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7527A - 中转投加装置及一氧化氮投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转投加装置及一氧化氮投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7527A
CN112867527A CN201980070339.XA CN201980070339A CN112867527A CN 112867527 A CN112867527 A CN 112867527A CN 201980070339 A CN201980070339 A CN 201980070339A CN 112867527 A CN112867527 A CN 112867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nitric oxide
concentration
time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03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宫怜
饭田直之
松井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Pharma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Pharm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Pharma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Pharm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67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7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0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with O2 features or with parameter measurement
    • A61M16/101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with O2 features or with parameter measurement using an oxygen concentra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21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oper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 A61M16/022Control means therefor
    • A61M16/024Control means therefor including calculation means, e.g. using a process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75Connecting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2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g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1Controlled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1Controlled valves
    • A61M16/202Controlled valves electrically actu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1/00Nitr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1/20Nitrogen oxides; Oxyacids of nitrogen; Salts thereof
    • C01B21/24Nitric oxide (NO)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1/00Nitroge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1/20Nitrogen oxides; Oxyacids of nitrogen; Salts thereof
    • C01B21/36Nitrogen dioxide (NO2, N2O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57Pumps therefor
    • A61M16/0063Compres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66Nasal cannulas or tubing
    • A61M16/0672Nasal cannula assemblies for oxygen therapy
    • A61M16/0677Gas-saving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5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2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gases
    • A61M16/122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by mixing different gases with dilution
    • A61M16/125Diluting primary gas with ambient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 A61M16/208Non-controlled one-way valves, e.g. exhalation, check, pop-off non-rebreathing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2Carbon dioxide-absorbing devices ; Other mean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15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inhalation detectors
    • A61M2016/0018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inhalation detectors electrical
    • A61M2016/0021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inhalation detectors electrical with a proportional output signal, e.g. from a thermis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27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with a flow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with a flowmeter
    • A61M2016/003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with a flowmeter electr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0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with O2 features or with parameter measurement
    • A61M2016/102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the content of the delivered g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0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with O2 features or with parameter measurement
    • A61M2016/102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the content of the delivered gas
    • A61M2016/1025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the content of the delivered gas the O2 concen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05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with O2 features or with parameter measurement
    • A61M2016/102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the content of the delivered gas
    • A61M2016/1035Measuring a parameter of the content of the delivered gas the anaesthetic agent concen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2Gases
    • A61M2202/0216Oz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2Gases
    • A61M2202/0266Nitrogen (N)
    • A61M2202/0275Nitric oxide [NO]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2Gases
    • A61M2202/0266Nitrogen (N)
    • A61M2202/0283Nitrous oxide (N2O)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61M2205/3334Measuring or controlling the flow r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76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A61M2205/3592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using telemetric means, e.g. radio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02User interfaces, e.g. screens or keyboards
    • A61M2205/505Touch-screens; Virtual keyboard or keypads; Virtual buttons; Soft keys; Mouse tou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 A61M2205/5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microprocessors or computers with memories providing a history of measured variating parameters of apparatus or pat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7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 A61M2205/7518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bac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7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 A61M2205/7545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filters for solid matter, e.g. microaggre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40Respiratory characteristics
    • A61M2230/42Rat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与供给从空气生成的NO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0)连接的中转投加装置(50)具备NO浓度计(506)、流量计(507)或压力计(504)、基于由NO浓度计(506)测定的NO浓度、流量计(507)或压力计(504)的值算出向患者投加的NO的投加量的控制部(600)、双向阀(505),前述双向阀(505)构成为,在算出的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少时增加流量,在算出的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多时减少流量。

Description

中转投加装置及一氧化氮投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NO投加装置)连接的中转投加装置及一氧化氮投加系统。
背景技术
肺高血压症是从心脏向肺的血管即肺动脉的血压(肺动脉压)变高的疾病。肺高血压症在尼斯分类[2013年]中被分类出第1组至第5组。第3组的肺高血压症中,伴随肺疾病、低氧血症。肺高血压症的治疗之一列举在家氧疗法(HOT)。若相对于肺高血压症的患者实施在家氧疗法,则由于血管痉挛的解除带来的血管扩张效果,显示抑制肺高血压症的部分的进展的效果,但不能期待肺动脉压的正常化。另一方面,一氧化氮(NO)为血管扩张因子之一,能够使换气的肺泡周边的血管选择性地扩张。因此,在医院内,在围手术期及新生儿中,基于从储气瓶供给的NO的NO吸入疗法正在普及。
但是,由于医疗用的NO气体储气瓶价格高、NO难以处置等,现阶段在家的NO吸入疗法未普及。另一方面,已知NO通过放电(电晕放电等)从存在于空气中的氧及氮稳定地生成(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NO吸入疗法,利用放电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是公知的(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7-5050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6-516488号公报。
NO是不稳定的物质,常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NO及氧的浓度越高,且温度越低,该反应越容易进行。具体地,NO2在通过放电生成NO的反应时也被生成。此外,生成的NO在被患者吸入的期间与放电时未反应的氧反应也生成NO2。NO2毒性高,这样生成的NO2是微量的同时被患者吸入。生成的NO及NO2即使不被患者吸入也被排向室内,室内的NO浓度及NO2浓度上升,也有危害人体的可能性。
例如,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内部流动的气体的流路的长度通常恒定,但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外部流动的气体的流路的长度、即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连接的套管的长度根据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使用环境等可变的。套管的长度越长,NO可能与氧反应的时间越长,因此在同一流量下,实际向患者投加的NO的量减少。因此,优选地,也考虑套管的长度地能够调整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的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调整NO的投加量的中转投加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中转投加装置,与供给从空气生成的NO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NO浓度测定部、流量计或压力计、控制部、调整阀,前述控制部基于由前述NO浓度测定部测定的NO浓度、前述流量计或前述压力计的值,算出向患者投加的NO的投加量,前述调整阀构成为,算出的前述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少时增加流量,算出的前述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多时减少流量。也可以是,借助前述调整阀,患者吸气时供给NO,患者呼气时停止NO的供给。也可以是,还具备NO2除去部。也可以是,还具备NO2浓度测定部。也可以是,还具备未向患者投加的含有NO的剩余气体的排出口。也可以是,还具备将前述剩余气体中的NO或NO2除去的除去部。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案,提供一种一氧化氮投加系统,供给从空气生成的NO,其特征在于,具备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中转投加装置、延长管、套管、呼吸检测装置,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具有第1流路和NO生成部,前述第1流路具备吸气口及供给口,前述NO生成部具备放电部,前述放电部配置于前述第1流路,从经由前述吸气口流入的空气生成NO,生成的NO被经由前述供给口供给,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第2流路,前述第2流路具备上游侧连接端及下游侧连接端,前述延长管将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前述供给口和前述中转投加装置的前述上游侧连接端连接,前述套管与前述下游侧连接端连接,向患者投加NO,前述呼吸检测装置检测患者的呼吸,前述中转投加装置还具有调整阀,前述调整阀配置于前述第2流路,与由前述呼吸检测装置检测的患者的呼吸对应地控制开度及打开时间,用于调整NO的投加量。
也可以是,前述呼吸检测装置是配置于前述第2流路的压力计。也可以是,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或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NO浓度测定部。也可以是,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或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除去NO2的NO2除去部。也可以是,还具备从前述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前述NO2除去部的上游回流的流路,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第1流路切换部,前述第1流路切换部将从前述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前述套管的流路的开闭切换,前述调整阀是前述第1流路切换部。也可以是,还具备氧生成部,前述氧生成部从经由前述吸气口流入的空气生成浓缩氧,生成的浓缩氧被经由氧供给口供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实现提供NO的投加量能够调整的中转投加装置的共通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4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5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6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8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9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1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2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3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4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5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6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7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8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19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0是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1是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2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3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4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5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6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7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8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图29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遍及全部附图,对于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共通的附图标记。
图1是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具有具备吸气口101a及氧供给口101b的第1流路101、配置于第1流路101而从经由吸气口101a流入的空气生成浓缩氧的氧生成部100、从第1流路101分岔且具备NO供给口201b的第2流路201、配置于第2流路201而从被从第1流路101分配的气体生成NO的NO生成部200、控制部300、箱体400。氧生成部100、NO生成部200、控制部300被容纳于同一箱体400的内部。氧生成部100生成的浓缩氧被经由氧供给口101b及套管410供给。由NO生成部200生成的NO被经由NO供给口201b及套管410供给。氧生成部100及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缆线与电源连接。
一般地,氧浓缩装置是能够将空气中的氧从氮分离来浓缩的装置。作为氧浓缩装置的结构,有富氧膜式、PSA式(例如,日本特开2008-238076号公报)等,前述富氧膜式用氧比氮多地透过的分离膜来分离空气中的氧和氮,前述PSA式将能够选择性吸附氮的吸附剂向一个或多个吸附床填充,重复加压和减压,由此分离空气中的氧和氮。氧生成部100构成为借助PSA式生成浓缩氧。然而,也可以借助富氧膜式、其他方法生成浓缩氧。此外,也可以从氧储气瓶经由不同于第2流路201的流路直接供给氧。
氧生成部100具有作为空气压缩部的压缩机102、由配置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加压阀103及减压阀104构成的气体流路切换部、配置于气体流路切换部的下游的吸附筒105。吸附筒105容纳有将氮比氧优先地吸附的吸附剂。借助气体流路切换部,吸附筒105和排气口101c之间的流路被选择性地切换。在压缩机102的下游,第1流路101分岔成两个,氧生成部100具有两组气体流路切换部及吸附筒105。氧生成部100也可以具有三组以上的气体流路切换部及吸附筒105。氧生成部100在两个吸附筒105的下游,具有将分岔的第1流路101间连结的均压阀106、配置于均压阀106的下游且配置于两个吸附筒105的各自的下游的止回阀107、配置于在止回阀107的下游合流的第1流路101的缓冲罐108、配置于缓冲罐108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109、配置于流量控制器109的下游的O2浓度计110、配置于O2浓度计110的下游的流量计111。
对由氧生成部100生成浓缩氧的过程进行说明。
经由吸气口101a流入的空气被压缩机102压缩。由压缩机102得到的压缩空气(加压空气)被气体流路切换部向一方的吸附筒105供给。具体地,与该一方的吸附筒105对应的加压阀103打开,减压阀104关闭。吸附筒105的内部被压缩空气加压时,供给的压缩空气中的氮被吸附筒105吸附。将其称作吸附工序。压缩空气中的氧不被吸附筒105吸附而从吸附筒105向下游流出,经由止回阀107储存于缓冲罐108。
此时,与另一方的吸附筒105对应的加压阀103关闭,减压阀104打开,所以该另一方的吸附筒105的上游侧经由排气口101c向大气开放,吸附筒105的内部被减压。吸附剂有气体的压力下降时放出已吸附的氮的性质,所以被从吸附剂放出的氮经由排气口101c被排出。将其称作脱附工序。
接着,在维持两个加压阀103及两个减压阀104的状态的状态下,打开均压阀106。由此,从处于吸附工序的一方的吸附筒105向下游流出的氧经由均压阀106向处于脱附工序的另一方的吸附筒105回流。通过进行浓缩氧的回流,该另一方的吸附筒105的内部的氮的分压下降,促进从吸附剂放出氮。
氧生成部100借助气体流路切换部在两个吸附筒105间重复切换吸附工序及脱附工序,由此,能够从空气得到浓缩氧。储存于缓冲罐108的浓缩氧基于O2浓度计110及流量计111的值,被流量控制器109控制其流量,同时被经由氧供给口101b供给。
NO生成部200在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处,具有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流量计203、配置于流量计203的下游的止回阀204、配置于止回阀204的下游的放电部205、配置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NO2吸附部206、配置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过滤器207、配置于过滤器207的下游的NO浓度计208。
压缩机102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被从第1流路101向第2流路201分配。作为被分配的压缩空气的气体基于流量计203的值,借助流量控制器202控制其流量,同时经由止回阀204被向放电部205供给。在氧生成部100,上述PSA式的浓缩氧的生成伴随压力变动。因此,被从第1流路101向第2流路201分配的气体也受到该压力变动的影响,但借助流量控制器202,第2流路201的压力变动被抑制。
放电部205未图示,但具有高电压发生源和至少一个电极对。放电部205通过借助高电压发生源使电极对间产生放电(电晕放电等),能够从存在于在第2流路201流动的气体中的氧(O2)及氮(N2)生成NO。NO的生成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4-167284号公报、日本特表2017-531539号公报所记载那样是公知的。作为高电压发生源,可以使用像点火线圈那样利用感应线圈的原理的变压器,也可以使用科克罗夫特-沃尔顿电路。
生成的NO与气体中的氧反应,生成毒性的高的NO2。进而,NO2也在通过放电生成NO的反应时被生成。因此,在放电部205的下游,借助作为NO2除去部的NO2吸附部206,将NO2吸附,除去。NO2吸附部206例如包括苏打石灰(主要是氢氧化钙)、活性炭、沸石等。NO2除去部也可以构成为,除了吸附以外,借助其他方式除去气体中的NO2
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配置的过滤器207例如是HEPA(High EfficiencyParticulate Air Filter)过滤器。过滤器207将气体中的垃圾及灰尘除去。气体中的垃圾及灰尘例如列举从放电部205无意放出的磨损的电极的微颗粒、从NO2吸附部206无意放出的苏打石灰等粉体等。
NO浓度计208为了判断是否是在相对于患者的投加时没问题的NO浓度,测定第2流路201的最下游的NO浓度。测定结果被控制部300收集,例如被相对于流量控制器202、放电部20反馈。即,从控制部300相对于流量控制器202、放电部205传递控制信号,调整NO的生成量或浓度。
控制部300具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及其周边回路,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总括地控制。控制部300基于预先储存于储存部(未图示)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处理。该处理时,控制部300从O2浓度计110、流量计111、NO浓度计208等各种传感器接收信号,向压缩机102、加压阀103、放电部205等传送控制信号。控制部300也可以具有入输出部、例如显示器等显示部、操作按钮、触控面板等输入界面。
被报告,相对于第3组的肺高血压症的患者,组合使用NO的吸入和浓缩氧的吸入是有效果的。根据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由氧生成部100在第1流路101生成的浓缩氧能够经由氧供给口101b向患者投加,此外,由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生成的NO能够经由NO供给口201b向患者投加。具体地,能够使用相对于氧供给口101b及NO供给口201b连接且具有独立的流路的套管410向患者投加。因此,向患者投加前,NO和浓缩氧混合而NO和浓缩氧反应导致的NO2的生成被抑制。另外,也可以将套管410构成为,将浓缩氧及NO在患者即将吸入前混合来投加。
氧生成部100及NO生成部200被容纳于箱体400的内部,所以能够将控制部300、电源共有化,能够构成为小型且轻量、又节省电力的单一的系统。此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中,氧生成部100及NO生成部200共有压缩机102,所以能够分别同时供给生成所必要的加压。
但是,图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的动作不与患者的呼吸联动。即,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在工作状态下总以供给NO的连续流模式动作。然而,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也能够构成为以使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的动作与患者的呼吸同步的同步流模式动作。该情况下,例如,像图2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那样,在NO浓度计208的下游配置微差压传感器209。借助微差压传感器209检测由患者的呼吸引起的负压,与之同步地控制放电部205,由此控制NO的生成或停止,能够控制NO的投加或停止。即,患者的吸气时NO被供给,患者的呼气时NO的供给停止。
另外,采用同步流模式时,也可以借助微差压传感器以外的呼吸检测部检测患者的呼吸。作为其他呼吸检测部,例如,列举设置于患者的口鼻来测定呼吸时的气流引起的温度变化的口鼻热敏电阻、检测患者的胸围、腹围的变动的胸腹带等。另外,呼吸检测部也可以应用于本说明书记载的其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此外,也可以是,过滤器207和NO浓度计208之间还配置切断阀,由此,控制NO的投加或停止。通过配置切断阀,能够将比切断阀靠上游的第2流路201内更加保持高压。关闭切断阀时在上游及下游间存在压力差,由此,能够使患者吸入NO时的NO供给刚再次开始后的流量增大,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完成投加。即,能够在吸气的有效时间内适当地完成投加。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中,也可以取代NO浓度计208,配置能够测定NO及NO2的浓度的单一的或分体的NO/NO2浓度计。由此,也能够测定毒性高的NO2。此外,也可以取代NO浓度计208,配置测定NO的浓度或物质量的NO测定部。此外,NO2浓度计也可以设为测定NO2的浓度或物质量的NO2测定部。此外,也可以取代流量计203或在其基础上配置压力计。通过用压力计进行第2流路201的压力监视,能够把握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的运转状态、例如流路有无异常等。此外,也可以在流量控制器202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配置减压阀。通过配置减压阀,能够将被压缩机102压缩的气体调整成最适合NO的生成及供给的压力。此外,也可以在流量控制器202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配置缓冲罐。通过配置缓冲罐,能够抑制伴随上述PSA式的浓缩氧的生成的压力变动。
特别地,在连续流模式下,包括患者未吸入的NO的气体被从套管410向室内放出。被放出的NO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毒性高的NO2。因此,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3,在压缩机102的上游的第1流路101配置能够吸附NO及NO2的某一方或两方的NO/NO2吸附部112,即配置NO/NO2除去部。NO/NO2除去部例如能够为将上述的苏打石灰(主要是氢氧化钙)、活性炭、沸石等和粉体过滤器组合的结构。经由吸气口101a流入一氧化氮投加装置3的空气所含的NO及NO2被NO/NO2吸附部112除去,所以能够使室内的NO的浓度及NO2的浓度下降。
也可以是,将NO/NO2吸附部112不在压缩机102的上游的第1流路101,而是像如图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4那样,配置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NO生成部200具有NO2吸附部206,所以能够将NO/NO2吸附部112配置于氧生成部100,由此,能够避免功能的重叠。总之,NO或NO2的除去剂被在第1流路101的上游或吸气口101a的附近配置。NO/NO2吸附部112也能够应用于本说明书记载的其他氧生成部100。
关于NO或NO2的除去剂,若更详细地说明,则被向患者投加的NO的量与被向患者投加的浓缩氧的量相比非常少。此外,浓缩氧及NO各自的生成过程的特性上、治疗所必要的量的浓缩氧的生成所使用的空气量与治疗所必要的量的NO的生成所使用的空气量相比非常多。因此,能够将NO或NO2的除去剂配置于用于浓缩氧的生成的空气通过的流路、即配置于第1流路101的上游或吸气口101a的附近,由此,能够高效地除去NO及NO2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4也可以还具有将NO氧化成NO2的氧化机构或将NO2还原成NO的还原机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4具有氧化机构或还原机构,由此,能够使NO/NO2吸附部112的吸附进一步促进。作为氧化机构,可以使用与空气相比含有高浓度的氧的气体,也可以使用与空气相比含有高浓度的臭氧的气体。因此,一氧化氮投加装置4也可以还具有臭氧发生机构。此外,作为还原机构,也可以使用加热装置、紫外线发生装置等。另外,氧化机构及还原机构也可以应用于本说明书记载的其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
图5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的概略图。例如,图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中,第2流路201从压缩机102和气体流路切换部之间的第1流路101分岔。图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中,第2流路201从气体流路切换部的减压阀104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因此,氧生成部100的脱附工序中,从吸附筒105的吸附剂放出的含有较多氮的气体(低氧气体)被从第1流路101向第2流路201分配。因此,第2流路201中的气体的氧浓度整体变低,所以即使由放电部205生成NO,也能够抑制NO和氧的反应引起的NO2的生成。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的NO生成部200与图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的NO生成部200比较,在具有配置于流量控制器202的上游的缓冲罐210、配置于缓冲罐210的上游的泵211的方面进一步不同。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的NO生成部200具有泵211,由此,在配置于上游的氧生成部100的脱附工序中,能够将从吸附筒105放出的低氧气体充分地排出。此外,在NO生成部200,能够将第2流路201中的气体加压成用于NO的生成及供给的适当的压力。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的NO生成部200具有缓冲罐210,由此,能够储存从第1流路101分配的气体。
另外,也可以将泵211配置于比放电部205靠下游的第2流路201、例如NO2吸附部206的下游。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更靠上游地配置的氧生成部100的脱附工序中,能够将被从吸附筒105放出的低氧气体充分排出,并且能够将至放电部205的气体的移动以更低的压力进行。通过以更低的压力使气体移动,NO和氧的反应引起的NO2的生成被抑制。另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也可以不具有泵211。
图6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6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6与图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比较,在不具有泵211的方面及具有泄漏阀212的方面不同。泄漏阀212与缓冲罐210连接,能够将储存于缓冲罐210的剩余的气体从排气口201c排出。
图7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7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7与图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比较,在不具有泵211的方面及第2流路201也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方面不同。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从气体流路切换部的减压阀104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在止回阀204的上游合流。在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配置有流量控制器202及流量计203。第2流路201也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由此,能够使上述低氧气体和作为压缩空气的气体混合,能够调整到达放电部205的氧浓度及NO浓度。
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7,也可以在压缩机102和流量控制器202之间的第2流路201配置减压阀。由此,能够使低氧气体和作为压缩空气的气体的混合的比例变化,调整氧浓度及NO浓度,并且为了能够NO的生成及供给调整成适当的压力。进而,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所示,在缓冲罐210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配置泵211。
图8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8的概略图。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8,第2流路201从缓冲罐108和流量控制器109之间的第1流路101分岔。因此,在氧生成部100生成的含有较多浓缩氧的气体(浓缩氧气体)被从第1流路101向第2流路201分配。一般的成人用途的氧浓缩装置中,供给浓度90%左右或其以上的浓缩氧,但小儿用途等一部分的氧浓缩装置中,供给40%左右的浓缩氧。在这样的浓度比较低的氧浓缩装置中,由于浓缩氧和NO的接触而生成NO2的风险比较低,此外,根据放电部的结构、放电条件能够提高NO的生成效率。
也可以在流量控制器202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配置泵211。此外,也可以将泵211配置于比放电部205靠下游的第2流路201,例如配置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
图9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9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9与图8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比较,在第2流路201也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方面不同。在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配置有流量控制器202及流量计203。第2流路201也从压缩机102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由此,能够使上述浓缩氧气体和作为压缩空气的气体混合,能够调整到达放电部205的氧浓度及NO浓度。
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9,也可以在压缩机102和流量控制器202之间的第2流路201配置减压阀。此外,在从缓冲罐108和流量控制器109之间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的流量控制器202的上游也可以配置泵211。
图10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0的概略图。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0,与图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7相同地,第2流路201从压缩机102和气体流路切换部之间的第1流路101分岔,并且从气体流路切换部的减压阀104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因此,氧生成部100的脱附工序中从吸附剂放出的低氧气体被从第1流路101向第2流路201分配。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0与图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7比较,在从气体流路切换部的减压阀104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处流量计203经由止回阀204在放电部205和NO2吸附部206之间与另一方的第2流路201合流的方面不同。因此,在氧生成部100伴随浓缩氧的生成而生成的低氧气体在放电部205的下游的第2流路201被相对于生成的NO混合。
在放电部205的下游的第2流路201,低氧气体被混合,由此,第2流路201中的气体的氧浓度整体变低。因此,NO与氧的反应而引起的NO2的生成被抑制。图10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0中,使用由压缩机102产生的含氧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在放电部205生成NO。因此,例如图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那样,与在低氧气体下生成NO的情况相比,NO的生成效率也变高。由此,借助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0,能够不使NO的生成效率下降,且能够抑制由于NO和氧的反应引起的NO2的生成。
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0中,也可以在压缩机102和流量控制器202之间的第2流路201配置减压阀。在过滤器207和NO浓度计208之间的第2流路201,也可以配置微差压传感器209。进而,也可以像图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那样,在缓冲罐210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配置泵211。
图11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1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1与图10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0比较,在具有泄漏阀212的方面不同。泄漏阀212与缓冲罐210连接,能够将储存于缓冲罐210的剩余的气体从排气口201c排出。
图12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2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2与图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5比较,在泵211的上游配置有三通阀213的方面、及从三通阀213分岔的第2流路201经由止回阀204向排气口201c延伸的方面不同。即,在第2流路201,借助三通阀213,向NO供给口201b的流路和向排气口201c的流路被选择性地切换。由此,三通阀213构成将从第1流路101向第2流路201的低氧气体的流路的开闭切换的流路切换阀。
这里,被气体流路切换部向第2流路201分配的气体的氧浓度、即氧生成部100的脱附工序中从吸附筒105的吸附剂放出的含氮较多的气体(低氧气体)的氧浓度并非恒定。被向第2流路201分配的气体的氧浓度与伴随PSA式的浓缩氧的生成的压力变动同样地,周期性地上下变动。
因此,在氧浓度比较高的时机,通过将三通阀213向排气口201c侧切换,将气体从排气口201c排出。另一方面,在氧浓度比较低的时机,将三通阀213向NO供给口201b侧切换,由此,将气体储存于缓冲罐210。结果,第2流路201的压力变动及氧浓度的变动被抑制。在三通阀213的下游配置有泵211,由此,能够促进向第2流路201的气体的分配。泵211只要在三通阀213的下游的第2流路201则能够配置于任意的位置。
图13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3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3与图1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1比较,在取代泄漏阀212配置止回阀204的方面、在缓冲罐210的上游配置有三通阀213的方面不同。即,在从气体流路切换部的下游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借助三通阀213,向NO供给口201b的流路和向排气口201c的流路被选择性地切换。结果,如参照图12的同时说明的那样,第2流路201的压力变动及氧浓度的变动被抑制。
进而,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3与图1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1比较,在取代从压缩机102和气体流路切换部之间的第1流路101分岔的第2流路201而具备吸气口201a的第2流路201经由压缩机214与流量控制器202连接的方面相差较大。即,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3中,氧生成部100及NO生成部200具有分别独立的压缩机102及压缩机214。
用于NO生成部200的NO的生成的气体的压力及流量比用于氧生成部100的浓缩氧的生成的气体的压力及流量小。因此,NO生成部200的压缩机214与氧生成部100的压缩机102相比,必要的压力及流量较少,由此能够设为小型。通过将压缩机102及压缩机214分别独立地控制,能够以适合浓缩氧的生成及NO的生成的压力及流量使空气流入。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3除了氧生成部100的作为第1吸气口的吸气口101a,还具有作为第2吸气口的吸气口201a,由此,能够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进而,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3,借助被从第1流路101向第2流路201分配的低氧气体,能够抑制由NO和氧的反应引起的NO2的生成。
根据上述图1至图13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NO和浓缩氧被分别生成,向患者投加,由此能够实现抑制NO2的生成的共通的效果。
图14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的概略图。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具有具备吸气口201a及NO供给口201b的第2流路201、配置于第2流路201而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的NO生成部200、控制部300、箱体4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被容纳于箱体400的内部。在NO生成部200生成的NO被经由NO供给口201b供给。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具有配置于吸气口201a的下游的三通阀213、配置于三通阀213的下游的作为空气压缩部的压缩机214、配置于压缩机214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压力计215、配置于压力计215的下游的上述放电部205、配置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上述NO2吸附部206、配置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上述过滤器207、配置于过滤器207的下游的三通阀216。
如上所述,NO2毒性高,生成的NO在至被患者吸入的期间,在放电部205的放电时与未反应的氧反应也被生成。因此,例如,在放电部205生成NO后,若滞留于第2流路201内,则其间生成NO2。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中,由于具有三通阀213及三通阀216,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的内部使气体回流,抑制气体含有的NO2的浓度上升。即,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向NO供给口201b的流路和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向放电部205的上游的流路的切换优选地被选择地进行。
具体地,在放电部205生成的含有NO的气体借助配置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NO2吸附部206,气体中的NO2被吸附。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含有NO的气体不被立即向患者投加的情况下,三通阀216被切换,第2流路201的下游和旁路流路217连通。与此同时,三通阀213被切换,旁路流路217和第2流路201的上游连通。因此,在放电部205生成的含义NO的气体从过滤器207的下游经由旁路流路217流入第2流路201的上游后,被压缩机214加压,同时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的内部回流。另一方面,将三通阀216向NO供给口201b侧切换,且将三通阀213向吸气口201a侧切换,由此能够开始向患者的投加。
另外,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三通阀213及三通阀216的切换、即回流被间断地以既定的时机进行。然而,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也可以与患者的呼吸同步地进行。该情况下,例如,像图1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5那样,在三通阀216和NO供给口201b之间配置微差压传感器209。借助微差压传感器209检测患者的呼吸,能够进行三通阀213及三通阀216的切换。也可以利用微差压传感器209,进行放电部205的控制。
此外,在图1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也可以将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三通阀213的上游,将放电部205配置于三通阀213和压缩机214之间的第2流路201。放电部205被更靠上游地配置,由此,生成的含有NO的气体以低压移动的区间变长,所以能够抑制NO和氧的反应引起的NO2的生成。
也可以像图16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6那样,在过滤器207和三通阀216之间的第2流路201配置NO浓度计208。此外,也可以在三通阀216和NO供给口201b之间配置NO浓度计208。NO浓度计208测定第2流路201的最下游的NO浓度,相对于患者的投加时测定是否是没有问题的NO浓度。结果,例如被向流量控制器202、放电部205反馈,NO的生成量或浓度被调整。
图17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7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7与图1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比较,在压缩机214和流量控制器202之间的第2流路201、及三通阀216的下游分别进一步配置双向阀218的方面不同。呼吸的频率高的患者的情况下,同步流模式下,与呼吸的频率低的患者的情况比较,生成的包括NO的气体的滞留时间变低。因此,有无需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内部使气体回流来抑制气体所含的NO2的浓度上升的情况。因此,图1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7借助在三通阀216的下游、即NO供给口201b的上游进一步配置的双向阀218,在呼吸的频率高的患者的情况下将三通阀216向NO供给口201b侧的流路切换,且切换NO供给口201b的上游的双向阀218的开闭,由此,能够不使气体回流,将含有NO的气体向患者投加。此外,待吸气的时间针对每次呼吸每次都稍微变化,所以投加前的流路的最大压力针对每次呼吸每次都变化。如图17所示,在压缩机214和配置于压缩机214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之间的第2流路201配置双向阀218,由此,能够控制成第2流路201的投加前的气体的最大压力恒定。因此,即使不与流路内的压力的变动对应地控制NO供给口201b的上游的双向阀218或三通阀216的开度及打开时间,也能够将向患者的投加量控制成所希望的量。另外,也可以在压缩机214和流量控制器202之间的第2流路201不配置双向阀218。另一方面,在本说明书记载的具有旁路流路的其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也可以与图1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7相同地,在压缩机214的下游的流路配置双向阀218。
另外,呼吸的频率高或低的判断,通过呼吸的频率、例如根据1分钟或每单位时间的呼吸数比预先确定的呼吸数多或少来判断。预先确定的呼吸数根据NO浓度的减少或NO2的浓度的上升的允许值判断。
图18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8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8与图1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比较,在将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三通阀213的上游、将放电部205配置于三通阀213和压缩机214之间的第2流路201的方面不同。进而,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8中,在旁路流路217配置三通阀220,旁路流路221从旁路流路217进一步分岔。
如上所述,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含有NO的气体未被立刻向患者投加的情况下,三通阀216被切换,第2流路201的下游和旁路流路217连通。此时,NO及NO2的浓度的变动较少而不需要进一步的NO的生成的情况下,三通阀220被切换,旁路流路217经由旁路流路221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第2流路201连通。相对于放电部205的下游回流,由此,能够缩短回流路径。
图19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9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9与图1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4比较,在将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吸气口201a的下游、将放电部205配置于压缩机214与压力计215之间的方面不同。进而,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9,在NO2吸附部206和压力计215之间配置有三通阀213。
如上所述,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含有NO的气体未被立刻向患者投加的情况下,三通阀216被切换,第2流路201的下游与旁路流路217连通。与此同时,三通阀213被切换,经由泵211,旁路流路217与第2流路201连通。因此,在放电部205生成的含有NO的气体为,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9与图18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8比较,能够使回流的路径更短。
NO及NO2的浓度的变动少、进而无需NO的生成的情况下,相对于放电部205的下游使其回流,由此,能够缩短回流路径,抑制NO与氧的反应导致的NO2的生成。特别地,图18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8中,回流时,能够与需要经由放电部205的情况和无需经由放电部205的情况的两方对应。
上述图14至图1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具有将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向NO供给口201b的流路、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向NO2吸附部206的上游的流路选择性地切换的三通阀216。因此,三通阀216构成至少切换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前述供给口的流路的开闭的第1流路切换部。例如,借助第1流路切换部,患者的吸气时,例如以吸气开始为触发条件,进行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供给口的流路的切换,患者的呼气时,例如以呼气开始为触发条件,进行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NO2除去部的上游的流路的切换。也可以从患者的吸气开始的触发条件起既定时间经过后进行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NO2除去部的上游的流路的切换。另外,吸气结束期间被吸入的气体不到达至肺泡,所以并不有助于治疗效果,进而呼气时被向室内排出。因此,吸气结束前,也可以进行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NO2除去部的上游的流路的切换。
此外,也可以是,第1流路切换部的打开时间或来自吸气口201a的空气的吸入量在患者每单位时间的呼吸数比既定的值少的情况下被调整成变多,患者每单位时间的呼吸数比既定的值多的情况下被调整成变少。也可以与向患者投加NO对应地,仅进行来自吸气口201a的空气的吸入。也可以与向患者投加NO或从吸气口201a吸入空气对应地,进行基于放电部205的放电。也可以是,向患者投加NO时或从吸气口201a吸入空气时,与除此以外时相比,进行基于放电部205的放电,使得生成更多的NO。也可以是,向患者投加NO时以外时或从吸气口201a吸入空气时以外时,进行基于放电部205的放电,使得维持NO浓度。也可以是,来自吸气口201a的空气的吸入量比既定的值多时、或气体的滞留时间比既定的值长时,进行基于放电部205的放电,使得生成更多的NO。也可以是,与流路的整体的容积对应地,调整放电部205与NO供给口201b之间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流速。
进而,图18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8中,具有选择性地切换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向放电部205的上游的流路及向放电部205的下游的流路的三通阀220。因此,三通阀220构成第2流路切换部。借助第2流路切换部,患者的呼吸的频率比预先确定的频率低时进行向放电部205的上游的流路的切换,患者的呼吸的频率比预先确定的频率高时进行向比放电部205靠下游的流路的切换。
也可以是,还具备测定流路中的NO2的浓度或物质量的NO2测定部,由NO2测定部测定的NO2的浓度或物质量比预先确定的第1值低时,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NO供给口201b的流路的切换由第1流路切换部进行,由NO2测定部测定的NO2的浓度或物质量比预先确定的第1值高时,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NO2除去部的上游的流路的切换由第1流路切换部进行。
也可以是,还具备测定流路中的NO的浓度或物质量的NO测定部,由NO测定部测定的NO的浓度或物质量比预先确定的第2值低时,向放电部205的上游的流路的切换由第2流路切换部进行,由NO测定部测定的NO的浓度或物质量比预先确定的第2值高时,向放电部205的下游的流路的切换由第2流路切换部进行。
如图16所示的NO浓度计208所示,NO测定部或NO2测定部优选地配置于过滤器207和三通阀216之间。结果,即将向患者投加前,能够测定NO或NO2的浓度或物质量,能够更适当地调整投加量。另外,也可以在三通阀216和NO供给口201b之间配置NO测定部或NO2测定部。
根据上述图14至图1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发挥抑制NO2的浓度上升的共通的效果。图14至图1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不具有氧生成部100,但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等相同地具有氧生成部100。进而,也可以是,像参照图25的同时在后说明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那样,在比NO供给口201b靠下游的流路配置NO2吸附部。该情况下,NO2吸附部的上游侧经由延长管与NO供给口201b连接,NO2吸附部的下游侧与套管410的上游端连接。
图20是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0及中转投加装置50的概略图。中转投加装置50与供给从空气生成的NO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0连接。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0具有具备吸气口201a及NO供给口201b的第2流路201、配置于第2流路201而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的NO生成部200、控制部300、箱体4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被容纳于箱体400的内部。在NO生成部200生成的NO被经由NO供给口201b供给。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具有配置于吸气口201a的下游的作为空气压缩部的压缩机214、配置于压缩机214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流量计203、配置于流量计203的下游的上述放电部205、配置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上述NO2吸附部206、配置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上述过滤器207。
中转投加装置50的上游侧经由延长管430与NO供给口201b连接,中转投加装置50的下游侧与套管410的上游端连接。中转投加装置50具有具备上游侧连接端501a及下游侧连接端501b的第3流路501、配置于第3流路501而调整经由上游侧连接端501a流入的气体的投加量的投加量调整部500、控制部600、箱体7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容纳于箱体400的内部。
被投加量调整部500调整的气体被经由下游侧连接端501b供给。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600控制。中转投加装置50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缆线与电源连接。然而,也可以是,中转投加装置50具有能够收纳于箱体700的电池,将其作为电源。另外,也可以取代控制部600,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0及中转投加装置50电气连接,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投加量调整部500在第3流路501具有配置于上游侧连接端501a的下游的NO2吸附部502、配置于NO2吸附部502的下游的过滤器503、配置于过滤器503的下游的压力计504、配置于压力计504的下游的作为调整阀的双向阀505、配置于双向阀505的下游的NO浓度计506。NO2吸附部502及过滤器503分别与上述NO2吸附部206及过滤器207相同。
如上所述,NO2毒性高,被生成的NO在被患者吸入的期间放电时也与未反应的氧反应而生成。因此,根据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使用环境等,套管的长度越长,NO与氧有反应的可能性的时间越长,所以同一流量下,实际被向患者投加的NO的量减少。在此,通过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0一同使用中转投加装置50,能够在即将向患者投加前调整投加量,能够调整被向患者投加的NO的绝对量。
即,借助在中转投加装置50配置于最下游的NO浓度计506,测定即将向患者投加前的NO浓度。由控制部600判断成投加量少的情况下,基于压力计504的值调整双向阀505的开度及时间,通过增加流量来提高投加量。另一方面,由控制部600判断成投加量多的情况下,基于压力计504的值调整双向阀505的开度及时间,通过减少流量来降低投加量。
中转投加装置50具有NO2吸附部502,由此,能够借助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0的NO2吸附部206将在NO2被吸附后产生的NO2吸附。此外,中转投加装置50具有过滤器503,由此,能够将经由延长管430流入中转投加装置50的气体中的垃圾及灰尘除去。
如图2所示那样的具有微差压传感器209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中,没有中转投加装置50而将套管410及延长管430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连接的情况下,与延长管430的长度对应地至呼吸检测的时间及投加的延迟时间变长,有有效的吸气期间中NO的投加未完成的情况。因此,也可以在NO浓度计506的下游配置微差压传感器,检测由患者的呼吸产生的负压等,与之同步地控制双向阀505,由此控制NO的通过或停止,控制NO的投加或停止。由此,能够缩短与延长管长对应的呼吸检测及投加的延迟时间。也可以取代微差压传感器而使用口鼻热敏电阻等其他呼吸检测部。也可以将由呼吸检测部检测的患者的呼吸作为呼吸信息的信号有线或无线地向中转投加装置50传送,控制双向阀505。
也可以取代NO浓度计506地配置NO/NO2浓度计。此外,也可以在双向阀505的上游的第3流路501配置泵。通过配置泵,能够加压成适合用于供给NO的适当的压力。
图21是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1及中转投加装置51的概略图。中转投加装置51与图20所示的中转投加装置50比较,在虽然没有压力计504、但在NO浓度计506的下游的第3流路501具有流量计507的方面不同。由于具有流量计507,能够将投加量适当地控制。另外,也可以与流量计507一同具有压力计504。
上述图20及图21所示的中转投加装置具有NO浓度测定部、流量计或压力计、基于由NO浓度测定部测定的NO浓度、流量计或压力计的值算出向患者投加的NO的投加量的控制部、调整阀,前述调整阀构成为在算出的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少时增加流量,在算出的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多时减少流量。也可以是,借助调整阀,患者的吸气时供给NO,患者的呼气时停止NO的供给。
根据上述图20及图21所示的中转投加装置,发挥能够调整NO的投加量的共通的效果。通过还具备NO2吸附部,发挥减少患者吸入的NO2的共通的效果。特别地,中转投加装置不仅与上述图20及图2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还能够与供给从空气生成的NO的任意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连接来使用。进而,中转投加装置也可以另外具有将不被向患者投加的包括NO的剩余气体排出的排出口。也可以还具有将剩余气体中的NO或NO2除去的除去部。图20及图2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不具有氧生成部100,但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等相同地具有氧生成部100。
能够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作为整体设为一个一氧化氮投加系统。该情况下,一氧化氮投加系统具备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中转投加装置、延长管430、套管410、用于检测患者的呼吸的呼吸检测部、即呼吸检测装置,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具有NO生成部200,前述NO生成部200具备第2流路201和放电部205,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第3流路501。中转投加装置还具有双向阀即调整阀,前述双向阀配置于第3流路501,与由呼吸检测装置检测的患者的呼吸对应地,控制开度及打开时间,用于调整NO的投加量。
也可以将中转投加装置的NO浓度计不配置于中转投加装置而是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放电部205的下游。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双向阀505的开度及打开时间根据由配置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NO浓度计测定的NO浓度控制。此外,也可以将双向阀505的开度及打开时间根据预先确定的NO浓度或连接的延长管430的长度控制。另外,也可以是,为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各种控制参数的设定或改变,具有相对于使用者催促或选择延长管430的流路规格的输入那样的上述输入界面。
图22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及中转投加装置52的概略图,图23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3及中转投加装置53的概略图,图24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4及中转投加装置54的概略图。图22至图2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作为整体与图20及图2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比较,在通过具有旁路流路而从中转投加装置使气体向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回流的方面不同。换言之,图22至图2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与图14至图1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比较,在具有中转投加装置、从中转投加装置使气体经由旁路流路向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回流的方面不同。因此,图22至图24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具备上述中转投加装置的优点、及经由旁路流路的回流的优点的两方。
图22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具有具备吸气口201a及NO供给口201b的第2流路201、配置于第2流路201而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的NO生成部200、控制部300、箱体4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容纳于箱体400的内部。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具有配置于吸气口201a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放电部205、配置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压缩机214、配置于压缩机214的下游的NO2吸附部206、配置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上述过滤器207、将放电部205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及放电部205的下游的第2流路201间选择性地切换的三通阀220。
中转投加装置52的上游侧经由延长管430与NO供给口201b连接,中转投加装置52的下游侧与套管410的上游端连接。中转投加装置52具有具备上游侧连接端501a及下游侧连接端501b的第3流路501、配置于第3流路501而将经由上游侧连接端501a流入的气体的投加量调整的投加量调整部500、控制部600、箱体700。
由投加量调整部500调整的气体被经由下游侧连接端501b供给。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600控制。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的控制部300及中转投加装置52的控制部600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确立通信路径610。中转投加装置52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缆线与电源连接。然而,也可以是,中转投加装置52具有能够收纳于箱体700的电池,将其作为电源。另外,也可以取代控制部600,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及中转投加装置52电气连接,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中转投加装置52在第3流路501具有配置于上游侧连接端501a的下游的NO2吸附部502、配置于NO2吸附部502的下游的过滤器503、配置于过滤器503的下游的NO/NO2浓度计508、配置于NO/NO2浓度计508的下游的三通阀509、配置于三通阀509的下游的微差压传感器510。进而,在第3流路501,从三通阀509分岔的旁路流路511延伸至旁路上游侧连接端501c。在第3流路501,借助三通阀509,向下游侧连接端501b的流路和向旁路上游侧连接端501c的流路被选择性地切换。中转投加装置52的旁路上游侧连接端501c经由旁路管520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的旁路下游侧连接端201d连接。从旁路下游侧连接端201d延伸的第2流路201与三通阀220连接。三通阀509构成切换至少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套管410的流路的开闭的第1流路切换部。此外,三通阀220构成第2流路切换部。
如上所述,在中转投加装置52的NO2吸附部502的下游,含有NO的气体未被立刻向患者投加的情况下,切换三通阀509,第3流路501和第2流路201经由旁路管520连通。即,通过切换三通阀509,能够使中转投加装置52的气体向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回流。此时,NO及NO2的浓度的变动少、无需进一步生成NO的情况下,切换三通阀220,经由旁路流路221,放电部205的下游的第2流路201连通。通过相对于放电部205的下游使回流,能够缩短回流路径。另一方面,无需进一步生成NO的情况下,切换三通阀220,经由旁路流路217,放电部205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连通。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3及中转投加装置53与图22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及中转投加装置52比较,在取代三通阀220而具有两个双向阀、即双向阀222及双向阀223的方面、及取代三通阀509而具有另外的两个双向阀、即双向阀512及双向阀513的方面不同。
即,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3,从旁路下游侧连接端201d延伸的第2流路201与双向阀222及双向阀223间的流路连通。结果,不仅能够使从旁路下游侧连接端201d延伸的第2流路201将放电部205的上游的第2流路201及放电部205的下游的第2流路201间选择性地连通,还能够使两方不连通或两方连通。同样地,在中转投加装置53,从上游侧连接端501a延伸的第3流路501与双向阀512及双向阀513间的流路连通。结果,不仅能够使从上游侧连接端501a延伸的第3流路501向下游侧连接端501b的流路及旁路上游侧连接端501c的流路间选择性地连通,还能够使两方不连通或两方连通。双向阀512及双向阀513构成切换至少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套管410的流路的开闭的第1流路切换部。此外,双向阀222及双向阀223构成第2流路切换部。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4及中转投加装置54与图23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3及中转投加装置53比较,仅在不具有双向阀513的方面。中转投加装置54不具有双向阀513,由此,能够不依赖双向阀512的开闭地使中转投加装置52的气体总向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2回流。双向阀512构成第1流路切换部。此外,双向阀222及双向阀223构成第2流路切换部。通过将第1流路切换部用一个双向阀512构成,经由旁路管520的第3流路501和第2流路201之间的回流用的流路自身能够作为缓冲罐发挥功能。结果,打开双向阀513将中转投加装置54内的气体向患者投加时,处于回流用的流路的气体也被同时放出,所以能够缩短投加时间。
另外,参照图23的同时说明的将两个三通阀分别置换为两个双向阀的结构、及参照图24的同时说明的将上游侧的三通阀置换为两个双向阀、将下游侧的三通阀置换为一个双向阀且总向上游侧的流路回流的结构,相对于图14至图1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也能够应用。换言之,第1流路切换部可以由一个三通阀或一个或两个双向阀构成,第2流路切换部可以由一个三通阀或两个双向阀构成。特别地,图1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7中,也可以仅省略三通阀216。由此,能够不依赖配置于NO供给口201b的上游的双向阀218的开闭地,总使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7的气体回流。该情况下,配置于NO供给口201b的上游的双向阀218构成切换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供给口的流路的开闭的第1流路切换部。此外,优选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的至少一方具有除去NO2的NO2除去部。换言之,中转投加装置也可以不具有NO2除去部。
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整体作为一个一氧化氮投加系统的情况下,一氧化氮投加系统具备向NO2除去部的上游回流的流路,中转投加装置具有切换从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套管的流路的开闭的第1流路切换部。第1流路切换部相当于上述调整阀。
如上所述,第1流路切换部的切换、或、第1流路切换部及第2流路切换部的切换、即回流被间断地以既定的时机进行。然而,也可以将回流与患者的呼吸同步地进行。该情况下,能够借助微差压传感器、例如微差压传感器510检测患者的呼吸,进行第1流路切换部的切换、或第1流路切换部及第2流路切换部的切换。也可以利用微差压传感器进行放电部205的控制。与此相关,参照图14的同时在以下说明。
至少与投加时、即向患者的投加对应地,从吸气口201a流入空气,进行空气的吸入。具体地,切换三通阀213及三通阀216,使得封闭旁路流路217,控制压缩机214或流量控制器202,使得空气更多地流入。由此,能够缓和投加时的流路的压力及流量的下降,缩短投加时间。此外,至少与投加时、即向患者的投加对应地进行基于放电部205的放电。通过与空气的流入一同进行放电,能够抑制NO的浓度的变动,能够将更稳定的NO浓度的气体在短时间内投加。
投加时或空气的吸入时,借助控制部300控制放电部205的放电,使得与除此以外时相比,NO被更多地生成。即,提高放电的频率(频率、即每单位时间的放电次数),或提高每一次放电(一个脉冲)的能量(电流及电压),或延长每一次放电的放电时间,或增加每一次投加的总放电次数,或增加放电的电极的数量,由此,能够更多地生成NO。另一方面,在投加时以外或空气的吸入时以外时,为了补充NO浓度随时间下降的量,即为了维持NO浓度,也可以进行放电。当然与投加时以外或空气的吸入时以外时的NO的生成量相比,投加时的NO的生成量较多。此外,在投加时或空气的吸入时,与来自吸气口201a的空气的吸入量对应,确定NO的生成量,由此,NO浓度稳定。
与由微差压传感器检测的患者的呼吸同步,即与投加同步地,控制来自吸气口201a的空气的吸入量。具体地,通过投加时增加空气的吸入量,能够缓和流路的压力下降,缩短投加时间。进而,通过不投加时减少空气的吸入量,提高回流量,能够缩短气体的滞留时间。结果,能够抑制NO2浓度的上升。为了提高回流量,切换三通阀213及三通阀216,使得将旁路流路217开放。
以上与由微差压传感器检测的患者的呼吸同步地进行旁路流路217的封闭或开放,与此对应地,进行压缩机214或流量控制器202的控制以及放电部205的控制。
与套管410的长度、中转投加装置的有无等对应,流路整体的容积增加,结果,气体在流路内滞留的时间增加。结果,生成的NO和氧反应而成NO2,由此,有NO的浓度减少的可能性。为了将其补充,控制成增加NO的整体的生成量、或减少流路内的气体的滞留时间。特别地,为了减少流路内的气体的滞留时间,至少提高从放电部205至套管410的出口之间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流速,优选地,进行控制,使得以提高流路整体的流速而回流量增加的方式提高压缩机214的转速,或使得在流量控制器202处减少回流时的空气吸入量,非回流时即投加时增加空气的吸入量。由此,即使流路整体的容积增加,从放电部205至套管410的出口的气体的滞留时间保持恒定,所以有NO的生成量在流路整体的容积增加前后能够恒定的优点。另一方面,即使使回流量增加滞留时间也增加的情况下,能够能够进一步增加NO的生成量来补充。此外,向患者的投加量增加的情况下,增加每一次的投加量或提高投加时的NO浓度。该情况下,希望流路内的NO2的浓度不增加,使得向患者投加的NO2的量不增加。因此,如上所述,至少提高从放电部205至套管410的出口之间的流路的一部分的流速,或优选地提高流路整体的流速来使回流量增加,使得减少流路内的气体的滞留时间。
总之,以生成与流路整体的容积对应的NO的方式进行放电部205的放电。此外,确定与流路整体的容积对应的气体的滞留时间。此外,确定与向患者的投加量对应的气体的滞留时间。
图25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的概略图。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具有具备吸气口201a及NO供给口201b的第2流路201、配置于第2流路201而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的NO生成部200、控制部300、箱体4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容纳于箱体400的内部。由NO生成部200生成的NO经由NO供给口201b被供给。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具有配置于吸气口201a的下游的作为空气压缩部的压缩机214、配置于压缩机214的下游的压力计215、配置于压力计215的下游的上述放电部205、配置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上述NO2吸附部206、配置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上述过滤器207、配置于过滤器207的下游的双向阀218、配置于双向阀218的下游的NO浓度计208、配置于NO浓度计208的下游的微差压传感器209。双向阀也可以置换成其他的流量等能够调整的调整阀。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还具有NO2吸附部420。NO2吸附部420的上游侧经由延长管430与NO供给口201b连接,NO2吸附部420的下游侧与套管410的上游端连接。
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的内部流动的气体的流路、即第2流路201的长度通常恒定,但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的外部流动的气体的流路的长度、即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连接的套管、即包括延长管430的套管410的长度根据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使用环境等是可变的。套管的长度越长,NO和氧可能反应的时间越长,所以有NO2的生成量也变多的可能性。因此,以下说明也考虑套管的长度的、推定实际的投加点的NO及NO2的浓度的方法。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的控制部300具有浓度推定部301,前述浓度推定部301基于氧浓度、由作为NO浓度测定部的NO浓度计208测定的NO浓度、从NO2吸附部206至既定位置之间的气体的滞留时间,推定既定位置的NO及NO2的浓度。
为了推定浓度,设定以下的前提条件。首先,假设NO2吸附部206及NO2吸附部420具有将通过的气体中的NO2全部吸附的能力,因而将刚通过后的气体中的NO2的浓度设为零。换言之,设计NO2吸附部206及NO2吸附部420以具有这样的充分的吸附能力或浓度推定部301将气体中的NO2的浓度设为零而进行推定。此时,作为NO2吸附部206及NO2吸附部420的作用,从气体中减少与被吸附的NO2等量的NO。
为了气体的滞留时间的计算,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的内部的容积等流路规格(特别是,NO2吸附部206及NO浓度计208间、以及NO2吸附部206及NO供给口201b间)设为已知。在连续流模式下,滞留时间通过将流路容积除以流量来求出。在同步流模式下,通过将流路容积除以流量来求出,所述流量是通过对1次的投加量乘以每1分钟或每单位时间的呼吸次数而得到的。另外,在连续流模式及同步流模式下,例如也可以预先制作基于压缩机214的运转状态或者压力计215或微差压传感器209的输出值与流量计的实测值的关系的表格,通过参照它或对其进行修正,来求出滞留时间。
将向患者投加的NO2的允许值(极限值)设为规定的值、例如0.5ppm以下。进而,由放电部205生成的NO是非常微量的,例如是100ppm,作为放电时的主要的副生成物的NO2是NO生成量的10%左右。由此,在通过放电从空气生成NO时减少的氧以及在通过与NO反应而生成NO2时减少的氧是非常微量的。因而,气体中的氧的浓度的变化能够忽视,所以氧的浓度设为一般已知的大气中的氧浓度的值、例如21%。另外,也可以配置氧浓度测量部而在流路的至少1处测量氧浓度,使用该值作为流路的任意的点处的浓度。
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的使用时,在连续流模式下,预先保持流量的历史。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的使用时,在与患者的呼吸同步的同步流模式下,预先保持1次投加量、投加时间、投加间隔(吸气等待)时间的历史。1次投加量也可以根据双向阀218的打开时间、由压力计215测量的压力变动等来计算。此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也可以具有流量计203,在此情况下,1次投加量也可以根据瞬时流量计算。此外,预先保持由NO浓度计208测量出的NO浓度的历史。
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式,将k设为反应速度常数,经过规定时间后即经过t分钟后的NO的浓度Yppm通过以下的式(1)计算。同样,经过规定时间后即经过t分钟后的NO2的浓度Xppm通过以下的式(2)计算。另外,反应速度常数通过实验等预先求出。
[数式1]
Figure 416465DEST_PATH_IMAGE001
・・・式(1)
[数式2]
Figure 504507DEST_PATH_IMAGE002
・・・式(2)。
对基于以上的条件及式子、推定在时刻t=t5经过套管410的出口的气体Gt5的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及NO2的浓度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流路规格及流量的历史,计算气体Gt5从NO2吸附部206流出的时刻t1、气体Gt5从NO浓度计208流出的时刻t2、气体Gt5向NO2吸附部420流入的时刻t3及气体Gt5从NO2吸附部420流出的时刻t4、经过套管410的出口的时刻t5。具体而言,在同步流模式下,在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计算到时刻t5为止的最近的投加量的和,计算与NO2吸附部206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容积相当的投加次数N1。根据投加次数N1及投加时间和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计算气体Gt5从NO2吸附部206流出的时刻t1。同样,能够求出时刻t2~t4。另一方面,在连续流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到时刻t为止的最近的流量的累计值和套管410的出口与各点之间的容积一致的时刻来计算时刻t1~t4。
在当前时刻t为没有到达套管410的出口的气体的情况下,即在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及此后经过的各点的时刻。具体而言,在同步流模式下,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同样,能够根据到当前时刻t为止的投加量、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及当前的位置,基于到上游的各点为止的容积来求出。关于此后经过的下游的各点及在套管410的出口流出的时刻t5,例如可以通过基于规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另一方面,在连续流模式下,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同样,可以作为到时刻t为止的最近的流量的累计值和当前位置与各点之间的容积一致的时刻来计算。关于此后经过的下游的各点及在套管410的出口流出的时刻t5,例如可以通过计算规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另外,当计算上游的各点的时刻时,也可以不根据最近的投加量的和计算实际经过的时间,而是通过基于规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上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
接着,根据氧浓度(例如21%)、所保持的NO浓度的历史、气体Gt5的NO2吸附部206及NO浓度计208间的滞留时间(t2-t1)和式(1),作为逆向问题而推定时刻t1的气体Gt5的NO浓度y1。
接着,根据NO2吸附部206及NO2吸附部420间的滞留时间(t3-t1)、氧浓度、推定出的时刻t1的气体Gt5的NO浓度y1和式(1)及式(2),作为正向问题而推定气体Gt5流入到NO2吸附部420的时刻t3的NO浓度y3及NO2浓度x3。另外,关于NO浓度y3,也可以使用NO浓度计208及NO2吸附部420间的滞留时间(t3-t2)及所保持的NO浓度的历史来推定。
接着,推定气体Gt5从NO2吸附部420流出的时刻t4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如上述那样,在NO2吸附部420中,气体Gt5中的NO2全部被吸附,并且等量的NO减少。另外,在NO2吸附部420的内部的经过所需要的时间(t4-t3)较大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根据即将经过之前的NO浓度y3、氧浓度、经过所需要的时间(t4-t3)和式(2),来推定在经过中生成的NO2浓度,假设一部分或全部被吸附。同样,也可以假设与在经过中生成且被吸附的NO2等量的NO被吸附。
接着,根据气体Gt5从NO2吸附部420流出的时刻t4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氧浓度、NO2吸附部420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滞留时间(t-t4)和式(1)及式(2),作为正向问题而推定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
也可以根据套管410的出口处的推定出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改变放电部205的放电参数以使NO浓度y更大或更小,或进行NO浓度y或NO2浓度x的值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停止等。在连续流模式下,例如也可以调整压缩机214的输出或者双向阀218的开度或打开时间,而调整气体的投加量,以匹配于处方量。在同步流模式下,也可以调整气体的1次投加量,以匹配于处方量。
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中,也可以将NO2吸附部420省略。此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在连续流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压力计215而具有流量计,也可以将双向阀218及微差压传感器209省略。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在同步流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除了压力计215以外还具有流量计。由此,1次投加量的计算变得容易。
图26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6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6与图2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相比,仅在代替NO浓度计208而具有NO/NO2浓度计219这一点上不同。如一边参照图25一边说明那样,以下对也考虑到套管的长度的推定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及NO2的浓度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推定浓度,设定以下的前提条件。为了气体的滞留时间的计算,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6的内部的容积等流路规格(特别,NO/NO2浓度计219及NO供给口201b间)设为已知。此外,将向患者投加的NO2的允许值(极限值)设为规定的值、例如0.5ppm以下。进而,由放电部205生成的NO是非常微量的,例如是100ppm,作为放电时的主要的副生成物的NO2是NO生成量的10%左右。由此,在通过放电从空气生成NO时减少的氧以及在通过与NO反应而生成NO2时减少的氧是非常微量的。因而,气体中的氧的浓度的变化能够忽视,所以氧的浓度设为一般已知的大气中的氧浓度的值、例如21%。另外,也可以配置氧浓度测量部而在流路的至少1处测量氧浓度,使用该值作为流路的任意的点处的浓度。关于NO2吸附部206的吸附特性,不需要特别预先规定。但是,NO2吸附部420如上述那样,具有将经过的气体中的NO2全部吸附的能力。
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6的使用时,在连续流模式下,预先保持流量的历史。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6的使用时,在与患者的呼吸同步的同步流模式下,预先保持1次投加量、投加时间、投加间隔(吸气等待)时间的历史。1次投加量也可以根据双向阀218的打开时间、由压力计215测量的压力变动等来计算。此外,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6也可以具有流量计203,在此情况下,1次投加量也可以根据瞬时流量来计算。此外,预先保持由NO/NO2浓度计219测量出的NO浓度及NO2浓度的历史。
首先,根据流路规格及流量的历史,计算气体Gt5从NO/NO2浓度计219流出的时刻t2、气体Gt5向NO2吸附部420流入的时刻t3以及气体Gt5从NO2吸附部420流出的时刻t4。具体而言,在同步流模式下,在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计算到时刻t5为止的最近的投加量的和,计算与NO/NO2浓度计219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容积相当的投加次数N2。根据投加次数N2及投加时间和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计算气体Gt5从NO/NO2浓度计219流出的时刻t2。同样,能够求出时刻t3及t4。另一方面,在连续流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到时刻t为止的最近的流量的累计值和套管410的出口与各点之间的容积一致的时刻来计算时刻t2~t4。
在当前时刻t为没有到达套管410的出口的气体的情况下,即在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及此后经过的各点的时刻。具体而言,在同步流模式下,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同样,能够根据到当前时刻t为止的投加量、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及当前的位置,基于到上游的各点为止的容积来求出。关于此后经过的下游的各点及在套管410的出口流出的时刻t5,例如可以通过基于规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另一方面,在连续流模式下,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同样,可以作为到时刻t为止的最近的流量的累计值和当前位置与各点之间的容积一致的时刻来计算。关于此后经过的下游的各点及在套管410的出口流出的时刻t5,例如可以通过计算规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另外,在计算上游的各点的时刻时,也可以不根据最近的投加量的和计算实际经过的时间,而通过基于规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上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
接着,根据NO/NO2浓度计219及NO2吸附部420间的滞留时间(t3-t2)、氧浓度(例如21%)、时刻t2的气体Gt5的NO浓度y2及NO2浓度x2和式(1)及式(2),作为正向问题而推定气体Gt5刚流入到NO2吸附部420后的NO浓度y3及NO2浓度x3。
接着,推定气体Gt5从NO2吸附部420流出的时刻t4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如上述那样,在NO2吸附部420中,气体Gt5中的NO2全部被吸附,并且等量的NO减少。另外,在NO2吸附部420的内部的经过所需要的时间(t4-t3)较大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根据即将经过之前的NO浓度y3、氧浓度、经过所需要的时间(t4-t3)和式(2),来推定在经过中生成的NO2浓度,假设一部分或全部被吸附。同样,也可以假设与在经过中生成且被吸附的NO2等量的NO被吸附。
接着,根据气体Gt5从NO2吸附部420流出的时刻t4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氧浓度、NO2吸附部420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滞留时间(t-t4)和式(1)及式(2),作为正向问题而推定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
也可以根据套管410的出口处的推定出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改变放电部205的放电参数以使NO浓度y更大或更小,或进行NO浓度y或NO2浓度x的值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停止等。在连续流模式下,例如也可以调整压缩机214的输出或双向阀218的开度或打开时间,而调整气体的投加量,以匹配于处方量。在同步流模式下,也可以调整气体的1次投加量,以匹配于处方量。
根据上述图25及图26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起到能够推定NO及NO2的浓度这一共通的效果。此外,在套管410的出口以外的规定位置,也同样能够推定NO及NO2的浓度。此外,例如控制部300的浓度推定部301也可以具有以下这样的输入界面:关于包括连接的套管410、延长管430及配置的NO2吸附部420等构成要素的从NO供给口201b到套管410的出口的流路,对于使用者催促该流路规格的输入或使其进行选择。即,通过浓度推定部301的输入界面,能够根据包括连接的套管410、延长管430及配置的NO2吸附部420等构成要素的、NO供给口201b与套管410的出口之间的流路规格,使气体的滞留时间变化。
另外,在催促从NO供给口201b到套管410的出口的流路的流路规格的输入或使其进行选择的上述方法中,如果没有适当地进行流路规格的输入或选择,则浓度推定的精度下降。因此,当将套管410、延长管430及配置的NO2吸附部420等构成要素连接到NO供给口201b时,也可以将接触传感器、磁传感器、IC标签阅读器或条码阅读器等传感器、开关或阅读器等作为输入界面,自动地将套管410、延长管430及配置的NO2吸附部420等流路信息相对于浓度推定部301发送。此外,也可以通过在连接的套管410、延长管430或NO2吸附部420的上游作为输入界面而配置压力计,根据气体流通时的流路的压力即压力损失来自动地判别连接的套管410、延长管430及配置的NO2吸附部420等构成要素的种类。即,浓度推定部301也可以具有与使用的套管及构成要素的种类等对应的压力损失的表格。
在图25及图26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中,也可以将NO2吸附部206省略。由此,成为维护对象的NO2吸附部仅为NO2吸附部420,维护变得容易。在图25及图26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中,也可以将双向阀218及微差压传感器209省略。此外,也可以将图25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5中的NO浓度计208配置在NO2吸附部206的上游,也可以将图26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6中的NO/NO2浓度计219配置在NO2吸附部206的上游。
也可以基于推定出的NO浓度来控制NO的生成量。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推定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及NO2的浓度的方法对后述的中继投加装置应用。即,也可以在NO供给口201b与套管410的出口之间配置调整阀、例如双向阀,所述调整阀构成为,以当推定出的NO浓度比预先决定的值少时增加流量、当推定出的NO浓度比预先决定的值多时减小流量的方式调整开度及/或打开时间。也可以借助调整阀,在患者的吸气时供给NO,在患者的呼气时停止NO的供给。也可以将调整阀的打开时间在患者的每单位时间的呼吸次数比规定的值少的情况下调整为变多、在患者的每单位时间的呼吸次数比规定的值多的情况下调整为变少。图25及图26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不具有氧生成部100,但也可以与图1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1等同样具有氧生成部100。
图27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及中继投加装置57的概略图。在图25及图26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中,也考虑套管的长度而推定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及NO2的浓度。在图2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及中继投加装置57中,推定考虑到中继投加装置57的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及NO2的浓度。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具有:第2流路201,具备吸气口201a及NO供给口201b;NO生成部200,配置在第2流路201,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控制部300;以及箱体4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被收纳在箱体400的内部。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由控制部300控制。
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中具有配置在吸气口201a的下游的止回阀204、配置在止回阀204的下游的NO2吸附部206、配置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过滤器207、配置在过滤器207的下游的压缩机214、配置在压缩机214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在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流量计203、配置在流量计203的下游的放电部205、配置在放电部205的下游的缓冲罐210、配置在缓冲罐210的下游的NO2吸附部206、配置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过滤器207、配置在过滤器207的下游的压力计215、以及配置在压力计215的下游的NO/NO2浓度计219。
中继投加装置57的上游侧经由延长管430而与NO供给口201b连接,中继投加装置57的下游侧与套管410的上游端连接。中继投加装置57具有:第3流路501,具备上游侧连接端501a及下游侧连接端501b;投加量调整部500,配置在第3流路501,调整经由上游侧连接端501a流入的气体的投加量;控制部600;以及箱体700。
由投加量调整部500调整后的气体经由下游侧连接端501b被供给。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由控制部600控制。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的控制部300及中继投加装置57的控制部600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确立了通信路径610。中继投加装置57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线缆而与电源连接。但是,中继投加装置57也可以具有能够收纳于箱体700的电池,将其作为电源。另外,也可以代替控制部600而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及中继投加装置57电气地连接,由控制部300控制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
中继投加装置57在第3流路501中具有配置在上游侧连接端501a的下游的NO2吸附部502、配置在NO2吸附部502的下游的过滤器503、配置在过滤器503的下游的下游的双向阀512、以及配置在双向阀512的下游的微差压传感器510。
中继投加装置57的控制部600具有浓度推定部601,所述浓度推定部601基于氧浓度、由作为NO浓度测量部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的NO/NO2浓度计219测量出的NO浓度和从NO2吸附部502到规定位置之间的气体的滞留时间,来推定规定位置处的NO及NO2的浓度。
图27的NO/NO2浓度计219及NO2吸附部502分别相当于图26的NO/NO2浓度计219及NO2吸附部420。因而,一边参照图25及图26一边说明的浓度的推定方法在图2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及中继投加装置57中也能够原样应用。
首先,根据流路规格及流量的历史,计算气体Gt5从NO/NO2浓度计219流出的时刻t2、气体Gt5向NO2吸附部502流入的时刻t3以及气体Gt5从NO2吸附部502流出的时刻t4。具体而言,在同步流模式下,在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计算到时刻t5为止的最近的投加量的和,计算与NO/NO2浓度计219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容积相当的投加次数N3。根据投加次数N3及投加时间和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计算气体Gt5从NO/NO2浓度计219流出的时刻t2。同样,能够求出时刻t3及t4。另一方面,在连续流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到时刻t为止的最近的流量的累计值和套管410的出口与各点之间的容积一致的时刻来计算时刻t2~t4。
在当前时刻t为没有到达套管410的出口的气体的情况下,即在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及此后经过的各点的时刻。具体而言,在同步流模式下,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同样,能够根据到当前时刻t为止的投加量、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及当前的位置,基于到上游的各点为止的容积来求出。关于此后经过的下游的各点及在套管410的出口流出的时刻t5,例如可以通过基于规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另一方面,在连续流模式下,已经经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同样,可以作为到时刻t为止的最近的流量的累计值和当前位置与各点之间的容积一致的时刻来计算。关于此后经过的下游的各点及在套管410的出口流出的时刻t5,例如可以通过计算规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另外,在计算上游的各点的时刻时,也可以不根据最近的投加量的和计算实际经过的时间,而通过基于规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并将从当前的位置到上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计算。
接着,根据NO/NO2浓度计219及NO2吸附部502间的滞留时间(t3-t2)、氧浓度(例如21%)、时刻t2的气体Gt5的NO浓度y2及NO2浓度x2和式(1)及式(2),作为正向问题而推定气体Gt5刚流入NO2吸附部502之后的NO浓度y3及NO2浓度x3。
接着,推定气体Gt5从NO2吸附部502流出的时刻t4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如上述那样,在NO2吸附部502中,气体Gt5中的NO2全部被吸附,并且等量的NO减少。另外,在NO2吸附部502的内部的经过所需要的时间(t4-t3)较大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根据即将经过之前的NO浓度y3、氧浓度、经过所需要的时间(t4-t3)和式(2),来推定在经过中生成的NO2浓度,假设一部分或全部被吸附。同样,也可以假设与在经过中生成且被吸附的NO2等量的NO被吸附。
接着,根据气体Gt5从NO2吸附部502流出的时刻t4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氧浓度、NO2吸附部502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滞留时间(t-t4)和式(1)及式(2),作为正向问题而推定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
也可以根据套管410的出口处的推定出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改变放电部205的放电参数以使NO浓度y更大或更小,或进行NO浓度y或NO2浓度x的值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停止等。在连续流模式下,也可以调整中继投加装置57的双向阀512的开度或打开时间,而调整气体的投加量,以匹配于处方量。
图28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及中继投加装置58的概略图。在图27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7中,考虑中继投加装置57来推定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及NO2的浓度。在图28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及中继投加装置58中,还考虑旁通流路来推定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及NO2的浓度。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具有:第2流路201,具备吸气口201a及NO供给口201b;NO生成部200,配置在第2流路201,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控制部300;以及箱体4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被收纳在箱体400的内部。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由控制部300控制。
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中具有配置在吸气口201a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在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压缩机214、配置在压缩机214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在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流量计203、配置在流量计203的下游的放电部205、配置在放电部205的下游的NO2吸附部206、配置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过滤器207、以及配置在过滤器207的下游的压力计215。
中转投加装置58的上游侧经由延长管430与NO供给口201b连接,中转投加装置58的下游侧与套管410的上游端连接。中转投加装置58具有具备上游侧连接端501a及下游侧连接端501b的第3流路501、配置于第3流路501而调整经由上游侧连接端501a流入的气体的投加量的投加量调整部500、控制部600、箱体700。
被投加量调整部500调整的气体被经由下游侧连接端501b供给。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600控制。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的控制部300及中转投加装置58的控制部600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确立通信路径610。中转投加装置58经由未图示的电源缆线与电源连接。然而,中转投加装置58也可以具有能够收纳于箱体700的电池而将其作为电源。另外,也可以取代控制部600,将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及中转投加装置58电气连接,投加量调整部5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中转投加装置58在第3流路501具有配置于上游侧连接端501a的下游的NO2吸附部502、配置于NO2吸附部502的下游的过滤器503、配置于过滤器503的下游的下游的双向阀512、配置于双向阀512的下游的微差压传感器510。过滤器503和双向阀512之间的第3流路501在分岔点501d分岔而延伸至旁路上游侧连接端501c。中转投加装置58的旁路上游侧连接端501c经由旁路管520与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的旁路下游侧连接端201d连接。
在从旁路下游侧连接端201d延伸的旁路流路217,在旁路下游侧连接端201d的下游配置压力计215,在压力计215的下游配置压力控制器224,在压力控制器224的下游配置压力计215,在压力计215的下游配置NO/NO2浓度计219,在NO/NO2浓度计219的下游配置流量计225,在流量计225的下游配置NO2吸附部206,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配置过滤器207。旁路流路217在过滤器207的下游与流量控制器202和压缩机214之间的第2流路201连通。
中转投加装置58在分岔的第3流路501具有一个双向阀512,所以能够不依赖双向阀512的开闭地使中转投加装置58的气体总向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回流。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的控制部300具有浓度推定部301,前述浓度推定部301基于氧浓度、由作为NO浓度测定部的NO/NO2浓度计219测定的NO及NO2的浓度、从中转投加装置58的NO2吸附部502至既定位置之间的气体的滞留时间,推定既定位置的NO及NO2的浓度。
图28的NO2吸附部502相当于图26的NO2吸附部420。另一方面,图28的NO/NO2浓度计219在配置于旁路流路217的方面与图26的NO/NO2浓度计219不同。然而,虽然推定的路径不同,但参照图25及图26的同时说明的浓度的推定方法在图28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及中转投加装置58处也能够应用。
首先,根据流路规格及流量的历史,算出气体Gt5通过分岔点501d的时刻t4’、及气体Gt5穿过旁路流路217从NO/NO2浓度计219流出的时刻t6。具体地,同步流模式下,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计算刚到时刻t5的投加量的和,算出相当于分岔点501d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容积的投加次数N4。根据投加次数N4及投加时间与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算出气体Gt5通过分岔点501d的时刻t4’。
当前时刻t下,未到达套管410的出口的气体的情况下,即,当前时刻t<t5的情况下,能够算出所有已通过的上游的各点及此后通过的各点的时刻。具体地,同步流模式下,所有已通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相同,能够根据至当前时刻t的投加量、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的历史及当前的位置,基于至上游的各点的容积求出。关于此后通过的下游的各点及流出套管410的出口的时刻t5,例如,基于既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能够通过将从当前的位置至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算出。另一方面,连续流模式下,所有已通过的上游的各点的时刻与上述时刻t=t5的情况相同,能够作为刚到时刻t的流量的累计值、当前位置与各点之间的容积一致的时刻算出。关于此后通过的下游的各点及流出套管410的出口的时刻t5,例如,能够计算既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量,通过将当前的位置至下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算出。另外,计算上游的各点的时刻时,也可以不根据刚刚的投加量的和算出实际经过的时间,而是基于既定时间内的投加时间、投加间隔时间及投加量计算平均流量,通过将当前的位置至上游的各点的容积除以平均流量来算出。
接着,在时刻t4’,处于分岔点501d,求出流向旁路流路217侧的气体Gt4’通过NO/NO2浓度计219的时刻t6。具体地,将至配置于旁路流路217的流量计255的时刻t4’的流量的累计值、分岔点501d及NO/NO2浓度计219之间的容积为一致的时刻设为t6。另外,也可以是,将旁路流路217的流量通过从流量计203的流量减去投加量来推定。
接着,根据NO/NO2浓度计219及分岔点501d间的滞留时间(t6-t4’)、氧浓度(例如,21%)、时刻t6下的气体Gt4’的NO浓度y6及NO2浓度x6、式(1)及式(2),将气体Gt4’通过分岔点501d时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作为逆向问题推定。
接着,根据气体Gt5从分岔点501d流出的时刻t4’下的NO浓度y4’及NO2浓度x4’、氧浓度、分岔点501d及套管410的出口间的滞留时间(t-t4’)、式(1)及式(2),将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作为正向问题推定。
这里,时刻t5≥时刻t6的情况下,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大致能够实时推定。因此,相对于分岔点501d至套管410的出口的气体Gt5的滞留时间,控制流路容积及回流量,使得分岔点501d至NO/NO2浓度计219的气体Gt5的滞留时间变短即可。
另一方面,在时刻t5<时刻t6的情况下,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直至时刻t=t6为止无法推定。此时,例如由NO/NO2浓度计219测定的NO及NO2的浓度大致恒定的情况下,计算流量计255的既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量,将当前的位置至NO/NO2浓度计219的容积处于平均流量,由此,预测时刻t6。接着,也可以是,将在时刻t5由NO/NO2浓度计219测定的NO及NO2的浓度假定成在时刻t6由NO/NO2浓度计219测定的NO及NO2的浓度,由此,推定时刻t5的套管410的出口处的NO浓度y及NO2浓度x。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由NO/NO2浓度计219测定的NO及NO2的浓度变动的情况下,相对于既定时间内的浓度推移求出近似式,将直至预测的时刻t6的时间进行累计,由此假定由时刻t6的NO/NO2浓度计219测定的NO及NO2的浓度。
关于投加量,将第3流路501以既定的流量或压力保持的状态下,预先测定使双向阀512的打开时间变化的情况的投加量的变动。将第3流路501设计成保持既定的流量或压力,由此能够根据双向阀512的打开时间推定投加量。此外,也可以是,从既定时间内通过流量计203的气体的总流量减去对应的既定时间内通过流量计225的气体的总流量,由此,求出投加量。此外,也可以通过在分岔点501d和套管410的出口之间设置流量计,来直接地测定投加量。
关于旁路流路217的流量,也可以取代配置于旁路流路217的流量计225,根据配置于第2流路201的流量计203的流量历史,通过减去投加量来推定。
图29是又一另外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的概略图。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中,推定考虑旁路流路217的实际的投加点处的NO及NO2的浓度。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具有具备吸气口201a及NO供给口201b的第2流路201、配置于第2流路201而从经由吸气口201a流入的空气生成NO的NO生成部200、控制部300、箱体400。NO生成部200和控制部300容纳于箱体400的内部。NO生成部200的各种动作被控制部300控制。
NO生成部200在第2流路201具有配置于吸气口201a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压缩机214、配置于压缩机214的下游的流量控制器202、配置于流量控制器202的下游的流量计203、配置于流量计203的下游的放电部205、配置于放电部205的下游的NO2吸附部206、配置于NO2吸附部206的下游的过滤器207、配置于过滤器207的下游的压力计215、配置于压力计215的下游的双向阀218、配置于双向阀218的下游的微差压传感器209。
旁路流路217从压力计215与双向阀218之间的第2流路201在分岔点201e分岔,与缓冲罐210连接。在旁路流路217,在缓冲罐210的下游配置止回阀204,在止回阀204的下游配置压力计215,在压力计215的下游配置压力控制器224,在压力控制器224的下游配置压力计215,在压力计215的下游配置NO/NO2浓度计219,在NO/NO2浓度计219的下游配置流量计225,在流量计225的下游配置NO2吸附部206,在NO2吸附部206的下游配置过滤器207。旁路流路217在过滤器207的下游与流量控制器202和压缩机214之间的第2流路201连通。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具有双向阀512,所以第2流路201和旁路流路217不依赖双向阀512的开闭地总是连通,在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内气体回流。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的控制部300具有浓度推定部301,前述浓度推定部301基于氧浓度、被作为NO浓度测定部的NO/NO2浓度计219测定的NO及NO2的浓度、NO2吸附部206至既定位置的期间的气体的滞留时间,推定既定位置的NO及NO2的浓度を。
图2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在没有中转投加装置的方面于图28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8不同,但在需要考虑旁路流路的方面相同。因此,参照图28的同时说明的浓度的推定方法也能够在图2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29中应用,所以省略说明。即,将气体Gt5通过分岔点201e的时刻与参照图28的同时说明的浓度的推定方法同样地设为时刻t4’。
根据如图28及图29所记载的推定方法,特别地,能够减少供给同步流模式那样的间断流的情况下的流路中的压力变动对NO浓度测定部的影响。即,图28及图29中,NO浓度测定部配置于从第1NO2除去部的下游向第1NO2除去部的上游回流的流路。此外,借助双向阀,气体总被回流,所以,结果,压力变动减少。详细地说,旁路流路217或旁路管520发挥缓冲罐的作用,从而压力变动减少。此外,旁路流路217或旁路管520发挥缓冲罐的作用,由此,投加时的压力下降变少,能够缩短投加时间。供给间断流的情况下,停止NO的供给的期间,双向阀的上游侧的流路内维持高压。图28及图29所示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及中转投加装置中,将NO浓度测定部配置于从分岔点201e的下游至压缩机214的上游之间的流路,所以能够使停止NO的供给的期间的、向NO浓度测定部的压力负荷减少。进而,通过在NO浓度测定部的上游的流路配置压力控制器224,能够进一步减少压力负荷。
上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中,特别地例示了泵、减压阀、缓冲罐、压力计、流量计、泄漏阀、调整阀、切断阀等各种结构及其组合,但为了上述效果及目的,也可以任意地追加或省略这些结构及其组合。
上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也可以具有NO或浓缩氧的供给的异常检测部,检测到异常时,通过相对于使用者发出警告音等来通知异常。此外,NO或浓缩氧的某一方的供给量或浓度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另一方的供给量或浓度。
附图标记说明
20   一氧化氮投加装置
50   中转投加装置
504  压力计
505  双向阀
506  NO浓度计
507  流量计
600  控制部。

Claims (12)

1.一种中转投加装置,与供给从空气生成的NO的一氧化氮投加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具备NO浓度测定部、流量计或压力计、控制部、调整阀,
前述控制部基于由前述NO浓度测定部测定的NO浓度、前述流量计或前述压力计的值,算出向患者投加的NO的投加量,
前述调整阀构成为,算出的前述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少时增加流量,算出的前述投加量比预先确定的值多时减少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借助前述调整阀,患者吸气时供给NO,患者呼气时停止NO的供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转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NO2除去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转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NO2浓度测定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转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未向患者投加的含有NO的剩余气体的排出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前述剩余气体中的NO或NO2除去的除去部。
7.一种一氧化氮投加系统,供给从空气生成的NO,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氧化氮投加装置、中转投加装置、延长管、套管、呼吸检测装置,
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具有第1流路和NO生成部,前述第1流路具备吸气口及供给口,前述NO生成部具备放电部,前述放电部配置于前述第1流路,从经由前述吸气口流入的空气生成NO,生成的NO被经由前述供给口供给,
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第2流路,前述第2流路具备上游侧连接端及下游侧连接端,
前述延长管将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的前述供给口和前述中转投加装置的前述上游侧连接端连接,
前述套管与前述下游侧连接端连接,向患者投加NO,
前述呼吸检测装置检测患者的呼吸,
前述中转投加装置还具有调整阀,前述调整阀配置于前述第2流路,与由前述呼吸检测装置检测的患者的呼吸对应地控制开度及打开时间,用于调整NO的投加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氧化氮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呼吸检测装置是配置于前述第2流路的压力计。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氧化氮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或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NO浓度测定部。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氧化氮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氧化氮投加装置或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除去NO2的NO2除去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氧化氮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前述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前述NO2除去部的上游回流的流路,
前述中转投加装置具有第1流路切换部,前述第1流路切换部将从前述NO2除去部的下游向前述套管的流路的开闭切换,前述调整阀是前述第1流路切换部。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氧化氮投加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氧生成部,前述氧生成部从经由前述吸气口流入的空气生成浓缩氧,生成的浓缩氧被经由氧供给口供给。
CN201980070339.XA 2018-10-25 2019-09-25 中转投加装置及一氧化氮投加系统 Pending CN1128675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1151 2018-10-25
JP2018-201151 2018-10-25
PCT/JP2019/037674 WO2020084995A1 (ja) 2018-10-25 2019-09-25 中継投与装置及び一酸化窒素投与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7527A true CN112867527A (zh) 2021-05-28

Family

ID=7033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0339.XA Pending CN112867527A (zh) 2018-10-25 2019-09-25 中转投加装置及一氧化氮投加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0010A1 (zh)
EP (1) EP3871728A4 (zh)
JP (1) JP7086209B2 (zh)
KR (1) KR102626986B1 (zh)
CN (1) CN112867527A (zh)
CA (1) CA3117541A1 (zh)
WO (1) WO20200849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002273A1 (de) * 2019-03-29 2020-10-01 Drägerwerk AG & Co. KGaA Steuer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Frischgasdosierung für ein Anästhesiegerä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4184A2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o Therapeutics Llc Therapeutic gas delivery device with pulsed and continuous flow control
JP2014532523A (ja) * 2011-11-07 2014-12-08 アイ・エヌ・オー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INO Therapeutics LLC 一酸化窒素送出を監視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662559A (zh) * 2014-02-19 2017-05-10 马林克罗特医疗产品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补偿暴露于一氧化氮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长期灵敏度漂移的方法
US20180296790A1 (en) * 2014-10-20 2018-10-18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sis of nitric oxide
EP3466473A1 (en) * 2013-03-15 2019-04-10 INO Therapeutics LLC Therapeutic gas delivery device with pulsed and continuous flow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6882A (en) 1992-03-11 1995-03-14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nitric oxide from air for medical uses
JPH0569980U (ja) * 1992-02-28 1993-09-21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防雨構造
JPH0737197U (ja) * 1993-12-27 1995-07-11 公文 啓二 No吸入治療装置
US8790715B2 (en) * 2006-02-16 2014-07-29 Ino Therapeutic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nitric oxide for medical use
JP2008238076A (ja) 2007-03-28 2008-10-09 Teijin Pharma Ltd 圧力スイング吸着型酸素濃縮器
EP3650408A1 (en) * 2011-10-03 2020-05-13 NitricGe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nitric oxide in controlled and accurate amounts
JP6376571B2 (ja) 2013-03-15 2018-08-22 ザ ジェネラル ホスピタ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吸入用一酸化窒素の合成
US10226592B2 (en) * 2014-04-01 2019-03-12 Mallinckrodt Hospital Product Ip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gas to patients in need thereof using enhanced breathing circuit gas (BCG) flow measurement
CN113620263A (zh) * 2017-02-27 2021-11-09 第三极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一氧化氮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532523A (ja) * 2011-11-07 2014-12-08 アイ・エヌ・オー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INO Therapeutics LLC 一酸化窒素送出を監視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4144184A2 (en) * 2013-03-15 2014-09-18 Ino Therapeutics Llc Therapeutic gas delivery device with pulsed and continuous flow control
EP3466473A1 (en) * 2013-03-15 2019-04-10 INO Therapeutics LLC Therapeutic gas delivery device with pulsed and continuous flow control
CN106662559A (zh) * 2014-02-19 2017-05-10 马林克罗特医疗产品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补偿暴露于一氧化氮的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长期灵敏度漂移的方法
US20180296790A1 (en) * 2014-10-20 2018-10-18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sis of nitric oxi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84995A1 (ja) 2021-09-02
EP3871728A1 (en) 2021-09-01
WO2020084995A1 (ja) 2020-04-30
US20210370010A1 (en) 2021-12-02
JP7086209B2 (ja) 2022-06-17
CA3117541A1 (en) 2020-04-30
KR20210065135A (ko) 2021-06-03
KR102626986B1 (ko) 2024-01-19
EP3871728A4 (en) 2022-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04841B2 (ja) 一酸化窒素投与装置
JP4293581B2 (ja) 酸素濃縮器及び制御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EP3741445B1 (en) Oxygen concentrator with sieve bed bypas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7170743B2 (ja) 一酸化窒素投与装置
CN112867527A (zh) 中转投加装置及一氧化氮投加系统
JP7004840B2 (ja) 一酸化窒素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