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9803A -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9803A
CN112869803A CN202110283057.7A CN202110283057A CN112869803A CN 112869803 A CN112869803 A CN 112869803A CN 202110283057 A CN202110283057 A CN 202110283057A CN 112869803 A CN112869803 A CN 112869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or
transverse
longitudinal
rod
position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30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泳龙
秦丹
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30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98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9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9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09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64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for soft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所述定位器包括横向定位杆以及输送器容置部;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用于抵靠于预定对象,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用于供勾线杆穿入;所述输送器容置部与所述横向定位杆连接,用于容置输送器;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用于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所述勾线杆在穿入所述横向通道后能够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如此配置,避免了由于横向隧道与纵向隧道不交叉,而无法勾线的问题。实现了在预定对象的隧道中穿过缝线,避免了锚钉脱落等产生的风险。

Description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肩袖、膝、足踝等部位的软组织撕裂的修复,除了需要缝合软组织本身,一般还需要通过缝线将软组织压向骨骼(将软组织绑在骨骼上),才能促使其愈合。目前通常采用带线锚钉进行修复手术,将金属锚钉锚定在骨骼中,再通过锚钉上连接的缝线来捆绑软组织,从而将软组织压向骨骼。然而由于锚钉的体积相比缝线较为粗大,对于骨骼尺寸较小或骨质疏松的患者不友好。如果锚钉选择不当或在术中固定位置偏差,就会存在锚钉脱落和牵拉力不足等风险,容易对患者患处造成二次损伤,且该方案手术成本高、难度大,术后如不慎破坏,翻修难度极高。
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案是放弃锚钉,在骨骼内形成隧道,将缝线穿过骨隧道完成软组织的缝合绑定。然而目前没有合适的手术工具,只能选择开放式手术或通过硬膜穿刺针在关节镜引导下完成缝线过线,手术操作极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以解决现有通过锚钉固定缝线所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器,其包括:横向定位杆以及输送器容置部;
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用于抵靠于预定对象,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用于供勾线杆穿入;
所述输送器容置部与所述横向定位杆连接,用于容置输送器的一部分;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用于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所述勾线杆在穿入所述横向通道后能够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
可选的,所述定位器还包括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用于限制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相对于所述横向定位杆朝向远端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第一按钮及棘齿,所述第一按钮用于驱动所述棘齿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相啮合,以限制所述输送器朝向远端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定位器还包括触发部,所述触发部用于在所述勾线杆的抵靠下,推动所述棘齿解除与所述输送器的啮合,以解除对所述输送器的移动的限制。
可选的,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具有抵合面,所述抵合面用于与所述预定对象的形状相适配,并用于抵靠于所述预定对象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还具有啮合部,所述啮合部用于插入所述预定对象的表面,以与所述预定对象相啮合。
可选的,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沿所述横向定位杆的径向开放,用于供所述输送器沿所述横向定位杆的径向可拆卸地置入。
可选的,所述定位器还包括触发部,所述触发部用于在所述勾线杆的抵靠下,触发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向近端回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送器,其用于与如上所述的定位器配合,所述输送器的一部分用于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所述输送器包括:纵向定位杆;
所述纵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用于容置缝线或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且用于供所述缝线或所述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自远端伸出;
在所述输送器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时,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超出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勾线杆在穿入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后,能够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伸出的所述缝线所绕成的线圈或所述植入物。
可选的,所述输送器还包括齿条;
所述齿条与所述纵向定位杆连接,用于与所述定位器之第一锁定部的棘齿相啮合,以限制所述纵向定位杆相对于所述定位器之横向定位杆朝向远端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输送器还包括回拉驱动部,所述回拉驱动部与所述纵向定位杆连接,用于在所述定位器的触发下,驱动所述缝线或所述植入物向近端回撤。
可选的,所述输送器还包括缝线容置部,所述缝线容置部的内腔与所述纵向通道连通,用于容置所述缝线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缝线容置部还具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连通所述缝线容置部的内腔与外部。
可选的,所述输送器还包括缝线及送线夹;所述缝线用于穿设于所述纵向通道中,并自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穿出;所述送线夹与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连接,用于容置所述缝线之远端所绕成的线圈,且使所述线圈到达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的相交处,并维持所述线圈的形态与所述勾线杆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送线夹具有弹性,用于驱使所述线圈贴靠于所述预定对象的纵向隧道的侧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勾线杆,其用于与如上所述的定位器以及如上所述的输送器配合;所述勾线杆用于穿入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以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
可选的,所述勾线杆还用于沿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向远端伸出,以用于在所述预定对象上钻取横向隧道。
可选的,所述勾线杆具有动力传输部,所述动力传输部用于与外部的动力装置耦接,以在外部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勾线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勾线杆具有围绕自身轴线周向设置的勾线槽,所述勾线槽用于勾取所述线圈或所述植入物。
可选的,所述勾线杆包括限位卡,所述限位卡用于与所述定位器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勾线杆相对于所述定位器朝向远端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限位卡还用于与所述定位器的触发部抵靠,以触发所述触发部的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定位器、如上所述的输送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勾线杆;
所述输送器的一部分用于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
所述勾线杆用于在穿入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后自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伸出,并用于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伸出的缝线所绕成的线圈或植入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其利用如上所述的隧道式过线系统;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
在一预定对象上开设纵向隧道;
将所述输送器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
将所述输送器的纵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所述纵向隧道,使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隧道的轴向重合;
将所述定位器的横向定位杆的远端抵靠于所述预定对象上;并沿所述横向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预定对象上开设横向隧道,使所述横向隧道与所述纵向隧道相交;
利用所述勾线杆穿入所述横向通道,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伸出的所述缝线所绕成的线圈或所述植入物;
向近端拉动撤出所述勾线杆,使所述线圈或所述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被拉出所述横向隧道。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中,所述定位器包括横向定位杆以及输送器容置部;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用于抵靠于预定对象,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用于供勾线杆穿入;所述输送器容置部与所述横向定位杆连接,用于容置输送器;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用于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所述勾线杆在穿入所述横向通道后能够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
如此配置,在预定对象上预先开设好纵向隧道后,可将定位器所容置的输送器的纵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纵向隧道,进而沿定位器的横向通道的方向在预定对象上开设横向隧道,并穿入勾线杆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由于定位器的所容置的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因此横向隧道必然与纵向隧道相交,实现了经皮定位无法实现的精度,避免了由于横向隧道与纵向隧道不交叉,而无法勾线的问题。由此,实现了在预定对象的隧道中穿过缝线,缝线的固定可靠,避免了锚钉脱落等产生的风险;隧道式过线系统的使用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此外,由于横向隧道晚于纵向隧道的开设,可利用横向隧道的开设工具将纵向隧道开设时的碎屑排出,可保证隧道内畅通,防止碎屑阻碍勾取缝线。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锁定部自动解锁以及线圈自动回撤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缝线容置部的示意图。
附图中:
1-定位器;11-横向定位杆;110-横向通道;111-抵合面;112-啮合部;12-输送器容置部;13-第一锁定部;131-第一按钮;132-棘齿;14-触发部;141-第一连杆;142-第一限位器;143-第二连杆;144-第一弹簧;145-第二弹簧;146-第三连杆;147-第二限位器;148-第三弹簧;149-钩锁装置;16-手柄;
2-输送器;21-纵向定位杆;210-纵向通道;211-弯曲段;212-平直段;22-送线夹;23-齿条;24-回拉驱动部;25-缝线容置部;251-线毂;252-壳体;253-泄压孔;
3-勾线杆;31-勾线槽;32-动力传输部;33-限位卡;
4-预定对象;41-纵向隧道;42-横向隧道;
51-线圈;52-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即靠近病灶的一端,“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器、输送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以解决现有通过锚钉固定缝线所存在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6,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定位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锁定部自动解锁以及线圈自动回撤的原理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使用场景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缝线容置部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其包括定位器1、输送器2以及勾线杆3。输送器2以及勾线杆3相对定位器1均为可拆卸的。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器2也可以与定位器1固定装配连接而不可拆卸。该隧道式过线系统主要用于在骨上开设骨隧道,并将缝线或植入物(如界面螺钉和带袢钛板等)穿过骨隧道。当然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应用场景也不限于为骨隧道过线,也可以是在其它的对象上进行隧道式过线。
所述定位器1包括:横向定位杆11以及输送器容置部12;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用于抵靠于预定对象4,所述横向定位杆11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横向通道110,所述横向通道110用于供勾线杆3穿入;所述输送器容置部12与所述横向定位杆11连接,用于容置输送器2的一部分;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用于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12所容置的输送器2之纵向定位杆21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所述勾线杆3在穿入所述横向通道110后能够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2之纵向定位杆21的远端的线圈51或植入物。
所述输送器2包括:纵向定位杆21;所述纵向定位杆21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纵向通道210;所述纵向通道210用于容置缝线52或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且用于供所述缝线52或所述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自远端伸出;在所述输送器2容置于所述定位器1的输送器容置部12中时,所述纵向定位杆21的远端超出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勾线杆3在穿入所述定位器1的横向通道110后,能够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伸出的所述缝线所绕成的线圈51或所述植入物。
需要说明的,横向定位杆11与纵向定位杆21的轴向并非限定为一直线的方向,若横向定位杆11或纵向定位杆21本身呈曲线形,应理解其各自的轴线亦为曲线,其轴向亦即呈曲线形的方向。因此,横向通道110与纵向通道210亦不限定为直线形。进一步的,横向通道110与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是指,横向通道110与纵向通道210在远端处的轴线的延伸方向,若横向通道110与纵向通道210在远端处为直线形延伸,则其远端延伸方向为其轴线的直线延伸;若横向通道110与纵向通道210在远端处为曲线形延伸,则其远端延伸方向为其轴线之远端的切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纵向定位杆21包括弯曲段211以及与所述弯曲段211的近端连接的平直段212;所述平直段212平行于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轴向。为了便于使用,整个定位器1和输送器2应沿直线形延伸,以避免与患者身体的其它部位产生干涉。由此,纵向定位杆21的平直段212被配置为与横向定位杆11的轴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所成夹角的范围在10°~300°之间。需理解,这里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均是带有方向的向量,两者之间的夹角是指两向量之间的夹角。该夹角范围适合于较多的应用场景。
使用中,若输送器2相对定位器1为可拆卸的,则可将输送器2装配于定位器1的输送器容置部12中,形成组合体。如此配置,在预定对象4(如肱骨)上预先开设好纵向隧道41后,可将纵向定位杆21的远端插入纵向隧道41,进而将所述定位器1的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抵靠于所述预定对象4上,沿横向通道110的方向在预定对象4上开设横向隧道42;由于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因此横向隧道42必然与纵向隧道41相交,实现了经皮定位无法实现的精度,避免了由于横向隧道42与纵向隧道41不交叉,而无法勾线的问题。由此,实现了在预定对象4的隧道中穿过缝线52,缝线52的固定可靠,避免了锚钉脱落等产生的风险;隧道式过线系统的使用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此外,由于横向隧道42晚于纵向隧道41的开设,可利用横向隧道42的开设工具(例如骨钻等)将纵向隧道41开设时的碎屑排出,可保证隧道内畅通,防止碎屑阻碍勾取缝线52。
可选的,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具有抵合面111,所述抵合面111用于与预定对象4的形状相适配,并用于抵靠于所述预定对象4的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还具有啮合部112,所述啮合部112用于插入所述预定对象4的表面,以与所述预定对象4相啮合。啮合部112如可为设置于抵合面111边缘的突出尖角。使用中,当抵合面111贴附于预定对象4的表面后,可驱动所述横向定位杆11向远端移动,以便啮合部112微量地咬入骨内,如此配置可增加定位器1与预定对象4连接的稳定性,保证后续横向隧道42的开设过程不受到外部动力的震动影响,从而实现精准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直接利用勾线杆3来开设横向隧道42,例如将勾线杆3配置为骨钻,其远端具有螺旋形槽,能够在转动的同时进行切削钻取,其可以穿入横向通道110,并自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伸出。较佳的,横向通道110呈直线形,此时勾线杆3也呈直线形。当然若横向通道110呈曲线性时,勾线杆3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柔性,其可以通过自身的扭曲实现对横向隧道42的钻取。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独立设置的骨钻等工具来开设横向隧道42,而当横向隧道42开设完成后,利用独立的勾线杆3通过横向通道110穿入横向隧道42,来勾取线圈51或植入物。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器1还包括手柄16,所述手柄16与横向定位杆11固定装配连接,手柄16与横向定位杆11大致呈直线形延伸。输送器容置部12设置于手柄16上。可选的,输送器容置部12沿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径向开放,用于供所述输送器2沿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径向可拆卸地置入。在图1至图3示出的示范例中,输送器容置部12为一开设于手柄16上的狭缝,而输送器2用于插入输送器容置部12的一部分对应地呈扁平状。如此配置,输送器2可以沿横向定位杆11的径向插入手柄16上的狭缝中,实现与定位器1的装配连接。
可选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器2包括缝线52,即缝线52可集成设置于输送器2中,使得输送器2为一次性使用耗材。根据肌腱修复手术需要的缝线类型,可预置圆形、扁形或圆扁形(即两头圆中间扁)的缝线52。缝线52的材质可以是: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金属丝等。天然纤维如蚕丝等;合成纤维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胺6/6、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6等。可预置3-0~5号圆形缝线和0.1mm~5mm扁线。而定位器1则可重复多次使用,操作者在完成一根缝线52的隧道式过线预置后,可将输送器2废弃,继续选用新的输送器2进行其它缝线的预置。当缝线52穿过纵向通道210并自纵向定位杆21的远端伸出后,绕成线圈51。当然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缝线52也可以与输送器2分离设置的,使用中将缝线52装配入输送器2中。可理解的,线圈51可于缝线52出厂前即预制成型,也可以是在术中由操作者绕成。
优选的,所述输送器2还包括送线夹22,所述送线夹22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1的远端连接,用于容置所述缝线52之远端所绕成的线圈51,且使所述线圈51位于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的相交处,并维持所述线圈51的形态与所述勾线杆3相适配。需要说明的,送线夹22维持线圈51的形态与所述勾线杆3相适配是指,送线夹22能够改变并维持线圈51的形态,使得勾线杆3能够顺利地勾取线圈51。在一个示范例中,送线夹22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将线圈51撑开,形成环状,进一步地还可以支撑线圈51贴附在纵向隧道41的侧壁上。优选的,勾线杆3的远端外径小于线圈51的内径,所述勾线杆3具有围绕自身轴线周向设置的勾线槽31,所述勾线槽31用于勾取线圈51或植入物。线圈51位于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的相交处是指线圈51的环状中心位于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的相交处,如此配置,勾线杆3能够避开送线夹22和线圈51,穿入线圈51中,进一步地,在勾线杆3穿入线圈51中后,向近端抽拉缝线52,可以使线圈51卡入勾线槽31中而勒紧勾线槽31,进而向近端回撤勾线杆3时,即可将线圈51牵引出横向隧道42,完成缝线52的预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线夹22和所述纵向定位杆21的设计保证了:当所述输送器2容置于所述定位器1的输送器容置部12中时,线圈51位于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的相交处,即直接放置到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送线夹也可以通过一伸缩机构与纵向定位杆连接,伸缩机构可控制送线夹相对于纵向定位杆向远端伸出,将线圈51送到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110的远端延伸方向的相交处。
在直接利用勾线杆3来开设横向隧道42的示范例中,勾线杆3的外径可略小于纵向隧道41的直径,使得其钻取制备的横向隧道42的直径略小于纵向隧道41的直径,这样可进一步防止勾线杆3与送线夹22和线圈51产生接触干涉。可选的,所述勾线杆3具有动力传输部32,所述动力传输部32用于与外部的动力装置(如钻取工具)耦接,以在外部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勾线杆3转动。动力传输部32如可为夹持柄,其可以供钻取工具夹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对动力传输部32进行合理地配置,这里不再展开说明。
优选的,所述定位器1还包括第一锁定部13,所述第一锁定部13用于限制所述输送器容置部12所容置的输送器2相对于所述横向定位杆11朝向远端的移动。定位器1上的第一锁定部13能够将输送器2锁定,以使输送器2无法朝向远端移动,如此配置,当纵向定位杆21插入预定对象4的纵向隧道41后,相对纵向定位杆21将定位器1朝向远端移动,当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与预定对象4抵靠后,第一锁定部13可以锁定横向定位杆11与纵向定位杆21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横向定位杆11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1共同夹固于预定对象4上。请参考图5,可以理解的,横向定位杆11能够与纵向定位杆21一同,夹住预定对象4。一方面,横向定位杆11能够稳定地与预定对象4相抵靠,使得横向通道110的延伸方向能准确地与纵向隧道41相交,有利于进一步利用骨钻等工具沿横向通道110开设横向隧道42,可以实现精准的定位;另一方面也便于操作者双手脱离定位器1后,操作骨钻等工具开设横向隧道42。
请参考图2和图4,在一个示范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13包括第一按钮131及棘齿132,所述第一按钮131用于驱动所述棘齿132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12所容置的输送器2相啮合,以限制所述输送器2朝向远端的移动。相适配的,所述输送器2还包括齿条23;所述齿条23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1连接,用于与所述定位器1之第一锁定部13的棘齿132相啮合,以限制所述纵向定位杆21相对于所述定位器1之横向定位杆11朝向远端的移动。可选的,齿条23与纵向定位杆21固定连接,两者相互平行。
可选的,在线圈51卡入勾线槽31中后,即可解除第一锁定部13对输送器2的移动的限制,使得定位器1和输送器2能够相对自由活动。本发明对解除第一锁定部13之锁定的方式不限,如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解除第一锁定部13对输送器2的锁定,例如可手动将第一按钮131复位,带动棘齿132与齿条23脱离,而实现解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勾线杆3向远端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自动地解除第一锁定部13对输送器2的锁定。下面结合图4,示范性地对第一锁定部13的自动解锁的方式进行说明。
优选的,所述定位器1还包括触发部14,所述触发部14用于在所述勾线杆3的抵靠下,推动所述棘齿132解除与所述输送器2的啮合,以解除对所述输送器2的移动的限制。相对应的,所述勾线杆3包括限位卡33,限位卡33如可沿勾线杆3的周向凸起,形成一凸环,所述限位卡33用于与所述定位器1的触发部14抵靠,以触发所述触发部14的动作。触发部14在限位卡33的抵靠下,能够推动棘齿132与齿条23分离,从而解除输送器2与定位器1的相对移动的限制。如图3所示,触发部14如可设置在手柄16的近端,当勾线杆3向远端移动至预定的位置(如穿入线圈51中)时,限位卡33能够抵靠推动触发部14朝向图4中的上方移动,触发部14与第一连杆141连接,第一连杆141被第一限位器142限制而仅能沿图4中的竖直方向移动,限位卡33在向图4中上方移动时,能够推动触发部14与第一连杆14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143克服第一弹簧144和第二弹簧145的弹力,使得棘齿132向上移动,与齿条23分离,实现解除对输送器2的移动的限制。需要理解的,上述示范例仅为第一锁定部13的自动解锁的一个原理性的示范而非对第一锁定部13的结构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思想对第一锁定部13的结构进行改进,本发明对此不限。
由于在使用中,在勾线杆3穿入线圈51中后,需要使线圈51向近端回撤,以使线圈51卡入勾线槽31中而勒紧勾线槽31。该线圈51回撤的过程可以是操作者手动执行的,如通过抽拉缝线52实现;也可以是通过勾线杆3的穿入而自动执行的。下面请继续参考图4,示范性地对线圈51的自动回撤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部14还可用于在所述勾线杆3的抵靠下,触发容置于所述输送器3之远端的线圈51或植入物向近端回撤。相适配的,所述输送器2还包括回拉驱动部24,所述回拉驱动部24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1连接,用于在所述定位器1的触发下,驱动所述线圈51或所述植入物向近端回撤。
如图4所示,触发部14还与第三连杆146连接,第三连杆146被第二限位器147限制而仅能沿图4中的竖直方向移动;钩锁装置149在初始状态下能够限制送线夹22沿图4中横向的移动。回拉驱动部24如可为弹簧,其能够向送线夹22施加朝向图4中右侧的拉力。初始状态下,送线夹22被钩锁装置149限制而处于伸出状态,此时回拉驱动部24的弹簧处于被拉伸的状态。
使用中,限位卡33在向图4中的上方移动时,能够推动触发部14与第一连杆141向上移动,推动第三连杆146克服第三弹簧148的弹力,使得第三连杆146向上移动,进而推动钩锁装置149向上移动,解除对送线夹22的限制,送线夹22在回拉驱动部24的作用下向图4中右侧移动,从而实现带动线圈51回撤。需要理解的,上述示范例仅为线圈51的自动回撤的一个原理性的示范而非对线圈51的自动回撤结构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思想对线圈51的自动回撤结构进行改进,本发明对此不限。
可选的,勾线杆3的限位卡33还用于与所述定位器1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勾线杆3相对于所述定位器1朝向远端的移动。由于勾线杆3在钻取或伸入横向隧道42预定的深度后,即应停止继续向远端移动,避免对患者造成不期望的伤害。限位卡33沿勾线杆3的周向凸起,其径向尺寸大于横向通道110的内部尺寸,从而可以卡在横向通道110的近端外。优选的,限位卡33也可以与定位器1的手柄16的近端抵靠,如定位器1设置有触发部14,则可与触发部14抵靠。
在一个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器2还包括缝线容置部25,所述缝线容置部25的内腔与所述纵向通道210连通,用于容置所述缝线52的至少一部分。在图6示出的示范例中,缝线容置部23包括线毂251和壳体252,壳体252与纵向定位杆21的近端固定连接,壳体252的内部腔体与纵向通道210连通,线毂251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252中。缝线52自纵向通道210延伸入壳体252的内部腔体,并盘绕于线毂25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缝线52在被向远端拉出时,线毂251可以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随之盘绕于其上的缝线52即向远端伸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线毂251可以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一个角度,进而即被壳体252所限制而无法继续转动,随之盘绕于其上的缝线52在继续被向远端拉出时,产生相对于线毂251的滑动。如此配置,在使用中,当勾线杆3的勾线槽31成功勾取了线圈51后,向近端回撤勾线杆3时,勾线杆3将会带动线圈51和缝线52沿横向隧道42向近端移动,缝线52即逐渐自线毂251上解绕而出,直至线圈51被拉出横向隧道42的近端出口。
优选的,所述缝线容置部25还具有泄压孔253,所述泄压孔253连通所述缝线容置部25的内腔与外部。泄压孔253如可开设于壳体252上。在开设横向隧道42时,由于关节镜下的手术常为液体充盈环境,当骨钻预制完横向隧道42结构时,液体会很快浸满隧道,此时在进行操作时,难免会受到液体压力的影响,而泄压孔253的设置,使得纵向通道210为开放式结构,方便液体在受压迫时能顺利排除,避免了液压阻尼带来的操作问题。
基于上述定位器1、输送器2和勾线杆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定位器1、输送器2和勾线杆3,所述输送器2的一部分用于容置于所述定位器1的输送器容置部12中;所述勾线杆3用于在穿入所述定位器1的横向通道110后自所述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伸出,并用于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伸出的缝线52所绕成的线圈51或植入物。
基于上述隧道式过线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下面基于上述隧道式过线系统,以肱骨作为预定对象4,对该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S1:在肱骨上开设纵向隧道41;由于纵向隧道41位置的肌群较少,操作者可通过试触法快速精准的确定纵向隧道41的入路,用开路器或骨钻制备纵向隧道41。
步骤S2:将所述输送器2的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器1的输送器容置部12中;
步骤S3:将所述输送器2的纵向定位杆21的远端插入所述纵向隧道41,使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隧道41的轴向重合;
步骤S4:将所述定位器1的横向定位杆11的远端抵靠于所述肱骨上;并沿所述横向通道110的延伸方向在所述肱骨上开设横向隧道42,使所述横向隧道42与所述纵向隧道41相交;进一步可选的,在步骤S4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41:利用第一锁定部13锁定纵向定位杆21相对于横向定位杆11朝向远端的移动,使所述横向定位杆11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1共同夹固于肱骨上,从而将定位器1与肱骨进行锁定。在一个示范例中,步骤S4可由骨钻(或被配置为骨钻的勾线杆3)执行。具体的,将骨钻从横向通道110的远端穿出,沿着横向通道110的延伸方向制备横向隧道42,由于骨钻有螺旋形槽,旋转的同时可将骨屑(包括打纵向隧道41时产生的骨屑)排出,从而可保证骨隧道内通畅。骨钻的钻入深度应不小于与使横向隧道42与纵向隧道41相交。
步骤S5:利用所述勾线杆3穿入所述横向通道110,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210的远端伸出的所述缝线52所绕成的线圈51或所述植入物;进一步的,在勾线杆3穿入所述横向通道110后,步骤S5还包括,使线圈51向近端回撤,以使线圈51卡入勾线槽31中而勒紧勾线槽31。
步骤S6:向近端拉动撤出所述勾线杆3,使所述线圈51或所述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被拉出所述横向隧道42。
如此即完成了一条缝线52或植入物在骨隧道中的预置。
可选的,横向定位杆11和纵向定位杆21等部件的材料为医用金属,可相互独立地选自12Cr13、20Cr13、05Cr17NiCu4Nb、52Cr13Mo、40Cr13、Y10Cr17以及06Cr19Ni10等。送线夹2可采用30Cr13、40Cr13、12Cr18Ni9、12Cr18Ni10、12Cr17Ni7等医用金属制成;定位器1的手柄16、输送器容置部12以及输送器2的壳体252等部件的材料为医用塑料材质,优选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丙乙烯ABS、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碳酸酯PC等。当然上述材料仅为示例而非对各部件材料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选择其它合适的材料。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中,所述定位器包括横向定位杆以及输送器容置部;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用于抵靠于预定对象,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用于供勾线杆穿入;所述输送器容置部与所述横向定位杆连接,用于容置输送器;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用于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所述勾线杆在穿入所述横向通道后能够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
如此配置,在预定对象上预先开设好纵向隧道后,可将定位器所容置的输送器的纵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纵向隧道,进而沿定位器的横向通道的方向在预定对象上开设横向隧道,并穿入勾线杆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由于定位器的所容置的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因此横向隧道必然与纵向隧道相交,实现了经皮定位无法实现的精度,避免了由于横向隧道与纵向隧道不交叉,而无法勾线的问题。由此,实现了在预定对象的隧道中穿过缝线,缝线的固定可靠,避免了锚钉脱落等产生的风险;隧道式过线系统的使用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此外,由于横向隧道晚于纵向隧道的开设,可利用横向隧道的开设工具将纵向隧道开设时的碎屑排出,可保证隧道内畅通,防止碎屑阻碍勾取缝线。
需要说明的,上述若干实施例之间可相互组合。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定位杆以及输送器容置部;
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用于抵靠于预定对象,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用于供勾线杆穿入;
所述输送器容置部与所述横向定位杆连接,用于容置输送器的一部分;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用于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所述勾线杆在穿入所述横向通道后能够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纵向定位杆的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还包括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用于限制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相对于所述横向定位杆朝向远端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第一按钮及棘齿,所述第一按钮用于驱动所述棘齿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所容置的输送器相啮合,以限制所述输送器朝向远端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还包括触发部,所述触发部用于在所述勾线杆的抵靠下,推动所述棘齿解除与所述输送器的啮合,以解除对所述输送器的移动的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具有抵合面,所述抵合面用于与所述预定对象的形状相适配,并用于抵靠于所述预定对象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还具有啮合部,所述啮合部用于插入所述预定对象的表面,以与所述预定对象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容置部沿所述横向定位杆的径向开放,用于供所述输送器沿所述横向定位杆的径向可拆卸地置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还包括触发部,所述触发部用于在所述勾线杆的抵靠下,触发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向近端回撤。
9.一种输送器,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器配合,所述输送器的一部分用于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所述输送器包括:纵向定位杆;
所述纵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用于容置缝线或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且用于供所述缝线或所述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自远端伸出;
在所述输送器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时,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超出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以使勾线杆在穿入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后,能够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伸出的所述缝线所绕成的线圈或所述植入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还包括齿条;
所述齿条与所述纵向定位杆连接,用于与所述定位器之第一锁定部的棘齿相啮合,以限制所述纵向定位杆相对于所述定位器之横向定位杆朝向远端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还包括回拉驱动部,所述回拉驱动部与所述纵向定位杆连接,用于在所述定位器的触发下,驱动所述缝线或所述植入物向近端回撤。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还包括缝线容置部,所述缝线容置部的内腔与所述纵向通道连通,用于容置所述缝线的至少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容置部还具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连通所述缝线容置部的内腔与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还包括缝线及送线夹;所述缝线用于穿设于所述纵向通道中,并自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穿出;所述送线夹与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连接,用于容置所述缝线之远端所绕成的线圈,且使所述线圈到达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横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的相交处,并维持所述线圈的形态与所述勾线杆相适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夹具有弹性,用于驱使所述线圈贴靠于所述预定对象的纵向隧道的侧壁。
16.一种勾线杆,其特征在于,用于与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器配合;所述勾线杆用于穿入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以勾取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远端的线圈或植入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勾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杆还用于沿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向远端伸出,以用于在所述预定对象上钻取横向隧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勾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杆具有动力传输部,所述动力传输部用于与外部的动力装置耦接,以在外部的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勾线杆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勾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杆具有围绕自身轴线周向设置的勾线槽,所述勾线槽用于勾取所述线圈或所述植入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勾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杆包括限位卡,所述限位卡用于与所述定位器相抵靠,以限制所述勾线杆相对于所述定位器朝向远端的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勾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还用于与所述定位器的触发部抵靠,以触发所述触发部的动作。
22.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器、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勾线杆;
所述输送器的一部分用于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
所述勾线杆用于在穿入所述定位器的横向通道后自所述横向定位杆的远端伸出,并用于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伸出的缝线所绕成的线圈或植入物。
23.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隧道式过线系统;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
在一预定对象上开设纵向隧道;
将所述输送器容置于所述定位器的输送器容置部中;
将所述输送器的纵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所述纵向隧道,使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隧道的轴向重合;
将所述定位器的横向定位杆的远端抵靠于所述预定对象上;并沿所述横向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预定对象上开设横向隧道,使所述横向隧道与所述纵向隧道相交;
利用所述勾线杆穿入所述横向通道,勾取自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伸出的所述缝线所绕成的线圈或所述植入物;
向近端拉动撤出所述勾线杆,使所述线圈或所述植入物的至少一部分被拉出所述横向隧道。
CN202110283057.7A 2021-03-16 2021-03-16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Pending CN1128698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3057.7A CN112869803A (zh) 2021-03-16 2021-03-16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3057.7A CN112869803A (zh) 2021-03-16 2021-03-16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9803A true CN112869803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4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3057.7A Pending CN112869803A (zh) 2021-03-16 2021-03-16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98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3951A1 (zh) * 2021-03-16 2022-09-22 上海竞微扶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器、输送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5737026A (zh) * 2022-11-29 2023-03-07 无锡科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肌腱重建一体化器械导向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3951A1 (zh) * 2021-03-16 2022-09-22 上海竞微扶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器、输送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5737026A (zh) * 2022-11-29 2023-03-07 无锡科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肌腱重建一体化器械导向装置
CN115737026B (zh) * 2022-11-29 2023-12-15 无锡科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肌腱重建一体化器械导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5030B2 (ja) 医療用器具
CN101396293B (zh) 缝合器
EP1607046B1 (en) Minimally invasive stitching device
US79553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ture in a passageway
JP4903785B2 (ja) 外科的修復用の縫合糸固定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EP2775937B1 (en) Transosseous attachment anchor
EP2800521B1 (en) Apparatus for tissue closure
CN112869803A (zh) 定位器、输送器、勾线杆、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KR20140022903A (ko) 최신 봉합사 이송기
JP2007500575A (ja) 単一挿管複数回縫合内視鏡型縫合システム
CN112869797A (zh) 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JP5749249B2 (ja) 縫合糸アンカー装填器具
US1134429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WO2022193951A1 (zh) 定位器、输送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2869800A (zh) 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2869802A (zh) 定位器、输送器及隧道式过线系统
CN112869798A (zh) 定位器、输送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2869799A (zh) 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4206230A (zh) 缝合装置及其使用的方法
EP3258855B1 (en) Anchor insertion system
CN116138822A (zh) 缝合装置
CN114848059A (zh) 缝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