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4342B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4342B
CN112864342B CN202011096443.7A CN202011096443A CN112864342B CN 112864342 B CN112864342 B CN 112864342B CN 202011096443 A CN202011096443 A CN 202011096443A CN 112864342 B CN112864342 B CN 112864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s
group
independently selected
occurrence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64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4342A (zh
Inventor
李涛
曾洁坤
杨曦
宋晶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inaray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64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4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4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4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4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as heteroato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为了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器件性能,特别是光取出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光取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光取出层材料选自含有咔唑的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光取出材料在在紫外区域具有较高的消光系数,在可见光区域拥有较高的折射率,它能降低外部高能量光对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内部材料的损害,并提升光取出率,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1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1098811.9发明名称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光取出层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是一类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通过载流子在各个功能层间的转移、复合产生激子,依靠高量子效率的有机化合物或金属配合物发光。其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效率、高对比度、高响应性等特点。
近些年,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内部量子效率已经接近理论极限。因此提高光取出效率成为进一步提高器件稳定性和电流效率的有效手段(如发射层金属配合物的堆积、各功能层间折射率的匹配等)。
OLED一般采用从上部进行发光的顶部发射结构,在这样的发光器件中,在发光层中所发出的光入射到其他功能层的情况下,如果以某角度以上入射,则在发光层与其他功能层之间发生全反射。因此,只能利用发出的光的一部分。近年来,为了提高光的取出效率,提出了在折射率底的半透明电极的外侧设置一层光取出层。如在2001年,Hung等人在金属阴极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约50nm的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通过控制厚度及折射率以提高器件的表现性能。在2003年,Riel等人已尝试将具有高折射率(n=2.6)的无机化合物ZnSe蒸镀于阴极上,利用功能层之间折射率的差异提高光取出效率,但受限于无机材料蒸发温度高、蒸发速率慢等原因,这类化合物并未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得到更多应用。
因此,新一类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效率的材料需要被进一步开发。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光取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以提高器件光取出效率。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尝试将有具有较高折射率有机化合物用于电致发光器件中以提高光取出效率。此类化合物需满足以下几类条件:在紫外波段(<400nm)消光系数高,避免有害光对器件材料的不利影响;在可见光范围(>430nm)消光系数接近于0,对可见光有较高的透射率,降低对设备出光效率的影响;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折射率并且差异较小,具有提高出光和优化器件结构等特点;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提升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两个电极,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功能层和设置于一电极表面且远离有机功能层一侧的光取出层,所述光取出层材料包含如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11
其中:
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1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2选自单键或NR1
V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2或N;
X1、X2、X3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的选自不存在、单键、NR3、CR3R4、O、S、SiR3R4、S=O、SO2或P-R3-;且X1、X2、X3不能同时选自不存在;
当X2和L2选自单键,X1和X3选自不存在时,至少一个V选自CR2,且至少一个R2包含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21
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5或N;
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CR6R7、O、S、SiR6R7、S=O、SO2或P-R6-;
R1-R7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如通式(4)所述的结构: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22
其中:
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1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2选自单键或NR1
V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2或N;
当L2选自单键时,至少一个V选自CR2,且至少一个R2包含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23
X1、X2、X3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的选自不存在、单键、NR3、CR3R4、O、S、SiR3R4、S=O、SO2或P-R3-;且X1、X2、X3不能同时选自不存在;
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5或N;
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CR6R7、O、S、SiR6R7、S=O、SO2或P-R6-;
R1-R7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包含有至少一种上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及至少一种有机溶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取出层材料,包含上述的有机化合物。
有益效果: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光取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较高,在紫外波段消光系数高,在可见光范围消光系数较小,并具备较高的折射率。当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时,能避免有害光对器件内部材料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可见光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器件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结构图,图中1是基板,2是阳极,3a是空穴注入层(HIL),3b是空穴传输层(HTL),3c是发光层,3d是电子传输层(ETL),3e是电子注入层(EIL),4是阴极,5是光取出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三亚苯化合物作为光取出层的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三亚苯的有机化合物。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取代”表示被取代基中的氢原子被取代基所取代。
在本发明中,“取代或未取代”表示所定义的基团可以被取代,也可以不被取代。当所定义的基团被取代时,应理解为任选被本领域可接受的基团所取代,包括但不限于:C1-30烷基、含有3-20个环原子的环烷基、含有3-20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含有5-20个环原子的芳基、含有5-20个环原子的杂芳基、硅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NRR′、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基、硫氰酸酯基、异硫氰酸酯基、羟基、三氟甲基、硝基或卤素,且上述基团也可以进一步被本领域可接受取代基取代;可理解的,-NRR′中的R和R′各自独立地为本领域可接受的基团所取代,包括但不限于H、C1-6烷基、含有3-8个环原子的环烷基、含有3-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含有5-20个环原子的芳基或含有5-10个环原子的杂芳基;所述C1-6烷基、含有3-8个环原子的环烷基、含有3-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含有5-20个环原子的芳基或含有5-10个环原子的杂芳基任选进一步被一个或多个以下基团取代:C1-6烷基、含有3-8个环原子的环烷基、含有3-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卤素、羟基、硝基或氨基。
在本发明中,“环原子数”表示原子键合成环状而得到的结构化合物(例如,单环化合物、稠环化合物、交联化合物、碳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构成该环自身的原子之中的原子数。该环被取代基所取代时,取代基所包含的原子不包括在成环原子内。关于以下所述的“环原子数”,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条件下也是同样的。例如,苯环的环原子数为6,萘环的环原子数为10,噻吩基的环原子数为5。
在本发明中,“相邻基团”是指这些基团键合至同一碳原子或键合至相邻的碳原子上。这些定义相应的适用于“相邻取代基”。
芳香基团指至少包含一个芳环的烃基。杂芳香基团指包含至少一个杂原子的芳香烃基。进一步地,杂原子选自Si、N、P、O、S和/或Ge,更进一步地,选自Si、N、P、O和/或S。稠环芳香基团指芳香基团的环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环,其中两个碳原子被两个相邻的环共用,即稠环。稠杂环芳香基团指包含至少一个杂原子的稠环芳香烃基。对于本发明的目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不仅包括芳香环的体系,而且包含非芳香族的环系。因此,比如吡啶、噻吩、吡咯、吡唑、三唑、咪唑、噁唑、噁二唑、噻唑、四唑、吡嗪、哒嗪、嘧啶、三嗪、卡宾等体系,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同样认为是芳香基团或杂环芳香基团。对于本发明的目的,稠环芳香族或稠杂环芳香族环系不仅包括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的体系,而且,其中多个芳香基团或杂环芳香基团也可以被短的非芳族单元间断(<10%的非H原子,进一步为小于5%的非H原子,比如C、N或O原子)。因此,比如9,9'-螺二芴,9,9-二芳基芴,三芳胺,二芳基醚等体系,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同样认为是稠环芳香族环系。
在某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的稠环芳香基团选自:萘、蒽、荧蒽、菲、苯并菲、二萘嵌苯、并四苯、芘、苯并芘、苊、芴、及其衍生物;稠环杂芳香基团选自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吲哚、咔唑、吡咯并咪唑、吡咯并吡咯、噻吩并吡咯、噻吩并噻吩、呋喃并吡咯、呋喃并呋喃、噻吩并呋喃、苯并异噁唑、苯并异噻唑、苯并咪唑、喹啉、异喹啉、邻二氮萘、喹喔啉、菲啶、伯啶、喹唑啉、喹唑啉酮、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咔唑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中,与单键相连的“*”表示连接或稠合位点。
本发明中,基团中未指明连接位点时,表示基团中任选可连接位点作为连接位点;
本发明中,基团中未指明稠合位点时,表示基团中任选可稠合位点作为稠合位点,优选基团中处于邻位的两个或多个位点为稠合位点;
本发明中,取代基相连的单键贯穿相应的环,表述该取代基可与环的任选位置连接,例如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31
中R与苯环的任一可取代位点相连。
在本发明中,“光取出层”位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表面且远离有机功能层一侧的层。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两个电极,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功能层和设置于一电极表面且远离有机功能层一侧的光取出层,所述光取出层材料包含如通式(1)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1
其中:
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1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2选自单键或NR1
V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2或N;优选地,V每次出现时,独立选自CR2;当V为连接位点时,V选自C;
X1、X2、X3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的选自不存在、单键、NR3、CR3R4、O、S、SiR3R4、S=O、SO2或P-R3-;且X1、X2、X3不能同时选自不存在;
当X2和L2选自单键,X1和X3选自不存在时,至少一个V选自CR2,且至少一个R2包含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2
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5或N;当X为连接位点时,V选自C;
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CR6R7、O、S、SiR6R7、S=O、SO2或P-R6-;
R1-R7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3
优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4
进一步,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5
优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6
更进一步,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7
优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8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X1、X2、X3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的选自不存在、单键、NR3、CR3R4、O或S;且X1、X2、X3不能同时选自不存在;
在一实施例中,X1、X2、X3中有一个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1、X2、X3中有两个选自不存在。
在一实施例中,X1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X3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1选自单键,X2、X3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X1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3选自单键,X2、X1选自不存在。
在一实施例中,X1、X2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3选自不存在;优选地,X1、X2中至少一个为单键;更优选地,X1、X2均选自单键。
在一实施例中,X1、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优选地,X1、X3中至少一个为单键;更优选地,X1、X3均选自单键。
在一实施例中,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如下基团中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49
其中:
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优选地,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当X1为连接位点时,V选自C;
Y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9、CR9R10、O、S、SiR9R10、S=O、SO2或PR9
R8、R9和R10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进一步地,Ar1、Ar2分别独立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51
更优选地,Ar1、Ar2分别独立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52
具体地,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53
进一步地,Ar1、Ar2分别独立选自苯或奈或菲及其衍生物;更优选地,Ar1、Ar2分别独立选自苯及其衍生物。
在一实施例中,通式(1)选自通式(2-1)或(2-2):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54
优选地,通式(2-1)中,X1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单键、NR3、CR3R4、O、S或不存在;更优选地,通式(2-1)中,X1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通式(2-1)中,X1选自单键,X2选自不存在。在另一实施例中,通式(2-1)中,X1选自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
优选地,通式(2-2)中,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单键、NR3、CR3R4、O、S或不存在;更优选地,通式(2-2)中,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更优选地,通式(2-2)中,X3选自单键,X2选自不存在。优选地,通式(2-2)中,X3选自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R3可以相互连接成环;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R2可以相互连接成环;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R5可以相互连接成环。
在本发明中,两个相邻的取代基相互连接成环,优选相互连接成苯环。
进一步地,通式(1)选自通式(3-1)到(3-11)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61
其中:L3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X、Y、X1、V、L1、R1、R3、R4含义同上所述。优选地,通式(3-1)-(3-10)中,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H或N;优选地,通式(3-1)-(3-10)中,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O或S;优选地,通式(3-1)-(3-10)中,X1均选自CH。更优选地,通式(3-1)-(3-10)中,X1均选自CH;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H或N;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O或S。进一步优选地,R6选自苯。
优选地,通式(3-1)-(3-10)中,V均选自CR2,R2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62
在一实施例中,通式(3-2)、(3-7)中,V均选自CR2,至少一个R2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63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如下基团: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64
其中: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优选地,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当X1为连接位点时,V选自C;
Y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9、C9R10、O、S、SiR9R10、S=O、SO2或PR9
R8和R9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L1和L3选自相同的基团。
进一步地,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1
更进一步地,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2
更进一步地,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3
更进一步地,L1和L3同时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4
在一实施例中,L1选自单键,L3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5
在一实施例中,L3选自单键,L1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6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当L2选自NR1时,通式(1)或通式(3-7)-(3-9)中至少一个V选自CR2,且至少一个R2包含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7
优选地,通式(1)选自如下通式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8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R1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9
其中:X1、Y1含义同上。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R1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10
进一步,R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以下基团: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711
优选地,至少一个X1选自N;此时R1为吸电子基团。
具体地,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光取出层材料选自如下结构但不限于: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81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091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01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11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21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31
其中:以上结构中的H可以进一步被任意取代。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层材料需要较高的玻璃化温度,提升光取出层材料的热稳定性。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玻璃化温度Tg≥10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Tg≥120℃,在一个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Tg≥140℃,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Tg≥160℃,在一个最为优选的实施例中,Tg≥180℃。
在某些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层材料在波长630nm处的折射率大于1.7;优选地,大于1.78;更优选地,大于1.8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层材料单线态能量(S1)要大于或等于2.7eV;优选地,大于或等于2.8eV;更优选地,大于或等于2.85eV。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层材料单线态能量(S1)要小于或等于3.1eV;优选地,小于或等于3.0eV;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层材料需要较小的消光系数,在波长为430nm时的消光系数小于0.1;优选地,小于0.003;更优选地,小于0.001。对可见光有较高的透射率,降低对设备出光效率的影响。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按照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光取出层在≤400nm的波长范围有较大的消光系数;优先的,在波长为350nm时的消光系数≥0.3;较好是≥0.5,更好是≥0.7,最好是≥1.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有机功能层,所述的有机功能层选自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和发光层的一个或多个层,其中至少包含一个发光层。
在某些较优先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功能层选自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在某些更优先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功能层选自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选自单重态发光体、三重态发光体或者TADF材料。
下面对单重态发光体、三重态发光体及TADF材料材料作一些较详细描述(但不限于此)。
1.单重态发光体
单重态发光体往往有较长的共轭π电子系统。迄今,已有许多例子,例如在JP2913116B和WO2001021729A1中公开的苯乙烯胺及其衍生物,在WO2008/006449和WO2007/140847中公开的茚并芴及其衍生物及在US7233019、KR2006-0006760中公开的芘的三芳胺衍生物。
在一个优先的实施方案中,单重态发光体可选自一元苯乙烯胺,二元苯乙烯胺,三元苯乙烯胺,四元苯乙烯胺,苯乙烯膦,苯乙烯醚和芳胺。
一个一元苯乙烯胺是指一化合物,它包含一个无取代或取代的苯乙烯基组和至少一个胺,最好是芳香胺。一个二元苯乙烯胺是指一化合物,它包含二个无取代或取代的苯乙烯基组和至少一个胺,最好是芳香胺。一个三元苯乙烯胺是指一化合物,它包含三个无取代或取代的苯乙烯基组和至少一个胺,最好是芳香胺。一个四元苯乙烯胺是指一化合物,它包含四个无取代或取代的苯乙烯基组和至少一个胺,最好是芳香胺。一个优选的苯乙烯是二苯乙烯,其可能会进一步被取代。相应的膦类和醚类的定义与胺类相似。芳基胺或芳香胺是指一种化合物,包含三个直接联接氮的无取代或取代的芳香环或杂环系统。这些芳香族或杂环的环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优先选于稠环系统,并最好有至少14个芳香环原子。其中优选的例子有芳香蒽胺,芳香蒽二胺,芳香芘胺,芳香芘二胺,芳香屈胺和芳香屈二胺。一个芳香蒽胺是指一化合物,其中一个二元芳基胺基团直接联到蒽上,最好是在9的位置上。一个芳香蒽二胺是指一化合物,其中二个二元芳基胺基团直接联到蒽上,最好是在9,10的位置上。芳香芘胺,芳香芘二胺,芳香屈胺和芳香屈二胺的定义类似,其中二元芳基胺基团最好联到芘的1或1,6位置上。
基于乙烯胺及芳胺的单重态发光体的例子,也是优选的例子,可在下述专利文件中找到:WO2006/000388,WO 2006/058737,WO 2006/000389,WO 2007/065549,WO 2007/115610,US 7250532B2,DE102005058557A1,CN 1583691 A,JP 08053397A,US 6251531B1,US 2006/210830A,EP 1957606A1和US2008/0113101A1特此上述列出的专利文件中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基于均二苯乙烯极其衍生物的单重态发光体的例子有US 5121029。
进一步的优选的单重态发光体可选于茚并芴-胺和茚并芴-二胺,如WO 2006/122630所公开的,苯并茚并芴-胺和苯并茚并芴-二胺,如WO 2008/006449所公开的,二苯并茚并芴-胺和二苯并茚并芴-二胺,如WO2007/140847所公开的。
进一步优选的单重态发光体可选于基于芴的稠环体系,如US2015333277A1、US2016099411A1、US2016204355A1所公开的。
更加优选的单重态发光体可选于芘的衍生物,如US2013175509A1所公开的结构;芘的三芳胺衍生物,如CN102232068B所公开的含有二苯并呋喃单元的芘的三芳胺衍生物;其它具有特定结构的芘的三芳胺衍生物,如CN105085334A、CN105037173A所公开的。其他可用作单重态发光体的材料有多环芳烃化合物,特别是如下化合物的衍生物:蒽如9,10-二(2-萘并蒽),萘,四苯,氧杂蒽,菲,芘(如2,5,8,11-四-t-丁基苝),茚并芘,苯撑如(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二茚并芘,十环烯,六苯并苯,芴,螺二芴,芳基芘(如US20060222886),亚芳香基乙烯(如US5121029,US5130603),环戊二烯如四苯基环戊二烯,红荧烯,香豆素,若丹明,喹吖啶酮,吡喃如4(二氰基亚甲基)-6-(4-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2-甲基)-4H-吡喃(DCM),噻喃,双(吖嗪基)亚胺硼化合物(US 2007/0092753A1),双(吖嗪基)亚甲基化合物,carbostyryl化合物,噁嗪酮,苯并恶唑,苯并噻唑,苯并咪唑及吡咯并吡咯二酮。一些单重态发光体的材料可在下述专利文件中找到:US 20070252517A1,US4769292,US 6020078,US 2007/0252517A1,US 2007/0252517A1。特此将上述列出的专利文件中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下面的表中列出一些合适的单重态发光体的例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41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51
2.三重态发光体
三重态发光体也称磷光发光体。在一个优先的实施方案中,三重态发光体是具有通式M(L)n的金属络合物,其中M是一金属原子,L每次出现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是一有机配体,它通过一个或多个位置键接或配位连接到金属原子M上,n是1至6之间的整数。优先地,三重态发光体包含有螯合配体,即配体,通过至少两个结合点与金属配位,特别优先考虑的是三重态发光体包含有两个或三个相同或不同的双齿或多齿配体。螯合配体有利于提高金属络合物的稳定性。在一个优先的实施方案中,可用作三重态发光体的金属络合物有如下形式: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52
金属原子M选于过渡金属元素或镧系元素或锕系元素,优先选择Ir,Pt,Pd,Au,Rh,Ru,Os,Re,Cu,Ag,Ni,Co,W或Eu,特别优先选择Ir,Au,Pt,W或Os。
Ar4,Ar5每次出现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是一个环状基团,其中Ar4至少包含有一个施主原子,即有一孤对电子的原子,如氮,通过它环状基团与金属配位连接;其中Ar5至少包含有一个碳原子,通过它环状基团与金属连接;Ar4和Ar5由共价键联接在一起,可各自携带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团,它们也可再通过取代基团联接在一起;L’每次出现时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是一个双齿螯合的辅助配体,最好是单阴离子双齿螯合配体;q1可以是0,1,2或3,优先地是2或3;q2可以是0,1,2或3,优先地是1或0。有机配体的例子可选自苯基吡啶衍生物或7,8-苯并喹啉衍生物。所有这些有机配体都可能被取代,例如被烷基鏈或含氟或硅取代。辅助配体可优先选自乙酸丙酮或苦味酸。
一些三重态发光体的材料极其应用的例子可在下述专利文件和文献中找到:WO200070655,WO200141512,WO200202714,WO200215645,WO2005033244,WO2005019373,US20050258742,US20070087219,US20070252517,US2008027220,WO2009146770,US20090061681,US20090061681,WO2009118087,WO2010015307,WO2010054731,WO2011157339,WO2012007087,WO201200708,WO2013107487,WO2013094620,WO2013174471,WO 2014031977,WO 2014112450,WO2014007565,WO 2014024131,Baldo et al.Nature(2000),750,Adachi et al.Appl.Phys.Lett.(2001),1622,Kido et al.Appl.Phys.Lett.(1994),2124,Wrighton et al.J.Am.Chem.Soc.(1974),998,Ma et al.Synth.Metals(1998),245。特此将上述列出的专利文件和文献中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在下面的表中列出一些合适的三重态发光体的例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61
3.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光材料(TADF)
传统有机荧光材料只能利用电激发形成的25%单线态激子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较低(最高为25%)。尽管磷光材料由于重原子中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增强了系间穿越,可以有效利用电激发形成的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发光,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但磷光材料昂贵,材料稳定性差,器件效率滚降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OLED中的应用。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光材料是继有机荧光材料和有机磷光材料之后发展的第三代有机发光材料。该类材料一般具有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ΔEst),三线态激子可以通过反系间穿越转变成单线态激子发光。这可以充分利用电激发下形成的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器件内量子效率可达到100%。同时材料结构可控,性质稳定,价格便宜无需要贵金属,在OLED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TADF材料需要具有较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较好是ΔEst<0.3eV,次好是ΔEst<0.2eV,最好是ΔEst<0.1eV。在一个优先的实施方案中,TADF材料有比较小的ΔEst,在另一个优先的实施方案中,TADF有较好的荧光量子效率。一些TADF发光的材料可在下述专利文件中找到:CN103483332(A),TW201309696(A),TW201343874(A),TW201350558(A),US20120217869(A1),WO2013133359(A1),WO2013154064(A1),Adachi,et.al.Adv.Mater.,21,2009,4802,Adachi,et.al.Appl.Phys.Lett.,98,2011,083302,Adachi,et.al.Appl.Phys.Lett.,101,2012,093306,Adachi,et.al.Chem.Commun.,48,2012,11392,Adachi,et.al.Nature Photonics,6,2012,253,Adachi,et.al.Nature,492,2012,234,Adachi,et.al.J.Am.Chem.Soc,134,2012,14706,Adachi,et.al.Angew.Chem.Int.Ed,51,2012,11311,Adachi,et.al.Chem.Commun.,48,2012,9580,Adachi,et.al.Chem.Commun.,48,2013,10385,Adachi,et.al.Adv.Mater.,25,2013,3319,Adachi,et.al.Chem.Mater.,25,2013,3038,Adachi,et.al.Chem.Mater.,25,2013,3766,Adachi,et.al.J.Mater.Chem.C.,1,2013,4599,Adachi,et.al.J.Phys.Chem.A.,117,2013,5607,特此将上述列出的专利或文章文件中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在下面列出一些合适的TADF发光材料的例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71
下面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阴极、阳极和光取出层做一描述,但不限于此。
阳极可包含一导电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导电聚合物。阳极可以容易地注入空穴到空穴注入层(HIL)或空穴传输层(HTL)或发光层中。在一个的实施例中,阳极的功函数和发光层中的发光体或作为HIL或HTL或电子阻挡层(EBL)的p型半导体材料的HOMO能级或价带能级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5eV,较好是小于0.3eV,最好是小于0.2eV。阳极材料的例子包含但不限于:Al、Cu、Au、Ag、Mg、Fe、Co、Ni、Mn、Pd、Pt、ITO、铝掺杂氧化锌(AZO)等。其他合适的阳极材料是已知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地选择使用。阳极材料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沉积,如一合适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包含射频磁控溅射,真空热蒸发,电子束(e-beam)等。在某些实施例中,阳极是图案结构化的。图案化的ITO导电基板可在市场上买到,并且可以用来制备根据本发明的器件。
阴极可包含一导电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阴极可以容易地注入电子到EIL或ETL或直接到发光层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阴极的功函数和发光层中发光体或作为电子注入层(EIL)或电子传输层(ETL)或空穴阻挡层(HBL)的n型半导体材料的LUMO能级或导带能级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5eV,较好是小于0.3eV,最好是小于0.2eV。原则上,所有可用作OLED的阴极的材料都可能作为本发明器件的阴极材料。阴极材料的例子包含但不限于:Al、Au、Ag、Ca、Ba、Mg、LiF/Al、MgAg合金、BaF2/Al、Cu、Fe、Co、Ni、Mn、Pd、Pt、ITO等。阴极材料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沉积,如一合适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包含射频磁控溅射,真空热蒸发,电子束(e-beam)等。
光取出层材料需要有合适能级结构,在波长小于400nm的区域有较强的吸收,波长大于400nm的可见光则吸收弱或接近零,避免器件内部材料在后续过程中受到高能光线照射而造成损伤。同时,光取出层材料拥有较高的折射率,能够对可见光的发射进行有益导出,提高有机电子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光取出层材料与相邻电极之间的界面的反射率大时,光干涉的影响大,因此构成光取出层材料的折射率优选大于相邻的电极的折射率,折射率在630nm处为1.50以上即可,更优选的是1.70以上,特别优选的是1.80以上。
在一些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般光取出层有机化合物厚度为10nm至200nm,较好为20nm至150nm,更好为30nm至100nm,最好为40nm至9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取出层设置在阴极表面且远离有机功能层一侧。本发明还涉及按照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器件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包含,但不限于,显示设备,照明设备,光源,传感器等等。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选自如通式(4)所示的结构: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1
其中:
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1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L2选自单键或NR1
V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2或N;
当L2选自单键时,至少一个V选自CR2,且至少一个R2包含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2
X1、X2、X3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的选自不存在、单键、NR3、CR3R4、O、S、SiR3R4、S=O、SO2或P-R3-;且X1、X2、X3不能同时选自不存在;
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5或N;
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CR6R7、O、S、SiR6R7、S=O、SO2或PR6
R1-R7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3
优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4
进一步,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5
优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6
更进一步,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7
优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8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X1、X2、X3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的选自不存在、单键、NR3、CR3R4、O或S;且X1、X2、X3不能同时选自不存在;
在一实施例中,X1、X2、X3中有一个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1、X2、X3中有两个选自不存在。
在一实施例中,X1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X3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1选自单键,X2、X3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X1选自不存在;在一实施例中,X3选自单键,X2、X1选自不存在。
在一实施例中,X1、X2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3选自不存在;优选地,X1、X2中至少一个为单键;更优选地,X1、X2均选自单键。
在一实施例中,X1、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优选地,X1、X3中至少一个为单键;更优选地,X1、X3均选自单键。
在一实施例中,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89
其中:
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优选地,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
Y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9、CR9R10、O、S、SiR8R9、S=O、SO2或PR9
R8、R9和R10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具体地,Ar1、Ar2含义同前文所述。
在一实施例中,通式(4)选自如下通式: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91
其中:L3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优选地,通式(4-1)中,X1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单键、NR3、CR3R4、O、S或不存在;更优选地,通式(4-1)中,X1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更优选地,通式(4-1)中,X1选自单键,X2选自不存在。优选地,通式(4-1)中,X1选自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
优选地,通式(4-2)中,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单键、NR3、CR3R4、O、S或不存在;更优选地,通式(4-2)中,X3选自单键、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更优选地,通式(4-2)中,X3选自单键,X2选自不存在。优选地,通式(4-2)中,X3选自NR3、CR3R4、O或S,X2选自不存在。
进一步地,通式(4)选自通式(5-1)到(5-6)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192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当L2选自NR1时,通式(4)或通式(5-4)-(5-6)中至少一个V选自CR2,且至少一个R2包含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1
优选地,通式(4)选自如下通式: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2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R1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3
其中:X1、Y1含义同上。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R1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4
优选地,至少一个X1选自N;此时R1为吸电子基团。
在一优选地实施例中,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5
其中:
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
Y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9、CR9R10、O、S、SiR9R10、S=O、SO2或PR9
R8、R9和R10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可交联的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L1和L3选自相同的基团。
进一步地,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6
更进一步地,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7
更进一步地,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8
更进一步地,L1和L3同时选自单键或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9
在一实施例中,L1选自单键,L3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010
在一实施例中,L3选自单键,L1选自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11
具体地,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化合物,选自如上所述的结构式(G-97)-(G-182)任意一种,但不限于此。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不仅可以运用于有机电子器件光取出层,也可以用于其它有机功能层,例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
一种光取出层材料,包含如上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蒸镀型OLED提供材料解决方案。
在某些实施例中,按照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量≤1200g/mol,优选≤1100g/mol,很优选≤1000g/mol,更优选≤950g/mol,最优选≤900g/mol。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如上通式(4)所示的有机化合物,及至少一种有机溶剂;所述的至少一种的有机溶剂选自芳族烃或杂芳族、酯、芳族酮或芳族醚、脂肪族酮或脂肪族醚、脂环族或烯烃类化合物,或硼酸酯或磷酸酯类化合物,或两种及两种以上溶剂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进一步涉及包含至少一种如上所述的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器件。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子器件可选于,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光伏电池,有机发光电池,有机场效应管,有机发光场效应管,有机激光器,有机自旋电子器件,有机传感器及有机等离激元发射二极管等,特别优选为OLED。
下面将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概括了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构思的引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进行的一定的改变,都将被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所覆盖。
具体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举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12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21
化合物C-1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22
将3,3-联咔唑(4.98g,15mmol)与苯并咪唑衍生物(10.44g,3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4.32g,45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41g,0.45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45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8.07g化合物C-1,产率62%。
化合物C-2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23
将2-1(3.26g,8mmol)与2-2(2.31g,8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30g,24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2g,0.24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24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4.34g化合物C-2,产率88%。
化合物C-3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24
将3-1(5.70g,20mmol)与3-2(4.9g,20mmol)、碳酸钾(8.34g,60mmol)、四(三苯基膦)钯(0.69g,0.6mmol)置于有甲苯和甲醇(体积比3:1)的三颈烧瓶中,置换氮气三次,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6.66g,产率82%。
将3-3(4.06g,10mmol)与3-4(3.48g,1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88g,3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7g,0.3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3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3.64g化合物C-3,产率54%。
化合物C-4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31
将4-1(6.58g,20mmol)与3-2(4.9g,20mmol)、碳酸钾(8.34g,60mmol)、四(三苯基膦)钯(0.69g,0.6mmol)置于有甲苯和甲醇(体积比3:1)的三颈烧瓶中,置换氮气三次,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7.56g,产率84%。
将4-2(4.5g,10mmol)与4-3(2.73g,1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88g,3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7g,0.3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3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4.12g化合物C-4,产率为64%。
化合物C-5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32
将5-1(6.12g,40mmol)、3-2(9.8g,40mmol)、碳酸钾(16.56g,120mmol)置于DMF中,升温至80℃,反应12小时。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水洗。减压下浓缩并过滤得到中间体9.85g,产率68%。
将5-2(7.24g,20mmol)与5-3(2.86g,2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5.76g,6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55g,0.6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6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5.27g,产率62%。
将5-4(4.25g,10mmol)与5-5(4.38g,1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88g,3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7g,0.3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5g,0.3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5.95g化合物C-5,产率76%。
化合物C-6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41
将6-1(6.27g,30mmol)与2-2(8.67g,3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8.64g,9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82g,0.9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9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6-310.91g,产率87%。
将中间体6-3(8.36g,20mmol)溶解在无水四氢呋喃中,冷却至0℃,加入NBS(3.56g,20mmol),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加入水,分离有机相,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6-4 7.14g,产率72%。
将中间体6-4(5.95g,12mmol)溶解在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乙酸钾(3.53g,36mmol),联硼酸频哪醇酯(5g,13mmol)及二氯二三苯基膦钯(0.25g,0.36mmol),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12小时,待体系冷却,加入水分离有机相,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6-5 5.86g,产率90%。
将中间体6-5(2.72g,5mmol)与6-6(1.81g,5mmol)溶解在甲苯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钾(2.07g,15mmol)、四(三苯基膦)钯(0.17g,0.15mmol),置换氮气三次,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2.63g化合物C-6,产率约75%。
化合物C-7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42
将4-3(5.46g,20mmol)与邻硝基苯硼酸(3,34g,20mmol)、碳酸钾(8.28g,60mmol)、四(三苯基膦)钯(0.69g,0.6mmol)置于有甲苯和甲醇(体积比3:1)的三颈烧瓶中,置换氮气三次,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7-2 5.44g,产率86%。
将中间体7-2(4.74g,15mmol)置于亚磷酸三乙酯中,升温至160℃,搅拌反应16小时,待体系冷却后,减压下除去溶剂,浓缩后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7-3 3.49g,产率82%。
将7-3(2.84g,10mmol)与7-6(5.14g,1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88g,3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7g,0.3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3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5.38g化合物C-7,产率75%。
中间体7-6合成条件与C-7合成类似,可采用7-4和4-3为原料制备。
化合物C-8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51
将8-1(4.38g,10mmol)与8-2(3.34g,1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88g,3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2.75g,0.3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3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5.67g化合物C-8,产率82%。
化合物C-9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52
将9-1(5.16g,20mmol)与5-2(7.24g,2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5.76g,6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55g,0.6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6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6.26g,产率58%。
将9-3(5.4g,10mmol)与2-2(2.89g,1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88g,3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7g,0.3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3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5.09g化合物C-9,产率68%。
化合物C-10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61
将10-1(5.39g,16mmol)与1-萘胺(2.29g,16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4.61g,48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4.40g,0.48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48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4.03g,产率63%。
将10-3(4g,10mmol)与8-1(4.38g,10mmol)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加入叔丁醇钠(2.88g,30mmol)及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27g,0.3mmol),置换氮气三次后,加入三叔丁基膦(0.3mmol),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6g化合物C-10,产率79%。
化合物C-11的合成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62
将中间体11-1(7.7g,20mmol)溶解在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乙酸钾(5.88g,60mmol),联硼酸频哪醇酯(5.6g,22mmol)及二氯二三苯基膦钯(0.42g,0.6mmol),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12小时,待体系冷却,加入水分离有机相,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中间体11-2 6.5g,产率75%。
将中间体11-2(6.5g,15mmol)与8-1(6.57g,15mmol)溶解在甲苯和甲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钾(6.2g,45mmol)、四(三苯基膦)钯(0.52g,0.45mmol),置换氮气三次,逐渐升温至80℃,搅拌反应。待TLC点板反应物消失,移开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加入水,分离有机层,并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减压下浓缩,过硅胶柱得到6.84g化合物C-11,产率约67%。
消光系统及折射率计算
通过真空蒸镀方式将化合物蒸镀于单晶硅上形成50nm的薄膜,单晶硅置于椭偏仪(ES-01)样品台,入射角70°,测试为大气环境,化合物的消光系数(k)与折射率(n)测试结果由椭偏仪得出。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63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71
本发明的化合物在可见光波段吸收弱,在紫外波段有较高的吸收,能够抵抗外部高能量光对器件内部的损害。较高的折射率能保证更好的光提取效果。
OLED器件的制备及表征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采用上述的OLED器件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OLED器件的结构为:ITO/Ag/ITO(阳极)/HATCN/SFNFB/m-CP:Ir(p-ppy)3/NaTzF2/LiF/Mg:Ag/光取出层,制备步骤如下:
清洗ITO导电玻璃阳极层,后用去离子水、丙酮、异丙醇超声清洗15分钟,然后在等离子体清洗器中处理5分钟以提高电极功函。在ITO阳极层上,通过真空蒸镀方式蒸镀空穴注入层材料HATCN,厚度为5nm,蒸镀速率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72
在空穴注入层上,通过真空蒸镀方式蒸镀空穴传输材料SFNFB,厚度为80nm。在空穴传输层之上蒸镀发光层,m-CP作为主体材料,Ir(p-ppy)3作为掺杂材料,Ir(p-ppy)3和m-CP的质量比为1:9,厚度为30nm。在发光层之上,通过真空蒸镀方式蒸镀电子传输材料NaTzF2,厚度为30nm。在电子传输层之上,真空蒸镀电子注入层LiF,厚度为1nm,该层为电子注入层7。在电子注入层之上,真空蒸镀阴极Mg:Ag层,Mg:Ag掺杂比例为9:1,厚度15nm。在阴极层之上,通过真空蒸镀方式蒸镀光取出层化合物C-1,厚度为60nm。
器件实施例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2。
器件实施例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3。
器件实施例4: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7。
器件实施例5: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8。
器件实施例6: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9。
器件实施例7: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1。
器件实施例8: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4。
器件实施例9: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5。
器件实施例10: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6。
器件实施例1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11。
器件比较例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取出层化合物变为CBP。
器件中所涉及的化合物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2723919710000273
表2
编号 光取出层化合物 发光效率
1 C-1 1.18
2 C-2 1.05
3 C-3 1.06
4 C-7 1.21
5 C-8 1.11
6 C-9 1.15
7 CBP 1
8 C-4 1.11
9 C-5 1.15
10 C-6 1.13
11 C-11 1.16
表2中发光效率是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所得相对值。从表2可以看出相比对比例,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光取出层可以有效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两个电极,设置在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功能层和设置于一电极表面且远离有机功能层一侧的光取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取出层材料包含如下任一通式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
L1、L3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V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2或N;
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5或N;
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CR6R7、O、S、SiR6R7、S=O、SO2或P-R6-;
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
R1-R8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其中:
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
Y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9、CR9R10、O、S、SiR9R10、S=O、SO2或P-R9-;
R8、R9和R10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苯。
4.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选自如下任一通式所示的结构:
其中:
L1、L3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5至30的芳香基团或杂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3至30的非芳香环系;
V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2或N;
X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5或N;
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
Y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6、CR6R7、O、S、SiR6R7、S=O、SO2或P-R6-;
R1-R8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1和L3分别独立选自单键或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其中:
X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CR8或N;
Y1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NR9、CR9R10、O、S、SiR9R10、S=O、SO2或PR9
R8、R9和R10每次出现时,分别独立选自:氢,D,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烷氧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直链硫代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烷氧基,具有3至20个C原子的支链或环状的硫代烷氧基、甲硅烷基、具有1至20个C原子的酮基、具有2至20个C原子的烷氧基羰基、具有7至20个C原子的芳氧基羰基、氰基、氨基甲酰基、卤甲酰基、甲酰基、异氰基、异氰酸酯、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羟基、硝基、CF3、Cl、Br、F、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基团、具有5至60个环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香基团、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芳氧基、具有5 至60个环原子的杂芳氧基基团、或这些基团的组合。
6.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至少一种如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及至少一种有机溶剂。
7.一种光取出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CN202011096443.7A 2019-11-12 2020-10-1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ctive CN112864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8811 2019-11-12
CN2019110988119 2019-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4342A CN112864342A (zh) 2021-05-28
CN112864342B true CN112864342B (zh) 2023-04-07

Family

ID=75995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6443.7A Active CN112864342B (zh) 2019-11-12 2020-10-1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434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0582A (ja) * 2007-10-26 2009-06-04 Toyo Ink Mfg Co Ltd カルバゾリル基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KR20160027940A (ko) * 2014-09-02 2016-03-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9761967B (zh) * 2019-03-12 2021-06-01 江苏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杂芳基胺类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在oled上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4342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8838B (zh) 含硼杂环化合物、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2864334B (zh) 含光取出层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WI635069B (zh) 用於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材料
CN109638171B (zh) 有机混合物、高聚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10156611B (zh) 一种苯基枝化发光材料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759930B (zh) 螺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11834537B (zh) 一种包含光取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854293B (zh) 氮杂环化合物、组合物、高聚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18108109A1 (zh) 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混合物、有机电子器件
CN109705018B (zh) 有机化合物、有机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09790183A (zh) 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应用、混合物、有机电子器件
CN109659448B (zh) 有机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0357882B (zh) 含氮杂环的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864342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2534598B (zh) 包含光取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杂原子多芳环化合物及组合物
KR20230074407A (ko) 시아노-치환을 갖는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CN113024607B (zh) 过渡金属配合物、聚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2979712B (zh) 过渡金属配合物、聚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4751888A (zh)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发光装置
CN110964009B (zh) 一种含菲啰啉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应用和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220113876A (ko)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
WO2017118155A1 (zh) 一种有机光电材料及其用途
WO2021143246A1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含稠环的芳胺类化合物
CN111725414B (zh) 一种包含光取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19114609A1 (zh) 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