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4483A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64483A CN112864483A CN202110064236.1A CN202110064236A CN112864483A CN 112864483 A CN112864483 A CN 112864483A CN 202110064236 A CN202110064236 A CN 202110064236A CN 112864483 A CN112864483 A CN 1128644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lithium ion
- internal resistance
- ion battery
- gr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08000028659 discharg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221 initi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91 LixCoO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0 LiPF6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4149 LixNiO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MYWGVEGHKGKUMM-UHFFFAOYSA-N carbonic acid;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O MYWGVEGHKGKUM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IEJIGPNLZYLLBP-UHFFFAOYSA-N dimethy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OC(=O)OC IEJIGPNLZYLLB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3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52 non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00 non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6 petroleum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4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包括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高精度万用表和控制单元,分容测试柜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流程简洁,实用性强,通过对原始配组方式进行优化,使得配组方式可对电池充放电的容量、电压、内阻、K值以及各容量段电池之间的电压差进行全方面配组,从而大幅度减少电池组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压差导致的容量损耗,有利于对电池组压差进行保护,从而确保电池组正常使用,而且可以保障电池组各电池之间均是在均衡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相互之间的电压变化影响也会随之减少,可大幅度提升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特别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属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倍率以及循环性能优且价格优良的多并多串组合电池,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数码领域研究中的重点,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俗称其为锂电池,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于1990年最先开发成功,它是把锂离子嵌入碳中形成负极,正极材料常用LixCoO2、LixNiO2 和LixMnO4,电解液用LiPF6、二乙烯碳酸酯和二甲基碳酸酯。
石油焦炭和石墨作负极材料无毒,且资源充足,锂离子嵌入碳中,克服了锂的高活性,解决了传统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正极LixCoO2在充、放电性能和寿命上均能达到较高水平,在当前电池制造所需设备、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逐步趋于稳定,通过设备精度、材料性能提升、工艺设计优化等促使电池配组性能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电池配组的方式方法对配组组合完成后的电池组的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电池的常规配组方式通常为: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而电池的充电容量、充电过程伴随容量提升过程造成电池之间电压的差异、充电完成后的电压差异、充电完成后电池的K值无法做精确配组,此情况易造成电池在实用过程中因电池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异超出保护值而保护或无法实用,因此,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高压配组方式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包括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高精度万用表和控制单元,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且位于温度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阻测试仪,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且位于内阻测试仪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精度万用表,所述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和高精度万用表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在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配组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参数进行调节,将所有分容柜测试柜中各个点位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以及电压调校到预定的数值,并确保数值保持一致;
B、然后将所有内阻测试仪的电压以及内阻的数值调校至一致,并确保在测试过程电压和内阻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C、通过调温设备将分容车间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至23℃-27℃,并通过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分容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D、第一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D1、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2、然后将将充电电流0.5C恒流放电至3.0V,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1电压分档;
D4、高温静置24h,在静置过程中进行筛选低压和测试K值,静置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第二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E1、将一次处理后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按照OCV1档次分开上柜;
E2、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E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2电压分档,然后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老化;
E4、老化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5、最后通过确认ACK,然后进行组装、包装和出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D1、D2中静置的时间均为五分钟,可以保证电解液能够对极片进行充分的浸润,有利于电池性能的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E3中老化的时间为十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E4中OCV测试机对K值按照 0.5mV/d为一档进行分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D2、E2中恒流放电阶段的放电电流为 0.5C-0.8C。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老化高温温度在40℃-45℃,所述老化常温温度控制在25℃-2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度计用来对分容测试柜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内阻测试仪用于测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内阻,所述高精度万用表用于测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记录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和高精度万用表侦测锂离子电池的参数值。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流程简洁,实用性强,通过对原始配组方式进行优化,使得配组方式可对电池充放电的容量、电压、内阻、K 值以及各容量段电池之间的电压差进行全方面配组,从而大幅度减少电池组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压差导致的容量损耗,有利于对电池组压差进行保护,从而确保电池组正常使用,而且可以保障电池组各电池之间均是在均衡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相互之间的电压变化影响也会随之减少,可大幅度提升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高精度万用表和控制单元,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且位于温度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阻测试仪,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且位于内阻测试仪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精度万用表,所述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和高精度万用表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在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配组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参数进行调节,将所有分容柜测试柜中各个点位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以及电压调校到预定的数值,并确保数值保持一致;
B、然后将所有内阻测试仪的电压以及内阻的数值调校至一致,并确保在测试过程电压和内阻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C、通过调温设备将分容车间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至23℃-27℃,并通过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分容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D、第一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D1、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2、然后将将充电电流0.5C恒流放电至3.0V,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1电压分档;
D4、高温静置24h,在静置过程中进行筛选低压和测试K值,静置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第二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E1、将一次处理后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按照OCV1档次分开上柜;
E2、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E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2电压分档,然后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老化;
E4、老化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5、最后通过确认ACK,然后进行组装、包装和出货。
其中,所述步骤D1、D2中静置的时间均为五分钟,可以保证电解液能够对极片进行充分的浸润,有利于电池性能的稳定。
其中,所述步骤E3中老化的时间为十日。
其中,所述步骤E4中OCV测试机对K值按照0.5mV/d为一档进行分档。
其中,所述D2、E2中恒流放电阶段的放电电流为0.5C-0.8C。
其中,所述老化高温温度在40℃-45℃,所述老化常温温度控制在25℃ -28℃。
其中,所述温度计用来对分容测试柜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内阻测试仪用于测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内阻,所述高精度万用表用于测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流。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记录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和高精度万用表侦测锂离子电池的参数值。
实施例1、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在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配组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参数进行调节,将所有分容柜测试柜中各个点位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以及电压调校到预定的数值,并确保数值保持一致;
B、然后将所有内阻测试仪的电压以及内阻的数值调校至一致,并确保在测试过程电压和内阻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C、通过调温设备将分容车间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至24℃,并通过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分容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D、第一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D1、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2、然后将将充电电流0.5C恒流放电至3.0V,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1电压分档;
D4、高温静置24h,在静置过程中进行筛选低压和测试K值,静置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第二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E1、将一次处理后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按照OCV1档次分开上柜;
E2、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E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2电压分档,然后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老化;
E4、老化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5、最后通过确认ACK,然后进行组装、包装和出货。
实施例1、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在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配组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参数进行调节,将所有分容柜测试柜中各个点位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以及电压调校到预定的数值,并确保数值保持一致;
B、然后将所有内阻测试仪的电压以及内阻的数值调校至一致,并确保在测试过程电压和内阻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C、通过调温设备将分容车间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至26℃,并通过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分容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D、第一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D1、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6C,通过0.6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3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2、然后将将充电电流0.6C恒流放电至3.0V,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25%每档次下柜,并在4h内完成OCV1电压分档;
D4、高温静置24h,在静置过程中进行筛选低压和测试K值,静置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第二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E1、将一次处理后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按照OCV1档次分开上柜;
E2、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6C,通过0.6C 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3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E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25%每档次下柜,并在4h内完成OCV2电压分档,然后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老化;
E4、老化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5、最后通过确认ACK,然后进行组装、包装和出货。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高精度万用表和控制单元,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且位于温度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阻测试仪,所述分容测试柜内壁且位于内阻测试仪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高精度万用表,所述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和高精度万用表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配组时,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参数进行调节,将所有分容柜测试柜中各个点位的充电电流、放电电流以及电压调校到预定的数值,并确保数值保持一致;
B、然后将所有内阻测试仪的电压以及内阻的数值调校至一致,并确保在测试过程电压和内阻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C、通过调温设备将分容车间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至23℃-27℃,并通过温度计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分容测试环境的一致性;
D、第一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D1、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2、然后将将充电电流0.5C恒流放电至3.0V,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D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1电压分档;
D4、高温静置24h,在静置过程中进行筛选低压和测试K值,静置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第二次放电容量、电压、内阻、K值配组;
E1、将一次处理后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按照OCV1档次分开上柜;
E2、按照设定的流程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量调节至0.5C,通过0.5C恒流恒压充电至上限电压,使截止电流为0.02C,达到截止电流后保持数值,并在此数值上静置;
E3、控制放电容量按照0.5%每档次下柜,并在2h内完成OCV2电压分档,然后对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老化;
E4、老化完毕后进行OCV1电压分档、内阻分档以及K值分档;
E5、最后通过确认ACK,然后进行组装、包装和出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1、D2中静置的时间均为五分钟,可以保证电解液能够对极片进行充分的浸润,有利于电池性能的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3中老化的时间为十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4中OCV测试机对K值按照0.5mV/d为一档进行分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D2、E2中恒流放电阶段的放电电流为0.5C-0.8C。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化高温温度在40℃-45℃,所述老化常温温度控制在25℃-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计用来对分容测试柜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内阻测试仪用于测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内阻,所述高精度万用表用于测试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记录分容测试柜、温度计、内阻测试仪和高精度万用表侦测锂离子电池的参数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64236.1A CN112864483A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64236.1A CN112864483A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64483A true CN112864483A (zh) | 2021-05-28 |
Family
ID=7600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64236.1A Pending CN112864483A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6448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5674A (zh) * | 2022-03-15 | 2022-06-07 | 浙江集秀云工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ocv智能分档系统及其分档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79696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配组方法 |
CN104617339A (zh) * | 2014-11-18 | 2015-05-13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 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 |
CN107302112A (zh) * | 2017-06-30 | 2017-10-2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分档方法 |
CN108923080A (zh) * | 2018-06-13 | 2018-11-30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 |
CN111530780A (zh) * | 2020-05-06 | 2020-08-14 | 无锡市明杨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 |
-
2021
- 2021-01-18 CN CN202110064236.1A patent/CN11286448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79696A (zh) * | 2012-08-09 | 2014-02-12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配组方法 |
CN104617339A (zh) * | 2014-11-18 | 2015-05-13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 | 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 |
CN107302112A (zh) * | 2017-06-30 | 2017-10-27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分档方法 |
CN108923080A (zh) * | 2018-06-13 | 2018-11-30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 |
CN111530780A (zh) * | 2020-05-06 | 2020-08-14 | 无锡市明杨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配组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5674A (zh) * | 2022-03-15 | 2022-06-07 | 浙江集秀云工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ocv智能分档系统及其分档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65319B (zh) | 一种高容量锂电池自放电性能的分选方法 | |
CN201360156Y (zh) | 一种提高串联电池组安全性和寿命的充放电管理装置 | |
CN106997960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化成、分容方法 | |
CN110085933B (zh) | 一种铅蓄电池配组方法 | |
CN106824831A (zh) |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一致性的动力型电池的制造方法 | |
WO2021082341A1 (zh) | 退役电池的快速分组和修复方法 | |
CN111239629B (zh) | 一种退役锂电池的梯次利用状态区间划分方法 | |
CN104360284A (zh) | 一种磷酸铁锂系动力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特性的检测新方法 | |
CN109031141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的预测方法 | |
CN111190114B (zh) | 一种储能用长循环磷酸铁锂电池加速测试方法 | |
CN105445558A (zh) | 检测电池直流内阻的方法 | |
WO2023005436A1 (zh) | 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269574A (zh) | 一种电池组分选方法 | |
JP2019501619A (ja) | 電圧を修正・補償する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非定電圧充電方法 | |
CN104950264A (zh) | 测试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的方法 | |
CN104979597A (zh) | 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的方法 | |
KR102185010B1 (ko) | 전압의 보정 및 보상을 위한 리튬이온 전지의 충전방법 | |
TW201411162A (zh) | 鋰離子電池的測試方法及安全性的判斷方法 | |
CN111366863B (zh) | 一种基于低温循环的锂离子电池寿命加速预判方法 | |
CN112684356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测试方法 | |
CN104259112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筛选方法 | |
CN113238158A (zh) | 一种检测动力电池包中电芯一致性的方法 | |
CN112285581A (zh) | 一种缩短锂离子电池化成检测的方法 | |
CN112864483A (zh) |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二次低压配组方式 | |
CN108872867B (zh) | 一种电池自放电测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