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8562A -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8562A
CN112878562A CN202110067949.3A CN202110067949A CN112878562A CN 112878562 A CN112878562 A CN 112878562A CN 202110067949 A CN202110067949 A CN 202110067949A CN 112878562 A CN112878562 A CN 112878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prefabricated
longitudinal
intercostal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79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8562B (zh
Inventor
吴二军
钱元弟
胡雨晴
正清
蒋勇
王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17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79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85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8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8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8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8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82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sound on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04B5/04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with beams or slab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asbestos cement
    • E04B5/04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with beams or slab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e.g. asbestos cement with beams placed with distance from an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04B5/08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assembled of block-shaped elements, e.g. hollow sto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04B5/14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with beams or girders laid in two dire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该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构成,其间围绕形成有多个肋间区格;构成肋间区格的肋梁侧面均设有上、中、下三个区面,上区面和下区面的下部均向肋间区格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楼板承载力的基础上,有效满足其隔热隔声性能,同时还能较好地控制楼板厚度,其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具备后期可逆改造性,具备持续性能提升条件,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再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有:高效率,与传统方式相比,工厂生产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更为可控,且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高精度,装配式建筑误差达毫米级;高质量,构件工厂化生产,质量大幅提高;可大幅降低人工依赖;干法现场装配,节水节电节材环保;有较完整的标准设计体系;结构抗震性能好;增加建筑使用面积。
装配式楼盖主要用于多层房屋,特别是多层住宅中。装配式楼盖有铺板式、密肋式和无梁式等形式,其中铺板式应用最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楼盖的保温隔热和隔声性能的要求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性能之一。《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要求,高标准住宅昼、夜允许噪音声级分别为40dB和30dB,分户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得小于45dB,办公和医院的隔声量要求则分别高达50dB和54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要求较高的房间为65dB,该值也是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的要求值,而80~120mm厚光裸混凝土板的计权表转化撞击声压级约为80~84dB,因此显然应该采取措施。增加楼板厚度可以降低声压级,每增厚20mm板厚,声压级降低约2~3dB,裸板达到75dB所需楼板厚度超过180mm,达到绿色建筑要求时楼板厚度则超过250mm,板自重增加过大,增加了建筑自重,且厚度较厚,高层建筑相应的楼层则会减少,不能较好地满足开发商的效益。铺木地板可将声压级降低约10dB,满足三级隔音要求。在地板下铺设3mm聚乙烯泡沫弹性垫,或者采用浮筑地板(中间加隔音垫层,浇筑50mm楼板)隔音效果较好,隔声值超过15~20dB,接近或达到绿色建筑要求,但采用浮筑楼板实际楼板厚度也往往达到150mm以上,楼板自重增加较多,且铺木地板后就不便再铺设瓷砖,对装修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现浇楼盖性能对比中,发现密肋和空心楼盖同实心楼盖相比,具有较大的荷重比,因此大跨结构较为常用。密肋和空心楼盖的厚度通常为跨度的1/30~1/20。而在住宅工程中,由于房间区格面积不大,考虑到施工的复杂性,通常不使用密肋楼盖。随着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开发和发展,由于在工厂加工,性能优良的复合楼板在工厂预制,为其使用创造了条件。通常住宅房间端边跨度在3~6m之间,按1/30跨度计算,肋梁的高度不超过200mm左右,但由于密肋或空心楼盖通常都是整浇的,板与肋梁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受力,且为达到隔热隔声要求,其楼板厚度也会较大,经济效益低。目前,应用最多的预制装配式楼板是带钢筋桁架的预制板,到现场浇筑面层,其预制板厚度一般为60~70mm,由于现场浇筑考虑预埋一些管线的开槽,现浇层厚度通常在70~90mm,总厚度也达到了150mm,而此厚度并不能满足隔声要求。
经检索,关于预制装配式楼板的相关专利已有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83249.0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格构式预制保温隔声楼板,包括上下相对的两层面板,在两面板之间设有保温板;在所述两面板的边部设有相对的格构肋,在两格构肋之间连接有格构柱;在所述格构肋和格构柱的两侧开有连接槽。该申请案虽然提供了一种格构式预制保温隔声楼板,但该申请案的楼板在实际过程中并不能有效保证其隔声和保温性能,其实施较为困难,其整体设计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缺乏施工方便的预制装配式结构隔声楼板产品,常用的预制装配式楼板一般为带钢筋桁架的预制板+后现浇层,其厚度不能满足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中的隔声要求;且常见的空心楼盖是整浇的,板与肋梁是一起受力,应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时,不仅施工难度高,且声波通过肋梁传播,隔声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保证楼板承载力的基础上,满足其隔热隔声性能,同时还能较好地控制楼板厚度,其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具备后期可逆改造性,具备持续性能提升条件,实用性强。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构成,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围绕形成多个肋间区格;所述纵向肋梁、横向肋梁与肋间区格相对应的肋梁侧面均由上、中、下三个区面组成,上区面和下区面的下部均向对应的肋间区格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肋间区格为矩形区格,其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混凝土;或者分为三层,其从上到下依次为装配式上层板、填芯材料和装配式下层板,且其形状尺寸分别对应与肋间区格相匹配,所述填芯材料为泡沫塑料或其他隔热隔声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的中部均设置有预留管线孔,且预留管线孔的直径不超过肋梁高度的1/4。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单元之间与支承梁对应位置设有支承梁上后浇带,其余预制板单元之间设有板间拼缝后浇带。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单元的板单元外侧面均为斜面,其中与支承梁上后浇带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为上部外伸、下部内收的倾斜面,与板间拼缝后浇带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为上部内收、下部外伸的倾斜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上均设有纵筋,所述纵筋包括下部纵筋和上部纵筋,伸入支承梁上后浇带的上部纵筋带有向下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其下部纵筋为直钢筋;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的上部纵筋为直钢筋,其下部纵筋为直钢筋或向上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
更进一步的,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的下部纵筋为弯钩纵筋时采用搭接;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的下部纵筋为直钢筋时采用螺纹套筒连接;且弯钩纵筋搭接时其搭接范围内对应布置有后浇带内绑扎纵筋。
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上分别设有箍筋,且垂直于支承梁的肋梁上紧邻支承梁跨范围内的箍筋进行加密处理。
更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肋梁和纵向肋梁的上表面对应粘贴有与肋梁宽度相匹配的隔声柔性材料条带。
本发明的一种如上述的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预制板单元并运输至现场;然后吊装预制板单元,将其支承在支承梁上方;接着将肋梁外侧的纵筋搭接,并穿入后浇带内绑扎纵筋,板间拼缝后浇带内的纵筋采用搭接或套筒连接,搭接时需布置平行于缝长方向的后浇带内绑扎纵筋;最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可。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单元的制备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模板,将肋间区格空腔倒扣在翻转式模台上,然后绑扎纵筋和箍筋,并在肋梁中埋设预留管线孔模;
步骤二、浇筑肋梁,振捣养护,得到相应构件;
步骤三、加设盖板,将构件翻转至盖板上,拆模;
步骤四、将盖板及已完成的格构肋梁移至新的操作台,同时准备填充材料,即制备与该肋间区格相配套的肋间区格装配式下层板和装配式上层板,并准备泡沫塑料填充物作为填芯材料;或者准备泡沫混凝土;
步骤五、将定制水电管穿过肋梁内的预留管线孔;
步骤六、在肋间区格内分层装配三层填充材料,或浇筑泡沫混凝土;
步骤七、在纵向肋梁和横向肋梁的上表面对应设有与肋梁宽度相匹配的柔性隔声条带。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通过采用预制格构式楼板,将该楼板通过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并在板单元内设有多个肋间区格,从而能够将肋梁与区格内填充板分割开来,由于肋间区格跨度小,以肋梁作为主要承重骨架,将板的承载力传给肋梁,通过肋梁传给支撑柱上,进而能够满足其承载力要求;而且由于主承重骨架和肋间区格板拆分后,区格板厚度可大大减小,且肋间区格内通过填充轻质保温隔声性能材料便可有效满足其隔热隔声性能,并显著降低楼板自重,其整体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实用性强。
(2)本发明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通过将肋梁侧面设成上、中、下三层,其中上、下两层为倾斜面,并将肋间区格填充板四周也对应设为倾斜面,通过楔形挤压效应固定肋间区格内的上下层填充板,使其固定更加牢靠,同时大大简化了构造和施工工艺,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且由于其中间的填芯材料采用泡沫塑料或其他隔热隔声轻质材料,其质地较软,上下层填充板能够很轻易地塞进肋间区格,装配拆卸较为方便;且将肋间区格的上下层填充板设置成活动式面板,考虑了检修的可逆性,同时也便于地面凿槽凿沟,可在肋梁中预留管线孔,便于水电管的安装,充分利用了空间。
(3)本发明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所述与支承梁上后浇带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为上部外伸、下部内收的倾斜面,与板间拼缝后浇带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为上部内收、下部外伸的倾斜面,通过将预制板单元板端形成“八”字或倒“八”字形面,利用斜面挤压搭接的方式,从而避免了新旧混凝土界面受剪强度降低引发的正截面受剪破坏风险,有效提高了整体受力性能。
(4)本发明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通过在肋梁上纵筋的端部对应设置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利用受拉区带大于直角弯钩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拉力的传递,便于提高楼板的整体性能;且仅肋梁中的纵筋在后浇带内搭接,大大减小了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5)本发明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的施工方法,通过采用预制格构式楼板,并将格构肋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肋间区格填充材料承担小区域荷载,大大降低配筋量;填充材料采用轻质保温隔声性能材料,肋梁上表面粘贴有与肋梁宽度同宽的柔性隔声条带,通过全平面阻隔声波传播大幅提高楼板的隔声性能,并显著减小楼板自重;且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和肋梁间的缝隙可以集中消除各种受力产生的拉应力,避免出现较大的结构裂缝。另外本发明可便于将水电管集成在预制板单元内,同时通过在肋梁上不同部位的箍筋采用不同间距,减少了箍筋的使用量,其总体构造简单,制备方便,现场安装简便,浇筑混凝土量少,施工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预制板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预制板单元中纵向跨肋间区格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预制板单元中纵向肋梁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边板单元中横向跨肋间区格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边板单元中横向肋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中板单元中横向跨肋间区格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中板单元中横向肋梁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预制板单元的拼装构造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预制板单元在支承梁上拼装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板间拼缝连接-纵筋搭接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板间拼缝连接-纵筋套筒连接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楼板装配完成后边板单元横向跨肋间区格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纵向肋梁;2、横向肋梁;3、肋间区格;4、肋梁侧面;401、上区面;402、中区面;403、下区面;5、预留管线孔;6、装配式下层板;7、填芯材料;8、装配式上层板;9、泡沫混凝土;10、板单元外侧面;11、纵筋;1101、下部纵筋;1102、上部纵筋;12、纵向肋梁边跨箍筋;13、横向肋梁边跨箍筋;14、边板单元;15、中板单元;16、支承梁上后浇带;17、板间拼缝后浇带;18、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9、支撑柱;20、支承梁;21、角钢模板;22、螺纹套筒;23、定制水电管;23、隔声条带;24、找平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一般采用的预制装配式楼板是带钢筋桁架的预制板,到现场浇筑面层,其预制板厚度一般为60~70mm,由于现场浇筑考虑预埋一些管线的开槽,现浇层厚度通常在70~90mm,总厚度达到了150mm,而此厚度并不能满足隔声要求;而由于密肋或空心楼盖通常都是整浇的,板与肋梁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受力,而且由于其隔声层上下连接不牢,其承载力相比于同样厚度的楼板降低一倍,若在中间填充泡沫混凝土,在保证其强度的条件下,可以提高其隔热隔声性能,但为达到隔声要求,其楼板厚度也会相应较大,经济效益会较低;另外,一般空心楼盖都是中空整体式隔声和保温,虽然其保温效果较好,但隔声效果不行。
由于保温隔声性能均和热能与声波的传递途径有关,和楼板的厚度有关,和介质材料的性质有关,所以目前在提高楼板的隔声和保温性能的思路方面,几乎所有产品都是在整个板面增加保温和隔热层。但事实上,保温性能还和高导热系数材料的面积有关,隔声性能和声波传力路径有关。例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83249.0的申请案,该申请案虽然从概念上可以提高隔声和保温性能,但实际很难实施,其理由为:1、关于保温性能:热能传递效率和传热面积、介质材料有关,在肋间隔构区隔内设保温材料对提高保温性能是有显著效果的,但该申请案没有明确肋的材料,如果用钢筋混凝土肋,上下层板均采用混凝土板,则浇筑需要分三层浇筑,中间层为轻质保温材料,需要额外采用方法控制浇筑过程中的上浮问题,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成本高;如采用型钢肋梁,钢材的高热传导率将使格构区格内设置保温材料的隔热效果丧失。2、关于隔声性能:声音的传播和热能不同,传声效果和构件的频率有关,因此大幅降低楼板频率是提高隔声性能的关键。声波在硬质固体中的传播能力远远高于空气和柔软材料,当声源作用在上层板时,声波通过肋梁传播给下层板,因此隔声效果不明显。3、该申请案提到该楼板也可以用于隔墙板问题,这种共用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显然不是较优方案。楼板在垂直于板平面的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弯剪内力,特别是受弯性能要求较高。弯矩作用下,上层板和下层板分别承受拉力和压力,对承载力有较高要求,尺寸厚度通常不宜小于50mm。而作为非承重填充墙板,其主要受力为板平面内受压,受力避免平面外失稳即可;且由于仅承受自重,需要的材料强度较低,因此轻质是首要指标,便于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安装;目前填充墙除空心砖砌筑外,多采用各种材料加工成型的复合材料墙板,其每米计墙板单元总重应满足1~2个工人方便安装,而楼板结构的重量不采用起重设备是难以安装的。4、该申请案的开槽连接方式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楼板与四周支座整浇连接时,上部承受负弯矩,因此上部钢筋延伸长度通常不小于跨长的1/4。连接槽中接入连接钢筋的构造,当槽深较小时,上部钢筋不满足应延伸至受拉区之外的要求;槽深较大时,预制板支模、浇筑、脱模难度均较高,且现场现浇工作量提高。如果槽内设置钢筋搭接,槽内预留钢筋需要专用模板,增加预制成本;如不设预埋钢筋,由于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强度显著低于整浇构件,新旧混凝土界面则缺乏过缝抗裂钢筋。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在综合考虑格构式楼盖的受力特性、热能和声音传力路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如图1和图8所示(图1实际为中板单元板顶钢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该预制板单元是在工厂内整体浇筑而成的框架式结构,其分为边板单元14和中板单元15。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构成,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围绕形成多个肋间区格3。如图2-图7所示,所述纵向肋梁1、横向肋梁2与肋间区格3相对应的肋梁侧面4均由上、中、下三个区面组成,上区面401和下区面403的下部均向对应的肋间区格3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402为竖直面并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3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本发明考虑到空心楼盖中肋梁和空腔部位板面受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采用预制格构式楼板,将该楼板通过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并在板单元内设有多个肋间区格3,通过将肋梁与区格内填充板分割开来,由于肋间区格3跨度小,以肋梁作为主要承重骨架,在空腔尺寸小于1.5m×1.5m时,厚度为40~50mm的常用强度素混凝土板即可承受弯剪内力,这为拆分主承重骨架和肋间区格板提供了便利条件,将板的承载力传给肋梁,通过肋梁传给支撑柱19上,进而能够满足其承载力要求;而且由于主承重骨架和肋间区格板拆分后,区格板厚度可大大减小,甚至可以不配置钢筋。且本发明在空腔内填充保温和隔声材料来提高隔声性能,在肋间区格3内通过填充轻质保温隔声性能材料便可有效满足其隔热隔声性能,并显著降低楼板自重,在高层建筑中,可以显著降低地基基础处理费用,其整体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实用性强。另外,本发明还将肋梁侧面4设成上、中、下三层,将上、下两层设为倾斜面,并将肋间区格填充板四周也对应设为倾斜面,通过楔形挤压效应固定肋间区格3内的上下层填充板,使其固定更加牢靠,同时大大简化了构造和施工工艺,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具体的,所述肋间区格3为矩形或方形区格,所述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可按两种形式处理(具体可见图2,图2中即已表明了两种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处理方式):第一种形式是分层装配式,填充材料分为三层,其从上到下依次为装配式上层板8、填芯材料7和装配式下层板6,上、下层面板为承重板,材料可为混凝土、木、纤维、金属等各种能够满足承载能力要求的材料,其形状尺寸分别对应与肋间区格3相匹配,即其形状是与肋间区格3尺寸相适应的薄锥台形;所述中间的填芯材料7为泡沫塑料或其他隔热隔声材料,该方式可预先加工成整体填充块,一次填充。当上、下层面板采用混凝土时,强度不低于C25,厚度不小于35mm,可仅在中间设一层纵横向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为3~6mm的钢丝网片。第二种形式是肋间区格填充材料采用泡沫混凝土9,即浇筑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的泡沫混凝土即可。第一种形式由于其中间的填芯材料7采用泡沫塑料或其他隔热隔声轻质材料,其质地较软,上下层填充板能够很轻易地塞进肋间区格3,装配拆卸较为方便;且将肋间区格3的上下层填充板设置成活动式面板,考虑了检修的可逆性,同时也便于地面凿槽凿沟,中间填充材料强度小,重量轻,可在肋梁中设置预留管线孔5,便于穿入水电管,充分利用了空间;面板材料强度越高,厚度越小,自重越小;在满足挤压承担活载设计值2kN/m2情况下,鼓励采用其他可再生环保材料。第二种形式上下没有承重板,因此要求泡沫混凝土9的强度不能太低。由于泡沫混凝土通常具有较低的耐磨性能,由于实际使用时一定有面层,不管何种面层,都不直接接触磨损。装修时其强度不太高,切割拆装方便。装配式上层板8和装配式下层板6采用活动式虽然可以进一步发挥该新型楼盖的功能,但应考虑层间房间的安全隔离,因此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是否在肋间区格3内填充泡沫混凝土,以提高其安全性,且采用泡沫混凝土也是一个较好的隔音途径,泡沫混凝土的容重在300~1600kg/m3,远远低于普通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为0.6~25MPa,其隔音性能是普通混凝土的5倍,有效阻隔了声波在区格部位的传递;且如图12(图12可看做全部浇筑完成后边板单元14横向跨肋间区格的剖面示意图)所示,在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的上表面对应设有肋梁宽度相匹配的柔性隔声条带23,即肋梁上表面粘贴有与肋梁宽度同宽的柔性隔声条带23,如毛毡、泡沫塑料等隔声材料,从而解决了肋梁上方直接撞击、摩擦引起的声波传递。所述隔声条带23的上方还设有找平砂浆24,由于现有施工时在楼板全面积铺设隔声层的方法不适用于粘贴面砖类装修,其原因是与基层粘结度不足;而本发明的构造为格构式,上方找平砂浆24内设抗裂纤维网或散乱分布的短纤维,均可实现较好的粘结;隔声条带23的上方找平砂浆24铺设不饱满时可能带来局部空鼓问题,而现在常用面砖单块面积的增大和高强度,使这种不良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如图8所示,所述预制板单元之间与支承梁20对应位置设有支承梁上后浇带16,其余预制板单元之间设有板间拼缝后浇带17。如图9-图图11所示,所述预制板单元的板单元外侧面10均呈斜面,其中与支承梁上后浇带16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10为上部外伸、下部内收的倾斜面,与板间拼缝后浇带17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10为上部内收、下部外伸的倾斜面。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的肋梁截面最窄宽度取120~200mm,其高度不小于支承梁区格短跨的1/30,高跨比值取了经验中的下限值。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上均设有纵筋11,该纵筋11应伸出肋梁端部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纵筋11包括下部纵筋1101和上部纵筋1102,伸入支承梁上后浇带16的上部纵筋1102带有向下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其下部纵筋1101为直钢筋;横向肋梁2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17的上部纵筋1102为直钢筋,其下部纵筋1101为直钢筋或向上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本发明简化了板外伸钢筋的连接构造,根据最新的试验研究成果表明,8~10mm钢筋搭接200mm左右时,端部设不小于90度弯钩足以实现全部的拉力传递,因此本发明在肋梁上纵筋11的端部对应设置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采用了受拉区带大于直角弯钩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拉力的传递,便于提高楼板的整体性能;且仅肋梁中的纵筋11在后浇带内搭接,大大减小了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所述支承梁上后浇带16两侧的预制板单元的板端均形成“八”字形面,最窄处宽度不小于200mm;上、下方伸出的肋梁纵筋相互搭接;上部纵筋1102向下弯钩转角内侧,并设置后穿纵筋(即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当下部支承梁20的宽度小于250mm时,浇筑混凝土的底模采用角钢模板21(此角钢模板为常规做法),两侧角钢模板21可用对拉螺栓固定在下部支承梁20上,由于现在通常板单元安装的支承长度为20mm,为提高支承的稳定性,保证钢筋搭接长度满足受拉要求,本发明限制了角钢模板21的上部水平翼缘宽度应保证安装的预制板单元具有不小于40mm的支承长度,其实际受力应根据实际工程进行验算和设计;且为保证有足够刚度,角钢模板21上应设置加劲肋。当下部支承梁20的宽度大于250mm时,可直接将预制板单元端部支承在支承梁20上,其支承长度不小于20mm。所述板间拼缝后浇带17两侧的预制板单元的板端均形成倒“八”字形面,且横向肋梁2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17的下部纵筋1101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10所示,即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17的下部纵筋1101为弯钩纵筋时采用搭接方式,弯钩纵筋搭接时其搭接范围内对应布置有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即支承梁上后浇带16和板间拼缝后浇带17内都设有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支承梁上后浇带16内设置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能提高受压能力,提高肋梁截面延性;板间拼缝后浇带17内设置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能提高后浇带整体性和受压能力。如图11所示,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17的下部纵筋1101为直钢筋时采用螺纹套筒22连接,由于仅有肋间钢筋需要搭接连接,套筒的使用不会显著提高成本。所述支承梁上后浇带16和板间拼缝后浇带17内混凝土均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本发明通过将预制板单元板端形成“八”字或倒“八”字形面,利用斜面挤压搭接的方式,从而避免了新旧混凝土界面受剪强度降低引发的正截面受剪破坏风险,有效提高了整体受力性能。
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上分别设有箍筋,即横向肋梁2上对应设有横向肋梁边跨箍筋13,纵向肋梁1上对应设有纵向肋梁边跨箍筋12,且垂直于支承梁20的肋梁上紧邻支承梁20跨范围内的箍筋进行加密处理(例如图1所示,图1中的拼装区域短跨方向设有一个预制板单元,其预制板单元的纵向肋梁1平行于拼装区域的短跨方向,此时垂直于支承梁20的纵向肋梁1上并紧邻支承梁20的纵向肋梁边跨箍筋12进行了加密)。其具体可按板承受剪力设计箍筋,肋梁的其他部位均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或不配置箍筋(根据跨度小于6m的区格内密肋楼盖受力分析表明,无腹筋梁能够满足受剪承载力要求)。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的中部均设置有预留管线孔5,且预留管线孔5的直径不超过肋梁高度的1/4,一般为保证肋梁的受压区高度足够,受拉区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预留管线孔5上下混凝土的厚度保证在50mm以上。
现场拼装成型后的楼板为四边有支承梁20的双向板受力模式,预制板单元拼装方向为:纵向肋梁1平行于拼装区域的短跨方向。预制板单元长度为3~7m,可设2~4个肋间区格3;其宽度为1.6~3m,可设置2个区格3。其外形尺寸主要受预制操作台尺寸和道路运输条件的限制,区格数量主要是在外形尺寸确定条件下,控制区格尺寸。肋间区格3为方形或矩形,其边长在500~1200mm之间取值。
本发明的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通过以上改进处理后的优点如下:1、仅浇筑格构骨架的模板工程,浇筑过程简单方便,且相对于一般复合楼板,能够更好地控制层厚精确;2、肋间区格3与格构骨架中间缝可以分散所有板的收缩和温度变形,不容易出现新的影响结构安全的温度和收缩裂缝;3、装修改造时,空腔区格板可更换,更换不同材料可以实现不同的地面脚感;4、由于肋间区格3占有绝大部分面积,铺设木地板仅需采用隔声砂浆或涂料处理肋梁上部,其他部位简单找平,即可满足楼板的隔热隔声需求;5、由于楼板厚度的增加,可考虑利用肋梁高度范围内的空间穿入水电管线,如180mm高肋梁,中间穿40mm径水电管,相较于在找平层内穿水电管,降低了对层内净空的影响;且水电管可以定制在预制楼板中,对于肋间区格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的格构楼板,可逆操作的装配式上、下层板很容易进行拆装检查。6、仅肋梁中的纵筋11在后浇带内搭接,大大减小了现场钢筋绑扎工作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制备预制板单元并运输至现场。
步骤二、在支承梁20上用对拉螺栓固定角钢模板21。
步骤三、吊装预制格构式板单元,将其端部支承在角钢模板21上,也可直接支承在支承梁20上。
步骤四、接着将肋梁外侧的纵筋11搭接,并穿入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板间拼缝后浇带17内的纵筋11采用搭接或套筒连接,直角弯钩搭接时需布置平行于缝长方向的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
步骤五、最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可。
上述预制板单元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模板,将肋间区格空腔采用专用定型箱模,并倒扣在翻转式模台上,然后绑扎纵筋11和箍筋,并根据定制需要在肋梁中埋设预留管线孔模。
步骤二、浇筑肋梁,振捣养护,得到相应构件。
步骤三、加设盖板,将构件翻转至盖板上,拆模。
步骤四、将盖板及已完成的格构肋梁移至新的操作台,同时准备填充材料,即制备与该肋间区格3相配套的肋间区格装配式下层板6和装配式上层板8,并准备泡沫塑料填充物作为填芯材料7;或者准备泡沫混凝土9。对于现场分层组装填充肋间区格的形式,需分别安装下层面板、泡沫填充材料、上层面板;对于肋间区格内填充泡沫混凝土的板单元,后浇带浇筑完成即完成楼板的施工。
步骤五、根据定制需要,将定制水电管23穿过肋梁内的预留管线孔5。
步骤六、在肋间区格3内分层装配三层填充材料,或浇筑泡沫混凝土9。在肋间区格3内分层填充装配式下层板6和装配式上层板8时,如缝隙过大,可采用低强度水泥砂浆填缝。无管线肋间区格内,三层填充材料可以预先组装成整体,直接填塞即可。需要穿水电管的,由于泡沫塑料的低强度,可以先采用钻杆预钻孔,后穿水电管工艺。
步骤七、在纵向肋梁1横向肋梁2的上表面对应粘贴与肋梁宽度相匹配的柔性隔声条带23,柔性隔声条带23的上方还可设置找平砂浆24。
本发明实施中的格构式楼板应用格构肋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肋间区格填充材料承担小区域荷载,大大降低配筋量,且填充材料采用轻质保温隔声性能材料,大幅提高楼板的隔声性能,并显著减小楼板自重;且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和肋梁间的缝隙可以集中消除各种受力产生的拉应力,避免出现较大的结构裂缝。另外本发明可便于将水电管集成在预制板单元内,同时通过在肋梁上不同部位的箍筋采用不同间距,减少了箍筋的使用量,其总体构造简单,制备方便,现场安装简便,浇筑混凝土量少,施工速度快。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该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是由多个预制板单元拼装而成,所述预制板单元是由多个间隔排布且相互垂直的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构成,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围绕形成多个肋间区格(3);所述纵向肋梁(1)、横向肋梁(2)与肋间区格(3)相对应的肋梁侧面(4)均由上、中、下三个区面组成,上区面(401)和下区面(403)的下部均向对应的肋间区格(3)内延伸形成倾斜面,中区面(402)与上、下区面相连,且该肋间区格(3)内对应填充有肋间区格填充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间区格(3)为矩形区格,其肋间区格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混凝土(9);或者分为三层,其从上到下依次为装配式上层板(8)、填芯材料(7)和装配式下层板(6),且其形状尺寸分别对应与肋间区格(3)相匹配,所述填芯材料(7)为泡沫塑料或其他隔热隔声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的中部均设置有预留管线孔(5),且预留管线孔(5)的直径不超过肋梁高度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单元之间与支承梁(20)对应位置设有支承梁上后浇带(16),其余预制板单元之间设有板间拼缝后浇带(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单元的板单元外侧面(10)均为斜面,其中与支承梁上后浇带(16)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10)为上部外伸、下部内收的倾斜面,与板间拼缝后浇带(17)相连的板单元外侧面(10)为上部内收、下部外伸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上均设有纵筋(11),所述纵筋(11)包括下部纵筋(1101)和上部纵筋(1102),伸入支承梁上后浇带(16)的上部纵筋(1102)带有向下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其下部纵筋(1101)为直钢筋;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17)的上部纵筋(1102)为直钢筋,其下部纵筋(1101)为直钢筋或向上且角度不小于直角的弯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17)的下部纵筋(1101)为弯钩纵筋时采用搭接;当伸入板间拼缝后浇带(17)的下部纵筋(1101)为直钢筋时采用螺纹套筒(22)连接;且弯钩纵筋搭接时其搭接范围内对应布置有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肋梁(2)和纵向肋梁(1)上分别设有箍筋,且垂直于支承梁(20)的肋梁上紧邻支承梁(20)跨范围内的箍筋进行加密处理。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预制板单元并运输至现场;然后吊装预制板单元,将其支承在支承梁(20)上方;接着将肋梁外侧的纵筋(11)搭接,并穿入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板间拼缝后浇带(17)内的纵筋(11)采用搭接或套筒连接,搭接时需布置平行于缝长方向的后浇带内绑扎纵筋(18);最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制板单元的制备步骤为:
步骤一、准备模板,将肋间区格空腔倒扣在翻转式模台上,然后绑扎纵筋(11)和箍筋,并在肋梁中埋设预留管线孔模;
步骤二、浇筑肋梁,振捣养护,得到相应构件;
步骤三、加设盖板,将该构件翻转至盖板上,拆模;
步骤四、将盖板及已完成的格构肋梁移至新的操作台,同时准备填充材料,即制备与该肋间区格(3)相配套的肋间区格装配式下层板(6)和装配式上层板(8),并准备泡沫塑料填充物作为填芯材料(7);或者准备泡沫混凝土(9);
步骤五、将定制水电管(23)穿过肋梁内的预留管线孔(5);
步骤六、在肋间区格(3)内分层装配三层填充材料,或浇筑泡沫混凝土(9);
步骤七、在纵向肋梁(1)和横向肋梁(2)的上表面对应设有与肋梁宽度相匹配的柔性隔声条带(23)。
CN202110067949.3A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8785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7949.3A CN112878562B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7949.3A CN112878562B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8562A true CN112878562A (zh) 2021-06-01
CN112878562B CN112878562B (zh) 2022-03-29

Family

ID=76049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7949.3A Active CN112878562B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856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7448A (ja) * 2008-02-20 2009-09-03 Kumagai Gumi Co Ltd 床スラブ
CN101831976A (zh) * 2009-12-24 2010-09-15 湖南大学 一种预制带钢骨肋底板—混凝土叠合空心楼盖
KR20130106061A (ko) * 2012-03-19 2013-09-27 이욱 슬래브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06609571A (zh) * 2016-09-30 2017-05-03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叠合装配式混凝土密肋楼盖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5017A (zh) * 2018-08-17 2018-12-18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空心叠合双向密肋楼盖及其建造方法
CN110258883A (zh) * 2019-06-24 2019-09-20 南通大学 一种空心楼盖bdf钢网膜填充箱体的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7448A (ja) * 2008-02-20 2009-09-03 Kumagai Gumi Co Ltd 床スラブ
CN101831976A (zh) * 2009-12-24 2010-09-15 湖南大学 一种预制带钢骨肋底板—混凝土叠合空心楼盖
KR20130106061A (ko) * 2012-03-19 2013-09-27 이욱 슬래브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06609571A (zh) * 2016-09-30 2017-05-03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叠合装配式混凝土密肋楼盖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25017A (zh) * 2018-08-17 2018-12-18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空心叠合双向密肋楼盖及其建造方法
CN110258883A (zh) * 2019-06-24 2019-09-20 南通大学 一种空心楼盖bdf钢网膜填充箱体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8562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0975B2 (en) Method of casting in-situ ferrocement ribbed slab with spliced rack and suspended formwork
CN206570920U (zh) 一种利用alc板设计生产装配式建筑
EA000420B1 (ru) Легкий элемент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для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зданий и способ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зданий с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м
CN110439291B (zh) 一种适用于低层建筑的装配式生产施工方法
CN1888344B (zh) 一种复合保温隔热混凝土承重墙
CN108729692A (zh) 一种装配式低层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建造方法
CN108301531A (zh) 装配式内置保温层混凝土复合墙-轻钢框架-楼板连接节点
CN2878563Y (zh) 双向予应力楼/屋面、墙体夹层空心板
CN112878562B (zh) 一种预制装配格构式复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8438553U (zh) 装配式复合墙板与无外挑复合屋盖自攻钉集块连接构造
CN215330820U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楼板
CN104594671A (zh) 高海拔、高烈度震区500kV变电站全装配式主控楼
CN204456995U (zh) 高海拔、高烈度震区500kV变电站全装配式主控楼
CN204456510U (zh) 一种用于500kV变电站主控楼的抗震型墙体
CN112982692A (zh) 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处连接构造和施工方法
CN210828046U (zh) 一种免支模复合保温隔声板
CN203475599U (zh) 耐震、预制的钢管剪力墙混合结构建筑物
CN108894364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复合保温外墙体及施工方法
US10633859B2 (en) Building element of mineral wool and fiber-reinforced plastic
CN204475697U (zh) 用于500kV变电站主控楼的保温防水型组合屋面
CN111188446A (zh) 一种预制组合式空腔楼盖及其施工工艺
CN218541038U (zh) 一体化施工的柔性连接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大板系统
CN215406884U (zh) 一种结构稳定高强度重量轻的保温墙体
CN218970325U (zh) 复合双面叠合自保温节能墙体预制构件和保温墙体构造
CN21056258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