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1033B -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1033B
CN112911033B CN202110073822.2A CN202110073822A CN112911033B CN 112911033 B CN112911033 B CN 112911033B CN 202110073822 A CN202110073822 A CN 202110073822A CN 112911033 B CN112911033 B CN 112911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damping
rotating
rotating shaft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38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1033A (zh
Inventor
谢永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38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1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1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1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1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包括旋转固定件,包括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第一旋转板与第一壳体连接,转轴中心机壳与第三壳体连接,第二旋转板与第二壳体连接;同步转轴机构,设置于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上;卡位阻尼机构,机构设置于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上。通过将旋转屏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固定在不同位置处,为旋转屏转动折叠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同步转轴机构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同步转动,通过设置卡位阻尼机构方便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可使旋转屏停留在不同旋转折叠角度处并保持;简化了旋转屏转轴结构,方便了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背景技术
着手机行业对于大屏幕,轻便携带的需求越来越极致,同时随着柔性屏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折叠屏(旋转屏)手机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未来手机技术的新的趋势。由于折叠屏屏幕表面材质不能使用类似玻璃等刚性材质的限制,为了保护屏幕,可以很好保护屏幕的内折叠技术成为目前市面上的首选。
但是,现有技术中折叠屏中的转轴机壳结构复杂,导致装配困难。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屏的转轴结构负责且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所述旋转屏包括第一壳体、第三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第二壳体,其包括:
旋转固定件,所述旋转固定件包括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同步转轴机构,所述同步转轴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上;
卡位阻尼机构,所述卡位阻尼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转轴机构包括:
齿轮支架;
第一同步齿轮组件,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和转轴中心机壳之间;
第一齿轮杆,所述第一齿轮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滑动卡接;
第二同步齿轮组件,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和转轴中心机壳之间,且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啮合;
第二齿轮杆,所述第二齿轮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滑动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杆、第一同步齿轮组件、第二同步齿轮组件和第二齿轮杆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轴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转齿轮支架之间;第一同步齿轮,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轴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转齿轮支架之间;第二同步齿轮,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杆固定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杆固定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板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滑槽,所述第二旋转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滑槽;
所述同步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滑销、第一转轴卡环、第二转轴滑销和第二转轴卡环;
所述第一转轴滑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滑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卡环固定于第一转轴滑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杆背离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转轴滑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滑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卡环固定于第二转轴滑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杆背离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阻尼机构包括:
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
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且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平行设置;
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轴接,且所述卡位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板和所述第二旋转板滑动卡接;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组件包括:
第一阻尼入位杆,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轴接,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滑动卡接;
第二阻尼入位杆,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轴接,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滑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滑动销、第一连杆卡环、第二连杆滑动销和第二连杆卡环;
所述第一旋转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阻尼滑槽,所述第二旋转板上设置有第二阻尼滑槽;
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滑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背离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滑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背离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卡位杆,所述卡位杆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背离所述转轴中心机壳的一侧上;
入位挡块,所述入位挡块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背离所述卡位杆的一侧上;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上,并设置于所述卡位杆和所述入位挡块之间;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上,并设置于所述卡位杆和所述入位挡块之间;
第一阻尼卡环,所述第一阻尼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上,且设置于所述入位挡块背离所述卡位杆的一侧;
第二阻尼卡环,所述第二阻尼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上,且设置于所述入位挡块背离所述卡位杆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朝向所述卡位杆的一端设置为第一凸轮,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朝向所述卡位杆的一端设置为第二凸轮,所述卡位杆朝向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和第二阻尼入位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和/或,
所述第一旋转板设置有第一旋转凸台,所述第二旋转板设置有第二旋转凸台,所述第一旋转凸台和第二旋转凸台卡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且可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转动;和/或,
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过盈配合。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屏,其中,所述旋转屏还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结合处沿宽度方向都依次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槽、第三壳体安装槽和第二转轴安装槽;
所述第三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三壳体安装槽上,且所述第三壳体上对应设置有转轴中心机壳槽;
其中,两个旋转屏转轴机构分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安装槽和第二转轴安装槽中,且所述转轴中心机壳螺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槽中。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所述旋转屏包括第一壳体、第三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第二壳体,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包括:旋转固定件,所述旋转固定件包括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同步转轴机构,所述同步转轴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上;卡位阻尼机构,所述卡位阻尼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上。通过将所述旋转固定件设置为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进而可以将所述旋转屏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固定在不同位置处,为所述旋转屏转动折叠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同步转轴机构进而为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的同步转动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所述卡位阻尼机构,即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又可以使得所述旋转屏停留在不同旋转折叠角度处;进而既简化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结构,又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还方便了所述旋转屏的转动角度的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处于未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处于未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处于未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转轴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屏;10、旋转屏转轴结构;20、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第三壳体;41、转轴中心机壳槽;51、第一转轴安装槽;52、第三壳体安装槽;53、第二转轴安装槽;60、转轴盖板;11、旋转固定件;12、同步转轴机构;13、卡位阻尼机构;111、转轴中心机壳;112、第一旋转板;113、第二旋转板;114、圆弧滑槽;1111、第一旋转槽;1112、第二旋转槽;1113、圆弧滑轨;1121、第一转轴滑槽;1122、第一阻尼滑槽;1123、第一旋转凸台;1131、第二转轴滑槽;1132、第二阻尼滑槽;1133、第二旋转凸台;121、齿轮支架;122、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3、第一齿轮杆;124、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5、第二齿轮杆;126、第一转轴滑销;127、第一转轴卡环;128、第二转轴滑销;129、第二转轴卡环;1221、第一齿轮轴;1222、第一同步齿轮;1241、第二齿轮轴;1242、第二同步齿轮;131、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2、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3、卡位组件;134、阻尼组件;1331、第一阻尼入位杆;1332、第二阻尼入位杆;1333、第一连杆滑动销;1334、第一连杆卡环;1335、第二连杆滑动销;1336、第二连杆卡环;1341、卡位杆;1342、入位挡块;1343、第一弹簧;1344、第二弹簧;1345、第一阻尼卡环;1346、第二阻尼卡环;141、第一凸轮;142、第二凸轮;143、第三凸轮;144、第四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着手机行业对于大屏幕,轻便携带的需求越来越极致,同时随着柔性屏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折叠屏(旋转屏)手机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未来手机技术的新的趋势。由于折叠屏屏幕表面材质不能使用类似玻璃等刚性材质的限制,为了保护屏幕,可以很好保护屏幕的内折叠技术成为目前市面上的首选。但是,现有技术中折叠屏中的转轴机壳结构复杂,导致装配困难。本发明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屏的转轴结构负责且安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通过将所述旋转固定件设置为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进而可以将所述旋转屏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固定在不同位置处,为所述旋转屏转动折叠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同步转轴机构进而为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的同步转动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所述卡位阻尼机构,即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又可以使得所述旋转屏停留在不同旋转折叠角度处;进而既简化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结构,又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还方便了所述旋转屏的转动角度的保持;具体烦请详参下述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10,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10用于旋转屏中,用为旋转屏的旋转折叠提供了支撑和轴心;所述旋转屏包括第一壳体20、第三壳体4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0和第三壳体40之间的第二壳体30;其中,当所述旋转屏处于为平铺状态时(未折叠状态时,如图1至图5中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0和第三壳体40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壳体30处于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三壳体40中心处;当所述旋转屏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6至图10中所示),所述第一壳体20和第三壳体40相向旋转对折。
具体的,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10包括:旋转固定件11、同步转轴机构12和卡位阻尼机构13;所述旋转固定件11包括转轴中心机壳111、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第一旋转板112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上,第二旋转板113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上,且所述第一旋转板112与所述第二旋转板113以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同步转轴机构12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11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上;所述卡位阻尼机构13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11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上。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旋转板112、转轴中心机壳111和所述第二旋转板113依次沿长度方向设置;通过将所述旋转固定件11设置为转轴中心机壳111,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上的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进而可以将所述旋转屏的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和第三壳体40固定在不同位置处,为所述旋转屏转动折叠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同步转轴机构12进而为所述第一壳体20和第三壳体40的同步转动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所述卡位阻尼机构13,即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10的安装,又可以使得所述旋转屏停留在不同旋转折叠角度处;进而既简化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10的结构,又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10的安装,还方便了所述旋转屏的转动角度的保持。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转轴机构12包括:齿轮支架121、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第一齿轮杆123、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和第二齿轮杆125;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121和转轴中心机壳111之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同时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121和转轴中心机壳111上;所述第一齿轮杆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1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112滑动卡接;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121和转轴中心机壳111之间,即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同时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121和转轴中心机壳111上,且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啮合;所述第二齿轮杆1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杆1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113滑动卡接;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杆123、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和第二齿轮杆125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旋转板112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旋转转动;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进而实现所述第二旋转板113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旋转转动;同时,通过设置所述齿轮支架121,进而实现对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和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的支撑固定;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齿轮杆123,并将所述第一齿轮杆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112连接,将所述第一齿轮杆1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轴接,进而实现在所述第一旋转板112转动的同时,同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转动;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齿轮杆125,并将所述第二齿轮杆1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113连接,将所述第二齿轮杆1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轴接,进而实现在所述第二旋转板113转动的同时,同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转动,进而以简单稳定的结构实现所述旋转屏的旋转。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122包括:第一齿轮轴1221和第一同步齿轮1222;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轴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与转齿轮支架121之间;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与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可以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与转齿轮支架121转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和所述第一齿轮杆123同步固定于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124包括:第二齿轮轴1241和第二同步齿轮1242;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的轴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与转齿轮支架121之间;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与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可以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与转齿轮支架121转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和所述第二齿轮杆125同步固定于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上。
可以理解,当转动所述旋转屏时,例如当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板112时,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同步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杆123转动,所述第一齿轮杆123转动时,同步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同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转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啮合,进而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同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转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杆125转动,所述第二齿轮杆125同步带动所述第二旋转板113转动,最终实现所述旋转屏的旋转折叠。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板112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滑槽1121,所述第二旋转板113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滑槽1131;所述同步转轴机构12还包括:第一转轴滑销126、第一转轴卡环127、第二转轴滑销128和第二转轴卡环129;所述第一转轴滑销1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滑槽11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滑销1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杆1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卡环127固定于第一转轴滑销126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杆123背离所述第一旋转板112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轴滑销12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滑槽113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滑销1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杆12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卡环129固定于第二转轴滑销128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杆125背离所述第二旋转板113的一侧。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转轴滑槽1121和第二转轴滑槽1131,进而可以有效的限定所述同步转轴机构12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旋转折叠的轨迹,保障所述折叠屏的旋转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转轴滑销126、第一转轴卡环127、第二转轴滑销128和第二转轴卡环129,进而方便了所述同步转轴机构12与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连接装配。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位阻尼机构13包括: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卡位组件133和阻尼组件134;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上;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上,且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平行设置;所述卡位组件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轴接,且所述卡位组件133与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所述第二旋转板113滑动卡接;所述阻尼组件134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阻尼组件134同时安装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上,所述卡位组件133一端轴接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上,所述卡位组件1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滑动转接;所述旋转屏转动的同时,同步带动所述卡位组件133转动,调整所述卡位组件133与所述阻尼组件134的相对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位组件133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过盈配合,进而可以使得所述旋转屏转动到一定角度后能够停留保持在该角度;同时,通过设置所述阻尼组件134,进而能够辅助固定保持所述卡位组件133和旋转屏中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角度。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位组件133包括: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和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轴接,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112滑动卡接;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轴接,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113滑动卡接。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位组件133还包括:第一连杆滑动销1333、第一连杆卡环1334、第二连杆滑动销1335和第二连杆卡环1336;所述第一旋转板112上还设置有第一阻尼滑槽1122,所述第二旋转板113上设置有第二阻尼滑槽1132;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13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滑槽1122滑动卡接,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13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卡环133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1333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背离所述第一旋转板112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13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滑槽1132滑动卡接,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13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卡环1336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1335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背离所述第二旋转板113的一侧。
可以理解,当转动所述旋转屏时,例如当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板112时,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同步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杆123转动,所述第一齿轮杆123转动时,同步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轴1221同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转动,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啮合,进而所述第一同步齿轮1222同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转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1242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轴1241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杆125转动,所述第二齿轮杆125同步带动所述第二旋转板113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旋转板112转动时,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同步带动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转动,期间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在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1333和第一连杆卡环1334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阻尼滑槽1122滑动;当所述第二旋转板113转动时,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转动,期间在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在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1335和第二连杆卡环1336的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二阻尼滑槽1132滑动,进而调整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和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相对所述阻尼组件134、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的位置,实现所述旋转调整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角度位置。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134包括:卡位杆1341、入位挡块1342、第一弹簧1343、第二弹簧1344、第一阻尼卡环1345和第二阻尼卡环1346;所述卡位杆134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背离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的一侧上;所述入位挡块134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背离所述卡位杆1341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弹簧1343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上,并设置于所述卡位杆1341和所述入位挡块1342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344套设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上,并设置于所述卡位杆1341和所述入位挡块1342之间;所述第一阻尼卡环1345设置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上,且设置于所述入位挡块1342背离所述卡位杆1341的一侧;所述第二阻尼卡环1346设置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上,且设置于所述入位挡块1342背离所述卡位杆1341的一侧。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阻尼组件134,进而能够有效的阻停和保持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旋转角度;通过设置所述卡位杆1341,进而能够通过所述卡位杆1341辅助保持所述第一阻尼卡环1345和第二阻尼卡环1346的角度位置,进而辅助保持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位置;通过设置所述入位挡块1342、第一阻尼卡环1345和第二阻尼卡环1346,进而可以将所述入位挡块1342固定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背离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的一端上;通过在所述卡位杆1341和入位挡块1342之间设置第一弹簧1343和第二弹簧1344,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簧134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入位挡块1342和卡位杆1341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34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入位挡块1342和卡位杆1341之间;进而即保障所述卡位杆1341能够辅助阻停和保持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和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的位置,又能沿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和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的轴向位移并及时复位。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朝向所述卡位杆1341的一端设置为第一凸轮141,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朝向所述卡位杆1341的一端设置为第二凸轮142,所述卡位杆1341朝向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和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凸轮143和第四凸轮144;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凸轮141与所述第三凸轮143配合,所述第二凸轮142与所述第四凸轮144配合;当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转动时,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和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同步转动,所述第三凸轮143和第一凸轮141配合,并对所述第一凸轮141进行限位,所述第四凸轮144与所述第二凸轮142配合,并对所述第二凸轮142进行限位;当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未折叠和完全折叠时,所述第三凸轮143对所述第一凸轮141进行限位,所述第四凸轮144对所述第二凸轮142进行限位;当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在未折叠和完全折叠之间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141对所述第三凸轮143施加推力,所述第二凸轮142对所述第四凸轮144施加推力,所述卡位杆1341朝向所述入位挡块1342方向移动,且压缩所述第一弹簧1343和第二弹簧1344,随着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转动,即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和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的转动,所述卡位杆1341在所述第一弹簧1343和第二弹簧1344的作用下所述卡位杆1341进行复位,对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和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继续辅助限位保持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板112设置有第一旋转凸台1123,所述第二旋转板113设置有第二旋转凸台1133,所述第一旋转凸台1123和第二旋转凸台1133卡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上,且可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转动;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旋转板112第二旋转板113可以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转动。
更近一步的,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槽1111和第二旋转槽1112,所述第一旋转凸台112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槽1111中,所述第二旋转凸台113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槽1112中;优先的,所述第一旋转槽1111和第二旋转槽1112中设置有圆弧滑轨1113,所述第一旋转凸台1123和第二旋转凸台1133上设置有圆弧滑槽114,所述圆弧滑槽114与所述圆弧滑轨1113滑动卡接。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过盈配合。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1331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13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1332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132过盈配合,进而有效的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板112和第二旋转板113可以停留在任意旋转角度。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图2、图6和图7,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旋转屏1,其中,所述旋转屏1还包括两个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10;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二壳体30结合处沿宽度方向都依次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槽、第三壳体40安装槽和第二转轴安装槽;所述第三壳体40安装于所述第三壳体40安装槽上,且所述第三壳体40上对应设置有转轴中心机壳111槽;其中,两个旋转屏1转轴机构分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安装槽和第二转轴安装槽中,且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螺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111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屏1还包括转轴盖板60,当所述旋转屏1转轴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和第三壳体40上时,所述转轴盖板60设置于所述阻尼组件134上,并与所述第二壳体30螺接。
可以理解,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1通过采用本发明中提供的旋转屏转轴结构10,进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屏1结构简单,并且装配方便快捷,进而提升所述旋转屏1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所述旋转屏包括第一壳体、第三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第二壳体,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包括:旋转固定件,所述旋转固定件包括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同步转轴机构,所述同步转轴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上;卡位阻尼机构,所述卡位阻尼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上。通过将所述旋转固定件设置为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进而可以将所述旋转屏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固定在不同位置处,为所述旋转屏转动折叠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同步转轴机构进而为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的同步转动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所述卡位阻尼机构,即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又可以使得所述旋转屏停留在不同旋转折叠角度处;进而既简化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结构,又方便了所述旋转屏转轴结构的安装,还方便了所述旋转屏的转动角度的保持。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所述旋转屏包括第一壳体、第三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固定件,所述旋转固定件包括转轴中心机壳,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同步转轴机构,所述同步转轴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上;
卡位阻尼机构,所述卡位阻尼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上;
所述同步转轴机构包括:
齿轮支架;
第一同步齿轮组件,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和转轴中心机壳之间;
第一齿轮杆,所述第一齿轮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滑动卡接;
第二同步齿轮组件,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轴接于所述齿轮支架和转轴中心机壳之间,且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啮合;
第二齿轮杆,所述第二齿轮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滑动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杆、第一同步齿轮组件、第二同步齿轮组件和第二齿轮杆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同步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轴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转齿轮支架之间;第一同步齿轮,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同步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轴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与转齿轮支架之间;第二同步齿轮,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杆固定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杆固定于所述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板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滑槽,所述第二旋转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滑槽;
所述同步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滑销、第一转轴卡环、第二转轴滑销和第二转轴卡环;
所述第一转轴滑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滑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卡环固定于第一转轴滑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杆背离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转轴滑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滑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卡环固定于第二转轴滑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杆背离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阻尼机构包括:
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
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且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平行设置;
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轴接,且所述卡位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板和所述第二旋转板滑动卡接;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包括:
第一阻尼入位杆,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轴接,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滑动卡接;
第二阻尼入位杆,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轴接,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滑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滑动销、第一连杆卡环、第二连杆滑动销和第二连杆卡环;
所述第一旋转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阻尼滑槽,所述第二旋转板上设置有第二阻尼滑槽;
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滑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滑动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背离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滑槽滑动卡接,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滑动销上,且设置于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背离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
卡位杆,所述卡位杆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背离所述转轴中心机壳的一侧上;
入位挡块,所述入位挡块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和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背离所述卡位杆的一侧上;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上,并设置于所述卡位杆和所述入位挡块之间;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上,并设置于所述卡位杆和所述入位挡块之间;
第一阻尼卡环,所述第一阻尼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上,且设置于所述入位挡块背离所述卡位杆的一侧;
第二阻尼卡环,所述第二阻尼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上,且设置于所述入位挡块背离所述卡位杆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朝向所述卡位杆的一端设置为第一凸轮,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朝向所述卡位杆的一端设置为第二凸轮,所述卡位杆朝向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和第二阻尼入位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和/或,
所述第一旋转板设置有第一旋转凸台,所述第二旋转板设置有第二旋转凸台,所述第一旋转凸台和第二旋转凸台卡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上,且可相对所述转轴中心机壳转动;和/或,
所述第一阻尼入位杆与所述第一入位旋转阻尼杆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阻尼入位杆与所述第二入位旋转阻尼杆过盈配合。
9.一种旋转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屏还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屏转轴结构;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结合处沿宽度方向都依次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槽、第三壳体安装槽和第二转轴安装槽;
所述第三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三壳体安装槽上,且所述第三壳体上对应设置有转轴中心机壳槽;
其中,两个旋转屏转轴机构分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安装槽和第二转轴安装槽中,且所述转轴中心机壳螺接于所述转轴中心机壳槽中。
CN202110073822.2A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Active CN112911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3822.2A CN112911033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3822.2A CN112911033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033A CN112911033A (zh) 2021-06-04
CN112911033B true CN112911033B (zh) 2023-07-18

Family

ID=7611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3822.2A Active CN112911033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1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65970A (ko) * 2021-06-09 2022-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캠 구조를 포함하는 힌지 장치 및 힌지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992223B (zh) * 2021-09-08 2023-03-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阻尼组件、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KR20230049264A (ko) * 2021-10-06 2023-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6263182A (zh) * 2021-12-15 2023-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扭矩组件、转轴套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6412204A (zh) * 2021-12-31 2023-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电子设备
EP4277245A4 (en) * 2022-03-31 2024-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NGE STRUCTURE AND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5059681B (zh) * 2022-05-19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以及终端产品
EP4307647A4 (en) * 2022-06-03 2024-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WO2024010168A1 (ko) * 2022-07-04 2024-01-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WO2024019263A1 (ko) * 2022-07-20 2024-01-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힌지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4054068A1 (ko) * 2022-09-07 2024-03-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힌지 모듈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605A (zh) * 2006-09-18 2008-03-2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折叠旋转屏趣味手机
CN208793548U (zh) * 2018-07-27 2019-04-26 屈桄军 一种360度协齿轮同步旋转转轴
CN109743431A (zh) * 2019-03-15 2019-05-10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同心轴外折的同步转动机构
CN110701182A (zh) * 2019-10-17 2020-01-17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两轴被动式外折同步转动机构
CN210743818U (zh) * 2019-12-05 2020-06-12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7651B (zh) * 2013-06-05 2016-09-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式樞紐機構及其相關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4482037A (zh) * 2014-11-25 2015-04-01 泽台精密电子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及具有该转轴装置的可折叠电子装置
TWI610531B (zh) * 2016-08-02 2018-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動執行角度翻轉的樞軸機構、電子裝置及其方法
US11337321B2 (en) * 2019-02-28 2022-05-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CN112153179B (zh) * 2019-06-27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1706604A (zh) * 2020-07-08 2020-09-25 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搭载小尺寸柔性屏的折叠铰链机构及折叠设备
CN112178041A (zh) * 2020-09-16 2021-0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装置
CN112073563A (zh) * 2020-09-21 2020-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0605A (zh) * 2006-09-18 2008-03-2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折叠旋转屏趣味手机
CN208793548U (zh) * 2018-07-27 2019-04-26 屈桄军 一种360度协齿轮同步旋转转轴
CN109743431A (zh) * 2019-03-15 2019-05-10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同心轴外折的同步转动机构
CN110701182A (zh) * 2019-10-17 2020-01-17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两轴被动式外折同步转动机构
CN210743818U (zh) * 2019-12-05 2020-06-12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60度可环视全屏体三维显示系统;刘影;潘文平;张赵行;刘永;陈兴华;;光电工程(11);全文 *
Full-color table-top display with rotating transmissive screen;Kwang-soo Kim等;《2015 11th 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 Pacific Rim (CLEO-PR)》;全文 *
基于手机APP控制的LED单色旋转显示屏设计;陈红;宁成仕;张楠;许腾;;产业与科技论坛(1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033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1033B (zh) 一种旋转屏转轴结构及旋转屏
CN111692196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WO2020186889A1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KR20220002630A (ko) 힌지 기구 및 폴더블 이동 단말기
CN111327739A (zh) 一种u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TWI462682B (zh) 連接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US8477486B2 (en) Linkag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3719525A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1702093U (zh) 一种u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5494913A (zh) 折叠转轴结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CN214174789U (zh) 光偏振角度调节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533998U (zh) 适用于搭载显示屏且可旋转的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1507544U (zh) 具有凸轮闭合定位机构的铰链装置
US119603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lignment method thereof
CN115750576A (zh) 移动终端
CN112908161B (zh) 一种对屏幕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折叠设备
CN212803920U (zh) 双转轴旋转机构
CN216649722U (zh) 内折式柔性屏手机
WO2023109309A1 (zh) 扭矩组件、转轴套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24037165A1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01103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37141A1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093860A1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20869862U (zh) 一种同步可折叠转轴机构
CN201781700U (zh) 滑动式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