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1737A - 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1737A
CN112921737A CN202110117377.5A CN202110117377A CN112921737A CN 112921737 A CN112921737 A CN 112921737A CN 202110117377 A CN202110117377 A CN 202110117377A CN 112921737 A CN112921737 A CN 112921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cosity
pressure
polyurethane
polyurethane adhesive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73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1737B (zh
Inventor
钟科
张勐
孙明志
马骁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ghway Ministry of Transport
Priority to CN2021101173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21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21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1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1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1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other binders, e.g. synthetic material, i.e. res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控制方法简单,计算的结果准确率高,可以保证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在铺装至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的压实度及使用性能,填补了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控制方法的空白,对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面层施工有指导意义。实施例的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准确得到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等各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有机高分子胶黏剂,与石料、橡胶的粘结性能优异。常温条件下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通常在1000mPa·s~3000mPa·s之间,可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固化反应,随着与空气接触时间的增加,其粘度逐渐增大,最终生成一种热固型“弹性体”。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高低温稳定性较为优异,聚氨酯多孔铺装施工过程包括初压、复压、终压及通车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各个环节施工过程中均需严格把控其粘度,否则将会出现碾压过程中路面压实度低、不平整、聚氨酯多孔混合料结块等问题,严重威胁其施工质量。因此,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初压、复压等施工关键节点的控制在面层施工中尤为重要。
现有公路面层通常采用沥青铺装,其施工工艺较为成熟,而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铺装材料,缺少计算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初压、复压、终压等施工关键节点的控制方法。传统沥青铺装施工通常采用控制温度的方式对初压、复压、终压、通车等关键时间节点进行控制,由于沥青结合料粘度与温度负相关,且沥青结合料粘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混合料压实,控制沥青铺装初压、复压、终压、通车等关键时间节点的本质是控制沥青的粘度。以70#沥青为结合料的沥青铺装为例,通常其混合料的初压、复压、终压温度分别为130℃、90℃、70℃左右,待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通车运营。但由于聚氨酯粘度随固化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其固化程度对粘度的影响高于温度对粘度的影响,且只有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近似完全固化状态时才可通车,因此常规通过控制温度(或粘度)进而控制沥青铺装压实、通车时间节点的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聚氨酯多孔铺装。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控制方法,用于确定聚氨酯多孔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初压、复压、终压、通车等时间节点,从而有效保证聚氨酯多孔铺装的压实度及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控制方法,能够确定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初压、复压、终压及通车时间节点,保证聚氨酯多孔铺装的压实度及使用性能,填补了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控制方法的空白,对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面层施工有指导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式I所示;
η=-BT+C 式I
其中,η为沥青粘度,单位为mPa·s;B和C为待定系数;T为沥青温度,单位为℃;
将所述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复压温度和终压温度代入到所述式I中,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
(2)基于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如式II所示;
Figure BDA0002921227220000021
其中,η(T,RH,t)为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单位为mPa·s;T为环境温度,单位为℃;RH为相对湿度,单位为%;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η0定义为聚氨酯胶黏剂的初始粘度,单位为mPa·s;k(T,RH)为反应速率常数,单位为min-1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η初压、η复压和η终压依次代入到所述式II中,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所述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
(3)测算固定温度、固定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得到所述步骤(2)中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初压、A复压和A终压
根据式III计算tN+1和tN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r;
r=(AN+1-AN)/(tN+1-tN) 式III
其中,r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A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N为≥1的整数;
当r≤4‰时,视为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即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对应的tN时刻聚氨酯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N为A通车
(4)测算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所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在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达到所述步骤(3)中A初压、A复压、A终压和A通车时,所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1、t复压1、t终压1和t通车1,即为该环境工况下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优选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的粘度数据采用布式粘度试验得到。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粘度数据在固定温度、固定湿度下得到。
优选地,所述步骤(1)式I中的待定系数B和C采用曲线拟合法得到。
优选地,所述步骤(2)式II中聚氨酯胶黏剂的初始粘度η0采用曲线拟合法得到。
优选地,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测算包括先测试不同固化时间的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然后计算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为异氰酸酯基团。
优选地,所述红外光谱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
优选地,所述计算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的方法为峰面积比法。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方法的应用,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测定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控制方法简单,计算的结果准确率高,可以保证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在铺装至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的压实度及使用性能,填补了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控制方法的空白,对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面层施工有指导意义。实施例的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准确得到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等各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附图说明
图1为沥青的温度-粘度曲线示意图;
图2为聚氨酯胶黏剂在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下的固化时间-粘度曲线示意图;
图3为聚氨酯胶黏剂在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下的固化时间-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70#沥青的温度-粘度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45℃、80%湿度环境下的固化时间-粘度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45℃、80%湿度环境下的固化时间-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55℃、83%湿度施工环境下的固化时间-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20℃、50%湿度环境下的固化时间-粘度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20℃、50%湿度环境下的固化时间-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45℃、76%湿度施工环境下的固化时间-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90#沥青的温度-粘度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M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30℃、60%湿度环境下的固化时间-粘度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M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30℃、60%湿度环境下的固化时间-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曲线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M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50℃、80%湿度施工环境下的固化时间-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式I所示;
η=-BT+C 式I
其中,η为沥青粘度,单位为mPa·s;B和C为待定系数;T为沥青温度,单位为℃;
将所述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复压温度和终压温度代入到所述式I中,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
(2)基于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如式II所示;
Figure BDA0002921227220000051
其中,η(T,RH,t)为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单位为mPa·s;T为环境温度,单位为℃;RH为相对湿度,单位为%;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η0定义为聚氨酯胶黏剂的初始粘度,单位为mPa·s;k(T,RH)为反应速率常数,单位为min-1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η初压、η复压和η终压依次代入到所述式II中,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所述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
(3)测算固定温度、固定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得到所述步骤(2)中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初压、A复压和A终压
根据式III计算tN+1和tN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r;
r=(AN+1-AN)/(tN+1-tN) 式III
其中,r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A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N为≥1的整数;
当r≤4‰时,视为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即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对应的tN时刻聚氨酯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N为A通车
(4)测算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所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在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达到所述步骤(3)中A初压、A复压、A终压和A通车时,所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1、t复压1、t终压1和t通车1,即为该环境工况下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本发明基于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式I所示;
η=-BT+C 式I
其中,η为沥青粘度,单位为mPa·s;B和C为待定系数;T为沥青温度,单位为℃;
将所述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复压温度和终压温度代入到所述式I中,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
本发明对所述沥青的种类没有特殊的限定,本领域市售的沥青均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粘度数据优选采用布式粘度试验得到。本发明通过得到的粘度数据计算得到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图1为沥青的温度-粘度曲线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沥青的温度和粘度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在本发明中,所述式I中的待定系数B和C优选采用曲线拟合法得到。本发明得到关系式I,通过利用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复压温度和终压温度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沥青所对应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
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后,本发明基于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如式II所示;
Figure BDA0002921227220000071
其中,η(T,RH,t)为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单位为mPa·s;T为环境温度,单位为℃;RH为相对湿度,单位为%;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η0定义为聚氨酯胶黏剂的初始粘度,单位为mPa·s;k(T,RH)为反应速率常数,单位为min-1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η初压、η复压和η终压依次代入到所述式II中,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所述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
在本发明中,所述粘度数据优选在固定温度、固定湿度下得到。本发明对所述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的具体数值没有特殊的限定,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常识确定即可。本发明在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下得到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可以避免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减小误差。
图2为聚氨酯胶黏剂在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下的固化时间-粘度曲线示意图,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越来越高,且粘度增加速度越来越快。
在本发明中,所述粘度数据优选采用布式粘度试验得到。
在本发明中,所述式II中聚氨酯胶黏剂的初始粘度η0优选采用曲线拟合法得到。
本发明通过得到关系式II,可以利用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类比聚氨酯多孔混合料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从而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
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所述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后,本发明测算固定温度、固定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得到所述步骤(2)中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初压、A复压和A终压
根据式III计算tN+1和tN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r;
r=(AN+1-AN)/(tN+1-tN) 式III
其中,r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A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N为≥1的整数;
当r≤4‰时,视为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即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对应的tN时刻聚氨酯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N为A通车
图3为聚氨酯胶黏剂在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下的固化时间-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曲线示意图,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聚氨酯胶黏剂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逐渐降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率r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优选为异氰酸酯基团。
本发明对所述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的具体数值没有特殊的限定,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常识确定即可。本发明在固定温度和固定湿度下得到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可以避免由于温度和湿度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减小误差。
在本发明中,所述测算优选包括先测试不同固化时间的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然后采用峰面积比法计算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所述红外光谱优选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本发明通过计算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可以得到在t初压、t复压和t终压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初压、A复压和A终压,同时可以利用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与固化时间的变化率r来确定聚氨酯胶黏剂的固化程度,进而判断是否可以通车。
得到聚氨酯胶黏剂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依次为A初压、A复压、A终压和A通车后,本发明测算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所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在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达到所述步骤(3)中A初压、A复压、A终压和A通车时,所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1、t复压1、t终压1和t通车1,即为该环境工况下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本发明对所述固化时间的时间间隔没有特殊的限定,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常识确定即可。本发明对所述实际施工环境温度和施工环境湿度没有特殊的限定,根据施工环境直接测定即可。本发明通过测定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得到聚氨酯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与固化时间的关系。
在本发明中,所述测算优选包括先测试不同固化时间的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然后采用峰面积比法计算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所述红外光谱优选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本发明通过设定常温、常湿环境与施工环境时聚氨酯胶黏剂中A初压、A复压、A终压和A通车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的含量相同,以及测算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的含量与固化时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聚氨酯胶黏剂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初压、A复压、A终压和A通车所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1、t复压1、t终压1和t通车1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方法的应用,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测定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简单,计算的结果准确率高,可以保证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在铺装至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的压实度及使用性能,填补了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控制方法的空白,对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面层施工有指导意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通过布式粘度试验,依次测试120℃、135℃、150℃和165℃下70#沥青的粘度,如图4所示,基于70#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通过曲线拟合法得到所述70#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式I所示;
η=-17.633T+2977.5 式I
其中,η为沥青粘度,单位为mPa·s;T为沥青温度,单位为℃;
将所述70#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130℃、复压温度90℃和终压温度70℃代入到所述式I中,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70#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依次为685mPa·s、1391mPa·s和1743mPa·s;
(2)通过布式粘度试验,测试45℃、80%湿度下,不同固化时间的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粘度,如图5所示;基于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粘度数据,通过曲线拟合法得到所述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如式II所示;
η(T,RH,t)=5.8654e0.034t 式II
其中,η(T,RH,t)为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单位为mPa·s;T为环境温度45℃;RH为相对湿度80%;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70#沥青的η初压、η复压和η终压依次代入到所述式II中,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所述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依次为140min、161min和167min;
(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45℃、80%湿度下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固化时间间隔为5min,且包含所述步骤(2)中的t初压、t复压、t终压时刻,并采用峰面积比法计算相应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得到所述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2)中固化时间140min、161min和167min对应的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依次为A初压=3.351、A复压=3.212和A终压=3.175;
根据式III计算tN+1和tN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变化率r;
r=(AN+1-AN)/(tN+1-tN) 式III
其中,r为异氰酸酯基团变化率;A为异氰酸酯基团含量;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N为≥1的整数;
当t为245min时,r≤4‰,此时视为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即2,6-TDI型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完全固化状态,tN时刻2,6-TDI型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为A通车=2.791;
(4)广州市2018年夏季平均温湿度为(35℃、83%),地面温度可达55℃左右,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测试55℃的温度、83%湿度环境下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并计算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得到所述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如图7所示;然后在55℃的温度、83%湿度环境下,当所述2,6-TDI型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达到所述步骤(3)中A初压=3.351、A复压=3.212、A终压=3.175和A通车=2.791时,所对应的固化时间104min、120min、124min和182min,即为该环境工况下2,6-TDI型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实施例2
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通过布式粘度试验,依次测试120℃、135℃、150℃和165℃下70#沥青的粘度,如图4所示,基于70#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通过曲线拟合法得到所述70#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式I所示;
η=-17.633T+2977.5 式I
其中,η为沥青粘度,单位为mPa·s;T为沥青温度,单位为℃;
将所述70#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130℃、复压温度90℃和终压温度70℃代入到所述式I中,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70#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依次为685mPa·s、1391mPa·s和1743mPa·s;
(2)通过布式粘度试验,测试20℃温度、50%湿度下,不同固化时间的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粘度,如图8所示;基于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粘度数据,通过曲线拟合法得到所述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如式II所示;
η(T,RH,t)=1.7022e0.03t 式II
其中,η(T,RH,t)为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单位为mPa·s;T为环境温度20℃;RH为相对湿度50%;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70#沥青的η初压、η复压和η终压依次代入到所述式II中,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所述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依次为200min、224min和231min;
(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20℃温度、50%湿度下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固化时间间隔为5min,且包含所述步骤(2)中的t初压、t复压和t终压时刻,并采用峰面积比法计算相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得到所述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如图9所示;所述步骤(2)中固化时间200min、224min和231min对应的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依次为A初压=4.428、A复压=4.287和A终压=4.248;
根据式III计算tN+1和tN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变化率r;
r=(AN+1-AN)/(tN+1-tN) 式III
其中,r为异氰酸酯基团变化率;A为异氰酸酯基团含量;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N为≥1的整数;
当t为315min时,r≤4‰,此时视为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即2,4-TDI型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完全固化状态,tN时刻2,4-TDI型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为A通车=3.863;
(4)北京市2020年夏平均温湿度为(29℃、76%),地面温度可达45℃,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测试45℃的温度、76%湿度环境下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并计算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得到所述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如图10所示;然后在45℃的温度、76%湿度环境下,当所述2,4-TDI型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达到所述步骤(3)中A初压=4.428、A复压=4.287、A终压=4.248和A通车=3.863时,所对应的固化时间144min、166min、173min和253min,即为该环境工况下2,4-TDI型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实施例3
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通过布式粘度试验,依次测试120℃、135℃、150℃和165℃下90#沥青的粘度,如图11所示,基于90#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通过曲线拟合法得到所述90#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式I所示;
η=-15.833T+2692 式I
其中,η为沥青粘度,单位为mPa·s;T为沥青温度,单位为℃;
将所述90#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130℃、复压温度90℃和终压温度70℃代入到所述式I中,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90#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依次为634mPa·s、1267mPa·s和1584mPa·s;
(2)通过布式粘度试验,测试30℃温度、60%湿度下,不同固化时间的MDI型聚氨酯胶黏剂粘度,如图12所示;基于M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粘度数据,通过曲线拟合法得到所述M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如式II所示;
η(T,RH,t)=0.7022e0.035t 式II
其中,η(T,RH,t)为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单位为mPa·s;T为环境温度30℃;RH为相对湿度60%;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90#沥青的η初压、η复压和η终压依次代入到所述式II中,得到所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MDI型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依次为194min、214min和220min;
(3)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30℃温度、60%湿度下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M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固化时间间隔为5min,且包含所述步骤(2)中的t初压、t复压和t终压时刻,并采用峰面积比法计算相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得到所述M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如图13所示;所述步骤(2)中固化时间194min、214min和220min对应的MDI型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依次为A初压=3.079、A复压=2.961和A终压=2.928;
根据式III计算tN+1和tN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变化率r;
r=(AN+1-AN)/(tN+1-tN) 式III
其中,r为异氰酸酯基团变化率;A为异氰酸酯基团含量;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N为≥1的整数;
当t为300min时,r≤4‰,此时视为MDI型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即MDI型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完全固化状态,tN时刻MDI型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为A通车=2.555;
(4)上海市2020年夏季平均温湿度为(32℃、80%),地面温度可达50℃,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测试50℃的温度、80%湿度环境下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MDI型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并计算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得到所述MDI型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如图14所示;然后在50℃的温度、80%湿度环境下,当所述MDI型聚氨酯胶黏剂中异氰酸酯基团含量达到所述步骤(3)中A初压=3.079、A复压=2.961、A终压=2.928和A通车=2.555时,所对应的固化时间140min、157min、163min和237min,即为该环境工况下MDI型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由实施例1~3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可以准确得到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等各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氨酯多孔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式I所示;
η=-BT+C 式I
其中,η为沥青粘度,单位为mPa·s;B和C为待定系数;T为沥青温度,单位为℃;
将所述沥青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温度、复压温度和终压温度代入到所述式I中,得到沥青混合料中所述沥青的初压粘度η初压、复压粘度η复压和终压粘度η终压
(2)基于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下的粘度数据,得到所述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和固化时间的关系如式II所示;
Figure FDA0002921227210000011
其中,η(T,RH,t)为聚氨酯胶黏剂的粘度,单位为mPa·s;T为环境温度,单位为℃;RH为相对湿度,单位为%;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η0定义为聚氨酯胶黏剂的初始粘度,单位为mPa·s;k(T,RH)为反应速率常数,单位为min-1
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η初压、η复压和η终压依次代入到所述式II中,得到聚氨酯多孔混合料中所述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初压粘度、复压粘度、终压粘度时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
(3)测算固定温度、固定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得到所述步骤(2)中固化时间t初压、t复压和t终压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初压、A复压和A终压
根据式III计算tN+1和tN时刻聚氨酯胶黏剂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r;
r=(AN+1-AN)/(tN+1-tN) 式III
其中,r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变化率;A为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t为固化时间,单位为min;N为≥1的整数;
当r≤4‰时,视为聚氨酯胶黏剂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即聚氨酯多孔混合料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对应的tN时刻聚氨酯中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AN为A通车
(4)测算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在不同固化时间所对应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在实际施工环境温度、施工环境湿度下,所述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达到所述步骤(3)中A初压、A复压、A终压和A通车时,所对应的固化时间t初压1、t复压1、t终压1和t通车1,即为该环境工况下聚氨酯多孔铺装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对应的施工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的粘度数据采用布式粘度试验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粘度数据在固定温度、固定湿度下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式I中的待定系数B和C采用曲线拟合法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式II中聚氨酯胶黏剂的初始粘度η0采用曲线拟合法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测算包括先测试不同固化时间的聚氨酯胶黏剂的红外光谱,然后计算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的反应敏感性官能团为异氰酸酯基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谱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反应敏感性官能团含量的方法为峰面积比法。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应用,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测定聚氨酯多孔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初压、复压、终压和通车时间节点。
CN202110117377.5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921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7377.5A CN112921737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7377.5A CN112921737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1737A true CN112921737A (zh) 2021-06-08
CN112921737B CN112921737B (zh) 2022-03-08

Family

ID=7616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7377.5A Active CN112921737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173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0384A (ja) * 2002-07-31 2004-02-26 Koichiro Kimura 舗装方法
CN108468262A (zh) * 2018-03-26 2018-08-31 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慢行系统道路铺装材料
CN108532400A (zh) * 2018-03-26 2018-09-14 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慢行系统道路铺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99689A (zh) * 2019-08-15 2019-11-26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聚氨酯碎石混合料透水路面施工方法
CN111072333A (zh) * 2019-12-26 2020-04-28 苏州基业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0384A (ja) * 2002-07-31 2004-02-26 Koichiro Kimura 舗装方法
CN108468262A (zh) * 2018-03-26 2018-08-31 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慢行系统道路铺装材料
CN108532400A (zh) * 2018-03-26 2018-09-14 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慢行系统道路铺装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99689A (zh) * 2019-08-15 2019-11-26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聚氨酯碎石混合料透水路面施工方法
CN111072333A (zh) * 2019-12-26 2020-04-28 苏州基业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水混凝土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1737B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1434B (zh) 一种用于合成革面料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00870B (zh) 一种改性聚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921737B (zh) 一种聚氨酯多孔混合料铺装压实及通车时间节点的控制方法
CN104263308A (zh) 一种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7674629A (zh) 一种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家具封边胶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091775A5 (zh)
CN104946186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用阳离子紫外光固化框胶的生产方法
CN110484191A (zh) 一种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7764B (zh) 一种表面丝印油墨及其应用
JP6692988B2 (ja) 高性能タイヤ用溶液重合スチレン−ブタジエンゴム−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材料及び製造方法
CN113321449B (zh) 一种塑胶跑道用硅pu的制造工艺
CN114933727A (zh) 一种湿度响应性软硬结合n-异丙基丙烯酰胺离子凝胶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46838B (zh) 一种聚合松香基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方法
CN109868112A (zh) 一种硅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粘接工艺
CN107163827A (zh) 一种基于纳米片沸石粉改性的水性聚氨酯耐磨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20308A (zh) 复合地板用湿气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183616B (zh) 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76783B (zh) 一种沥青胶浆形状记忆性能测试方法
CN115806760B (zh) 一种长效抗污树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5507B (zh) 一种预制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
CN115569089A (zh) 一种哑光甲油胶及其制备方法
Doumenc et al. Physical aging of glassy PMMA/toluene films: Influence of drying/swelling history
CN109562597A (zh) 用于电触头表面的紫外线可固化触头稳定涂层材料
CN112920753A (zh) 一种道桥嵌缝用ms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4742B (zh) 一种确定聚氨酯混凝土开放交通强度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