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8842A -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8842A
CN112868842A CN201911210140.0A CN201911210140A CN112868842A CN 112868842 A CN112868842 A CN 112868842A CN 201911210140 A CN201911210140 A CN 201911210140A CN 112868842 A CN112868842 A CN 112868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containing beverage
milk
slurry
homogen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01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阳
巴根纳
王彦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01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8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8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8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52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2240/00Use or particular additives or ingredients
    • A23C2240/15Use of plant extracts, including purified and isol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as ingredient in dairy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原料茶浆、含有其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能够提高茶叶原料利用率,减少在制备工艺中废弃的茶渣,在采用所述方法制备的含茶饮料中更大程度地保留茶多酚等风味物质,提高茶饮料的风味表现。

Description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制备含茶饮料的方法,其能够提高茶叶原料利用率,减少在制备工艺中废弃的茶渣,在采用所述方法制备的含茶饮料中更大程度地保留茶多酚等风味物质,提高茶饮料的风味表现。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品饮料加工行业的茶饮料中使用的茶叶原料,来源多数为茶萃取液、茶浓缩液及速溶茶粉。其中,茶萃取和茶浓缩液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热轻度相对较低,所以在终产品的风味表现较好;但是,由于红茶属于全发酵类型茶叶,所以内容物在氧化过程中转化较明显,萃取条件要求较高,如茶多酚、水杨酸甲酯、芳樟醇、紫罗兰酮等在高温(85~90℃)处理过程中损失较多。
并且,受限于萃取设备和技术,使得现有的茶叶萃取得率较低,有约30%的茶浆保留在茶渣中被作为废料处理,造成了原料的大量浪费;另外,工业加工产生的“湿茶渣”也需要进行挤压、烘干、酶解等工艺处理,才能转换为燃料或肥料被重新利用,对其进行处理需要不菲的成本,在环境保护上也是不利的。
采用速溶茶粉制备茶饮料时,缺陷更加明显:由于速溶茶粉加工过程中需要反复受热,且强度较高,导致其在终产品中茶风味感表现较差,需要增大添加量以实现风味的释放,最终使得在得到同样浓度茶饮料的情况下,同样需要非常大量的茶叶原料。
综上,无论茶叶原料采用萃取液、浓缩液还是速溶茶粉,为确保茶饮料风味,均必然会造成产品生产成本及废料处理成本的增加。因此,亟需提高在制备茶饮料工艺中使用的茶叶原料利用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研磨茶叶工艺,通过将使用全茶叶制备的茶浆、品质改良剂等混合并进行均质工艺而制备而成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含茶饮料由于使用了来自全茶叶的茶浆而具有更强的茶风味,茶多酚、水杨酸甲酯、芳樟醇、紫罗兰酮保留量均提高,并具有高稳定性。茶叶中香气成分较容易挥发,且含量较少,所以在85~90℃处理过程中,损失较多,最终导致添加相同的茶叶采用85~90℃萃取工艺的产品茶风味感表现较差;而采用常温研磨技术,该现象可很大程度的减少。
本发明通过选择介质磨作为研磨设备,选择合适的研磨介质、研磨茶水比而能够获得适用于茶饮料生产的原料茶浆,结合二次均质工艺,最终能够得到茶风味强,粒径、稳定性符合货架稳定性要求的茶饮料。在生产所述含茶饮料的过程中,茶渣废弃率为常规萃取技术的1%~2%或更低,极大地降低了茶叶原料中被废弃部分的比例,提高了利用率。
所述含茶饮料,尤其是红茶饮料和/或奶茶饮料更符合消费者喜好,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更少。
本发明包括:
1.一种原料茶浆,其所含的茶成分全部来自利用介质磨将茶叶在含水的介质中研磨而成的茶浆,所述茶浆中的粒径D90值为2~30μm,制备所述茶浆时,所述茶叶和含水的介质的重量比为1∶5~1∶10,优选茶叶的粒径为20~50目或750~300μ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粒径为0.5~2m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为氧化锆珠,优选研磨时间为60~90分钟。
2.根据项1所述的原料茶浆,其中,所述介质磨研磨的条件为1400~1600转/分钟,温度为0~30℃(优选为20~25℃)。
3.根据项1~2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其中,所述茶叶为红茶,优选为CTC红碎茶。
4.含茶饮料,包括根据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还进一步含有选自奶、糖类、品质改良剂(如凝胶化剂、乳化剂、增稠剂)、以及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制备所述茶浆使用的茶叶重量相对于每吨含茶饮料为13~15kg,优选所述含茶饮料中的固形物含量为0.8~1.0白利度。
5.根据项4所述的含茶饮料,其进一步含有选自以下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调味剂(优选为食用香精)。
6.根据项5所述的含茶饮料,其任选含有以下比例的以下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奶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50%,优选为0%~33%;
所述糖类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10%,优选为6%~10%;
所述品质改良剂(如凝胶化剂、乳化剂、增稠剂)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5‰,优选为3‰~3.5‰;
所述抗氧化剂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0.01%;
所述酸度调节剂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17%~0.4%。
7.根据项6所述的含茶饮料,其中,
所述奶为选自牛奶(如巴氏消毒奶、超高温消毒奶、生鲜牛奶、全脂牛奶、半脱脂牛奶、脱脂牛奶、水牛奶),或复原乳、调制乳、奶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糖类为选自白砂糖、乳糖、果葡糖浆或代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品质改良剂为选自单双甘油脂肪酸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酰乳酸钠或蔗糖脂肪酸酯、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拉胶、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抗氧化剂为选自D-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E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所述酸度调节剂为选自磷酸、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或者碳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制备原料茶浆的方法,其包括:将茶叶加入水中,所述茶叶和水的重量比为1∶5~1∶10,茶叶的粒径为20~50目或750~300μm,研磨、过滤得到所述茶浆,所述茶浆中的粒径D90值为2~30μ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粒径为0.5~2m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为氧化锆珠,优选研磨时间为60~90分钟,优选所述介质磨研磨的条件为1400~1600转/分钟,温度为0~30℃(优选为20~25℃),优选所述茶叶为红茶,优选为CTC红碎茶。
9.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所述方法包括:
按比例将不包括原料茶浆的各成分混合后化料,得到料液,(优选化料时间、化料温度为15~20分钟,68~75℃);
利用均质机对料液进行第一次均质,所述第一次均质的均质温度为68~75℃,采用二级均质40/200bar;
按比例将原料茶浆(其中,原料茶浆中的茶叶重量相对于每吨含茶饮料为13~15kg)打入料液中后,任选加入调味剂,使用水(如纯水)定容至终体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定容液;
利用均质机对定容液进行第二次均质,所述第二次均质的均质温度为40~45℃,采用二级均质50/250bar;
将定容液杀菌、灌装,得到含茶饮料液,
其中所述成分选自:奶、糖类;任选还选自品质改良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调味剂(优选为食用香精)。
10.根据项9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过滤所述茶浆的过滤器为100~200目。
11.根据项9~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化料的时间是15~20分钟,化料的温度是68~75℃。
12.根据项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均质机对料液进行第一次均质;利用均质机对定容液进行第二次均质,优选所述第一次均质的温度是68~75℃,采用二级均质40/200bar;所述第二次均质的温度是40~45℃,采用二级均质50/250bar。
13.根据项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灭菌的参数是137℃/4s,灌装温度是25℃。
14.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在制备茶饮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奶茶可以包括以下组分:茶叶与一定比例的水经研磨设备研磨得到的茶浆、奶、糖类、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以及水。
所述茶叶是指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L.]的嫩叶或嫩芽。所述茶叶可以为红茶、普洱茶、乌龙茶、绿茶、果茶、花茶等常见的种类,优选为红茶。所述红茶为将新鲜的茶叶经凋萎、揉捻(切)后,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更优选使用CTC红碎茶,其在介质磨研磨时接触表面积大,研磨更加充分。
CTC红碎茶是茶叶在揉切工序中采取压碎(crush)、撕碎(Tear)、揉捻(curl)的过程,用每个单词缩写来命名称为CTC红茶。由于本发明得到的茶浆中的粒径足够细,因此不需要后续的使用酶以及其他方式的发酵等方法,茶浆可直接用于接下来的生产。
本发明可使用的茶叶的规格为20~50目,优选为50目,或粒径为750~300μm。
在制备茶浆的过程中,茶水比(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为重量比)为1∶5~1∶10,优选为1∶10。
本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由于投放的干碎茶叶粒径较大,如果使用胶体磨进行分散,则得到的粒径不够细(约为150μm~200μm),导致在终产品中发生茶颗粒的沉淀,需要补充进行一次甚至两次的过滤工艺,增加了不必要的工序,并且这样得到的含茶饮料在饮用时有粗糙感、喉咙刺激感,不适于投放市场。
因此,本发明人经过试验后采用了介质磨作为研磨手段,能够作为研磨介质的氧化锆珠的规格例如为0.5mm~2mm,从可以确保研磨茶叶制备的茶浆粒径更小、更均匀而言,优选为0.5mm。
研磨速度为高速,例如1400~1600转/分钟。对于研磨时间,如果更短则研磨不充分,使茶浆粒径值增加,可能导致终产品货架期稳定性不佳,出现明显沉淀;研磨时间过长则影响生产效率,浪费成本。
所述均质机优选为具备一级、二级压力的均质机,以确保料液均质效果。
本发明采用二次均质工艺,是为了将品质改良剂与奶(如,牛奶)提前充分分散(第一次均质),再与本发明的茶浆混合分散(第二次均质),从而得到货架期更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常规萃取式方法中添加萃取得到的茶汤作为原料时,其粒径值较小,较容易分散,故进行1次均质工艺即可。
所述奶为选自牛奶(例如:巴氏消毒奶、超高温消毒奶、生鲜牛奶、全脂牛奶、半脱脂牛奶、脱脂牛奶、水牛奶)、复原乳、调制乳、奶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糖类为选自白砂糖、乳糖或果葡糖浆以及公知的代糖,如木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对粒径无要求;一般选用食品级一级或优级糖即可。可以在制备工艺中一次性加入,也可以根据其物理状态(固态、液态)而分次添加。优选将糖浆(例如果葡糖浆)与原料茶浆混合,将固体糖与奶混合。
所述品质改良剂中包括凝胶化剂、乳化剂、增稠剂等提供优良流体稳定性及更好的口感的物质。所述品质改良剂可以为选自:单双甘油脂肪酸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酰乳酸钠或蔗糖脂肪酸酯、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拉胶、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可以以本领域常用的比例进行添加,例如为0%~5‰,优选为3~3.5‰。
所述抗氧化剂为选自D-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E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所述酸度调节剂为选自磷酸、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或者碳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含茶饮料还优选包括调味剂,所述调味剂例如为一种或多种香精等,调味剂的重量可以按本领域常用的范围添加,其比例根据口感需求调配即可。
所述含茶饮料(终产品)的pH一般控制在6.5~7.0。
含茶饮料中由数显糖度计测定的固形物含量范围为0.8~1.0白利度,例如为1.0白利度。
本发明用于过滤茶浆的过滤器为本领域常用的始端过滤使用的那些,例如不锈钢或布袋过滤器,过滤时依照所连通的上下游系统压力(例如1bar左右)进行即可,无需另外加压。
本发明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全茶进行研磨制为茶浆作为原料,可得到粒径、稳定性优良,及茶香味浓郁的茶饮料。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成分更全面,研磨过程的温度远远低于高温水萃取等传统方法,因此可以避免高温带来的有效成分的变性或变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少,节省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废渣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全茶研磨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比较例(高温水萃取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终产品含茶饮料中粒度分布的图
图4.终产品含茶饮料的澄清指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可以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备。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之用,而非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工序:
按照1∶5~1∶10的茶水比(重量比),将红茶的干茶叶碎茶(规格:20~50目,相当于300-750μm)加入水中,所述水为20~25℃,优选为纯水或反渗透水(RO水);
进行介质磨快速研磨:采用规格为0.5mm-2.0mm氧化锆珠,采用介质磨于常温,优选为低温进行高速研磨处理,研磨速度1400~1600转/分钟,研磨时间60~90分钟;
研磨后,利用100~200目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湿滤渣、澄清透明的茶浆,备用;
按比例将不包括茶浆的各成分进行干混后,加入奶如牛奶中进行化料,得到料液,化料时间、化料温度根据使用的品质改良剂等其他原料适宜设定,例如为15~20分钟,68~75℃;
利用均质机对料液进行第一次均质,所述第一次均质的均质温度为68~75℃,采用二级均质40/20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4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200bar);
按比例将茶浆打入料液中后,任选加入调味剂,使用水如纯水定容至终体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定容液;
利用均质机对定容液进行第二次均质,所述第二次均质的均质温度为40~45℃,采用二级均质50/25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5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250bar)。
(5)将定容液(半成品)杀菌,灌装:灭菌参数:137~139℃/4s,灌装温度20~30℃,得到饮料液。
技术工艺流程参考图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工业生产为连续过程,因此均质温度也是化料温度,均质后的料液是否需要冷却,可以根据连续生产能力决定;在不进行连续生产时,控制变质、细菌污染等风险,优选将第一次均质后的料液冷却至1~8℃暂存。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在实施例中举出了含奶的含茶饮料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但也可用于不含奶的含茶饮料:在这种情况下,纯茶饮料中不再添加牛奶,一般由茶汤或茶浆、品质改良剂、柠檬酸、白砂糖或果葡糖浆、调味剂(如香精)、水等主要成分构成,与奶茶饮料组成除品质改良剂种类和含量较少外,无显著差异,工艺技术上更加无差异。
实施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设置参数见表1。以下实施例中的原料全部是市售的。
研磨参数的优化
1)按照表1中的茶水比取茶叶原料,设定研磨珠规格,并加入20℃纯水中。
2)按照表1,使用介质磨机(北京协同创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XCFB-120T型),利用氧化锆珠(规格0.5mm),于常温进行了高速(1400~1600转/分钟)研磨
3)处理,研磨时间为60分钟,得到粗茶浆,
4)利用100目过滤器过滤粗茶浆,得到澄清透明的红褐色茶浆,测定了澄清茶浆中的茶颗粒的粒径。结果示于表1。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茶叶原料(碎叶)目数 20 50 20 50 20 50
研磨珠规格(mm) 0.5 2.0 0.5 0.5 2.0 2.0
茶水比(质量比) 1∶5 1∶10 1∶10 1∶10 1∶5 1∶5
颗粒粒径D90值(μm) 7.3 19.7 3.9 2.6 30.1 26.5
由表1可知,实施例1~6去除滤渣后的茶浆颗粒粒径D90值(μm)均小于或在30μm左右,符合饮料用粒径要求。其中,可知使用0.5mm研磨珠的茶浆颗粒粒径D90值(μm)均小于10μm(实施例1、3、4),同时,在使用2.0mm研磨珠且采用1:5的茶水比时,更细的茶原料(50目)能够得到更小的颗粒粒径。
含茶饮料的制各
实施例7和8
按照表2中的质量、规格取茶叶原料,按照茶水比加入纯水中。
1)使用具备冷却系统的介质磨机,介质为氧化锆珠(规格见表2),将体系内温度控制为常温,以1400转/分进行研磨处理,得到粗茶浆。
2)过滤:利用100目过滤器过滤粗茶浆,得到澄清透明的红褐色茶浆,合并湿滤渣并称量湿滤渣的重量,测定茶浆中的茶颗粒的粒径。
3)向茶浆加入或不加入果葡糖浆并混合,得到茶浆混合物。
4)按表2比例将作为品质改良剂的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进行干混后,加入常温的牛奶中进行搅拌化料,得到料液,化料时间、化料温度见表2。
5)利用均质机对料液进行第一次均质,均质条件见表2。
6)按表2比例将4)得到的茶浆混合物打入6)得到的料液中后,加入使用纯水定容至103L、搅拌、混合均匀。
7)将7)得到的溶液利用均质机对料液进行二次均质,均质条件见表2,得到终产品中固形物含量为1.0白利度的定容液(即下文“成分的保留”中使用的“半成品”)。
8)杀菌、灌装:对定容液进行灭菌灌装,参数见表2。
比较例1和2
1)按照表2质量、规格取茶叶原料,按照茶水比加入纯水中萃取。
2)萃取温度控制为85~90℃,萃取时间为45分钟。
3)依次利用100目、200目过滤器过滤萃取结束后的茶浆,得到紫色澄清的茶浆,合并湿滤渣并称量湿滤渣重量,测定茶浆中的茶颗粒的粒径。
4)向茶浆加入果葡糖浆并混合,得到茶浆混合物。
5)按表2比例将作为品质改良剂的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白砂糖进行干混后,加入常温的牛奶中进行搅拌化料,得到料液,化料时间、化料温度见表2。
6)按表2比例将4)得到的茶浆混合物打入5)得到的料液中,使用纯水定容至103L、搅拌、混合均匀。
7)将6)得到得到的溶液利用按表2条件进行第一次均质,得到终产品中固形物含量为1.0白利度的定容液(即下文“成分的保留”中使用的“半成品”)。
8)杀菌、灌装:对定容液进行灭菌灌装,参数见表2。
结果:利用以上工艺制备,均得到了外观优良的含茶饮料,由数显糖度计测定的固形物含量均为1.0白利度。其中,实施例7、8使用的原茶(干叶)重量为14kg,而对比例1、2使用的原茶(干叶)重量为23kg,节省了47.8%的原料。
表2茶饮料的制造工艺参数
Figure BDA0002295503340000121
三、全茶研磨制备工艺的优点
对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分别测定了滤渣量、杀菌灌装前后茶叶中主要成分的保留、指标。
表3生产中产生的滤渣量
Figure BDA0002295503340000131
从表3可知,在使用全茶研磨工艺进行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滤渣量远远低于常规茶叶萃取工艺。
检测了终产品和半成品(灭菌灌装前)中茶叶中主要成分:茶多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其他3种成分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将结果示于表4。
茶多酚在终产品中主要体现茶叶的滋味(茶味),为茶叶的特征物质,其他3种物质是茶叶香气的主要成分,在产品中体现明显的花果香。可认为茶多酚等主要滋味成分在超高温过程不会有明显的损失;但香气成分会有较大损失;本发明使用的全茶研磨工艺的初始风味物质较高,所以最终保留下来的也比现有萃取工艺含量高。
表4茶叶中主要成分的保留
茶多酚 水杨酸甲酯 芳樟醇 紫罗兰酮
实施例7与8的半成品 7200ppm 30.79% 29.92% 13.77%
比较例1与2的半成品 4500ppm 20.83% 21.55% 5.64%
茶多酚 水杨酸甲酯 芳樟醇 紫罗兰酮
实施例7与8的终产品 1900ppm 10.66% 9.12% 6.32%
比较例1与2的终产品 1200ppm 5.98% 7.45% 1.49%
根据表4可知,采用本发明的全茶叶研磨技术制得的半成品和终产品含茶饮料中,茶多酚、水杨酸甲酯、芳樟醇、紫罗兰酮的含量均高于使用萃取技术制得的半成品和终产品。
四、产品特征
4.1颜色气味
分别利用目测观察了实施例7与8、比较例1与2的半成品、终产品。组织18人进行口感评估,将结果示于表5。
表5
Figure BDA0002295503340000141
注:由于实施例7中奶成分的比例较低,因此终产品主要呈现的颜色更近似茶,而不是更近似奶。
4.2粒径及沉淀量、稳定性澄清指数比较
粒径
经测定,实施例7、8的粒径D90值分布为0.780-0.982μm;对比例1、2的粒径D90值分布为0.516~0.722μm,图3为根据常规方法测定的实施例7、8,对比例1、2的终产品牛奶粒度的分布图,其中红色曲线和紫色曲线分别为实施例7、8。绿色和蓝色的为对比例1、2。可知采用两种技术制备的终产品的粒径无显著差异。
9个月货架期沉淀变化
分别将实施例7、8,对比例1、2的终产品常温25℃放置9个月,考察其是否产生沉淀,9个月后,四种样品的底部沉淀量在放置前后无显著差异。
稳定性澄清指数
稳定性澄清指数法主要为利用离心加速破坏产品稳定体系的手段,实现模拟产品整个货架期稳定性表现的方法。澄清指数越低,一般代表产品货架期稳定体系越均一、稳定。图4为根据常规方法测定的3次实验数据对比,1、3、5样品为对比例1的三次样品;2、4、6样品为实施例7的三次样品。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技术货架期稳定性无显著差异。
综上:与常规采用萃取液制备的茶饮料比较,实施例7、8使用全茶研磨技术制备的含茶饮料在粒径、稳定性、澄清指数等方面无差异,9个月货架期稳定性均满足质量要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本文所列出的各种修改以及发明方法、组合物的变化,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如上所述的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修改而得到的各种发明,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的含茶饮料的茶香味浓郁,粒径、稳定性优良,更符合消费者的喜好。本发明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全茶成分,利用介质磨研磨制浆工艺制备茶浆,同时采用均质工艺将牛乳、品质改良剂等物料进行均一化处理,能够满足得到含茶饮料的连续生产制备需要。得到的含茶饮料的稳定性高,适于工业上进行连续生产制备。

Claims (14)

1.一种原料茶浆,其所含的茶成分全部来自利用介质磨将茶叶在含水的介质中研磨而成的茶浆,所述茶浆中的粒径D90值为2~30μm,制备所述茶浆时,所述茶叶和含水的介质的重量比为1:5~1:10,优选茶叶的粒径为20~50目或750~300μ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粒径为0.5~2m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为氧化锆珠,优选研磨时间为60~9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茶浆,其中,所述介质磨研磨的条件为1400~1600转/分钟,温度为0~30℃(优选为20~25℃)。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其中,所述茶叶为红茶,优选为CTC红碎茶。
4.含茶饮料,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还进一步含有选自奶、糖类、品质改良剂(如凝胶化剂、乳化剂、增稠剂)、以及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制备所述茶浆使用的茶叶重量相对于每吨含茶饮料为13~15kg,优选所述含茶饮料中的固形物含量为0.8~1.0白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茶饮料,其进一步含有选自以下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调味剂(优选为食用香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茶饮料,其任选含有以下比例的以下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奶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50%,优选为0%~33%;
所述糖类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10%,优选为6%~10%;
所述品质改良剂(如凝胶化剂、乳化剂、增稠剂)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5‰,优选为3‰~3.5‰;
所述抗氧化剂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0.01%;
所述酸度调节剂的重量占含茶饮料总重量的0.17%~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茶饮料,其中,
所述奶为选自牛奶(如巴氏消毒奶、超高温消毒奶、生鲜牛奶、全脂牛奶、半脱脂牛奶、脱脂牛奶、水牛奶),或复原乳、调制乳、奶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糖类为选自白砂糖、乳糖、果葡糖浆或代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品质改良剂为选自单双甘油脂肪酸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酰乳酸钠或蔗糖脂肪酸酯、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拉胶、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抗氧化剂为选自D-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E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所述酸度调节剂为选自磷酸、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或者碳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制备原料茶浆的方法,其包括:将茶叶加入水中,所述茶叶和水的重量比为1:5~1:10,茶叶的粒径为20~50目或750~300μm,研磨、过滤得到所述茶浆,所述茶浆中的粒径D90值为2~30μ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粒径为0.5~2mm,优选用于介质磨的介质为氧化锆珠,优选研磨时间为60~90分钟,优选所述介质磨研磨的条件为1400~1600转/分钟,温度为0~30℃(优选为20~25℃),优选所述茶叶为红茶,优选为CTC红碎茶。
9.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所述方法包括:
按比例将不包括原料茶浆的各成分混合后化料,得到料液,(优选化料时间、化料温度为15~20分钟,68~75℃);
利用均质机对料液进行第一次均质,所述第一次均质的均质温度为68~75℃,采用二级均质40/200bar;
按比例将原料茶浆(其中,原料茶浆中的茶叶重量相对于每吨含茶饮料为13~15kg)打入料液中后,任选加入调味剂,使用水(如纯水)定容至终体积、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定容液;
利用均质机对定容液进行第二次均质,所述第二次均质的均质温度为40~45℃,采用二级均质50/250bar;
将定容液杀菌、灌装,得到含茶饮料液,
其中所述成分选自:奶、糖类;任选还选自品质改良剂、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调味剂(优选为食用香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过滤所述茶浆的过滤器为100~200目。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化料的时间是15~20分钟,化料的温度是68~75℃。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均质机对料液进行第一次均质;利用均质机对定容液进行第二次均质,优选所述第一次均质的温度是68~75℃,采用二级均质40/200bar;所述第二次均质的温度是40~45℃,采用二级均质50/250bar。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含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灭菌的参数是137℃/4s,灌装温度是25℃。
14.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原料茶浆在制备茶饮料中的应用。
CN201911210140.0A 2019-11-29 2019-11-29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868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0140.0A CN112868842A (zh) 2019-11-29 2019-11-29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0140.0A CN112868842A (zh) 2019-11-29 2019-11-29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8842A true CN112868842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39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0140.0A Pending CN112868842A (zh) 2019-11-29 2019-11-29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884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18A (zh) * 1995-06-20 1996-12-25 张珩 食用菌奶茶饮料及其制造工艺
CN1599561A (zh) * 2001-11-29 2005-03-23 明治乳业株式会社 可食用食品和饮料的提取和/或压榨方法
CN106472922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宫成龙 一种生地、麦冬复合保健饮品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18A (zh) * 1995-06-20 1996-12-25 张珩 食用菌奶茶饮料及其制造工艺
CN1599561A (zh) * 2001-11-29 2005-03-23 明治乳业株式会社 可食用食品和饮料的提取和/或压榨方法
CN106472922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宫成龙 一种生地、麦冬复合保健饮品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2945C (zh) 泡沫保持剂及其应用
JP6527503B2 (ja) 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58772B1 (ko) 초미세 인삼 분말을 이용한 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60240167A1 (en) Ultrafine ground tea dispersion and food or beverage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1848647A (zh) 生产茶产品的方法
JP7355739B2 (ja) クロロフィルを含有する植物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CN106135599A (zh) 咖啡萃取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P5671563B2 (ja) 緑色系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41371B2 (en) Tea leaves for extraction of green tea beverage
JP4381665B2 (ja) 茶の油溶性成分を含有する茶飲料
CN107279401A (zh) 冬瓜茶的制备方法
CN104920699A (zh) 一种即溶红茶提取物
JP2017108743A (ja) ワインかすおよび/またはブドウジュース絞りかす懸濁液を含有するノンアルコール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CN112868842A (zh) 使用全茶叶制备的含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0851B (zh) 忧遁草调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5148A (zh) 一种超微苦丁茶粉制作的奶茶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3925A (zh) 一种保健速溶分子苦荞茶
CN114946980A (zh) 一种咖啡豆叶花混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262799A (ja) 飲用クエン酸酢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9198022B (zh) 一种速溶羊肝奶茶粉的制备方法
JP2022097871A (ja) 粉砕茶および粉砕茶の製造方法
CN108925672A (zh) 红茶奶茶及其制备方法
JPH07170912A (ja) 茶抽出液の製法
CN109222085B (zh) 一种改善麦苗粉口感的方法
CN102835506A (zh) 一种老鹰茶苔干汁营养饮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