的土块,要求土地疏松透气,马铃薯的花期必须有足量的水分和肥料。马铃薯对三大元素的需求是主要为钾,次之为氮,再次之为磷。
5)马铃薯的现有种植模式不科学。目前马铃薯的种植方式比较粗放,使用的化肥的量超出了马铃薯植株的需求,并且肥料的利用率比较低,白白增加了投入,而渗出的肥料污染了地下水和江河湖泊。而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由于农药过度的施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土壤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竭泽而渔的种植模式使马铃薯的增产不可持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在播种前1~2天将发芽的马铃薯切块,切块后薯块用微生物菌剂拌种,在花期和花期后分别喷施微生物菌剂在叶片上。
本发明可改善马铃薯根系的功能,促进马铃薯根系的多少和大小。大田生产上,马铃薯一般是通过须根系获取营养的。马铃薯在地下茎的中上部节上长出匍匐根。匍匐根在土质表层,吸收磷的能力很强,很短时间能疏松养料到需要养料的地方上去。薯块生长芽的基部,会形成大量的不定根,称为芽眼根。芽眼根是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的主体根,分布广,生长早,分枝较多。
马铃薯的耐干旱能力比较差。本发明通过提高根系的扩展能力提升植株对轻度干旱的抗逆能力。
马铃薯的抗病害能力较差。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容易爆发马铃薯病毒病,常见的病型有,花叶型、坏死型、卷叶型。在7月到8月份气温高、雨水充沛时候容易爆发马铃薯晚疫病,叶子的叶缘、叶尖等处有病斑,病斑周围有晕圈,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
马铃薯的产量可以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是由块茎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的。块茎是马铃薯的营养器官。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大部分都转移储存在块茎里面。块茎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繁育后代。马铃薯的产量能够通过刺激块茎的大小和多少的改变来提高。
本发明改善现有的马铃薯种植方法,提高肥料的应用率,降低化肥的施用,降低对于农药的依赖,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马铃薯农业。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酸性或中性的疏松排气良好的土壤为宜,确定前茬作物,避免药害的发生,尤其避免咪唑乙烟酸等除草剂;
2、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机收的品种,品种具有抗病性、耐密植、高产高质。品种特性适合当地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种薯级别要是一级或者二级种薯;
3、种薯催芽切块:种薯放在15~20℃的室内,贮存期空气温度不超过25℃,在自然光下催芽,散射光的辐射强度为3155卡/平方厘米左右,每隔三天翻动一次,当芽长小于半公分进行切块,每个切块有一个或者两个芽眼,切块为40-45克。切块时一定要以顶端至脐部纵切,使每一块尽可能带有顶端芽眼。刀具用高锰酸钾消毒,播种前一到两天切块;
4、微生物菌剂拌种:切块后薯块用微生物菌剂拌种。
二、播种
1、播种时间:一般选择4月20日~5月5日播种。土壤温度10公分深度须连续三天大于7℃;
2、播种深度:芽眼到垄顶的距离为9-11厘米,在此深度下种植出苗齐、出苗壮。齐苗以后可培土1-2次,有利于匍匐茎的扩展和防止土豆青头。土壤湿度较大时,播种深度可以上移三公分,土壤干旱时,播种深度下移两公分。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和土壤墒情来确定;
3、播种密度:株距16-17公分,每亩4300株-4500株,垄距90公分,垄高20-25厘米,垄底宽70-80厘米,垄面宽60-70厘米。应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株距和密度;
4、施肥:种薯下3-5公分施肥,施肥后盖土3-5公分。最好把种肥在播种时施入,NPK为2:1:3。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的组成包括: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和其他菌种;
所述其他菌种包括:根瘤菌属(Rhizobium sp)、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sp)、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绿藻(Scenedesmussp)、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氮单胞菌属(Azomonas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根瘤菌属(Rhizobium sp)0-40%、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0-40%、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0-40%、绿藻(Scenedesmus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氮单胞菌属(Azomonassp)(0-40%)、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0-40%)、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0-40%)、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0-40%)、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根瘤菌属(Rhizobium 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作为本发明所述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0-40%)、根瘤菌属(Rhizobium 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马铃薯的微生物菌剂和种植方法的改良,促进马铃薯根系的生长扩展,维持根系良好的功能,保证根系的吸收作用和固定作用;提高了马铃薯植株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提高了植株的抗干旱能力;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等常见主要病害的抗病能力;提高了马铃薯的亩产量;降低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马铃薯农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根瘤菌属(Rhizobium sp)(0-40%)、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微生物菌剂和米汤对半混合,对马铃薯种薯克新1号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克新1号幼苗和对马铃薯克新1号根部叶部喷施,克新1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83%,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0-40%)、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微生物菌剂和面汤对半混合,对马铃薯种薯米拉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幼苗和对马铃薯根部叶部喷施,马铃薯米拉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58%,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0-40%)、绿藻(Scenedesmus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γ-聚谷氨酸(0-10%),壳寡糖(0-5%),对马铃薯种薯陇薯3号切块浸种,对马铃薯陇薯3号幼苗和对马铃薯陇薯3号根部叶部喷施,陇薯3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85%,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聚乙烯醇(0-10%),海藻提取物(0-5%),对马铃薯种薯威芋3号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威芋3号幼苗和对马铃薯威芋3号根部叶部喷施,威芋3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71%,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0%),腐殖酸(0-5%),对马铃薯种薯鄂马铃薯5号切块浸种,对马铃薯鄂马铃薯5号幼苗和对马铃薯鄂马铃薯5号根部叶部喷施,鄂马铃薯5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49%,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甲基纤维素(0-10%),坡缕石(0-5%),对马铃薯种薯合作88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合作88幼苗和对马铃薯合作88根部叶部喷施,合作88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59%,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羟丙基淀粉醚(0-10%),腺苷酸(0-5%),对马铃薯种薯切陇薯6号块浸种,对马铃薯陇薯6号幼苗和对马铃薯陇薯6号根部叶部喷施,陇薯6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47%,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二乙二醇丁基醋酸脂(0-10%),过氧化氢酶(0-5%),对马铃薯种薯庄薯3号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庄薯3号幼苗和对马铃薯庄薯3号根部叶部喷施,庄薯3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66%,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0%),脯氨酸(0-5%),对马铃薯种薯早大白切块浸种,对马铃薯早大白幼苗和对马铃薯早大白根部叶部喷施,早大白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74%,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0%),普鲁兰多糖(0-5%),对马铃薯种薯青薯168切块浸种,对马铃薯青薯168幼苗和对马铃薯青薯168根部叶部喷施,青薯168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65%,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0-10%),抗冻剂(0-5%),对马铃薯种薯大西洋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大西洋幼苗和对马铃薯大西洋根部叶部喷施,大西洋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59%,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氮单胞菌属(Azomonassp)(0-40%)、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丙二醇藻蛋白酸酯(0-10%),胺鲜酯(0-5%),对马铃薯种薯中薯3号切块浸种,对马铃薯中薯3号幼苗和对马铃薯中薯3号根部叶部喷施,中薯3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51%,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0-40%)、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淀粉磷酸钠(0-10%),复硝酚钠(0-5%),对马铃薯种薯费乌瑞它切块浸种,对马铃薯费乌瑞它幼苗和对马铃薯费乌瑞它根部叶部喷施,费乌瑞它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74%,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0-40%)、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藻蛋白酸钠(0-10%),亚甲基双萘磺酸钠(0-5%),对马铃薯种薯紫花白切块浸种,对马铃薯紫花白幼苗和对马铃薯紫花白根部叶部喷施,紫花白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69%,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0-40%)、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聚丙烯酸钠(0-10%),木质素磺酸钠(0-5%),对马铃薯种薯兴薯1号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兴薯1号幼苗和对马铃薯兴薯1号根部叶部喷施,兴薯1号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58%,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聚氧乙烯(0-10%),磷酸二氢钾(0-5%),对马铃薯种薯夏波蒂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夏波蒂幼苗和对马铃薯夏波蒂根部叶部喷施,夏波蒂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103%,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根瘤菌属(Rhizobium 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0-10%),海藻酸钠(0-5%),对马铃薯种薯东农303切块浸种,对马铃薯东农303幼苗和对马铃薯东农303根部叶部喷施,东农303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71%,增产明显。
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的组成为: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0-40%)、根瘤菌属(Rhizobium sp)(0-40%)、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在微生物菌剂添加聚氨乙烯失水山梨醇(0-10%),膨润土(0-5%),对马铃薯种薯底西芮切块浸种,对马铃薯底西芮幼苗和对马铃薯底西芮根部叶部喷施,底西芮微生物菌剂处理组相对于常规方法产量提高56%,增产明显。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产的问题,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品质和产量,使用新种植方法,种植马铃薯兴薯1号品种。
一、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酸性或中性的疏松排气良好的土壤为宜,确定前茬作物,避免药害的发生,尤其避免咪唑乙烟酸等除草剂。
2、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机收的品种,品种具有抗病性、耐密植、高产高质。品种特性适合当地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种薯级别要是一级或者二级种薯。
3、种薯催芽切块:种薯放在15~20℃的室内,贮存期空气温度不超过25℃,在自然光下催芽,散射光的辐射强度为3155卡/平方厘米左右,每隔三天翻动一次,当芽长小于半公分进行切块,每个切块有一个或者两个芽眼,切块为40-45克。切块时一定要以顶端至脐部纵切,使每一块尽可能带有顶端芽眼。刀具用高锰酸钾消毒,播种前一到两天切块。
4、微生物菌剂拌种:切块后薯块用微生物菌剂拌种。
二、播种
1、播种时间:一般选择4月20日~5月5日播种。土壤温度10公分深度须连续三天大于7℃。
2、播种深度:芽眼到垄顶的距离为9-11厘米,在此深度下种植出苗齐、出苗壮。齐苗以后可培土1-2次,有利于匍匐茎的扩展和防止土豆青头。土壤湿度较大时,播种深度可以上移三公分,土壤干旱时,播种深度下移两公分。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和土壤墒情来确定。
3、播种密度:株距16-17公分,每亩4300株-4500株,垄距90公分,垄高20-25厘米,垄底宽70-80厘米,垄面宽60-70厘米。应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株距和密度。
4、施肥:种薯下3-5公分施肥,施肥后盖土3-5公分。最好把种肥在播种时施入,NPK为2:1:3。
三、田间管理
1、追肥成垄:播后苗前,追施NPK为2:1:3,当种芽距离地表2-3公分时,覆土5-8公分,一次作业成垄梯形。
2、除草:播后苗前化学药剂除草或者苗后机械除草。
3、水肥管理:播种后及时灌溉,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用水比较集中,但是也要在结薯后期控制水分。在花期,分别施用磷酸二氢钾和硼钙镁肥作为叶面肥喷施,每隔一周多施用一次。在花期和花期后分别喷施微生物菌剂在叶片上,可以分别和磷酸二氢钾或者硼钙镁肥混合喷洒。
4、病虫防治:注意防治早疫病、晚疫病,施用代森锰锌等药剂;对地下害虫例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可以施用苦参碱;对于瓢虫蚜虫等地上害虫使用氯氟氰菊酯或者溴氟氰菊酯。
四、收获
1、杀秧收割:使用割秧机进行机械割秧,利用马铃薯收割机和自动上车装置收获。
2、收获日期:收获前两周杀秧,选择晴天进行收获,马铃薯成熟时候茎叶大部分变得枯黄。
将利用上述本发明新方法种植马铃薯作为处理组,将传统马铃薯的栽培方法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使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种植方法和普通对照组(不使用微生物菌剂,传统常规方法种植)进行种植实验,使用微生物菌剂是变量,其他条件相同,统计马铃薯的产量和病虫害,实验统计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产品质量 产量(公斤/亩) 病虫害发生率(%)
对照组1 残留农药多 3763 13.5
对照组2 残留农药多 3840 16.8
处理组1 环保无公害 4952** 2.9**
处理组2 环保无公害 5243** 3.6**
经过t-test分析,发现相对于对照组1,处理组1马铃薯的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2,处理组2马铃薯的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表明微生物菌剂和马铃薯兴薯1号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马铃薯兴薯1号的产量和降低马铃薯兴薯1号的病虫害发生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产的问题,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品质和产量,使用新种植方法,种植马铃薯费乌瑞它(又名荷兰七)品种。
一、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酸性或中性的疏松排气良好的土壤为宜,确定前茬作物,避免药害的发生,尤其避免咪唑乙烟酸等除草剂。
2、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机收的品种,品种具有抗病性、耐密植、高产高质。品种特性适合当地加工企业的实际需求。种薯级别要是一级或者二级种薯。
3、种薯催芽切块:种薯放在15到20℃的室内,贮存期空气温度不超过25℃,在自然光下催芽,散射光的辐射强度为3155卡/平方厘米左右,每隔三天翻动一次,当芽长小于半公分进行切块,每个切块有一个或者两个芽眼,切块为40-45克。切块时一定要以顶端至脐部纵切,使每一块尽可能带有顶端芽眼。刀具用高锰酸钾消毒,播种前一到两天切块。
4、微生物菌剂拌种:切块后薯块用微生物菌剂拌种。
二、播种
1、播种时间:一般选择4月20日到5月5日播种。土壤温度10公分深度须连续三天大于7℃。
2、播种深度:芽眼到垄顶的距离为9-11厘米,在此深度下种植出苗齐、出苗壮。齐苗以后可培土1-2次,有利于匍匐茎的扩展和防止土豆青头。土壤湿度较大时,播种深度可以上移三公分,土壤干旱时,播种深度下移两公分。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和土壤墒情来确定。
3、播种密度:株距16-17公分,每亩4300株-4500株,垄距90公分,垄高20-25厘米,垄底宽70-80厘米,垄面宽60-70厘米。应根据品种特性调整株距和密度。
4、施肥:种薯下3-5公分施肥,施肥后盖土3-5公分。最好把种肥在播种时施入,NPK为2:1:3。
三、田间管理
1、追肥成垄:播后苗前,追施NPK为2:1:3,当种芽距离地表2-3公分时,覆土5-8公分,一次作业成垄梯形。
2、除草:播后苗前化学药剂除草或者苗后机械除草。
3、水肥管理:播种后及时灌溉,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用水比较集中,但是也要在结薯后期控制水分。在花期,分别施用磷酸二氢钾和硼钙镁肥作为叶面肥喷施,每隔一周多施用一次。在花期和花期后分别喷施微生物菌剂在叶片上,可以分别和磷酸二氢钾或者硼钙镁肥混合喷洒。
4、病虫防治:注意防治早疫病、晚疫病,施用代森锰锌等药剂;对地下害虫例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可以施用苦参碱;对于瓢虫蚜虫等地上害虫使用氯氟氰菊酯或者溴氟氰菊酯。
四、收获
1、杀秧收割:使用割秧机进行机械割秧,利用马铃薯收割机和自动上车装置收获。
2、收获日期:收获前两周杀秧,选择晴天进行收获,马铃薯成熟时候茎叶大部分变得枯黄。
将实施上述新方法种植马铃薯的处理作为处理组,将传统马铃薯的栽培方法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使用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种植方法和普通对照组(不使用微生物菌剂,传统常规方法种植)进行种植实验,使用微生物菌剂是变量,其他条件相同,统计马铃薯的产量和病虫害,实验统计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产品质量 产量(公斤/亩) 病虫害发生率(%)
对照组1 残留农药多 3554 13.8
对照组2 残留农药多 3951 12.5
处理组1 环保无公害 5353** 2.4**
处理组2 环保无公害 5018** 2.5**
经过t-test分析,发现相对于对照组1,处理组1马铃薯的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2,处理组2马铃薯的产量显著提高,病虫害发生率显著降低。表明微生物菌剂和马铃薯费乌瑞它(又名荷兰七)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产量和降低马铃薯费乌瑞它的病虫害发生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产的问题,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品质和产量,使用新种植方法,种植马铃薯大西洋品种。本实验是验证微生物菌剂和本种植方法能否改善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
将实施本新方法种植马铃薯的处理作为实验组,将传统马铃薯的栽培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马铃薯的根系。
马铃薯根系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采用甲烯蓝吸附法测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是电位为80mV的氧化还原色素,是无色溶液,还原后生成三苯甲瓒,红色而不溶于水,因此TTC方法是酶试验的氢受体,TTC还原量能表示脱氢酶活性并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植物对溶质的吸收具有吸附性,根系表面完全覆盖了一层单分子物质,所以根据根系对某种物质的吸附量来测定根的吸收面积。甲烯蓝是被吸附物质,根据比色法值的变化可以推测吸附量。确定的甲烯蓝成单分子层时所占面积是确定的,对应于确定的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根系吸附饱和之后,活跃的根系继续吸附根表面的甲烯蓝,引起甲烯蓝的减少。从吸附量计算吸收面积作为根系活力指标。
计算统计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实验统计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2998367940000171
经过t-test分析,发现相对于对照组1,实验组1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显著增加。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2,实验组2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显著增加。表明微生物菌剂和马铃薯大西洋品种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显著增加。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产的问题,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品质和产量,使用新种植方法,种植马铃薯春薯4号品种。本实验是验证微生物菌剂和本种植方法能否改善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
将实施本新方法种植马铃薯的处理作为实验组,将传统马铃薯的栽培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马铃薯的根系。
马铃薯根系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采用甲烯蓝吸附法测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是电位为80mV的氧化还原色素,是无色溶液,还原后生成三苯甲瓒,红色而不溶于水,因此TTC方法是酶试验的氢受体,TTC还原量能表示脱氢酶活性并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植物对溶质的吸收具有吸附性,根系表面完全覆盖了一层单分子物质,所以根据根系对某种物质的吸附量来测定根的吸收面积。甲烯蓝是被吸附物质,根据比色法值的变化可以推测吸附量。确定的甲烯蓝成单分子层时所占面积是确定的,对应于确定的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根系吸附饱和之后,活跃的根系继续吸附根表面的甲烯蓝,引起甲烯蓝的减少。从吸附量计算吸收面积作为根系活力指标。
计算统计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实验统计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2998367940000181
经过t-test分析,发现相对于对照组1,实验组1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显著增加。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2,实验组2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显著增加。表明微生物菌剂和马铃薯春薯4号品种的种植方法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显著增加。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针对马铃薯生产的问题,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品质和产量,使用新种植方法,种植马铃薯不同品种,研究微生物菌剂和新种植方法是否提高马铃薯的抗旱性。本实验是验证微生物菌剂和本种植方法能否改善马铃薯的抗干旱能力,是否可以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相对常规种植方法提高产量。
田间试验设计采用裂区设计方法,水分处理是干旱和灌溉两种条件,并且测试多个马铃薯品种。株行距0.2m×0.60m,每区3行,每行10株。干旱胁迫处理,只是种植中浇水一次,在3月25日浇水;正常灌溉处理,分别在3月25日(出苗水)、4月25日(开花期)和5月25日(结薯期)浇3次水。其余管理按照正常马铃薯栽培管理方法进行。收获之后马铃薯各品种在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的小区产量比较。实验统计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2998367940000191
经过t-test分析,发现相对于对照组1,实验组1马铃薯的小区产量都显著增加。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2,实验组2马铃薯的小区产量都显著增加。表明本微生物菌剂和新种植方法在多个马铃薯的品种的条件下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抗旱能力。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针对马铃薯生产的问题,为提高马铃薯的商品性、品质和产量,使用新种植方法,研究微生物菌剂和新种植方法是否降低马铃薯的化肥农药依赖性。本实验是验证微生物菌剂和本种植方法能否改善马铃薯甲帮洋芋的养料利用能力,是否可以减少对农药的施用,是否在减少化肥农药的条件下稳定产量甚至提高产量。
田间试验设计采用裂区设计方法,设置两个条件是正常施用肥料和减少施用肥料两种条件。株行距0.2m×0.60m,每区3行,每行10株。并且保证正常灌溉处理,分别在3月25日(出苗水)、4月25日(开花期)和5月25日(结薯期)浇3次水。其余管理按照正常马铃薯栽培管理方法进行。收获之后马铃薯在正常施用肥料和减少施用肥料两种条件下小区产量比较。实验统计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2998367940000201
经过t-test分析,发现相对于对照组1,实验组1马铃薯的小区产量显著增加,氮肥施用量明显减少,磷肥施用量明显减少,钾肥施用量明显减少,农药施用量减少一半。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2,实验组2氮肥施用量明显减少,磷肥施用量明显减少,钾肥施用量明显减少,农药施用量减少一半,马铃薯的小区产量显著增加。表明本微生物菌剂和新种植方法降低了马铃薯甲帮洋芋对肥料的依赖也降低了对农药的依赖,甚至在减少化肥农药的条件下稳定产量和提高产量。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播种前1~2天将发芽的马铃薯切块,切块后薯块用微生物菌剂拌种,在花期和花期后分别喷施微生物菌剂在叶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的组成包括: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和其他菌种;
所述其他菌种包括:根瘤菌属(Rhizobium sp)、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sp)、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绿藻(Scenedesmussp)、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氮单胞菌属(Azomonas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根瘤菌属(Rhizobium sp)0-40%、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sp)0-40%、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蓝细菌(Cyanobacteria sp)0-40%、绿藻(Scenedesmus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sp)0-40%、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固氮弧菌属(Azoarcus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0-40%、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sp)0-40%、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sp)0-60%和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sp)0-60%。
CN202110338165.XA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Active CN1129705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8165.XA CN112970545B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8165.XA CN112970545B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0545A true CN112970545A (zh) 2021-06-18
CN112970545B CN112970545B (zh) 2023-03-17

Family

ID=76338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8165.XA Active CN112970545B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054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3371A (zh) * 2012-03-19 2012-07-25 西安文理学院 一种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3857A (zh) * 2013-12-26 2014-04-23 董金锋 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
CN110540947A (zh) * 2019-08-14 2019-12-06 广东丽豪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氢氧化细菌的联合微生物固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01061A (zh) * 2020-11-27 2021-03-16 广东丽豪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麦种植的微生物菌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3371A (zh) * 2012-03-19 2012-07-25 西安文理学院 一种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3857A (zh) * 2013-12-26 2014-04-23 董金锋 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
CN110540947A (zh) * 2019-08-14 2019-12-06 广东丽豪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氢氧化细菌的联合微生物固氮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01061A (zh) * 2020-11-27 2021-03-16 广东丽豪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小麦种植的微生物菌剂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敦余等: "《山东植物病理研究 第2集》", 31 August 2001, pages: 354 *
张和义,王广印: "《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 30 September 2018, pages: 68 - 70 *
张洪昌等: "《设施果树高效实用栽培与安全施肥》", 31 January 2017, pages: 83 *
张甲耀等: "《环境微生物学 上》", 31 December 2008 *
江春花: "《微生物菌剂对地膜马铃薯的影响试验初报》", 《甘肃农业科技》 *
江春花: "《微生物菌剂对地膜马铃薯的影响试验初报》", 《甘肃农业科技》, no. 6, 25 June 2014 (2014-06-25) *
赵阳国等: "《辽河口湿地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 31 January 2018, pages: 184 *
陈海龙等: "《甘州区高产优质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甘州区高产优质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
陈海龙等: "《甘州区高产优质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甘州区高产优质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 no. 07, 15 July 2010 (2010-07-15), pages 87 - 9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0545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9971680B (zh) 一种具有抗病促生长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04335860A (zh) 一种旱直播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CN102138447B (zh) 植物两苗互作育苗方法
CN109349038A (zh) 冬水田区水稻免耕直播蓄留再生稻种植方法
CN111316877B (zh) 一种木薯抗倒伏增产的栽培方法
CN109566244A (zh) 一种油茶种植方法
CN114946510A (zh) 一种桉木林地改种澳洲坚果种植管理方法
CN105815000B (zh) 一种春玉米种子处理方法及覆膜栽培方法
CN109716990B (zh) 红壤旱地无公害青贮原料构树栽培方法
CN112189498A (zh) 一种有机茶园套种方法
CN102177779A (zh) 野山参种子提纯方法
CN112970545B (zh) 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马铃薯种植栽培中的应用
CN107318451A (zh) 高粱二比空多株密植栽培方法
CN112913601A (zh) 一种能使玉米大面积吨粮田的商业模式
CN112056066A (zh) 一种提高西瓜抗枯萎病纳米硒肥的施用方法
CN111053008A (zh) 一种沿海地区再生稻的种植方法
CN109952920A (zh) 一种玉米控根育苗移栽方法
CN115211340B (zh) 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
CN115322907B (zh) 一种具有防控烟草根腐病功能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4868614B (zh) 一种田间保存蕨麻种质资源的方法
CN110383992B (zh) 一种荷叶铁线蕨分株繁殖的方法
CN107182655A (zh) 一种大米生产工艺
CN106416496A (zh) 一种高原光伏板下作物用肥方法
CN116267455A (zh) 一种椰子林下间种斑兰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