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0843A - 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00843A CN112900843A CN202110098080.9A CN202110098080A CN112900843A CN 112900843 A CN112900843 A CN 112900843A CN 202110098080 A CN202110098080 A CN 202110098080A CN 112900843 A CN112900843 A CN 1129008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steel structure
- shaped
- main steel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1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with additional peculiarities such as surface shaping, insulating or heating, permeability to water or ai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01—Corner fastening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forming or stiffen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S1:搭建主体钢结构;S2:搭建真空绝热板以及与主体钢结构固定S3:搭建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S4:连接所述保温模板与主体钢结构,并在所述保温模板的外侧喷射或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节能保温技术的发展,外墙及其保温结构的施工对建筑外墙或外立面的保温和稳定性能至关重要。目前的外墙保温模板普遍采用多层结构,各层结构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外墙保温模板的综合保温性能。然而,多层保温模板普遍采用粘接的方式结合,质量较好的胶水成本较高,普通粘接又无法保证外墙保温模板的长期安全使用,容易造成外层结构脱落,形成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技术中,保温模板的强度不够理想,加固方式简单原始,使用钢丝简单绑扎,保温性能较差,施工速度较慢,无法适应现代化建筑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S1:搭建主体钢结构;S2:搭建真空绝热板以及与主体钢结构固定;S3:搭建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S4:连接所述保温模板与主体钢结构,并在所述保温模板的外侧喷射或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可选的,所述主体钢结构为立方体或工字形,所述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两边为翼板,中间为腹板,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用于放置在建筑或房屋的平面结构内,例如墙体、房顶或地面;所述立方体主体钢结构为方管形主体钢结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用于放置在建筑或房屋的拐角处,即连接相互垂直的两面墙体、或墙体和房顶、或墙体和地面。
所述步骤S2搭建真空绝热板以及与主体钢结构固定,具体为:(1)在主体钢结构上焊接第一驳接螺母,将真空绝热板围绕在主体钢结构外侧面的周围,并在对应第一驳接螺母的位置预留孔洞;(2)在真空绝热板的外部设置分体式抱箍,使用驳接板连接分体式抱箍;(3)在分体式抱箍对应所述第一驳接螺母的位置使用尼龙或塑料螺丝将抱箍和真空绝热板紧固在主体钢结构的外侧面。
可选的,所述分体式抱箍的形状对应贴合所述主体钢结构的形状,即分体式抱箍的形状为方管形或工字形。
具体的,分体式抱箍包括形状相同的两部分,可选的,对应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包括一根第一横梁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两端的竖板,两块竖板位于第一横梁的同一侧,并垂直于第一横梁,这样两部分抱箍的竖板相对,扣合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及其真空绝热板的外部,每部分对应的竖板之间连接驳接板,即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相对的两面上分别设有驳接板,以连接两个部分的抱箍的相对应的竖板,方管形主体钢结构另外的两个面上分别围有第一横梁,从而完成两部分抱箍对方管形主体钢结构及其外部的真空绝热板的抱合。
可选的,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包括两个n型框以及连接两个n型框的第二横梁,两个n型框位于第二横梁的同一侧,并垂直于第二横梁,两个n型框的底部均开口,第二横梁连接两个n型框的彼此靠近的竖板底端;这样两部分抱箍的第二横梁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腹板,n型框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翼板,在主体钢结构的两个翼板外侧的真空绝热板的外侧分别设有驳接板,驳接板用于连接两部分抱箍的n型框的外侧竖板,从而完成两部分抱箍对工字形主体钢结构及其外部的真空绝热板的抱合。
可选的,步骤(2)中,所述抱箍在与驳接板的连接处设有金属接驳螺栓,驳接板在对应金属接驳螺栓的位置设有孔洞,并在该孔洞处设有第二驳接螺母,通过金属接驳螺栓和第二驳接螺母,驳接板能够将分体式抱箍连接为一个整体,同时通过第二驳接螺母连接所述保温模板。
本发明所述的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包括三种形式,即第一保温模板、第二保温模板和第三保温模板,第一保温模板用于形成主体钢结构之间的房顶、墙体或地面,第二保温模板用于连接所述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第三保温模板用于连接所述工字形主体钢结构。
所述第一保温模板由外至内包括:第一固接件、固定架、保温板、固定件和第二固接件;
所述固定架,包括直线段和凹线段,并以一条所述凹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的一端的连接方式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且各个所述凹线段均位于所述直线段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直线段位于同一平面,用于贯穿保温板;
所述固定件,为通长金属丝;
所述第一固接件与第二固接件结构相同,均包括:V型杆状结构和条形杆状结构,各个V型杆状结构的同一位置的端点以间隔排列的方式均与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连接,且不同的所述条形杆状结构均连接在各个所述V型杆状结构不同位置的端点处。
可选的,所述凹线段呈U型线段结构或V型线段结构,所述凹线段采用吸塑材料。
可选的,所述固接件采用吸塑材料。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直线段、平底凹线段和凸底凹线段,所述直线段、所述平底凹线段和所述凸底凹线段均属同一平面并按照预设连接方式光滑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所述平底凹线段和所述凸底凹线段均位于所述直线段的同侧,所述预设连接方式为一条所述平底凹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的一端、一条所述凸底凹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的一端、且所述平底凹线段和所述凸底凹线段之间连接同一条所述直线段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平底凹线段包括水平段、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另一端各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与所述水平段呈预设角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直线段、凹线段和垂直段,并以一条所述凹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的一端的连接方式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且各个所述凹线段均位于所述直线段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直线段位于同一平面,用于贯穿保温板;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段,垂直段垂直于直线段,且位于凹线段的同一侧,并与直线段位于同一平面,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以垂直段结束。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温模板还包括:限位架,用于置于所述保温板上,限制贯穿所述保温板后、并与所述限位架同侧的第一凹线段部分沿着所述保温板所属平面内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预埋于墙体外层;
所述限位架包括三个依次相连的四边形框架结构,且呈间隔排布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均位于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的一侧,并均与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以共用一条边的形式交叉连接,所述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为与呈间隔排布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温模板还包括:支撑架,用于置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保温板之间,并与所述直线段预埋于墙体外层。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且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以共用一条边的形式交叉连接;所述支撑架中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共用的第一边,用于支撑所述直线段,所述支撑架中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用于抵住所述保温板。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四边形框架结构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边为所述梯形结构的短底边,所述第二边为梯形结构的长底边。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温模板还包括:平网片,所述平网片为横竖相交的金属丝组成。
所述步骤S3为:分别搭建第一保温模板、第二保温模板和第三保温模板,其中,搭建第一保温模板的步骤具体为:(4)将所述固定架的凹线段贯穿保温板,同时固定架的第一凹线段部分预埋入墙体外层;(5)所述固定件贯穿第二凹线段部分以限制其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凹线段部分预埋于墙体内层;(6)所述第二固接件与固定件连接,并预埋于墙体内层,第一固接件与固定架的第一凹线段部分连接,并预埋于墙体外层。
可选的,步骤(4)中,所述固定架的凸底凹线段用于贯穿保温板,在所述平底凹线段抵住所述保温板,所述凸底凹线段的第一凹线段部分裸露在所述平底凹线段所在侧的保温板外,并与所述平底凹线段和所述直线段预埋于墙体外层。
可选的,步骤(4)中,所述固定架的垂直段的一部分预埋入墙体内层,另一部分插入保温板中,提高固定架的插拔强度。
可选的,步骤(4)中,所述限位架,呈间隔排布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置于所述保温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贯穿所述相邻四边形框架,所述相邻四边形框架限制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置于本相邻四边形框架的框架内。
可选的,步骤(4)中,所述支撑架中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共用的第一边,支撑所述直线段,所述支撑架中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抵住所述保温板。
可选的,步骤(6)中,第二固接件中,连接的各个V型杆状结构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均与所述平网片连接;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通过所述固定件与第二凹线段部分连接,固定件插入第二凹线段部分与V型杆状结构的底部之间的区域。
可选的,步骤(6)中,第一固接件中,连接的各个V型杆状结构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均与所述平网片连接,并位于所述直线段的外侧;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插入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
所述第二保温模板设置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相邻两侧,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另外两侧用于连接第一保温模板。所述第二保温模板并依次包括所述固定架、所述保温板、所述固定件和第三固接件;
所述固定架的凹线段贯穿保温板,所述直线段贴合保温板的外侧面,所述垂直段插入保温板;
所述第三固接件的结构与第二固接件相同,第三固接件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架的第二凹线段部分连接固定;
所述第三固接件连接第一固接件并预埋于墙体外层。
所述第三固接件中,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均与所述平网片连接;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通过所述固定件与第二凹线段部分连接,固定件插入第二凹线段部分与V型杆状结构的底部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三保温模板设置在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相对的两侧,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另外相对的两侧用于连接第一保温模板。
所述第三保温模板包括保温板、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件和第四固接件,保温板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下延伸的凸起,所述向上延伸的凸起上设有固定架和固定件,向下延伸的凸起上设有固定架和固定件;
所述固定架的凹线段贯穿保温板,所述直线段贴合保温板的外侧面,所述垂直段插入保温板;
所述第四固接件的结构与第二固接件相同,第四固接件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架的第二凹线段部分连接固定;
所述第四固接件连接第二固接件并预埋于墙体内层,和/或,第四固接件连接第一固接件并预埋于墙体外层。
第四固接件中,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均与所述平网片连接;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通过所述固定件与第二凹线段部分连接,固定件插入第二凹线段部分与V型杆状结构的底部之间的区域。
所述步骤S4具体为:
(7)对应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的第一横梁上设有若干个第三驳接螺母,一个抱箍的第一横梁上的第三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所述第二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另一个抱箍的第一横梁上的第三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
(8)与步骤(7)中第二保温模板相邻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外部的驳接板的第二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另一块第二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与步骤(7)中第一保温模板相邻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外部的驳接板的第二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另一块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
(9)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的第二横梁上设有若干个第三驳接螺母,尼龙或塑料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保温模板的保温板,并与第三驳接螺母连接固定;第三保温模板的保温板的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下延伸的凸起置于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翼板的外部;
(10)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驳接板上的第二驳接螺母,尼龙或塑料螺栓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另一端与第二驳接螺母连接固定;
(11)在所述第一固接件、第二固接件、第三固接件和第四固接件的外侧,喷射或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可选的,所述第三驳接螺母为金属拉铆驳接螺母。
可选的,所述尼龙或塑料螺栓与保温板连接固定的方式为,尼龙或塑料螺栓贯穿保温板后,使用紧固螺母将保温板、抱箍或驳接板、真空绝热板紧固,然后露出的部分预埋在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可选的,所述步骤(11)中,在墙体内层与保温板之间或者墙体外层与保温板之间铺设有聚合物界面砂浆,使得墙体的混凝土与保温板更好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步骤(7)、(8)和(10)中,所述尼龙或塑料螺栓连接第一保温模板之前,先连接一块带有凸起的保温板,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的一端设有对应形状的凹槽,该凸起与凹槽对应连接固定,即可完成主体钢结构与第一保温模板的连接固定。本发明所述的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墙体形成两层墙体、中间保温模板的三层夹芯结构,由于两侧墙体的保护和支撑,使得所述保温模板省去了多层保护和保温结构层,比传统的保温墙体,厚度减少约40%;本发明采用固定架的凹线段在直线段、限位架、支撑架、固定件和固接件的作用下,将墙体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辅助粘结方式,以使得墙体呈一体化,这样,使得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墙体能够经历得住风吹、日晒、雨淋、冷热变化等外界自然环境的长期反复作用,且难以发生开裂、空鼓、剥落、墙面开裂等现象,进而为人员生命和财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可见,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墙体的强度、稳定性、安全性、保温性能和施工简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方管形主体钢结构与第一保温模板、第二保温模板、第三保温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工字形主体钢结构与第一保温模板、第二保温模板、第三保温模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真空绝热板与抱箍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真空绝热板与抱箍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一种固定架的结构图。
附图中,1-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01-翼板,102-腹板,2-方管形主体钢结构,3-真空绝热板,4-抱箍,401-第一横梁,402-竖板,403-驳接板,404-n型框,405-第二横梁,406-第一驳接螺母,407-金属接驳螺栓,408-第二驳接螺母,409-第三驳接螺母,5-第一保温模板,6-第二保温模板,7-第三保温模板,8-固定架,801-直线段,802-凹线段,803-第一凹线段部分,804-第二凹线段部分,805-平底凹线段,806-凸底凹线段,807-垂直段,9-限位架,10-支撑架,11-保温板,12-第一固接件,1201-V型杆状结构,1202-条形杆状结构,1203-第二固接件,1204-第三固接件,1205-第四固接件,13-平网片,14-固定件,15-墙体内层,16-墙体外层,17-尼龙螺丝,18-尼龙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S1:搭建主体钢结构;S2:搭建真空绝热板3以及与主体钢结构固定;S3:搭建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S4:连接所述保温模板与主体钢结构,并在所述保温模板的外侧喷射或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内层15或墙体外层16。
所述步骤S1搭建主体钢结构具体为:搭建构成建筑的房顶、墙体、地面的主体钢结构。所述主体钢结构为横向、竖向或斜向搭建或放置的。
所述主体钢结构为立方体或工字形,所述工字型主体钢结构1的两边为翼板101,中间为腹板102,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用于放置在建筑或房屋的平面结构内,例如墙体、房顶或地面;所述立方体主体钢结构为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用于放置在建筑或房屋的拐角处,即连接相互垂直的两面墙体、或墙体和房顶、或墙体和地面。
所述步骤S2搭建真空绝热板3以及与主体钢结构固定,具体为:(1)在主体钢结构上焊接第一驳接螺母,将真空绝热板3围绕在主体钢结构外侧面的周围,并在对应第一驳接螺母的位置预留孔洞;(2)在真空绝热板3的外部设置分体式抱箍4,使用驳接板403连接分体式抱箍;(3)在分体式抱箍4对应所述第一驳接螺母的位置使用尼龙螺丝17将抱箍4和真空绝热板3紧固在主体钢结构的外侧面。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绝热板3粘接在主体钢结构的外表面,真空绝热板3为A级防火的低导热系数的保温防火材料。
步骤(1)中,在所述主体钢结构的外侧面焊接第一驳接螺母406,用于连接固定真空绝热板3和抱箍4。
步骤(2)中,抱箍4在与驳接板403的连接处设有金属接驳螺栓407,驳接板403在对应金属接驳螺栓407的位置设有孔洞,并在该孔洞处设有第二驳接螺母408,通过金属接驳螺栓407和第二驳接螺母408,驳接板403能够将分体式抱箍连接为一个整体,同时通过第二驳接螺母408连接所述保温模板。
所述分体式抱箍的形状对应贴合所述主体钢结构的形状,即分体式抱箍的形状为方管形或工字形。
分体式抱箍4包括形状相同的两部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应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抱箍4包括一根第一横梁401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401两端的竖板402,两块竖板402位于第一横梁401的同一侧,并垂直于第一横梁401,这样两部分抱箍4的竖板402相对,扣合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及其真空绝热板3的外部,每部分对应的竖板402之间连接驳接板403,即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相对的两面上分别设有驳接板403,以连接两个部分的抱箍4的相对应的竖板402,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另外的两个面上分别围有第一横梁401,从而完成两部分抱箍4对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及其外部的真空绝热板3的抱合。
步骤(1)中,对于方管形主体钢2结构,第一驳接螺母406焊接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四个外侧面的中线处。
对应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分体式抱箍4,在第一横梁401两端的竖板402上各设置一个金属接驳螺栓407,在驳接板403的对应位置设置一个第二驳接螺母408,即抱箍4通过四对金属接驳螺栓407与第二驳接螺母408的组合,形成一个方形整体。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抱箍4包括两个n型框404以及连接两个n型框404的第二横梁405,两个n型框404位于第二横梁405的同一侧,并垂直于第二横梁405,两个n型框404的底部均开口,第二横梁405连接两个n型框404的彼此靠近的竖板底端;这样两部分抱箍4的第二横梁405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腹板102,n型框404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翼板101,在主体钢结构的两个翼板101外侧的真空绝热板3的外侧分别设有驳接板403,驳接板403用于连接两部分抱箍4的n型框404的外侧竖板,从而完成两部分抱箍4对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及其外部的真空绝热板3的抱合。
步骤(1)中,对于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第一驳接螺母406焊接在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翼板101外侧面的中线处以及腹板102外侧面的中线处。
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分体式抱箍4,在n型框4044最外侧的竖板上各设置一个金属接驳螺栓407,在驳接板403的对应位置设置一个第二驳接螺母408,即抱箍4通过四对金属接驳螺栓407与第二驳接螺母408的组合,形成一个工字形整体。
步骤(3)中,通过尼龙螺丝17依次穿过抱箍4、真空绝热板3的孔洞,连接第一驳接螺母406,从而将真空绝热板3和抱箍4紧固在主体钢结构的外围。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抱箍4和驳接板403的表面镀锌,具有防腐作用,延长所述墙体的使用时间。本申请所述的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包括三种形式,即第一保温模板5、第二保温模板6和第三保温模板7,第一保温模板1用于形成主体钢结构之间的房顶、墙体或地面,第二保温模板6用于连接所述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第三保温模板7用于连接所述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模板5由外至内包括:第一固接件12、固定架8、保温板11、固定件14和第二固接件1203;
所述固定架8,包括直线段801和凹线段802,并以一条所述凹线段80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801的一端的连接方式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且各个所述凹线段802均位于所述直线段801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直线段801位于同一平面,用于贯穿保温板11;
所述固定件14,为通长金属丝;
所述第一固接件12与第二固接件1203结构相同,均包括:V型杆状结构1201和条形杆状结构1202,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的同一位置的端点以间隔排列的方式均与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连接,且不同的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均连接在各个所述V型杆状结构1201不同位置的端点处。
在本申请中,上述一条凹线段80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直线段801的一端的连接方式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可以理解为,每一条凹线段802的两端均连接一条直线段801,且相邻凹线段802间共同连接一条直线段801。
另外,上述各个凹线段802沿着直线段801的同一侧凸出,且与各个直线段801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凹线段802可以呈U型线段结构,也可以呈V型线段,还可以呈矩形线段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模板5还包括:限位架9,用于置于所述保温板11上,限制贯穿所述保温板11后、并与所述限位架9同侧的第一凹线段部分803沿着所述保温板11所属平面内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803预埋于墙体外层16;
所述限位架9包括三个依次相连的四边形框架结构,且呈间隔排布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均位于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的一侧,并均与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以共用一条边的形式交叉连接,所述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为与呈间隔排布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所述第一保温模板还包括:支撑架10,用于置于所述直线段801与所述保温板11之间,并与所述直线段801预埋于墙体外层16。
所述支撑架10包括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且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以共用一条边的形式交叉连接;所述支撑架10中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共用的第一边,用于支撑所述直线段801,所述支撑架10中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用于抵住所述保温板11。
所述四边形框架结构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边为所述梯形结构的短底边,所述第二边为梯形结构的长底边。
在本实施例中,未贯穿保温板11、裸露的凹线段802部分为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贯穿保温板11后、裸露的凹线段802部分为第二凹线段部分804。需要说明的是,凹线段802的数量可以与限位架9的数量相同。直线段801的数量与支撑架1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提高固定架8的稳固性,支撑架10的数量尽量与直线段801的数量相同,也就是,每一直线段801线均放置支撑架10,以用于支撑直线段801以支撑该直线段801承受外界的压力。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保温板11一般是保温层,该保温层可以采用石墨挤塑保温板。
为了提高保温性,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凹线段802和固接件均采用具有断桥作用和防腐作用的吸塑材料,使得凹线段802具有传递热量差和防腐优等特点,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墙体的寿命。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8,包括直线段801、凹线段802和垂直段807,并以一条所述凹线段80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801的一端的连接方式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且各个所述凹线段802均位于所述直线段801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直线段801位于同一平面,用于贯穿保温板11;所述固定架8的两端分别设有垂直段807,垂直段807垂直于直线段801,且位于凹线段802的同一侧,并与直线段801位于同一平面,固定架8的两端分别以垂直段807结束。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架8,包括直线段801、平底凹线段805和凸底凹线段806,所述直线段801、所述平底凹线段805和所述凸底凹线段806均属同一平面并按照预设连接方式光滑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所述平底凹线段805和所述凸底凹线段806均位于所述直线段801的同侧,所述预设连接方式为一条所述平底凹线段805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801的一端、一条所述凸底凹线段806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801的一端、且所述平底凹线段805和所述凸底凹线段806之间连接同一条所述直线段801的连接方式。
上述平底凹线段805的底部与水平方向平行,这样,平底凹线段805的底部能够尽最大面积地抵住保温板11,为凸底凹线段806提供支撑作用,使得凸底凹线段806的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裸露在平底凹线段805所在侧的保温板11外,进而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能够预埋在墙体外层16。
所述平底凹线段805包括水平段、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平段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另一端各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801,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与所述水平段呈预设角度。
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可以是预设长度的直线线段,也可以是曲线线段,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需要明确的是,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能够保持水平段处于水平。上述预设角度可以是大于或等于90度,或,小于180度的角。所述平底凹线段805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能够起到支撑凸底凹线段806的作用,进而能够保持凸底凹线段806的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裸露在平底凹线段805所在侧的保温板11外。
在本实施例中,未贯穿保温板11、裸露的凸底凹线段806部分,即与平底凹线段805同侧的凸底凹线段806部分为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贯穿保温板11后裸露的凸底凹线段806部分为第二凹线段部分804。需要说明的是,凸底凹线段806部分的数量与平底凹线段805的数量相同。
为了提高保温性,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凸底凹线段806可以采用具有断桥作用和防腐作用的吸塑材料,使得凸底凹线段806具有传递热量差和防腐优等特点,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墙体的寿命。
为了限制各个第二凹线段部分804的移动,作为一个实施例,固定件14为通长金属丝,该通长金属丝能够提供足够长并可以穿过各个凹线段802的第二凹线段部分804的金属丝。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温模板5还包括:平网片13,所述平网片13为横竖相交的金属丝组成。
限位架9限制第一凹线段部分803沿着保温板11所属平面内移动,为了减轻墙体外层16对限位架9的作用力,利用支撑架10支撑直线段801,此时,安装在保温板11一侧的限位架9、支撑架10和第一凹线段部分803均预埋于墙体外层16,这样,保温板11与外层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凹线段802贯穿保温板11后在固定件14的作用下,限制了第二凹线段部分804移动,也就是,限制了第二凹线段部分804沿着保温板11的贯穿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此时,固定件14和第二凹线段部分804均预埋于墙体内层15,并将保温板11和内层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由上可见,凹线段802均贯穿了墙体的各个连接层,并同时与直线段801、限位架9、支撑架10和固定件14直接地或间接地相互制约,进而使得连接后的墙体牢固地呈一体。
关于限位架9,上述间隔排布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可以是梯形框架结构,也可以是正方形框架结构,还可以是长方形框架结构,作为一个最佳实施例,上述四边形框架结构可以是梯形框架结构,这样,两个梯形框架结构的长底边可以用于抵住保温板11,能够进一步起到稳固凹线段802的作用。
关于限位架9,上述交叉连接可以理解为,间隔排布的每一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均与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呈预设角度,上述预设角度为大于90度小于180度。且间隔排布的一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与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构成的预设角度,与,间隔排布的另一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与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构成的预设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关于限位架9,在应用时,凹线段802依次贯穿相邻四边形框架结构和保温板11后,第二凹线段部分804穿过保温板11后与固定件14固定连接,裸露在保温板11外,未穿过保温板11的第一凹线段部分803限制在相邻四边形框架的框架内,以使凹线段802限制沿着保温板11所属平面内移动。
限位架9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和拆卸,且在应用时,能够使得墙体的各个连接层稳固地连接在一起,进而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可靠性。
关于支撑架10,可以包括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且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以共用一条边的形式交叉连接;上述支撑架10中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共用的第一边,用于支撑直线段801,支撑架10中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用于抵住所述保温板11。上述第二边指的是在同一个四边形框架结构中与第一边相对的边。
关于支撑架10,上述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可以是结构相同,也可以结构不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为了便于加工以及提高稳固性,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可以采用结构相同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支撑架10能够起到支撑固定架8直线段801的作用,使得整个墙体更加稳固,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V型杆状结构1201中同一位置处的端点均连接在一条条形杆状结构1202上,且不同位置处的端点均连接在不同的条形杆状结构1202上。
示例性的,设有三个V型杆状结构1201,记为V1,V2和V3。V1的三个端点分别为V11,V12和V13,V2的三个端点分别为V21,V22和V23,V3的三个端点分别为V31,V32和V33,三条条形杆状结构1202,记为A1,A2和A3,则V11,V21和V31均连接在A1上,V12,V22和V32均连接在A2上,V13,V23和V33均连接在A3上。
V型杆状结构1201具有三个端点,底部端点为构成V型杆状结构1201的两条杆状机构的交叉点。顶部端点为两条杆状结构中除交叉点之外的端点。
上述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与平网片13连接可以通过金属丝绑定,也可以通过锁紧件绑定。
另外,基于上述对平网片13的描述,上述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可以绑定在平网片13的横、竖金属丝上,上述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也可以绑定在平网片13的横、竖金属丝的交叉点处,这样可以使平网片13连接的更加牢固。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固接件12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易于加工,V型杆状结构1201与条形杆状结构1202的配合连接,使得建筑填充料能够更好地融入在V型杆状结构1201和条形杆状结构1202之间的间隙中,能够使得墙体内层更加坚固。同时,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均与所述平网片13连接,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与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连接,使得墙体外层16与保温板11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个墙体既牢固又强度高。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接件12可以采用另一种形式,即将固接件与平网片13作为整体加工成型,具体的,在平网片13的横金属丝或纵金属丝上进行冲压,形成凸出于平网片13平面的立体结构,上述立体结构是三角形或梯形,这种形式加工简便快捷,固接件与平网片13为一体,节省了连接固定的工序,增强了墙体的强度。使用时,具有上述立体结构的一侧面向保温板11,网状平面的一侧面向墙体外层16,第二凹线段部分804穿过上述立体结构,网状平面的一侧预埋于墙体外层16。
第二固接件1203与具有上述特点,并与平网片13连接,只是第二固接件1203的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与所述第二凹线段部分804连接,使得墙体内层15与保温板11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步骤S3为:分别搭建第一保温模板5、第二保温模板6和第三保温模板7,其中,搭建第一保温模板5的步骤具体为:(4)将所述固定架8的凹线段802贯穿保温板11,同时固定架8的第一凹线段部分803预埋入墙体外层16;(5)所述固定件14贯穿第二凹线段部分804以限制其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凹线段部分804预埋于墙体内层15;(6)所述第二固接件1203与固定件14连接,并预埋于墙体内层15,第一固接件12与固定架8的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连接,并预埋于墙体外层16。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4)中,所述固定架8的凸底凹线段806用于贯穿保温板11,所述平底凹线段805抵住所述保温板11,所述凸底凹线段806的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裸露在所述平底凹线段805所在侧的保温板11外,并与所述平底凹线段805和所述直线段801预埋于墙体外层15。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4)中,所述固定架8的垂直段807的一部分预埋入墙体内层15,另一部分插入保温板11中,提高固定架8的插拔强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4)中,所述限位架9,呈间隔排布的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置于所述保温板11的外侧,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803贯穿所述相邻四边形框架,所述相邻四边形框架限制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803置于本相邻四边形框架的框架内。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4)中,所述支撑架10中两个四边形框架结构共用的第一边,支撑所述直线段801,所述支撑架10中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抵住所述保温板11。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6)中,第二固接件1203中,连接的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均与所述平网片13连接;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通过所述固定件14与第二凹线段部分804连接,固定件14插入第二凹线段部分804与V型杆状结构1201的底部之间的区域。
作为一个实施例,步骤(6)中,第一固接件12中,连接的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均与所述平网片13连接,并位于所述直线段801的外侧;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插入所述第一凹线段部分803。
所述第二保温模板6设置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相邻两侧,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另外两侧用于连接第一保温模板5,第二保温模板6依次包括所述固定架8、所述保温板11、所述固定件14和第三固接件1204;
所述固定架8的凹线段802贯穿保温板11,所述直线段801贴合保温板11的外侧面,所述垂直段807插入保温板11;
所述第三固接件1204的结构与第二固接件1203相同,第三固接件1204通过固定件14与固定架8的第二凹线段部分804连接固定;
设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靠近墙体外层16的一侧的第二保温模板6,其所述第三固接件1204连接第一固接件12并预埋于墙体外层16。
所述第三固接件1204中,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均与所述平网片13连接;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通过所述固定件14与第二凹线段部分804连接,固定件14插入第二凹线段部分804与V型杆状结构1201的底部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三保温模板7设置在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相对的两侧,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另外相对的两侧用于连接第一保温模板5。第三保温模板7包括保温板11、所述固定架8、所述固定件14和第四固接件1205,保温板11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下延伸的凸起,所述向上延伸的凸起上设有固定架8和固定件14,向下延伸的凸起上设有固定架8和固定件14;
所述固定架8的凹线段802贯穿保温板11,所述直线段801贴合保温板11的外侧面,所述垂直段807插入保温板11;
所述第四固接件1205的结构与第二固接件1203相同,第四固接件1205通过固定件14与固定架8的第二凹线段部分804连接固定;
设在工字形主体钢结构2的靠近墙体内层15的一侧的第三保温模板7,其所述第四固接件1205连接第二固接件1203并预埋于墙体内层15。
设在工字形主体钢结构2的靠近墙体外层16的一侧的第三保温模板7,其第四固接件1205连接第一固接件12并预埋于墙体外层16。
第四固接件1205中,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顶部端点的两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均与所述平网片13连接;连接各个V型杆状结构1201底部端点的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1202通过所述固定件14与第二凹线段部分804连接,固定件14插入第二凹线段部分804与V型杆状结构1202的底部之间的区域。
在本所述步骤S4具体为:
(7)对应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抱箍4的第一横梁401上设有两个第三驳接螺母409,第三驳接螺母为金属拉铆驳接螺母,一个抱箍4的第一横梁401上的第三驳接螺母409通过尼龙螺杆18与第二保温模板6的保温板11连接固定,另一个抱箍4的第一横梁401上的第三驳接螺母409通过尼龙螺杆18与第一保温模板5的保温板11连接固定;
(8)与步骤(7)中第二保温模6板相邻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外部的驳接板403的第二驳接螺母408通过尼龙螺杆18与另一块第二保温模6板的保温板11连接固定;与步骤(7)中第一保温模板5相邻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2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外部的驳接板403的第二驳接螺母408通过尼龙螺杆18与另一块第一保温模板5的保温板11连接固定;
(9)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抱箍4的第二横梁405上设有两个第三驳接螺母409,尼龙螺杆18的一端贯穿第三保温模板7的保温板11,并与第三驳接螺母409连接固定;第三保温模板7的保温板11的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下延伸的凸起置于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翼板101的外部;
(10)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1的驳接板403上的第二驳接螺母408,尼龙螺杆18的一端穿入第一保温模板5的保温板11,另一端与第二驳接螺母408连接固定;
(11)在第一固接件12、第二固接件1203、第三固接件1204和第四固接件1205的外侧,铺设有聚合物界面砂浆,然后再喷射混凝土,形成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尼龙螺杆18与保温板11连接固定的方式为,尼龙螺杆18贯穿保温板11后,使用紧固螺母将保温板11、抱箍4或驳接板403、真空绝热板3紧固,然后露出的部分预埋在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步骤(7)、(8)和(10)中,尼龙螺杆18连接第一保温模板5之前,先连接一块带有凸起的保温板,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的一端设有对应形状的凹槽,该凸起与凹槽对应连接固定,即可完成主体钢结构与第一保温模板5的连接固定。
Claims (10)
1.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S1:搭建主体钢结构;
S2:搭建真空绝热板以及与主体钢结构固定;
S3:搭建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
S4:连接所述保温模板与主体钢结构,并在所述保温模板的外侧喷射或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钢结构为立方体或工字形,所述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两边为翼板,中间为腹板,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用于放置在建筑或房屋的平面结构内;
所述立方体主体钢结构为方管形主体钢结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用于放置在建筑或房屋的拐角处,连接相互垂直的两面墙体、或墙体和房顶、或墙体和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1)在主体钢结构上焊接第一驳接螺母,将真空绝热板围绕在主体钢结构外侧面的周围,并在对应第一驳接螺母的位置预留孔洞;(2)在真空绝热板的外部设置分体式抱箍,使用驳接板连接分体式抱箍;(3)在分体式抱箍对应所述第一驳接螺母的位置使用尼龙或塑料螺丝将抱箍和真空绝热板紧固在主体钢结构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体式抱箍包括形状相同的两部分;
对应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包括一根第一横梁以及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两端的竖板,两块竖板位于第一横梁的同一侧,并垂直于第一横梁;这样两部分抱箍的竖板相对,扣合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及其真空绝热板的外部,每部分对应的竖板之间连接驳接板,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相对的两面上分别设有驳接板,以连接两个部分的抱箍的相对应的竖板,方管形主体钢结构另外的两个面上分别围有第一横梁,从而完成两部分抱箍对方管形主体钢结构及其外部的真空绝热板的抱合;
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包括两个n型框以及连接两个n型框的第二横梁,两个n型框位于第二横梁的同一侧,并垂直于第二横梁,两个n型框的底部均开口,第二横梁连接两个n型框的彼此靠近的竖板底端;这样两部分抱箍的第二横梁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腹板,n型框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翼板,在主体钢结构的两个翼板外侧的真空绝热板的外侧分别设有驳接板,驳接板用于连接两部分抱箍的n型框的外侧竖板,从而完成两部分抱箍对工字形主体钢结构及其外部的真空绝热板的抱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抱箍在与驳接板的连接处设有金属接驳螺栓,驳接板在对应金属接驳螺栓的位置设有孔洞,并在该孔洞处设有第二驳接螺母,通过金属接驳螺栓和第二驳接螺母,驳接板能够将分体式抱箍连接为一个整体,同时通过第二驳接螺母连接所述保温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为:分别搭建第一保温模板、第二保温模板和第三保温模板,其中,搭建第一保温模板的步骤具体为:(4)将固定架的凹线段贯穿保温板,同时固定架的第一凹线段部分预埋入墙体外层;(5)所述固定件贯穿第二凹线段部分以限制其移动,并与第二凹线段部分预埋于墙体内层;(6)第二固接件与固定件连接,并预埋于墙体内层,第一固接件与固定架的第一凹线段部分连接,并预埋于墙体外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模板由外至内包括:第一固接件、固定架、保温板、固定件和第二固接件;
所述固定架,包括直线段和凹线段,并以一条所述凹线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条所述直线段的一端的连接方式连接呈一条杆件结构,且各个所述凹线段均位于所述直线段的同一侧,并与所述直线段位于同一平面,用于贯穿保温板;
所述固定件,为通长金属丝;
所述第一固接件与第二固接件结构相同,均包括:V型杆状结构和条形杆状结构,各个V型杆状结构的同一位置的端点以间隔排列的方式均与一条所述条形杆状结构连接,且不同的所述条形杆状结构均连接在各个所述V型杆状结构不同位置的端点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模板设置在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相邻两侧,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另外两侧用于连接第一保温模板;
所述第二保温模板并依次包括所述固定架、所述保温板、所述固定件和第三固接件;所述固定架的凹线段贯穿保温板,所述直线段贴合保温板的外侧面,所述垂直段插入保温板;
所述第三固接件的结构与第二固接件相同,第三固接件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架的第二凹线段部分连接固定;所述第三固接件连接第一固接件并预埋于墙体外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温模板设置在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相对的两侧,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另外相对的两侧用于连接第一保温模板;
所述第三保温模板包括保温板、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件和第四固接件,保温板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下延伸的凸起,所述向上延伸的凸起上设有固定架和固定件,向下延伸的凸起上设有固定架和固定件;
所述固定架的凹线段贯穿保温板,所述直线段贴合保温板的外侧面,所述垂直段插入保温板;
所述第四固接件的结构与第二固接件相同,第四固接件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架的第二凹线段部分连接固定;
所述第四固接件连接第二固接件并预埋于墙体内层,和/或,第四固接件连接第一固接件并预埋于墙体外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
(7)对应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的第一横梁上设有若干个第三驳接螺母,一个抱箍的第一横梁上的第三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所述第二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另一个抱箍的第一横梁上的第三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
(8)与步骤(7)中第二保温模板相邻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外部的驳接板的第二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另一块第二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与步骤(7)中第一保温模板相邻的方管形主体钢结构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外部的驳接板的第二驳接螺母通过尼龙或塑料螺栓与另一块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连接固定;
(9)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抱箍的第二横梁上设有若干个第三驳接螺母,尼龙或塑料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保温模板的保温板,并与第三驳接螺母连接固定;第三保温模板的保温板的向上延伸的凸起和向下延伸的凸起置于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翼板的外部;
(10)对应工字形主体钢结构的驳接板上的第二驳接螺母,尼龙或塑料螺栓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保温模板的保温板,另一端与第二驳接螺母连接固定;
(11)在所述第一固接件、第二固接件、第三固接件和第四固接件的外侧,喷射或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内层或墙体外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98080.9A CN112900843B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98080.9A CN112900843B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00843A true CN112900843A (zh) | 2021-06-04 |
CN112900843B CN112900843B (zh) | 2022-03-04 |
Family
ID=7611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98080.9A Active CN112900843B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0084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703446B1 (fr) * | 2005-06-17 | 2012-01-31 | Joseph Portmann | Procédé de construction de murs en béton dont l'isolation extérieure et le revêtement intérieur servent de coffrage, sans ponts thermiques. |
CN102979219A (zh) * | 2012-12-19 | 2013-03-20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种夹心保温外墙板内外叶墙的连接结构 |
KR101247837B1 (ko) * | 2012-05-30 | 2013-03-26 | 주식회사 예스스틸 | 철근 배근이 용이한 건설공사용 거푸집 |
CN103015543A (zh) * | 2012-12-25 | 2013-04-03 | 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整体浇注式真空绝热板墙体 |
CN103452187A (zh) * | 2013-09-30 | 2013-12-18 | 烟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 钢结构混凝土内外保温一体化模块建筑房屋 |
CN205475884U (zh) * | 2016-02-07 | 2016-08-17 | 天津鑫德源特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现浇筑预制免拆卸整体装配保温外模板的外墙体系 |
-
2021
- 2021-01-25 CN CN202110098080.9A patent/CN1129008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703446B1 (fr) * | 2005-06-17 | 2012-01-31 | Joseph Portmann | Procédé de construction de murs en béton dont l'isolation extérieure et le revêtement intérieur servent de coffrage, sans ponts thermiques. |
KR101247837B1 (ko) * | 2012-05-30 | 2013-03-26 | 주식회사 예스스틸 | 철근 배근이 용이한 건설공사용 거푸집 |
CN102979219A (zh) * | 2012-12-19 | 2013-03-20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种夹心保温外墙板内外叶墙的连接结构 |
CN103015543A (zh) * | 2012-12-25 | 2013-04-03 | 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整体浇注式真空绝热板墙体 |
CN103452187A (zh) * | 2013-09-30 | 2013-12-18 | 烟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 钢结构混凝土内外保温一体化模块建筑房屋 |
CN205475884U (zh) * | 2016-02-07 | 2016-08-17 | 天津鑫德源特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现浇筑预制免拆卸整体装配保温外模板的外墙体系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00843B (zh) | 2022-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7887A (zh) | 双向连续双梁构成的三维轻钢构架 | |
CN104563288A (zh) | 钢筋混凝土框格板预制装配式节能房屋 | |
CN207211444U (zh) | 一种与企口式轻质墙板配合的安装卡件 | |
CN104956010A (zh) | 浇筑模板的分块面板以及利用该分块面板的浇筑模板的安装工艺 | |
CN108951889B (zh) | 装配式自保温断桥围护墙板、安装节点及安装方法 | |
KR20150060107A (ko) | 단열콘크리트 구조 및 시공방법 | |
RU2519314C1 (ru) | Несъемная опалубка | |
US20120124927A1 (en) | Foam injected wall panel | |
CN109079968B (zh) | 围护墙板成型模具及利用该种模具制作围护墙板的方法 | |
CN112900843B (zh) | 一种带有固定架的保温模板的墙体的施工方法 | |
CN214531886U (zh) | 一种带有固定架保温模板的墙体 | |
JP3983490B2 (ja) | 断熱pcコンクリート板の製造方法 | |
CN106351361A (zh) | 一种xps夹芯保温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 |
CN115075424B (zh) | 一种预制式保温墙体 | |
CN115977278A (zh) | 装配式轻钢组合桁架承托钢丝网架砂浆-珍珠岩-聚苯复合剪力墙和作法 | |
US20110036031A1 (en) | Pan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ucture resistant to bending such as a floor or the like | |
CN110284618B (zh) | 一种保温墙施工方法 | |
CN210263608U (zh) | 一种带有连接结构的轻质装配式板材 | |
CN109868907B (zh) | 一种建筑保温外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882245B (zh) | 全预制坡屋顶与现浇屋脊梁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364278U (zh) | 一种内置式复合保温模板及墙体 | |
CN214833547U (zh) | 含有钢腹框的网架复合保温板及含其的墙结构和梁结构 | |
KR200423643Y1 (ko) |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i-슬래브 접합구조 | |
CN215978036U (zh) | 一种装配式轻质板 | |
CN205153269U (zh) | 一种预制空心板用的网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