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3153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扰乱减轻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扰乱减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3153A
CN112913153A CN201880098790.8A CN201880098790A CN112913153A CN 112913153 A CN112913153 A CN 112913153A CN 201880098790 A CN201880098790 A CN 201880098790A CN 112913153 A CN112913153 A CN 112913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s
groups
channel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87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瓦尼·因泰多纳托
帕尔·弗伦格
艾米尔·比约森
马库斯·卡尔松
艾里克·G·拉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2913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3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方法。该通信元件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该方法包括: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以及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该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来确定的。此外,该方法包括: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还公开了无线通信设备的对应方法,以及对应的装置、通信元件、分布式天线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扰乱减轻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扰乱(disturbance)减轻。
背景技术
常规的蜂窝网络通常包括基站的集合,这些基站被配备有位于同一位置的天线元件的阵列,每个天线元件形成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另一方面,全分布式通信网络(分布式天线系统)可以被视为无小区系统。
WO 2018/103897 A1描述了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各种实现。例如,描述了一种天线布置,该天线布置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多个天线设备并且具有柔性结构和细长形状。
天线设备可以被称为通信元件,每个通信元件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通信元件可以充当接入点(AP)或基站(BS),与BS的常规AP相比,该AP或BS具有功能子集。每个天线设备的接收处理和发送处理由通信元件(即在天线元件的直接附近)执行。由于分布式天线设备的总数通常很大(例如数百个),因此每个天线元件的射频发射功率通常可能非常低。
该天线布置可以被称为“无线电条带”,通信元件可以是例如安装在例如电缆、条带(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条带)或另一细长形状的保护外壳内的电路安装芯片。无线电条带例如可以包括胶带或粘合胶。其他实例在WO 2018/103897 A1中描述。
无线电条带例如可以适合于提供分布式天线系统部署。这种分布式天线系统部署可以用于在例如工厂建筑物、竞技场、购物中心等中提供良好的无线通信器覆盖。通常,采用无线电条带的分布式天线系统部署可以适用于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
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扰乱减轻可以基于分布式处理原理,其中每个通信元件在本地执行扰乱减轻。备选地,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扰乱减轻可以基于中央处理原理,其中中央协调装置执行全局扰乱减轻。
分布式处理原理的一个缺点是,通信元件可能仅能够对不超过通信设备的天线元件数量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执行高级扰乱减轻;该数量通常很小。此外,即使通信设备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合理的高,通信元件还是可能不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来执行高级扰乱减轻。因此,分布式处理原理可能强加限制,使得只能应用不太高级的扰乱减轻。
中央处理原理的一个缺点是需要附加的信令:从通信元件到中央协调装置(例如,信道条件信息),以及从中央协调装置到通信元件(例如,用于扰乱减轻的预编码权重)。中央处理原理的另一个缺点是,它固有地在通信元件处获取信道条件信息的时刻与可以应用从信道条件信息导出的扰乱减轻的时刻之间引入了时间延迟。后者可能使得扰乱减轻不太准确。
因此,需要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扰乱减轻的替代方法。
发明内容
应当强调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可由“包含”替换)时用来指所阐述的特征、要件、步骤、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要件、步骤、组件或其组群的存在或增加。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旨在还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地给出相反的指示。
通常,当在本文中提及布置时,应将其理解为物理产品,例如装置。物理产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等形式的控制电路。
一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或减轻、缓解、或消除上述或其他缺点中的至少一些。
根据第一方面,这通过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方法来实现,其中,通信元件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
该方法包括: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以及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该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来确定的。
此外,该方法包括: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在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相应信道),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包括:接收由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针对每个相应信道,基于对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属于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集合,并且其中,在每个无线通信设备集合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复合信道),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包括:接收由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针对每个复合信道,基于对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包括:将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同一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包括: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高于其他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时,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第一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主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干扰(interference)抑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次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信道增益补偿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由该通信元件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元件服务),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的所确定的预编码权重被配置为在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处导致旨在用于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的构造性组合。
第二方面是一种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方法,其中,每个通信元件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并且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该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
该方法包括: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该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以及基于分组信息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使用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来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和旨在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其中,该符号是使用相应组的预编码权重进行预编码的,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取决于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使用所确定的发送波束成形参数来发送用于信道估计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
第三方面是一种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具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被配置为当数据处理单元运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装置,其中,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
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被配置为: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以及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确定的。
此外,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第五方面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该通信元件包括第四方面的装置,并且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天线元件相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元件还包括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
第六方面是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该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多个根据第五方面的通信元件,每个通信元件与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通信元件被包括在具有柔性结构和细长形状的天线布置主体中。
第七方面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装置,该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并且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
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被配置为: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该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以及基于分组信息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
第八方面是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第七方面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方面可以另外具有与上文针对任一其他方面所述的各种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相同或相对应的特征。
一些实施例的优点是提供了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扰乱减轻的替代方法。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个优点是即使每个通信元件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即,每个接入点的天线元件的数量)相对较低,也可以经由分布式处理原理来实现高级扰乱减轻。
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个优点是减少了通信元件和中央协调装置之间的信令量。
一些实施例的又一个优点是减少了在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和应用扰乱减轻之间的时间延迟。
一些实施例的又一个优点是可以改进扰乱减轻的准确性。
一些实施例的又一个优点是可以改进频谱效率。
一些实施例的又一个优点是可以降低通信元件中(例如,在无线电条带系统中,该无线电条带系统中包括作为在较大区域上分布的接入点来操作的通信元件)的组件的工作温度。与将组件放置在集中的位置(例如,在中央协调装置中)的解决方案相比(如在传统的集中式大规模MIMO中),该优点可以尤其突出。
此外,由于充分减轻了多用户干扰和/或由于所服务的用户的数量不受通信元件的天线元件的数量所限制,因此通常减少了对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调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做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侧重于说明示例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和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和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可实现的示例结果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示意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示意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示意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的示意框图;以及
图11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拨款协议No 641985,导致本申请的项目从欧盟的Horizon 2020研究与创新计划中获得了资助。
如上文已经提及的,应当强调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可由“包含”替换)时用来指所阐述的特征、要件、步骤、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要件、步骤、组件或其组群的存在或增加。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旨在还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地给出相反的指示。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和举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文公开的方案可以按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
分布式天线系统通常可以在多个通信元件(接入点(AP))和/或宏分集处使用信号协同处理来减轻扰乱(例如,缓解干扰),从而实现高频谱效率。
在分布式天线系统中,每个通信元件与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例如,包括或连接到该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通常,每个通信元件可以与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以例如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原理在通信元件处本地实现空间多路复用。
分布式天线系统(或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一部分)可用于在系统级别实现大规模MIMO;不管有没有本地空间多路复用。使用分布式天线系统实现无小区大规模MIMO的优点是系统可扩展性。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系统100。通信系统100是包括多个通信元件(接入点(AP))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43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在该示例中,每个通信元件与两个天线元件相关联。
通信元件分布在空间中(通常在较大的区域或体积上),并且它们经由连接120、130、140连接到中央协调装置(中央单元(CU))110。实现这种结构的一种方式是应用WO2018/103897 A1中描述的原理。然后,可以将连接120与通信元件121、122、123一起包括在WO 2018/103897 A1中描述的主体中;并且连接130和140分别与通信元件121、122、123和131、132、133一起也是如此。因此,连接120与通信元件121、122、123一起可以被包括在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天线布置中,其中,天线布置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多个天线设备(通信元件)并且具有柔性结构和细长形状;并且连接130和140分别与通信元件121、122、123和131、132、133一起也是如此。
中央协调装置110可以被配置为提供系统的中央控制,而一些控制机制可以在本地执行(在每个通信元件121、...、143处)。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协调装置1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
位于一个或多个通信元件121、...、143的到达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可以由分布式天线系统提供覆盖。无线通信设备可以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一个、一些或所有通信元件来服务。
术语无线通信设备、用户和用户设备(UE)将在本文中互换使用。
通常,分布式天线系统可以包括一个中央协调装置110,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中央协调装置110、110’、110”。当存在多于一个中央协调装置时,它们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为协调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相应部分,其中,这些部分可以是分离的,或者部分或完全重叠的。
如上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扰乱减轻可以基于分布式处理原理或中央处理原理。分布式处理原理的缺点包括,高级扰乱减轻受到与通信元件相关联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和/或通信元件的处理能力所限制。中央处理原理的缺点包括信令开销和/或延迟。两种原理都遭受到差的扰乱减轻结果(例如,在频谱效率方面)。现在将进一步举例说明这些缺点。
以非常基本的形式,无小区大规模MIMO系统可以包括以最大比传输(MRT)预编码(也称为共轭波束成形)的形式执行扰乱减轻的单天线AP。MRT方法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在计算上简单(接收信号与共轭信道响应相乘),以及因为它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在每个AP上独立执行。然而,MRT方法不提供任何用于消除多用户干扰的机制。因此,MRT在干扰受限的场景中不是高效的。
迫零(ZF)方法是用于消除(或至少减轻)多用户干扰的最简单的预编码方案之一。通过利用多用户信道的伪逆矩阵作为预编码器,ZF方法可以完美地预消除发射机处的干扰。
然而,实施中央ZF需要将信道条件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SI))从AP发送到CU,在CU中计算ZF预编码器并将其反馈给AP。该信令可以导致以下一项或多项:无法管理的前传业务,性能下降和不可扩展的架构(天线数量和/或用户数量不断增长)。
在分布式方法(也称为全导频ZF(F-ZF))中,作为替代,每个AP可以通过仅利用本地信道条件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SI))来设计其本地ZF预编码器。该方法可以保证系统可扩展性,并且通常不增加前传开销。
然而,这种方法要求多天线AP。更具体地,该方法要求每个AP的天线数量不少于用户数量(以确保存在本地多用户信道的伪逆矩阵)。因此,每个AP的天线元件数量确定了AP可以抑制干扰的最大用户数量。设计具有大量天线元件的AP是高成本的。此外,可能需要对通信元件要服务的用户的数量进行限制的用户调度策略。
在下文中,将描述提供替代的扰乱减轻方法的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的主要原理包括两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在每个通信元件处将所服务的用户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组:至少主要(第一)组和次要(第二)组。划分到主要组的用户数量被限制为最大数量(通常等于与该通信元件相关联的天线元件的数量)。
第二要素是对不同的组应用不同的扰乱减轻技术。通常,可以将干扰抑制方法(例如,ZF)应用于主要组的扰乱减轻,并且可以将信道增益补偿方法(例如,MRT)应用于次要组的扰乱减轻。
从而,可以实现本地干扰抑制的优点,而无需天线元件的数量限制可以服务的用户的数量。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扰乱减轻方法200。方法200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因此,方法200可以例如由图1的任何通信元件121、...、143执行。
该通信元件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例如,通信元件可以包括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备选地,通信元件可以可连接(例如,连接)到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在步骤210中,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信道条件信息可以例如包括信号强度估计、信道估计和信道状态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是由通信元件服务的所有通信设备,或者可以是由通信元件服务的通信设备的子集。
通常,信道条件信息可以包括与信道相关联的任何合适的信息,例如,信道状态信息(CSI)、路径损耗、接收信号强度、噪声信息、干扰信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可以包括:接收指示信道条件信息的信号(例如,从中央协调装置或者从一个或多个其他通信元件接收)。
然而,获取信道条件信息通常包括:基于在通信元件处进行的测量(例如,基于从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接收的导频信号)来确定信道条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通信元件服务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发送彼此可区分的导频信号。备选地,由通信元件服务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一些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发送彼此不可区分的导频信号。例如,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属于被分配了相同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集合。
在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相应信道。当无线通信设备集合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时,在每个无线通信设备集合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复合信道。
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可以包括:接收由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在合适的情况下,针对该相应信道中的每一个和/或针对该复合信道中的每一个,基于对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通常,信道估计可以包括对与该信道相关的任何合适的度量(例如,路径损耗、衰落等)的估计。通常,信道估计包括对信道响应的估计,其包括解释路径损耗和遮蔽(shadowing)的大尺度衰落系数以及解释快速衰落的小尺度衰落系数。
在步骤220中,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由通信元件服务的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这些组通常是分离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该多个无线通信没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包括: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信号质量度量)高于其他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信号质量度量)时,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第一(主要)组。
例如,与最高信号强度(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信号质量度量)相关联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划分为主要组,而剩余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划分为次要组。可以根据任何合适的方法从信道条件信息中确定与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号强度。例如,可以将与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号强度确定为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或确定为估计出的信道响应的大小(信道增益)。
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组可以包括:将每个无线通信设备的信号质量度量与(静态或动态)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当信号质量度量落在阈值的第一侧(例如,高于阈值)时,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主要组,否则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次要组。
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组可以包括:将最大数量(例如,等于与通信元件相关联的天线元件的数量)的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主要组。
当无线通信设备集合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时,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通常包括:将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同一组。
在步骤230中,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针对每个组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来确定的。
通常,用于针对组中的主要组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干扰抑制方法(例如,ZF),以及用于针对组中的次要组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信道增益补偿方法(例如,MRT、共轭波束成形、匹配滤波)。
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确定预编码权重可以取决于用于确定预编码权重的任何合适的技术。描述多用户信道的矩阵的伪逆可以被用作主要组中的预编码权重。所获取的信道响应估计的复共轭可以被用作次要组中的预编码权重。
在步骤240中,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通常在时域中)以形成该信号。
通常,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可以指的是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共享(例如,时域、频域、码域和空间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至少一个传输资源。
当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时,可以选择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的所确定的预编码权重,使得旨在用于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在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处被构造性(constructively)地组合。该方法可以要求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是相位同步的。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扰乱减轻方法300。方法300针对于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的无线通信设备。方法200可以例如由图1的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中的任何无线通信设备执行。
服务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个通信元件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例如,通信元件可以包括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备选地,通信元件可以可连接(例如,连接)到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
此外,例如,如以上结合图2的步骤220所描述的,服务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该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
在步骤310中,获取分组信息。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该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
可以例如通过从服务于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元件和/或从中央协调装置(其转而通常已经从通信元件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接收信令来获取分组信息。这样的信令可以指示服务于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通信元件来将无线通信没备划分到该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
例如,可以从服务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个通信元件中接收信令,由此每个通信元件都指示该通信元件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哪些组。
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通过确定服务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每个通信元件对该无线通信设备的可能的划分来获取分组信息。这样的确定可以例如基于从通信元件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的信号强度(例如,确定无线通信设备可能被接收到的其导频的信号强度超过阈值的通信元件划分为主要组,以及确定无线通信设备可能被其他通信元件划分为非主要(例如,次要)组)。
在步骤320中,基于分组信息确定用于发送和/或接收的波束成形参数。可以例如将波束成形参数确定为使得发送波束和/或接收波束在空间上指向已经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主要组的通信元件。
然后,如步骤330所示,将所确定的波束成形参数用于发送和/或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30中可以使用所确定的波束成形参数来接收信号(例如,在图2的步骤240中发送的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和旨在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
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在步骤330中使用所确定的波束成形参数来发送用于信道估计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例如,如结合图2的步骤210所描述的导频信号。
因此,根据各种实施例,提供了适合于在分布式的无小区大规模MIMO系统中应用的部分迫零(P-ZF)方法。
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AP仅抑制它对最强的UE(例如,具有最强的信道增益的UE;其可能干扰最严重)造成的干扰,并且假设对最弱的UE造成的干扰是可容忍的。
更具体地,对于任意AP,可以将活动UE的集合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不相交的子集(组):收集所有强UE的主要子集,以及收集弱UE的次要的子集(或多个子集)。然后,每个AP可以采用干扰抑制预编码方案(例如,F-ZF)来服务属于主要子集的UE,并且采用匹配滤波(或基于信道增益的)方案(例如,最大比传输)来服务属于次要子集的UE。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是P-ZF在每个AP处本地执行,并且不需要在AP和CU之间交换任何CSI。因此,该解决方案没有引入额外的前传开销。
为了被实现,P-ZF需要多天线AP。然而,每个AP的天线数量必须至少等于强UE集合的基数(通过设计,其小于UE的总数)。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是P-ZF使得能够部署配备有少量天线元件的AP,同时保证干扰抑制机制。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是不需要UE调度策略。可以同时为所有UE提供服务。UE分组标准基于AP设计(即,AP天线的数量)来选择强UE集合的基数。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是P-ZF比任何其他常规预编码方案提供更大的频谱效率。
为了举例说明本文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有效性,提供了对以时分双工(TDD)模式操作的无小区大规模MIMO系统的示例性分析,在该时分双工(TDD)模式中,所有AP同时为所有活动UE提供服务。假设L、M、K分别表示AP的数目,每个AP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和活动UE的数量,其中LM>>K,并且假设UE被配备有单个天线。
第k个UE和第l个AP之间的信道响应由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1
表示,其中βl,k表示大尺度衰落,而gl,k表示小尺度衰落。在该示例中,假设小尺度衰落遵循瑞利分布。对于第l个AP,信道矩阵由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2
表示。
根据常规的无小区大规模MIMO操作,每个AP基于在上行链路训练间隔期间每个UE发送的导频来估计上行链路信道(导频是在通信链路的两端已知的序列)。第k个UE和第l个AP之间的这种信道估计由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3
表示。
AP不能区分具有相同导频的UE,因为与那些UE相关的信道估计将是线性相关的。因此,如果一些UE共享相同的导频(导频重用),则信道估计矩阵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4
是秩不足的。由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5
的线性无关的行/列组成的对应的满秩矩阵可以由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6
来表示。因此,第l个AP使用该矩阵来定义其针对活动UE的本地P-ZF预编码器。
如果没有UE共享相同的导频,则信道估计将是线性无关的。因此,在没有导频重用的情况下,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7
是满秩矩阵。
在P-ZF的一个简单配置中,针对任意AP l的活动UE的集合被划分为两个不相交的子集:(i)强UE(主要组),和(ii)弱UE(次要组),其中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8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9
分别表示强UE和弱UE的索引集合。例如,在图1的场景中,AP 132可以认为UE 192和193属于主要组,并且UE 191属于次要组,而AP 131可以认为UE 191和192属于主要组,并且UE 193属于次要组。
在该示例中,可以实现P-ZF,使得AP l采用具有预编码权重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10
的F-ZF来服务属于Sl的所有UE,并且采用具有预编码权重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511
的最大比传输来服务属于Wl的所有UE。因此,由AP l使用P-ZF发送的信号xl可以由下式给出: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
其中,qk和qj分别表示旨在用于UEk和UE j的数据符号;ρl,k和ρl,j是功率控制系数;并且ik,ij∈{1,...,τp}分别表示UEk和UE j使用的导频的索引。
在该示例中,假设导频序列相互正交并且长τp个符号。设UE k的导频序列由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2
表示,并且设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3
表示UE的索引集合(包括k),该UE发送与UEk相同的导频,因而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4
通常,当两个或更多个UE被分配相同的导频并且这些UE之一在Sl中时,则由于AP不能在空间上分离它们,因此它们全部自动属于Sl。还假设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5
表示UE∈Sl使用的不同导频的数目,并且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6
被定义为对应导频索引的集合。
在该示例中定义了另一个矩阵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7
其中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8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9
(大小为τp的单位矩阵)的第rl,i列。如果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0
表示UEk∈Sl所使用的导频的索引,则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1
的第jl,k列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2
这需要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3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4
AP l针对所有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5
使用的全导频迫零预编码向量可以被定义为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6
其中c是可用于为预编码器设置单位功率的归一化系数。该全导频迫零预编码向量的表达式收敛于常规全导频迫零(cF-ZF)预编码器的表达式,定义为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7
当没有UE分组时,导致Sl={1,...K},并且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618
AP l针对所有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71
使用的最大比传输预编码向量被定义为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72
其中d是可用于为预编码器设置单位功率的归一化系数。
通过P-ZF的针对UEk的可实现下行链路频谱效率由log2(1+SINRk)给出,其中SINRk是UE k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73
其中γl,k是信道估计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74
的方差,并且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175
图4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和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400。图4示出了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示例扰乱减轻方法。
图4所示的方法涉及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401的中央协调装置(例如,图1的中央协调装置110)、通信元件(AP1)402(例如图1的通信元件121、...、143中的任何一个)以及由通信元件服务的K个通信设备(UE1、...、UEk、...、UEK)407、408、409(例如,图1的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步骤440中,中央协调装置分配并协调上行链路导频使用。例如,步骤440可以包括决定每个无线通信设备应该发送多个可用导频信号中的哪个。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被分配相同的导频信号,如以上结合图2所详述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由通信元件402服务的所有无线通信设备被分配了不同的导频信号。如结合步骤440所示的,中央协调装置向通信元件和无线通信设备通知(通常经由通信元件)导频信号分配。
在步骤457、458、459中,无线通信设备407、408、409中的每一个发送所分配的导频信号,该传输被通信元件402在步骤450中使用以获得每个UE的信道信息(与图2的步骤210比较)。
在步骤460中,通信元件402基于信道信息将UE 407、408、409划分为两个组(主要组Sl和次要组Wl)(与图2的步骤220比较)。
在步骤470和480中,通信元件402针对被划分为主要组的UE计算基于干扰抑制(例如,ZF)的预编码器,并且针对被划分为次要组的UE计算基于信道增益(例如,MRT)的预编码器(与图2的步骤230比较)。
在步骤490中,通信元件使用步骤470和480的预编码器向UE的主要组和次要组发送数据信号的叠加(与图2的步骤240比较),并且所发送的数据由相应的UE在步骤497、498、499中接收。
当UE能够将波束成形应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时(即,当它们被配备有多个天线元件和其他所需的波束成形功能时),与它们在诸如图4所示的那些实施例的实施例中相比,它们可以更积极地参与通信。
例如,UE可以获得关于哪些AP已经将其划分为主要组的知识。UE可以使用这种信息,以例如对其UL导频发送和/或其DL数据接收进行波束成形,这些UL导频发送和/或DL数据接收朝向认为该UE在主要组中的AP。
在图5中示出了如何实现这样的实施例的示例,图5示出了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步骤和信令的组合流程图和信令图500。图5示出了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示例扰乱减轻方法。
图5所示的方法涉及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501的中央协调装置(例如,图1的中央协调装置110)、L个通信元件(AP1、...、AP1、...、APL)502、503、504(例如图1的通信元件121、...、143中的任何一个)以及由通信元件服务的通信设备(UE)507(例如,图1的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中的任何一个)。
在步骤510中,中央协调装置分配并协调下行链路导频使用。例如,步骤510可以包括决定每个通信元件应该发送多个可用导频信号中的哪个。如结合步骤510所示的,中央协调装置向通信元件和无线通信设备通知导频信号分配。
在步骤522、523、524中,每个通信元件502、503、504发送所分配的导频信号,该传输被无线通信设备507在步骤520中使用以获得每个AP的信道信息。
在步骤530中,针对每个通信元件502、503、504,无线通信设备507获得关于该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哪个组(主要组Sl和次要组Wl)的信息(与图3的步骤310比较)。这种分组信息可以例如从通信元件接收(例如,基于先前执行的步骤590),或者可以由无线通信设备估计(例如,基于在步骤520中接收的导频信号)。
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步骤530。一种方式是中央协调装置从所有AP收集信息,并使用带内控制信息(图5中未示出)通知UE 507。另一种方式是UE可以尝试使用对在DL中从AP发送的参考信号(例如,导频或其他信号)的测量来自行估计信息。
在步骤535中,无线通信设备507确定针对将该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主要组的所有通信元件的发送波束成形参数(与图3的步骤320比较)。
步骤535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UE 507可以首先针对每个AP(针对该AP,UE在组Sl中)确定合适的AP特定的波束(例如,基于MRT),然后将要用于发送和/或接收的波束构造为所述AP特定的波束的线性组合。
在步骤540中,中央协调装置分配并协调上行链路导频使用(与图4的步骤440比较),并通知通信元件及其无线通信设备,如结合步骤540所示。
在步骤557中,无线通信设备507发送所分配的导频信号,该传输被通信元件502、503、504在步骤550中使用以获得每个UE的信道信息(与图2的步骤210和图4的步骤457、458、459、450比较)。在步骤535中确定的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可以在步骤557中用于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主要组的通信元件。
在步骤590中,通信元件502、503、504基于信道信息将UE划分为两个组(主要组Sl和次要组Wl),针对被划分为主要组的UE计算基于干扰抑制的预编码器,并且针对被划分为次要组的UE计算基于信道增益的预编码器,并且使用预编码器向UE的主要组和次要组发送数据信号的叠加(与图2的步骤220、230、240和图4的步骤460、470、480、490比较),并且在步骤597中,UE 507接收所发送的数据。
图6示出了针对一些实施例的性能评估的示例结果。如以下表所示,假设无小区大规模MIMO系统具有K=40个UE和L=128个AP,每个AP被配备有M=24个天线。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201
三斜模型用于路径损耗:对于一些合适的d0和d1,当第m个AP和第k个用户之间的距离(由dmk表示)大于d1时,路径损耗指数等于3.5,当d1≥dmk>d0时,路径损耗指数等于2,并且当dmk≤d0时,路径损耗指数等于0。当dmk>d1时,采用Hata-COST231传播模型。更准确地,根据Hata-COST231传播模型,以dB为单位的路径损耗(PL)由下式给出: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202
其中
L=46.3+33.9log10(f)-13.82log10(hAP)--(1.1log10(f)-0.7)hu+(1.56log10(f)-0.8),
其中f表示载波频率,hAP表示接入点天线元件的天线高度,并且hu表示UE天线元件的天线高度。
在该示例中,假设在下行链路中执行最大-最小公平(MMF)功率控制策略,根据该策略,选择每个AP辐射的功率(即功率控制系数{ρl,k}})以最大化网络中的最小频谱效率。该策略的目标是向所有UE传递相同的频谱效率,并使速率最大化,导致网络中的均匀良好的UE服务。在该示例中,焦点将集中在作为主要性能度量的可能95%的每用户下行链路频谱效率,即可以提供给网络中95%的活动UE的最小频谱效率。
这些仿真中采用的UE分组标准基于最大的大尺度衰落系数。更具体地,每个AP选择具有最大的大尺度衰落系数的UE来属于主要组,如下: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211
其中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212
是按降序排序的大尺度衰落系数的集合,并且α%被设置为90%。因此,仅选择一起向AP l贡献了至少90%的总信道质量的UE。
图6示出了针对三种不同的预编码方案(由虚线示出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提出的预编码方案(P-ZF),由实线示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常规全导频迫零预编码(cF-ZF),以及由点划线示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最大比传输(MRT))的每用户下行链路频谱效率的累积分布函数(CDF),单位为比特/s/Hz/用户。
根据现有技术的附加方案是正则化的迫零预编码。正则化的迫零预编码是增强的处理,其考虑对背景噪声的影响,并且在该场景中的执行与cF-ZF相同的操作。
看看可能95%的每用户下行链路频谱效率,结果示出P-ZF的性能优于cF-ZF约30%,并且优于MRT约25%。此外,如前所述,cF-ZF要求AP配备有天线的数量M≥τp,而P-ZF仅要求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221
由于
Figure BDA0003024149300000222
所以P-ZF实现不太严格的AP设计要求,并且通过相应地设置α(其确定集合Sl的基数)可以容易地满足AP设计要求。因此,不需要调度机制来处理在TDD帧中服务的最大数量的UE。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装置700。该示例装置是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装置,其中,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因此,装置700可以被包括在结合图1、图4和图5描述的通信元件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43、402、502、503、504中的任何一个中和/或装置70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结合图2、图4和图5描述的任何方法的方法步骤。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CNTR,例如控制器或控制单元)710。
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与图2的步骤210比较)。为此,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获取电路(ACQ,例如获取器或获取单元)711,或以其他方式与获取电路相关联(例如,可连接或连接到)。获取电路可以被配置为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与图2的步骤210比较)。
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与图2的步骤220比较)。为此,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划分电路(PART,例如划分器或划分单元)712,或以其他方式与划分电路相关联(例如,可连接或连接到)。划分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该至少两个组(与图2的步骤220比较)。
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确定的(与图2的步骤230比较)。为此,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确定电路(DET,例如确定器或确定单元)713,或以其他方式与确定电路相关联(例如,可连接或连接到)。确定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确定的(与图2的步骤230比较)。确定电路713可以例如是预编码电路。
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与图2的步骤240比较)。为此,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发送电路(TX,例如发送器或发送单元),或以其他方式与发送电路相关联(例如,可连接或连接到)。在图7中,发送电路被示为收发机电路(TX/RX)720的一部分。发送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与图2的步骤240比较)。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800。该示例布置是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布置,其中,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因此,布置800可以被包括在结合图1、图4和图5描述的通信元件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43、402、502、503、504中的任何一个中和/或布置80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结合图2、图4和图5描述的任何方法的方法步骤。
布置800包括获取单元(Acq.)810,其被配置为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与图2的步骤210比较)。
布置800还包括划分单元(Part.)820,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与图2的步骤220比较)。
布置800还包括确定单元(Det.)830,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来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确定的(与图2的步骤230比较)。
该布置还包括发送单元(Transm.)840,其被配置为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与图2的步骤240比较)。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装置900。该示例装置是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装置,该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因此,装置900可以被包括在结合图1、图4和图5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407、408、409、507中的任何一个中和/或装置90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结合图3、图4和图5描述的任何方法的方法步骤。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CNTR,例如,控制器或控制单元)910。
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与图3的步骤310比较)。为此,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获取电路(ACQ,例如获取器或获取单元)911,或以其他方式与获取电路相关联(例如,可连接或连接到)。获取电路可以被配置为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与图3的步骤310比较)。
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基于分组信息来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与图3的步骤320比较)。为此,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确定电路(DET,例如确定器或确定单元)913,或以其他方式与确定电路相关联(例如,可连接或连接到)。确定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分组信息来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与图3的步骤320比较)。确定电路913可以例如是波束成形电路。
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将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与图3的步骤330比较)。为此,控制电路可以包括接收和/或发送电路(TX/RX,例如收发机或收发机单元),或以其他方式与接收和/或发送电路相关联(例如,可连接或连接到)。收发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将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与图3的步骤330比较)。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布置1000。该示例装置是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装置,该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因此,装置900可以被包括在结合图1、图4和图5描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407、408、409、507中的任何一个中和/或装置90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结合图3、图4和图5描述的任何方法的方法步骤。
布置1000包括获取单元(Acq.)1010,其被配置为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与图3的步骤310比较)。
装置1000还包括确定单元(Det.)1020,其被配置为基于分组信息来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与图3的步骤320比较)
该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Transm.)1030a和接收单元(Rec.)1030b,其被配置为将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用于接收和/或发送(与图3的步骤330比较)。
本文公开的示例描述了划分为用于干扰抑制的主要组和用于信道增益补偿的次要组。要强调的是,这不旨在作为限制,而仅是示例性的。
其他变型包括应用多于一个的主要组,其中将不同的干扰抑制技术应用于不同的主要组。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考虑应用多于一个的次要组,其中将不同的信道增益补偿技术应用于不同的次要组。
通常,当在本文中提及布置时,应将其理解为物理产品,例如装置。物理产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分,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等形式的控制电路。
描述的实施例及其等同替代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或者其结合来实现。实施例可以由通用电路执行。通用电路的示例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央处理器(CPU)、协处理器单元、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其他可编程硬件。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以由专用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执行实施例。通用电路和/或专用电路可以例如与诸如无线通信设备或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例如接入点)之类的装置相关联或被包括在此类装置中。
实施例可以存在于电子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设备或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中,该电子装置包括根据本文描述的任意实施例的布置、电路和/或逻辑。备选地或附加地,电子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设备或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本文描述的任意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一些实施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插入式卡、嵌入式驱动器或只读存储器(ROM)。图11示出了具有紧凑盘(CD)ROM1100的形式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器(PROC)1120中,该数据处理器可以例如被包括在无线通信设备或分布式天线系统1110的通信元件中。当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时,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与数据处理单元相关联或被包括在数据处理单元中的存储器(MEM)1130中。根据一些实施例,当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由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时,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使得执行根据例如图2至图5所示或本文另外描述的任何方法的方法步骤。
通常,除非明确给出和/或从使用的上下文中暗示不同的含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将根据其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普通含义来解释。
已经在本文中参照了各种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对描述的实施例的多种变化仍然会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
例如,本文描述的方法实施例通过以特定顺序执行的步骤公开了示例方法。然而,应当认识到,在不偏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这些事件顺序可以按另一顺序发生。此外,尽管某些方法步骤已经被描述为顺序执行,但它们可以并行执行。因此,除非必须明确地将一个步骤描述为在另一个步骤之后或之前和/或隐含地一个步骤必须在另一个步骤之后或之前,否则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不是必须以所公开的确切顺序执行。
通过相同的方式,应当注意的是,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功能块划分为特定单元绝不意味着倾向于是限制性的。相反,这些划分仅是示例。本文描述为一个单元的功能框可被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单元。而且,本文描述为两个或更多个单元的功能框可以合并成更少的(例如,单个)单元。
在适当的情况下,本文公开的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实施例。同样地,任何实施例的任何优点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实施例,反之亦然。
因此,需要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细节只是所提出的用于说明目的的示例,并且旨在包含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示例项的列表
1.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元件与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
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来确定的;以及
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2.根据项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相应信道,并且其中,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包括:
接收由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相应信道,基于对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3.根据项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属于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集合,其中,在每个无线通信设备集合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复合信道,其中,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包括:
接收由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复合信道,基于对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4.根据项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包括:将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同一组。
5.根据项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包括: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高于其他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时,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第一组。
6.根据项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主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干扰抑制方法。
7.根据项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次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信道增益补偿方法。
8.根据项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由该通信元件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元件来服务,并且其中,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的所确定的预编码权重被配置为在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处导致旨在用于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的构造性组合。
9.一种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方法,其中,每个通信元件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并且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该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
以及
基于分组信息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
10.根据项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来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和旨在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其中,该符号是使用相应组的预编码权重进行预编码的,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取决于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11.根据项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所确定的发送波束成形参数来发送用于信道估计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
12.一种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内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具有包括程序指令在内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被配置为当数据处理单元运行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执行根据项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装置,其中,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
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
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确定的;
以及
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14.根据项13所述的装置,其中,当在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相应信道时,控制电路被配置为通过使得执行以下操作来使得获取信道条件信息:
接收由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相应信道,基于对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15.根据项13所述的装置,其中,当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属于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没备的集合时,以及当每个无线通信没备集合与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复合信道时,控制电路被配置为通过使得执行以下操作来使得获取信道条件信息:
接收由该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复合信道,基于对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16.根据项15所述的装置,其中,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通过将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同一组,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17.根据项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通过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高于其他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时将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第一组,来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18.根据项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主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干扰抑制方法。
19.根据项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次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信道增益补偿方法。
20.根据项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由该通信元件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元件来服务时,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的所确定的预编码权重被配置为在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处导致旨在用于该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的构造性组合。
21.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装置,其中,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由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
划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确定的;以及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该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22.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其中,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通信元件包括根据项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23.根据项22所述的通信元件,还包括该两个或更多个天线。
24.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多个根据项2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元件,每个通信元件与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
25.根据项24所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其中,该多个通信元件被包括在具有柔性结构和细长形状的天线布置主体中。
2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装置,该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并且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该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
以及
基于分组信息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
27.根据项26所述的装置,其中,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用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来接收信号,该信号包括旨在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和旨在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其中,该符号是使用相应组的预编码权重进行预编码的,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取决于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该信号。
28.根据项2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用所确定的发送波束成形参数来发送用于信道估计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
2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装置,该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并且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分组信息,该分组信息针对该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该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以及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分组信息来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
30.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根据项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laims (28)

1.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的扰乱减轻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元件与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210、450、550)与由所述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
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220、460、590)为至少两个组;
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确定(230、470、480、590)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来确定的;以及
发送(240、490、590)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旨在用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所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相应信道,并且其中,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包括:
接收由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相应信道,基于对所述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属于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集合,其中,在每个无线通信设备集合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复合信道,其中,获取信道条件信息包括:
接收由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复合信道,基于对所述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包括:将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同一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包括: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高于其他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第一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主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干扰抑制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次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信道增益补偿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由所述通信元件和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元件来服务,并且其中,所述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的所确定的预编码权重被配置为在所述特定无线通信设备处导致旨在用于所述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的构造性组合。
9.一种由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服务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扰乱减轻方法,其中,每个通信元件与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并且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310、530)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针对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所述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以及
基于所述分组信息确定(320、535)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330)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来接收(597)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旨在用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和旨在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其中,所述符号是使用相应组预编码权重进行预编码的,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取决于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所述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330)所确定的发送波束成形参数来发送(557)用于信道估计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
12.一种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100)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具有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加载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被配置为当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通信元件(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43、402、502、503、504)的扰乱减轻装置,其中,所述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所述装置包括控制电路(710、800),所述控制电路(710、800)被配置为使得:
获取与由所述通信元件服务的多个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407、408、409、507)中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相关联的信道条件信息;
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针对每个组,基于所获取的信道条件信息确定相应预编码权重,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是根据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确定的;以及
发送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旨在用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应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符号,其中,旨在用于每个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是使用该组的所确定的相应预编码权重来预编码的,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所述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当在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相应信道时,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通过使得执行以下操作来使得获取信道条件信息:
接收由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相应信道,基于对所述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属于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的集合时,以及当每个无线通信设备集合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中的每一个天线元件之间存在复合信道时,控制电路被配置为通过使得执行以下操作来使得获取信道条件信息:
接收由所述至少两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
针对每个复合信道,基于对所述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执行的测量来确定信道估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通过将被分配了相同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同一组,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使得:通过当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高于其他组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相应的相关联的信号强度时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第一组,来将所述多个无线通信设备划分为至少两个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主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干扰抑制方法。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组中的次要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的扰乱减轻方法是信道增益补偿方法。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由所述通信元件和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元件来服务时,所述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的所确定的预编码权重被配置为在所述特定无线通信设备处导致旨在用于所述特定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的构造性组合。
21.一种用于分布式天线系统的通信元件,其中,所述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所述通信元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元件,还包括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
23.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2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元件,每个通信元件与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其中,所述多个通信元件被包括在具有柔性结构和细长形状的天线布置主体中。
2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没备(191、192、193、407、408、409、507)的扰乱减轻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191、192、193、407、408、409、507)被配置为由分布式天线系统(100)的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43、402、502、503、504)服务,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与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关联,并且其中,每个通信元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划分到至少两个组中的相应组,所述装置包括控制电路(910、1000),所述控制电路(910、1000)被配置为使得:
获取分组信息,所述分组信息针对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通信元件中的每一个通信元件指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划分到所述至少两个组中的哪一组;以及
基于分组信息确定发送波束成形参数和/或接收波束成形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使用所确定的接收波束成形参数来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旨在用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和旨在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符号,其中,所述符号是使用相应组预编码权重进行预编码的,其中,不同组的相应预编码权重取决于不同的扰乱减轻方法,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组的经预编码的符号被叠加以形成所述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使用所确定的发送波束成形参数来发送用于信道估计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
28.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1880098790.8A 2018-10-16 2018-10-1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扰乱减轻 Pending CN1129131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8/078198 WO2020078537A1 (en) 2018-10-16 2018-10-16 Disturba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3153A true CN112913153A (zh) 2021-06-04

Family

ID=63915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8790.8A Pending CN112913153A (zh) 2018-10-16 2018-10-1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扰乱减轻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9699B2 (zh)
EP (1) EP3868032A1 (zh)
JP (1) JP2022504867A (zh)
CN (1) CN112913153A (zh)
WO (1) WO2020078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76203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ell-free massive mimo communication
WO2021049987A1 (en) * 2019-09-13 2021-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CN112135288A (zh) * 2020-09-17 2020-1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接入节点、处理单元、系统及介质
EP4020823A1 (en) * 2020-12-22 2022-06-29 INTEL Corporation A distributed radiohead system
EP4020853A1 (en) * 2020-12-24 2022-06-29 INTEL Corporation A distributed radiohead system
CN113411105B (zh) * 2021-05-06 2022-04-1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小区大规模天线系统的ap选择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754A (zh) * 2011-06-08 2014-0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群通信的通信设备
CN104247289A (zh) * 2012-02-23 2014-12-24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多输入和多输出通信方法
CN104283594A (zh) * 2013-07-03 2015-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设备
CN106972878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276846A1 (en) * 2016-07-25 2018-01-31 Alcatel Lucent Multiple antenna multiuser downlink transmission
CN107683580A (zh) * 2015-06-28 2018-02-09 梁平 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系统中的频率资源分配
CN108418614A (zh) * 2017-02-10 2018-08-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非线性预编码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3176A (en) 1990-12-07 1996-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5602834A (en) 1990-12-07 1997-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ear coverage area antenna system for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31630B (en) * 1997-11-20 2001-12-05 Nec Technologies Retractable antenna for a mobile telephone
EP1028483B1 (en) 1999-02-10 2006-09-27 AMC Centurion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roll of antenna elements and for dispensing said antenna elements
US9143305B2 (en) * 2005-03-1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44949B2 (en) 2008-03-31 2013-01-01 Golba Llc Wireless positioning approach using time-delay of signals with a known transmission pattern
US7417592B1 (en) 2007-02-27 2008-08-26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rtable au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485547B2 (ja) * 2007-06-21 2010-06-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および、移動局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374163B2 (en) 2007-11-09 2013-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of wireless nodes
US8077614B2 (en) 2007-12-05 2011-12-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nchroniz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ccess points
US8203483B2 (en) 2008-03-13 2012-06-19 Cubic Corporation Digital beamforming antenna and datalink array
US8249049B2 (en) 2009-03-17 2012-08-21 Cisco Technology, Inc.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20120120874A1 (en) 2010-11-15 2012-05-17 Decawave Limited Wireless access point clock synchronization system
JP5690842B2 (ja) 2010-11-19 2015-03-2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アンテナ一体型ハーネス
EP2692069B1 (en) * 2011-03-31 2019-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62069B2 (en) 2011-04-18 2013-06-11 Harris Corporation Accessory system with integrated multiband antenna
US20130285879A1 (en) 2012-04-30 2013-10-31 Theodore J. WHEELER Antenna
US20150162751A1 (en) 2013-05-10 2015-06-11 DvineWave Inc. Wireless charging of clothing and smart fabrics
JP5729833B2 (ja) * 2012-07-09 2015-06-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FI125462B (en) 2013-01-29 2015-10-15 Inverpolis Oy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a phased antenna field
US20140211779A1 (en) 2013-01-31 2014-07-3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alable synchronization for distributed multiuser mimo
US20140362840A1 (en) 2013-06-07 2014-1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r-AP coordin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226184B2 (en) * 2013-06-27 2015-12-29 Cisco Technology, Inc. Estimating and utilizing client rece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apability in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KR102022439B1 (ko) * 2014-12-11 2019-09-1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디바이스
CN107210811B (zh) 2015-01-16 2021-05-11 梁平 用于分布式大规模mimo(dm-mimo)的方法
KR101608056B1 (ko) * 2015-03-20 2016-04-11 광주과학기술원 전이중 와이파이 네트워크에서의 매체접근 제어 방법
CN106936552B (zh) * 2015-12-30 2020-04-03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上行导频序列分配方法及基站
US9954669B2 (en) 2016-01-06 2018-04-24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the-air anchor-anchor synchronization
US10129841B2 (en) 2016-04-07 2018-11-13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KR102641746B1 (ko) * 2016-10-18 2024-0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대규모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8377559B (zh) * 2016-11-04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的多连接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3552318B1 (en) 2016-12-09 2020-09-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distributed massive mimo
WO2018116096A1 (en) * 2016-12-19 2018-06-28 Netsi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grammable virtualization of co-channel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tilizing dual connectivity
WO2019101290A1 (en) 2017-11-21 2019-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distributed massive mimo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754A (zh) * 2011-06-08 2014-0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群通信的通信设备
CN104247289A (zh) * 2012-02-23 2014-12-24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大规模天线系统中的多输入和多输出通信方法
CN104283594A (zh) * 2013-07-03 2015-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设备
CN107683580A (zh) * 2015-06-28 2018-02-09 梁平 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系统中的频率资源分配
CN106972878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276846A1 (en) * 2016-07-25 2018-01-31 Alcatel Lucent Multiple antenna multiuser downlink transmission
CN108418614A (zh) * 2017-02-10 2018-08-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非线性预编码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8032A1 (en) 2021-08-25
US11329699B2 (en) 2022-05-10
JP2022504867A (ja) 2022-01-13
US20200119772A1 (en) 2020-04-16
WO2020078537A1 (en)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1279B2 (en)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US117111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CN11291315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扰乱减轻
CN106658751B (zh) 多天线设备的信道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7615856A (zh) 用于多级波束成形的非正交多址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70257230A1 (en)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76621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mitigating inter-cluster interference
US1024363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of precoding estimates
CN110278013B (zh) 一种信道测量和反馈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KR20160141775A (ko) Mimo 송신기가 사용자를 위한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자원을 이용해 데이터를 전송할 사용자를 스케쥴링하는 방법
WO20171329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opological pilot decontaminat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EP321195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220088A (zh) 一种上行干扰抵消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US9485003B2 (en) User apparatus and user assignment information estimation method
KR20150134520A (ko) Mu­mimo 간섭 채널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간섭정렬 송수신 신호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32716A (ko) 다중사용자 mimo에서 전송 전력값 전달 및 확인 방법
US20180138951A1 (en) Antenna select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related application
WO2022242820A1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CA3056372A1 (en) The dual pilot sequences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Morozov et al. A novel combined CSI feedback mechanism to support multi-user MIMO beamforming schemes in TDD-OFDMA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43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