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6888B -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6888B
CN112886888B CN202110037026.3A CN202110037026A CN112886888B CN 112886888 B CN112886888 B CN 112886888B CN 202110037026 A CN202110037026 A CN 202110037026A CN 112886888 B CN112886888 B CN 112886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uzzy
error
stator current
outpu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70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6888A (zh
Inventor
王新宇
孙卫明
雷军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t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370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6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6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6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003Control strategies in general, e.g. linear type, e.g. P, PI, PID, using robust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003Control strategies in general, e.g. linear type, e.g. P, PI, PID, using robust control
    • H02P21/001Control strategies in general, e.g. linear type, e.g. P, PI, PID, using robust control using fuzzy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motor
    • H02P25/022Synchronous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otor
    • H02P2207/05Synchronous machines, e.g. with permanent magnets or DC exci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铰链耦合对永磁电机转速进行双轴不解耦的同时控制,通过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与期望值的比较得到误差信号,然后采用模糊系统的方法设置模糊概念制定模糊规则,得到模糊控制量与确定控制量同时对电机的两轴施加控制作为,因此双轴的收敛同时进行,从而收敛过程中的误差动态特性能够作为驱动电机转速提供控制力,从而比用单轴电流方式效果更佳。同时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采用模糊语言与模糊控制的方式,也能更好地描述解决电机控制中的模型不确定与精确建模困难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同步电机领域,涉及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用模糊语言与模糊方法与双轴误差同时反馈实现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稳定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电能与机械能转换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早期阶段直流电机在传动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大多数都采用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具备了十分优良的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采用永磁体产生机电能量转换所需要的磁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重量轻、体积小、节能高效等优点。但目前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电机精确建模不容易,而且部分状态精确测量不易,以及电机负载难以准确预估,从而导致系统的不确定性问题,使得控制性能难以进一步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永磁同步电机由于控制过程中不确定性导致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进而克服现有技术采用确定的方法无法处理永磁电机系统的模糊不确定而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的位置、转速与三相电流中两相电流,并对两相电流进行Clarke坐标变换;
步骤S20,根据电机任务的需求设定期望的转速信号,然后测量转速信号并与期望转速信号比较得到转速误差并进行积分得到积分信号,然后计算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信号;
步骤S30,根据所述的转速误差设计第一模糊系统计算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并与定子电流确定期望值进行组合,得到最终的定子电流期望值;
步骤S40,根据所述的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信号与Park变换后的电流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对进行非线性积分得到定子电流误差积分信号;
步骤S50,根据所述的d轴定子电流的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建立第二模糊系统,解算得到q轴的定子电压信号实现d轴定子电流的控制;
步骤S60,根据所述的转速误差与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设计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为iqc,并与Park变换后得到的q轴定子电流进行比较得到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再对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与积分得到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
步骤S70,对所述的q轴电流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得到d轴控制电压,对得到的两轴电机的控制电压进行Park逆变换计算得到静止坐标系下控制电压,将控制电压输出给永磁同步电机使得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按照期望转速信号ωmc输出,实现同步电机的转速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步骤S10,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的位置、转速与三相电流中两相电流,并对两相电流进行Clarke坐标变换,包括步骤如下: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21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22
其中ia、ib为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电流中的两相电流信号信号。
iα、iβ为对三相电流中的ia、ib进行Clarke变换后得到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定子电流,id与iq为iα、iβ进行Prak变换后得到两相旋转坐标系d、q轴的定子电流。
θe由转子位置的测量值θm进行变换得到,即θe=pnθm,其中pn为电机极对数。
θm为位置检测传感单元测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
ωm为速度检测传感单元测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转速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步骤S20,设定期望的转速信号,然后测量转速信号与期望转速信号比较得到转速误差并进行积分得到积分信号,即得到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信号,包括步骤如下:
eω=ωmmc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31
idc1=ka1eω+ka2s1
其中,ωmc为电机的期望转速,ωm为电机转速的测量值,eω为电机转速误差信号。
s1为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dt表示对时间信号积分,ε1为常值控制参数,
idc1为d轴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ka1与ka2为常值控制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步骤S30,根据所述的转速误差设计第一模糊系统并计算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然后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与定子电流确定期望值进行组合得到最终的定子电流期望值,包括步骤如下:
将转速误差eω设定为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入,并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1、NM1、ZO1、PM1、PB1如下,
当eω≤-0.6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1
当-0.6ωmc≤eω<-0.3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1
当-0.3ωmc≤eω<0.3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1
当0.3ωmc≤eω<0.6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1
当0.6ωmc≤eω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1
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出量为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记作idc2,并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2、NM2、ZO2、PM2、PB2如下:
当idc2≤-0.6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2
当-0.6≤idc2<-0.3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2
当-0.3≤idc2<0.3时,定义输出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2
当0.3≤idc2<0.6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2
当0.6≤idc2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2
然后定义模糊规则如下:
当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也为负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几乎为零时,输出信号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也为正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也为正的很大。
然后,根据上述模糊规则建立模糊规则库,并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进行模糊运算与反模糊化,即可得到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
最后,d轴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与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进行叠加得到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记作idc,计算方式如下:
idc=idc1+idc2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步骤S40,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信号与Park变换后的电流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并进行非线性积分,得到定子电流误差积分信号,包括步骤如下:
eid=id-idc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41
其中,idc为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id为经过Park变换后得到的d轴电流信号,eid为d轴电流误差信号,seid为d轴电流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dt表示对时间信号积分,ε2为常值控制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步骤S50,根据d轴定子电流的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建立第二模糊系统与模糊规则,解算得到q轴的定子电压信号,包括步骤如下:
首先,设定eid为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一个输入,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一个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3、NM3、ZO3、PM3、PB3如下:
当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3
当-4/3≤eid<-2/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3
当-2/3≤eid<2/3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3
当2/3≤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3
当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3
其次,设定seid为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二个输入,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二个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4、NM4、ZO4、PM4、PB4如下:
当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4
当-4≤seid<-2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4
当-2≤seid<2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4
当2≤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4
当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4
然后,设定uq为第二模糊系统的输出,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输出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5、NM5、ZO5、PM5、PB5如下:
当uq≤-2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5
当-20≤uq<-1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5
当-10≤uq<10时,定义输出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5
当10≤uq<2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5
当20≤uq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5
在此基础上,建立如下13条模糊规则: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最后,根据上述模糊规则建立模糊规则库,采用计算机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进行模糊运算与反模糊化,得到定子电流的控制量uq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步骤S60,设计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为iqc,并与Park变换后得到的q轴定子电流进行比较得到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再对误差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与积分得到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包括步骤如下:
iqc=ka3eω+ka4s1
eiq=iq-iqc
s2=∫eiqdt/(∫eiqdt|+ε3);
其中eω为转速误差信号,s1为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iqc为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其中ka3与ka4为常值控制参数。
eiq为q轴电流误差信号,iq为Park变换后的q轴电流信号,s2为电流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ε3为常值控制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步骤S70,将q轴电流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得到d轴控制电压,对两轴电机的控制电压进行Park逆变换计算得到静止坐标系下控制电压,包括步骤如下:
ud=ka5eiq+ka6s2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61
其中eiq为q轴电流误差信号,s2为非线性积分信号,ud为d轴控制电压,ka5和ka6为常值控制参数。
uα、uβ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α、β轴定子电压,θe是由转子位置的测量值θm进行变换得到。
最后,将uα、uβ输出给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三相逆变器,最终输出给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电机转速达到给得的速度ωmc
有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三相逆变器为本专业成熟技术,非本发明保护内容,故在此不详细展开说明。
传统方法往往是完全稳定永磁电机的一轴电流,由另一轴电流来实施转速的控制作用,消除双轴之间的耦合然后通过解耦后的单轴控制实现同步电机的转速跟踪。相比于传统方法,本发明的关键在于通过铰链耦合对永磁电机转速进行双轴不解耦的同时控制,具体的,通过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与期望值的比较得到误差信号,然后采用模糊系统的方法设置模糊概念制定模糊规则,得到模糊控制量与确定控制量同时对电机的两轴施加控制作为,最终使得双轴的收敛同时进行,从而收敛过程中的误差动态特性能够作为驱动电机转速提供控制力,因此相比传统用单轴电流的方法效果更佳。同时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采用模糊语言与模糊控制的方式,能更好地描述解决电机控制中的模型不确定与精确建模困难问题。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其主要优点有如下两点。
其一在于本发明采用模糊语言、模糊概念与模糊系统形成模糊输出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描述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并采用模糊规律描述与实施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应该遵循的模糊物理机理,从而在逻辑上比采用确定的控制规律来控制模糊的不确定对象具有更好的完备性,同时也能得到更丰富的动态特性与更好的控制效果。
其二在于本发明双轴不解耦的双轴误差同时反馈驱动生成控制量来消除转速误差的方法,相比现有技术中采取的稳定一轴的同时对另一轴误差驱动消除转速误差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双轴之间的耦合能量,因而比现有解耦控制方法具有更直接更优的控制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电机转速的测量值曲线;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电机转速误差信号曲线;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信号曲线;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d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曲线;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q轴的控制电压信号曲线;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信号曲线;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曲线;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d轴控制电压信号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基础上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发明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测量永磁同步电机转速与期望转速对比形成误差信号,然后通过误差信号同时作用与永磁同步电机的两轴,并通过误差与误差的积分,作为模糊系统的输入,建立模糊系统,通过建模丰富的模糊规则,来形成模糊控制量,实现消除电机转速误差的目的,实现电机转速的精准快速控制,该方法由于采用了模糊手段,因此对电机模型的精确性要求不高,从而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以及说明。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的位置、转速与三相电流中两相电流,并对两相电流进行坐标变换;
具体的,首先,通过位置/速度检测传感单元测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位置与转速信号,其中转子位置记为θm,转速记为ωm
其次,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电流信号,分别记作ia、ib、ic
然后,对三相电流中的ia、ib进行Clarke变换,得到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定子电流iα、iβ。其中Clarke变换如下: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91
再次,进行如下的Prak变换得到两相旋转坐标系d、q轴的定子电流iq与id。其中Park变换如下: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92
其中θe由转子位置的测量值θm进行变换得到,即θe=pnθm,其中pn为电机极对数。
步骤S20,根据电机任务的需求设定期望的转速信号,然后测量转速信号并与期望转速信号比较得到转速误差,并进行积分得到积分信号,得到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信号。
具体的,首先,根据电机的任务设定电机的期望转速为ωmc,然后与电机转速的测量值ωm进行比较得到电机转速误差信号,记为eω,其计算方式如下:eω=ωmmc
其次,根据电机的转速误差信号eω,构造如下的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记为s1,其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093
其中dt表示对时间信号积分,ε1为常值控制参数。
最后,根据所述的误差信号与非线性积分信号进行线性组合,计算得到d轴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记作idc1,其计算方式如下:
idc1=ka1eω+ka2s1
其中ka1与ka2为常值控制参数。
步骤S30,根据转速误差设计第一模糊系统,计算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并与定子电流确定期望值进行组合,得到最终的定子电流期望值。
具体的,首先将转速误差eω设定为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入,并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1、NM1、ZO1、PM1、PB1如下:
其中NB1表示输入信号负的很大、NM1表示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ZO1表示输入信号几乎为零、PM1表示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PB1表示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
具体在设计中制定如下的判断方法:
当eω≤-0.6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1
当-0.6ωmc≤eω<-0.3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1
当-0.3ωmc≤eω<0.3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1
当0.3ωmc≤eω<0.6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1
当0.6ωmc≤eω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1
然后,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出量为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记作idc2,并定义模糊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2、NM2、ZO2、PM2、PB2如下:
其中NB2表示输出信号负的很大、NM2表示输出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ZO2表示输出信号几乎为零、PM2表示输出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PB2表示输出信号为正的很大。
具体在设计中制定如下的判断方法:
当idc2≤-0.6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2
当-0.6≤idc2<-0.3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2
当-0.3≤idc2<0.3时,定义输出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2
当0.3≤idc2<0.6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2
当0.6≤idc2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2
在此基础上,定义模糊规则如下:
当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也为负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几乎为零时,输出信号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也为正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也为正的很大。
然后,根据上述模糊规则建立模糊规则库,并采用计算机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进行模糊运算与反模糊化,即可得到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
最后,根据d轴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与所求的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进行叠加,得到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记作idc,其计算方式如下:
idc=idc1+idc2
步骤S40,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信号与Park变换后的电流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并进行非线性积分,得到定子电流误差积分信号。
具体的,首先设定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为idc,并与Park变换后得到的id值进行比较得到d轴电流误差信号,记作eid,其计算方式如下:
eid=id-idc
其次,根据上述d轴电流误差信号eid设计d轴电流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seid,其计算如下: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111
其中dt表示对时间信号积分,ε2为常值控制参数。
步骤S50,根据d轴定子电流的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建立第二模糊系统与模糊规则,解算得到q轴的定子电压信号,实现d轴定子电流的控制。
具体的,建立一个两输入一输出的第二模糊系统。
将上述定子电流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作为第二模糊系统的输入信号,以第二模糊系统的输出信号作为解算的定子电压信号。
首先,设定eid为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一个输入,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一个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3、NM3、ZO3、PM3、PB3如下:
其中NB3表示输入信号负的很大、NM3表示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ZO3表示输入信号几乎为零、PM3表示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PB3表示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
具体在设计中制定如下的判断方法:
当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3
当-4/3≤eid<-2/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3
当-2/3≤eid<2/3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3
当2/3≤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3
当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3
其次,设定seid为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二个输入,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二个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4、NM4、ZO4、PM4、PB4
具体在设计中制定如下的判断方法:
当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4
当-4≤seid<-2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4
当-2≤seid<2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4
当2≤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4
当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4
然后,设定uq为第二模糊系统的输出,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输出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5、NM5、ZO5、PM5、PB5
在具体在设计中制定如下的判断方法:
当uq≤-2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5
当-20≤uq<-1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5
当-10≤uq<10时,定义输出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5
当10≤uq<2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5
当20≤uq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5
在此基础上,根据定子电流误差信号误差越大,定子电流误差信号非线性积分越大,则控制量越大;定子电流误差信号误差越小,定子电流误差信号非线性积分越小,则控制量越小;定子电流误差信号误差越小,定子电流误差信号非线性积分越大,则控制量越小的思想,建立如下13条模糊规则: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中等大小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中等大小;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负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负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为正的很大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为正的很大;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负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当输入信号eid几乎为零且输入信号seid为正的很大时,输出信号uq也几乎为零;
最后根据上述模糊规则建立模糊规则库,尤其是加大最后8条规则的权值,采用计算机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进行模糊运算与反模糊化,即可得到定子电流的控制量uq
步骤S60,根据转速误差与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设计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为iqc,并与Park变换后得到的q轴定子电流进行比较得到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再对误差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与积分得到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
具体的,首先转速误差信号eω与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s1进行线性组合,得到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记作iqc,其设计如下:
iqc=ka3eω+ka4s1
其中ka3与ka4为常值控制参数。
其次,根据Park变换后得到的iq值与上述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iqc进行比较得到q轴电流误差信号,记作eiq
eiq=iq-iqc
最后,对q轴电流误差信号eiq进行非线性积分得到q轴电流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记作s2,其计算如下:
s2=∫eiqdt/(|∫eiqdt|+ε3);
其中ε3为常值控制参数。
步骤S70,q轴电流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得到d轴控制电压,再对两轴电机的控制电压进行Park逆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控制电压,并输出给同步电机实现同步电机的转速控制。
具体的,首先根据所述q轴电流误差信号eiq与非线性积分信号s2组成d轴控制电压,记作ud,其计算方式如下:
ud=ka5eiq+ka6s2
其中ka5和ka6为常值控制参数。
然后,对设计的q轴定子电压uq与d轴定子电压ud进行Park逆变换如下
Figure GDA0003740291650000141
其中uα、uβ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α、β轴定子电压,
最后将uα、uβ输出给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三相逆变器,最终输出给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电机转速达到给得的速度ωmc
有关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三相逆变器为本专业成熟技术,非本发明保护内容,故在此不详细展开说明。
案例实施与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本案例是在选取永磁同步电机负载转矩Tl=1N m,电机极对数选取pn=2。
步骤S10的测量过程与坐标变换过程与前文描述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在步骤S20与步骤S30中设定ε1=0.5,ka1=-80,ka2=-5,得到电机转速信号的测量值如图2所述,转速误差信号如图3所示,得到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如图4所示。
在步骤S40与步骤S50中,设定ε2=1.5,得到的d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如图5所示,得到q轴的控制电压信号如图6所示。
在步骤S60中,选取ka3=-120,ka4=-20,ε3=2,得到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信号如图7所示,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如图8所示。
在步骤S70中,选取ka5=-15和ka6=-5,得到d轴控制电压如图9所示。
由图2与图3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方法能够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给定转速进行快速稳定的跟踪,响应时间大约为2s左右,而且最终没有静差,速度控制非常准确。由图5与图8可以看出,两个轴向的电流误差都能快速收敛到零,说明时间电流能够跟踪所设计的电流期望值。由图4与图7给出的两个轴向电流的期望值,显示本发明的方法设计合理,电流期望值没有出现过大情况。图6与图9给出了两个轴向的控制电压均没有超过20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图2至图9中的显示的毛刺特性是由于模糊规则所带来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而毛刺带来的优点类似于滑模控制的切换特性能够提高系统抗干扰与抵抗电机模型本身与负载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是传统常规PID控制以及其它线性控制所不具有的优点,即本发明所提供方法能够使得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速控制具有很好的快速性、精准性,尤其是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比传统方法是消除双轴之间的耦合,然后通过解耦后的单轴控制实现同步电机的转速跟踪,本发明采用误差以及误差积分的模糊反馈,尤其是双轴同时反馈的方法实现同步电机的转速精准快速控制,因此,本发明采用的双轴同时控制消除误差的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双轴之间的耦合能量为转速控制这一公共目标而服务。而且,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设计的模糊系统与模糊规则是有效的,能够合理地处理永磁同步电机中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的效果非常理想,从而也使得本发明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类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指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

1.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的位置、转速与三相电流中两相电流,并对两相电流进行Clarke坐标变换;
步骤S20,根据电机任务需求设定期望的转速信号,然后测量转速信号并与期望转速信号比较得到转速误差并进行积分得到积分信号,然后计算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信号;
步骤S30,根据所述的转速误差设计第一模糊系统计算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然后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与定子电流确定期望值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信号;
步骤S40,根据所述的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信号与Park变换后的电流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对定子电流误差信号进行非线性积分得到定子电流误差积分信号;
步骤S50,根据所述的d轴定子电流的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建立第二模糊系统,解算得到q轴的定子电压信号实现d轴定子电流的控制;
步骤S60,根据所述的转速误差与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设计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并与Park变换后得到的q轴定子电流进行比较,得到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再对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与积分得到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
步骤S70,根据所述的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得到d轴控制电压,再对所设计的两轴电机的控制电压进行Park逆变换得到静止坐标系下控制电压,并输出给永磁同步电机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控制;
其中,步骤S10如下:
1.1)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的位置、转速与三相电流中两相电流,
其中,ia、ib为测量的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电流中的两相电流信号,θm为测量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位置信号,ωm为测量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转速信号;
1.2)对两相电流进行Clarke坐标变换:
Figure FDA0003740291640000011
Figure FDA0003740291640000021
其中,iα、iβ为三相电流中的ia、ib进行Clarke变换后得到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定子电流,
id与iq为iα、iβ进行Prak变换后得到两相旋转坐标系d、q轴的定子电流,
θe=pnθm,θe由转子位置的测量值θm进行变换得到,其中,pn为电机极对数;
其中,步骤S20如下:
2.1)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任务需求设定期望的转速信号,即设定ωmc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期望转速;
2.2)然后永磁同步电机的测量转速信号ωm与期望转速信号ωmc比较得到转速误差eω,并进行积分得到积分信号s1
eω=ωmmc
Figure FDA0003740291640000022
其中,ωmc为电机的期望转速,eω为电机转速误差信号,
s1为转速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dt表示对时间信号积分,ε1为常值控制参数,
2.3)然后计算d轴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信号idc1
idc1=ka1eω+ka2s1
idc1为d轴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ka1与ka2为常值控制参数;
其中,步骤S30如下:
3.1)设计第一模糊系统
3.11)将转速误差eω设定为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入,并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1、NM1、ZO1、PM1、PB1如下,
当eω≤-0.6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1
当-0.6ωmc≤eω<-0.3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1
当-0.3ωmc≤eω<0.3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1
当0.3ωmc≤eω<0.6ωmc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1
当0.6ωmc≤eω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1
3.12)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出量为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记作idc2,并定义第一模糊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2、NM2、ZO2、PM2、PB2如下:
当idc2≤-0.6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2
当-0.6≤idc2<-0.3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2
当-0.3≤idc2<0.3时,定义输出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2
当0.3≤idc2<0.6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2
当0.6≤idc2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2
3.13)然后定义模糊规则如下:
当输入信号eω为NB1时,输出信号idc2为NB2
当输入信号eω为NM1时,输出信号idc2为NM2
当输入信号eω为ZO1时,输出信号idc2为ZO2
当输入信号eω为PM1时,输出信号idc2为PM2
当输入信号eω为PB1时,输出信号idc2为PB2
3.14)根据3.13)的模糊规则建立模糊规则库,并将输入信号按照3.13)的模糊规则进行输出,即得到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idc2
3.2)d轴定子电流的确定期望值与定子电流的模糊期望值进行叠加,得到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信号记作idc,计算方式如下:
idc=idc1+idc2
其中,步骤S40如下:
4.1)d轴定子电流的期望信号idc与Park变换后的电流信号id进行比较得到定子电流误差信号eid
eid=id-idc
其中,eid为d轴电流误差信号,
4.2)对d轴电流误差信号进行非线性积分得到定子电流误差积分信号seid
eid=id-idc
Figure FDA0003740291640000031
其中,seid为d轴电流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dt表示对时间信号积分,ε2为常值控制参数;
其中,步骤S50如下:
根据所述的d轴定子电流的误差信号eid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seid建立第二模糊系统与模糊规则,解算得到q轴的定子电压信号,步骤如下:
5.1)设定eid为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一个输入,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一个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3、NM3、ZO3、PM3、PB3如下:
当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3
当-4/3≤eid<-2/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3
当-2/3≤eid<2/3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3
当2/3≤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3
当eid≥4/3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3
5.2)设定seid为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二个输入,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的第二个输入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4、NM4、ZO4、PM4、PB4如下:
当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4
当-4≤seid<-2时,定义输入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4
当-2≤seid<2时,定义输入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4
当2≤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4
当seid≥4时,定义输入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4
5.3)设定uq为第二模糊系统的输出,并定义第二模糊系统输出信号的五个模糊概念NB5、NM5、ZO5、PM5、PB5如下:
当uq≤-2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很大,设定为NB5
当-20≤uq<-1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负的中等大小,设定为NM5
当-10≤uq<10时,定义输出信号几乎为零,设定为ZO5
当10≤uq<20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中等大小,设定为PM5
当20≤uq时,定义输出信号为正的很大,设定为PB5
5.4)建立如下13条模糊规则:
当输入信号eid为NB3时,输出信号uq为NB5
当输入信号eid为NM3时,输出信号uq为NM5
当输入信号eid为ZO3时,输出信号uq为ZO5
当输入信号eid为PM3时,输出信号uq为PM5
当输入信号eid为PB3时,输出信号uq为PB5
当输入信号eid为NB3且输入信号seid为NB4时,输出信号uq为NB5
当输入信号eid为NB3且输入信号seid为PB4时,输出信号uq为NB5
当输入信号eid为PB3且输入信号seid为NB4时,输出信号uq为PB5
当输入信号eid为PB3且输入信号seid为PB4时,输出信号uq为PB5
当输入信号eid为ZO3且输入信号seid为NB4时,输出信号uq为ZO5
当输入信号eid为ZO3且输入信号seid为PB4时,输出信号uq为ZO5
当输入信号eid为ZO3且输入信号seid为NB4时,输出信号uq为ZO5
当输入信号eid为ZO3且输入信号seid为PB4时,输出信号uq为ZO5
5.5)根据5.4)的模糊规则建立模糊规则库,并将输入信号按照5.4)的模糊规则进行输出,即得到定子电流的控制量uq
其中,步骤S60如下:
6.1)设计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为iqc
iqc=ka3eω+ka4s1
其中,iqc为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ka3、ka4为常值控制参数;
6.2)q轴定子电流的期望值为iqc与Park变换后得到的q轴定子电流进行比较得到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再对误差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与积分得到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包括:
eiq=iq-iqc
s2=∫eiqdt/(|∫eiqdt|+ε3);
其中,eiq为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s2为电流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ε3为常值控制参数;
其中,步骤S70如下:
7.1)根据所述的q轴定子电流误差信号与误差非线性积分信号线性组合设计d轴控制电压ud
ud=ka5eiq+ka6s2
其中,ud为d轴控制电压,ka5、ka6为常值控制参数;
7.2)对两轴电机的控制电压ud、uq进行Park逆变换,计算得到静止坐标系下控制电压uα、uβ
Figure FDA0003740291640000061
其中,uα、uβ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α、β轴定子电压,
7.3)将uα、uβ输出给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与三相逆变器最终输出给永磁同步电机,进而使得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按照期望转速信号ωmc输出。
CN202110037026.3A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86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7026.3A CN112886888B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7026.3A CN112886888B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888A CN112886888A (zh) 2021-06-01
CN112886888B true CN112886888B (zh) 2022-09-02

Family

ID=76044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7026.3A Active CN112886888B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68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6028B2 (ja) * 2001-04-04 2006-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02769425B (zh) * 2012-07-16 2014-08-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mras和模糊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CN103576096A (zh) * 2013-10-09 2014-02-12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剩余电量的实时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7070352B (zh) * 2017-06-14 2018-04-27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
CN108867305A (zh) * 2018-08-01 2018-11-23 烟台大学 一种全自动马路寻迹划线机
CN110518855B (zh) * 2019-09-25 2021-07-02 郑州轻工业学院 采用自适应与直馈补偿对永磁同步电机角速度控制的方法
CN110620534B (zh) * 2019-10-15 2020-11-20 烟台大学 非线性柔化与变结构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稳定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888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ang et al. Improved deadbeat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 combined sliding mode strategy for PMSM drive system
CN107359837B (zh) 基于滑模观测器和自抗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控制方法
CN108092567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194219B (zh) 一种基于无模型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9768753B (zh) 新型滑模观测器的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CN106533303A (zh)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控制方法
CN111211717B (zh) 非奇异滑模结构的ipmsm无位置传感器电机闭环控制方法
CN110190793B (zh) 一种二自由度数控机床及其控制系统和定位方法
CN113691186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转子位置角补偿方法
Zhu et al. Nonsmooth observer-based sensorless speed control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N109067276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高动态鲁棒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Tir et al. Adaptive high gain observer based MRAS for sensorless induction motor drives
CN110620534B (zh) 非线性柔化与变结构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稳定的方法
CN112886888B (zh) 一种模糊误差反馈的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0707972B (zh) 一种永磁游标直线电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378057B (zh) 一种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抗干扰控制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5664283B (zh) 一种基于广义参数估计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293941B (zh) 一种考虑铁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有限时间动态面控制方法
CN112019111B (zh) 基于状态约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随机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
Tsa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DSP‐based speed‐sensorless adaptive control for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s with uncertain parameters using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approach
CN113659882A (zh) 一种基于模糊pid的六相感应电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Ranjith et al. Design of a Sensorless Field Oriented Control Drive for Brushless DC Motors
Zhou et al. High-order terminal sliding-mode observer for speed estimation of induction motors
Ammar et al. Design of Speed Sensorless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Based on Dual-Nonlinear Control Technique
CN113179071B (zh) 两轴二次分配非线性解耦的永磁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Xinyu

Inventor after: Sun Weiming

Inventor after: Lei Junwei

Inventor before: Sun Weim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nyu

Inventor before: Lei Junwe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