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2347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2347B
CN112952347B CN202110126295.7A CN202110126295A CN112952347B CN 112952347 B CN112952347 B CN 112952347B CN 202110126295 A CN202110126295 A CN 202110126295A CN 112952347 B CN112952347 B CN 112952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hell
rotating shaft
metal
antenna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62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2347A (zh
Inventor
沈小准
莫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629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2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2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2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具有第一金属壳体;转动组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转动组件为导体,且至少部分转动组件位于第一金属壳体外部;设置在第一金属壳体内的天线电路,天线电路与第一金属壳体以及所述转动组件电连接,以所述第一金属壳体或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其他金属部件为天线地,以所述转动组件为天线辐射体。本申请技术方案复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转动组件作为天线辐射体,转动组件位于第一金属壳体外部,不受其电磁屏蔽的影响,避免了在第一金属壳体上设置开窗等设计导致的设计难度以及成本增加以及质感下降的问题,无需在转轴盖位置增加额外的空间。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用转动组件为天线辐射体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电子设备实现通信功能的主要部件是天线装置,天线装置主要包括天线电路和天线辐射体。现有的电子设备中,天线辐射体一般是设置在电路主板上的金属线,该设计方案由于电磁屏蔽问题,不能与全金属壳体兼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金属壳体;
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为导体,且至少部分所述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外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天线电路,所述天线电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以及所述转动组件电连接,以所述第一金属壳体或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其他金属部件为天线地,以所述转动组件为天线辐射体。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支架,所述第一转轴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绝缘;
转轴体,所述转轴体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支架上;
铰接部件,所述铰接部件与所述转轴体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所述铰接部件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作为所述天线辐射体。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电路包括:
馈入电路,所述馈入电路具有接地端和馈电端,所述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电连接,所述馈电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电连接;
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匹配电路包括:并联或串联的电容以及电感。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馈入电路为馈入连接线,所述馈入连接线包括所述馈电端以及所述接地端。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馈入连接线为射频同轴电缆,所述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线芯,包围所述线芯的第一绝缘层,包围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屏蔽层以及包围所述屏蔽层的绝缘外壳;
其中,所述射频同轴电缆的一端露出所述线芯以及所述屏蔽层,露出的所述线芯为所述馈电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电连接,露出所述屏蔽层为所述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金属支架电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表面具有绝缘层,所述第一转轴支架固定在所述绝缘层上;
或,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表面具有绝缘支撑部件,所述第一转轴支架固定在所述绝缘支撑部件上;
或,所述铰接部件包括多个拼接的金属元件,以形成不同长度的电流路径。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金属壳体,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内表面固定有第二转轴支架,所述第二转轴支架与所述铰接部件固定。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转轴支架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电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输入组件;
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显示组件。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金属壳体;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为导体,且至少部分所述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外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天线电路,所述天线电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以及所述转动组件电连接,以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为天线地,以所述转动组件为天线辐射体。可见,本申请技术方案复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转动组件作为天线辐射体,转动组件位于第一金属壳体外部,不受其电磁屏蔽的影响,避免了在第一金属壳体上设置开窗等设计导致的设计难度以及成本增加以及质感下降的问题,降低了设计难度和制作成本,无需在转轴盖位置增加额外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一种常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常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馈电(信号输入)和阻抗匹配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常规设计中,一般是将在电路主板上设置金属走线作为辐射体,该设计方式无法采用包围电路主板的金属壳体,以避免对天线辐射体造成电磁屏蔽,如果采用金属壳体,需要在金属壳体对应天线的区域设置开窗或是开缝,实现信号辐射,否则天线完全被金属壳体包围,因为电磁屏蔽而无法辐射信号。
为了在采用金属壳体的同时,避免金属壳体对天线辐射体造成电磁屏蔽,可以将天线设置在金属壳体的外部,这样无需在金属壳体上设置天线开窗,而且还节省电子设备中系统空间,便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以及集成更多的其他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常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设计原理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键盘本体13和显示本体14。该两个本体通过转轴15转动连接。该方式是利用电子设备两个本体之间的转轴空间11来隐藏天线辐射体12,实现转轴15和天线组件的共用空间设计。
如图2所示,图2为另一种常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图2所述方式中与图1所示方式不同在于,天线辐射体12的结构不同。
图1和图2所示方式中,在实现全金属壳体设计的同时,可以节省系统内部部件,降低系统内布局难度,避免了在金属壳体上设置开窗或是开缝,降低了设计难度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无需由于金属壳体开窗或是开缝导致的需要特殊工艺对开窗或是开缝区域的美观设计,用于达到和无开窗和开缝区域相同的外观颜色和质感。但是,该实现方式需要在转轴15的端部额外增加转轴盖,形成一个转轴空间11,在转轴空间11中需要集成天线辐射体12,导致转轴盖的长度增加,影响产品在此处的比例设计,由于转轴采用单边固定的方式,并固定转轴盖到转轴上,如果转轴盖长度增加,对组装精度要求会变高,否则固定处的组装位置偏差,在转轴盖长度末端的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偏移,故该方式对产品误差角度设计要求更加严格,以避免转轴盖和壳体之间缝隙沿长度方向的张开。所以转轴盖的长度成为产品外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虽然通过改善天线辐射体12的设计总长度,使得其长度减少约10mm,同时优化转轴15的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轴盖的长度,但是这些方案已经接近对转轴盖长度的压缩极限,无法进一步降低其长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复用两本体之间的转动组件作为天线辐射体,无需制备金属线作为辐射体,完全共用转动组件来实现天线设计,不需要独立存在的天线辐射体,实现比内置天线设计更高级的隐藏式天线设计,不会增加转轴盖的长度,同时由于转动组件位于第一金属壳体的外部,还避免了第一金属壳体对天线辐射体的电磁屏蔽。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原理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所述第一本体21具有第一金属壳体211;
转动组件23,所述第一本体21和所述第二本体22通过所述转动组件2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23为导体,且至少部分所述转动组件23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外部;所述金属组件23为金属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内的天线电路24,所述天线电路24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以及所述转动组件23电连接,以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或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内的其他金属部件为天线地,以所述转动组件23为天线辐射体。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包括扣合的第一子金属壳体以及第二子金属壳体,二者扣合形成容纳空间。转动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的外部。第一本体21可以为输入组件,电子设备的电池组件以及主板电路等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的容纳空间内,第二本体22可以为显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复用两本体之间的转动组件23作为天线辐射体,无需制备金属线作为辐射体,转动组件23端部仅需要预留常规的安装间隙,以便于部件之间的安装即可,不会增加转动组件23的长度,同时由于转动组件位于第一金属壳体的外部,还避免了第一金属壳体对天线辐射体的电磁屏蔽,避免了在第一金属壳体211上设置开窗等设计导致的设计难度以及成本增加以及质感下降的问题,无需在转轴盖位置增加额外的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的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转动组件23包括:第一转轴支架31,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内,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绝缘;转轴体32,所述转轴体32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上;铰接部件33,所述铰接部件33与所述转轴体32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本体22固定;所述铰接部件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作为所述天线辐射体。第一转轴支架31作为天线辐射体的一部分,通过匹配电路的阻抗调节实现工作频段上的阻抗匹配。
在第一金属壳体211内设置有绝缘隔离层,以使得转动组件23和第一金属壳体211绝缘,以增加天线匹配连接,使得转动组件23和第一金属壳体之间绝缘连接,符合天线设计的需求。为了保证第一转轴支架31的机械强度以及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的固定稳定性,设置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为金属部件。在图4所示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内表面具有绝缘支撑部件34,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固定在所述绝缘支撑部件34上,以实现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的绝缘。其他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内表面具有绝缘层,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固定在所述绝缘层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本体22具有第二金属壳体221,所述第二金属壳体221的内表面固定有第二转轴支架35,所述第二转轴支架35与所述铰接部件33固定。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均具有金属壳体,使得电子设备外壳为全金属壳体,具有较好机械强度以及电磁屏蔽性能,能够防止外部电磁信号对金属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干扰。以电子设备为笔记本为例,第一本体21为键盘本体,具有扣合的第一子金属壳体以及第二子金属壳体(或称为C壳和D壳),形成金属封闭的环境,内部具有主板电路和电池组件等功能部件。
为了保证第二转轴支架35的机械强度以及与第二金属壳体221的固定稳定性,设置第二转轴支架35为金属部件。可以设置所述第二转轴支架35和第二金属壳体221之间直接接触,使得所述第二转轴支架35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221电连接,从而使得转轴本体32能够通过铰接部件33和第二转轴支架35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221形成电连接,从而能够复用第二金属壳体221作为扩展的辐射体。
所述转轴体32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内部,所述铰接部件33位于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之间,露出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以便于规避金属壳体的电磁屏蔽。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电路24包括:馈入电路,所述馈入电路具有接地端和馈电端,所述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电连接,所述馈电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电连接;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
图3中所述天线24的实现方式可以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馈电(信号输入)和阻抗匹配电路结构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述天线电路24包括:匹配电路41,所述匹配电路41电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支架211与所述第一金属壳31;馈入电路42,所述馈入电路42具有接地端421和馈电端422,所述接地端421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电连接,所述馈电端422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电连接。所述馈电端422可以设置在第一转轴支架31上的某一点,铰接部件33和转轴本体32的转动不影响馈电端422的连接可靠性。可以设置所述馈电端422连接在第一转轴支架31靠近铰接部件33的位置,减少信号传输路径上耦合到第一金属壳体211的能量损耗。
所述馈入电路24可以为馈入连接线,所述馈入连接线包括所述馈电端以及所述接地端。
具体的,所述天线电路24包括射频同轴电缆36,馈电端422为线芯,其在第一转轴支架31和铰接部件33上连接点的位置由天线特性决定,连接点不同,可以调整天线的特性阻抗变化。其他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可传导射频微波信号的传导方式或媒介,所述馈入电路24的实现方式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射频同轴电缆36,其他类型的射频信号传输线也可以。
所述射频同轴电缆36包括:线芯、包围线芯的绝缘层、包围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屏蔽层以及包围所述屏蔽层的绝缘外壳。所述屏蔽层为金属线编制形成的编制屏蔽层。所述射频同轴电缆36的一端露出所述芯线以及所述屏蔽层,露出的所述芯线作为所述馈电端422和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电连接,露出的所述屏蔽层作为所述接地端421,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电连接,所述射频同轴电缆36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主板中控制电路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匹配电路41包括:并联的电容C以及电感L;其中,所述电容C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连接;所述电感L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1连接。所述匹配电路41用于调节频率,还用于调节天线系统阻抗与作为馈入线的射频同轴电缆36的阻抗匹配程度。
在图5所示方式中,示出了并联阻抗匹配电路,匹配元件(电容C以及电感L)连接辐射体到天线地。其他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所述匹配电路41包括串联的电容C以及电感L,连接在第一转轴支架31与铰接部件3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电容C以及电感L等部件,不限制匹配电路41的器件类型和连接方式,根据天线设计时阻抗匹配的实际需求还确定。匹配电路41中匹配元件串联或并联类型、器件参数以及连接位置等由由天线设计参数决定,跟馈入电路42的位置,以及第一转轴支架31、铰接部件33和转轴本体32的形状和尺寸等这些决定天线特性阻抗的参数相关。
通过射频同轴电缆36馈入后,转轴组件23外漏的铰接部件33作为最主要的辐射体,由于其本身如下图6所示的结构,能够形成多种电流路径,实现宽频谐振特性,通过设计的匹配电路41可以在常用的WLAN频段上激励处所需要的多频模态,覆盖多频WLAN工作带宽,并且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馈电端422需要靠近外露的铰接部件33,其与匹配电路41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满足传输能量损耗最小条件,且满足所需工作频段的阻抗匹配最佳。
匹配电路41设计需要考虑第一转轴支架31的尺寸和形状,第一转轴支架31在高频状态下的分布参数,会影响到阻抗匹配的特性。另外,需要控制第一转轴支架31到金属壳体的距离,第一转轴支架31与金属壳体的距离等效容抗会带来能量的损耗,也同样会参与阻抗匹配的特性计算。故匹配电路41的设计不仅需要根据转轴组件23实际结构和环境选择,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位置以及阻抗匹配电路类型。
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铰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铰接部件33包括多个拼接的金属元件331,以形成不同长度的电流路径。通过布局各个金属元件331的尺寸以及布局方式,不仅可以使得铰接部件33实现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的转动连接,还可以利用各个金属元件331交界面之间的边界长度,形成不同的电流路径。
所述铰接部件33的尺寸和结构的不同设计,可以实现高频信号的多种电流流通路径,通过控制所述铰接部件33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各个金属元件331结构,能够控制所构成的电流路径不同。故结合上述匹配电路41,可以实现宽频的谐振带宽,满足对不同频率信号进行辐射的需求。对铰接部件33的结构和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增加特定电长度和分支路径,则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应频率的天线设计,提高天性性能。另外,由于复用所述铰接部件33作为辐射体,转轴盖可以采用金属材质,金属的转轴该也可以用于激励电流,参与信号辐射,成为天线的一部分,相对于塑料或是其他材质转轴盖,可以进一步该区域的金属质感,其他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质的转轴盖。
故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采用全金属材质的转轴组件23,而且两个本体也可以采用全金属壳体,转轴组件23和两个本体的材质和工艺选择不在受传统天线结构以及布局方式的限制,实现高质感的外观设计,无需在金属壳体上再设置金天线开窗或是开缝等高成本设计。而且天线的使用不受电子设备中两本体的相对角度的影响,保证了电子设备在各种姿态应用模式下均具有良好的天线辐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2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21内的输入组件,所述输入组件可以为键盘;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可以为OLED显示屏或是LCD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能够基于转动组件23进行360°转动或是其他角度转动,在第一本体21和第二本体22具有不同的夹角,具有不同的使用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将射频信号连接到转动组件23上,不受壳体的金属材料以及制作工艺限制,能够在各种使用模式下都具有良好的无线性能。利用转动组件23端部连接的铰接部件33的短株结构实现不同电流路径的设置,激励出射宽带谐振信号,实现对WLAN通信频段的覆盖。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21与所述第二本体22之间设置有两个转动组件23,两个转动组件23对称设计,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天线辐射体,可以利用两个转轴实现隐藏式双天线设计,且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利用两个本体之间的转动组件23作为天线的辐射体,无需单独设置金属走线(天线走线)作为天线辐射体,节省了系统空间,改善了产品性性能。相对于图1和图2中需要利用转轴端部空间布局天线走线的方案,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匹配的铰接部件33和转轴体32,解决了图1和图2所示方案中需要特定转动空间的问题,无需额外附加的空间。所述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具有良好的性能,电子设备在两本体处于不同角度的各种应用模式下,均能具有较好的辐射性能,不受金属壳体的影响,转轴体33端部的转轴盖也可以采用金属壳体,无需预留布局空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金属壳体;
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为导体,且至少部分所述转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外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天线电路,所述天线电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以及所述转动组件电连接,以所述第一金属壳体或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其他金属部件为天线地,以所述转动组件为天线辐射体;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支架,所述第一转轴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绝缘;
转轴体,所述转轴体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支架上;
铰接部件,所述铰接部件与所述转轴体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所述铰接部件露出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作为所述天线辐射体;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包括扣合的第一子金属壳体以及第二子金属壳体;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金属壳体,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内表面固定有第二转轴支架,所述第二转轴支架与所述铰接部件固定,且所述第二转轴支架和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天线电路包括:
馈入电路,所述馈入电路具有接地端和馈电端,所述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电连接,所述馈电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电连接;
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电连接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匹配电路包括:并联或串联的电容以及电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馈入电路为馈入连接线,所述馈入连接线包括所述馈电端以及所述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馈入连接线为射频同轴电缆,所述射频同轴电缆包括:线芯,包围所述线芯的第一绝缘层,包围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屏蔽层以及包围所述屏蔽层的绝缘外壳;
其中,所述射频同轴电缆的一端露出所述线芯以及所述屏蔽层,露出的所述线芯为所述馈电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支架电连接,露出所述屏蔽层为所述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表面具有绝缘层,所述第一转轴支架固定在所述绝缘层上;
或,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表面具有绝缘支撑部件,所述第一转轴支架固定在所述绝缘支撑部件上;
或,所述铰接部件包括多个拼接的金属元件,以形成不同长度的电流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内的输入组件;
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显示组件。
CN202110126295.7A 2021-01-29 2021-01-2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952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6295.7A CN112952347B (zh) 2021-01-29 2021-01-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6295.7A CN112952347B (zh) 2021-01-29 2021-01-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2347A CN112952347A (zh) 2021-06-11
CN112952347B true CN112952347B (zh) 2023-11-21

Family

ID=76239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6295.7A Active CN112952347B (zh) 2021-01-29 2021-01-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2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5970B (zh) * 2021-12-27 2022-06-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阻抗调谐的转轴连接装置和可开合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666A (zh) * 2012-03-16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3682621A (zh) * 2013-12-30 2014-03-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带有旋转结构的电子产品的天线结构
CN203932317U (zh) * 2014-05-23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3932299U (zh) * 2014-05-23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4332B (zh) * 2018-05-14 2020-02-0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變形行動裝置
KR102478310B1 (ko) * 2018-12-05 2022-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전성 패턴이 형성된 힌지 하우징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666A (zh) * 2012-03-16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及具有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3682621A (zh) * 2013-12-30 2014-03-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带有旋转结构的电子产品的天线结构
CN203932317U (zh) * 2014-05-23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3932299U (zh) * 2014-05-23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2347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30358B2 (ja) 平板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5516681B2 (ja) マルチモード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同アンテナを用いた携帯無線端末
US6670925B2 (en) Inverted F-type antenna apparatus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inverted F-type antenna apparatus
JP4481716B2 (ja) 通信装置
TWI523309B (zh) 軸承天線及具有軸承天線之摺疊式電子裝置
JP3580654B2 (ja) 共用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無線機
JP2012085215A (ja) アンテナ装置、電子機器
JP548217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KR100648834B1 (ko) 루프 급전단자를 가지는 소형 모노폴 안테나
WO2008063269A1 (en) Broadband antenna with coupled feed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JP3656610B2 (ja) 板状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TWI730890B (zh) 天線結構
WO2012041213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090149231A1 (en) Radio apparatus and built-in antenna device
CN112952347B (zh) 电子设备
JP5521580B2 (ja) 携帯無線端末
JP3855893B2 (ja) 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JP3552693B2 (ja) 平板多重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0745304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807568B (zh) 天線結構與電子裝置
JP4894740B2 (ja) 携帯無線機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062272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13093359U (zh) 一种柔性传输线与天线一体化组件
US20020140613A1 (en) Inverted-f dipole antenna
CN217468786U (zh) 超低频薄型全向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