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5205B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65205B CN112965205B CN202110217119.4A CN202110217119A CN112965205B CN 112965205 B CN112965205 B CN 112965205B CN 202110217119 A CN202110217119 A CN 202110217119A CN 112965205 B CN112965205 B CN 1129652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lens group
- imaging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连接组成胶合透镜,将六片透镜面型合理搭配,使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5.5<f56/(CT5‑CT6)<7.5,f56为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满足上述设计可提高成像透镜组的成像清晰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和汽车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车载摄像头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例如将车载摄像头装于车辆前端、后端或顶端,将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处的周围环境反馈给驾驶员,大大地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车辆行驶环境较为复杂,尤其在灯光明暗变化差异大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相关技术中的车载镜头成像清晰度较差,导致系统无法获得清晰的成像画面,影响驾驶员的判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能够提高成像透镜组的成像品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所述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1)5.5<f56/(CT5-CT6)<7.5,其中,f56为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使得成像透镜组可获得较大的视场角,接收来自物侧的更大角度的光线,满足广角拍摄需求。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可通过设置第二透镜面型结构对来自第一透镜的光线进行调节,使光线能以小角度投射至后侧透镜组中。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可通过第三透镜进一步汇聚来自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线,使发散的光线能够被约束后投射至后端透镜中。由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均为负透镜,因此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能够平衡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产生的球差和位置色差。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通过设置第四透镜的面型结构,可调控投射至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光线的角度。
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作为后置透镜,能够平衡由前透镜组产生的球差和色差,进一步,第五透镜像侧面与第六透镜物侧面可以连接组成胶合透镜组,从而可有效减少系统色差,以及减少系统的公差敏感度。由于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有利于将光线进一步汇聚后投射至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内,以减小成像透镜组像端的口径,从而使成像透镜组实现小型化。
另外,成像透镜组满足条件式(1)时,可合理的搭配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厚度关系,使得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屈折力也能得到合理的搭配,正负屈折力的透镜搭配可以相互抵消彼此产生的像差,因此便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相互配合矫正像差,从而利于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为成像透镜组提供更小的像差贡献比,提高成像品质。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5.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中心厚度差异过大,不利于透镜间的胶合工艺,同时高低温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因厚度差异而产生的冷热变形量差异较大,胶合透镜间易产生胶裂或脱胶等现象;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7.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过大,则透镜组易产生较严重的像散,不利于成像品质的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中至少有一面透镜的d光阿贝数Vd满足条件式:(2)Vd<20。
基于上述实施例,以利于更好地矫正成像透镜组的像差,提高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3)-8<f1/CT1<-5,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CT1为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将靠近物侧透镜设置为具有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成像透镜组的光线,扩大成像透镜组的视场角范围,并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与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1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3),可满足成像透镜组广角拍摄需求。当f1/CT1超过条件式(3)上限-5时,第一透镜的屈折力过强,导致成像透镜组成像面内的成像效果会因第一透镜的变化而敏感,从而产生较大的像差;当f1/CT1超过条件式(3)下限-8时,则第一透镜屈折力不足,不利于大角度光线进入成像透镜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4)-4<f2/f<-2.5,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将第二透镜设置为具有负屈折力,有利于扩大光束宽度,并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与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4),使得大角度光线经第一透镜折射后投射至第二透镜,经第二透镜折射扩宽光束后投射至后端透镜组中,并进一步使光线束充满光瞳,以将来自物侧的大角度光线充分投射至成像面上,从而获得更宽的视场范围,以利于提高成像透镜组的成像清晰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5)1.5<f3/f<2.5,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光线由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和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射出后,边缘视场光线射入成像面时易产生场曲,通过设置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并通过设置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与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5),有利于校正边缘视场的场曲等像差,从而提升成像解析度。当f3与f两个参数的比值超过条件式(5)的范围,则不利成像透镜组像差的校正,导致成像品质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6)0.5<CT2/Sags3<2.5,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s3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通光孔径处至第二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沿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CT2与Sags3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6),避免第二透镜中心厚度过大,或避免第二透镜像侧面过于弯曲而增加了透镜制造难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当CT2/Sags3超过条件式(6)下限0.5,第二透镜像侧面过于弯曲,透镜加工难度增大,同时,透镜表面过于弯曲,易使边缘视场产生边缘像差,不利于成像透镜组成像品质的提升。当CT2/Sags3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2.5,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过大,不利于成像透镜组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7)3.5<f4/f<5,其中,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作为成像透镜组的中间透镜,第四透镜为成像透镜组提供的正屈折力能够使光束得到较好的约束,从而可用于校正成像透镜组的色差,同时第四透镜作为成像透镜组的中间透镜,能够对物方各透镜因偏心差所产生的像差进行中间校正,并减小后面透镜组的校正压力,即可以减小偏心敏感度,使物方各透镜因偏心所产生的像散得到抑制;并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与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7),可进一步利于修正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当f4/f超过条件式(7)的范围则不利于成像透镜组像差的校正,导致成像品质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8)4<2*Imgh/EPD<5,其中,Imgh为成像透镜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像高的一半,EPD为成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Imgh与EPD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8),Imgh决定了感光芯片的大小,因此通过控制Imgh,使成像透镜组具有大像面、高品质成像特征,同时,控制成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以使得成像透镜组在实现大像面广角成像要求的基础上,确保边缘视场在成像面上具有充足的光线亮度,提高成像品质。2*Imgh/EPD超过条件式(8)上限5,EPD较小,则不利于满足大光圈的拍摄需求,以及不利于使投射至成像面内的边缘视场光线具有足够的亮度,影响成像效果;2*Imgh/EPD超过条件式(8)下限4,EPD较大,增加边缘视场的像散,不利于成像透镜组成像质量的提升;以及边缘视场光线发散,导致成像面弯曲,像散增强,不利于提高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解像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9)-27.5<f123/f456<-5,其中,f123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f123与f456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以合理控制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光焦度分配比例,有利于控制光束的入射宽度,减小成像透镜组的高级像差。同时,可减小光线经过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出射角度,以均衡近光轴处视场光线与边缘视场光线的相对亮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和如上所述的成像透镜组,感光元件设于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内,以接收由成像透镜组形成的图像的光线。通过采用上述成像透镜组,同样能够良好地抑制像差的产生,从而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固定件以及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安装在固定件上用以获取图像。通过采用上述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安装于车体上以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通过采用上述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可获得良好的成像画面反馈给驾驶员,驾驶员能够获得汽车行驶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成像透镜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成像透镜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成像透镜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成像透镜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成像透镜组的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透镜组100,成像透镜组100沿光轴H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成像透镜组100中各透镜同轴设置,即各透镜的光轴均处于同一直线,该直线可称为成像透镜组100的光轴H。
成像透镜组100还包括成像面IMG,成像面IMG内用于安装将光线转化为图像信号的光学元件。来自物侧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后投射至成像面IMG内的光学元件上,光学元件将光线转换为图像信号传输给后端控制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等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还包括光阑ST,光阑ST中心位于成像透镜组100的光轴H上,光阑ST可置于任一两个透镜之间或置于第一透镜L1的物侧,并随各透镜安装于例如镜头的镜筒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阑ST可设置为遮光图层,遮光图层涂覆于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上,并保留通光区域以允许光线穿过。
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H处可为凸面或凹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H处也可为凸面或凹面,较佳地,设置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使得成像透镜组100可获得较大的视场角,接收来自物侧的更大角度的光线,满足广角拍摄需求。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H处可为凸面或凹面。可通过设置第二透镜L2面型结构对来自第一透镜L1的光线进行调节,使光线能以小角度投射至后侧透镜组中。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于近光轴H处可为凸面或凹面,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可通过第三透镜L3进一步汇聚来自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光线,使发散的光线能够被约束后投射至后端透镜中。由于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均为负透镜,因此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能够平衡由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产生的球差和位置色差。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像侧面S9于近光轴H处可为凸面或凹面,通过设置第四透镜L4的面型结构,可调控投射至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光线的角度。
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作为后置透镜,能够平衡由前透镜组产生的球差和色差,进一步,第五透镜L5像侧面S11与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可以连接组成胶合透镜组,从而可有效减少系统色差,以及减少系统的公差敏感度。由于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有利于将光线进一步汇聚后投射至成像透镜组100的成像面IMG内,以减小成像透镜组100像端的口径,从而使成像透镜组100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还满足条件式:(1)5.5<f56/(CT5-CT6)<7.5,其中,f56为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组合焦距,CT5为第五透镜L5于光轴H上的厚度,CT6为第六透镜L6于光轴H上的厚度。
通过设置第五透镜L5于光轴H上的厚度与第六透镜L6于光轴H上的厚度两个参数满足条件式(1),可合理的搭配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厚度关系,使得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屈折力也能得到合理的搭配,正负屈折力的透镜搭配可以相互抵消彼此产生的像差,因此便于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相互配合矫正像差,从而利于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为成像透镜组100提供更小的像差贡献比。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5.5,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中心厚度差异过大,不利于透镜间的胶合工艺,同时高低温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因厚度差异而产生的冷热变形量差异较大,胶合透镜间易产生胶裂或脱胶等现象;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7.5,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组合焦距过大,则透镜组易产生较严重的像散,不利于成像品质的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各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可为球面或非球面。非球面设计能够使透镜的物侧面及/或像侧面拥有更灵活的设计,使透镜在较小、较薄的情况下便能良好地解决成像不清,视界歪曲、视野狭小等不良现象,无需设置过多的透镜便能使透镜组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且有助于缩短成像透镜组100的长度。球面透镜则制作工艺简单,成产成本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各透镜之间具体的球面及非球面的配置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赘述。通过球面与非球面的配合也可有效消除系统的像差,使成像透镜组100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且同时提高透镜设计及组装的灵活性,使系统在高像质与低成本之间取得平衡。需注意的是,实施例中的球面和非球面的具体形状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和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主要为示例参考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中各透镜的材质可均为塑料,也可均为玻璃,或者可为玻璃与塑料的组合搭配。塑料材质的透镜能够减少成像透镜组100的重量并降低制备成本,而玻璃材质的透镜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且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材质可均为玻璃,使得位于物方的玻璃透镜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好的耐受效果,不易受物方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老化等情况,从而当成像透镜组100处于暴晒高温等极端环境下时,这种结构能够较好地平衡系统的光学性能与成本。当然,成像透镜组100中透镜材质配置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任意一个透镜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玻璃,具体配置关系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包括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设置于第六透镜L6的像侧和成像面IMG之间。滤光片L7为用于滤除红外光的红外截止滤光片,防止红外光到达成像透镜组100的成像面IMG,从而防止红外光干扰正常成像,保护玻璃L8临近成像面IMG设置保护成像面IMG内的感光元件。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可与各透镜一同装配以作为成像透镜组100中的一部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中的各透镜安装于镜筒内,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安装于镜筒的像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并不属于成像透镜组100的元件,此时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可以在成像透镜组100与感光元件装配成摄像模组时,一并安装至成像透镜组100与感光元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L7也可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滤光片L7,而是通过在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上设置红外滤光膜,以实现滤除红外光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中至少有一面透镜的d光阿贝数Vd满足条件式:(2)Vd<20,以利于更好地矫正成像透镜组100的像差,提高成像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组100还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式:
条件式(3)-8<f1/CT1<-5,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CT1为第一透镜L1于光轴H上的厚度。
将靠近物侧透镜设置为具有负屈折力,可抓住大角度射进成像透镜组100的光线,扩大成像透镜组100的视场角范围,并通过控制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与第一透镜L1于光轴H上的厚度CT1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3),可满足成像透镜组100广角拍摄需求。当f1/CT1超过条件式(3)上限-5时,第一透镜L1的屈折力过强,成像透镜组100成像面IMG内的成像效果因第一透镜L1的变化而敏感,从而产生较大的像差;当f1/CT1超过条件式(3)下限-8时,则第一透镜L1屈折力不足,不利于大角度光线进入成像透镜组100。
条件式(4)-4<f2/f<-2.5,其中,f2为第二透镜L2的焦距,f为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
将第二透镜L2设置为具有负屈折力,有利于扩大光束宽度,并通过控制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与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4),使得大角度光线经第一透镜L1折射后投射至第二透镜L2,经第二透镜L2折射扩宽光束后投射至后端透镜组中,并进一步使光线束充满光瞳,以将来自物侧的大角度光线充分投射至成像面IMG上,从而获得更宽的视场范围,以利于提高成像透镜组100的成像清晰度。
条件式(5)1.5<f3/f<2.5,其中,f3为第三透镜L3的焦距。
光线由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和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射出后,边缘视场光线射入成像面IMG时易产生场曲,通过设置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并通过设置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与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5),有利于校正边缘视场的场曲等像差,从而提升成像解析度。当f3与f两个参数的比值超过条件式(5)的范围,则不利成像透镜组100像差的校正,导致成像品质降低。
条件式(6)0.5<CT2/Sags3<2.5,其中,CT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H上的厚度,Sags3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最大通光孔径处至第二透镜L2像侧面S4与光轴H的交点沿平行于光轴H方向上的距离。
通过控制CT2与Sags3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6),避免第二透镜L2中心厚度过大,或避免第二透镜L2像侧面S4过于弯曲而增加了透镜制造难度,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当CT2/Sags3超过条件式(6)下限0.5,第二透镜L2像侧面过于弯曲,透镜加工难度增大,同时,透镜表面过于弯曲,易使边缘视场产生边缘像差,不利于成像透镜组100成像品质的提升。当CT2/Sags3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2.5,第二透镜L2于光轴H上的厚度过大,不利于成像透镜组100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
条件式(7)3.5<f4/f<5,其中,f4为第四透镜L4的焦距。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作为成像透镜组的中间透镜,第四透镜为成像透镜组提供的正屈折力能够使光束得到较好的约束,从而可用于校正成像透镜组100的色差,同时第四透镜L4作为成像透镜组100的中间透镜,能够对物方各透镜因偏心差所产生的像差进行中间校正,并减小后面透镜组的校正压力,即可以减小偏心敏感度,使物方各透镜因偏心所产生的像散得到抑制;并通过控制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与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两个参数的比值满足上述条件式(7),可进一步利于修正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度。当f4/f超过条件式(7)的范围则不利于成像透镜组100像差的校正,导致成像品质降低。
条件式(8)4<2*Imgh/EPD<5,其中,Imgh为成像透镜组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像高的一半,EPD为成像透镜组100的入瞳直径。
通过控制Imgh与EPD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8),Imgh决定了感光芯片的大小,因此通过控制Imgh,使成像透镜组100具有大像面、高品质成像特征,同时,控制成像透镜组100的入瞳直径EPD,以使得成像透镜组100在实现大像面广角成像要求的基础上,确保边缘视场在成像面IMG上具有充足的光线亮度,提高成像品质。2*Imgh/EPD超过条件式(8)上限5,EPD较小,则不利于满足大光圈的拍摄需求,以及不利于使投射至成像面IMG内的边缘视场光线具有足够的亮度,影响成像效果;2*Imgh/EPD超过条件式(8)下限4,EPD较大,增加边缘视场的像散,不利于成像透镜组100成像质量的提升;以及边缘视场光线发散,导致使成像面IMG弯曲,像散增强,不利于提高成像透镜组100的成像解像力。
条件式(9)-27.5<f123/f456<-5,其中,f123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f456为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的组合焦距。
通过控制f123与f456两个参数满足上述条件式,以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分配比例,有利于控制光束的入射宽度,减小成像透镜组100的高级像差。同时,可减小光线经过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于近光轴H处的出射角度,以均衡近光轴H处视场光线与边缘视场光线的相对亮度。
本发明通过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屈折力和面形的合理搭配,可以在不增加透透镜数而直接保持小型且轻量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能够很好的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透镜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成像透镜组100包括沿光轴H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成像面IMG位于滤光片L7远离第六透镜L6的一侧,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位于成像面IMG上,保护玻璃L8临近成像面IMG设置可用于保护感光元件。光阑ST设于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之间。第五透镜L5像侧面S11与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连接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的材质也均为玻璃。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S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9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1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实施例一中成像透镜组100的折射率、阿贝数和焦距均以波长为587.56nm的光线为参考,成像透镜组100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其中,f为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成像透镜组100的最大视场角,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1
根据表1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条件式 | 数值 | 条件式 | 数值 |
f56/(CT5-CT6) | 5.734 | CT2/Sags3 | 1.866 |
f1/CT1 | -7.861 | f4/f | 4.744 |
f2/f | -2.951 | 2*Imgh/EPD | 4.328 |
f3/f | 2.152 | f123/f456 | -23.887 |
根据表2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3)至条件式(9)。
图2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一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2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nm、587.56nm、546.07nm以及48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2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2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的畸变率在±8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2可知,实施例一中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透镜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成像透镜组100包括沿光轴H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成像面IMG位于滤光片L7远离第六透镜L6的一侧,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位于成像面IMG上,保护玻璃L8临近成像面IMG设置可用于保护感光元件,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以及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均为玻璃球面透镜。光阑ST设于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之间。第五透镜L5像侧面S11与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连接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的材质也均为玻璃。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S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9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1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实施例二中成像透镜组100的折射率、阿贝数和焦距均以波长为587.56nm的光线为参考,成像透镜组100的相关参数如表3所示。其中,f为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成像透镜组100的最大视场角,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3
根据表3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条件式 | 数值 | 条件式 | 数值 |
f56/(CT5-CT6) | 5.907 | CT2/Sags3 | 1.914 |
f1/CT1 | -5.316 | f4/f | 4.689 |
f2/f | -2.917 | 2*Imgh/EPD | 4.269 |
f3/f | 2.127 | f123/f456 | -27.242 |
根据表4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3)至条件式(9)。
图4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二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4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nm、587.56nm、546.07nm以及48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4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4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的畸变率在±8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4可知,实施例二中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透镜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所示,成像透镜组100包括沿光轴H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成像面IMG位于滤光片L7远离第六透镜L6的一侧,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位于成像面IMG上,保护玻璃L8临近成像面IMG设置可用于保护感光元件,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以及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均为玻璃球面透镜。光阑ST设于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之间。第五透镜L5像侧面S11与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连接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的材质也均为玻璃。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S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9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1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实施例三中成像透镜组100的折射率、阿贝数和焦距均以波长为587.56nm的光线为参考,成像透镜组100的相关参数如表5所示。其中,f为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成像透镜组100的最大视场角,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5
根据表5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条件式 | 数值 | 条件式 | 数值 |
f56/(CT5-CT6) | 6.323 | CT2/Sags3 | 2.192 |
f1/CT1 | -7.381 | f4/f | 4.220 |
f2/f | -2.831 | 2*Imgh/EPD | 4.800 |
f3/f | 2.048 | f123/f456 | -15.280 |
根据表6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3)至条件式(9)。
图6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三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6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nm、587.56nm、546.07nm以及48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6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46.07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6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46.07nm时的畸变率在±8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6可知,实施例三中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透镜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成像透镜组100包括沿光轴H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成像面IMG位于滤光片L7远离第六透镜L6的一侧,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位于成像面IMG上,护玻璃L8临近成像面IMG设置可用于保护感光元件,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以及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均为玻璃球面透镜。光阑ST设于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之间。第五透镜L5像侧面S10与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1连接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的材质也均为玻璃。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S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9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1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实施例四中成像透镜组100的折射率、阿贝数和焦距均以波长为587.56nm的光线为参考,成像透镜组100的相关参数如表7所示。其中,f为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成像透镜组100的最大视场角,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7
根据表7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条件式 | 数值 | 条件式 | 数值 |
f56/(CT5-CT6) | 7.120 | CT2/Sags3 | 2.375 |
f1/CT1 | -5.515 | f4/f | 3.810 |
f2/f | -2.837 | 2*Imgh/EPD | 4.767 |
f3/f | 2.093 | f123/f456 | -5.479 |
根据表8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3)至条件式(9)。
图8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四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8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nm、587.56nm、546.07nm以及48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8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8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的畸变率在±8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8可知,实施例四中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的成像透镜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所示,成像透镜组100包括沿光轴H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成像面IMG位于滤光片L7远离第六透镜L6的一侧,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位于成像面IMG上,护玻璃L8临近成像面IMG设置可用于保护感光元件,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以及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均为玻璃球面透镜。光阑ST设于第三透镜L3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之间。第五透镜L5像侧面S11与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连接组成胶合透镜组。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滤光片L7和保护玻璃L8的材质也均为玻璃。
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物侧面S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物侧面S8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9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于近光轴H处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物侧面S12于近光轴H处为凹面、像侧面S13于近光轴H处为凸面。
实施例五中成像透镜组100的折射率、阿贝数和焦距均以波长为587.56nm的光线为参考,成像透镜组100的相关参数如图9所示。其中,f为成像透镜组100的有效焦距,FNO表示光圈值,FOV表示成像透镜组100的最大视场角,曲率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
表9
根据表9中的参数得出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条件式 | 数值 | 条件式 | 数值 |
f56/(CT5-CT6) | 7.422 | CT2/Sags3 | 0.768 |
f1/CT1 | -7.208 | f4/f | 4.262 |
f2/f | -3.632 | 2*Imgh/EPD | 4.073 |
f3/f | 2.270 | f123/f456 | -24.0210 |
根据图10中结果可知,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各透镜相关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结果分别一一对应满足条件式(1)以及条件式(3)至条件式(9)。
图10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实施例五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10左图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656.27nm、587.56nm、546.07nm以及48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球差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0中间图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毫米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10中右图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587.56nm时的畸变率在±8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10可知,实施例五中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200,如图11所示,摄像模组200包括感光元件210和如上所述的成像透镜组100,感光元件210设于成像透镜组100的成像面IMG内,以接收由成像透镜组100形成的图像的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0,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固定件310以及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安装在固定件310上用以获取图像。固定件310可以为电路板、中框、保护壳体等部件。电子设备300可以为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电子书、阅读器、车载摄像设备、监控设备、医疗设备、平板电脑、生物识别设备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无人机等。以电子设备300为手机为例,摄像模组200可安装手机的壳体内,如图11所示,可以为摄像模组200安装于手机壳体的主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400,如图13所示,汽车400包括车体410以及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安装于汽车的车体410上。摄像模组200设于车体200上可作为汽车的前视设备、后视摄像设备或侧视摄像设备,以获取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可在汽车400内设置显示设备,摄像模组200与显示设备通信连接,使摄像模组200获得的影像能在显示设备上实时显示,让驾驶员能够获得汽车400行驶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信息。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其中,所述成像透镜组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六片;
所述成像透镜组还满足条件式:5.5<f56/(CT5-CT6)<7.5,-8<f1/CT1<-5,其中,f56为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中至少有一面透镜的d光阿贝数Vd满足条件式:Vd<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满足条件式:-4<f2/f<-2.5,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满足条件式:1.5<f3/f<2.5,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满足条件式:0.5<CT2/Sags3<2.5,其中,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s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最大通光孔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与光轴的交点沿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满足条件式:3.5<f4/f<5,其中,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满足条件式:4<2*Imgh/EPD<5,其中,Imgh为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EPD为所述成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透镜组满足条件式:-27.5<f123/f456<-5,其中,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
9.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组;以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成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内,以接收由所述成像透镜组形成的图像的光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以及,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固定件上用以获取图像。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于所述车体上以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17119.4A CN112965205B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17119.4A CN112965205B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65205A CN112965205A (zh) | 2021-06-15 |
CN112965205B true CN112965205B (zh) | 2022-06-28 |
Family
ID=7627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17119.4A Active CN112965205B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652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3660B (zh) * | 2021-06-29 | 2022-08-05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CN113484988B (zh) * | 2021-07-14 | 2022-09-16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和汽车 |
CN114609762B (zh) * | 2022-03-19 | 2024-05-03 |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小体积大广角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6113A (zh) * | 2012-09-11 | 2014-03-26 | 株式会社腾龙 | 变焦透镜 |
CN107703604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212321964U (zh) * | 2020-07-22 | 2021-01-08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CN212341570U (zh) * | 2020-06-19 | 2021-01-12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72474B2 (ja) * | 2007-08-06 | 2012-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
2021
- 2021-02-26 CN CN202110217119.4A patent/CN1129652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6113A (zh) * | 2012-09-11 | 2014-03-26 | 株式会社腾龙 | 变焦透镜 |
CN107703604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212341570U (zh) * | 2020-06-19 | 2021-01-12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CN212321964U (zh) * | 2020-07-22 | 2021-01-08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65205A (zh) | 2021-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98935B2 (en)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nine lenses of −++−++−+−, ++−++−−+−, −+−++−−+−, −+−++−++−,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2078787B2 (en) | Optical image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698178B2 (en)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965205B (zh)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 |
CN113552694B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341539B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1856716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US11391928B2 (en) | Optical image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835184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3835201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4002818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625423A (zh) |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614902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189750A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和汽车 | |
CN114114634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汽车 | |
CN113866939B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212623310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279921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成像模组、电子设备及驾驶装置 | |
CN218497241U (zh)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 |
CN115079380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终端 | |
CN114895436B (zh)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433660B (zh) |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3866940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4751064U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设备和汽车 | |
CN214409426U (zh) | 光学成像镜头、成像模组、电子设备及驾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3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ufei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Hongyu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Oufei photoelectric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