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1957B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31957B CN112931957B CN201911256219.7A CN201911256219A CN112931957B CN 112931957 B CN112931957 B CN 112931957B CN 201911256219 A CN201911256219 A CN 201911256219A CN 112931957 B CN112931957 B CN 1129319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sceptor
- aerosol
- protective layer
- generating device
- meta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2—Cartridges or containers for inhalable precurso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05—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using a suscept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85—Maintenance, e.g. clea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及气雾生成装置;其中,感受器包括:金属本体,可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产生热量;形成于金属本体上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具有用于形成荷叶效应的表面微纳结构,以减少来自于可抽吸材料的有机物在感受器表面的粘附或沉积。本发明的以上感受器,具有可形成荷叶效应的表面微纳结构,一方面烟渣、灰尘等固体物质较难突破微纳结构而直接浸润到保护层感受器的表面,另一方面气溶胶冷凝油、水汽等的最小直径大于微纳结构而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体而易于滚落,进而可以防止在使用中来自可抽吸材料加热的烟渣、冷凝油等有机物在表面的粘附或沉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磁感应式加热不燃烧烟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作为一个示例,采用具有适当的磁导率性能的感应式的加热器在交变磁场的诱导下发热,进而加热烟草制品进而释放化合物形成供吸食的气溶胶。已知的感应式的加热器通常采用不锈铁、铁镍合金等含有铁、镍等磁导性能适合的材质制备,具有比较活泼的表面性质,在使用中较易粘附烟草制品的碎渣、气溶胶冷凝生成的有机物。在优选的实施中,通常采用在表面涂覆玻璃釉、无机陶瓷的防烟垢、防腐蚀的保护涂层。已知的保护涂层强度和防烟垢、烟制品碎渣、冷凝物的粘附效果上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感应式加热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基于以上,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气溶胶,所述感受器包括:
金属本体,可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产生热量;
形成于所述金属本体上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具有用于形成荷叶效应的表面微纳结构,以减少来自于可抽吸材料的有机物在所述感受器表面的粘附或沉积。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介于5~35μm。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保护层包括陶瓷材料与有机聚合物材料。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陶瓷材料包括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有机聚合物材料包括聚有机硅氧烷。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保护层中聚有机硅氧烷的重量百分比小于5%。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包括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或乙基硅油中的至少一种。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保护层按照GB/T6739-2006标准测试的热态铅笔硬度为6~8H。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保护层表面对水的接触角大于120度。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保护层与金属本体的附着力等级达到1级。
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保护层具有大于320℃的热分解温度。
本发明进一步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气溶胶,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所述可抽吸材料的至少一部分;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交变磁场;
加热器,被配置为被所述交变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对接收在所述腔室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器包括以上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
本发明的以上感受器,表面具有可形成荷叶效应的表面微纳结构,一方面烟渣、灰尘等固体物质较难突破微纳结构而直接浸润到保护层感受器的表面,另一方面气溶胶冷凝油、水汽等的最小直径大于微纳结构而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体而易于滚落,进而可以防止使用中来自可抽吸材料加热的烟渣、冷凝油等有机物在表面的粘附或沉积。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管状感受器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感受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中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粉料的微观形貌图;
图5是制备的纳米陶瓷和聚硅氧烷的保护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图;
图6是制备的纳米陶瓷和聚硅氧烷的保护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图;
图7是图6中制备的保护层选取其中一点的能谱分析图;
图8是图6的保护层的感受器表面水的接触角的测试图;
图9是一实施例中二氧化钛和氧化铝粉末原料的微观形貌图;
图10是一实施例中二氧化钛和氧化铝涂层的微观形貌图;
图11是在图10的涂层表面进一步形成的PTFE涂层的微观形貌图;
图12是制备的聚四氟乙烯/Al3O2-TiO2保护层的截面微观形貌图;
图13是具有图12的保护层的水的接触角的测试图;
图14是制备的水性纳米TiO2/PTFE氟碳保护层的微观形貌图;
图15是制备的SiO2-Al3O2/PTFE保护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图;
图16是制备的SiO2-Al3O2/PTFE保护层的截面微观形貌图;
图17是图16的保护层的水的接触角的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感应式加热的气雾生成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构造参见图1所示,包括:
腔室,可抽吸材料A例如烟支可移除地接收在腔室内;
作为磁场发生器的电感线圈L,用于在交变电流下产生交变磁场;
感受器30,至少一部分在腔室内延伸,并被配置为与电感线圈L感应耦合,在被交变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对可抽吸材料A进行加热,使可抽吸材料A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形成供抽吸的气溶胶;
电芯10,为可充电的直流电芯,可以提供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
电路20,通过电连接到可充电的电芯10,并将电芯10输出的直流,转变成具有适合频率的交流再供应到电感线圈L。
根据产品使用中的设置,感受器30呈插入可抽吸材料A内部进行加热的片状或销钉形状;优选实施中,具有大约15毫米的长度,大约6毫米的宽度和大约1毫米的厚度。
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感受器30a还可以被构造成圆筒状的形状;在使用时其内部空间用于接收可抽吸材料A,并通过对可抽吸材料A的外周加热的方式,生成供吸食的气溶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中,感受器30的构造可以参见图3所示,包括:
金属本体31,用于在变化的磁场穿透下发热,进而加热可抽吸材料;在优选的实施中,金属本体31采用不锈铁、镍钢、坡莫合金等包括铁或镍等磁导性能优良的合金材料;
保护层32,形成于金属本体31的表面,并比金属本体31更光滑。
在实施中,保护层32是具有表面微纳结构的保护层32。表面微纳结构的材料,在显微镜下是表面具有大量顶端呈略微凹陷的乳突,凹陷部分充满空气进而即可在保护层表面形成纳米级厚的空气层;因而一方面烟渣、灰尘等固体物质较难突破空气层直接浸润到保护层32的表面,另一方面气溶胶冷凝油、水汽等液体粘附在保护层32表面时由于最小直径(约1毫米)大于微纳结构而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体而从感受器30上滚落,即“荷叶效应”。
在保护层32的表面,烟渣、气溶胶冷凝油、水汽等有机污染物会自动聚集在一起,而不会粘结在涂层表面。在可抽吸材料A例如烟支抽完后拔出的过程中,烟渣、气溶胶冷凝油、水汽等会随着烟支一起被拔出来,而不会在感受器30部件上形成顽固的粘附或沉积。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通过具有表面微纳结构的保护层32的水的静态接触角大于120度,可以使得气溶胶冷凝油、水汽等液体极易在表面滚动进而提升防粘附的效果。
实施中,保护层32采用的可具有以上微纳结构的材质,比如是含有氟聚合物的复合材料,比如采用水性聚氨酯(WPU)中加入疏水性较强的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后喷涂固化制备成的WPU/PTFE合金树脂;又比如由纳米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通过1,6-己二胺辅助液相法配位化学原理在液相中合成的无机微纳结构材料。
为了使保护层具有更高的硬度以及自身热稳定性,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保护层32采用由纳米陶瓷成分与有机聚合物制备的纳米陶瓷复合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比如采用,具有高硬度的表面微纳结构的材料比如以纳米TiO2和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水性氟碳树脂制备的水性纳米TiO2/PTFE氟碳复合材料、或是聚四氟乙烯/Al3O2复合材料、或者是聚四氟乙烯/Al3O2-TiO2复合材料。
在优选的实施中,采用以无机纳米陶瓷如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氮化铝、氮化锆等的粉末,与有机聚硅氧烷如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等混合制备的复合纳米陶瓷复合材料。通过采用有机聚硅氧烷作为助剂在纳米无机陶瓷固化的化学变化中,通过Si-C键结合并通过C-C键进行链接,有一部分碳链嵌入内部、而含硅元素的另一端露在表面形成疏水表面;因而在形成表面微纳结构的同时,还能改变表面的疏水性。
在更加优选的实施中,为了保证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控制有机聚硅氧烷占保护层32中重量比低于5%。
以上的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保护层32的厚度介于25~35μm;并且保护层32的GB/T6739-2006热态铅笔硬度为6~8H,其中热态铅笔硬度测试中热态温度为GB标准300度。
进一步为了便于对采用以上具有表面微纳结构的感受器30的在强度、防粘附、耐受性能的进步性进行验证,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制备的感受器30进行示例和结果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以纳米SiO2-Al3O2-TiO2的复合粉末(重量比2:1:1)与二甲基硅油制备的具有表面微纳结构的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片状感受器30为例进行描述。
S10,材料前处理,具体:
S11,获取J85标准的坡莫合金材质的金属本体31,并将表面清洗干燥;
S12,将金属本体31用80目棕刚玉打砂,基于提升聚四氟乙烯/Al3O2-TiO2复合材料与金属本体31结合强度的特殊要求,可按照最终金属本体31表面粗糙度3~5微米进行打砂。
S20,保护层32的制备:
S21,以通过高能球磨机将SiO2-Al3O2-TiO2的复合粉末原料进行球磨至颗粒的粒径为40~80nm的平均粒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高能球磨获得的陶瓷粉料的微观形貌图参见图4所示,粉末颗粒的粒径平均大约50~60nm;
S22,将50ml去离子水和乙醇(1:1)的混合溶剂,快速搅拌下加入1.5g分散剂聚丙烯酸钠、1.2g粘结剂聚乙烯醇、0.3g杀菌剂T-128、0.3g固化剂(己二酸二酰肼)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S21获得的15g纳米SiO2-Al3O2-TiO2粉末原料和0.7g二甲基硅油至均匀分散,制成浆料;
S23,将步骤S22制备的浆料于步骤S12表面处理的金属本体31表面上进行喷涂,喷涂工艺采用等离子喷涂(APS)设备进行,在喷涂的过程中为确保性能和效果,须把喷枪的喷嘴温度预热后再进行喷涂,否则可能会有流挂或收缩;同时在实施中喷涂以一次达到30微米为佳;喷涂完成之后自然表干30分钟左右,再放进烤箱250度30分钟后取出即可。
S30,为了验证制备的纳米SiO2-Al3O2-TiO2与二甲基硅油复合材质的保护层32表面自净能力,将具备保护层32的感受器30进行如下性能验证;
S31,表面微观形貌的微纳结构检测,通过扫描电镜的不同倍数的微观形貌参见图5和图6所示;并对其中保护层32的其中一选取点进行能谱分析,如图7所示,具有由以上无机和有机成分最终形成的元素比例;
S32,GB/T6739-2006标准热态铅笔硬度(300℃)测试:用三菱铅笔硬度测试机以1KG力与待测涂层成45度接触角划线,划线速度1CM/S,测试的结果保护层32的硬度达到6~8H;
GB/T6739-2006标准冷态铅笔硬度:用三菱铅笔硬度测试机以1KG力与待测涂层成45度接触角划线,划线速度1CM/S,测试的结果保护层32的硬度达到6~9H;
S33:GB/T9286-1998标准附着力测试:用介刀在样品涂层上划1*1MM*100格的小方格子中间1MM,然后用3M胶纸贴住方格处,用力压实胶纸然后瞬间拉脱,在同一位置横竖连做5次,每次用新胶带,划格时须将涂层划破露出底材,所划主格要求均匀一致。测得的保护层32与金属本体31的附着力等级在0~1级;结合强度大于4MPa。
S34,耐磨测试:将3M摩擦布浸润0.5%洗洁精后,于摩擦机悬臂上绑定并使其作用于感受器30表面的重力为3公斤,往复摆动来回为一计数,每250次循环要更换3M摩擦布,测试3000次摩擦后无裸露出坡莫合金的金属本体31;
S35,GB2423.17标准48H盐雾测试:配置5%盐水置于盐雾机内,然后把盐雾机内温度设置为35℃开始喷雾,持续48小时,感受器30样品表面无腐蚀锈点,样品能达到盐雾测试的耐受标准。
S36,耐热分解的性能测试:将感受器30在气雾生成装置的正常抽吸温度320℃内,保护层32颜色无变化,表明保护层32的热分解温度可承受大于气雾生成装置使用中的抽吸加热温度320℃;
S37,标准抗污性能测试:涂油性奇异笔,放置24小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可完全擦拭,表面干净;
S38,防水汽粘附性测试:用接触角测量仪JC-2000C1(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测量其表面的接触角测试的结果图如图8所示,最大可达125°;
S39,防烟渣粘附测试:将具有该感受器30的气雾生成装置进行加热不燃烧的烟支(菲利普莫里斯-IQOS)进行抽吸,每次抽吸完成一支烟支之后,查看使用中后的烟渣、气溶胶冷凝油在感受器30表面粘附状况。
结果显示,抽吸第1至第13支烟支后感受器30表面有分散的小颗粒粉尘(面积小于1mm2)并随着抽吸烟支的增加逐渐增加,但颗粒尺寸较小,同时从烟支内散落至感受器30表面的烟丝和冷凝油渍仅是轻微粘靠,可被吹落和晃动之后脱落,无形成顽固的沉积和结块;到第14支烟后,感受器30表面开始呈现肉眼显著可见的烟渣和冷凝油的凝聚结块(块状面积大于4mm2)。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以聚四氟乙烯/Al3O2-TiO2复合材料制备的具有表面微纳结构的上述尺寸的片状感受器30为例进行描述。
S10,材料前处理,具体:
S11,获取J85标准的坡莫合金材质的金属本体31,并将表面清洗干燥;
S12,将金属本体31用80目棕刚玉打砂,基于提升聚四氟乙烯/Al3O2-TiO2复合材料与金属本体31结合强度的特殊要求,可按照最终金属本体31表面粗糙度3~5微米进行打砂;
S21,以烧结破碎的纳米Al3O2-TiO2粉末作为热喷涂材料,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在金属本体31表面形成厚度约为25微米的Al3O2-TiO2粉末的涂层;其中,纳米Al3O2-TiO2粉末的形貌的图谱如图9所示,APS喷涂过程中喷枪设定的条件中喷距为120mm、电流为680A、送粉量为18g/min;从图10所示的表面微观形貌在喷涂后的示意图中,粉末在高温等离子焰流熔融后撞击在基体表面颗粒之间出现大小不一的缝隙或裂纹,进而形成许多凹凸不平的微纳结构;这是由于喷涂冷却过程中涂层内部残余应力在峰峦交叠处释放,以及颗粒温度和塑性变形程度不同,在相互叠积以及冷却结晶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不一所导致。
S22,将10mL环氧丙烯酸脂、5mL无水乙醇、5mL丙酮和10mL去离子水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将60mL的PTFE乳液缓慢滴入溶液中,超声振荡搅拌10min后,加入15mL酸性SiO2溶胶和一定量的偶联剂(KH-550)及固化剂,超声振荡搅拌15min后,常温静置1h,即得到PTFE复合溶液;
S23,将步骤S21制备的含有Al3O2-TiO2涂层的金属本体31浸入步骤S22的PTFE复合溶液进行浸渍,浸渍后缓慢将样品提起并放置于机械真空泵内,借助泵内气压对样品表面施予压力,再借助涂层表面孔洞、裂纹对PTFE溶液的毛细吸附力,以及涂层表面的化学结合力,最终在粗糙的Al3O2-TiO2涂层表面形成具有PTFE膜的复合涂层后,室温下干燥6h再置于烘箱内于80℃恒温下加热16h,最后得到PTFE/Al3O2-TiO2的保护层32;
该步骤制备的保护层32表面放大微观形貌图参见图11所示,其表面具有与荷叶表面相仿的微纳米二元粗糙结构,有亮白色的凸起及凹坑,柱状结构的小乳突为PTFE固化后的团聚物。同时,在图12所示的保护层32的截面微观形貌电镜扫描图中,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比较密切地相互牢固地在结合界面的凸起颗粒和孔洞的周围嵌合。
S30,为了验证制备的PTFE/Al3O2-TiO2材质的保护层32表面自净能力,将具备有PTFE/Al3O2-TiO2的保护层32的感受器30进行如下性能验证。
S31,GB/T6739-2006标准热态铅笔硬度(300℃)测试:用三菱铅笔硬度测试机以1KG力与待测涂层成45度接触角划线,划线速度1CM/S,测试的结果保护层32的硬度达到6~8H;
GB/T6739-2006标准冷态铅笔硬度:用三菱铅笔硬度测试机以1KG力与待测涂层成45度接触角划线,划线速度1CM/S,测试的结果保护层32的硬度达到6~9H;
S32:GB/T9286-1998标准附着力测试:用介刀在样品涂层上划1*1MM*100格的小方格子中间1MM,然后用3M胶纸贴住方格处,用力压实胶纸然后瞬间拉脱,在同一位置横竖连做5次,每次用新胶带,划格时须将涂层划破露出底材,所划主格要求均匀一致。测得的保护层32与金属本体31的附着力等级在0~1级;
S33,耐磨测试:将3M摩擦布浸润0.5%洗洁精后,于摩擦机悬臂上绑定并使其作用于感受器30表面的重力为3公斤,往复摆动来回为一计数,每250次循环要更换3M摩擦布,测试3000次摩擦后无裸露出坡莫合金的金属本体31;
S34,标准48H盐雾测试:配置5%盐水置于盐雾机内,然后把盐雾机内温度设置为35℃开始喷雾,持续48小时,感受器30样品表面无腐蚀锈点,样品能达到盐雾测试的耐受标准。
S35,耐热分解的性能测试:用于在气雾生成装置的正常可抽吸材料加热温度250~320℃下,保护层32无变色;进一步加温至高于450℃时,保护层32温度高才会由白色轻微变黄;表明保护层32的热分解温度可承受大于气雾生成装置使用中的抽吸加热温度320℃;
S36,标准抗污性能测试:涂油性奇异笔,放置24小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可完全擦拭,表面干净;
S37,防水汽粘附性测试:用接触角测量仪JC-2000C1(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测量其表面的接触角测试的结果图如图13所示,最大可达131°;
S38,防烟渣粘附测试:将具有该感受器30的气雾生成装置进行加热不燃烧的烟支(菲利普莫里斯-IQOS)进行抽吸,每次抽吸完成一支烟支之后,查看使用中后的烟渣、气溶胶冷凝油在感受器30表面粘附状况。
结果显示,抽吸第1至第11支烟支后感受器30表面有分散的小颗粒粉尘(面积小于1mm2)并随着抽吸烟支的增加逐渐增加,到第12支烟后,感受器30表面开始呈现肉眼显著可见的烟渣和冷凝油的凝聚结块(块状面积大于4mm2)。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以水性纳米TiO2/PTFE氟碳复合材料制备的具有表面微纳结构的感受器30为例进行描述。
S10,材料前处理,具体:
S11,获取J85标准的坡莫合金材质的金属本体31,并进行初步的表面清洗干燥;
S12,将金属本体31用80目棕刚玉打砂,至表面粗糙度3~5微米。
S21,将40ml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快速搅拌下加入3g成膜助剂TEXANOL、1g分散剂SN-5040、0.8g增稠剂ZT-60、0.3g流平剂RM-2020、0.3g消泡剂NXZ、0.3g杀菌剂T-128、0.3g固化剂(己二酸二酰肼)混合均匀后,加入6g纳米TiO2和15gPTFE微粉至均匀分散后,再加入氟碳树脂DF-01粉,形成浆料;
S22,将步骤S21的浆料采用滚筒涂布机涂布至金属本体31表面,厚度控制35微米,然后置于80度下干燥固化,即可形成保护层32;并用电子显微镜测试其表面形貌结构如图14所示,水性纳米TiO2/PTFE氟碳复合材料保护层32的表面微米级凸起物分布均匀且具有纳米颗粒,形成粗糙的微纳结构。
S30,为了验证制备的水性纳米TiO2/PTFE氟碳复合材料的保护层32各项性能,将感受器30样品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试方式进行如下各项性能测试;
S31,标准附着力测试:按GB/T9286-1998测定保护层32与金属本体31的附着力等级为1级;
S32,按GB/T6739-2006标准热态铅笔硬度(300℃)测试:测得的结果保护层32的硬度为7H;
S33,抗水性:用接触角测量仪JC-2000C1(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测量其表面的接触角测试的结果最大可达124°;并进一步按GB/T1733-1993测定的耐水性能达到>168h的级别要求;
S34,按GB/T14522进行8周加速老化试验测试抗紫外老化性能:测得的结果2级(轻微)失光;
S35,48H盐雾测试:配置5%盐水置于盐雾机内,然后把盐雾机内温度设置为35℃开始喷雾,持续48小时,感受器30样品表面无腐蚀锈点,样品能达到盐雾测试的耐受标准;
S36,抗污性能测试:涂油性奇异笔,放置24小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可完全擦拭,表面干净;
S37,防烟渣粘附测试:结果显示,抽吸第12支烟,感受器30表面开始呈现肉眼显著可见的烟渣和冷凝油的凝聚结块(块状面积大于4mm2)。
实施例4
S10,在该实施例4中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工艺,在经过刚玉打砂后的SS430不锈铁的金属本体31表面喷涂约30微米厚度的由复合陶瓷与PTFE(重量比2:1)的复合材料粉末;其中,复合陶瓷粉末中SiO2:Al2O3=2:1;
在喷涂的过程中为确保性能和效果,须把喷枪的喷嘴温度预热后再进行喷涂,否则可能会有流挂或收缩;同时在实施中喷涂以一次达到30微米为佳;喷涂完成之后干燥固化,即可形成保护层32。
S20,用电子显微镜测试其表面形貌如图15所示,SiO2-Al2O3/PTFE复合材料的保护层32的表面具有高低起伏的“椭球状”突起的微纳结构,部分突起结构呈扁平“团块状”,突起结构的边缘及间隙亦生长着尺寸更小的二级小圆粒结构;
进一步图16所示的SiO2-Al2O3/PTFE复合材料的保护层32的截面形貌中,并不是整体均匀的分布;具体PTFE粉末因质量轻、比重小、粘度较大,并在等离子焰流外缘停留的时间短,在喷涂过程中沉积于偏表层,最终形成图16所示包括完全熔融的和部分熔融的SiO2-Al2O3颗粒及PTFE的形貌结构。
S30,为了验证制备的SiO2-Al2O3/PTFE复合材料的保护层32各项性能,将感受器30样品按照与以上相同的测试方式进行如下各项性能测试;
S31,按GB/T6739-2006标准热态铅笔硬度(300℃)测试:测得的结果保护层32的硬度为6H;
S32,结合强度测试结果:1级;
S33,抗水性:用接触角测量仪JC-2000C1(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测量其表面的接触角测试的结果最大可达146°,如图17所示;
S34,48H盐雾测试:配置5%盐水置于盐雾机内,然后把盐雾机内温度设置为35℃开始喷雾,持续48小时,感受器30样品表面无腐蚀锈点,样品能达到盐雾测试的耐受标准;
S35,抗污性能测试:涂油性奇异笔,放置24小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可完全擦拭,表面干净;
S36,防烟渣粘附测试:结果显示,抽吸至第12支烟时感受器30表面开始呈现肉眼显著可见的烟渣和冷凝油的凝聚结块(块状面积大于4mm2)。
对比例1
在该对比例1中将常用的标准SS430不锈铁和J85坡莫合金的感受器30分别进行如下三项对比性能测试:
S10,48H盐雾测试:配置5%盐水置于盐雾机内,然后把盐雾机内温度设置为35℃开始喷雾,持续48小时;
结果中,标准SS430不锈铁材质的48H盐雾测试表面形成较淡并可视的锈斑点,J85坡莫合金材质能通过48H盐雾测试。
S20,表面防水和防气溶胶冷凝油的测试:通过在标准SS430不锈铁材质和J85坡莫合金的感受器30表面滴微量冷凝油后查看油滴状态并用接触角测量仪JC-2000C1(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测量其表面的接触角测试;结果中首先小油滴扩散之后均呈基本平坦的状态,说明SS430不锈铁材质和J85坡莫合金表面形貌不足以维持液滴的表面张力维持其球状形态,并测试SS430不锈铁材质感受器30的接触角为58度、J85坡莫合金感受器30的接触角约为65度,水滴在表面是倾向于平塌的偏铺展的形态,而无法形成荷叶效应的类似椭球的形状;
S30,防烟渣粘附测试:结果显示,抽吸第5~6支烟时,SS430不锈铁材质和J85坡莫合金的感受器30表面开始呈现肉眼显著可见的烟渣和冷凝油的凝聚结块(块状面积大于4mm2),口吹和晃动无法脱落,需要用酒精棉球擦拭。
对比例2
在该对比例2中将常用的具有高光陶瓷釉层的坡莫合金感受器30进行如下三项对比测试:
S10,48H盐雾测试:配置5%盐水置于盐雾机内,然后把盐雾机内温度设置为35℃开始喷雾,持续48小时;结果能通过48H盐雾测试。
S20,用接触角测量仪JC-2000C1(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测量其表面的接触角测试,具有高光陶瓷釉层的坡莫合金感受器30的水接触角约67度左右,水滴在表面无形成类似于荷叶效应的类似椭球的形状;
S30,防烟渣粘附测试:抽吸第5~6支烟时,陶瓷釉层表面开始具有肉眼显著可见的烟渣和冷凝油的凝聚结块(块状面积大于4mm2),口吹和晃动无法脱落,需要用酒精棉球擦拭;
S40,耐冲击性测试:利用落球试验机(设定机器参数W=49N,H=30cm)3次测试后釉层的状态,有裂痕。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纳米陶瓷与有机聚合的复合材料的感受器30,在防止加热不燃烧烟支被加热后的烟渣、冷凝油等粘附上效果更佳优良;并且在性能上不具有普通的无机陶瓷或高光陶瓷釉涂层的脆性缺陷,在寿命和稳定性上更加优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器包括:
金属本体,可被变化的磁场穿透而产生热量;
形成于所述金属本体表面上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具有用于形成荷叶效应的表面微纳结构,以减少来自可抽吸材料的有机物在所述感受器表面的粘附或沉积;
所述保护层包括陶瓷材料与有机聚合物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介于5~35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材料包括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材料包括聚有机硅氧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中聚有机硅氧烷的重量百分比小于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包括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或乙基硅油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按照GB/T6739-2006标准测试的热态铅笔硬度为6~8H。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表面对水的接触角大于120度。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与金属本体的附着力等级达到1级。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具有大于320℃的热分解温度。
1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可抽吸材料生成气溶胶,包括:
腔室,用于接收所述可抽吸材料的至少一部分;
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交变磁场;
感应加热器,被配置为被所述交变磁场穿透而发热,进而对接收在所述腔室内的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
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56219.7A CN112931957B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
PCT/CN2020/134981 WO2021115338A1 (zh) | 2019-12-10 | 2020-12-09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
EP20900177.5A EP4074202A4 (en) | 2019-12-10 | 2020-12-09 |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RECIP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
US17/836,028 US20220295895A1 (en) | 2019-12-10 | 2022-06-09 | Susceptor used i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the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56219.7A CN112931957B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31957A CN112931957A (zh) | 2021-06-11 |
CN112931957B true CN112931957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7622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56219.7A Active CN112931957B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95895A1 (zh) |
EP (1) | EP4074202A4 (zh) |
CN (1) | CN112931957B (zh) |
WO (1) | WO20211153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11554A1 (zh) * | 2021-08-04 | 2023-02-09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44117A (zh) * | 2014-05-21 | 2023-04-11 |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 具有内部感受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
US10757978B2 (en) * | 2016-09-15 | 2020-09-01 |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 Electronic aerosol-generating smoking device |
TW201818833A (zh) * | 2016-11-22 | 2018-06-01 | 瑞士商菲利浦莫里斯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 感應加熱裝置、包含感應加熱裝置之氣溶膠產生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HUE055702T2 (hu) * | 2017-08-09 | 2021-12-28 |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 Aeroszol-fejlesztõ rendszer több indukciós tekerccsel |
US10791761B2 (en) * | 2017-08-17 | 2020-10-06 |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 Microtextured liquid transport element for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
US10517332B2 (en) * | 2017-10-31 | 2019-12-31 |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 Induction heated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
US10750787B2 (en) * | 2018-01-03 | 2020-08-25 | Cqens Technologies Inc. | Heat-not-burn device and method |
CN108495386A (zh) * | 2018-04-13 | 2018-09-04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加热卷烟的加热器 |
CN208242850U (zh) * | 2018-04-20 | 2018-12-18 |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便携式烟弹的电磁感应雾化装置 |
DE102018206647A1 (de) * | 2018-04-27 | 2019-10-31 | Hauni Maschinenbau Gmbh | Verdampfereinsatz, Verdampfer-Tank-Einheit für einen Inhalator, Inhalator, sowie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
CN208597720U (zh) * | 2018-07-05 | 2019-03-15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外部感应加热的吸烟装置 |
CN209219271U (zh) * | 2018-11-13 | 2019-08-09 |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磁场控制器的加热不燃烧装置 |
-
2019
- 2019-12-10 CN CN201911256219.7A patent/CN112931957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09 EP EP20900177.5A patent/EP407420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09 WO PCT/CN2020/134981 patent/WO2021115338A1/zh unknown
-
2022
- 2022-06-09 US US17/836,028 patent/US20220295895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31957A (zh) | 2021-06-11 |
EP4074202A4 (en) | 2024-01-10 |
EP4074202A1 (en) | 2022-10-19 |
US20220295895A1 (en) | 2022-09-22 |
WO2021115338A1 (zh) | 2021-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62039B (zh) | 一种耐久性的亲水-超疏水双极自洁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Long et al. | A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PDMS@ ZnSn (OH) 6 coating with under-oil self-cleaning and flame retardancy | |
Yoon et al. | A highly transparent self-cleaning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by organosilane-coated alumina particles deposited via electrospraying | |
TWI391451B (zh) | Nickel ink | |
KR102641244B1 (ko) | 경화된 표면을 가지는 코어-소수성 단열 시트 | |
JP3340798B2 (ja) | フッ素樹脂粉末分散液 | |
Maitra et al. | Superhydrophobicity vs. ice adhesion: The quandary of robust icephobic surface design | |
Knuuttila et al. | Sealing of thermal spray coatings by impregnation | |
US10428184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perhydrophobic membrane or surface coating of a substrate | |
Paven et al. |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ly Porous Super Liquid‐Repellent Surfaces | |
Balamurugan et al. | Elaboration of sol–gel derived apatite films on surgical grade stainless steel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
CN112931957B (zh)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受器、气雾生成装置 | |
Sutar et al. | Spray deposition of PDMS/candle soot nps composite for self‐cleaning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 |
Gadow et al. | New results in high velocity suspension flame spraying (HVSFS) | |
Li et al. | Microstructure and transparent super-hydrophobic performance of vacuum cold-sprayed Al 2 O 3 and SiO 2 aerogel composite coating | |
Junyan et al. | Durable superhydrophobic/highly oleophobic coatings from multi-dome SiO 2 nanoparticles and fluoroacrylate block copolymers on flat substrates | |
TW201016920A (en) | Fibers including nanoparticle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nanoparticles | |
JP5726400B2 (ja) | 溶射用粉末、溶射皮膜の形成方法、及び溶射皮膜 | |
JP3992978B2 (ja) | 耐熱構造体 | |
JP2012251228A (ja) | 皮膜とその形成方法及び燃焼炉の炉内構造物 | |
JP2006143587A (ja) | ガラス状炭素被覆炭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4788586A (zh) | 陶瓷、雾化芯及雾化器 | |
CN112760012A (zh) | 一种金属表面涂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喷涂方法与应用 | |
EP4129097A1 (en) | Receptor for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 |
CN105603419B (zh) | 激光熔注用高分散强粘附可透光微细颗粒预置层涂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