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4717B -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4717B
CN112874717B CN202110240845.8A CN202110240845A CN112874717B CN 112874717 B CN112874717 B CN 112874717B CN 202110240845 A CN202110240845 A CN 202110240845A CN 112874717 B CN112874717 B CN 112874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water
sleeve
rod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08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4717A (zh
Inventor
朱雨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ongqiang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ongqiang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ongqiang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ongqiang Gene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08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47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4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4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02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 B63B43/1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ducing risk of capsizing or sinking by improving buoyancy
    • B63B43/16Temporary equipment for stopping leaks, e.g. collision ma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包括:包括主伞杆、双层封堵机构、水囊填充机构和挤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杆的顶端设置有双层封堵机构,所述主伞杆的中间设置有水囊填充机构,所述挤压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水囊填充机构的后侧。本发明通过主伞杆顶端反向折叠设置的内伞骨和外伞骨,可以在穿过船舶破损处时受到水流冲击自然向外侧翻转开启,通过外伞布覆盖封堵船舶破损处,而内伞布则覆盖在外伞布外侧,进行二次封堵,并且主伞杆外侧还环绕设置有多个填充水囊,外界水流可以通过顶端进水口直接进入中心连接滑套,以填充充水囊内部迅速扩充其体积,通过膨胀的充水囊可以封堵在船舶破损处,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船舶应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船体由于战损及其他原因破损进水后,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损害管制将直接关系到船舶及船员的生命安全,而堵漏伞通过采用"先疏后堵"的构思方式,解决了船舶船体破损时进水冲击力大,漏口不规则等带来的堵漏难题,缩短了操作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舱室进水。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基础的堵漏伞可以闭合的状态从船舱内部穿过漏洞并伸到船舱的外部,然后通过开伞机构打开堵漏伞使伞布紧贴舰船的外壁,但现有的堵漏伞一般正向开启,在堵漏过程中,外部水压过大,正向开启的难度较大,并且一般只设置有单层伞布,难以保证完全覆盖破损处,也难以完全封堵破损处,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堵漏效果均较低,并且在伞布开启后需要通过转动后侧的螺纹套筒以顶紧前侧的支撑顶杆,调节所需时间较长,支撑顶杆也难以快速固定到位,导致操作堵漏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包括主伞杆、双层封堵机构、水囊填充机构和挤压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杆的顶端设置有双层封堵机构,所述主伞杆的中间设置有水囊填充机构,所述挤压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水囊填充机构的后侧,所述主伞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主伞杆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连接滑套,所述中心连接滑套的前端设置有顶端进水口,所述中心连接滑套的后侧设置有导向滑槽;
所述双层封堵机构包括内伞骨和外伞骨,所述内伞骨的底端设置有内侧折叠转轴,所述内伞骨的内侧设置有内伞布,所述内伞骨与所述内伞布连接以驱动所述内伞布展开与收缩,所述外伞骨设置于所述内伞骨的外侧,所述外伞骨的底端设置有外侧折叠转轴,所述外伞骨的外侧设置有外伞布,所述外伞骨与所述外伞布连接以驱动所述外伞布展开与收缩;
所述内伞骨和所述外伞骨分别通过所述内侧折叠转轴和所述外侧折叠转轴向所述主伞杆前侧倾斜转动折叠,所述内伞骨和所述外伞骨折叠状态时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主伞杆的轴向中心线均相互平行,所述内伞骨长度和所述内伞布直径均大于所述外伞骨长度和所述外伞布直径;
所述中心连接滑套的内侧嵌套设置有中心顶杆,所述中心顶杆的后端设置有操作推杆,所述中心顶杆的顶端设置有弧形套帽;
所述弧形套帽嵌套设置于所述外伞骨的顶端,所述操作推杆与所述导向滑槽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所述水囊填充机构包括填充水囊,所述填充水囊环绕所述主伞杆的轴向中心线外侧均匀环绕设置,所述填充水囊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道,所述填充水囊通过所述连通管道与所述中心连接滑套相互连通;
所述连通管道的中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通行方向为由所述中心连接滑套至所述填充水囊;
所述挤压固定机构包括锥形挤压板,所述锥形挤压板设置于所述填充水囊的后侧,所述锥形挤压板向所述填充水囊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锥形挤压板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锥形挤压板通过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主伞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卡圈;
所述连接套筒的后侧设置有连接螺套,所述连接螺套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所述连接螺套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卡环;
所述连接螺套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主伞杆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螺套通过所述连接卡环和所述连接卡圈与所述连接套筒转动连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通过主伞杆顶端反向折叠设置的内伞骨和外伞骨,可以在穿过船舶破损处时受到水流冲击自然向外侧翻转开启,进而通过外伞布覆盖封堵船舶破损处,而内伞布则覆盖在外伞布外侧,进行二次封堵,从而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并且主伞杆外侧还环绕设置有多个填充水囊,充水囊通过连通管道与中心连接滑套相互连通,外界水流可以通过顶端进水口直接进入中心连接滑套,进而充入充水囊,以填充充水囊内部迅速扩充其体积,通过膨胀的充水囊可以封堵在船舶破损处,以进一步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同时通过卡在船舶破损处的充水囊可以对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固定,以提高操作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主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双层封堵机构的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双层封堵机构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水囊填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挤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伞杆、101外螺纹、102中心连接滑套、103顶端进水口、104导向滑槽、2双层封堵机构、201内伞骨、202内侧折叠转轴、203内伞布、204外伞骨、205外侧折叠转轴、206外伞布、3中心顶杆、301操作推杆、302弧形套帽、4水囊填充机构、401填充水囊、402连通管道、403单向阀、5挤压固定机构、501锥形挤压板、502连接套筒、503连接卡圈、504连接螺套、505旋转手柄、506连接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包括主伞杆1、双层封堵机构2、水囊填充机构4和挤压固定机构5,其特征在于,主伞杆1的顶端设置有双层封堵机构2,主伞杆1的中间设置有水囊填充机构4,挤压固定机构5设置于水囊填充机构4的后侧,主伞杆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01,主伞杆1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连接滑套102,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前端设置有顶端进水口103,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后侧设置有导向滑槽104;
双层封堵机构2包括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内伞骨201的底端设置有内侧折叠转轴202,内伞骨201的内侧设置有内伞布203,内伞骨201与内伞布203连接以驱动内伞布203展开与收缩,外伞骨204设置于内伞骨201的外侧,外伞骨204的底端设置有外侧折叠转轴205,外伞骨204的外侧设置有外伞布206,外伞骨204与外伞布206连接以驱动外伞布206展开与收缩;
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分别通过内侧折叠转轴202和外侧折叠转轴205向主伞杆1前侧倾斜转动折叠,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折叠状态时的水平中心线与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均相互平行,内伞骨201长度和内伞布203直径均大于外伞骨204长度和外伞布206直径;
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内侧嵌套设置有中心顶杆3,中心顶杆3的后端设置有操作推杆301,中心顶杆3的顶端设置有弧形套帽302;
弧形套帽302嵌套设置于外伞骨204的顶端,操作推杆301与导向滑槽104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水囊填充机构4包括填充水囊401,填充水囊401环绕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外侧均匀环绕设置,填充水囊401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道402,填充水囊401通过连通管道402与中心连接滑套102相互连通;
连通管道402的中间设置有单向阀403,单向阀403的通行方向为由中心连接滑套102至填充水囊401;
挤压固定机构5包括锥形挤压板501,锥形挤压板501设置于填充水囊401的后侧,锥形挤压板501向填充水囊401方向倾斜设置,锥形挤压板501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套筒502,锥形挤压板501通过连接套筒502与主伞杆1滑动连接,连接套筒502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卡圈503;
连接套筒502的后侧设置有连接螺套504,连接螺套504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505,连接螺套504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卡环506;
连接螺套504通过外螺纹101与主伞杆1相互连接,连接螺套504通过连接卡环506和连接卡圈503与连接套筒502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7,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包括主伞杆1、双层封堵机构2、水囊填充机构4和挤压固定机构5,其特征在于,主伞杆1的顶端设置有双层封堵机构2,主伞杆1的中间设置有水囊填充机构4,挤压固定机构5设置于水囊填充机构4的后侧,主伞杆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01,主伞杆1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连接滑套102,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前端设置有顶端进水口103,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后侧设置有导向滑槽104;双层封堵机构2包括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内伞骨201的底端设置有内侧折叠转轴202,内伞骨201的内侧设置有内伞布203,内伞骨201与内伞布203连接以驱动内伞布203展开与收缩,外伞骨204设置于内伞骨201的外侧,外伞骨204的底端设置有外侧折叠转轴205,外伞骨204的外侧设置有外伞布206,外伞骨204与外伞布206连接以驱动外伞布206展开与收缩;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分别通过内侧折叠转轴202和外侧折叠转轴205向主伞杆1前侧倾斜转动折叠,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折叠状态时的水平中心线与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均相互平行,内伞骨201长度和内伞布203直径均大于外伞骨204长度和外伞布206直径;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内侧嵌套设置有中心顶杆3,中心顶杆3的后端设置有操作推杆301,中心顶杆3的顶端设置有弧形套帽302;弧形套帽302嵌套设置于外伞骨204的顶端,操作推杆301与导向滑槽104之间尺寸相互配合;水囊填充机构4包括填充水囊401,填充水囊401环绕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外侧均匀环绕设置,填充水囊401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道402,填充水囊401通过连通管道402与中心连接滑套102相互连通;连通管道402的中间设置有单向阀403,单向阀403的通行方向为由中心连接滑套102至填充水囊401;挤压固定机构5包括锥形挤压板501,锥形挤压板501设置于填充水囊401的后侧,锥形挤压板501向填充水囊401方向倾斜设置,锥形挤压板501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套筒502,锥形挤压板501通过连接套筒502与主伞杆1滑动连接,连接套筒502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卡圈503;连接套筒502的后侧设置有连接螺套504,连接螺套504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505,连接螺套504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卡环506;连接螺套504通过外螺纹101与主伞杆1相互连接,连接螺套504通过连接卡环506和连接卡圈503与连接套筒502转动连接,装置通过主伞杆1的顶端设置的双层封堵机构2覆盖在船舶破损处外侧,以对其进行封堵,而水囊填充机构4则可以通过充入水膨胀以填充船舶破损处,并通过挤压固定机构5推动挤压水囊填充机构4,以提高水囊填充机构4的填充效率和稳固性。
请参阅图1至图5,可选的,装置的主伞杆1顶端设置有双层封堵机构2,而双层封堵机构2包括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内伞骨201的底端设置有内侧折叠转轴202,内伞骨201的内侧设置有内伞布203,内伞骨201与内伞布203连接以驱动内伞布203展开与收缩,外伞骨204设置于内伞骨201的外侧,外伞骨204的底端设置有外侧折叠转轴205,外伞骨204的外侧设置有外伞布206,外伞骨204与外伞布206连接以驱动外伞布206展开与收缩,并且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分别通过内侧折叠转轴202和外侧折叠转轴205向主伞杆1前侧倾斜转动折叠,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折叠状态时的水平中心线与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均相互平行,内伞骨201长度和内伞布203直径均大于外伞骨204长度和外伞布206直径,从而在主伞杆1可以直接穿过船舶破损处,通过外侧的水压推动自然使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分别通过内侧折叠转轴202和外侧折叠转轴205向外侧转动展开,进而带动内伞布203和外伞布206完全展开,从而使外伞布206可以完全覆盖在船舶破损处外侧,以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封堵,减缓漏水进水,同时内伞布203则可以覆盖在外伞布206外侧,以构成第二层封堵结构。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通过装置的主伞杆1的顶端设置的双层封堵机构2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封堵,双层封堵机构2设置的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在穿出船舶破损处使,可以通过外界水流冲击自然向外侧翻转打开,进而带动内伞布203和外伞布206展开,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双层封堵,使用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船舶破损处的封堵效果,减缓船舶漏水进水。
请参阅图1至图5,可选的,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装置通过主伞杆1的顶端设置的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翻转带动内伞布203和外伞布206展开,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双层封堵,而装置的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内侧嵌套设置有中心顶杆3,中心顶杆3的后端设置有操作推杆301,中心顶杆3的顶端设置有弧形套帽302,弧形套帽302嵌套设置于外伞骨204的顶端,从而将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顶端均包裹在内,避免其伸出船舶破损处时提前受到水流冲击开启,而弧形套帽302中间与中心顶杆3连接,同时操作推杆301与导向滑槽104之间尺寸相互配合,所以通过操作推杆301可以带动中心顶杆3在中心连接滑套102中前后移动,进而带动中心顶杆3顶端固定的弧形套帽302前后移动,以便于将弧形套帽302向前侧推动,使弧形套帽302脱离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顶端,使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可以受到水流冲击自然开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通过设置的弧形套帽302嵌套包括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顶端,以对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进行固定,而通过操作推杆301和中心顶杆3可以控制弧形套帽302的位置,进而可以灵活控制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的开启,有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便利性和灵活性。
请参阅图1至图8,可选的,装置通过通过主伞杆1的顶端设置的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翻转带动内伞布203和外伞布206展开,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双层封堵,以减缓漏水进水,而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后侧还对应设置有水囊填充机构4,水囊填充机构4包括填充水囊401,填充水囊401环绕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外侧均匀环绕设置,填充水囊401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道402,填充水囊401通过连通管道402与中心连接滑套102相互连通,从而主伞杆1在伸出船舶破损处后,外界水流便可以通过其顶端的顶端进水口103进入中心连接滑套102,进而通过中心连接滑套102和连通管道402进入填充水囊401,而填充水囊401为防水密封柔性材质,空载状态下体积较小,而外界水流冲击进入填充水囊401后,便可以使填充水囊401,使填充水囊401的体积迅速扩大,进而通过膨胀的充水囊可以封堵在船舶破损处,进一步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同时通过卡在船舶破损处的充水囊可以对装置整体进行固定,而填充水囊401环绕设置有多个,避免其全部意外破损,提高冗余,而且连通管道402的中间设置有单向阀403,单向阀403的通行方向为由中心连接滑套102至填充水囊401,以便于通过船舶外界的水压自然填充填充水囊401,为填充水囊401提供压力,防止填充水囊401内部压力过大反向漏水,便于保持填充水囊401的膨胀和封堵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通过与中心连接滑套102相互连通的填充水囊401,通过船舶外界的水压水流自然填充填充水囊401,以使填充水囊401的体积迅速扩大,通过膨胀的充水囊可以封堵在船舶破损处,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并卡在船舶破损处对装置整体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封堵效果和使用便利性。
请参阅图1至图8,可选的,装置通过可以通过船舶外界的水压水流自然填充扩充体积的填充水囊401以封堵船舶破损处,而填充水囊401后侧对应设置有挤压固定机构5,挤压固定机构5包括锥形挤压板501,锥形挤压板501设置于填充水囊401的后侧,锥形挤压板501向填充水囊401方向倾斜设置,锥形挤压板501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套筒502,锥形挤压板501通过连接套筒502与主伞杆1滑动连接,从而锥形挤压板501可以沿主伞杆1向前侧滑动,以推动压迫前侧膨胀的填充水囊401,提高填充水囊401膨胀体积和压力,以提高填充水囊401的封堵效果,而连接套筒502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卡圈503,连接套筒502的后侧设置有连接螺套504,连接螺套504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505,连接螺套504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卡环506,并且连接螺套504通过外螺纹101与主伞杆1相互连接,连接螺套504通过连接卡环506和连接卡圈503与连接套筒502转动连接,所以通过旋转手柄505可以转动连接螺套504,进而使连接螺套504推动连接套筒502和锥形挤压板501向前侧移动,以压迫前侧膨胀的填充水囊401,进一步提高填充水囊401的封堵效果。
使用时,首先将主伞杆1顶端向外侧伸出船舶破损处,使其顶端的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完全伸出船舶破损处,然后将操作推杆301沿导向滑槽104向前侧推动,进而推动中心顶杆3,中心顶杆3沿中心连接滑套102向前侧滑动,以带动其顶端的弧形套帽302向前侧移动,使弧形套帽302脱离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顶端,此时外侧的水流推动自然使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分别通过内侧折叠转轴202和外侧折叠转轴205向外侧转动展开,进而带动内伞布203和外伞布206完全展开,从而使外伞布206可以完全覆盖在船舶破损处外侧,以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封堵,减缓漏水进水,同时内伞布203则可以覆盖在外伞布206外侧,以构成第二层封堵结构,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同时外界水流便可以通过其顶端的顶端进水口103进入中心连接滑套102,进而通过中心连接滑套102和连通管道402进入填充水囊401,使填充水囊401的体积迅速扩大,通过膨胀的充水囊可以封堵在船舶破损处,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并卡在船舶破损处对装置整体进行固定,随后可以通过旋转手柄505可以转动连接螺套504,进而使连接螺套504推动连接套筒502和锥形挤压板501向前侧移动,以压迫前侧膨胀的填充水囊401,进一步提高填充水囊401的封堵效果,便完成堵漏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通过主伞杆1顶端反向折叠设置的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可以在穿过船舶破损处时受到水流冲击自然向外侧翻转开启,进而通过外伞布206覆盖封堵船舶破损处,而内伞布203则覆盖在外伞布206外侧,进行二次封堵,从而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并且主伞杆1外侧还环绕设置有多个填充水囊401,充水囊通过连通管道402与中心连接滑套102相互连通,外界水流可以通过顶端进水口103直接进入中心连接滑套102,进而充入充水囊,以填充充水囊内部迅速扩充其体积,通过膨胀的充水囊可以封堵在船舶破损处,以进一步提高封堵堵漏的效果,同时通过卡在船舶破损处的充水囊可以对装置整体进行快速固定,以提高操作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包括主伞杆(1)、双层封堵机构(2)、水囊填充机构(4)和挤压固定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伞杆(1)的顶端设置有双层封堵机构(2),所述主伞杆(1)的中间设置有水囊填充机构(4),所述挤压固定机构(5)设置于所述水囊填充机构(4)的后侧,所述主伞杆(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01),所述主伞杆(1)的内侧设置有中心连接滑套(102),所述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前端设置有顶端进水口(103),所述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后侧设置有导向滑槽(104);
所述双层封堵机构(2)包括内伞骨(201)和外伞骨(204),所述内伞骨(201)的底端设置有内侧折叠转轴(202),所述内伞骨(201)的内侧设置有内伞布(203),所述内伞骨(201)与所述内伞布(203)连接以驱动所述内伞布(203)展开与收缩,所述外伞骨(204)设置于所述内伞骨(201)的外侧,所述外伞骨(204)的底端设置有外侧折叠转轴(205),所述外伞骨(204)的外侧设置有外伞布(206),所述外伞骨(204)与所述外伞布(206)连接以驱动所述外伞布(206)展开与收缩;
所述内伞骨(201)和所述外伞骨(204)分别通过所述内侧折叠转轴(202)和所述外侧折叠转轴(205)向所述主伞杆(1)前侧倾斜转动折叠,所述内伞骨(201)和所述外伞骨(204)折叠状态时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均相互平行,所述内伞骨(201)长度和所述内伞布(203)直径均大于所述外伞骨(204)长度和所述外伞布(206)直径;
所述中心连接滑套(102)的内侧嵌套设置有中心顶杆(3),所述中心顶杆(3)的后端设置有操作推杆(301),所述中心顶杆(3)的顶端设置有弧形套帽(302);
所述弧形套帽(302)嵌套设置于所述外伞骨(204)的顶端,所述操作推杆(301)与所述导向滑槽(104)之间尺寸相互配合;
所述水囊填充机构(4)包括填充水囊(401),所述填充水囊(401)环绕所述主伞杆(1)的轴向中心线外侧均匀环绕设置,所述填充水囊(401)的内侧设置有连通管道(402),所述填充水囊(401)通过所述连通管道(402)与所述中心连接滑套(102)相互连通;
所述连通管道(402)的中间设置有单向阀(403),所述单向阀(403)的通行方向为由所述中心连接滑套(102)至所述填充水囊(401);
所述挤压固定机构(5)包括锥形挤压板(501),所述锥形挤压板(501)设置于所述填充水囊(401)的后侧,所述锥形挤压板(501)向所述填充水囊(401)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锥形挤压板(501)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套筒(502),所述锥形挤压板(501)通过所述连接套筒(502)与所述主伞杆(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套筒(502)的后端设置有连接卡圈(503);
所述连接套筒(502)的后侧设置有连接螺套(504),所述连接螺套(504)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505),所述连接螺套(504)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卡环(506);
所述连接螺套(504)通过所述外螺纹(101)与所述主伞杆(1)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螺套(504)通过所述连接卡环(506)和所述连接卡圈(503)与所述连接套筒(502)转动连接。
CN202110240845.8A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Active CN112874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0845.8A CN112874717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0845.8A CN112874717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717A CN112874717A (zh) 2021-06-01
CN112874717B true CN112874717B (zh) 2022-07-29

Family

ID=76055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0845.8A Active CN112874717B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4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633B (zh) * 2022-05-16 2023-05-0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船舶应急堵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8561A (en) * 1921-12-08 1922-11-16 Naamlooze Vennootschap Fabriek Apparatus for stopping holes, more particularly holes made by projectiles in the ship walls
FR2574890A1 (fr) * 1984-12-18 1986-06-20 Bernard Lepont Dispositif pour aveugler une voie d'eau dans la coque d'un navire
CN2043217U (zh) * 1988-11-11 1989-08-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办事处 快速堵漏伞
CN2098461U (zh) * 1991-03-01 1992-03-11 吕加平 反堵式堵漏器
DE4134013A1 (de) * 1991-10-14 1993-04-15 Roland Wallisch 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ssen eines lecks
CN2635513Y (zh) * 2003-09-04 2004-08-25 徐志文 快速堵漏器
CN204056250U (zh) * 2014-07-14 2014-12-31 芜湖宏强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堵漏伞
CN106394823A (zh) * 2016-10-28 2017-02-15 江汉大学 一种船舶大孔快速发泡堵漏器
CN207241977U (zh) * 2017-04-21 2018-04-17 杨保国 用于船舶的新型堵漏伞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8561A (en) * 1921-12-08 1922-11-16 Naamlooze Vennootschap Fabriek Apparatus for stopping holes, more particularly holes made by projectiles in the ship walls
FR2574890A1 (fr) * 1984-12-18 1986-06-20 Bernard Lepont Dispositif pour aveugler une voie d'eau dans la coque d'un navire
CN2043217U (zh) * 1988-11-11 1989-08-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办事处 快速堵漏伞
CN2098461U (zh) * 1991-03-01 1992-03-11 吕加平 反堵式堵漏器
DE4134013A1 (de) * 1991-10-14 1993-04-15 Roland Wallisch 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ssen eines lecks
CN2635513Y (zh) * 2003-09-04 2004-08-25 徐志文 快速堵漏器
CN204056250U (zh) * 2014-07-14 2014-12-31 芜湖宏强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堵漏伞
CN106394823A (zh) * 2016-10-28 2017-02-15 江汉大学 一种船舶大孔快速发泡堵漏器
CN207241977U (zh) * 2017-04-21 2018-04-17 杨保国 用于船舶的新型堵漏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717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4717B (zh) 一种船舶用伞状堵漏装置
CN105000148B (zh) 堵漏伞快速定位锁紧装置
CN109455276A (zh) 船用一体式快速充气气囊装置
CN112644657B (zh) 一种船体破损用预制式堵漏件及其修补堵漏装置
CN109080785A (zh) 一种新型船用止水气囊
CN204775903U (zh) 堵漏伞快速定位锁紧装置
AU2019200141B2 (en) A Yacht Driven by Three Propellers
CN210175092U (zh) 一种两侧气囊式船用堵漏器
US3110922A (en) Hose construction
CN203884897U (zh) 多功能救生充气折叠伞
CN206813243U (zh) 一种折叠伸缩式休闲船
CN108116632A (zh) 基于船舶破损的气胀式堵漏装置
CN209305800U (zh) 船用一体式快速充气气囊装置
CN102282406A (zh) 可伸缩的油气连接器
CN214690080U (zh) 一种船舶堵漏气囊结构
CN108622331A (zh) 一种船体堵漏装置及其堵漏方法
KR101591897B1 (ko) 액체유출 방지장치
CN115848579B (zh) 一种船舶堵漏装置
CN218415659U (zh) 一种充气式线缆管封堵器
CA1064332A (en) Collapsible sea anchor
CN111017157A (zh)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充气漂浮平台
CN207931945U (zh) 基于船舶破损的气胀式堵漏装置
CA3013631C (en) Collapsible kayak
CN218055556U (zh) 一种船用水囊式堵漏装置
CN108216518A (zh) 一种轮船防沉支架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41000 Fangcun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Jinghu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Hongqiang Gener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Fangcun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U HONGQIANG SHIP EQUIPMENT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