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7241U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7241U
CN218497241U CN202222434756.XU CN202222434756U CN218497241U CN 218497241 U CN218497241 U CN 218497241U CN 202222434756 U CN202222434756 U CN 202222434756U CN 218497241 U CN218497241 U CN 218497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imag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47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磊
冯科
韦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47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7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7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7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由具有光焦度的七片透镜组成,其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且此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0.03<|SDS6/RDYS6|<0.3,其中,SD S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RDY S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更好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载行业不断发展,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System,ADAS)、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车载用摄像头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ADAS镜头可准确、实时地抓取路面的信息供给系统影像分析,同时使驾驶员获得清晰的视野,从而预先让驾驶员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为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车载用摄像头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运用于ADAS车载终端设备中的摄像头成像质量较低,不能为司机的驾驶安全提供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成像质量较高,当其应用于车载摄像头时,可以有效保障司机的驾驶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由具有光焦度的七片透镜组成,所述七片透镜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的: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SD S6/RDY S6|<0.3;
其中,SD S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RDY S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这样有利于大角度光线入射光学成像系统;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这样有利于经过第一透镜的光线平缓进入第二透镜,减小光线偏折角度,减少光能损失;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充分吸收光线,可实现大孔径的进光量,且大角度的光线也得以有效汇聚;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进一步汇聚光线;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均具有光焦度,且光焦度相反,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以及缓解光线经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后产生的像散现象,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可减小光线到达成像面的偏折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成像面的成像分辨率。由此可知,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对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及面型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较强的校正系统像差的能力,成像质量较高。
当本申请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0.03<|SD S6/RDY S6|<0.3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最大有效口径,有利于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进光量,从而可以减少暗角等现象,且有利于暗光环境拍摄,提高了成像品质;此外,还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面型弯曲程度,便于射入大口径的光线平滑折转,即大角度光线得以合理偏折,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鬼影产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再者,第三透镜的面型弯曲合理,可以降低所述第三透镜的加工难度,提升镜头的组装良率。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4<|f2/f|<110;以及
1.1<|f12/f|<2.5;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4<|f2/f|<110时,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分配合理,便于光线的平缓传递,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当|f2/f|的值大于或等于110时,第二透镜的焦距绝对值过大,导致第二透镜的屈折力贡献过小,光学成像系统的光焦度分配不均衡,各视场光线偏折角度不足,不利于系统与大尺寸感光元件匹配。当|f2/f|的值小于或等于4时,第二透镜的焦距绝对值过小,使得第二透镜的屈折力贡献过大,导致光线偏折角度过大,易产生难以校正的像差,不利于提高成像品质。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1.1<|f12/f|<2.5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使得光学成像系统物侧端有足够的屈光力强度,有利于汇聚大角度光线,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化,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解像质量。当|f12/f|的值大于或等于2.5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大,屈折力过小,不利于大角度光线有效汇聚,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特性。当|f12/f|的值小于或等于1.1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小,屈折力过强,大角度光线的偏折角度过大,各视场易产生像差,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0.28<|(SD S1/RDY S1)|<0.36;以及
3.1<|f123/f|<32;
其中,SD 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RDY 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0.28<|(SD S1/RDY S1)|<0.36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的面型弯曲程度,从而降低第一透镜的加工制造难度,提升镜头组装良率;同时,第一透镜作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口径和曲率的合理设计,有利于收集广视角光线并将所收集的广视角光线有效汇聚,从而有效避免鬼影的产生,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3.1<|f123/f|<32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使得光学成像系统物侧端的屈光力强度足够,便于有效汇聚大角度光线,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化,并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品质。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123/f|的值大于或等于32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大,屈折力过小,不利于大角度光线有效汇聚,影响系统的广角特性。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123/f|的值小于或等于3.1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小,屈折力过强,大角度光线的偏折角度过大,各视场易产生像差,降低成像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50deg/mm<FOV×FNO/f<58deg/mm;以及
34deg/mm<FOV/f<36.5deg/mm;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最大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50deg/mm<FOV×FNO/f<58deg/mm时,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视角与大光圈特性,扩大光学成像系统拍摄视野的同时,增大光学成像系统的通光量,提高光学成像系统大视角拍摄的成像质量。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34deg/mm<FOV/f<36.5deg/mm时,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视场角且减小出射光线的偏折角度,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质量。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OV/f的值大于或等于36.5时,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过大,而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过小,屈折力强度不足,难以实现大视角光线的有效偏折,易产生高阶像差,降低成像解析力。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OV/f的值小于或等于36.5时,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过小,不能够很好的捕捉大角度范围内被摄物体的细节,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广角化。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1<CT2/|SAG_S4|<5.9;以及
7.1<TTL/CT2<13.5;
其中,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_S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TTL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3.1<CT2/|SAG_S4|<5.9时,第二透镜的厚度与面型得以有效控制,可以降低第二透镜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光学成像系统中CT2/|SAG_S4|的值大于或等于5.9时,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值过大,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光学成像系统中CT2/|SAG_S4|的值小于或等于3.1时,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于光轴上的厚度过小,镜片加工与组装难度增大,增加了镜片的生产成本;同时,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易产生边缘视场像差,不利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质的提升。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7.1<TTL/CT2<13.5时,可以合理的分配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与光学成像系统总长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长度,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轻薄化与小型化;另一方面,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充足的排布空间,且第二透镜不至于过厚,可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组装公差和偏心敏感度,降低偏心的影响,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组装良率。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组成胶合透镜,且满足2.5<|f56/f|<11;以及
2<ΣCT/BFL<3.5;
其中,f56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BFL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距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光学成像系统的后焦。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2.5<|f56/f|<11时,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胶合结构有利于校正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产生的色差,并分担像侧透镜(即第七透镜)的校正负担,平衡光学成像系统的各级像差,有利于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56/f|的值大于或等于11时,胶合透镜组的屈折力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不利于成像质量的提高。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56/f|的值小于或等于2.5时,所述胶合透镜组整体屈折力过强,胶合镜组的场曲变大,成像不清晰。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2<ΣCT/BFL<3.5时,通过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后焦与透镜厚度总和的关系,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足够的后焦,可提高七片透镜与感光元件的匹配性,便于光学成像系统的组装成型,也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及组装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1.45<f/EPD<1.65;以及
-1.7<(RS71+RS72)/CT7<47.8;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RS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S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1.45<f/EPD<1.65时,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的大光圈特性,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充足的通光量,从而广视角收集的光线得以合理利用,也便于暗光环境摄像,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1.7<(RS71+RS72)/CT7<47.8时,有利于控制第七透镜的形状,降低第七透镜的加工难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有效控制第七透镜的面型设计,可降低第七透镜的偏心风险,减小光线在感光元件的入射角度,增加光线与感光元件的匹配度,从而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7/f<12.5;以及
0.01<CT7/f7<0.25;
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2.5<f7/f<12.5时,有利于有效控制第七透镜的屈折力,减小光线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到达成像面的入射角,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与大尺寸感光元件相匹配,提高光学成像系统校正像差的能力,从而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7/f的值大于或等于12.5时,第七透镜的焦距过大,屈折力不足,光学成像系统的光焦度分配不均衡,不利于光线有效偏折,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与大尺寸感光元件匹配。当光学成像系统中f7/f的值小于或等于2.5时,第七透镜的焦距过小,屈折力过强,各视场光线偏折角度过大,易产生难以校正的像差,不利于提高成像品质。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0.01<CT7/f7<0.25时,第七透镜的厚度与屈折力得以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第七透镜的加工难度,提升镜头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光学成像系统中CT7/f7的值小于或等于0.01时,第七透镜的屈折力强度不足,表面过于平缓,不利于光线有效偏折,难以校正边缘视场像差,不利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像质的提升;此外,第七透镜的厚度过小,镜片加工与组装难度增大,增加镜片的生产成本。当光学成像系统中CT7/f7的值大于或等于0.25时,第七透镜的厚度值过大,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其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大光圈、大视角特性且具有较强校正系统像差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摄像头的成像质量。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
设备本体;以及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本申请的摄像头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使得终端设备的成像品质较高,为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这样有利于大角度光线入射光学成像系统;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这样有利于经过第一透镜的光线平缓进入第二透镜,减小光线偏折角度,减少光能损失;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充分吸收光线,可实现大孔径的进光量,且大角度的光线也得以有效汇聚;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有利于进一步汇聚光线;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均具有光焦度,且光焦度相反,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以及缓解光线经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后产生的像散现象,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可减小光线到达成像面的偏折角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成像面的成像分辨率。由此可知,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对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及面型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光学成像系统具有较强的校正系统像差的能力,成像质量较高;此外,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关系式:0.03<|SD S6/RDY S6|<0.3,这样通过对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与第三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的比值的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鬼影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为司机的安全驾驶提供更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像散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2-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像散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3-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像散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4-1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像散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5-1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2由左到右依次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像散图以及畸变曲线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学成像系统;L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L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L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10-光阑;L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的物侧面;S8-第四透镜的像侧面;L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的物侧面;S10-第五透镜的像侧面;L6-第六透镜;S11-第六透镜的物侧面;S1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L7-第七透镜;S13-第七透镜的物侧面;S14-第七透镜的像侧面;30-红外截止滤光片;31-红外截止滤光片的物侧面;32-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像侧面;50-保护片;51-保护片的物侧面;52-保护片的像侧面;90-成像面;200-摄像头;210-感光元件;300-终端设备;310-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
在相关的技术中,车载行业的摄像头所采用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存在镜头光圈不够大、焦距较小、存在鬼影及对像差的校正能力不足等缺陷,造成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较低,无法为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提供保障。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100,请参见图1-1、图2-1、图3-1、图4-1及图5-1,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由具有光焦度的七片透镜组成,所述七片透镜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的: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SD S6/RDY S6|<0.3;
其中,SD S6为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即SD S6为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Y半孔径;RDY S6为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即RDY S6为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Y半径。
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包括光阑10,所述光阑10可以为孔径光阑10或者视场光阑10,其可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之间,所述光阑10对进入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线起着限制作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阑10还可以设置在其他透镜之间,例如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之间,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术语“光焦度(focal power)”表征光学系统偏折光线的能力,即屈折力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L1可以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所述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所述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将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设置为凸面,有利于大角度光线入射进入第一透镜L1,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更容易汇聚光线,提高成像品质。
可选地,所述第二透镜L2可以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所述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所述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L2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光焦度分配;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有利于经过第一透镜L1的光线平缓进入第二透镜L2,减小光线偏折角度,减少光能损失,保证光学成像系统100内有充分的光线,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三透镜L3可以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所述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所述第三透镜L3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可以设置为凸面,也可以设置为凹面,将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为凸面,有利于光线充分收入光阑10,可实现大孔径的进光量,且大角度的光线也得以有效汇聚,有利于使本光学成像系统100实现大光圈,提高成像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四透镜L4可以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所述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所述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有利于进一步汇聚光线,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五透镜L5可以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所述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所述第五透镜L5具有光焦度,换言之,所述第五透镜L5可以具有正光焦度,也可以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可以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可以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
可选地,所述第六透镜L6可以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所述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所述第六透镜L6具有光焦度,换言之,所述第六透镜L6可以具有正光焦度,也可以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可以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可以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
可选地,所述第五透镜L5及所述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相反。在一些实施例种,所述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第六透镜L6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相反,通过正负光焦度组合,有利于合理分配光焦度;此外,所述第五透镜L5与所述第六透镜L6正负光焦度配合,也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色差,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分辨率,从而提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学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七透镜L7可以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所述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所述第七透镜L7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可以为凸面,也可以为凹面。
当本申请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03<|SD S6/RDY S6|<0.3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最大有效口径,有利于增加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进光量,从而可以减少暗角等现象,且有利于暗光环境拍摄,提高了成像品质;此外,还可以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面型弯曲程度,便于射入大口径的光线平滑折转,即大角度光线得以合理偏折,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鬼影产生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再者,第三透镜L3的面型弯曲合理,可以降低所述第三透镜L3的加工难度,提升镜头的组装良率。当|SD S6/RDYS6|>0.3或|SD S6/RDY S6|<0.03时,将提升鬼影产生的风险,降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无法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路面信息,从而降低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可选地,|SD S6/RDY S6|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04、0.08、0.16、0.20及0.28等。
本申请术语“鬼影”指光学成像系统100中,像点附近有一个或者多个与像点相似的像的存在,这个除了像点之外的其它的像点统称为“鬼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L2与所述第四透镜L4均为非球面透镜,这样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在本申请术语中,“非球面透镜”指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中的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的透镜。
可选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及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具体地,可以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为非球面;还可以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为非球面;还可以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与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及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具体地,可以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为非球面;还可以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为非球面;还可以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L2与所述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透镜,这样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第二透镜L2为非球面透镜时的情况同上所述。
可选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及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具体地,可以为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为非球面;还可以为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为非球面;还可以为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与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透镜L2与所述第四透镜L4均为非球面透镜;或者,所述第二透镜L2与所述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透镜,可以为,所述第二透镜L2为非球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L4或所述第七透镜L7为非球面透镜。球面面型设计有利于透镜的加工成型,但非球面结构的采用能够提高透镜设计的灵活性,并有效地校正球差,改善成像质量,因此,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中设置第二透镜L2和第四透镜L4两枚非球面透镜,其他透镜为球面透镜,或者,设置第二透镜L2和第七透镜L7两枚非球面透镜,其他透镜为球面透镜,这样球面透镜与非球面透镜混合,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0适用于车载镜头时,不仅可以增加成像稳定性,还这样可以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校正像散的能力,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非球面满足以下关系式: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071
其中,Z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该物侧面或像侧面的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的距离,c为非球面的顶点(于光轴处)的曲率,k为圆锥系数,Ai为该物侧面或像侧面第i阶非球面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4<|f2/f|<110;以及
1.1<|f12/f|<2.5;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f12为所述第一透镜L1和所述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4<|f2/f|<110,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1<|f12/f|<2.5,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同时满足条件式4<|f2/f|<110以及1.1<|f12/f|<2.5。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4<|f2/f|<110时,第二透镜L2的屈折力分配合理,便于光线的平缓传递,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差,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当|f2/f|的值大于或等于110时,第二透镜L2的焦距绝对值过大,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焦度分配不均衡,各视场光线偏折角度过大,易产生难以校正的像差,不利于提高成像品质。当|f2/f|的值小于或等于4时,第二透镜L2的焦距绝对值过小,使得第二透镜L2的屈折力贡献过大,导致光线偏折角度过大,易产生难以校正的像差,不利于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品质,同时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与大尺寸感光元件210匹配。
可选地,|f2/f|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10、15、20、80、100及109等。
当光学成像系统满足条件式1.1<|f12/f|<2.5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物侧端有足够的屈光力强度,有利于汇聚大角度光线,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广角化,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解像质量。当|f12/f|的值大于或等于2.5时,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大,屈折力过小,大角度光线无法有效汇聚,影响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广角特性;当|f12/f|的值小于或等于1.1时,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小,屈折力过强,大角度光线的偏折角度过大,各视场易产生像差;此外,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过长,光学成像系统100整体的屈折力不足,导致光线无法有效偏折,难以校正物侧端产生的像差,降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品质。
可选地,|f12/f|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2、1.4、1.8、2.0、2.3及2.4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0.28<|(SD S1/RDY S1)|<0.36;以及
3.1<|f123/f|<32;
其中,SD S1为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有效半口径,RDY S1为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及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28<|(SD S1/RDY S1)|<0.36,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3.1<|f123/f|<32,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同时满足条件式0.28<|(SD S1/RDY S1)|<0.36以及3.1<|f123/f|<32。
当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28<|(SD S1/RDY S1)|<0.36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L1的面型弯曲程度,从而降低第一透镜L1的加工制造难度,提升镜头组装良率;同时,第一透镜L1作为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口径和曲率的合理设计,有利于收集广视角光线并将所收集的广视角光线有效汇聚,从而有效避免鬼影的产生,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SD S1/RDY S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29、0.3、0.32、0.34及0.35等。
当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3.1<|f123/f|<32时,可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L1至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物侧端的屈光力强度足够,便于有效汇聚大角度光线,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广角化,并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品质。当光学成像系统100中|f123/f|的值大于或等于32时,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及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大,屈折力过小,大角度光线无法有效汇聚,影响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广角特性;当光学成像系统100中|f123/f|的值小于或等于3.1时,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及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的绝对值过小,屈折力过强,大角度光线的偏折角度过大,各视场易产生像,降低成像品质。
可选地,|f123/f|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2、4、8、15、25及31.2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50deg/mm<FOV×FNO/f<58deg/mm;以及
34deg/mm<FOV/f<36.5deg/mm;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最大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圈数,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50deg/mm<FOV×FNO/f<58deg/mm,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34deg/mm<FOV/f<36.5deg/mm,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同时满足条件式50deg/mm<FOV×FNO/f<58deg/mm以及34deg/mm<FOV/f<36.5deg/mm。
当本申请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50deg/mm<FOV×FNO/f<58deg/mm时,光学成像系统100可以实现的广视角与大光圈特性,扩大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拍摄视野,且具有较大的通光量,有利于提高该光学成像系统100大视角拍摄的成像品质。当FOV×FNO/f的值小于或等于50deg/mm时,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合理的焦距,难以实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大光圈;当FOV×FNO/f的值大于或等于58deg/mm时,视场角过大,屈折力过强,边缘视场易产生较大的畸变,降低成像质量。
可选地,FOV×FNO/f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1、53、56、57.5及57.9等。
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34deg/mm<FOV/f<36.5deg/mm时,该光学成像系统100不仅具有较大的视场角,且出射光线的偏折角度较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较高。当FOV/f的值大于或等于36.5deg/mm时,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过大,而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焦距过小,屈折力强度不足,难以实现大视角光线的有效偏折,易产生高阶像差,降低成像解析力。当FOV/f的值小于或等于34deg/mm时,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视场角较小,没有很好的大角度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不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广角化。
可选地,FOV/f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4.1、34.5、34.7、35.3、35.6、36.0及36.2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3.1<CT2/|SAG_S4|<5.9;以及
7.1<TTL/CT2<13.5;
其中,CT2为所述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厚度,SAG_S4为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TTL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长。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长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90于光轴上的距离。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3.1<CT2/|SAG_S4|<5.9,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7.1<TTL/CT2<13.5,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同时满足条件式3.1<CT2/|SAG_S4|<5.9以及7.1<TTL/CT2<13.5。
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3.1<CT2/|SAG_S4|<5.9,可以有效避免所述第二透镜L2的厚度过大或者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过于弯曲导致的镜片制造难度大,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当CT2/|SAG_S4|的值大于或等于5.9时,会导致第二透镜L2的厚度过大,不利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当CT2/|SAG_S4|的值小于或等于3.1时,会导致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过于弯曲,厚度过小,加大镜片加工难度,增加镜片的生产成本;同时,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过于弯曲,易产生边缘视场像差,不利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质的提升。
可选地,CT2/|SAG_S4|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2、3.5、3.8、4.3、4.7、5.6及5.8等。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7.1<TTL/CT2<13.5时,可以合理的分配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厚度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总长的关系,一方面可有效减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长度,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轻薄化与小型化;另一方面,光学成像系统100具有充足的排布空间,且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厚度不至于过大,可减小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组装公差和偏心敏感度,降低偏心的影响,提升光学成像系统100良率。当TTL/CT2的值不满足条件式7.1<TTL/CT2<13.5时,不利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良率的提升。
可选地,TTL/CT2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7.2、7.5、8.6、9.3、10.5、11.6、12.7及13.4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五透镜L5与所述第六透镜L6组成胶合透镜,且满足2.5<|f56/f|<11;以及
2<ΣCT/BFL<3.5;
其中,f56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第五透镜L5及第六透镜L6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BFL为所述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距成像面90于光轴上的距离,即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后焦。
在本申请术语中,“胶合透镜”指由两个单片镜片通过胶合而成,从而提高光学性能的透镜组。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2.5<|f56/f|<11,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2<ΣCT/BFL<3.5,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同时满足条件2.5<|f56/f|<11以及2<ΣCT/BFL<3.5。
当所述第五透镜L5与所述第六透镜L6组成胶合透镜,且满足2.5<|f56/f|<11,同时,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相反(例如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及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或者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及第六透镜L6具有正光焦度)时,有利于第五透镜L5及第六透镜L6相互校正像差,实现消除像差,同时校正光线经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扭转而产生像散现象的目的,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再者,通过胶合透镜的设置,有利于校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色差,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分辨率。
当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2.5<|f56/f|<11时,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胶合结构有利于校正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产生的色差,并分担像侧透镜(即第七透镜L7)的校正负担,平衡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各级像差,有利于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当|f56/f|的值大于或等于11时,会导致所述胶合透镜组的屈折力过小,易产生较大的边缘像差,降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当|f56/f|的值小于或等于2.5时,会导致所述胶合透镜组的屈折力过大,胶合镜组的场曲变大,会导致成像不清晰,降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f56/f|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8、4、5、8、10及10.8等。
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2<ΣCT/BFL<3.5时,通过控制七片透镜在光轴上透镜厚度的总和ΣCT与所述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距成像面90于光轴上的距离BFL的比值,即ΣCT/BFL的值,可有效控制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体型和组装结构,提高了七片透镜与感光元件210的匹配性,便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组装成型,也有利于系统小型化以及组装紧凑。当ΣCT/BFL的值不满足条件式2<ΣCT/BFL<3.5时,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小型化。
可选地,ΣCT/BFL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1、2.3、2.7、2.8、3.2及3.4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1.45<f/EPD<1.65;以及
-1.7<(RS71+RS72)/CT7<47.8;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入瞳直径,RS71为所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S72为所述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CT7为所述第七透镜L7于光轴处的厚度。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45<f/EPD<1.65,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7<(RS71+RS72)/CT7<47.8,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同时满足条1.45<f/EPD<1.65以及-1.7<(RS71+RS72)/CT7<47.8。
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45<f/EPD<1.65时,有利于实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大光圈特性,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0具有充足的通光量,从而广视角收集的光线得以合理利用,进而可以提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品质以及在广角条件下的拍摄效果。
可选地,f/EPD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46、1.48、1.49、1.53、1.57、1.60及1.63等。
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7<(RS71+RS72)/CT7<47.8时,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七透镜L7的形状,降低镜片加工难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有效控制第七透镜L7的面型设计,可降低第七透镜L7的偏心风险,减小光线在感光元件210的入射角度,增加光线与感光元件210的匹配度,在提升镜头良率的同时提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RS71+RS72)/CT7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0、26、30、37、45及47.7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7/f<12.5;以及
0.01<CT7/f7<0.25;
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L7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CT7为所述第七透镜L7于光轴上的厚度。
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2.5<f7/f<12.5,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01<CT7/f7<0.25,或者,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同时满足条2.5<f7/f<12.5以及0.01<CT7/f7<0.25。
当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条件式2.5<f7/f<12.5时,有利于有效控制第七透镜L7的屈折力,减小光线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到达成像面90的入射角,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与大尺寸感光元件210相匹配,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校正像差的能力,从而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当光学成像系统100中f7/f的值大于或等于12.5时,第七透镜L7的焦距过大,屈折力不足,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焦度分配不均衡,不利于实现光线的有效偏折,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与大尺寸的感光元件210相匹配。当光学成像系统100中f7/f的值小于或等于2.5时,第七透镜L7的焦距过小,屈折力过强,各视场光线偏折角度过大,易产生难以校正的像差,不利于提高成像品质。
可选地,f7/f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3.5、4.6、7、9、11及12.4等。
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0.01<CT7/f7<0.25时,第七透镜L7的厚度与屈折力得以有效控制,有利于降低第七透镜L7的加工难度,提升镜头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光学成像系统100中CT7/f7的值小于或等于0.01时,第七透镜L7的屈折力强度不足,表面过于平缓,不利于光线有效偏折,难以校正边缘视场像差,不利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像质的提升;此外,第七透镜L7的厚度过小,镜片加工与组装难度增大,增加镜片的生产成本。当光学成像系统100中CT7/f7的值大于或等于0.25时,第七透镜L7的厚度值过大,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可选地,CT7/f7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08、0.12、0.16、0.21及0.24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还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30,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30设置于所述第七透镜L7及成像面90之间,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30可有效过滤进入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红外波段,有效防止成像失真的现象,提高了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为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提供保障。此外,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30还可用作保护片50,用于保护感光元件210。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保护片50,所述保护片50设置于所述成像面90上,所述保护片50用于保护感光元件210,提高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良率。当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30及保护片50时,所述保护片50设置于红外截止滤光片30与成像面90之间。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参见图1-1及图1-2,其中图1-1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A)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图,图1-2中(B)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图,图1-2中(C)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曲线图。由图1-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截止滤光片30及成像面90。
第一透镜L1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二透镜L2为非球面透镜。
第三透镜L3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
第四透镜L4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
第六透镜L6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第七透镜L7为玻璃材质,具有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非球面透镜。
在本实施例中,|SD S6/RDY S6|=0.059;|f2/f|=6.638;|f12/f|=1.442;|(SDS1/RDY S1)|=0.34;|f123/f|=31.154;FOV×FNO/f=50.93deg/mm;FOV/f=34.89deg/mm;CT2/|SAG_S4|=5.753;TTL/CT2=7.277;|f56/f|=3.637;ΣCT/BFL=2.417;f/EPD=1.459;(RS71+RS72)/CT7=-1.593;f7/f=2.516,CT7/f7=0.212。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1及表2的条件。
具体地,以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4.0131mm、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FOV=140deg、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圈数FNO=1.46为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给出。其中,沿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光轴由物侧向像侧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在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该透镜的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如面序号S1和S2分别对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光阑10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10至后一表面顶点(顶点指表面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上的距离,默认第一透镜L1物侧面S1到最后一枚镜片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O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10设置于后一表面顶点的右侧,若光阑10厚度为正值时,光阑10在后一表面顶点的左侧。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表1中的各个透镜的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46.00nm,且表1中的各个透镜的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均为587.56nm。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21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31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32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表2为第一实施例中两片透镜的非球面系数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14为各表面第4-14阶非球面系数。
请参见图1-2,图1-2中(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656.00nm、588.00nm、546.00nm、486.00nm以及436.00nm下的球差图。在图1-2中(A),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单位为mm,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1-2中(A)可以看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见图1-2,图1-2中(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0nm下的像散曲线图。在图1-2中(B)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单位为mm,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单位为deg。像散曲线图中的T表示成像面90在子午方向的弯曲,S表示成像面90在弧矢方向的弯曲,由图1-2中(B)中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0nm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见图1-2,图1-2中(C)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0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视场角,单位为deg。由图1-2中(C)中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0nm下,该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由图1-1与图1-2可知,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100通过对每一片透镜的光焦度和镜面凹凸情况进行限定,合理分配光焦度,使得本光学成像系统100实现大光圈、广视角,提高了对像差的校正能力,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第二实施例
请参见图2-1及图2-2,其中图2-1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中(A)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曲线图、图2-2中(B)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曲线图以及图2-2中(C)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曲线图。由图2-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截止滤光片30、保护片50及成像面90。
第二实施例中透镜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与第一实施例中透镜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相比,其区别在于: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凹面。
在本实施例中,|SD S6/RDY S6|=0.291;|f2/f|=4.293,|f12/f|=1.143;|(SDS1/RDY S1)|=0.36;|f123/f|=17.793;FOV×FNO/f=51.04deg/mm;FOV/f=34.96deg/mm;CT2/|SAG_S4|=5.842;TTL/CT2=13.047;|f56/f|=2.960;ΣCT/BFL=2.083;f/EPD=1.459;(RS71+RS72)/CT7=0.354;f7/f=2.590,CT7/f7=0.248。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3及表4的条件。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41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51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都为非球面。表4为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14为各表面第4-14阶非球面系数。
关于图2-2中(A)、(B)、(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详细含义请参见第一实施例对应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2-2中(A)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656.27nm、587.56nm、546.07nm、486.13nm及435.83nm下的球差图。由图2-2中(A)可以看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图2-2中(B)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像散曲线图。由图2-2中(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7nm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图2-2中(C)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畸变曲线图。由图2-2中(C)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7nm下,该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由图2-1与图2-2可知,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100通过对每一片透镜的光焦度和镜面凹凸情况进行限定,合理分配光焦度,使得本光学成像系统100实现大光圈、广视角,提高了对像差的校正能力,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第三实施例
请参见图3-1及图3-2,其中图3-1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2中(A)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曲线图、图3-2中(B)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曲线图以及图3-2中(C)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曲线图。由图3-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截止滤光片30及成像面90。
第三实施例中透镜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与第一实施例中透镜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相比,其区别在于: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为凹面。
在本实施例中,|SD S6/RDY S6|=0.058;|f2/f|=19.071,|f12/f|=1.802;|(SDS1/RDY S1)|=0.28,|f123/f|=3.822;FOV×FNO/f=50.637deg/mm;FOV/f=34.68deg/mm;CT2/|SAG_S4|=3.112;TTL/CT2=13.171;|f56/f|=10.958;ΣCT/BFL=2.981;f/EPD=1.459;(RS71+RS72)/CT7=40.609;f7/f=12.37,CT7/f7=0.018。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5及表6的条件。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52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61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62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都为非球面。表6为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14为各表面第4-14阶非球面系数。
关于图3-2中(A)、(B)、(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详细含义请参见第一实施例对应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3-2中(A)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656.27nm、587.56nm、546.07nm、486.13nm及435.83nm下的球差图。由图3-2中(A)可以看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图3-2中(B)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像散曲线图。由图3-2中(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7nm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图3-2中(C)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畸变曲线图。由图3-2中(C)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7nm下,该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由图3-1与图3-2可知,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100通过对每一片透镜的光焦度和镜面凹凸情况进行限定,合理分配光焦度,使得本光学成像系统100实现大光圈及广视角,提高了对像差的校正能力,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第四实施例
请参见图4-1及图4-2,其中图4-1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中(A)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曲线图、图4-2中(B)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曲线图以及图4-2中(C)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曲线图。由图4-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截止滤光片30、保护片50及成像面90。
第四实施例中透镜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与第三实施例中透镜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相比,其区别在于: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为凹面。
在本实施例中,|SD S6/RDY S6|=0.052;|f2/f|=22.675;|f12/f|=1.919;(SDS1/RDY S1)|=0.38;|f123/f|=3.145;FOV×FNO/f=50.948deg/mm;FOV/f=34.90deg/mm;CT2/|SAG_S4|=4.849;TTL/CT2=8.526;|f56/f|=6.755;ΣCT/BFL=3.462;f/EPD=1.459;(RS71+RS72)/CT7=25.916;f7/f=7.64;CT7/f|=0.163。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7及表8的条件。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71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81
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都为非球面透镜。表8为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14为各表面第4-14阶非球面系数。
关于图4-2中(A)、(B)、(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详细含义请参见第一实施例对应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4-2中(A)示出了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656.27nm、587.56nm、546.07nm、486.13nm及435.83nm下的纵向球差曲线图。由图4-2中(A)可以看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图4-2中(B)示出了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像散曲线图。由图4-2中(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7nm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图4-2中(C)示出了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7nm下的畸变曲线图。由图4-2中(C)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7nm下,该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由图4-1与图4-2可知,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100通过对每一片透镜的光焦度和镜面凹凸情况进行限定,合理分配光焦度,使得本光学成像系统100实现大光圈、广视角,提高了对像差的校正能力,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第五实施例
请参见图5-1及图5-2,其中图5-1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中(A)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曲线图、图5-2中(B)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曲线图以及图5-2中(C)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曲线图。由图5-1可知,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光阑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红外截止滤光片30、保护片50及成像面90。
其中,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对应的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的材质及镜面凹凸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SD S6/RDY S6|=0.053;|f2/f|=109.48;|f12/f|=2.214;|(SDS1/RDY S1)|=0.32,|f123/f|=3.353;FOV×FNO/f=57.846deg/mm;FOV/f=36.154deg/mm;CT2/|SAG_S4|=3.890;TTL/CT2=7.374;|f56/f|=2.554;ΣCT/BFL=2.893;f/EPD=1.600;(RS71+RS72)/CT7=5.414;f7/f=2.927;CT7/f7=0.228。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表9及表10的条件。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82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91
Figure BDA0003846006530000192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都为非球面。表10为第五实施例的非球面系数数据。其中,k为各面的圆锥系数,A4-A20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
关于图5-2中(A)、(B)、(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详细含义请参见第一实施例对应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5-2中(A)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650.00nm、582.56nm、546.00nm、486.00nm、435.00nm及420.00nm下的纵向球差曲线图。由图5-2中(A)可以看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图5-2中(B)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0nm下的像散曲线图。由图5-2中(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0nm下,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图5-2中(C)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46.00nm下的畸变曲线图。由图5-2中(C)可以看出,在该波长546.00nm下,该光学成像系统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由图5-1与图5-2可知,本申请的光学成像系统100通过对每一片透镜的光焦度和镜面凹凸情况进行限定,合理分配光焦度,使得本光学成像系统100实现大光圈及广视角,提高了对像差的校正能力,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
请参见图6,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摄像头200,所述摄像头200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0以及感光元件210,所述感光元件210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侧。所述摄像头200具有大光圈、大视角特性且具有较强的校正光学成像系统100的像差的能力,其成像质量较高。
可选地,所述感光元件210面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0的表面且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重合。
本申请的感光元件210可以为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sensor)。
请参见图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300,所述终端设备300包括设备本体310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头200,所述摄像头200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监控、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无人机、手机、平板等。所述终端设备300中的摄像头200光圈足够大、视角足够大,且对系统像差的校正能力较强,成像质量高。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由具有光焦度的七片透镜组成,所述七片透镜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布的: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3<|SD S6/RDY S6|<0.3;
其中,SD S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RDY S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4<|f2/f|<110;以及
1.1<|f12/f|<2.5;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0.28<|(SD S1/RDY S1)|<0.36;以及
3.1<|f123/f|<32;
其中,SD 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RDY S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123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50deg/mm<FOV×FNO/f<58deg/mm;以及
34deg/mm<FOV/f<36.5deg/mm;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最大视场角,FNO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3.1<CT2/|SAG_S4|<5.9;以及
7.1<TTL/CT2<13.5;
其中,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SAG_S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最大有效口径处的矢高,TTL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组成胶合透镜,且满足2.5<|f56/f|<11;以及
2<ΣCT/BFL<3.5;
其中,f56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透镜厚度的总和,BFL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距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中的至少一个:
1.45<f/EPD<1.65;以及
-1.7<(RS71+RS72)/CT7<47.8;
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RS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S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5<f7/f<12.5;以及
0.01<CT7/f7<0.25;
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9.一种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以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以及
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上。
CN202222434756.XU 2022-09-14 2022-09-14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8497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4756.XU CN218497241U (zh) 2022-09-14 2022-09-14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4756.XU CN218497241U (zh) 2022-09-14 2022-09-14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7241U true CN218497241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0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4756.XU Active CN218497241U (zh) 2022-09-14 2022-09-14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7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4695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前视光学镜头、摄像装置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4695A (zh) * 2023-12-20 2024-01-23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前视光学镜头、摄像装置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CN117434695B (zh) * 2023-12-20 2024-03-08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前视光学镜头、摄像装置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25423B (zh)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65205B (zh) 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CN112504474B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815167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965221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4002818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114634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汽车
CN113835201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497241U (zh)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US20220334360A1 (en) Optical lens system and photographing module
CN113156612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87256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88473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079380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终端
CN113866940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40599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442271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75408A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40604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960761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CN113933966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180555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859295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66941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35185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