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2453B -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52453B CN111852453B CN201910293442.2A CN201910293442A CN111852453B CN 111852453 B CN111852453 B CN 111852453B CN 201910293442 A CN201910293442 A CN 201910293442A CN 111852453 B CN111852453 B CN 1118524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duction
- target
- layer
- water absorption
- mome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325 perc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962 time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MCSXGCZMEPXKIW-UHFFFAOYSA-N 3-hydroxy-4-[(4-methyl-2-nitrophenyl)diazenyl]-N-(3-nitrophenyl)naphthalene-2-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N=Nc2c(O)c(cc3ccccc23)C(=O)Nc2cccc(c2)[N+]([O-])=O)c(c1)[N+]([O-])=O MCSXGCZMEPXKI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3 chem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32 oil fiel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06—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根据获取的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并且,在检测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时,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指示的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与真实情况可能不匹配,导致的预警准确性较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内部分布有多个生产层,且每个生产层之间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不尽相同,因此,每个生产层的吸水能力和渗流通道的大小也不相同。对于吸水能力强的生产层,由于进入该生产层的水的流量较大,该生产层内的岩石受冲蚀作用较强,因此,加快了岩石渗透率的增速,使该生产层相较于其他吸水能力较弱的生产层更容易形成导流能力强的优势渗流通道。而优势渗流通道一旦形成,会使水只沿形成有优势渗流通道的生产层流动,无法进入到其他生产层,也就不能对其他生产层中储存的原油进行驱替,影响了油藏的开发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油藏中的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
相关技术中,常根据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来预警油藏中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具体地,可以先获取某一时刻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该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是在该时刻对注入井进行注入剖面测井时所产生的,然后根据该注入剖面测井资料,确定注入井中各生产层的吸水强度和吸水指数,再基于吸水能力强的生产层更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的理论,将吸水强度大于第一预警阈值且吸水指数大于第二预警阈值的生产层确定为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的生产层,并发出预警信息,以提示技术人员对该生产层进行重点关注。
然而,某个时刻获取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仅能反应注入井中各生产层在该生产时刻的吸水能力,而注入井中各生产层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注入水的冲蚀,吸水能力会时刻发生变化,因此,仅根据每个时刻获取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对目标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预警准确性较低、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用来解决相关技术中对注入井的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预警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第一生产数据包括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所述第二生产数据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或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且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所述视吸水指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发育情况;
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若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若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不满足参考条件,则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和注入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包括:
若所述第二生产数据不包括静压,则将所述注采比和所述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确定为视静压,将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所述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所述配水器压力损失、所述水柱压力和所述视静压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若所述第二生产数据包括静压,则将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所述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所述配水器压力损失、所述水柱压力和所述静压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可选地,所述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所述变化曲线中存在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线段区间,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若所述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深,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加深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若所述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浅,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变浅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
根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第一生产数据包括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所述第二生产数据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或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且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所述视吸水指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发育情况;
预警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不满足参考条件,则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和注入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生产数据不包括静压,则将所述注采比和所述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确定为视静压,将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所述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所述配水器压力损失、所述水柱压力和所述视静压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若所述第二生产数据包括静压,则将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所述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所述配水器压力损失、所述水柱压力和所述静压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可选地,所述预警模块包括:
第一绘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一预警单元,用于若所述变化曲线中存在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线段区间,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预警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第二绘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第二预警单元,用于若所述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深,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加深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第三预警单元,用于若所述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浅,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变浅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绘制单元包括: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
第三绘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目标注入井和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数据,转变为目标生产层在时间间隔满足条件的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并通过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来反应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随生产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预警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解决了相关技术仅根据某一特定生产时刻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而对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因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指示的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与目标生产层在动态变化后的真实渗流通道可能不匹配,而导致的预警准确性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500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可以应用于根据同一注入井在不同生产时刻所测得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对注入井的各生产层在生产过程中的渗流通道变化进行预测并预警的场景中,也可以应用在获取有同一注入井在不同生产时刻所测得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时,对区块中各生产层的渗流通道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并预警的情景中,还可以应用在区块由注水开发转变为注聚合物开发时,确定最佳转变时机的情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应用场景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由于同一注入井在不同生产时刻进行注入剖面测井时,注入井所采用的注入方式可能不同,相应地,注入井的井口压力也不相同,因此,对同一注入井在不同生产时刻所测得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基准不同,所指示的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大小也不统一,不能直接用来评价生产层在动态变化后的真实渗流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渗流通道预警方法,针对同一注入井在N个不同生产时刻所测得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可以先将N个不同生产时刻所测得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转化为生产层在时间间隔满足条件的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再根据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是否变大,来预警目标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终端或终端中,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一生产数据包括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第二生产数据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或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
步骤102: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且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视吸水指数用于指示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发育情况。
步骤103: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目标注入井和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数据,转变为目标生产层在时间间隔满足条件的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并通过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来反应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随生产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预警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解决了相关技术仅根据某一特定生产时刻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而对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因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指示的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与目标生产层在动态变化后的真实渗流通道可能不匹配,而导致的预警准确性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的准确性。
可选地,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包括:
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不满足参考条件,则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及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包括:
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确定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
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和注入强度,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包括:
若第二生产数据不包括静压,则将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确定为视静压,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视静压的和值,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若第二生产数据包括静压,则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的和值,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可选地,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包括:
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变化曲线中存在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线段区间,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包括:
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若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深,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加深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若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浅,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变浅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包括:
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
根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
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和对应关系,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
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均可按照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中,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等。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一生产数据包括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第二生产数据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或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
其中,目标注入井是指待进行优势渗流通道预警的注入井。在实际应用中,注入井不仅可以注入水,还可以注入各种化学剂,例如,注聚合物的井、注压裂液的井、注调剖剂的井等均为注入井,本申请实施例对注入井的注入类型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是根据对目标注入井进行注入剖面测井时所对应的测试时间确定的,且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也即是,在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对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的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需要对目标注入井进行至少3次注入剖面测井,以获取至少3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且至少3次注入剖面测井是在不同的生产时刻完成的。例如,在2015年1月10日对目标注入井A进行了第一次注入剖面测井,获得了第一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在2015年10月20日对目标注入井A进行了第二次注入剖面测井,获得了第二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在2016年6月1日对目标注入井A进行了第三次注入剖面测井,获得了第三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这样,可以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对目标注入井A的目标生产层的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
在实际应用中,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可以由用户设置,可以由设备默认设置,也可以根据获取的注入强度所对应的生产时刻确定。例如,目标生产井的目标生产层的注入强度对应有具体生产时刻,可以将目标生产井的目标生产层的多个注入强度分别对应的生产时刻确定为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
其中,油压是指位于目标生产井的井口位置处的油管内流体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油压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还可以通过读取安装在目标生产井在井口位置处油管上的压力表的数据确定。例如,在目标生产井在井口位置处油管上安装有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压力表,在对目标生产井进行注入剖面测井时,通过读取压力表上的压力,便可确定油压。
其中,套压是指位于目标生产井的井口位置处的套管内流体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套压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还可以通过读取安装在目标生产井在井口位置处套管上的压力表的数据确定。例如,在目标生产井的井口位置处的套管上安装有具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压力表,在对目标生产井进行注入剖面测井时,通过读取压力表上的压力,便可确定套压。
其中,注入方式是指目标生产井所采用的注入流体的方式,注入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为正注,即将流体从油管注入至各生产层;一种为反注,即将流体从套管注入至各生产层。在实际应用中,注入方式可以由用户设置,可以由设备默认设置,或者由设备根据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设置。例如,在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包含有目标生产井在不同生产时刻时的注入方式,可以从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获取N个不同生产时刻时目标生产井的注入方式。
其中,注入强度是指目标生产层的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注入强度是对目标生产井进行注入剖面测井后,得到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注入强度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通过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获得。例如,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保存了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在N个不同生产时刻时进行注入剖面测井后确定的注入强度,可以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从而获取目标生产井的各生产层在N个不同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
其中,层顶深度是指目标注入井的井口至目标生产层的顶界的垂直深度。在实际应用中,注入强度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通过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获得。例如,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保存了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可以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从而获取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层顶深度。
其中,层底深度是指目标注入井的井口至目标生产层的底界的垂直深度。在实际应用中,注入强度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通过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获得。例如,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保存了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层底深度,可以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从而获取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层底深度。
其中,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是指流体在从井口流至目标生产层时沿程损失掉的压力,配水器压力损失是指流体流过配水器时损失掉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以及配水器压力损失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从仿真模拟软件获取。例如,在仿真模拟软件中建立目标注入井模型,通过仿真模拟软件模拟注入井注入流体,可以确定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以及配水器压力损失。可选地,由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以及配水器压力损失较小,为了简化计算,可以对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以及配水器压力损失取定值,例如,可以设置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以及配水器压力损失的和值为0.5MPa-1.0MPa。
其中,水柱压力是指在目标注入井中油管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所存留的水在目标生产层位置处受重力而产生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以及配水器压力损失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通过水柱压力计算公式获得。例如,水柱压力计算公式为:水柱压力=(层顶深度+层底深度)/200,根据该公式,在获取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时,便可计算得到水柱压力。
其中,注采比是指目标生产层中注入的流体体积与采出的流体体积的比值。注采比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从目标注入井的生产数据库中获得。例如,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保存了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注采比,可以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从而获取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注采比。
其中,原始地层压力是指目标生产层未经过生产开发时的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通过目标注入井的生产数据库获得。例如,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保存了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原始地层压力,可以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从而获取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原始地层压力。
其中,静压是指注入流体在目标注入井时目标生产层的地层压力。静压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也可以通过目标注入井的生产数据库获得。例如,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保存了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静压,可以读取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从而获取目标生产井各生产层的静压。
步骤202: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其中,视吸水指数用于指示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发育情况,视吸水指数越大,则说明目标生产层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水能力越强,且在单位时间内吸水量越大。并且,由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可以确定出视吸水指数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变化情况,根据视吸水指数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变化情况,便可以指示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之间的渗流通道的变化情况,并预警目标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的优势渗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包括的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会存在差异,使得每个生产时刻获取的注入强度的环境标准也就不同,因此,获取的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之间可能并没有数据的可比性。
例如,在生产时刻A,目标注入井的油压为10MPa、套压为15MPa,目标注入井采取正注的方式进行生产,此时,对目标注入井进行注入剖面测井,获取的在生产时刻A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的注入强度为20m3/d·m,而在生产时刻B,目标注入井的油压为11MPa、套压为9MPa,目标注入井采取反注的方式进行生产,此时,对目标注入井进行注入剖面测井,获取的在生产时刻B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的注入强度为30m3/d·m,由于在生产时刻A和生产时刻B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第一生产数据不同,因此,即使生产时刻B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的注入强度大于生产时刻A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的注入强度,也不能认为生产时刻B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大于生产时刻A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更不能因此来预警生产时刻B时的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可能产生优势渗流通道。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在获取有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时,可能不能直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来对油藏中的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而是要先建立具有数据可比性的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再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油藏中的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
具体地,可以根据如下步骤2021-步骤2023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步骤2021: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确定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时的注入方式可能存在不同,使得用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井口注入压力的取值也不相同,因此,可以先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确定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从而使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的取值方式得到统一。
具体地,可以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所对应的注入方式,确定出用来确定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的方式。当一个生产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注入井的注入方式为正注时,则将该生产时刻所对应的油压确定为目标生产井在该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当一个生产时刻所对应的目标注入井的注入方式为反注时,则将该生产时刻所对应的套压确定为目标生产井在该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例如,在生产时刻A,目标注入井的油压为15MPa,套压为12MPa,注入方式为正注,则该目标注入井在生产时刻A的井口注入压力为15Mpa,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目标注入井的第一生产数据做具体限定。
步骤2022: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时,可以根据第二生产数据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折算为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还需要说明的是,静压需要根据注入流体的性质和生产层的深度才能确定,在注入井变更注入流体时,静压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如果没有及时的更新静压数据,在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静压的数据可能为空值,因此,使得该时间段内不能获取静压。而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不会因为变更注入流体而发生改变,因此,当目标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库中的静压可能为空值时,可以获取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以通过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来进一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具体地,可以根据第二生产数据是否包括有静压,可以采用下述步骤1)和2)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1)若第二生产数据不包括静压,则将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确定为视静压,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视静压的和值,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生产数据不包括静压,可以通过将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确定为视静压,从而用视静压来替代静压,用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由于注采比是目标生产层流体注入体积与采出体积之间的比值,而原始地层压力是目标生产层在未开发时的地层压力,因此,若注入目标生产层的流体的体积大于采出体积,则说明有更多的流体积攒在目标生产层,使得目标生产层中存储的流体的体积大于未开发时存储的流体的体积,此时的地层压力也就高于原始地层压力;若注入目标生产层的流体的体积小于采出体积,则说明有更多的流体从目标生产层流出,使得目标生产层中存储的流体的体积小于未开发时存储的流体的体积,此时的地层压力也就小于原始地层压力。基于上述描述,可以用采出比和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来确定出视静压。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水柱压力均为正值,而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以及视静压均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损失的压力,因此,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以及视静压均为负值。
例如,若目标注入井在一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为15MPa,水柱压力为1MPa,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和配水器压力损失为-0.5MPa,注采比为1.2,原始地层压力为8MPa,则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为15+1+(-0.5)+[-(1.2×8)]=5.9MPa。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注入井在一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第二生产数据仅为示例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不做具体限定。
2)若第二生产数据包括静压,则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的和值,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二生产数据包括静压,则可以直接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的和值,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水柱压力均为正值,而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以及静压均为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损失的压力,因此,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以及静压均为负值。
例如,若目标注入井在一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为16MPa,水柱压力为1MPa,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和配水器压力损失为-1.0MPa,静压为-5MPa,则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为16+1+(-1.0)+(-5)=11MPa。
步骤2023: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和注入强度,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在确定出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后,便可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和注入强度,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具体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1)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Ji=di/Pi (1)
其中,Ji是指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第i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di是指目标生产层在第i个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Pi是指目标生产层在第i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i为正整数,且1≤i≤N。
例如,在第2个生产时刻时,目标生产层的注入强度为70m3/d·m,目标生产层的生产层注入压力为11MPa,则该生产时刻的目标生产出的视吸水指数为6.4m3/(d·m·MPa)。
具体地,根据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是否满足参考条件,可以选择执行步骤203a,或步骤203b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步骤203a: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且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参考条件是指使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一定规律时的时间间隔条件,参考条件可以由用户设定,也可以由终端生成。比如,参考条件可以使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为一天、一个月、半年或一年等,并且,参考条件可以使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1个和第2个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可以为30天,而第2个和第3个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可以为31天。只要参考条件可以使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满足一定规律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参考条件可以是由用户设定的,参考条件所设定的各个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的单位为自然月,比如,可以将自然月的第一天或最后一天所对应的时刻作为生产时刻。例如,当M=6,且参考条件为各个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为自然月时,第一个生产时刻为1月31日,第二个生产时刻为2月28日,第三个生产时刻为3月31日,第四个生产时刻为4月30日,第五个生产时刻为5月31日,第六个生产时刻为6月31日,这样,第一个生产时刻和第二个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8天,第二个生产时刻和第三个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1天,第三个生产时刻和第四个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天,第四个生产时刻和第五个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1天,第五个生产时刻和第六个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天。上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数据仅是示例性数据,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限定,实际应用中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以及之间的时间间隔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例如,参考条件是由终端设置,且参考条件的时间间隔为半年,也即两个相邻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均为半年,当有5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且每个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均为半年时,由于参考条件的时间间隔为半年,因此,这5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目标生产层在5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5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步骤203b: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不满足参考条件,则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及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需要说明的是,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不满足参考条件,则可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及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便使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在转变为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后,相邻的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满足参考条件。
并且,在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时,由于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可以确定出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因此,便可由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推算出参考条件所确定的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例如,表1示出了目标生产层在3个不同生产时刻时的视吸水指数以及视吸水指数变化率,其中,第一列为目标生产层的3个生产时刻,第二列为视吸水指数,第三列为视吸水指数变化率。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目标生产层从2018.1.20到2018.6.30的视吸水指数变化率为0.00311,从2018.6.30到2018.12.2的视吸水指数变化率为0.01645。也即是,对于目标生产层而言,在2018.1.20到2018.6.30期间,视吸水指数每天增加0.003105m3/(d·m·MPa),而在2018.6.30到2018.12.2期间,视吸水指数每天增加0.016129m3/(d·m·MPa)。
因此,当参考条件为使各个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的单位为自然月,且将自然月的最后一天所对应的时刻作为生产时刻时,便可根据表1确定出目标生产层在2018.1月至11月之间11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表2示出了目标生产层在11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其中,第一列为表1中获取的3个生产时刻,第二列为由参考条件确定的目标生产层的11个生产时刻,第三列为11个生产时刻距离表1中的3个生产时刻的间隔时间,第四列为视吸水指数变化率,第五列为11个生产时刻相对于表1中的3个生产时刻增加的视吸水指数,第六列为11个生产时刻所对应的视吸水指数。
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当由参考条件确定的目标生产层的11个生产时刻和获取的3个生产时刻不相同时,则可以先确定出3个生产时刻中相邻两个生产时刻之间的视吸水指数变化率,再确定出11个生产时刻与3个生产时刻中时间间隔最短的生产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3个生产时刻对应的视吸水指数、确定出的视吸水指数变化率以及时间间隔,便可确定出11个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所对应的视吸水指数。
需要说明的是,表1和表2中所列出的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出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仅为示例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可以确定出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4: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将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不同井口注入压力统一折算至了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目标生产层的生产层注入压力,使得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时所需要的压力具有统一的量值,进而使原本不能用来直接比较的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转变为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基准相同的、能够用来指示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动态变化的视吸水指数。
因此,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可以用来指示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动态变化的视吸水指数的基础上,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说明在这三个生产时刻直接的生产阶段内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呈增大的趋势,使得该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具体地,可采用下述方式1)和/或2)对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进行检测,并在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时,对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
1)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变化曲线中存在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线段区间,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均对应有一个生产时刻,并且,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基准相同,因此,可以以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为X轴,以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为Y轴,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得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后,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变化曲线中存在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线段区间,如果存在这种线段区间,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其中,预警阈值为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而设定的预警值,当视吸水指数大于该预警阈值时,则可以认为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较大,而曲线中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则说明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并对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预警阈值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也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还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出多口生产井的多个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并根据这多口生产井的多个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来设置。例如,可以将多口生产井的多个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按由小及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中位于五分之三位置的视吸水指数值确定为预警阈值。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排序结果中位于其他位置的视吸水指数值确定为预警阈值,例如,将排序结果中位于二分之一位置、三分之二位置或五分之四位置的视吸水指数值确定为预警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由4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绘制,且这4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在变化曲线中对应的点分别为点A、点B、点C和点D,直线E为预警阈值所在变化曲线中的位置,直线E与点C点D之间的线段区间相交于C’,由图3可以看出,点A点B之间的线段区间的斜率与点B点C之间的线段区间的斜率相同,而点C点D之间的线段区间的斜率较点B点C之间的线段区间的斜率增大,并且,在点C点D之间的线段区间中,点C’点D之间的线段区间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直线E,由此,可以预警目标生产层在点C’点D之间的线段区间所对应的时间段内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此外,若目标注入井先进行注水开发,又转为注聚合物开发后,若绘制的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中,存在曲线斜率减小的线段区间,则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确定出该目标注入井在由注水开发转为注聚合物开发后,目标生产层的优势渗流通道得到了抑制,渗流通道减小,注聚合物开发取得效果。
可选地,还可以通过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并通过下述方法2)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以根据平面颜色变化图来更直观、更便捷的对目标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
2)具体地,可以通过下述步骤2051-步骤2056来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以根据平面颜色变化图来更直观、更便捷的对目标生产层是否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
步骤2041: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其中,大地坐标是指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井口的大地坐标包括井口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在实际应用中,大地坐标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也可以由其他设备得到,还可以通过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地位系统)数据,从GPS数据中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大地坐标。例如,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GPS数据为经度108.820127,维度34.306231,海拔高度1500米,从而可以从该GPS数据中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大地坐标。
其中,井斜数据是指目标注入井在钻井过程中的井筒与垂直深度方向之间的倾角。倾角越大,说明目标注入井的井筒的斜度越大,当倾角为0°时,目标注入井的井筒为竖直井筒,当倾角为180°时,目标注入井的井筒为水平井筒。在实际应用中,井斜数据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也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还可以通过读取保存在目标注入井的生产数据库中的井斜资料数据,来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斜数据。
其中,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是指对多个视吸水指数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将视吸水指数划分为多个等级区间,每个等级区间对应一个视吸水指数等级,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越大,越有可能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在实际应用中,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可以由用户输入得到,也可以由其他设备发送得到,还可以通过对多个视吸水指数进行统计并分析获取。例如,获取一个区块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的200个注入井中每个注入井的全部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共计900个,对这900个视吸水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将视吸水指数在[1-4)的区间确定为视吸水指数第一等级区间,将视吸水指数在[4-7)的区间确定为视吸水指数第二等级区间,将视吸水指数在[7-10)的区间确定为视吸水指数第三等级区间,将视吸水指数在[10-13)的区间确定为视吸水指数第四等级区间,将视吸水指数大于或等于13的区间确定为视吸水指数第五等级区间。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仅为示例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是指为每个视吸水指数等级确定一种对应的颜色,使得根据颜色便可直观的看出当前的视吸水指数所对应的在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的等级。在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中,随着视吸水指数等级的增大,与视吸水指数等级所对应的颜色可以越来越深,也可以越来越浅,还可以为其他对应的颜色,只要根据颜色便可直观的看出当前的视吸水指数所对应的在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的等级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在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后,可以通过步骤2051-步骤2054,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步骤2042: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注入井的井筒可能会与垂直深度方向产生倾角,因此,当目标注入井的井筒钻遇到目标生产层时,目标注入井的井筒在目标生产层的位置与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位置并不相同。在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时,需要确定出目标注入井的井筒在目标生产层的位置,以便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筒在目标生产层的位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平面颜色变化图中的具体位置。
具体地,在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时,可以先根据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出目标生产层的层中深度,再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目标生产层的层中深度,确定出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
例如,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为2017米,层底深度为2021米,因此,目标生产层的层中深度为2019米,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为(经度108.819044,纬度34.30764,海拔高度1500米),井斜数据为30°,因此,可以确定出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为(经度108.818743,纬度34.3078,海拔高度-519米)。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仅为示例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43:根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按视吸水指数的数值范围将视吸水指数划分为多个数值区间,且每个数值区间均对应有一个等级,因此,根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便可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
表3示出了一种可能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在表3中,第一列为序号,第二列为视吸水指数区间,第三列为视吸水指数区间对应的等级,J是指视吸水指数。
表3
序号 | 视吸水指数区间 | 等级 |
1 | 1≤J<4 | 第一等级 |
2 | 4≤J<7 | 第二等级 |
3 | 7≤J<10 | 第三等级 |
4 | 10≤J<13 | 第四等级 |
5 | 13≤J | 第五等级 |
目标生产层在2018.6.30的视吸水指数为4.5,则根据表3示出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可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2018.6.30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为第二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3所示的数据和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的数据均为示例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44: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和对应关系,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
表4示出了一种可能的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在表4中,第一列为序号,第二列为视吸水指数区间,第三列为视吸水指数区间对应的等级,第四列为等级对应的颜色,J是指视吸水指数。
表4
序号 | 视吸水指数区间 | 等级 | 颜色 |
1 | 1≤J<4 | 第一等级 | 白色 |
2 | 4≤J<7 | 第二等级 | 浅黄 |
3 | 7≤J<10 | 第三等级 | 浅蓝 |
4 | 10≤J<13 | 第四等级 | 浅红 |
5 | 13≤J | 第五等级 | 深红 |
目标生产层在2018.6.30的视吸水指数为4.5,则根据表4示出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可以确定,目标生产层在2018.6.30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为第二等级,且目标生产层在2018.6.30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为浅黄色。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4所示的数据和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的数据均为示例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45: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了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时,便可确定出目标生产层所在平面颜色变化图中的位置,并在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对应的位置处绘制相对于的颜色图标。其中,颜色图标可以是圆形颜色图标、方形颜色图标或带箭头的矩形颜色图标,只要能在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准确并清晰的显示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所对应的颜色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可以确定一个帧图像,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可以确定出M个帧图像,在获取到M个帧图像后,平面颜色变化图可以是一幅由M个帧图像组成的动态图像,也可以是M个帧图像组成的图像组,只要能通过平面颜色变化图准确、直观的反应出目标生产层的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的变化情况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2046:若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深,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加深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当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是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深时,如果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加深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例如,在平面颜色变化图中,随着视吸水指数等级的增大,对应的颜色变化为白色、浅红、中红、大红和深红,则当第一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浅红、第二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浅红、第三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中红、第四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大红,并且,第三帧和第四帧图像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则可以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步骤2047:若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浅,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变浅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当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是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浅时,如果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变浅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例如,在平面颜色变化图中,随着视吸水指数等级的增大,对应的颜色变化为深红、大红、中红、浅红和白色,则当第一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深红、第二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深红、第三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大红、第四帧图像中目标生产层的颜色为中红,并且,第三帧和第四帧图像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则可以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当获取有一个区块的多口注入井的相同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以及该多口注入井的生产层的层位坐标时,可以根据多口注入井的相同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以及该多口注入井的生产层的层位坐标,在一个平面颜色变化图上绘制出多口注入井的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得到一个区块中多口注入井的同一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平面颜色变化图。根据该平面颜色变化图,可以对区块中多口注入井的同一生产层的渗流通道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预警多口注入井的同一生产层中可能存在的优势渗流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目标注入井和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数据,转变为目标生产层在时间间隔满足条件的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并通过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来反应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随生产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预警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解决了相关技术仅根据某一特定生产时刻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而对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因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指示的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与目标生产层在动态变化后的真实渗流通道可能不匹配,而导致的预警准确性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的准确性。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为终端,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第一生产数据包括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第二生产数据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或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
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且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视吸水指数用于指示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发育情况。
预警模块403,用于若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不满足参考条件,则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及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确定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和注入强度,确定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可选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若第二生产数据不包括静压,则将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确定为视静压,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视静压的和值,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若第二生产数据包括静压,则将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的和值,确定为目标生产层在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可选地,预警模块包括:
第一绘制单元,用于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一预警单元,用于若变化曲线中存在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线段区间,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预警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第二绘制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第二预警单元,用于若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深,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加深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第三预警单元,用于若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浅,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变浅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可选地,第二绘制单元包括: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和对应关系,确定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
第三绘制单元,用于根据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绘制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目标注入井和目标注入井的目标生产层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数据,转变为目标生产层在时间间隔满足条件的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并通过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来反应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随生产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而预警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解决了相关技术仅根据某一特定生产时刻的注入剖面测井资料而对目标生产层是否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时,因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指示的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与目标生产层在动态变化后的真实渗流通道可能不匹配,而导致的预警准确性低、效果较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进行预警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在预警渗流通道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与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5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终端5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终端、膝上型终端、台式终端等其他名称。
通常,终端500包括有: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
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5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5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5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5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5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5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外围设备接口5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5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504、触摸显示屏505、摄像头506、音频电路507、定位组件508和电源5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5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外围设备接口5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外围设备接口5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5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5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5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5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5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城域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5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5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5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5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5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5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5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505可以为一个,设置终端5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5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终端5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5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终端5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5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505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5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组件506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506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5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5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5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终端5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501或射频电路5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5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定位组件508用于定位终端5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508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的格雷纳斯系统或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组件。
电源509用于为终端5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5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5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支持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5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5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5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511、陀螺仪传感器512、压力传感器513、指纹传感器514、光学传感器515以及接近传感器516。
加速度传感器511可以检测以终端5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5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5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5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5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5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512可以检测终端5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5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511协同采集用户对终端500的3D动作。处理器5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5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513可以设置在终端500的侧边框和/或触摸显示屏5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513设置在终端5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终端5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501根据压力传感器5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513设置在触摸显示屏5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501根据用户对触摸显示屏5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指纹传感器5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由处理器501根据指纹传感器514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或者,由指纹传感器514根据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为可信身份时,由处理器501授权该用户执行相关的敏感操作,该敏感操作包括解锁屏幕、查看加密信息、下载软件、支付及更改设置等。指纹传感器514可以被设置终端500的正面、背面或侧面。当终端500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时,指纹传感器514可以与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集成在一起。
光学传感器5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5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触摸显示屏5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触摸显示屏5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触摸显示屏5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5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5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摄像头组件506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516,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终端5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516用于采集用户与终端5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516检测到用户与终端5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501控制触摸显示屏5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516检测到用户与终端5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501控制触摸显示屏5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也即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方法,而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5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第一生产数据包括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所述第二生产数据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或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且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所述视吸水指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发育情况;
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若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则将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若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不满足参考条件,则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变化率,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和注入强度,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包括:
若所述第二生产数据不包括静压,则将所述注采比和所述原始地层压力的乘积确定为视静压,将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所述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所述配水器压力损失、所述水柱压力和所述视静压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若所述第二生产数据包括静压,则将所述目标注入井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的每个生产时刻的井口注入压力,与所述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所述配水器压力损失、所述水柱压力和所述静压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每个生产时刻的生产层注入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若所述变化曲线中存在斜率增大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线段区间,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若所述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深,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加深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若所述视吸水指数等级越高,对应的颜色越浅,且绘制的平面颜色变化图中存在颜色变浅且对应的视吸水指数大于预警阈值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以及视吸水指数等级与颜色的对应关系,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的井口的大地坐标、井斜数据、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
根据视吸水指数等级划分区间,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所属的视吸水指数等级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每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对应的颜色和所述目标生产层的层位坐标,绘制所述目标生产层的视吸水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平面颜色变化图。
8.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注入井中的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
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所述第一生产数据包括油压、套压和注入方式,所述第二生产数据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注采比和原始地层压力,或包括层顶深度、层底深度、井口到层位流程压力损失、配水器压力损失、水柱压力和静压;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注入井在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第一生产数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N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注入强度、以及所述目标生产层的第二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生产层在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
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且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时间间隔满足参考条件,所述视吸水指数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生产层的渗流通道的发育情况;
预警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检测到所述目标生产层在所述M个不同的生产时刻中任意三个生产时刻的视吸水指数的增速变大,则预警所述目标生产层可能存在优势渗流通道。
9.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93442.2A CN111852453B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93442.2A CN111852453B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52453A CN111852453A (zh) | 2020-10-30 |
CN111852453B true CN111852453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7295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93442.2A Active CN111852453B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524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2592B (zh) * | 2021-03-03 | 2022-05-20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窜流通道、速度的预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416715C1 (ru) * | 2010-06-18 | 2011-04-2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го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
EA201300569A1 (ru) * | 2013-04-09 | 2014-10-30 |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елоруснефть"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и нефти в трещиноватых карбонатных коллекторах |
CN105525909A (zh) * | 2015-11-19 | 2016-04-27 | 薛云飞 | 分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质的方法 |
CN107145987A (zh) * | 2017-05-27 | 2017-09-08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监测聚合物驱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发育的预警方法 |
CN108708695A (zh) * | 2018-05-03 | 2018-10-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优势渗流通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4-12 CN CN201910293442.2A patent/CN1118524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416715C1 (ru) * | 2010-06-18 | 2011-04-20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нефтяного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 |
EA201300569A1 (ru) * | 2013-04-09 | 2014-10-30 |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елоруснефть" |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залежи нефти в трещиноватых карбонатных коллекторах |
CN105525909A (zh) * | 2015-11-19 | 2016-04-27 | 薛云飞 | 分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质的方法 |
CN107145987A (zh) * | 2017-05-27 | 2017-09-08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监测聚合物驱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发育的预警方法 |
CN108708695A (zh) * | 2018-05-03 | 2018-10-26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优势渗流通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史振中 ; .砂岩油田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化工设计通讯.2017,(06),第40-4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52453A (zh) | 2020-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08695B (zh) | 优势渗流通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255434B (zh) | 气井的试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2832737B (zh) | 页岩气井eur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485850B (zh) | 基于大孔道数据的油井堵水方法及装置 | |
CN111077570B (zh) | 确定油藏中辉绿岩的侵入位置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1852453B (zh) | 渗流通道的预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274662B (zh) | 对流连通老腔的筛选方法及装置 | |
CN108733902B (zh) | 油藏渗透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899051B (zh) | 油井设备的评价标准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935816A (zh) | 钻井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861780B (zh) | 生产井中生产层的产量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0633877A (zh) | 技术指标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426813B (zh) | 砂体连通质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4737957A (zh) | 井底温度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3931621A (zh) | 气井积液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812744B (zh) | 地层可压性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486004B (zh) | 识别砂岩油藏水流优势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680592B (zh) | 压裂有效性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151073B (zh) | 评价气井井屏障失效后果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4545507B (zh) | 取心深度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2987105B (zh) | 定量预测地下岩盐层分布的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12096373B (zh) | 选定页岩气区域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2780235B (zh) | 煤层气井的排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841181B (zh) | 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305812B (zh) | 对煤层气井进行异常检测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