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7963A -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7963A
CN112887963A CN201911208718.9A CN201911208718A CN112887963A CN 112887963 A CN112887963 A CN 112887963A CN 201911208718 A CN201911208718 A CN 201911208718A CN 112887963 A CN112887963 A CN 112887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user identity
identit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87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7963B (zh
Inventor
王洲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87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796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0774 priority patent/WO202110419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7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7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用于提供一种双卡终端的协作测量机制。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终端支持的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终端支持的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终端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移动终端(如手机)都具备双卡双待功能。其中,双卡双待是指一个手机中同时安装两张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这两张SIM卡可以同时在网待机。
现有机制中,双卡终端执行邻区测量时,两张SIM卡各自进行邻区测量过程,或者说,两张SIM卡的邻区测量过程是相关独立、不相关的,导致邻区测量效率低,且产生较大的信令开销。
因此,如何改善双卡终端的邻区测量机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用于提供一种针对双卡终端的新的邻区测量机制。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的通信装置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
因此,以第一用户身份是SIM卡1,第二用户身份是SIM卡2为例。终端中SIM卡1和SIM卡2可以协作测量(cooperative measurement或者collaborative measurement),提升测量效率,而且可以测量更多频点,测量范围更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的方式有多种。示例性的,可以是如下方式1或方式2。
方式1,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测量配置,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也就是说,终端中SIM卡1和SIM卡2可以分别接收配置信息。
方式2,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测量配置。也就是说,终端中SIM卡1或SIM卡2可以一并接收双卡的配置信息,有助于提升效率,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之前,通信装置还指示网络设备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示例性的,终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1和方式2实现。
方式1,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方式2,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网络设备侧,SIM卡1和SIM卡2被识别为不同的UE,终端可以上报SIM卡2的相关信息,以及用于指示SIM卡1和SIM卡2协作测量的指示信息。这样的话,网络设备可以确定SIM卡1和SIM卡2协作测量。
应理解,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可以携带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或者,可以是在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或之后通过单独信令发送,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携带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或者,可以是在第二指示信息之前或之后通过单独信令发送,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移动设备识别码ME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TMSI、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身份标示P-T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国际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序列号SN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应理解,上面列举的几种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仅是举例,不是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包括: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包括第一测量间隙,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一测量间隙内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中包括第二测量间隙,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二测量间隙内测量,得到第二测量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中的SIM卡1在第一测量间隙内测量,SIM卡2在第二测量间隙内测量,双卡协作测量,可以提升测量效率,而且可以测量更多频点,测量范围更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包括: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包括第一测量间隙,基于第一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TD调整所述第一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三测量间隙,所述第一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一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三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中包括第二测量间隙,基于第二SFTD调整所述第二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四测量间隙,所述第二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二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在所述第四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二测量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还可以接收当前服务小区与不同邻区之间的SFTD,终端中的SIM卡1在第三测量间隙(基于第一SFTD调整第一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的第三测量间隙)内测量,SIM卡2在第四测量间隙(基于第二SFTD调整第二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的第四测量间隙)内测量,双卡协作测量,可以提升测量效率,而且可以测量更多频点,测量范围更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还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得到最终的邻区测量报告;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最终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因此,终端中SIM卡1和SIM卡2可以上报自身的测量报告,也可以综合SIM卡1和SIM卡2的测量报告一并上报,提升效率,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包括多种情况:例如,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协作测量;或者,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协作测量;或者,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主小区测量,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
因此,双卡协作测量可以包括对主小区、邻区的协作测量,或者,一个SIM卡进行主小区测量,另一个SIM卡进行邻区测量,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装置例如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确定终端支持的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执行协作测量;向所述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因此,以第一用户身份是SIM卡1,第二用户身份是SIM卡2为例。终端中SIM卡1和SIM卡2可以协作测量,提升测量效率,而且可以测量更多频点,测量范围更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包括多种方式。示例性的,网络设备可以使用如下方式1或方式2向玩两个设备发送测量配置。
方式1,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分别向终端中SIM卡1和SIM卡2发送配置信息。
方式2,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测量配置。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一并将配置信息发送给SIM卡1或SIM卡2,有助于提升效率,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终端支持的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执行协作测量,包括: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或者,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网络设备侧,SIM卡1和SIM卡2被识别为不同的UE,终端可以上报SIM卡2的相关信息,以及用于指示SIM卡1和SIM卡2协作测量的指示信息。这样的话,网络设备可以确定SIM卡1和SIM卡2协作测量。
应理解,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携带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或者,可以是在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或之后通过单独信令发送,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携带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或者,可以是在第二指示信息之前或之后通过单独信令发送,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移动设备识别码ME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TMSI、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身份标示P-T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国际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序列号SN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还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测量报告,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二测量报告;或者,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一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二测量报告。
因此,终端中SIM卡1和SIM卡2可以上报自身的测量报告,也可以综合SIM卡1和SIM卡2的测量报告一并上报,提升效率,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还获取一个或多个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TD,所述一个或多个SFTD分别用于指示不同通信装置与所述通信装置之间的定时偏差;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SFTD。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发送当前服务小区与不同邻区之间的SFTD,以使终端中的SIM卡1在第三测量间隙(基于第一SFTD调整第一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的第三测量间隙)内测量,SIM卡2在第四测量间隙(基于第二SFTD调整第二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的第四测量间隙)内测量,双卡协作测量,可以提升测量效率,而且可以测量更多频点,测量范围更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测量;或者,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或者,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
因此,双卡协作测量可以包括协作主小区测量,协作邻区测量,或者,一个SIM卡进行主小区测量,另一个SIM卡进行邻区测量,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终端支持的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执行协作测量;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装置通信;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步骤。
第六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装置通信;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步骤。
第七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空闲态、非激活态、连接态之间的切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间隙gap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卡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双卡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卡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实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卡各自对应的gap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NR邻区的SSB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卡各自进行邻区测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或者例如,一种车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为路侧单元(road sideunit,RSU)。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EPC)、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终端,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的,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或数据,或与RAN交互语音和数据。该终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移动终端、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车到一切(vehicleto everything,V2X)终端、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手环、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在LTE中,支持两种RRC状态,即RRC空闲态(RRC_IDLE)、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在NR中,引入RRC非激活态(RRC_INACTIVE),即NR中支持三种状态,RRC空闲态(RRC_IDLE)、RRC非激活态(RRC_INACTIVE)、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参见图1所示,不同的RRC状态之间可以切换。UE处于RRC_IDLE状态时可以通过establish机制切换至RRC_CONNECTED状态,然后通过Release机制回退到RRC_IDLE状态。UE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可以通过Release with Suspend机制切换到RRC_INACTIVE,然后通过Resume机制回退到RRC_CONNECTED状态。UE处于RRC_INACTIVE状态时,可以通过Release机制切换至RRC_IDLE状态。
4)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机制,通过在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的小区切换或小区重选,从而获得无线网络持续不断的服务。终端在RRC_IDLE态和RRC_INACTIVE态时,与基站之间没有RRC链接。当终端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一定门限时,可以根据基站在系统消息中配置的同频、异频和/或异系统邻区信息,测量邻区的信号质量,若该信号质量满足条件,则切换到邻区并在邻区驻留。终端在RRC_IDLE态和RRC_INACTIVE态时,从服务小区切换到其它小区的过程为小区重选过程。小区的重选(Reselection)主要由终端本身实现,在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和接入准则之后,UE完成小区重选。
终端在RRC_CONNECTED态时,终端和基站之间存在RRC连接。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进行同频、异频和/或异系统邻区测量。终端将邻区的测量结果上报服务小区,服务小区根据测量结果将终端切换到信号质量更好的小区上。终端在RRC_CONNECTED态时,从服务小区切换到邻区的过程为小区切换(Handover)过程。
因此,无论是RRC_IDLE态或RRC_INACTIVE态的小区重选,还是RRC_CONNECTED态的小区切换,都是基于对邻区的测量结果。
5)邻区测量,对邻区的相关信息(例如信号质量)进行测量,以便作为小区切换或小区重新的依据。目前支持的邻区测量机制包括基于测量间隙(Measurement gap)的测量机制。具体而言,终端配置有测量gap。在测量gap内,终端探测其他小区的同步信号,以其他小区的同步信号和其他小区同步,再对其他小区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相关测量,从而完成对其他小区的测量。其中,测量gap可以是预配置或由基站配置。
图2示出测量gap的示意图。测量gap包括:测量时隙长度(measurement gaplength,MGL)、测量时隙重复周期(measurement gap repetition period,MGRP)、用于配置测量gap的起始位置的gap Offset。终端可根据这3个参数确定测量gap的起始位置对应的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和子帧(subframe)。其中,测量gap的起始位置对应的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和子帧(subframe)满足以下条件:
SFN mod T=FLOOR(gap Offset/10);
subframe=gap Offset mod 10;
T=MGRP/10;
示例性的,MGL最大可以为6ms。
6)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身份”(例如第一用户身份或第二用户身份等)为逻辑概念。例如,“用户身份”可以对应SIM卡或签约用户信息或虚拟SIM卡或用户标识(如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或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等)。从网络侧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用户身份”在逻辑上对应网络侧服务的不同通信实体,比如4G和5G系统中的UE,例如一个支持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对于网络侧来说,可以看作两个通信实体。再例如,“用户身份”对应SIM卡或签约用户信息时,网络侧会将支持不同SIM卡或不同签约用户信息的两个终端识别为两个不同的通信实体,也会将支持多个不同SIM卡或多个签约用户信息的同一终端识别为多个不同的通信实体,即使在实际上,支持多个不同SIM卡或多个签约用户信息的终端只是一个物理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主要以“用户身份”对应SIM卡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SIM卡可以理解为终端接入移动网络的钥匙,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SIM卡以及其演进都统称为SIM卡。例如SIM卡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身份识别卡,用于存储用户的身份识别码和密钥,并支持GSM系统对用户的鉴权;又例如,SIM卡也可以是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也可以称为升级SIM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于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下文中,以支持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简称双卡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持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例如为支持双卡双待双通(dual SIM dual active,DSDA)的终端,或者支持双卡双收单发(dual receive-DSDS,DR-DSDS)的终端,其中,DSDA终端中自己有两套收发射频,即每个SIM卡都有一套独立的收发射频。与DSDA终端相比,DR-DSDS终端中仅有一路射频发射(transmit,Tx)通路和两路射频接收(receive,Rx)通路,因此两个SIM卡需要共用一路射频Tx通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支持DSDA的终端,也可适用于支持DR-DSDS的终端。
以终端中安装有SIM卡1和SIM卡2为例。现有机制中,双卡终端进行邻区测量时,SIM卡1和SIM卡2各自独立进行测量。参见图3所示,为现有机制中双卡终端进行邻区测量过程的流程示意图。以SIM卡1和SIM卡2属于同一运营商为例,SIM卡1和SIM卡2当前服务基站为同一基站。如图3所示,当前服务小区向SIM卡1发送第一邻区测量配置(包括第一gap),SIM卡1基于第一邻区测量配置进行邻区测量。然后,SIM卡1向当前服务基站上报测量结果。当前服务基站向SIM卡2发送第二邻区测量配置(包括第二gap),SIM卡2基于第二邻区测量配置进行邻区测量,然后SIM卡2将测量结果发送服务基站。因此,SIM卡1和SIM卡2各自独立进行邻区测量过程,效率较低,且信令开销较大。例如,服务基站需要分别向SIM卡1和SIM卡2发送邻区测量配置,或者,SIM卡1和SIM卡2需要各自向服务基站上报测量结果等等。此外,对于支持DR-DSDS的终端来说,由于仅设置有一路射频Tx通路,若SIM卡1和SIM卡2同时进行邻区测量的话,可能会存在SIM卡1和SIM卡2同时使用所述一路射频Tx通路进行上行传输的情况,例如,SIM卡1和SIM卡2同时使用所述一路射频Tx通路向当前服务小区发送测量报告,进而导致资源冲突。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中,服务基站可以一并向终端发送SIM卡1和SIM卡2测量配置,SIM卡1和SIM卡2可以进行协作邻区测量。例如,SIM卡1和SIM卡2可以分享各自的测量结果,终端整合SIM卡1和SIM卡2的测量结果得到最终测量报告,向服务基站上报该最终测量报告,提升效率,节省信令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双卡的协作测量可以包括多种情况,例如,SIM卡1和SIM卡2执行协作主小区测量,或者,SIM卡1和SIM卡2执行协作邻区测量,或者,SIM卡1执行主小区测量SIM卡2执行邻区测量,或,SIM卡1执行邻区测量SIM卡2执行主小区测量。也就是说,服务小区向终端下发的测量配置包括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其中,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SIM卡1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服务小区的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SIM卡2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服务小区的测量;或者,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SIM卡1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邻区的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SIM卡2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邻区的测量;或者,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SIM卡1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服务小区的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SIM卡2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邻区的测量。
以下实施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
示例性的,以支持DR-DSDS的终端为例,请参考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持DR-DSDS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100可以包括:第一SIM卡接口110、第二SIM卡接口120、与第一SIM卡接口110和第二SIM卡接口120分别耦合的管理器140、与管理器140耦合的处理器130,处理器130连接收发器150。其中,上述处理器130可以为基带处理器(base band processor,BBP)。如图l所示,收发器150中包括射频Rx1通路、射频Rx2通路和射频Tx通路。其中,上述第一SIM卡接口110用于安装SIM卡1,与SIM卡l通信,上述第二SIM卡接口120用于安装SIM卡2,与SIM卡2通信。管理器140可以向处理器130发送与SIM卡1的业务相关的上行数据包以及发送与SIM卡2的业务相关的上行数据包。处理器130可以在射频Tx通路上向网络侧设备发送SIM卡1和SIM卡2的各个上行数据包(例如测量报告)。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频Tx通路也可以称为Tx射频资源或发射器(transmitter),射频Rx通路也可以称为Rx射频资源或接收器(receiver)。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述射频Tx通路和射频Rx1通路称为RF主通道,将上述射频Rx2通路称为RF副通道。即该RF主通道中的上下行RF器件(如射频Tx通路和射频Rx1通路)复用,RF副通道只有下行RF器件(如射频Rx2通路)。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持DR-DSDS的终端的两张SIM卡中的每张SIM卡均可以为支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1e communication,GSM)制式、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1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式、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制式、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制式、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制式等制式中的任意一种制式的SIM卡。
应理解,终端100中的SIM卡l可以为终端100的主卡,SIM卡2可以为终端100的副卡,或者终端100中的SIM卡2可以为终端100的主卡,SIM卡l可以为终端100的副卡,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以支持DR-DSDS的终端为例,请参考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持DR-DSDS的终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300可以包括:第一SIM卡接口310、第二SIM卡接口320、与第一SIM卡接口310和第二SIM卡接口320分别耦合的管理器340、与管理器340耦合的BBP330(即处理器),BBP330连接收发器350。如图5所示,收发器350中包括射频Rx1通路、射频Rx2通路和射频Tx通路。上述第一SIM卡接口310用于安装SIM卡1,与SIM卡l通信。上述第二SIM卡接口320用于安装SIM卡2,与SIM卡2通信。其中,BBP330中包括常用时间单元(common time unit,CTU)。该CTU中包括用于判断上行数据包的发射优先级的仲裁器。作为示例,在LTE网络中,终端300可以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协议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这样,即使管理器340向BBP330发送的SIM卡(如SIM卡2)的上行数据包没有即时传输,也可以按照HARQ协议重传该上行数据包。如图3所示,管理器340可以采用HARQ协议,向BBP330发送SIM卡1和SIM卡2的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队列中的上行数据包(prio)。BBP330可以接收到管理器340发送的各种数据包,如SIM卡1发送的上行语音包,SIM卡2发送的上行信令包等。
示例性的,以支持DR-DSDS的终端为例,请参考图6所示,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持DR-DSDS的终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6以支持DR-DSDS的终端是手机为例,应该理解的是,图示手机400仅仅是支持DR-DSDS的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手机4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过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等等。图6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如图6所示,手机400包括:处理器410、片上系统设备420、显示控制器430、编解码器(CODEC)440、管理器450、存储器460、输入设备470、调制解调器480、收发器490和电源491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6所示,手机400中还可以包括第一SIM卡接口451和第二SIM卡接口452。第一SIM卡接口451用于与SIM卡1通信,第二SIM卡接口452用于与SIM卡2通信。例如,第一SIM卡接口451和第二SIM卡接口452可以为SIM卡连接器,其包括具有SIM卡收容空间的主体,以及用于对接收的SIM卡的导电端子进行接收的多个联通插槽。可以通过导电端子和插槽进行与SIM卡的电信令联系。示例接口可以包括串行或并行(例如6针或8针)连接。此外,可以提供多种SIM卡尺寸(例如,全尺寸SIM、迷你SIM或者微型SIM)。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多种签约与通用身份模块相关联(例如,通用SIM)时,手机400可以不包括多个SIM卡接口。管理器450用于管理SIM卡1和SIM卡2。如图6所示,手机400还可以包括耦合到编解码器CODEC440的扬声器441和麦克风442。图6还指明了CODEC440440可以耦合到处理器410,且耦合到与收发器490进行通信的调制解调器480。其中,收发器490与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的实例。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收发器490与多个天线连接,调制解调器480支持分集,其中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是主天线,另外的天线是辅天线。收发器490可以为RF电路,该RF电路可用于收发信息,例如,接收到的基站的下行信息后,可以给处理器410处理;还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相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器件。此外,RF电路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移动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收发器490中可以包括两路射频Rx通路和一路射频Tx通路(图6所示的射频Tx通路、射频Rx1通路和射频Rx2通路)。其中,存储器46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4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60的软件程序及数据,从而执行手机4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如图6所示,存储器460中保存有指令461和发射优先级信息462。指令461可以由处理器410执行。例如,指令461可以包括可由处理器410执行,以在调制解调器480的主信号输入端接收与SIM卡1相关的通信数据的指令。其中,可以经由收发器490的主RF路径,即Rx1,将上述“与SIM卡1相关的通信数据”路由到调制解调器480的主信号输入端(图6中未示出)。指令461包括可由处理器410执行,以在调制解调器480的辅信号输入端接收与SIM卡2相关的通信数据的指令。其中,可以经由收发器490的辅RF路径,即Rx2,将上述“与SIM卡2相关的通信数据”路由到调制解调器480的辅信号输入端(图6中未示出)。上述存储器46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4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此外,存储器46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以下实施例中,存储器460存储有使得手机40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OS@操作系统,谷哥大公司所开发的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所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输入设备470(例如触摸屏)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4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设备470可以包括设置在手机400正面的触控面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410,并能接收处理器410发送的指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显示器431(即显示屏)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400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 face,GUI)。显示器431可包括设置在手机400正面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410以确定触摸事件,随后处理器4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6中,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4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手机4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的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可以简称为触摸显示屏。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还可以设置有压力感应传感器,这样用户在上述触控面板上进行触摸操作时,触控面板还能检测到该触摸操作的压力,进而手机400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该触摸操作。手机4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443,例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光传感器设置在手机400的正面,当在手机400移动到耳边时,根据接近光传感器的检测,手机400关闭显示面板的电源,这样手机400可以进一步节省电量。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比如横竖屏转化、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例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400还可包括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CODEC440、扬声器441,麦克风44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400之间的音频接口。CODEC44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441,由扬声器44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44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CODEC44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4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460以便进一步处理。处理器410是手机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6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6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41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410中。上述手机4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蓝牙模块用于通过蓝牙这种短距离通讯协议来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手机4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400可以通过Wi-Fi模块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手机4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491(例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4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电源491可以用于给显示面板及触控面板供电。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手机400中实现。
以手机400为例,示例性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的应用场景:
手机400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当前服务小区服务质量差,例如,信号强度较低,或者,手机400移动位置,距离当前服务小区较远时,手机100需要执行小区切换,所以需要进行邻区测量。此时,手机400可以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邻区测量。
请参考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用户的终端可以为上述图4、图5或图6所示的终端,该终端中可以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SIM卡,以两个SIM卡(SIM卡1和SIM卡2)为例。SIM卡1和SIM卡2属于同一运营商时,SIM卡1和SIM卡2接入同一基站,即SIM卡1和SIM卡2的当前服务小区是同一个。若SIM卡1和SIM卡2各自执行邻区测量过程,效率较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服务基站可以一并向终端发送SIM卡1和SIM卡2的邻区测量配置,SIM卡1和SIM卡2基于邻区测量配置进行协作邻区测量。例如,SIM卡1和SIM卡2可以分享各自的邻区测量结果,终端整合SIM卡1和SIM卡2的测量结果得到最终测量报告,向服务基站上报该最终测量报告。
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任何支持至少两个用户身份的终端执行。图8中以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如SIM卡1)和第二用户身份(如SIM卡2)的终端为例。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800,确定终端中双卡需要执行协作邻区测量。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告知服务基站终端内双卡需要进行执行协作邻区测量。
方式1,终端向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内双卡需要进行协作邻区测量,当然,终端可以上报需要进行邻区测量的双卡的相关信息。
例如,终端通过SIM卡1向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通过SIM卡1上报SIM卡2的相关信息。或者,SIM卡2的相关信息携带于第一指示信息中。
需要说明的是,SIM卡1或SIM卡2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移动设备识别码(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ME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I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TMSI)、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身份标示(packet-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y,P-T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国际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MSISDN)、移动台漫游号码(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MSRN)、序列号(serial number,SN)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
需要说明的是,SIM卡1可以在初次接入或重连接到服务基站时,向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SIM卡1确定需要小区重选或小区切换时,向服务基站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
方式2,服务基站每次向终端内SIM卡1或SIM卡2下发邻区测量配置之前,可以先发送询问信息,以询问是否需要进行协作邻区测量。若需要,终端向服务基站发送用于指示需要进行协作邻区测量的第一指示信息,当然,终端还可以上报需要进行协作邻区测量的双卡的相关信息。
例如,终端通过SIM卡1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用于询问是否需要协作邻区测量的询问消息之后,终端通过SIM卡1上报第一指示信息以及SIM卡2的相关信息。或者,SIM卡2的相关信息携带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或者,也可以不上报第一指示信息仅上报SIM卡2的相关信息。对于服务基站而言,向SIM卡1发送询问消息之后,接收到SIM卡1上报的SIM卡2的相关信息,则认为SIM卡1和SIM卡2需要协作邻区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式1和方式2是举例,不是限定,其它的用于服务基站确定终端中双卡需要执行协作邻区测量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801,终端接收服务基站发送的测量配置,该测量配置中包括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第一测量配置包括SIM卡1进行邻区测量时的配置信息,第二测量配置包括SIM卡2进行邻区测量时的配置信息。
如前文所述,邻区测量基于测量gap的邻区测量机制。所以,服务基站下发的第一测量配置中可以包括第一gap的配置信息,第二测量配置可以包括第二gap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一gap和第二gap可以是时间位置不同,和/或类型不同。
具体而言,第一测量配置可以包括:第一gap的测量时隙长度、第二gap的重复周期、用于配置第一gap的起始位置的gap Offset等。终端可根据这3个参数确定第一gap的起始位置对应的系统帧号和子帧。同理,第二测量配置可以包括:第二gap的测量时隙长度、第二gap的重复周期、用于配置第二gap的起始位置的gap Offset等。终端可根据这3个参数确定第二gap的起始位置对应的系统帧号和子帧。示例性的,参见图9所示,为第一gap和第二gap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量配置、第二测量配置可以是基站动态指示的,也可以预配置的。如果是预配置的,可以无需执行801,终端基于预先配置好的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进行邻区测量即可。或者,也可以无需执行800,终端默认基于双卡各自对应的、预配置好的测量配置进行邻区测量。
示例性的,801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方式1,801中的测量配置中包括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也就是说,服务基站确定SIM卡1和SIM卡2需要协作邻区测量之后,向SIM卡1或SIM卡2一并下发SIM卡1和SIM卡2各自对应的测量配置。其中,“一并下发SIM卡1和SIM卡2各自对应的测量配置”可以是通过一个信令下发两个SIM卡的测量配置,或者,通过两个信令下发两个SIM卡的测量配置。与现有机制不同的是,现有机制中,双卡执行邻区测量是相互独立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基站确定SIM卡1和SIM卡2可以协作邻区测量后,自动下发SIM卡1和SIM卡2各自对应的测量配置。
示例性的,服务基站可以标识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中哪个是SIM卡1的测量配置,假设SIM卡1接收到服务基站下发的SIM卡1和SIM卡2各自对应的测量配置,SIM卡1可以将SIM卡2对应的测量配置发送给SIM卡2。
方式2,801中服务基站分别向SIM卡1下发第一测量配置,向SIM卡2下发第二测量配置。在这种方式中,服务基站确定终端双卡需要执行协作邻区测量时,分别向SIM卡1和SIM卡2下发各自的测量配置。可以理解的是,步骤800可以触发服务基站分别向SIM卡1和SIM卡2下发各自的测量配置。服务基站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向SIM卡1和SIM卡2下发测量配置。现有机制中,在服务基站侧,SIM卡1和SIM卡2被识别为两个不相关的终端,服务基站向SIM卡1和SIM卡2下发配置信息的过程不相关。与现有机制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向SIM卡1和SIM卡2下发配置信息的过程相互关联。例如,服务基站先向SIM卡1下发测量配置,然后触发服务基站向SIM卡2下发测量配置。
802,终端中SIM卡1基于第一测量配置进行邻区测量。
具体而言,SIM卡1在第一测量配置指示的第一gap内进行邻区测量。
803,终端中SIM卡2基于第二测量配置进行邻区测量。
具体而言,SIM卡2在第二测量配置指示的第二gap内进行邻区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小区的测量方式不同。对LTE小区的测量可基于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进行。由于CRS是均匀分布在每个子帧上的,因此,任意位置的gap内都能检测到CRS。因此,对于邻区是LTE小区,服务基站配置第一gap和第二gap时无需考虑第一gap和第二gap是否可以包含CRS的发送时间的问题。
对NR小区的测量可基于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进行。与LTE小区不同的是,SSB不是均匀分布在每个子帧上的,而是周期性发送的,周期可为5ms、10ms、20ms、40ms、80ms或160ms等。参见图10所示,为NR小区的SSB的发送机制。如图所示,在一个周期内可发送多个SSB,所述多个SSB集中在1个5ms中发送,形成一个SSB burst。例如:SSB周期为20ms时,一个周期内有4个5ms,而所有的SSB都集中在其中1个5ms中发送,其他3个5ms中没有SSB发送。因此,对于邻区是NR小区,服务基站在配置测量第一gap和第二gap时,需要使第一gap和第二gap包含邻区的SSB的发送时间,否则终端在第一gap或第二gap内检测不到NR邻区发送的SSB,从而测量不到该NR小区。
以下实施例介绍,对于邻区是NR小区的测量过程。
方式1,服务基站确定一个或多个NR邻区中每个NR邻区与服务基站的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N and frame timing difference,SFTD)。示例性的,服务机制的覆盖范围内包括多个UE,其中某个UE可以进行SFTD测量,例如对服务小区与某个NR邻区进行SFTD测量,得到SFTD测量结果并上报服务基站。该SFTD测量结果包括所述服务小区与所述某个NR邻区之间的SFN的偏差和帧边界的定时偏差。服务小区覆盖范围内的不同UE可能检测到服务小区与不同NR邻区之间的SFTD测量结果。因此,服务小区可以得到多个SFTD测量结果,不同SFTD测量结果包括不同NR邻区与服务小区之间的SFN的偏差和帧边界的定时偏差。其中,SFN的偏差和帧边界的定时偏差可用于与邻区同步,进而实现邻区测量。
其中,服务小区和NR邻区之间的SFTD测量可以是支持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的UE,或,支持非双连接的UE执行。其中,支持DC的UE执行的服务小区和NR邻区之间的SFTD测量可以包括:EUTRA-NR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下的LTE主小区和NR主辅小区之间,或,NR-EUTRA双连接(NR-EUTRA Dual Connectivity,NE-DC)下NR主小区和LTE主辅小区之间,或,NR双连接(NR Dual Connectivity,NR-DC)下NR主小区和NR主辅小区之间的SFTD测量。支持非DC的UE执行的服务小区和NR邻区之间的SFTD测量可以包括:非双连接下LTE主小区和NR邻区之间的SFTD测量。
示例性的,服务小区内的UE进行SFTD测量的过程可以包括,UE接收除去服务小区之外的另一被测小区的信号,以获取该小区的定时信息,进而得到SFTD测量结果。在DC下,由于UE能够支持在主小区和主辅小区上同时工作,即UE知道任意时刻主小区和主辅小区的定时信息,因此UE可以确定主小区和主辅小区之间的SFTD。在非DC下,由于UE的射频通路不支持在主小区上收发信号的同时在NR邻区上接收信号,所以UE可以基于以下两种方式实现SFTD的测量:例如,基于gap的SFTD测量,即在该gap内进行SFTD测量。该gap可以是预配置的或基站配置的专门用于执行SFTD测量的gap。再例如,基于连接态非连续接收(CONNECTEDdiscontinuous reception,CDRX)的SFTD测量。也就是说,处于连接态下的UE不连续接收服务小区的数据,在不接收服务小区的数据的期间可以执行SFTD测量。
服务小区得到一个或多个SFTD之后,可以向终端下发一个或多个SFTD。一个SFTD包括服务基站与一个NR邻区之间的定时偏差。终端接收到一个或多个SFTD之后,可以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SFTD建立与一个或多个邻区的同步,进而进行邻区测量。
例如,服务基站下发3个SFTD,SFTD1-SFTD3,其中SFTD1包括服务小区与邻区1之间的定时偏差,SFTD2包括服务基站与邻区2之间的定时偏差,SFTD3包括服务基站与邻区3之间的定时偏差。SIM卡1基于SFTD1与邻区1建立同步,对邻区1进行测量。具体而言,SIM卡1可以基于第一gap和SFTD1,确定第三gap,在第三gap上进行邻区测量。参见图11所示,第一gap推迟SFTD1包括的定时偏差1之后,得到第三gap,第三gap内包括邻区1的SSB的发送时间,所以,SIM卡1可以在第三gap内检测到邻区1发送的SSB,实现邻区1的测量。
SIM卡2可以基于SFTD2与邻区2建立同步,对邻区2进行测量。具体而言,SIM卡2可以基于第二gap和SFTD2,确定第四gap,在第四gap上进行邻区测量。继续参见图11所示,第二gap推迟SFTD2包括的定时偏差2之后,得到第四gap,第四gap内包括邻区2的SSB的发送时间,所以,SIM卡2可以在第四gap内检测到邻区2发送的SSB,实现对邻区2的测量。
SIM卡1或SIM卡2可以基于类似的方式对邻区3进行测量,不重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基站下发的N个SFTD(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SIM卡1可以基于N个SFTD中的M个SFTD进行邻区测量,SIM卡2可以基于剩余的N-M个SFTD进行邻区测量,其中,M的取值可以是默认设置的,或者根据当前SIM卡1和SIM卡2当前的业务量确定,例如SIM卡1业务量较少,SIM卡2业务量较大时,M的取值大于N-M的取值。
方式2,服务基站无法确定SFTD时,SIM卡1和SIM卡2可以进行盲检。例如,SIM卡1在第一gap内盲检,SIM卡2在第二gap内盲检。
可以理解的是,当服务小区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选择使用上述方式1或方式2。例如,服务基站确定一个或对个SFTD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上述方式1。再例如,服务小区未确定出SFTD,或者没有准确的SFTD时,可以使用上述方式2,或者,服务小区接收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之后,确定测量报告错误时,可以使用上述方式2。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方式1和方式2也可以结合使用。例如,当前服务小区下发一个SFTD,SIM卡1基于该SFTD和第一gap进行邻区测量,SIM卡2在第二gap内盲检。
804,终端向服务基站上报最终测量报告,该最终测量报告包括SIM卡1的测量报告和SIM卡2的测量报告。
示例性的,804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方式1,在804之前,SIM卡1和SIM卡2可以共享各自的测量报告。例如,SIM卡2测量结束后,将第二测量报告发送SIM卡1,SIM卡1整合自身的第一测量报告和SIM卡2发送的第二测量报告,得到最终测量报告,上报服务小区。或者,SIM卡1测量结束后,将第一测量报告发送SIM卡2,SIM卡2整个自身的第二测量报告和SIM卡1发送的第一测量报告,得到最终测量报告,上报服务小区。
方式2,804中,SIM卡1和SIM卡2分别向服务基站上报各自的测量报告。例如,SIM卡1测量结束后,向服务小区发送第一测量报告,SIM卡2测量结束之后,向服务小区发送第二测量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例如,小区切换、添加SCC、添加从小区簇(secondary cell group,SCG)等任何需要进行邻区测量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终端内的双卡协作执行邻区测量,一方面可以提升了测量效率,双卡协作测量可以尽快的完成多个邻区的测量;另一方面,双卡测量还可以获取更多待测频点,获得更全面的测量结果。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下文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2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上文中的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的终端。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0包括:
通信模块12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处理模块121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
可选的,通信模块1210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测量配置,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测量配置。
可选的,通信模块1210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可选的,处理模块1212具体用于:基于第一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TD调整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一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三测量间隙,所述第一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一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三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
基于第二SFTD调整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二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四测量间隙,所述第二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二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
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在所述第四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二测量结果。
可选的,通信模块1210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
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得到最终的邻区测量报告之后,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最终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121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可选的,通信模块121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通信模块121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可实现上述终端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装置是终端设备时,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当装置是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单元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当装置是芯片系统时,收发单元可以是芯片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300,该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上文中的终端。该通信装置1300包括处理器1310,存储器1320与收发器1330,其中,存储器13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存储器13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13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12执行的操作,收发器13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210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200或通信装置13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终端,并且通信装置1200或通信装置13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中终端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4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1400可以是上文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400包括:
处理模块1410,用于确定终端支持的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执行协作测量;
通信模块1412,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可选的,通信模块1412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或者,
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测量配置。
可选的,通信模块1412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可选的,通信模块1412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测量报告,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二测量报告;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一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二测量报告。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141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可选的,通信模块1412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例如,通信模块1412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1400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可实现上述网络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装置是网络设备时,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当装置是具有上述网络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单元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当装置是芯片系统时,收发单元可以是芯片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
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500,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是上文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基站。该通信装置1500包括处理器1510,存储器1520与收发器1530,其中,存储器15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存储器15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15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151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410执行的操作,收发器15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412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0或通信装置15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基站,并且通信装置1400或通信装置15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8中基站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通信装置是终端时,图16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6中,终端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6所示,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6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的处理单元。如图16所示,终端包括收发单元1610和处理单元16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6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6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6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610用于执行图8中步骤801、步骤804等。当然,收发单元131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620用于执行图8中的步骤802、803等,和/或处理单元16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通信装置是终端时,可以参照图17所示的设备。作为一个例子,该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13中处理器1310的功能。在图17中,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710,发送数据处理器1720,接收数据处理器1730。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1212可以是图17中的处理器1710,并完成相应的功能。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模块1210可以是图17中的发送数据处理器1720,和/或接收数据处理器1730。虽然图17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图18示出本实施例的终端的另一种形式。终端18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的,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1803,接口1804。其中处理器1803完成上述处理模块1212的功能,接口1804完成上述通信模块1210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1806、处理器1803及存储在存储器1806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处理器1803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器1806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1800中,只要该存储器1806可以连接到所述处理器1803即可。
如图1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例如基站。网络设备1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9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1920。所述RRU 1910可以称为收发模块,与图4中的通信模块1412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911和射频单元1912。所述RRU 19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191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1910与BBU 19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19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可以与图14中的处理模块141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19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1920还包括存储器1921和处理器1922。所述存储器19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19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1921和处理器19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的通信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测量配置,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测量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或者
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携带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携带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下信息的至少一种: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移动设备识别码ME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TMSI、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身份标示P-T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国际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序列号SN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一测量间隙内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
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二测量间隙内测量,得到第二测量结果。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包括:
基于第一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TD调整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一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三测量间隙,所述第一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一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三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
基于第二SFTD调整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二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四测量间隙,所述第二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二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
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在所述第四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二测量结果。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
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得到最终的邻区测量报告;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最终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协作测量;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协作测量;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主小区测量,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终端包括的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向所述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测量配置,包括:
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或者,
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测量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终端支持的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执行协作测量,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携带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或者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携带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下信息的至少一种: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移动设备识别码ME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TMSI、分组域临时移动用户身份标示P-TMSI、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国际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MSISDN、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序列号SN或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15.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测量报告,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二测量报告;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一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二测量报告。
16.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一个或多个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TD,所述一个或多个SFTD分别用于指示不同通信装置与所述通信装置之间的定时偏差;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SFTD。
17.如权利要求10-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测量;
或者,
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
或者,
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对邻区测量。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支持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和所述第二测量配置协作测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一测量配置,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或者,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接收所述测量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或者
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21.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基于第一系统帧号和帧定时偏差SFTD调整所述第一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一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三测量间隙,所述第一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一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在所述第三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
基于第二SFTD调整所述第二测量配置中包括的第二测量间隙的时间位置,得到第四测量间隙,所述第二SFTD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与第二目标网络设备之间的定时偏差;
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在所述第四测量间隙内进行邻区测量,得到第二测量结果。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发送所述网络设备;
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测量结果,得到最终的邻区测量报告之后,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将所述最终测量报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终端支持的第一用户身份和第二用户身份执行协作测量;
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测量配置,所述测量配置中携带第一测量配置和第二测量配置,所述第一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一测量配置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测量配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基于所述第二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一测量配置,向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第二测量配置;或者,
向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所述测量配置。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协作测量。
26.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一测量报告,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第二测量报告;或者,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或所述第二用户身份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一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用户身份检测得到的第二测量报告。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装置通信;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9,或者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9,或者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9,或者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208718.9A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Active CN112887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8718.9A CN112887963B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PCT/CN2020/130774 WO2021104192A1 (zh) 2019-11-30 2020-11-23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8718.9A CN112887963B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963A true CN112887963A (zh) 2021-06-01
CN112887963B CN112887963B (zh) 2022-12-27

Family

ID=7603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8718.9A Active CN112887963B (zh) 2019-11-30 2019-11-30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7963B (zh)
WO (1) WO202110419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991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WO2023044824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Apple Inc. Measurement gap (mg) and interruption design for system information (si) reading in multiple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musim)
CN115915103A (zh) * 2022-11-10 2023-04-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识别双卡槽终端双卡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3164912A1 (en) * 2022-03-04 2023-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ework and mechanism to support skipping cell detection and sib reading
WO2024007263A1 (zh) * 2022-07-07 2024-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362B (zh) * 2022-06-14 2023-10-3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双卡终端主副卡性能的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6487A (zh) * 2011-06-03 2011-09-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模移动终端对3g系统邻区测量的方法
CN102421129A (zh) * 2011-05-27 2012-04-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模多卡多待移动终端的邻区测量方法
CN103369562A (zh) * 2012-03-31 2013-10-23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待机移动终端的小区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3379540A (zh) * 2012-04-11 2013-10-30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合并小区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00475A (zh) * 2014-01-07 2016-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广域网无线单元和无线局域网无线单元之间的协作的方法和装置
EP3166356A1 (en) * 2015-11-03 2017-05-10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performing radio measurements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CN107529155A (zh) * 2016-06-15 2017-12-29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通过多个订户身份模块知晓进行性能提升的设备和方法
CN10754807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间隙资源的控制方法及多模终端
CN10942930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WO2019194729A1 (en) * 2018-04-05 2019-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gap communication
CN110418383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卡双lte终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0521236A (zh) * 2019-07-16 2019-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64405A1 (en) * 2019-07-10 2022-08-1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e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1129A (zh) * 2011-05-27 2012-04-1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模多卡多待移动终端的邻区测量方法
CN102196487A (zh) * 2011-06-03 2011-09-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模移动终端对3g系统邻区测量的方法
CN103369562A (zh) * 2012-03-31 2013-10-23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待机移动终端的小区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3379540A (zh) * 2012-04-11 2013-10-30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合并小区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00475A (zh) * 2014-01-07 2016-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广域网无线单元和无线局域网无线单元之间的协作的方法和装置
EP3166356A1 (en) * 2015-11-03 2017-05-10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performing radio measurements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CN107529155A (zh) * 2016-06-15 2017-12-29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通过多个订户身份模块知晓进行性能提升的设备和方法
CN107548078A (zh) * 2016-06-29 2018-01-05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间隙资源的控制方法及多模终端
CN109429304A (zh) * 2017-08-31 2019-03-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用户终端
WO2019194729A1 (en) * 2018-04-05 2019-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asurement gap communication
CN110418383A (zh) * 2018-04-28 2019-11-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卡双lte终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0521236A (zh) * 2019-07-16 2019-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4824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Apple Inc. Measurement gap (mg) and interruption design for system information (si) reading in multiple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musim)
CN114339918A (zh) * 2021-12-31 2022-04-12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CN114339918B (zh) * 2021-12-31 2023-11-0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WO2023164912A1 (en) * 2022-03-04 2023-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ework and mechanism to support skipping cell detection and sib reading
WO2024007263A1 (zh) * 2022-07-07 2024-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15103A (zh) * 2022-11-10 2023-04-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识别双卡槽终端双卡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4192A1 (zh) 2021-06-03
CN112887963B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7963B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09315017B (zh) 一种实现双卡双待双通的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12491516B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CN113810924B (zh)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装置
US2022015101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1890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P407585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134401A1 (en) Method for confuguring measurement gap,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713147A (zh) 将波束图案映射到寻呼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97807A (zh) 测量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6647924A (zh) 带宽部分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2153633B (zh) 一种发送、接收能力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12929964B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US20240098771A1 (en) Request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4125953A (zh) 一种非地面网络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271583B (zh) 一种多卡终端设备的通信参数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12740561B (zh) 在多trp系统中管理干扰的方法和系统
CN112788588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装置与基站
WO202104238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0986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073166A (zh) 一种恢复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61686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3824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770366B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6941262A (zh) 信息处理方法、设备、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