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4492B -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4492B
CN112904492B CN202110135337.3A CN202110135337A CN112904492B CN 112904492 B CN112904492 B CN 112904492B CN 202110135337 A CN202110135337 A CN 202110135337A CN 112904492 B CN112904492 B CN 112904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groove
section
inner shel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53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04492A (zh
Inventor
卜海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kai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kai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kai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kai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53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4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04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7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 G02B6/3849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using mechanical protective elements, e.g. caps, hoods, sealing membra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包括:内壳;所述外壳活动设置于所述内壳上;所述防尘帽设置于所述内壳上,且与该内壳扣接,所述外壳压合于该防尘帽的扣合端上,该防尘帽内部远离该防尘帽开口设置有软胶体以用于贴附插芯表面。本发明在防尘帽内部设置有软胶体,乱胶体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该乱胶体能紧紧贴附在插芯表面,进而使插芯表面达到密封效果,进一步提升光纤连接器的洁净度,从而保证光纤连接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尘结构及带有该防尘结构的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器件,通过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光纤连接器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各项性能的稳定性。
然而,光纤连接器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端面脏污的问题,外界污染物当沾染在光纤上时,会直接影响光纤连接器的各项性能,导致光纤之间传输效率较低。
目前,市面上的防尘帽大多采用非接触式盖帽的形式,采用此种盖帽的连接器,MT插芯一端上方为非密闭空腔,在运输过程当中,因外界温湿度环境变化容易聚集水汽进而导致MT插芯端面上同样地聚集了水汽,影响光纤的传输效率。并且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下,防尘帽的热胀冷缩造成防尘帽脱落,从而失去对MT插芯端面的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尘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有上述防尘结构的光纤连接器。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尘结构,包括:
内壳;
外壳,所述外壳活动设置于所述内壳上;
防尘帽,所述防尘帽设置于所述内壳上,且与该内壳扣接,所述外壳压合于该防尘帽的扣合端上,该防尘帽内部远离该防尘帽开口设置有软胶体以用于贴附插芯表面。
优选的,所述防尘帽中朝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包括相互间隔且相向设置的上壁及下壁、连接于该上壁、下壁相对两端的侧壁以及与上壁、下壁及侧壁彼此连接的内壁,在所述上壁、下壁及侧壁上凸起成型有至少一个定位筋条,该定位筋条一端与所述内壁接触,所述上壁朝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开口与该容纳槽的开口平齐;所述软胶体的外周沿分别与所述上壁、下壁、侧壁及内壁贴合,该软胶体外周沿上对应所述定位筋条朝内凹陷形成有定位槽以用于与所述防尘帽紧密配对安装。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为开放式槽,且该定位槽的开口开设于所述软胶体朝向所述内壁的端面上,该定位槽长度为所述软胶体长度的5/8至7/8,该软胶体朝向所述内壳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贴合槽以用于贴附于插芯表面。
优选的,所述侧壁靠近于所述容纳槽开口一端朝内凹陷形成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包括第一壁及连接于该第一壁上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上朝向所述内壳凸出形成有弹片,所述弹片末端形成有所述内壳扣接的挂钩,所述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壁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从所述第一壁沿着所述挂钩方向所述弹片的厚度组件减少;
所述外壳插入所述避让槽中,且该外壳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壁相抵,该外壳的内侧面与所述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壁的端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挂钩伸出所述避让槽设置,该挂钩的外侧面与所述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壁的端面在平行于所述定位槽的中轴线方向上错开;所述防尘帽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凸出形成有围挡,所述围挡对应所述挂钩开设有第一凹槽。
优选的,所述内壳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槽凸起形成有导向块,所述内壳的外侧面对应所述挂钩朝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导向槽,该第二导向槽末端的壁面设置为倾斜面,在该第二导向槽上凸起形成有相对两端均为斜面的扣合块,该扣合块与该第二导向槽末端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挂钩配对的扣合槽,所述内壳的外侧面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槽一端凸起形成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外壳通过放置在该安装槽中的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内壳连接。
优选的,所述避让槽内端位于所述防尘帽的中间位置。
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
防尘结构;
止挡块,所述止挡块插入上述的防尘结构中,且该止挡块与内壳扣接;
插芯,所述插芯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止挡块连接,该插芯一端伸出所述内壳,且该插芯一端与软胶体贴合。
优选的,所述止挡块一端设置有支撑柱,光纤束通过至少一个铆压片围绕在所述支撑柱上,一铝管套对应所述支撑柱铆压于所述铆压片上。
优选的,所述铆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围绕所述支撑柱设置,所述铝管套套设于该第一段上,所述第二段折弯连接于第一段及第三段上,该第二段垂直于所述第一段及第三段,该第二段贴合于所述支撑柱一端面上,所述第一段与第三段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尘结构,包括:内壳;所述外壳活动设置于所述内壳上;所述防尘帽设置于所述内壳上,且与该内壳扣接,所述外壳压合于该防尘帽的扣合端上,该防尘帽内部远离该防尘帽开口设置有软胶体以用于贴附插芯表面。其中,在防尘帽内部设置有软胶体,软胶体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该软胶体能紧紧贴附在插芯表面,进而使插芯表面达到密封效果,进一步提升光纤连接器的洁净度,从而保证光纤连接器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圈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防尘帽的侧视图;
图7是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防尘帽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的C圈中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防尘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B圈中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软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连接器除去防尘帽、软胶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止挡块、铝管套、光线束及铆压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包括:
内壳1;
外壳2,所述外壳2活动设置于所述内壳1上;
防尘帽3,所述防尘帽3设置于所述内壳1上,且与该内壳1扣接,所述外壳2压合于该防尘帽3的扣合端上,该防尘帽3内部远离该防尘帽3开口设置有软胶体4以用于贴附插芯表面。
其中,防尘帽3的外周沿的相对两端并排凸起有防滑筋条31,该防滑筋条31垂直于该防尘帽3的插拔方向以此提高该防尘帽3的摩擦力,防滑筋条31的相对两端的上边沿设置为圆角,其目的在于使防滑筋条31更为之圆滑,在推动或抽拔防尘帽3时不会损伤手。
此外,软胶体4的尺寸、形状与所述防尘帽3中的容纳槽32尺寸、形状相匹配,当软胶体4推入防尘帽3的容纳槽32最内侧时,软胶体4的外周沿是与防尘帽3的容纳槽32槽壁相互贴合,且不留空间,进而防止温度改变,防尘帽3当中出现水汽。进一步的,软胶体4的长度为容纳槽32的长度的1/3,进而留有空间盖住插芯以及内壳1,进而能完全保护插芯。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所述防尘帽3中朝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32,所述容纳槽32包括相互间隔且相向设置的上壁及下壁、连接于该上壁、下壁相对两端的侧壁以及与上壁、下壁及侧壁彼此连接的内壁,在所述上壁、下壁及侧壁上凸起成型有至少一个定位筋条33,该定位筋条33一端与所述内壁接触,所述上壁朝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导向槽34,所述第一导向槽34的开口与该容纳槽32的开口平齐;所述软胶体4的外周沿分别与所述上壁、下壁、侧壁及内壁贴合,该软胶体4外周沿上对应所述定位筋条33朝内凹陷形成有定位槽41以用于与所述防尘帽3紧密配对安装。
其中,定位筋条33的数量总共有八条,在上壁、下壁、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筋条33,该定位筋条33的长度一致,在上壁、下壁上的定位筋条33均设置有长方型扁平状。而在侧壁上,定位筋条33呈四边形形状设置。由于侧壁形状为弧形结构,即中间凹陷、上下两端微微凸出,两条定位筋条33分别一上一下设置在侧壁的微微凸出端,此时,定位筋条33的上表面、下表面平行设置,该定位筋条33远离内壁一端设置为倾斜面以更有利于软胶体4推入定位筋条33。此外,位于侧壁上的上端定位筋条33的上表面与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是45°至80°,具体夹角为60°。位于侧壁上的下端定位筋条33的下表面与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是45°至80°,具体夹角为60°。由于软胶体4的自身带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以致于在软胶体4的定位槽41的边沿会出现微微偏差形变。若该夹角的范围过小,软胶体4在推入防尘帽3时,会被定位筋条33的阻挡住。若此时使用蛮力将软胶体4推入防尘帽3,软胶体4可能会被压缩又或者是破损,最终导致密封效果差。
此外,第一导向槽34的宽度范围为3毫米至5毫米,具体为4毫米,第一导向槽34有利于防尘帽3套在内壳1上,进而起到防呆以及限制防尘帽3位置的作用。
在使用时,首先将软胶体4推入到防尘帽3当中,并将软胶体4推入至防尘帽3的容纳槽32最内壁。再将防尘帽3的第一导向槽34对准导向块推入内壳1上,进而实现密封。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所述定位槽41为开放式槽,且该定位槽41的开口开设于所述软胶体4朝向所述内壁的端面上,该定位槽41长度为所述软胶体4长度的5/8至7/8,该软胶体4朝向所述内壳1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贴合槽42以用于贴附于插芯表面。
其中,定位槽41的开口设置在软胶体4朝向内壁的端面上,以用于定位筋条33进入定位槽41当中,完成定位以及配对安装。该定位槽41的长度为软胶体4的长度的3/4,若太短,软胶体4与防尘帽3之间的连接不牢固;若太长,则会使软胶体4的结构没有那么的稳定,容易在贴附插芯时出现过度变形,最终影响插芯的密封效果。此外,贴合槽42的槽面呈弧形状,该贴合槽42的槽面所在的弧面的弧心在组装后的内壳1上。其次,该贴合槽42仅设置在软胶体4朝向内壳1的端面中央,而在软胶体4朝向内壳1的端面上、贴合槽42开口周围是平面,采用该结构,当插芯贴附在贴合槽42中时,内壳1边沿会与软胶体4朝向内壳1的端面的平面位置接触,进而使内壳1与软胶体4朝向内壳1的端面形成密封,从而隔绝插芯,依次增强软胶体4的密封能力。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所述侧壁靠近于所述容纳槽32开口一端朝内凹陷形成有避让槽321,所述避让槽321包括第一壁3211及连接于该第一壁3211上的第二壁3212,所述第一壁3211上朝向所述内壳1凸出形成有弹片35,所述弹片35末端形成有所述内壳1扣接的挂钩36,所述弹片35朝向所述第二壁3212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从所述第一壁3211沿着所述挂钩36方向所述弹片35的厚度组件减少;
所述外壳2插入所述避让槽321中,且该外壳2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壁3212相抵,该外壳2的内侧面与所述弹片35朝向所述第二壁3212的端面相抵。
其中,避让槽321的最内侧位于防尘帽3的整体的中间位置,在防尘帽3外沿的侧边,并且在防滑筋条31之间,对应避让槽321的最内侧开设有呈弧形状的压合孔(未示出)。采用上述结构,当将防尘帽3从内壳1上取出时,仅需要使用时将拇指以及食指按压防尘帽3外沿的侧边,使压合孔压缩紧压,进一步使防尘帽3外沿侧边的按压处朝内变形。由于压合孔的正下方是对着避让槽321的最内侧,当按压处朝内凹陷变形,进而使避让槽321的最内侧也同时地被挤压变形。此时,位于容纳槽32开口处的第二壁3212与外壳2分开,故内壳1能从防尘帽3上分离。因为内壳1与防尘帽3分离了,此时弹片35以扣合块为支点,使挂钩36一端向上翘,进而使挂钩36脱离扣合槽,从而使防尘帽3与内壳1分离。采用上述结构能进一步提升防尘帽3与内壳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连接可靠性,并且进一步增加防尘帽3与内壳1之间的连接精度。
此外,避让槽321还包括第三壁3213,该第三壁3213分别与第一壁3211、第二壁3212连接。弹片35是贴合于第一壁3211的边沿设置,弹片35与第二壁3212之间设置有第一距离d1,弹片35与第三壁3213之间设置有第二距离d2。进一步的,第一距离d1从第一壁3211向挂钩36方向组件增大,而第二距离d2则一直保持不变。通过第一距离d1的设置,能保证防尘帽3与内壳1之间的连接精度,还能保证防尘帽3的顺利脱离。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所述挂钩36伸出所述避让槽321设置,该挂钩36的外侧面与所述弹片35朝向所述第二壁3212的端面在平行于所述定位槽41的中轴线方向上错开;所述防尘帽3靠近所述外壳2的一端凸出形成有围挡37,所述围挡37对应所述挂钩36开设有第一凹槽371。
其中,挂钩36的外侧面与所述弹片35朝向所述第二壁3212的端面在平行于定位槽41中轴线方向上错开,采用上述结构,能提升挂钩36的形变能力,并且配合上挂钩36伸出避让槽321设置这一结构,能进一步的提升弹片35与挂钩36之间的连接处的弯折能力。其次,挂钩36的外侧面水平延伸所在的平面与弹片35朝向第二壁3212的端面并靠近定位槽41开口端水平延伸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的范围是0.5毫米至1毫米,具体的,第三距离d3的实际长度为0.5毫米。
其次,围挡37延伸至外壳2插入端的上沿,并且围挡37内侧与外壳2插入端上沿之间留有微小缝隙,进一步保护外壳2的插入端外沿。
并且,在外壳2侧边插入端的位置开设有孔位以用于平衡防尘帽3与内壳1中与外界的温度,进而使防尘帽3、内壳1中的温度与外界的温度不会相差太大,进一步防止水汽的发生。第一凹槽371能恰好对着外壳2侧边插入端的孔位,不会遮挡着外壳2上的孔位。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所述内壳1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槽34凸起形成有导向块11,所述内壳1的外侧面对应所述挂钩36朝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导向槽12,该第二导向槽12末端的壁面设置为倾斜面,在该第二导向槽12上凸起形成有相对两端均为斜面的扣合块13,该扣合块13与该第二导向槽12末端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挂钩36配对的扣合槽14,所述内壳1的外侧面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槽12一端凸起形成有限位座15,所述限位座15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2之间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6,所述外壳2通过放置在该安装槽16中的第一弹性部件17与所述内壳1连接。
其中,导向块11的形状与第一导向槽34的形状相配对,有利于第一导向槽34对准导向块11插入,进一步增加防尘帽3与内壳1的连接稳定性。此外,第二导向槽12末端的壁面设置为倾斜面作用是阻挡挂钩36继续前进,挂钩36前进的自由度。扣合块13靠近于第二导向槽12末端设置,扣合块13的相对两端的倾斜面有利于挂扣推入或推出。
所述挂钩3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361、第一平面362、第二倾斜面363、第二平面364、第一弧面365、第三平面366及第二弧面367,所述第一倾斜面361与弹片35的内侧面连接,第一平面362与扣合槽14底面平行设置,第二平面364与扣合槽14底面垂直设置,第一弧面365、第二弧面367所在的弧形的弧心位于挂钩36上,第二弧面367与挂钩外侧面连接。
当外壳2插入至避让槽321当中时,外壳2的插入端首先与第一弧面365接触,并沿着第一弧面365依次滑至第三平面366、第二弧面367上,并最终与挂钩36的外侧面接触。通过第一弧面365、第三平面366、第二弧面367,能使外壳2的插入端顺利平滑地插入至避让槽321当中,进而与防尘帽3的弹片35抵接。
当防尘帽3的挂钩36扣接于内壳1上时,挂钩36从第二导向槽12插入,然后挂钩36的第二平面364接触到扣合块13的一倾斜端面,继续推入防尘帽3,挂钩36发生斜顶退位,第二倾斜面与扣合块上的一倾斜端面相对滑动,并使挂钩36的第一平面362与扣合块13上表面接触。持续推入防尘帽,挂钩36的第一倾斜面361与扣合块13的另一倾斜端面接触,此时,挂钩36置于扣合槽14当中,完成防尘帽3与内壳1的扣合。此外,当挂钩置于扣合槽中时,第一倾斜面朝向扣合块一端倾斜端面设置,第二倾斜面朝向第二导向槽末端的倾斜面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挂钩与扣合块、第二导向槽之间的配合。
另外,在安装槽16当中装有第一弹性部件17,第一弹性部件17为小圆弹簧,该第一弹性部件17的一端与限位座15连接,该第一弹性部件17的另一端与分别与外壳2以及内壳1连接。当在使用时,外壳2插入在防尘帽3当中,将外壳2向远离防尘帽3方向推动,外壳2压缩第一弹性部件17,此时,外壳2从防尘帽3中脱离。当取下防尘帽3后,松开外壳2,外壳2在第一弹性部件17的弹簧弹力作用下复位,完成防尘帽3脱离外壳2、内壳1的过程。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防尘结构,所述避让槽321内端位于所述防尘帽3的中间位置。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光纤连接器,包括:
防尘结构;
止挡块5,所述止挡块5插入上述的防尘结构中,且该止挡块5与内壳1扣接;
插芯6,所述插芯6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止挡块5连接,该插芯6一端伸出所述内壳1,且该插芯6一端与软胶体4贴合。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光纤连接器,所述止挡块5一端设置有支撑柱51,光纤束7通过至少一个铆压片8围绕在所述支撑柱上,一铝管套9对应所述支撑柱铆压于所述铆压片8上。
其中,所述铆压片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铆压片8间隔地分布且围绕支撑柱51设置。在使用时,将四个铆压片8的第三段铆接在光纤线束中,然后再将铆压片8的第一段围绕支撑柱51设置,并最后由铝管套953、保护套铆压固定。该铆压片8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光纤线束,使光纤线束近光纤连接器的一端不会摇摆不定,且进一步保护线束中的裸光纤。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的光纤连接器,所述铆压片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81、第二段82及第三段83,所述第一段81围绕所述支撑柱51设置,所述铝管套953套设于该第一段81上,所述第二段82折弯连接于第一段81及第三段83上,该第二段82垂直于所述第一段81及第三段83,该第二段82贴合于所述支撑柱51一端面上,所述第一段81与第三段83平行设置。
其中,第三段83的长度要长于第一段81以及第二段82,第三段83延伸出保护套,其主要用于固定光纤线束,使光纤线束近光纤连接器的一端不会摇摆不定。此外,保护套是铆压在铝管套953上,进而能加强铆压片8、铝管套953与支撑柱5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第一段81与第三段83呈弧形状,但是,第一段81的弧度与第三段83的弧度并不相同,其原因在于,第一段81要围绕着支撑柱51,第三段83要包覆或包裹裸光纤,而支撑柱51的直径要比裸光纤束7的直径要大,故第一段81的弧度要比第三段83的弧度小。
进一步的,铆压片8的第一段81、第三段83的轴线始终重叠,进而第三段83能与光纤连接器的近端光纤束7的轴向重叠,使光线束不会折弯,以保护光线束。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尘结构,包括:内壳1;所述外壳2活动设置于所述内壳1上;所述防尘帽3设置于所述内壳1上,且与该内壳1扣接,所述外壳2压合于该防尘帽3的扣合端上,该防尘帽3内部远离该防尘帽3开口设置有软胶体4以用于贴附插芯6表面。其中,在防尘帽3内部设置有软胶体4,软胶体为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该软胶体能紧紧贴附在插芯6表面,进而使插芯6表面达到密封效果,进一步提升光纤连接器的洁净度,从而保证光纤连接器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
外壳,所述外壳活动设置于所述内壳上;
防尘帽,所述防尘帽设置于所述内壳上,且与该内壳扣接,所述外壳压合于该防尘帽的扣合端上,该防尘帽内部远离该防尘帽开口设置有软胶体以用于贴附插芯表面;
所述防尘帽中朝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包括相互间隔且相向设置的上壁及下壁、连接于该上壁、下壁相对两端的侧壁以及与上壁、下壁及侧壁彼此连接的内壁,在所述上壁、下壁及侧壁上凸起成型有至少一个定位筋条,该定位筋条一端与所述内壁接触,所述上壁朝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开口与该容纳槽的开口平齐;所述软胶体的外周沿分别与所述上壁、下壁、侧壁及内壁贴合,该软胶体外周沿上对应所述定位筋条朝内凹陷形成有定位槽以用于与所述防尘帽紧密配对安装;
所述侧壁靠近于所述容纳槽开口一端朝内凹陷形成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包括第一壁及连接于该第一壁上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上朝向所述内壳凸出形成有弹片,所述弹片末端形成有所述内壳扣接的挂钩,所述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壁的端面设置为倾斜面,从所述第一壁沿着所述挂钩方向所述弹片的厚度组件减少;
所述外壳插入所述避让槽中,且该外壳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壁相抵,该外壳的内侧面与所述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壁的端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为开放式槽,且该定位槽的开口开设于所述软胶体朝向所述内壁的端面上,该定位槽长度为所述软胶体长度的5/8至7/8,该软胶体朝向所述内壳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贴合槽以用于贴附于插芯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伸出所述避让槽设置,该挂钩的外侧面与所述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壁的端面在平行于所述定位槽的中轴线方向上错开;所述防尘帽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凸出形成有围挡,所述围挡对应所述挂钩开设有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槽凸起形成有导向块,所述内壳的外侧面对应所述挂钩朝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导向槽,该第二导向槽末端的壁面设置为倾斜面,在该第二导向槽上凸起形成有相对两端均为斜面的扣合块,该扣合块与该第二导向槽末端之间形成有与所述挂钩配对的扣合槽,所述内壳的外侧面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槽一端凸起形成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外壳通过放置在该安装槽中的第一弹性部件与所述内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内端位于所述防尘帽的中间位置。
6.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尘结构;
止挡块,所述止挡块插入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尘结构中,且该止挡块与内壳扣接;
插芯,所述插芯通过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止挡块连接,该插芯一端伸出所述内壳,且该插芯一端与软胶体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块一端设置有支撑柱,光纤束通过至少一个铆压片围绕在所述支撑柱上,一铝管套对应所述支撑柱铆压于所述铆压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围绕所述支撑柱设置,所述铝管套套设于该第一段上,所述第二段折弯连接于第一段及第三段上,该第二段垂直于所述第一段及第三段,该第二段贴合于所述支撑柱一端面上,所述第一段与第三段平行设置。
CN202110135337.3A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Active CN112904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5337.3A CN112904492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5337.3A CN112904492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492A CN112904492A (zh) 2021-06-04
CN112904492B true CN112904492B (zh) 2022-05-17

Family

ID=76122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5337.3A Active CN112904492B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449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28088U (zh) * 2019-05-16 2020-01-10 深圳市东永盛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48芯光纤专用分支器
CN212160153U (zh) * 2020-06-01 2020-12-15 深圳市夏裕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Mpo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7012958B1 (pt) * 2014-12-25 2019-04-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eça de conexão e conector de fibra óptic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928088U (zh) * 2019-05-16 2020-01-10 深圳市东永盛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48芯光纤专用分支器
CN212160153U (zh) * 2020-06-01 2020-12-15 深圳市夏裕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Mpo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492A (zh) 2021-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7395B2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US8696220B2 (en) Opt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dustproof mechanism
KR920001120B1 (ko) 소켓트, 플러그 및 광학 접속기
US20080267566A1 (en) Fiber adapter and shutter member thereof
JP2002082231A (ja) 光ファイバガイド装置
US8491197B2 (en) Optical connector module
EP1635205A2 (en) Optical connector
US20030113070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N112904492B (zh)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US9250397B2 (en) Optical connector
CN213986928U (zh) 一种防尘结构及光纤连接器
US9904019B2 (en) Optical-connector-incorporating plug
CN209858786U (zh) 一种lc双联连接器
KR101933127B1 (ko) 광 커넥터
US6352373B1 (en) Optical connector
CN108365408B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JP2014501398A (ja) 帯状光ファイバーコネクター
JP4886360B2 (ja) 光受信機
US7081013B2 (en) Structure of remov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305490B2 (ja) 光コンセント
JP3756703B2 (ja) 光コネクタ
CN217213244U (zh) Lc陶瓷插芯防尘结构
JP3810598B2 (ja) 光コネクタアダプタ
CN215641985U (zh) 尾纤保护管和尾纤保护装置
EP0078399B1 (en) Opt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