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2678A -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2678A
CN112952678A CN202110107266.6A CN202110107266A CN112952678A CN 112952678 A CN112952678 A CN 112952678A CN 202110107266 A CN202110107266 A CN 202110107266A CN 112952678 A CN112952678 A CN 112952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outer sleeve
inner sleeve
sleev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72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2678B (zh
Inventor
井嵘
盖景瑞
吕泉城
李玉林
闫志强
杜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r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Guangr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r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filed Critical Guangra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Priority to CN2022102808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6858A/zh
Priority to CN202110107266.6A priority patent/CN1129526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2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2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3Coo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通过上内套和下内套将电缆线包覆,在上内套和下内套外周设置有上外套和下外套,驱动装置可以将上外套和下外套分离,通过上外套上的升降管和上内套上的配合座配合,使得当上外套和下外套分离时,风可以从上外套和下外套之间穿过,带走上内套和下内套的热量,既能够为电缆线降温,又能够通过上内套和下内套保护电缆线,当上外套和下外套靠近时,使得上外套和上内套连接,冷却液可以沿着上外套进入上内套并流出,实现冷却液对上外套和上内套的冷却降温,同时,上外套和下外套合并后,可以减少热空气从上内套和下内套之间经过,进而实现电缆线的较好的散热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缆线是装有绝缘层和保护外皮的导线,是用于输送电力的专用电缆线,电缆线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但导电过程中,电缆线会散发较多的热量,且不同的时间段,电缆线需要散热的程度是不同的,尤其是南方夏季中午,电缆线周围的热量是最高的,通过自然的通风散热很难满足这种时间段的电缆线的散热,而夜晚或者傍晚,天气温度较低,依靠通风散热基本可以满足电缆线的散热,而现有技术中,对电缆线散热的装置较少,更没有根据电缆线的需要散热的程度进行调整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通过内套管保护电缆线,并通过在内套管的外部安装外套管,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进行主动散热、被动散热,以便为电缆线提供更优选的散热方式,以减少因电缆线发热而造成的电力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在电缆线外周设置有上内套和下内套,使得上内套和下内套将电缆线包覆,上内套和下内套固定在下外套上,下外套上端设置有上外套,使得上外套和下外套将上内套和下内套包覆,下外套上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的驱动杆连接上外套,驱动装置带动驱动杆进而带动上外套向靠近或远离下外套方向移动,上内套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通过冷液管连接水泵,第二空腔连接集水箱,上外套靠近上内套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管,一个升降管内的第五空腔连通第一空腔,另一个升降管内的第五空腔连通第二空腔,上内套上端设置有配合座,配合座内设置有内座,内座和配合座之间形成第六空腔,升降管外周与内座内周配合,上内套内部设置有第四空腔,第六空腔通过上内套内开设的连通管道连接第四空腔。
作为优选的,第四空腔为高度方向的梯度,连通管道与第四空腔连通。
作为优选的,与第一空腔配合的连通管道连接第四空腔的最低处,与第二空腔配合的连通管道连接第四空腔的最高处。
作为优选的,上外套和上内套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上内套和电缆线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水泵、驱动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连接控制装置。
作为优选的,配合座为圆柱形,配合座内设置有空腔,空腔中央设置有内座,内座呈圆柱形,内座的中心轴线和配合座的中心轴线重合,内座上端开设有空腔,在内座的中间放置有弹簧,内座的内周具有凸台,凸台上安装密封圈,弹簧的上端安装密封球。
作为优选的,上内套下端开设有第七空腔,第七空腔呈半圆柱形,上内套下端的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上连接板,第二上连接板的下端面安装定位凸起,下内套的上端开设第八空腔,第八空腔呈半圆柱形的空腔,下内套上端的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下连接板,第二下连接板的上端面安装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与第二上连接板的定位凸起相配合,进一步的,定位凸起呈半圆柱形。
作为优选的,上内套上开设有连通第七空腔和第四空腔的槽,槽内插设有导热片,导热片与槽为过盈配合,导热片远离上内套一端抵接在电缆线外周。
作为优选的,第二上连接板和第二下连接板固定在下外套上端。
作为优选的,上外套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上连接板,第一上连接板上端设置有上端板,上端板下周通过支撑柱连接第一上连接板,下外套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下连接板,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一下连接板上,驱动杆为螺纹杆,第一上连接板上设置有螺孔,螺纹杆与螺孔螺接,螺纹杆上端与上端板铰接连接。
作为优选的,第一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光杆,第一上连接板的通孔内设置有直线轴承,光杆穿设在直线轴承内。
一种基于温度自动调整的散热方法,采用上述的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超过控制装置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控制驱动杆,使上外套和下外套相互靠近,水泵将冷却液注入第一空腔,冷却液沿着第一空腔进入第四空腔、第五空腔,并沿着连通管道进入第四空腔,流入第四空腔的冷却液从连通管道进入另一配合座的第五空腔进入升降管的第四空腔并流入第二空腔;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处于正常温度阈值内且第一温度传感器超过控制装置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控制驱动杆,使上外套和下外套相互远离。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上内套和下内套将电缆线包覆,在上内套和下内套外周设置有上外套和下外套,驱动装置可以将上外套和下外套分离,通过上外套上的升降管和上内套上的配合座配合,使得当上外套和下外套分离时,风可以从上外套和下外套之间穿过,带走上内套和下内套的热量,既能够为电缆线降温,又能够通过上内套和下内套保护电缆线,当上外套和下外套靠近时,使得上外套和上内套连接,冷却液可以沿着上外套进入上内套并流出,实现冷却液对上外套和上内套的冷却降温,同时,上外套和下外套合并后,可以减少热空气从上内套和下内套之间经过,进而实现电缆线的较好的散热冷却。
2、本申请通过具有高度梯度的第四空腔,使得当冷却液流入到第四空腔时,冷却液会逐渐填满第四空腔,并逐渐将换热之后的冷却液循环输送出去,散热效果好。
3、本申请通过密封球封住第六空腔,当上外套和下外套相互靠近时,升降管向下将密封球顶出,使得升降管的第五空腔和配合座的第六空腔连通,进而使得冷却液顺利进入第四空腔,为电缆线表面进行散热,当上外套和下外套远离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密封球复位并将第六空腔封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上内套与电缆线配合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上外套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上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下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外套,2、下外套,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第三空腔,6、第一上连接板,7、第一下连接板,8、驱动装置,9、驱动杆,10、支撑柱,11、上端板,12、第一温度传感器,13、支撑块,14、上内套,15、下内套,16、第四空腔,17、第二温度传感器,18、升降管,19、配合座,20、内座,21、密封圈,22、弹簧,23、密封球,24、第五空腔,25、第六空腔,26、连通管道,27、光杆,28、下端板,29、第二上连接板,30、定位凸起,31、第七空腔,32、第二下连接板,33、定位凹槽,34、第八空腔,35、第九空腔,36、第一连接孔,37、第十空腔,38、第二连接孔,39、导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即该装置与电缆线配合,在电缆线的外周上端安装上内套14,在电缆线的外周下端安装下内套15,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配合将电缆线包覆。
具体的,上内套14下端开设有第七空腔31,第七空腔31呈一个半圆柱形的空腔,即第七空腔31的横截面是一个半圆形,在上内套14下端的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上连接板29,第二上连接板29上开设孔洞,第二上连接板29的下端面安装定位凸起30,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起30呈半圆柱形。
下内套15的上端开设第八空腔34,第八空腔34也是一个呈半圆柱形的空腔,即第八空腔34的横截面是一个半圆形,在下内套15上端的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下连接板32,第二下连接板32上同样开设孔洞,并且第二上连接板29上的孔洞与第二下连接板32上的孔洞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二下连接板32的上端面安装定位凹槽33,定位凹槽33与第二上连接板29的定位凸起30相配合。
进一步的,在上内套14的内部开设第四空腔16,第四空腔16呈一个半圆弧型,具有高度方向的梯度,例如第四空腔16的圆心与第七空腔31的圆心重合,使得第四空腔16的弧度沿着第七空腔31布置。
作为优选的,在第七空腔31和第四空腔16之间开设连通的槽,使得槽连通第四空腔16和第七空腔31,在槽内插入导热片39,且导热片39与这个第七空腔31和第四空腔16之间的连通的槽为过盈配合,更具体的,导热片39分布在一个弧形片上,弧形片的弧度与第七空腔31的弧度相同,弧形片与导热片39的材料是一样的,使得导热片39的一端深入到第七空腔31内,另一端深入到第四空腔16内。
当本申请的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固定在电缆线上时,将定位凸起30固定在定位凹槽33,通过螺栓穿过第二上连接板29和第二下连接板32,使得螺栓将第二上连接板29和第二下连接板32固定在一起,电缆线的下端抵接在下内套15的第八空腔34内,使得电缆线与第八空腔34存在线接触,而导热片39与电缆线的上端接触,使得导热片39和第八空腔34将电缆线夹在一起,同样,导热片39也能够避免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在电缆线上转动,增加了电缆线与上内套14接触的摩擦力,即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一旦固定在电缆线上,即使得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不能绕电缆线转动。
在上内套14上固定安装配合座19,配合座19为圆柱形,配合座19下端固定在上内套14上端,配合座19内部开设有一个空腔,空腔的中央放置有内座20,内座20也固定在上内套14的下端,内座20也呈圆柱形,内座20的中心轴线和配合座19的中心轴线重合,内座20上端开设有空腔,在内座20的中间放置一个弹簧22,弹簧22的两侧,即内座20的内周具有凸台,在凸台上安装密封圈21,弹簧22的上端安装密封球23,使得当密封球23上端有力的作用时,密封球23向下挤压弹簧22,弹簧22被压缩,密封球23向下位移,使得密封球23外周抵接在密封圈21上形成密封,且密封球23的外周与内座20内的空腔也具有线密封,当密封球23上端的力消除时,在弹簧22的作用下,弹簧22恢复,密封球23向上运动。
内座20安装在配合座19内部的空腔内,使得内座20和配合座19之间形成第六空腔25,在上内套14内开设连通管道26,使得连通管道26和第六空腔25连通在一起,连通管道26远离第六空腔25的一端与第四空腔16连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上内套14的上端是平面,在上内套14两侧边缘位置各安装一个配合座19和内座20,使得连通管道26与第四空腔16的两端连通,作为其中优选的,在上内套14的一侧安装配合座19和内座20,在上内套14的中间安装配合座19和内座20,使得一组连通管道26连接第四空腔16的任一端头,而另一组连通管道26连接第四空腔16的上端。
本申请在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的外周安装上外套1和下外套2,使得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被上外套1和下外套2包覆,上外套1呈半圆形,上外套1的下端开设有第九空腔35,在第九空腔35内安装升降管18,升降管18内开设有第五空腔24,具体的,升降管18插设在配合座19上端开设的孔内,且升降管18的下端抵接在密封球23上,在上外套1内开设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使得一根升降管18位于第一空腔3的下端,另一根升降管18位于第二空腔4的下端,使得一根升降管18的第五空腔24与上外套1内的第一空腔3连接在一起,另一根升降管18的第五空腔24与上外套1内的第二空腔4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空腔3连接冷液管,而冷液管则连接水泵,水泵的入口端连接冷液箱,第二空腔4连接集水箱。
在上外套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上连接板6,第一上连接板6上开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36,在第一连接孔36的两侧再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36,在第一连接孔36的上端设置有上端板11,上端板11的四周固定安装支撑柱10,使得支撑柱10穿过上端板11后,支撑柱10的末端与第一上连接板6固定在一起,例如,支撑柱10采用螺纹杆,将螺纹杆固定在第一上连接板6上,而螺纹杆又与上端板11固定连接在一起,例如,第一连接孔36可以全部为通孔,或者中间的第一连接孔36为螺孔,而第一连接孔36两侧的第一连接孔36为通孔。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上端板11下端开设轴承孔,在轴承孔内固定安装一个轴承。
在上外套1的下端设置有下外套2,下外套2呈半圆柱形,下外套2上端开设有第十空腔37,在下外套2上端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下连接板7,第一下连接板7与第一上连接板6配合,且在第一下连接板7上开设第二连接孔38,第二连接孔38的位置与第一上连接板6上的第一连接孔36的位置重合,且第二连接孔38的直径比第一连接孔36的直径要大一点,在第一下连接板7的下端安装一个驱动装置8,驱动装置8的驱动杆9穿过第一下连接板7中间位置的第二连接孔38,在第一下连接板7的下端安装下端板28,使得下端板28固定在两侧的第二连接孔38的位置。
在下端板28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光杆27,当上外套1和下外套2配合时,上外套1的第一上连接板6也和下外套2的第一下连接板7配合,第一上连接板6的第一连接孔36也对准第一下连接板7的第二连接孔38,使得下端板28上端的光杆27先穿过第二连接孔38后再穿过第一连接孔3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可以在与光杆27配合的第一连接孔36或第二连接孔38内固定安装直线轴承,使得光杆27的外周与直线轴承的内周抵接。
在中间的第二连接孔38处,即第一下连接板7的下端固定安装驱动装置8,使得驱动装置8的驱动杆9穿过第一下连接板7上中间位置的第二连接孔38,然后再穿过第一上连接板6上的中间位置的第一连接孔36,并使得驱动杆9的上端设置在中间位置的上端板11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本申请的驱动装置8是电动缸或者气缸,驱动杆9为电动缸或者气缸的推杆,当推杆向上运动时,推杆推动上端板11,使得上外套1和下外套2分离。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案,本申请的驱动装置8是电机,驱动杆9是一根螺旋轴,第一上连接板6上与其配合的第一连接孔36则是螺纹孔,电机可以带动螺旋轴转动,使得上外套1和下外套2分离。
作为优选的,下外套2的第十空腔37内安装支撑块13,支撑块13将下内套15支撑,使得下内套15和下外套2上端具有一定的间隔。
作为优选的,在上外套1和上内套14之间固定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一温度传感器12可以安装在上外套1的第九空腔35内,在上内套14和电缆线之间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17可以安装在上内套14的第七空腔31内,并使得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7连接控制系统或者显示系统。
更具体的,第二上连接板29和第二下连接板32固定在下外套2上,例如,在下外套2的第一下连接板7上开设一个凹陷,使得第二上连接板29和第二下连接板32组合后,螺栓的末端穿设在第一下连接板7开设的螺孔内,进而使得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固定在下外套2上。
当电缆线表面温度较高需要散热时,一般这种情况集中在环境温度较高,或者电缆线传输电流较大,此温度由第二温度传感器17检测获得,此时,驱动装置8的驱动杆9带动上端板11向下外套2方向运动,使得第一上连接板6和第一下连接板7靠近,此时,升降管18推动密封球23挤压弹簧22,从而使得第一空腔3、第二空腔4通过升降管18的第四空腔16和配合座19内的第五空腔24连通,进而使得连通管道26与第四空腔16连通在一起,通过水泵将冷却液沿着第一空腔3进入第五空腔24、连通管道26后进入第四空腔16,在第四空腔16内,冷却液被导热片39将温度置换至电缆线外周,从而将电缆线的温度降下来,避免电缆线过热,而第四空腔16内的冷却液还可以沿着连通管道26进而第五空腔24,然后进入第二空腔4内,使得换热之后的冷却液流出,将温度输出。
当电缆线表面温度在正常范围值时,即第二温度传感器17处于正常范围值,但第一温度传感器12不处于范围值内时,驱动装置8的驱动杆9带动上端板11向远离下外套2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上外套1和下外套2分离,上外套1和下外靠之间露处间隔,使得风等可以穿过上外套1和下外套2之间的空间,实现风对电缆线的正常散热。
当遇到风沙天气,可以根据天气预报人为的对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根据电缆线所处的位置,使得上外套1和下外套2合并,进而实现抵御风沙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在上外套1和下外套2上开设贯穿上外套1和下外套2的第三空腔5,以便风穿过上外套1和下外套2,一方面,为电缆线散热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减少上外套1和下外套2的横截面积,使得风能够较好的在左右、前后方向穿过本发明,例如采用较高强度的铝合金网格状结构材料制造上外套1和下外套2。
作为优选的,还可以在上外套1和下外套2的外周开设一些防滑槽便于施工人员把持这些半圆弧状的结构。
实施例2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本申请以实际的架空电缆线为基础,以实施例1中的装置为部件结构,由于架空电缆线在空中布置时,具有一定的弯曲,将实施例1中的装置分段安装在电缆线上,一小段的电缆线可以近似的看做是一段直线或其接近直线,通过输液管将相邻的装置中的第一空腔3连接在一起,有必要的话在输液管外侧包覆保温材料,同理,输液管也将相邻装置的第二空腔4连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线外周设置有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将电缆线包覆;
所述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固定在下外套(2)上,下外套(2)上端设置有上外套(1),使上外套(1)和下外套(2)将上内套(14)和下内套(15)包覆,下外套(2)上设置有驱动装置(8),驱动装置(8)上的驱动杆(9)连接上外套(1),所述驱动装置(8)带动驱动杆(9)进而带动上外套(1)向靠近或远离下外套(2)方向移动;
所述上内套(14)内设置有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第一空腔(3)通过冷液管连接水泵,第二空腔(4)连接集水箱;
所述上外套(1)靠近上内套(14)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管(18),一个升降管(18)内的第五空腔(24)连通第一空腔(3),另一个升降管(18)内的第五空腔(24)连通第二空腔(4),上内套(14)上端设置有配合座(19),配合座(19)内设置有内座(20),内座(20)和配合座(19)之间形成第六空腔(25),升降管(18)外周与内座(20)内周配合;
所述上内套(14)内部设置有第四空腔(16),所述第六空腔(25)通过上内套(14)内开设的连通管道(26)连接第四空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空腔(16)为高度方向的梯度,所述连通管道(26)与第四空腔(16)连通;
作为优选的,与第一空腔(3)配合的连通管道(26)连接第四空腔(16)的最低处,与第二空腔(4)配合的连通管道(26)连接第四空腔(16)的最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套(1)和上内套(14)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上内套(14)和电缆线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7),所述水泵、驱动装置(8)、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7)均连接控制装置;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7)检测的温度超过控制装置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8)控制驱动杆(9),使上外套(1)和下外套(2)相互靠近,水泵将冷却液注入第一空腔(3),并沿着连通管道(26)进入第四空腔(16),并从第二空腔(4)流出;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7)检测的温度处于正常温度阈值内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2)超过控制装置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8)控制驱动杆(9),使上外套(1)和下外套(2)相互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座(19)为圆柱形,配合座(19)内设置有空腔,空腔中央设置有内座(20),内座(20)呈圆柱形,内座(20)的中心轴线和配合座(19)的中心轴线重合;
所述内座(20)上端开设有空腔,在内座(20)的中间放置有弹簧(22),内座(20)的内周具有凸台,凸台上安装密封圈(21),弹簧(22)的上端安装密封球(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套(14)下端开设有第七空腔(31),第七空腔(31)呈半圆柱形,上内套(14)下端的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上连接板(29),第二上连接板(29)的下端面安装定位凸起(30);
所述下内套(15)的上端开设第八空腔(34),第八空腔(34)呈半圆柱形的空腔,下内套(15)上端的侧面对称设置有第二下连接板(32),第二下连接板(32)的上端面安装定位凹槽(33),定位凹槽(33)与第二上连接板(29)的定位凸起(30)相配合;
所述定位凸起(30)呈半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套(14)上开设有连通第七空腔(31)和第四空腔(16)的槽,槽内插设有导热片(39),导热片(39)与槽为过盈配合;
所述导热片(39)远离上内套(14)一端抵接在电缆线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连接板(29)和第二下连接板(32)固定在下外套(2)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套(1)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上连接板(6),第一上连接板(6)上端设置有上端板(11),上端板(11)下周通过支撑柱(10)连接第一上连接板(6);
所述下外套(2)下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下连接板(7),所述驱动装置(8)固定在第一下连接板(7)上,所述驱动杆(9)为螺纹杆,第一上连接板(6)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纹杆与螺孔螺接,所述螺纹杆上端与上端板(11)铰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7)上设置有光杆(27),所述第一上连接板(6)的通孔内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光杆(27)穿设在直线轴承内。
10.一种基于温度自动调整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温控散热保护装置;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7)检测的温度超过控制装置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8)控制驱动杆(9),使上外套(1)和下外套(2)相互靠近,水泵将冷却液注入第一空腔(3),冷却液沿着第一空腔(3)进入第四空腔(16)、第五空腔(24),并沿着连通管道(26)进入第四空腔(16),流入第四空腔(16)的冷却液从连通管道(26)进入另一配合座(19)的第五空腔(24)进入升降管(18)的第四空腔(16)并流入第二空腔(4);
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7)检测的温度处于正常温度阈值内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2)超过控制装置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8)控制驱动杆(9),使上外套(1)和下外套(2)相互远离。
CN202110107266.6A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Active CN1129526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0843.6A CN115036858A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基于温度自动调整的电缆线散热保护方法
CN202110107266.6A CN112952678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7266.6A CN112952678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0843.6A Division CN115036858A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基于温度自动调整的电缆线散热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2678A true CN112952678A (zh) 2021-06-11
CN112952678B CN112952678B (zh) 2022-03-22

Family

ID=762373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0843.6A Withdrawn CN115036858A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基于温度自动调整的电缆线散热保护方法
CN202110107266.6A Active CN112952678B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0843.6A Withdrawn CN115036858A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基于温度自动调整的电缆线散热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0368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7889A (zh) * 2021-12-10 2022-04-05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修用装配式水电槽的预埋结构
CN114523914A (zh) * 2022-03-01 2022-05-24 江苏擎高精密工业部件有限公司 便于安装的汽车高压驱动连接线束盒及其汽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11598A1 (en) * 2010-11-04 2012-05-10 Pawluk Robert R Multi level cable bus system with modular cable trays
CN209119735U (zh) * 2018-12-20 2019-07-16 苏州市亚博冷热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潮耐腐蚀的屏蔽电缆线管
CN209448359U (zh) * 2019-02-26 2019-09-27 长沙瑞风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缆保护套
CN209516526U (zh) * 2019-04-24 2019-10-18 长沙瑞风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稳定型电缆线保护套
CN211265088U (zh) * 2020-03-16 2020-08-14 中建环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自降温电缆和电缆自降温系统
CN211265087U (zh) * 2020-03-16 2020-08-14 中建环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电缆降温装置和降温系统
CN211929133U (zh) * 2020-03-30 2020-11-13 苏州永鼎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11598A1 (en) * 2010-11-04 2012-05-10 Pawluk Robert R Multi level cable bus system with modular cable trays
CN209119735U (zh) * 2018-12-20 2019-07-16 苏州市亚博冷热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潮耐腐蚀的屏蔽电缆线管
CN209448359U (zh) * 2019-02-26 2019-09-27 长沙瑞风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缆保护套
CN209516526U (zh) * 2019-04-24 2019-10-18 长沙瑞风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稳定型电缆线保护套
CN211265088U (zh) * 2020-03-16 2020-08-14 中建环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自降温电缆和电缆自降温系统
CN211265087U (zh) * 2020-03-16 2020-08-14 中建环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电缆降温装置和降温系统
CN211929133U (zh) * 2020-03-30 2020-11-13 苏州永鼎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冷却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7889A (zh) * 2021-12-10 2022-04-05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修用装配式水电槽的预埋结构
CN114523914A (zh) * 2022-03-01 2022-05-24 江苏擎高精密工业部件有限公司 便于安装的汽车高压驱动连接线束盒及其汽车
CN114523914B (zh) * 2022-03-01 2022-12-16 江苏擎高精密工业部件有限公司 便于安装的汽车高压驱动连接线束盒及其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6858A (zh) 2022-09-09
CN112952678B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52678B (zh) 一种电缆线温控加固装置
CN106785185A (zh) 一种液冷和加热一体化动力锂电池pack
CN105811043A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3071218U (zh) 一种新型的车用锂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06098613U (zh) 一种液冷和加热一体化动力锂电池pack
CN206040903U (zh) 电动汽车柱形电池组水冷套
CN106714347A (zh) 一种ptc水暖加热器
CN202749364U (zh) 环形热管型材超导散热器
CN207690951U (zh) 一种实现主动散热并达到ip67的锂电池系统
CN210224825U (zh) 一种采用软管缠绕的电缆水循环强制冷却系统
CN210017175U (zh) 一种应用于保温棚的温度调节系统
CN208256657U (zh) 一种晶闸管压装结构
CN212775946U (zh) 一种抗冻型输气管道支撑架
CN205212373U (zh) 一种防水母线槽
CN211790342U (zh) 一种自动降温的配电柜
CN209964481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包括该电器盒散热结构的电器产品
CN208507738U (zh) 一种具有热管装置的电池包
CN220527014U (zh) 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及热管理系统
CN205406680U (zh) 动力锂电池模块
CN219487210U (zh) 一种液冷直流充电枪用微型液冷机
CN216343159U (zh) 一种多轴自动定位的电液折弯机油缸
CN220874189U (zh)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防腐型母线槽
CN201561594U (zh) 一种吸热散热铝型材
CN220862695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4111133U (zh) 一种弧形隔框加热板及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