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2592A -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2592A
CN112922592A CN202110237284.6A CN202110237284A CN112922592A CN 112922592 A CN112922592 A CN 112922592A CN 202110237284 A CN202110237284 A CN 202110237284A CN 112922592 A CN112922592 A CN 112922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water
production
injection
water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72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2592B (zh
Inventor
李承龙
郑宪宝
苗志国
迟博
李敏
舒渝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Daqing Oilfie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Daqing Oilfie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Daqing Oilfie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72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2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2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2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2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3/00Sealing or packing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3/10Sealing or packing boreholes or wells in the borehole
    • E21B33/13Methods or devices for cementing, for plugging holes, crevice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0Displacing by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水驱开发调整技术领域,所述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本公开实施例可预测窜流通道以及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以解决现有的方法不适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无法有效指导油田调剖堵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驱开发调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已成为原油产量的重要接替对象。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单井产量低,开发成本高,同时受裂缝发育影响,注入水沿着裂缝向采油井突进,导致部分采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果效益。因此,精准判识小层级别水驱窜流通道并开展治理无效循环工作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效益的关键问题。
目前,已有方法仅适用于判别裂缝不发育油藏基质非均质性引起的窜流通道,不适用于判别裂缝性油藏裂缝引起窜流通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已有方法无法识别非主体砂体内及不同类砂体间窜流通道。已有方法仅仅能够判别主体砂体(主河道和主体席状砂)内的窜流通道,而由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发育裂缝,非主体砂体(非主河道和非主体席状砂)内发育裂缝,同时裂缝会沟通非主体砂体和主体砂体,导致非主体砂体内及不同砂体间存在窜流通道,而已有方法无法识别这类窜流通道。
已有方法评判指标体系无法反映缝控窜流通道特征。已有方法常常将选取储层物性指标(包括:渗透率、有效厚度、渗透率极差等)作为重要评判窜流通道指标,但这些物性指标无法反映缝控窜流通道特征。
已有方法未考虑调剖堵水措施的影响。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常常采用调剖堵水措施封堵裂缝及高含水层位,措施后部分小层窜流通道被封堵,而已有方法无法排除被封堵的通道。
(4)已有方法判识界限不完善。已有方法按照当前油藏条件及开发动态制定窜流通道判识界限,但这种界限不适用于过去开发阶段及未来开发阶段,仅仅适用于当前开发阶段,所制定的界限缺乏统一性和延续性。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已有窜流通道判识方法不适用于低渗透(渗透率一般在10-50mD之间)裂缝性油藏,无法有效指导油田调剖堵水。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方案,可以预测窜流通道以及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以解决现有的方法不适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无法有效指导油田调剖堵水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
优选地,在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之前,确定所述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其确定的方法,包括:
获取采油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以及所述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
根据所述注采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以及所述第一设定值确定所述采油井的见水裂缝;
以及/或,
所述获取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之前,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其确定的方法,包括:
获取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及第二设定值;
根据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及所述第二设定值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优选地,在获取注水井的层位流速之前,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其确定的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注水井的井筒与实际吸水厚度接触的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以及有效驱替压力梯度;
根据所述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以及所述有效驱替压力梯度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速度的预测方法,包括:如上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以及还包括:
获取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基于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
优选地,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至少包括:采油井井底流压PXwf、注水井井底流压Piwf、原始地层压力Pi、启动压力梯度回归系数a、为流体粘度μ、为含水饱和度Sw、孔隙度φ、裂缝宽度Fw以及注采井距r;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及注水井有效厚度;
获取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的有效厚度;
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注水井有效厚度、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的有效厚度确定多个采油井方向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水相渗透率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水相渗透率,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
分别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及所述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确定每个采油井的水相渗透率;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前,需要确定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第一系数以及第一指数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渗透率及所述第一指数系数得到第一指数因子;
基于所述第一系数以及所述第一指数因子得到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前,需要确定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第二系数以及第二指数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渗透率及所述第二指数系数得到第二指数因子;
基于所述第二系数以及所述第二指数因子得到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之前,需要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其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注水井的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分别确定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
分别根据所述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根据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分别确定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的方法,包括:
对所述发育裂缝进行分段,得到包括裂缝端点的多个裂缝点;
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所述多个裂缝点及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位置点构建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
以及/或,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之前,需要确定所述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发育裂缝的位置、井排的位置;
根据所述发育裂缝的位置及所述井排的位置确定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
以及/或,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的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设定角度区间;
分别根据所述角度、所述多个设定角度区间、相邻的所述采油井对应的排距和井距、所述发育裂缝的长度以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中发育裂缝上的点到相应的注水井的距离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窜流通道的预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第一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速度的预测装置,包括:如上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第二预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
以及/或,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的速度的预测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
以及/或,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速度的预测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所述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方案,可以预测窜流通道以及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以解决现有的方法不适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无法有效指导油田调剖堵水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800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可以理解,本公开提及的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在不违背原理逻辑的情况下,均可以彼此相互结合形成结合后的实施例,限于篇幅,本公开不再赘述。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相应的窜流通道及速度预测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上述均可用来实现本公开提供的任一种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及速度的预测方法,相应技术方案和描述和参见方法部分的相应记载,不再赘述。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01: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步骤S102: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可以预测窜流通道,以解决现有的方法不适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无法有效指导油田调剖堵水的问题。
步骤S101: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由于需要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则需要获取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以及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的见水裂缝,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以上或以下统称为裂缝)。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裂缝见水型采油井可根据采油井含水率、日产液量等参数变化规律,识别出裂缝见水型采油井;采油井含水率曲线在某一个时间点或短期内,含量水量大幅度上升(大于10-20%),同时,以及/或日产液量上升;则采油井为裂缝见水型采油井,即所述采油井存在见水裂缝。
在本公开中,在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之前,确定所述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其确定的方法,包括:获取采油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以及所述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根据所述注采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以及所述第一设定值确定所述采油井的见水裂缝;以及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
具体地说,所述根据所述注采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以及所述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确定所述采油井的见水裂缝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油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对应的时间点或时间段;若在所述时间点或时间段内,若所述油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则确定所述采油井存在见水裂缝;否则,确定所述采油井不存在见水裂缝。其中所述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的取值可相同或者不同。
更为具体地说,所述若在所述时间点或时间段内,若所述油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则确定所述采油井存在见水裂缝;否则,确定所述采油井不存在见水裂缝的方法,包括:在所述时间点或时间段内,若所述油井的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所述注采井的含水率对应的第一设定值则生成第一条件;否则,确定所述采油井不存在见水裂缝;在所述第一条件下,在所述时间点或时间段内,若所述日产液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则确定所述采油井存在见水裂缝;否则,确定所述采油井不存在见水裂缝。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注采井的含水率对应的第一设定值可为20%,所述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可为10%;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所述注采井的含水率对应的第一设定值以及所述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
在本公开中,在下述的根据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分别确定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之前,或在所述获取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之前,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需要确定注水井的裂缝(发育裂缝),其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及第二设定值;根据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及所述第二设定值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在本公开中,在获取注水井的层位流速之前,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其确定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注水井的井筒与实际吸水厚度接触的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以及有效驱替压力梯度;根据所述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以及所述有效驱替压力梯度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
在本公开中,所述获取所述注水井的井筒与实际吸水厚度接触的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其确定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注水井的井筒周长、实际吸水厚度、注入量;根据所述井筒周长、所述实际吸水厚度以及所述注入量确定所述注水井的井筒与实际吸水厚度接触的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有效驱替压力梯度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有效驱替压力梯度,其确定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注水井的注采压力梯度以及启动压力梯度;根据所述注采压力梯度以及所述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所述有效驱替压力梯度。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以开发全过程吸水剖面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度分析法,分析注水井在各小层开发全过程流度变化情况,根据流度增幅及大小判断注水井在各个层位的发育裂缝。
具体地说,本公开给出了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的具体方法,注水井井底的流度对应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08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上述注水井井底的流度对应的公式来理解上述确定注水井的层位流速的方法。
上式中:d1为注水井的井筒周长,m;h0为每个注水井实际吸水厚度,m;r为注采井距,m;λ启动压力梯度,MPa/m;k为储层原始渗透率,mD;Pwf为采油井井底流压,MPa;Piwf为注水井井底流压。qiwf为注水井的注入量。
其中,d1·h0注水井的井筒与实际吸水厚度接触的表面积;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091
注采压力梯度,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092
有效驱替压力梯度。
在本公开中,所述根据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及所述第二设定值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对应的时间点或时间段;若在所述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则确定所述注水井存在发育裂缝;否则,确定所述注水井不存在发育裂缝。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之前,需要确定所述采油井是否存在见水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是否存在发育裂缝;若所述采油井存在见水裂缝,则生成第一获取条件;若所述注水井存在发育裂缝,则生成第二获取条件;在同时满足所述第一获取条件及所述第一获取条件下,才可获取采油井的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表1裂缝发育的层位识别结果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093
步骤S102: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
具体地说,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为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中发育裂缝的方向。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后,可进一步判别所述窜流通道的井窜流趋势,其方法包括:根据每个采油井及对应的注水井的开发全过程动态数据建立窜流指标评价体系,得到权重矩阵及隶属度矩阵;根据所述权重矩阵及隶属度矩阵的乘积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根据所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及设定的评判值界限,确定所述窜流通道的井窜流趋势。
具体地说,所述根据每个采油井及对应的注水井的开发全过程动态数据建立窜流指标评价体系的方法为以开发全过程动态数据为主,遴选(选择)吸水强度、日注水量、视吸水指数、采液强度、日产液量、含水率6项指标建立窜流指标评价体系。
具体地说,根据所述每个采油井及对应的注水井的开发全过程动态数据建立窜流指标评价体系,得到权重矩阵及隶属度矩阵的方法,包括:获取某一采油井及对应的注水井的开发全过程动态数据;根据所述开发全过程动态数据确定参考数列,以及根据所述确定参考数列确定比较数列;其中,所述比较数列为影响所述窜流指标评价体系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所述参考数列为反映所述窜流指标评价体系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根据所述参考数列及所述比较数列,构建矩阵;对所述矩阵内的元素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根据所述标准化矩阵,得到权重矩阵及隶属度矩阵。
具体地说,所述根据所述标准化矩阵,得到权重矩阵及隶属度矩阵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标准化矩阵得到关联系数矩阵,并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矩阵得到关联度;基于所述关联度及预设的权重计算公式,得到权重矩阵;基于所述标准化矩阵内的标准化比较数列得到隶属度矩阵。
例如,所述比较数列,至少包括:吸水强度、日注水量、视吸水指数、采液强度、日产液量以及含水率;所述参考数列为所述比较数列的最大值,例如,所述参考数列分别为吸水强度、日注水量、视吸水指数、采液强度、日产液量以及含水率的6个最大值;根据吸水强度、日注水量、视吸水指数、采液强度以及日产液量、含水率6项指标建立窜流指标评价体系,其中,根据所述开发全过程动态数据确定参考数列,以及根据所述比较数列确定参考数列,所述参考数列为所述比较数列每行的最大值。
例如,参考数列矩阵B:B=(b1 b2 … bn)T
将评判指标作为比较数列A: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11
所述参考数列B=(b1 b2 … bn)T的每个元素为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12
每行对应的最大值,所述比较数列的每行分别为吸水强度、日注水量、视吸水指数、采液强度、日产液量以及含水率,所述比较数列的每列分别不同时刻点或时间段对应的吸水强度、日注水量、视吸水指数、采液强度、日产液量以及含水率。
根据所述参考数列及所述比较数列,构建矩阵,则有矩阵(A B):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13
并对所述矩阵内的元素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其中,所述标准化处理的方法,为矩阵(A B)的每个元素减去所有元素的均值后,再除以所有元素对应的标准差。
根据所述标准化矩阵,得到权重矩阵及隶属度矩阵。具体地说,所述根据所述标准化矩阵,得到隶属度矩阵的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标准化矩阵得到关联系数矩阵,并根据所述关联度得到关联度。其详细的方法,包括:分别在提取所述矩阵(A B)中标准化的比较数列以及标准化的参考数列;分别将标准化的比较数列与所述标准化的参考数列做差,得到多列差值;并分别将所述差值进行绝对值处理,得到多列绝对值差值;以及,分别根据所述多列绝对值差值确定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基于所述多列绝对值差值、所述最大值、所述最小值及获取的分辨系数确定关联系数矩阵。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关联系数矩阵中每个元素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21
Δi(j)=|ai(j)-b(j)|;
式中:ρ——分辨系数,通常取0.5。
Δimin、Δimax——是比较序列与其对应的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矩阵得到关联度的方法,包括:提取所述关联系数矩阵各列的关联系数;分别对所述各列的关联系数求均值,得到关联度。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关联度的计算公式为:
关联度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22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关联度及预设的权重计算公式,得到权重矩阵。
基于关联度,确定每个评判指标的权重,预设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23
得到权重矩阵:Δ=(Δ1 Δ2 … Δm)。
具体地说,所述根据所述标准化矩阵,得到隶属度矩阵的方法,包括:基于所述标准化矩阵内的标准化比较数列得到隶属度矩阵。即,根据所述标准化比较数列确定所述标准化比较数列的最大值aimax及最小值aimin;根据所述标准化比较数列的每个元素ai(j)、所述标准化比较数列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确定隶属度矩阵内的每个元素。
本公开采用升半梯形分布计算其隶属度,预设的权重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24
得到隶属度矩阵: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25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权重矩阵及隶属度矩阵的乘积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根据所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及设定的评判值界限,确定所述窜流通道的井窜流趋势。
具体地说,模糊综合评判结果Γ=Δ·M。设定的评判值界限可为0.5,如果所述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大于或等于设定的评判值界限,则所述窜流通道存在井窜流趋势;否则,所述窜流通道不存在井窜流趋势。
在所述窜流通道存在井窜流趋势下,对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
在本公开中,速度的预测方法,包括:如上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以及,获取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31
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基于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32
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
在本公开中,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至少包括:采油井井底流压PXwf、注水井井底流压Piwf、原始地层压力Pi、启动压力梯度回归系数a、为流体粘度μ、为含水饱和度Sw、孔隙度φ、裂缝宽度Fw以及注采井距r。
在本公开中,在获取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其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及注水井有效厚度;获取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的有效厚度;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注水井有效厚度、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的有效厚度确定多个采油井方向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注水井到各采油井方向的基质等效渗透率KWX将可通过下式获取。注水井、采油井井底渗透率不同,已有成果为了便于运算未同时考虑注水井、采油井井底渗透率,而仅考虑采油井井底渗透率,这与油田实际情况不符,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同时考虑了注水井、采油井井底渗透率,通过公式对注水井与采油井井间的基质等效渗透率进行了处理KWX
注水井到各采油井方向的基质等效渗透率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41
KWX:KWA、KWB、KWC、KWD、KWE、KWF、KWG、KWH分别为注水井W到各采油井A-H方向的基质等效渗透率。
参数解释:KW为注水井井底附近的第一渗透率,mD;HW为注水井有效厚度,m;KX为第X个采油井井底附近的第二渗透率,mD;HX为第X个采油井有效厚度,m。这些参数可通过统计注采井静态数据库得到。
在本公开中,在获取所述水相渗透率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水相渗透率,其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分别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及所述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确定每个采油井的水相渗透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水相渗透率K=(KW+KX)/2,其中X=A到H,为A到H采油井中的第X个采油井;KW为注水井井底附近的第一渗透率,KX为第X个采油井井底附近的第二渗透率。
在本公开中,在获取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前,需要确定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其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第一系数以及第一指数系数;根据所述第一渗透率及所述第一指数系数得到第一指数因子;基于所述第一系数以及所述第一指数因子得到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
在本公开中,在获取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前,需要确定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其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所述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第二系数以及第二指数系数;根据所述第二渗透率及所述第二指数系数得到第二指数因子;基于所述第二系数以及所述第二指数因子得到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采油井附近的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注水井附近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可分别通过下式获得。低、特低渗透油田储层受压敏效应影响显著,已有成果未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不符合低、特低渗透油田实际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公开分别考虑了注水井、采油井附近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及第二敏感系数,使得本公开更符合油田实际,采油井附近的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注水井附近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42
参数解释:KW为注水井井底附近的第一渗透率,mD;KX为采油井井底附近的第二渗透率,这些参数可通过统计注采井静态数据库得到。其中,所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系数以及第一指数系数分别为0.0432及-0.1298;所述采油井井底的第二系数以及第二指数系数分别为0.0432及-0.1298;显然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上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系数以及第一指数系数以及采油井井底的第二系数以及第二指数系数。
在本公开中,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还包括:产水率上升速度,所述产水率上升速度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根据所述油层的含水饱和度绘制所述油层的含水饱和度曲线;对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求一阶导,得到所述产水率上升速度f′w(Sw)。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给出具体的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的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51
式中,r为注采井距,m;PXwf为第X个采油井井底流压,MPa;Piwf为注水井井底流压,MPa;Pi为原始地层压力,MPa;Mo为采油井附近的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Pa-1;Mw为注水井附近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Pa-1;a为启动压力梯度回归系数;μ为水的流体粘度,mPa·s;Sw为油层的含水饱和度;f′w(Sw)为含水饱和度为Sw条件下的产水率上升速度,%;rw为井筒半径,m;φ为油层的孔隙度;KW、KA、KB、KC、KD、KE、KF、KG、KH分别为注水井W井底的第一渗透率和各采油井A-H井底的第二渗透率,mD;HW、HA、HB、HC、HD、HE、HF、HG、HH分别为注水井W和各采油井A-H有效厚度,m;KWX:KWA、KWB、KWC、KWD、KWE、KWF、KWG、KWH分别为注水井W到各采油井A-H方向的基质等效渗透率,mD;l为裂缝上任意一点与采油井的距离,m;dX为裂缝与采油井的距离,m;Fw为发育裂缝宽度,m;vX为任意采油井方向上注入水的窜流通道推进速度,m/d;水相渗透率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52
mD。
在本公开中,在获取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之前,需要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其确定方法,包括:根据注水井的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分别确定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分别根据所述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需要分别确定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到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的距离。例如,所述多个采油井有8个,则需要分别确定8个采油井到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的距离。
在本公开中,所述根据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分别确定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的方法,包括:对所述发育裂缝进行分段,得到包括裂缝端点的多个裂缝点;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所述多个裂缝点及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位置点构建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对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两侧裂缝进行分段,例如,对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两侧裂缝分别分2段,即在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两侧裂缝上分别设置一个裂缝点,裂缝两侧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一个裂缝点,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所述多个裂缝点及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位置点构建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
具体地说,所述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所述多个裂缝点及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位置点构建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的方法,包括:分别从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多个裂缝点中确定距离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位置点最近的2个点,基于所述2个点以及与所述2个点最近的第二位置点确定其所围成的区域,所述区域为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两侧裂缝进行分段,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对所述第一位置点两侧裂缝进行平均分段,得到4段裂缝;以每段裂缝的起点和终点为裂缝点,得到所述多个裂缝点;分别从所述第一位置点以及所述多个裂缝点中确定距离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位置点最近的2个点,基于所述2个点以及与所述2个点最近的第二位置点确定其所围成的区域Ⅰ-Ⅷ,形成8个区域,8个区域分别为8个采油井(A井-H井)与所述裂缝间的8个注采流动单元。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目前,低、特渗透油田采用大井距、小排距的井网形式开发,配合压力改造措施提产,而已有成果未考虑排距、裂缝(发育裂缝)与井排角度等因素,这与油田实际不符。
通过划分各采油井与裂缝(发育裂缝)间的注采流动单元的范围,根据注采流动单元的范围推导各采油井与裂缝(发育裂缝)的距离计算公式(预设计算公式)。
在本公开的实施中,所述分别根据所述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之前,需要确定所述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发育裂缝的位置、井排的位置;根据所述发育裂缝的位置及所述井排的位置确定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
如图2所示,井排为和注水井横向相邻的采油井的连线。例如:F井、注水井、B的井拟合的直线为井排;采油井和注水井上裂缝的最短距离dX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裂缝的位置及所述井排的位置确定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的方法,包括:提取所述裂缝的位置的多个位置点;基于多个所述位置点拟合,得到所述裂缝对应的裂缝直线;基于所述裂缝直线以及所述井排对应的直线得到所述角度,即图2中的角度θ。
在本公开中,所述分别根据所述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的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设定角度区间;分别根据所述角度、所述多个设定角度区间、相邻的所述采油井对应的排距和井距、所述裂缝的长度以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中裂缝上的点到相应的注水井的距离确定所述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或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公开考虑了采油井井位、排距、裂缝与井排角度,基于边井、角井及水井排油井等不同井位(见图2),推导了不同裂缝与井排角度下(表1),裂缝与不同的采油井的距离dX,更符合矿场实际情况。裂缝与不同的采油井的距离dX计算公式选择方法:首先判断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θ分布区间,找到对应的表格(根据表1判断),然后根据采油井的位置(根据图2判断),具体明确裂缝与井的距离dX
表1不同裂缝与井排角度θ条件下裂缝与不同的采油井的距离dX公式选择对象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71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81
在本公开中,所述分别根据所述角度、所述多个设定角度区间、相邻的所述采油井对应的排距和井距、所述裂缝的长度以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中裂缝上的点到相应的注水井的距离确定所述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的方法,包括:分别根据所述角度及所述多个设定角度区间确定所述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预设计算公式;基于所述预设计算公式、所述相邻的所述采油井对应的排距和井距、所述裂缝的长度以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中裂缝上的点到相应的注水井的距离确定所述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更为具体的说,裂缝(发育裂缝)与采油井距离dX可通过表2至5中预设计算公式获得,其中X=A-H,分别对应A井-H井的采油井,裂缝与采油井距离dX为裂缝到某一个采油井的距离。
表2当方位角0°<θ≤57.296·arctan(d·L-1)时裂缝与不同的采油井的距离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82
表3当方位角57.296·arctan(d·L-1)<θ≤90°时裂缝与不同的采油井的距离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91
表4当方位角90°<θ≤57.296·[π-arctan(d·L-1)]时裂缝与不同的采油井的距离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192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201
表5当方位角57.296·[π-arctan(d·L-1)]<θ≤180°时裂缝与不同的采油井的距离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202
式中:θ为裂缝与井排方位夹角,°;L为井距(相邻的采油井在横向上的距离),m;l为裂缝上任一点距裂缝中点的距离,裂缝上该点与注水井的距离最短,m;d为排距(相邻的采油井在纵向的距离),m;F为发育裂缝长度,m。该部分参数可通过统计区块井网参数及压裂施工参数获取。
窜流通道及速度的预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处理装置,例如,窜流通道及速度的预测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或其它处理设备执行,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窜流通道及速度的预测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窜流通道的预测装置,所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第一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速度的预测装置,所述的速度的预测装置,包括:如上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装置,以及,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211
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第二预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
Figure BDA0002960751750000212
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上述方法。电子设备可以被提供为终端、服务器或其它形态的设备。
本公开提出的上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预测非主体砂体内及不同砂体间存在的窜流通道,首次考虑了压敏效应、变启动压力梯度、裂缝长度、裂缝与井排角度、井距与排距之比、各方向采油井井底流压及渗透率等因素,可计算各井组注入水在各小层、各方向上的推进速度。可为油田开展无效循环治理,实施调剖堵水措施指明方向,为实现油田提效控水夯实基础。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8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终端。
参照图3,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电子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电子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800或电子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4,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电子设备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电子设备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之前,确定所述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其确定的方法,包括:
获取采油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以及所述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对应的第一设定值;
根据所述注采井的含水率以及/或日产液量以及所述第一设定值确定所述采油井的见水裂缝;
以及/或,
所述获取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之前,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其确定的方法,包括:
获取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及第二设定值;
根据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及所述第二设定值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注水井的层位流速之前,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其确定的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注水井的井筒与实际吸水厚度接触的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以及有效驱替压力梯度;
根据所述每个单位表面积对应的注入量以及所述有效驱替压力梯度确定所述注水井的层位流速。
4.一种速度的预测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基于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速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至少包括:采油井井底流压PXwf、注水井井底流压Piwf、原始地层压力Pi、启动压力梯度回归系数a、为流体粘度μ、为含水饱和度Sw、孔隙度φ、裂缝宽度Fw以及注采井距r;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及注水井有效厚度;
获取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的有效厚度;
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注水井有效厚度、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的有效厚度确定多个采油井方向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水相渗透率之前,需要确定所述水相渗透率,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及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
分别基于所述第一渗透率及所述多个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确定每个采油井的水相渗透率;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前,需要确定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注水井井底的第一渗透率、第一系数以及第一指数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渗透率及所述第一指数系数得到第一指数因子;
基于所述第一系数以及所述第一指数因子得到所述第一应力敏感系数;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前,需要确定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其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采油井井底的第二渗透率、第二系数以及第二指数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渗透率及所述第二指数系数得到第二指数因子;
基于所述第二系数以及所述第二指数因子得到所述第二应力敏感系数;
以及/或,
在获取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之前,需要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其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注水井的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分别确定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
分别根据所述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速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注水井的发育裂缝以及所述注水井周围多个采油井,分别确定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的方法,包括:
对所述发育裂缝进行分段,得到包括裂缝端点的多个裂缝点;
分别基于所述注水井的第一位置点、所述多个裂缝点及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位置点构建所述多个采油井与所述发育裂缝间的多个注采流动单元;
以及/或,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之前,需要确定所述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发育裂缝的位置、井排的位置;
根据所述发育裂缝的位置及所述井排的位置确定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
以及/或,
所述分别根据所述发育裂缝与井排形成的角度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的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设定角度区间;
分别根据所述角度、所述多个设定角度区间、相邻的所述采油井对应的排距和井距、所述发育裂缝的长度以及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中发育裂缝上的点到相应的注水井的距离确定所述发育裂缝到所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7.一种窜流通道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采油井的见水裂缝及注水井的发育裂缝;
第一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见水裂缝及所述发育裂缝的连通关系,预测注采井间的窜流通道。
8.一种速度的预测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
第二预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注采井井史、压裂施工参数、室内实验数据、所述注水井到所述多个采油井方向对应的多个基质等效渗透率Kwx、水相渗透率K、所述注水井对应的第一应力敏感系数Mw、所述多个采油井的多个第二应力敏感系数Mo,以及所述发育裂缝到多个注采流动单元内相应的采油井的距离预测注入水进入所述相应的窜流通道的推进速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
以及/或,权利要求5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速度的预测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窜流通道的预测方法;
以及/或,权利要求5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速度的预测方法。
CN202110237284.6A 2021-03-03 2021-03-03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922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7284.6A CN112922592B (zh) 2021-03-03 2021-03-03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7284.6A CN112922592B (zh) 2021-03-03 2021-03-03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592A true CN112922592A (zh) 2021-06-08
CN112922592B CN112922592B (zh) 2022-05-20

Family

ID=7617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7284.6A Active CN112922592B (zh) 2021-03-03 2021-03-03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2592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1881A1 (en) * 2007-10-16 2009-04-2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Fluid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wells
CN102392636A (zh) * 2011-11-03 2012-03-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水驱开发砂岩油藏地下流体通道参数的描述方法
CN104514557A (zh) * 2013-10-07 2015-04-15 天津大港油田圣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间监测水样品监测方法
CN105239990A (zh) * 2015-10-30 2016-01-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拟本井侧向驱替水平井布井方法
CN107448197A (zh) * 2017-08-31 2017-12-08 西北大学 一种海相砂岩油藏窜流通道空间发育定量识别的方法
CN107895092A (zh) * 2017-12-07 2018-04-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
CN110162922A (zh) * 2019-06-03 2019-08-2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水驱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的综合识别方法
CN110552691A (zh) * 2018-06-04 2019-12-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油藏裂缝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10644982A (zh) * 2019-10-08 2020-01-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快速定量描述方法
CN110821486A (zh) * 2019-11-18 2020-02-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储层优势通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CN111236908A (zh) * 2020-01-09 2020-06-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适用在低渗透致密气藏中的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及产能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AU2020101364A4 (en) * 2020-03-26 2020-08-20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imulation method for flow field of multi-stage fracturing on horizontal well in tight oil reservoir
CN111594113A (zh) * 2019-02-20 2020-08-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井间裂缝开度动态反演方法
CN111626001A (zh) * 2020-04-08 2020-09-04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提高采油井精细化注水的方法
CN111749688A (zh) * 2020-08-10 2020-10-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层位和方向的预测方法
CN111852453A (zh) * 2019-04-12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43587A (zh) * 2020-09-03 202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表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1881A1 (en) * 2007-10-16 2009-04-2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Fluid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wells
CN102392636A (zh) * 2011-11-03 2012-03-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水驱开发砂岩油藏地下流体通道参数的描述方法
CN104514557A (zh) * 2013-10-07 2015-04-15 天津大港油田圣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间监测水样品监测方法
CN105239990A (zh) * 2015-10-30 2016-01-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拟本井侧向驱替水平井布井方法
CN107448197A (zh) * 2017-08-31 2017-12-08 西北大学 一种海相砂岩油藏窜流通道空间发育定量识别的方法
CN107895092A (zh) * 2017-12-07 2018-04-1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
CN110552691A (zh) * 2018-06-04 2019-12-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油藏裂缝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11594113A (zh) * 2019-02-20 2020-08-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储层井间裂缝开度动态反演方法
CN111852453A (zh) * 2019-04-12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62922A (zh) * 2019-06-03 2019-08-2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水驱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的综合识别方法
CN110644982A (zh) * 2019-10-08 2020-01-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快速定量描述方法
CN110821486A (zh) * 2019-11-18 2020-02-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储层优势通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CN111236908A (zh) * 2020-01-09 2020-06-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适用在低渗透致密气藏中的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及产能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AU2020101364A4 (en) * 2020-03-26 2020-08-20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Simulation method for flow field of multi-stage fracturing on horizontal well in tight oil reservoir
CN111626001A (zh) * 2020-04-08 2020-09-04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提高采油井精细化注水的方法
CN111749688A (zh) * 2020-08-10 2020-10-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层位和方向的预测方法
CN112343587A (zh) * 2020-09-03 2021-02-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特低渗透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表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ANBO ZENG,ETC: ""Influence of fract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from the Taizhao district, Daqing Oilfield,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LIJUN LIU,ETC: ""Simulating two-phase flow and geomechanical deformation in fractured karst reservoirs based on a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LIU HONGPANG,ETC: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Natural Fracture Evolution in Water-flooding Oil Reservoir"", 《ENERGY PROCEDIA》 *
冯彬: ""低渗透油藏裂缝分布识别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库工程科技I辑》 *
周俊廷,等: ""灰色关联分析在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储层裂缝识别中的应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周志军,等: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识别水驱优势渗流通道井和层"",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张国栋,等: ""低渗透率储层流度计算改进方法探讨"", 《测井技术》 *
文华: ""特高含水期油藏大孔道非线性渗流机理与动态评价模型"",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库工程科技I辑》 *
李峑澍: ""低渗透油藏注入流体窜流及渗漏力学机理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库工程科技I辑》 *
李承龙,等: ""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法识别注气初期CO2气窜通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
王香增,等: ""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适度温和注水方法与应用"", 《石油勘探与开发》 *
白晓虎,等: ""水平井七点法井网水淹窜流通道识别技术"", 《油气井测试》 *
郭虹,等: ""对低渗透油藏裂缝的认识及治理对策探讨"", 《石油化工应用》 *
饶阳: ""砂砾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评价研究 ——以新疆油田七中区克下组为例"",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库工程科技I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2592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8695B (zh) 优势渗流通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255784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85850B (zh) 基于大孔道数据的油井堵水方法及装置
CN108228929B (zh) 盐穴储气库造腔过程中不溶物堆积形态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2922592B (zh)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55434B (zh) 气井的试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01134B (zh) 距离确定、速度预测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35816B (zh) 钻井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0237A (zh) 水平井分段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949924B (zh) 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31621B (zh) 气井积液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05456A (zh) 渗透率动态损失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34888B (zh) 煤层气水平井的支撑方法及装置
CN111852453B (zh)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14879B (zh) 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分类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852913A (zh) 一种致密砂岩气藏单井日产气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5496311A (zh) 致密油储层有利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KR101503150B1 (ko) 그래픽 패스포인트를 이용한 보안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217466A (zh) 驱油体系的乳化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3606B (zh) 渗透率确定方法、表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96074B (zh) 稳砂方法及装置
CN110486004B (zh) 识别砂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68136B (zh) 气井开发效果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7248879A (zh) 水平井压裂链路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26045B (zh) 水平井增能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