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4797B -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4797B
CN112874797B CN202110149217.9A CN202110149217A CN112874797B CN 112874797 B CN112874797 B CN 112874797B CN 202110149217 A CN202110149217 A CN 202110149217A CN 112874797 B CN112874797 B CN 1128747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ing
wing
piece
movable
f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492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4797A (zh
Inventor
何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492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4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4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4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7/00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04Helicopters
    • B64C27/08Helicopters with two or more r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7/00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47/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signal or ligh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47/00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47/08Arrangements of camer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 B64U2101/3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for imaging, photography or videograph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其中,飞行部件包括:设备主体、驱动机构、转动件及装配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转动件通过传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通过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设备主体飞行,所述装配部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用于容置具有功能器件的智能穿戴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难以实现远距离拍摄的问题。

Description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通过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能够将随时随地将看到的景色、食物、人物等拍下来,摄像功能已经成为电子设备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但是,现有的终端设备大多只能实现近距离拍摄,当拍摄对象距离较远时,往往只能通过调焦进行拍摄,而焦距的调整范围有限,导致电子设备难以实现远距离拍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难以实现远距离拍摄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部件,包括:
设备主体;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传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通过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设备主体飞行;
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用于容置具有功能器件的智能穿戴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穿戴件、穿戴配件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飞行部件,所述智能穿戴件包括摄像头,所述智能穿戴件与所述穿戴配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所述智能穿戴件与所述穿戴配件处于拆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智能穿戴件被容置于所述飞行部件的装配部;
在所述智能穿戴件被容置于所述飞行部件的装配部的情况下,所述智能穿戴件能够基于终端设备的控制实现拍摄及飞行状态的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飞行部件能够通过驱动机构的运转,以驱动转动件转动,进而以驱动设备主体飞行,进而在装配部装配有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飞行部件也就能够携带智能穿戴设备一起处于飞行状态,进而智能穿戴设备也就能借助于飞行部件实现航拍、跟拍等拍摄行为,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不再局限于只能进行近景拍摄,有效提升了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部件夹持有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飞行部件的结构图之一;
图3是图1中飞行部件夹持板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飞行部件夹持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飞行部件的爆炸图;
图6是图1中飞行部件的结构图之二;
图7是图1中飞行部件的结构图之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中智能穿戴件及穿戴配件的拆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部件。
请参照图1至图7,飞行部件100包括设备主体10、驱动机构20、转动件30和装配部40,驱动机构20和装配部40设置于设备主体10,装配部40用于容置具有功能器件的智能穿戴设备200,转动件30通过传动件50与驱动机构20连接,驱动机构20可通过转动件30驱动设备主体10飞行。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等带有功能器件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功能器件可以是摄像头、扬声器等。为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以下将以具备摄像头的智能穿戴设备200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200能够被装配在飞行部件100的装配部40,其装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夹持、卡接、磁吸、扣合等。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装配部40包括第一磁性件,智能穿戴设备200包括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能够与智能穿戴设备200的第二磁性件相吸,进而以将智能穿戴设备200装配固定在飞行部件100上。
其中,飞行部件100能够通过驱动机构20的运转,以驱动转动件30转动,进而以驱动设备主体10飞行,进而在装配部40装配有智能穿戴设备200的情况下,飞行部件100也就能够携带智能穿戴设备200一起处于飞行状态,进而智能穿戴设备200也就能借助于飞行部件100实现航拍、跟拍等拍摄行为,使得智能穿戴设备200不再局限于只能进行近景拍摄,有效提升了智能穿戴设备200的用户使用体验。
可选地,驱动机构20可以是马达,转动机构可以是如固定翼、旋翼等飞行器件,马达的运转能够驱动转动机构转动,进而以驱动设备主体10处于飞行状态。
请参照图1和图2,装配部40包括相连接的活动部41及夹持部42,活动部41与设备主体10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10运动,夹持部42凸出于设备主体10之外。可以理解地,夹持部42能够用来夹持智能穿戴设备200,夹持部42凸出于设备主体10之外,例如位于设备主体10一侧,也就能够将智能穿戴设备200夹持固定在设备主体10一侧。活动部41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10运动,例如活动部41可以是连接在夹持部42与设备主体10之间的弹性件,活动部41也就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也就能够调整夹持部42相对于设备主体10的位置,以更好地实现对体积较大的智能穿戴设备200的夹持,使得飞行部件100能够实现对更多体积型号的智能穿戴设备200的装配。
请参照图3,活动部41包括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夹持部42包括与第一活动件411连接的第一夹持板421及与第二活动件412连接的第二夹持板422,第一夹持板421及第二夹持板422相对设置,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10运动,以使智能穿戴设备200能够被夹持在第一夹持板421与第二夹持板422之间。
可选地,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中的至少一者与设备主体10活动连接。例如,第一活动件411与设备主体10滑动连接,第一活动件411也就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10滑动;第一活动件411的滑动也就能够带动第一夹持板421运动,进而以调整第一夹持板421与第二夹持板422之间的间距,以将智能穿戴设备200夹持在第一夹持板421与第二夹持板422之间。或者,也可以是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均与设备主体10活动连接,进而第一夹持板421及第二夹持板422的位置都能够被调整,这样能够更加方便用户操作,以将智能穿戴设备200夹持固定在飞行部件100上。
请进一步参照图5,设备主体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均与第一壳体11活动连接,驱动机构20与第二壳体12的背对第一壳体11的一侧连接。例如,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可以是设置第一壳体11的背对第二壳体12的一侧,第一夹持板421及第二夹持板422凸出在第一壳体11之外,能够将智能穿戴设备200夹持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上。其中,转动件30通过传动件50与驱动机构20连接,进而驱动机构20、转动件30及传动件50也就都位于第二壳体12的背对第一壳体11的一侧,也就是与智能穿戴设备200是相背设置的,也就能够避免智能穿戴设备200对转动件30飞行状态的干扰。
可选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连接以形成容置腔,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收容于容置腔内。其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粘接、螺钉固定连接等。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与第一壳体11连接,并收容在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形成的容置腔内,也就是说,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与第一壳体11的朝向容置腔的一侧活动连接。这样也就能够避免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占用第一壳体11外侧的空间,有效利用了容置腔内的空间,也能够提升飞行部件100的美观性。
请参照图7,第一壳体11包括朝向容置腔的第一侧面及背对容置腔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有齿轮111,第一活动件411的一侧设有与齿轮111相啮合的第一齿条401,第二活动件412的一侧设有与齿轮111相啮合的第二齿条402,且第一齿条401朝向第二齿条402,齿轮111的转动用于驱动第一活动件411和第二活动件412运动。可以理解地,第一齿条401及第二齿条402均与齿轮111啮合连接,且第一齿条401与第二齿条402相对设置,齿轮111的转动,也就会驱动第一齿条401和第二齿条402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也就能够驱动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向相反的反向运动。
可选地,齿轮111的转动可以是用户手动实现,例如齿轮111的传动轴可以是凸出于第一壳体11之外,用户可以通过转动传动轴,进而以控制齿轮111的转动。或者,齿轮111可以是连接有电机,通过电机的驱动来实现齿轮111的转动。或者,用户也可以是通过抽拉夹持板及活动件来使得齿轮111转动。例如,当需要将智能穿戴设备200夹持固定在飞行部件100上时,用户可以通过向外拉动第一夹持板421和/或第二夹持板422,进而也就会带动第一活动件411和/或第二活动件412向外运动,进而使得第一齿条401和/或第二齿条402向相互背离的方向运动,以带动齿轮111转动。基于相似的原理,当将智能穿戴设备200从飞行部件100上取下后,用户可以通过向里推动第一夹持板421和/或第二夹持板422,进而以推动第一活动件411和/或第二活动件41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同样也能够通过第一齿条401和第二齿条402带动齿轮111转动。这样,通过齿轮111与齿条的设置,也就能够更顺畅地实现活动件的活动,以更方便地实现智能穿戴设备200的装配及拆卸。
可选地,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均设有第一导向件,第一侧面设有两个第二导向件,其中一个第二导向件与第一活动件411上的第一导向件配合连接,另一个第二导向件与第二活动件412上的第一导向件配合连接。可以理解地,导向件的设置能够对两个活动件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连接通过导向件与壳体连接,使得第一活动件411和第二活动件412相对于壳体的运动更为顺畅,也能够确保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的运动轨迹不会出现偏离。
可选地,第一导向件为导轨或导向槽中的一者,第二导向件为导轨或导向槽中的另一者。例如,第一导向件为导向槽,第二导向件为导轨,导向槽及导轨不仅能够对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与壳体起到连接作用,还能够限定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的运动轨迹,以保障第一活动件411及第二活动件412能够按照设定轨迹运动。
请具体参照图5,第一导向件包括设于第一活动件411上的第一导向槽4131及设于第二活动件412上的第二导向槽4141,两个第二导向件分别为第一导轨121和第二导轨122,第一导轨121和第二导轨122平行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活动件411包括与第一夹持板421连接的两个第一活动块413,每一个第一活动块413形成有一个第一导向槽4131,一个第一导向槽4131与第一导轨121配合连接,另一个第一导向槽4131与第二导轨122配合连接;两个第一活动块413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4132,第一子活动块设有向背离第一夹持板421方向凸出的第一连接件4133,第一连接件4133及第一子活动块的形成第一凹槽4132的内壁设有第一齿条401,其中,第一子活动块为两个第一活动块413之间的任一个。第二活动件412包括与第二夹持板422连接的两个第二活动块414,每一个第二活动块414形成有一个第二导向槽4141,一个第二导向槽4141与第一导轨121配合连接,另一个第二导向槽4141与第二导轨122配合连接;两个第二活动块414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4142,第二子活动块设有向背离第二夹持板422方向凸出的第二连接件4143,第二连接件4143及第二子活动块的形成第二凹槽4142的内壁设有第二齿条402,其中,第二子活动块为两个第二活动块414之间的任一个;在第一夹持板421及第二夹持板422之间未夹持智能穿戴设备200的情况下,第一连接件4133伸入第二凹槽4142中,第二连接件4143伸入第一凹槽4132中。
这样,第一活动件411和第二活动件412都包括两个活动块,两个活动块都与对应的夹持板连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对夹持板起到支撑作用,以确保夹持板能够夹持固定住智能穿戴设备200、另外,每一个活动块都形成有导向槽,以与第一导轨121或第二导轨122配合连接,进而也就保障了活动块运动的顺畅性。而同一个活动件上的两个活动块之间设有凹槽,以实现对连接件的收纳,合理利用了容置腔内的空间,又能够确保活动件能够实现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件411还包括两个第一弹性件(图未示),一个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一导轨121上且收容于其中一个第一导向槽4131内,另一个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导轨122上且收容于另一个第一导向槽4131内,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槽4131的靠近齿轮111的槽壁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内壁抵接。第二活动件412也包括两个第二弹性件(图未示),一个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一导轨121上且收容于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槽4141内,另一个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导轨122上且收容于另一个第二导向槽4141内,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导向槽4141的靠近齿轮111的槽壁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1的第二内壁抵接;其中,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相对设置。
可以理解地,弹性件具有伸缩性能。每一个导向槽内均容置有一个弹性件,且弹性件是套设在导轨上的,进而也就通过导轨确保了弹性件的伸缩方向,避免弹性件发生位置偏移。并且,弹性件的一端与导向槽靠近齿轮111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抵接,例如以第一夹持板421为例,当用户向外拉动第一夹持板421,也就会带动第一活动件411向外运动,此时两个第一活动块413内的弹性件也就会被挤压而收缩,当第一夹持板421与第二夹持板422之间夹持有智能穿戴设备200,则弹性件也就会由于活动块拉力的作用而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夹持板421与第二夹持板422之间不再夹持智能穿戴设备200,此时活动块不再受到拉力,弹性件也就不会受到力的挤压而能够推动活动块向靠近齿轮111的方向运动,进而以带动夹持板运动至与壳体相接触。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弹性件的设置,也就能够更好地助力于活动件实现运动。
可选地,第一夹持板421的朝向第二夹持板422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垫(图未示),第二夹持板422的朝向第一夹持板421的一侧设有第二缓冲垫(图未示)。第一缓冲垫及第二缓冲垫可以是相同材质,例如海绵、泡棉、硅胶等。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保护智能穿戴设备200,以避免对智能穿戴设备200造成损伤。
请进一步参照图7,驱动机构20包括主马达21及辅马达22,主马达21设置于设备主体10,主马达21通过传动件50与辅马达22连接,辅马达22连接转动件30;其中,辅马达22的运转用于驱动转动件30运转以驱动设备主体10飞行,主马达21的运转用于驱动设备主体10飞行姿态的变化。例如,转动件30为机翼,辅马达22的运转也就能够驱动机翼运转,而主马达21的运转能够驱动设备主体10飞行姿态的变化,例如飞行高度、飞行角度等。可选地,主马达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设备主体10能够基于多个主马达21分别实现上下摇摆、左右摇摆、旋转等;辅马达22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一个辅马达22可以是用于单独控制一个转动件30的运转。这样,通过多个马达的设置,也就使得飞行部件100在装配有智能穿戴设备200的情况下,实现多种飞行状态的变化,以实现的智能穿戴设备200能够借助于飞行部件100实现多种航拍、跟拍等多种拍摄行为,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传动件50能够在弯折状态和伸展状态之间切换;在设备主体10处于飞行状态的情况下,传动件50处于伸展状态;在设备主体10处于停止飞行状态的情况下,传动件50处于弯折状态。可以连理解地,传动件50的两端分别连接主马达21和辅马达22,而辅马达22连接传动件50,通过设置可弯折的传动件50,也就能够调整转动件30相对于设备主体10的位置,以更好地实现对转动件30的收纳。
传动件50包括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与主马达21连接,第一连接杆5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2铰接,第二连接杆52的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与辅马达22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杆51与第二连接杆52铰接,第一连接杆51与主马达21也可以是铰接,进而第一连接杆51能够相对于主马达21转动,第二连接杆52可以是相对于第一连接杆51转动,以更好地实现连接杆的收纳和展开,也就能够更灵活地调整转动件30相对于设备主体10的位置,保障转动件30和传动件50实现收纳。
转动件30包括连接辅马达22的传动轴33、第一机翼31和第二机翼32,第一机翼31和第二机翼32均套设于传动轴33上;其中,在飞行部件100处于飞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机翼31与第二机翼32处于展开状态,在飞行部件100处于停止飞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机翼31与第二机翼32处于收纳状态,且第一机翼31与第二机翼32之间的所述夹角朝向主马达21。可以理解地,辅马达22的运转能够驱动传动轴33转动,进而也就能够带动套设在传动轴33上的第一机翼31和第二机翼32转动,以实现飞行。飞行部件100在处于飞行状态时,第一机翼31和第二机翼32可以是以不同角度和方向展开,以处于展开状态,例如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机翼31与第二机翼32之间的角度为180度,第一机翼31和第二机翼32位于一条直线上;在飞行部件100停止飞行时,第一机翼31与第二机翼32之间的夹角朝向主马达21,例如二者之间的夹角可以是小于90度,或者第一机翼31和第二机翼32可以是重叠在一起,并指向主马达21,以确保第一机翼31和第二机翼32在收纳状态时不会占用太大的空间,以确保飞行部件100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被收纳。
请再次参照图5,设备主体10内设有电池13、电路板14及天线15,电池13与电路板14电连接;设备主体10边框形成有天线15,天线15与电路板14电连接。需要说明地,所述电池13为可充电电池,设备主体10上可以是设有用于为电池13充电的充电接口,并能够通过连接充电线为电池13进行充电。可选地,天线15可以是贴合设备主体10的边框设置,或者也可以就是借助设备主体10边框的一部分来实现天线15功能。其中,该天线15可以兼容蓝牙天线、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天线、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天线等天线功能,能够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进而能够确保飞行部件100能够与智能穿戴设备200或其他终端设备实现无线连接,以使得终端设备或是智能穿戴设备200能够实现对飞行部件100的控制。需要说明地是,天线15的具体结构及原理可以是参照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的改进点并不在于天线结构的改进,此处不做具体赘述。
设备主体10还包括保险器件16,保险器件16与电路板14电连接,在保险器件16处于开通状态的情况下,飞行部件100处于飞行状态,在保险器件16处于锁死状态的情况下,飞行部件100处于停止飞行状态。例如,保险器件16可以是开关器件,设备主体10内设有电池13及电路板14,开关器件与电路板14连接,主马达21及辅马达22均与电路板14连接,通过开关器件的开启或闭合,能够控制主马达21和辅马达22的运转或静止,进而以控制飞行部件100飞行或停止飞行。这样,通过保险器件16的设置,也就使得用户能够更好地实现对飞行部件100飞行状态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上还设有第一触点17,第一触点17与电路板14电连接,在装配部40容置有智能穿戴设备200的情况下,第一触点17与智能穿戴设备200的第二触点相接触,以实现飞行部件100与智能穿戴设备200内主板的电连接及信息传输。可选地,第一触点17可以是金属触点,例如可以是呈阵列设置的多个金属触点,第二触点可以是凸出于设置于智能穿戴设备200上的弹性导电连接件,如pogopin。当智能穿戴设备200装配固定在设备主体10上时,智能穿戴设备200能够通过第二触点及第一触点17,向飞行部件100充电以及实现信息传输。其中,第一触点17与设备主体10内的电池13及电路板14电连接,第二触点与智能穿戴设备200内的主板及电池13电连接。
进一步地,飞行部件100包括电路板14及天线15,飞行部件100能够与终端设备实现无线连接,飞行部件100能够基于终端设备的控制实现飞行状态的变化。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例如飞行部件100可以是通过蓝牙与终端设备实现无线连接,进而使得用户能够基于终端设备实现对飞行部件100飞行状态的控制,以方便用户更好地操控飞行部件100。
可选地,设备主体10内还有距离感应器(图未示),距离感应器与电路板14电连接。可以理解地,距离感应器能够检测摄飞行部件100的飞行高度或者是与智能穿戴设备200之间的距离,以方便用户更灵活地对飞行部件100飞行高度、飞行角度等飞行状态的控制,在飞行部件100装配有智能穿戴设备200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航拍、跟拍等拍摄行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拍摄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请参照图1、图4和图8,智能穿戴设备200包括智能穿戴件210、穿戴配件220及如上实施例中所述的飞行部件100,智能穿戴件210包括摄像头,且智能穿戴件210与穿戴配件220可拆卸连接。其中,在智能穿戴件210与穿戴配件220处于拆卸状态的情况下,智能穿戴件210被容置于飞行部件100的装配部40。
可选地,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等带有摄像头的可穿戴设备,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以下将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例如,智能穿戴件210为智能手表的表盘,穿戴配件220为智能手表的表带,表盘与表带可拆卸连接。当用户需用通过智能手表实现航拍、跟拍等功能时,可以是将表盘与表带拆开,并将表盘装配固定在飞行部件100的设备主体10上,并可以通过开启设备主体10上的保险器件16,以使得飞行部件100能够携带表盘一起处于飞行状态,进而以实现航拍等拍摄行为,为用户提供更好地拍摄体验。
需要说明地,智能穿戴件210能够与终端设备实现无线连接,在智能穿戴件210被容置于飞行部件100的装配部40的情况下,智能穿戴件210能够基于终端设备的控制实现拍摄及飞行状态的变化。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以下将以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用户可以是将手机与智能手表实现无线连接,并将手机与飞行部件100无线连接,例如蓝牙连接;当用户需要通过智能手表实现航拍的情况下,可以是将表盘与表带拆卸开,并将表盘容置固定在飞行部件100的两个夹持板之间,当用户按压飞行部件100上的保险器件16,则旋翼组件能够带动表盘处于飞行状态,进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对飞行部件100的飞行状态进行控制,并能够控制表盘上的摄像头实现拍摄。例如,用户点击手机上的拍摄按键,则手机向表盘发送拍摄信号,表盘接收到拍摄信号后执行拍摄,并将拍摄图像发送给手机,拍摄图像能够显示在手机的显示界面上。而当用户完成拍摄,则可以是控制飞行部件100降落,并通过关闭保险器件17以使得飞行部件100停止飞行,进而能够将表盘取下,并将表盘与表带装配在一起。这样,用户也就能够通过智能穿戴设备200来实现航拍、跟拍等拍摄行为,无需用户再额外携带无人机来进行拍摄,且相比于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200的体积更小,更加方便用户携带和操作,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拍摄体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传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通过所述转动件驱动所述设备主体飞行;
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用于容置具有功能器件的智能穿戴设备;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马达及辅马达,所述主马达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主马达通过传动件与辅马达连接,所述辅马达连接所述转动件;
其中,所述辅马达的运转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运转以驱动设备主体飞行,所述主马达的运转用于驱动所述设备主体飞行姿态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包括相连接的活动部及夹持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运动,所述夹持部凸出于所述设备主体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一活动件及第二活动件,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件连接的第一夹持板及与所述第二活动件连接的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及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活动件及所述第二活动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运动,以使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能够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活动件及所述第二活动件均与所述第一壳体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对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以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活动件及所述第二活动件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连接所述辅马达的传动轴、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所述第一机翼和所述第二机翼均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
其中,在所述飞行部件处于飞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机翼与所述第二机翼处于展开状态,在所述飞行部件处于停止飞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机翼与所述第二机翼处于收纳状态,且所述第一机翼与所述第二机翼之间的夹角朝向所述主马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保险器件,所述保险器件与所述飞行部件内的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保险器件处于开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飞行部件处于飞行状态,在所述保险器件处于锁死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飞行部件处于停止飞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上还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装配部容置有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第二触点相接触,以实现所述飞行部件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内主板的电连接及信息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部件能够与终端设备实现无线连接,所述飞行部件能够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实现飞行状态的变化。
9.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穿戴件、穿戴配件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飞行部件,所述智能穿戴件包括摄像头,所述智能穿戴件与所述穿戴配件可拆卸连接;
其中,在所述智能穿戴件与所述穿戴配件处于拆卸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智能穿戴件被容置于所述飞行部件的装配部;
在所述智能穿戴件被容置于所述飞行部件的装配部的情况下,所述智能穿戴件能够基于终端设备的控制实现拍摄及飞行状态的变化。
CN202110149217.9A 2021-02-03 2021-02-03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112874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9217.9A CN112874797B (zh) 2021-02-03 2021-02-03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9217.9A CN112874797B (zh) 2021-02-03 2021-02-03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797A CN112874797A (zh) 2021-06-01
CN112874797B true CN112874797B (zh) 2022-07-19

Family

ID=7605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9217.9A Active CN112874797B (zh) 2021-02-03 2021-02-03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479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56923U (zh) * 2015-07-06 2016-01-13 刘琳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飞行衣及其智能飞行系统
CN205264282U (zh) * 2015-12-11 2016-05-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电子飞行膝板结构
CN205327401U (zh) * 2016-01-12 2016-06-22 童欣 一种手机辅助飞行装置
CN106094857A (zh) * 2016-08-22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穿戴设备及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方法、装置
CN108910040A (zh) * 2018-08-23 2018-11-30 苏州峰通光电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飞行器
KR20190009103A (ko) * 2017-07-18 2019-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객체와의 거리에 기반하여 이동 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0045745A (zh) * 2016-10-19 2019-07-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穿戴式设备及无人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56923U (zh) * 2015-07-06 2016-01-13 刘琳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飞行衣及其智能飞行系统
CN205264282U (zh) * 2015-12-11 2016-05-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电子飞行膝板结构
CN205327401U (zh) * 2016-01-12 2016-06-22 童欣 一种手机辅助飞行装置
CN106094857A (zh) * 2016-08-22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穿戴设备及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方法、装置
CN110045745A (zh) * 2016-10-19 2019-07-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无人机的穿戴式设备及无人机系统
KR20190009103A (ko) * 2017-07-18 2019-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객체와의 거리에 기반하여 이동 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8910040A (zh) * 2018-08-23 2018-11-30 苏州峰通光电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飞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797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2745B2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用の関節部品
KR100513016B1 (ko) 무선 헤드셋 장치
US20140268542A1 (en) Docking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539285A1 (en) A smart case for electronic wearable device
EP2813907A2 (en)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CN209105229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EP3518509B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111578A1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08024046B (zh) 拍摄装置及终端
WO2020088056A1 (zh) 移动终端
US202204181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10525B (zh) 电子设备
CN112874797B (zh) 飞行部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0007730U (zh) 移动终端
CN109862147B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210466197U (zh) 腕式可穿戴设备
US20200103989A1 (e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system
CN112954092B (zh) 电子设备
CN113838367A (zh) 电子设备
WO2020010949A1 (zh) 电子装置和手机
CN109962998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63038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207083U (zh) 终端固持装置及稳定器
CN210183362U (zh) 移动终端
KR20090077605A (ko) 휴대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